24式太极拳歌决
第一组
一、起式
1、左脚开立,与肩同宽;2、两臂棚举,达于肩平;
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
二、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丁步抱球;2、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坐步分掌,撇脚扣步;4、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猫步按球,弓步分掌;6、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7、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三、白鹤亮翅
1. 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 重心后坐,分靠列采.
3. 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第二组
四. 搂膝拗步
1. 旋胯摆掌,收脚举臂. 2. 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3. 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4. 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5. 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6. 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五. 手挥琵琶
1. 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 转腰拧胯,虚步合臂.
第三组
六. 倒卷肱
1. 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2.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 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5.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 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8.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 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11.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12.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七. 左揽雀尾
1. 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 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3. 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 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 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6. 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 右揽雀尾
1. 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 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 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4. 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5. 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 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7. 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第四组
九. 单鞭
1. 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 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 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 云手
1. 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 收脚棚园,并步合臂.
3. 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 单鞭
1. 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第五组
十二. 高探马
1. 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十三. 右蹬脚
1. 提膝穿掌,弓步分掌.
十四. 双峰贯耳
1. 转腰合胯,提膝托手.
十五. 转身左蹬脚
1. 身体后坐,垂肘分掌.
3. 蹬脚分掌,身体中正.
第六组
十六. 左下式独立
1. 摆手收脚,勾手沉胯.
3. 左脚碾地,提膝挑掌.
十七. 右下式独立
1. 落脚摆手,勾手沉胯.
3. 右脚碾地,提膝挑掌.
第七组
十八. 左右穿梭
1. 落步揽园,丁步抱球.
3. 身体后坐,丁步抱球.
十九. 海底针
1. 跟步前按,坐腿后捋. 4. 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2. 转腰棚臂,弓步推按. 2. 卷收按掌,虚步沉胯. 2. 提膝合抱,蹬脚分掌. 2. 落步后捋,弓步贯拳. 2. 扣步转腰,提膝合抱. 2. 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2. 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2. 猫步右棚,弓步架推. 4. 猫步左棚,弓步架推. 2. 丁步提手,虚步插掌.
二十. 闪通臂
1. 转腰搭腕,翻掌提脚. 2. 猫步落胯,弓步分掌.
第八组
二十一. 转身搬拦锤
1. 身体后坐,扣步摆掌. 2. 丁步握拳,猫步搬拳.
3. 转腰扣步,滚肘摆拳. 4. 收脚拦掌,弓步打拳.
二十二. 如封似闭
1. 托掌后坐,松胯沉气. 2. 沉胯翻掌,弓步推按.
二十三. 十字手
1. 转身扣脚,弓腿分脚. 2. 交叉搭手,收脚合抱.
二十四. 收式
1. 棚臂翻掌,松胯采按. 2. 收脚并立,还原归一.
太极拳常识
2010-08-08 13:59:48| 分类: 拳理拳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太极拳乃思想之拳、哲学之拳,向来有“三分练七分悟”之说。练,主要是指拳技;悟,主要是指拳理。历代拳家都很重视拳理的修悟,所以才有“宁传十手,不传一口”之说。修炼太极拳,理不通为暗病,技不精为明病。明病易除,暗病难改。
一 太极拳的概念
太极拳何以名之为太极拳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它寓太极之理于拳术之中。那么,什么是太极之理呢?《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据此,可以把太极拳定义为五句话:
1.以阴阳和谐为指导,
2.以道法自然为原则,
3.以物我两忘为境界,
4.以健康生命为目的,
5.形体与内在生命系统相协调的运动。
二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也就是与其它体育活动的主要区别,可以归纳为四句话:
1.无声的音乐(自始至终都回荡着着舒缓而流畅,凝重而磅礴的韵律) ;
2.无字的经典(从头到尾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立身处世的方法);
3.流动的雕塑(一招一式都展示宏大归于沉稳,刚劲寓于轻柔的舞蹈美感);
4.立体的诗篇(举手投足都恰似行云流水,使人沉浸在物我两忘,如沐春风的境界)。
三 太极拳的作用
太极拳不仅是现代社会最有价值、最受欢迎、最为节俭的一种健身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太极拳不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对人类健康生活的重要贡献。太极拳的作用起码有三个方面:
1.用之于防身,可以以柔化刚,御敌有术;
2.用之于养生,可以通经活络,延年益寿;
3.用之于为人,可以修心养性,提升人品。
四 太极拳的历史
太极拳究竟创造于何时?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起源于唐代的徐宣平,二是起源于元末明初的张三丰,三是起源于清初的陈王廷。第三种说法是有诸多史料证明是可信的。当然,其它两种说法也没有史料证明是不可信的。我们可以将太极拳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积淀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思想界的阴阳学、医学界的经络学、道家的导引吐纳术,以及明代各家拳术的普及。
2.成熟期:从清初陈王廷初创到清末陈长兴定型,历经十四代。
3.普及期:清末杨露禅改创、教授杨氏太极拳开始,以及以后武、吴、孙等不同风格太极拳式陆续出现(陈式太极拳刚劲脆捷,杨式太极拳舒展和顺,吴式太极拳绵巧灵活,武式太极拳严密紧凑,孙氏太极拳园活敏捷)。
4.规范期:新中国50年代国家规范和整理、推广了24与88式太极拳。
5.繁荣期:改革开放后,各式太极拳普遍推广,尤其是竞赛套路的出现使太极拳的群众性水平和观赏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五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各式太极拳有不同的架势,但是基本动作是大体一致的。主要有十三种,概括为三句话:
1.胸怀太极(阴阳);
2.手推八卦(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3.足踏五行(进、退、顾、盼、定)。
六 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习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松(身体) 静(意念) 沉(气息) 柔(动作) 稳(架子)
七 太极拳的身体状态
修炼太极拳和其它的体育活动对身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从始至终身体都要处于太极状态,具体说就是五句话:
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扩膝、涌泉生根。
八 太极拳的行拳神韵
1.无动无不动(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
2.无虚无不虚(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开降为阳呼,合升为阴吸)。
3.无过无不及(肘不过前膝,腿不下五三)。
4.上下相合(力根于双足、发于双腿、主宰于腰、运化于肩、形于手指)。
5.内外相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
九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1.练准一招一式是基础。
2.体悟拳理是关键。
3.名师指导、拳友交流是条件。
十 练习太极拳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1.学架子。
2.改架子。
3.懂架子。
4.熟架子。
5.忘架子。
十一 太极拳对为人处世的启发
1.为人之道:中正安舒,不偏不倚。
2.处世之道:轻灵圆活,刚柔相济。
3.立身之道:无过不及,自然而然。
4.成功之道;连绵不断,快慢相间。
太极拳的松
2010-08-08 13:56:15| 分类: 拳理拳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引用 松静自然 的 太极拳的松
太极拳总的要求是必须从松上下功夫,下面就来谈谈太极拳松的六个不同的阶段。
一、松开 练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使心松,神意内含以存静养。大脑松空,灵慧方能生长。如有一点不松,一节不松,想达到通、灵、空是不可能的。不但筋、骨、肉松,人的五脏六腑都应该松。
松开指的是身体各大关节松开,如上肢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以及身体背后的脊柱24个大关节,都要拉拔松开。放松不是虚弱,是骨节拉长,只有骨节拉长,才能节节贯穿,气血才能流畅,经络才能通畅。所以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首先要松开,然后以腰代手,无
论练拳中的什么姿势,都要掌握好力源,以腰送出。通过骨节拉长的训练,使“梢节领透,中节通随,根节松追”,上下合一,完整一气。
二、松沉 进入练太极拳第二阶段,也是练气开始的阶段。松沉不是动作的下砸,也不是动作的下蹲,而是指丹田内气的下沉。通过肺呼吸深沉,气机方能入骨,内气腾然,练出来的掤劲十足纯正。练拳盘架时则是以丹田之气而
练功状态时,应该在体外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环,为下一步松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时侯,就应该把初期阶段的腰代忘掉,想着丹田气机的下沉,以气运身,方显得灵活,全身柔软的弹性就会更好了。
其实全身松透以后,和自然相结合就是练气阶段,意到气到。比如练太极拳右云手时,意念用右手背贴气墙(假设身前有一道气墙) ,用手背把气墙抹开,就会感觉手背阻力很大,手心有麻胀的感觉,其实也是真气在血脉之中运行的感觉,功夫越深感觉就越大。
此阶段呼吸时通过鼻把气排出,而真气往下沉,使身体一直松到脚心。天长日久丹田真气充足,就会向全身蔓延,自然给下一步练功夫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说松沉指的是真气下沉。
三、松散 比松开、松沉又进了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把腰代手忘掉,动中求静,静中求动,意念丹田真气向外疏散,特别是推手时,首先精神要保持松顺,比如对方进攻时,身手都不要乱动,尤其和对方的接触点,一定要松柔,无论对方用什么样的力,对方多么凶猛,只要能调整自己的内气向左或右后划圆,对方肯定失重而跌出去。
练习松散阶段,应该练习太极器械,比如太极刀、太极剑等,练习刀剑除了活开身法以外,还要上下相随,身与器械成一体。更主要是练习松散,如弓步刺剑要求力达剑尖,必须是丹田真气向外催出,实际也是真气散开,所以练拳必须配合器械。
四、放松要松得干净利落,要丝毫杂念也没有,瞬间要放松到脚下,松透。从思想上要回到顽童时的纯真无暇,肢体要像婴儿一样柔软,就是在追求心静体静。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静若山岳,动若江河”;如果没有松净,就谈不上体静,做不到“神舒体静”。
太极拳家乇培生练功时的神态最富于感染力,使观赏者大气都不敢出,惟恐呼吸的声音打扰了他的宁静之境。真正的松净,没有神意的静态,是难以做到的。只有练拳的高度熟练,才会有静境自然呈现。所以说松净、体静,是我们长期追求的,其感觉只可意会,难以言表。
五、松通 是功夫又进了一个阶段,此阶段起码是通小周天(任督二脉) 的阶段,因为有松开、松沉、松散、松净的基础,此时人体背后脊柱基本拉开。几年的训练使体内有了内动,通过脊柱的拉拔,使脊柱比较柔软强大,骨髓自然流动加快,人体经络自然通畅,加之多年修炼舌顶上腭,口内的甜水(琼浆玉液) 也越来越多,通过琼浆玉液的吞咽,任督二脉自然是越来越通畅。练拳感觉自然是越来越舒服,不会有累的感觉,也不会口干舌燥,应该是练功后像睡了一个好觉一样的舒服。
通过有步骤的练功,人的精神面貌会越来越好,心胸豁达,真正体会到“神轻气爽任自然”,与人推手时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用意不用力”。
24式太极拳歌决
第一组
一、起式
1、左脚开立,与肩同宽;2、两臂棚举,达于肩平;
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
二、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丁步抱球;2、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坐步分掌,撇脚扣步;4、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猫步按球,弓步分掌;6、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7、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三、白鹤亮翅
1. 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 重心后坐,分靠列采.
3. 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第二组
四. 搂膝拗步
1. 旋胯摆掌,收脚举臂. 2. 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3. 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4. 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5. 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6. 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五. 手挥琵琶
1. 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 转腰拧胯,虚步合臂.
第三组
六. 倒卷肱
1. 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2.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 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5.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 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8.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 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11. 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12. 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七. 左揽雀尾
1. 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 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3. 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 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 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6. 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 右揽雀尾
1. 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 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 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4. 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5. 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 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7. 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第四组
九. 单鞭
1. 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 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 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 云手
1. 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 收脚棚园,并步合臂.
3. 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 单鞭
1. 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第五组
十二. 高探马
1. 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十三. 右蹬脚
1. 提膝穿掌,弓步分掌.
十四. 双峰贯耳
1. 转腰合胯,提膝托手.
十五. 转身左蹬脚
1. 身体后坐,垂肘分掌.
3. 蹬脚分掌,身体中正.
第六组
十六. 左下式独立
1. 摆手收脚,勾手沉胯.
3. 左脚碾地,提膝挑掌.
十七. 右下式独立
1. 落脚摆手,勾手沉胯.
3. 右脚碾地,提膝挑掌.
第七组
十八. 左右穿梭
1. 落步揽园,丁步抱球.
3. 身体后坐,丁步抱球.
十九. 海底针
1. 跟步前按,坐腿后捋. 4. 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2. 转腰棚臂,弓步推按. 2. 卷收按掌,虚步沉胯. 2. 提膝合抱,蹬脚分掌. 2. 落步后捋,弓步贯拳. 2. 扣步转腰,提膝合抱. 2. 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2. 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2. 猫步右棚,弓步架推. 4. 猫步左棚,弓步架推. 2. 丁步提手,虚步插掌.
二十. 闪通臂
1. 转腰搭腕,翻掌提脚. 2. 猫步落胯,弓步分掌.
第八组
二十一. 转身搬拦锤
1. 身体后坐,扣步摆掌. 2. 丁步握拳,猫步搬拳.
3. 转腰扣步,滚肘摆拳. 4. 收脚拦掌,弓步打拳.
二十二. 如封似闭
1. 托掌后坐,松胯沉气. 2. 沉胯翻掌,弓步推按.
二十三. 十字手
1. 转身扣脚,弓腿分脚. 2. 交叉搭手,收脚合抱.
二十四. 收式
1. 棚臂翻掌,松胯采按. 2. 收脚并立,还原归一.
太极拳常识
2010-08-08 13:59:48| 分类: 拳理拳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太极拳乃思想之拳、哲学之拳,向来有“三分练七分悟”之说。练,主要是指拳技;悟,主要是指拳理。历代拳家都很重视拳理的修悟,所以才有“宁传十手,不传一口”之说。修炼太极拳,理不通为暗病,技不精为明病。明病易除,暗病难改。
一 太极拳的概念
太极拳何以名之为太极拳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它寓太极之理于拳术之中。那么,什么是太极之理呢?《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据此,可以把太极拳定义为五句话:
1.以阴阳和谐为指导,
2.以道法自然为原则,
3.以物我两忘为境界,
4.以健康生命为目的,
5.形体与内在生命系统相协调的运动。
二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的特点,也就是与其它体育活动的主要区别,可以归纳为四句话:
1.无声的音乐(自始至终都回荡着着舒缓而流畅,凝重而磅礴的韵律) ;
2.无字的经典(从头到尾都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立身处世的方法);
3.流动的雕塑(一招一式都展示宏大归于沉稳,刚劲寓于轻柔的舞蹈美感);
4.立体的诗篇(举手投足都恰似行云流水,使人沉浸在物我两忘,如沐春风的境界)。
三 太极拳的作用
太极拳不仅是现代社会最有价值、最受欢迎、最为节俭的一种健身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太极拳不仅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对人类健康生活的重要贡献。太极拳的作用起码有三个方面:
1.用之于防身,可以以柔化刚,御敌有术;
2.用之于养生,可以通经活络,延年益寿;
3.用之于为人,可以修心养性,提升人品。
四 太极拳的历史
太极拳究竟创造于何时?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起源于唐代的徐宣平,二是起源于元末明初的张三丰,三是起源于清初的陈王廷。第三种说法是有诸多史料证明是可信的。当然,其它两种说法也没有史料证明是不可信的。我们可以将太极拳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积淀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思想界的阴阳学、医学界的经络学、道家的导引吐纳术,以及明代各家拳术的普及。
2.成熟期:从清初陈王廷初创到清末陈长兴定型,历经十四代。
3.普及期:清末杨露禅改创、教授杨氏太极拳开始,以及以后武、吴、孙等不同风格太极拳式陆续出现(陈式太极拳刚劲脆捷,杨式太极拳舒展和顺,吴式太极拳绵巧灵活,武式太极拳严密紧凑,孙氏太极拳园活敏捷)。
4.规范期:新中国50年代国家规范和整理、推广了24与88式太极拳。
5.繁荣期:改革开放后,各式太极拳普遍推广,尤其是竞赛套路的出现使太极拳的群众性水平和观赏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五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各式太极拳有不同的架势,但是基本动作是大体一致的。主要有十三种,概括为三句话:
1.胸怀太极(阴阳);
2.手推八卦(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3.足踏五行(进、退、顾、盼、定)。
六 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习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松(身体) 静(意念) 沉(气息) 柔(动作) 稳(架子)
七 太极拳的身体状态
修炼太极拳和其它的体育活动对身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从始至终身体都要处于太极状态,具体说就是五句话:
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扩膝、涌泉生根。
八 太极拳的行拳神韵
1.无动无不动(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
2.无虚无不虚(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开降为阳呼,合升为阴吸)。
3.无过无不及(肘不过前膝,腿不下五三)。
4.上下相合(力根于双足、发于双腿、主宰于腰、运化于肩、形于手指)。
5.内外相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
九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1.练准一招一式是基础。
2.体悟拳理是关键。
3.名师指导、拳友交流是条件。
十 练习太极拳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1.学架子。
2.改架子。
3.懂架子。
4.熟架子。
5.忘架子。
十一 太极拳对为人处世的启发
1.为人之道:中正安舒,不偏不倚。
2.处世之道:轻灵圆活,刚柔相济。
3.立身之道:无过不及,自然而然。
4.成功之道;连绵不断,快慢相间。
太极拳的松
2010-08-08 13:56:15| 分类: 拳理拳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引用 松静自然 的 太极拳的松
太极拳总的要求是必须从松上下功夫,下面就来谈谈太极拳松的六个不同的阶段。
一、松开 练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使心松,神意内含以存静养。大脑松空,灵慧方能生长。如有一点不松,一节不松,想达到通、灵、空是不可能的。不但筋、骨、肉松,人的五脏六腑都应该松。
松开指的是身体各大关节松开,如上肢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以及身体背后的脊柱24个大关节,都要拉拔松开。放松不是虚弱,是骨节拉长,只有骨节拉长,才能节节贯穿,气血才能流畅,经络才能通畅。所以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首先要松开,然后以腰代手,无
论练拳中的什么姿势,都要掌握好力源,以腰送出。通过骨节拉长的训练,使“梢节领透,中节通随,根节松追”,上下合一,完整一气。
二、松沉 进入练太极拳第二阶段,也是练气开始的阶段。松沉不是动作的下砸,也不是动作的下蹲,而是指丹田内气的下沉。通过肺呼吸深沉,气机方能入骨,内气腾然,练出来的掤劲十足纯正。练拳盘架时则是以丹田之气而
练功状态时,应该在体外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环,为下一步松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时侯,就应该把初期阶段的腰代忘掉,想着丹田气机的下沉,以气运身,方显得灵活,全身柔软的弹性就会更好了。
其实全身松透以后,和自然相结合就是练气阶段,意到气到。比如练太极拳右云手时,意念用右手背贴气墙(假设身前有一道气墙) ,用手背把气墙抹开,就会感觉手背阻力很大,手心有麻胀的感觉,其实也是真气在血脉之中运行的感觉,功夫越深感觉就越大。
此阶段呼吸时通过鼻把气排出,而真气往下沉,使身体一直松到脚心。天长日久丹田真气充足,就会向全身蔓延,自然给下一步练功夫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说松沉指的是真气下沉。
三、松散 比松开、松沉又进了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把腰代手忘掉,动中求静,静中求动,意念丹田真气向外疏散,特别是推手时,首先精神要保持松顺,比如对方进攻时,身手都不要乱动,尤其和对方的接触点,一定要松柔,无论对方用什么样的力,对方多么凶猛,只要能调整自己的内气向左或右后划圆,对方肯定失重而跌出去。
练习松散阶段,应该练习太极器械,比如太极刀、太极剑等,练习刀剑除了活开身法以外,还要上下相随,身与器械成一体。更主要是练习松散,如弓步刺剑要求力达剑尖,必须是丹田真气向外催出,实际也是真气散开,所以练拳必须配合器械。
四、放松要松得干净利落,要丝毫杂念也没有,瞬间要放松到脚下,松透。从思想上要回到顽童时的纯真无暇,肢体要像婴儿一样柔软,就是在追求心静体静。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静若山岳,动若江河”;如果没有松净,就谈不上体静,做不到“神舒体静”。
太极拳家乇培生练功时的神态最富于感染力,使观赏者大气都不敢出,惟恐呼吸的声音打扰了他的宁静之境。真正的松净,没有神意的静态,是难以做到的。只有练拳的高度熟练,才会有静境自然呈现。所以说松净、体静,是我们长期追求的,其感觉只可意会,难以言表。
五、松通 是功夫又进了一个阶段,此阶段起码是通小周天(任督二脉) 的阶段,因为有松开、松沉、松散、松净的基础,此时人体背后脊柱基本拉开。几年的训练使体内有了内动,通过脊柱的拉拔,使脊柱比较柔软强大,骨髓自然流动加快,人体经络自然通畅,加之多年修炼舌顶上腭,口内的甜水(琼浆玉液) 也越来越多,通过琼浆玉液的吞咽,任督二脉自然是越来越通畅。练拳感觉自然是越来越舒服,不会有累的感觉,也不会口干舌燥,应该是练功后像睡了一个好觉一样的舒服。
通过有步骤的练功,人的精神面貌会越来越好,心胸豁达,真正体会到“神轻气爽任自然”,与人推手时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用意不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