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过犹不及 做事要讲究"度"

超限效应过犹不及 做事要讲究“度”

作者:唐华山

2010-08-02     天津网-数字报刊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到教堂里去听一位新牧师的募捐演讲。起初,他感觉牧师讲得非常好,令人感动,于是就掏出了自己身上全部的钱,准备捐款。可是,10分钟之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就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改变了主意,决定只捐一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竟然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等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的时候,马克·吐温因为太过气愤,不但没捐钱,反而还恶作剧般地从盘中偷了2元钱。

马克·吐温之所以会做出那样的举动,很明显是因为牧师演讲的时间太长了,以至让他感到很厌烦。确实,就算是非常动听感人的演讲,在说清楚事情以后,还要一再重复唠叨,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

大家看完这个有趣的故事之后,除了会轻松一笑以外,可能还会反省自己平时交往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有时,我们发出的刺激信号太多、太强及作用时间太久,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倒会引起别人极不耐烦甚至反抗的心理,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现很多事情都有“超限效应”的影子。

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没有努力学习而考试没考好的时候,父母会在批评过以后,总是感觉批评得不够,不足以让孩子纠正错误,因此就在饭桌上、电视前或亲朋好友面前等不同的场合重复地加以批评,如此就有了屡教不改的孩子与不近人情的父母。

又如,在夫妻生活中,当妻子不太喜欢丈夫某些不良生活习惯时,特别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却无法忍受的小问题,放弃“好好谈谈”,而是直接就劈头盖脸地进行批评;而当妻子发现丈夫未彻底改掉不良习惯时,常常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因此就出现了顽固不化的丈夫与喋喋不休的妻子。

再如,在职场中,上司在批评犯错的下级时,有的领导在批评过以后,总是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就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无限多次地重复对一件事情做同样的批评,如此就不免产生了可恶至极的上级与敢怒不敢言的下级……

在这些生活场景中,尽管主角不一样,但结局常常是一样的,孩子们、丈夫们还有员工们从最初的内疚不安到不耐烦到最后的反感厌恶,当他们被“逼急”时,甚至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与行为。

确实,在受到批评以后,人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失衡感,总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心理平衡,当受到重复批评的时候,人的心理失衡感就会加重,觉得“怎么总是这样对待我”?被批评的心情就没有办法复归平静,从而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这就极易产生“我偏这样”或“爱怎样就怎样”的反抗心理与行为。因此,在批评他人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度”。不及固然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可是过度了也会产生超限效应。

批评要讲究一个“度”,那么表扬是否愈多愈好呢?当然也不是。适当的表扬会让被表扬者心情愉快,但过多重复的表扬会让其大打折扣甚至变得“廉价”,因为听者会认为你的表扬没有诚意或在有意拔高自己。

心理学堂

在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说的是“布白”,有了它才能够产生美感。在和人的交往过程中,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讲究“布白”艺术,掌握好一定的“尺度”和“火候”,才能够避免“物极必反”与“过犹不及”的超限效应,以便达到“恰到好处”的结果。

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将好事变成坏事。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工作、空前巨大的信息量、复杂的社会关系、作息方式的变化、消费取向的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的拉大等,都会使人们的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对于个人而言,压力太小,会导致我们进步太慢,但压力如果太大,就有可能会被压力压垮,最好的选择就是给自己适度的压力,这样才能得到相对最好的结果。

超限效应过犹不及 做事要讲究“度”

作者:唐华山

2010-08-02     天津网-数字报刊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到教堂里去听一位新牧师的募捐演讲。起初,他感觉牧师讲得非常好,令人感动,于是就掏出了自己身上全部的钱,准备捐款。可是,10分钟之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就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改变了主意,决定只捐一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竟然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等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的时候,马克·吐温因为太过气愤,不但没捐钱,反而还恶作剧般地从盘中偷了2元钱。

马克·吐温之所以会做出那样的举动,很明显是因为牧师演讲的时间太长了,以至让他感到很厌烦。确实,就算是非常动听感人的演讲,在说清楚事情以后,还要一再重复唠叨,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

大家看完这个有趣的故事之后,除了会轻松一笑以外,可能还会反省自己平时交往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有时,我们发出的刺激信号太多、太强及作用时间太久,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倒会引起别人极不耐烦甚至反抗的心理,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现很多事情都有“超限效应”的影子。

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没有努力学习而考试没考好的时候,父母会在批评过以后,总是感觉批评得不够,不足以让孩子纠正错误,因此就在饭桌上、电视前或亲朋好友面前等不同的场合重复地加以批评,如此就有了屡教不改的孩子与不近人情的父母。

又如,在夫妻生活中,当妻子不太喜欢丈夫某些不良生活习惯时,特别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却无法忍受的小问题,放弃“好好谈谈”,而是直接就劈头盖脸地进行批评;而当妻子发现丈夫未彻底改掉不良习惯时,常常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因此就出现了顽固不化的丈夫与喋喋不休的妻子。

再如,在职场中,上司在批评犯错的下级时,有的领导在批评过以后,总是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就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无限多次地重复对一件事情做同样的批评,如此就不免产生了可恶至极的上级与敢怒不敢言的下级……

在这些生活场景中,尽管主角不一样,但结局常常是一样的,孩子们、丈夫们还有员工们从最初的内疚不安到不耐烦到最后的反感厌恶,当他们被“逼急”时,甚至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与行为。

确实,在受到批评以后,人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失衡感,总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心理平衡,当受到重复批评的时候,人的心理失衡感就会加重,觉得“怎么总是这样对待我”?被批评的心情就没有办法复归平静,从而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这就极易产生“我偏这样”或“爱怎样就怎样”的反抗心理与行为。因此,在批评他人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度”。不及固然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可是过度了也会产生超限效应。

批评要讲究一个“度”,那么表扬是否愈多愈好呢?当然也不是。适当的表扬会让被表扬者心情愉快,但过多重复的表扬会让其大打折扣甚至变得“廉价”,因为听者会认为你的表扬没有诚意或在有意拔高自己。

心理学堂

在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说的是“布白”,有了它才能够产生美感。在和人的交往过程中,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讲究“布白”艺术,掌握好一定的“尺度”和“火候”,才能够避免“物极必反”与“过犹不及”的超限效应,以便达到“恰到好处”的结果。

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将好事变成坏事。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工作、空前巨大的信息量、复杂的社会关系、作息方式的变化、消费取向的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的拉大等,都会使人们的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

对于个人而言,压力太小,会导致我们进步太慢,但压力如果太大,就有可能会被压力压垮,最好的选择就是给自己适度的压力,这样才能得到相对最好的结果。


相关文章

  •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
  •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 这段时间,我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教授编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书中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和演绎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 ...查看


  • 过犹不及-教学中的思考
  • 过犹不及--教学中的思考 核心提示:马克吐温年轻时有一次去教堂听牧师演讲,牧师关于捐款的演讲很有鼓动性,马克吐温听了以后十分激动,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多捐一点钱.但过了好长时间,牧师还在唠唠叨叨,马克吐温有点不耐烦了,他决定少捐一点.但过了一 ...查看


  • 教育学效应
  •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 ...查看


  • 12大心理效应
  • 1.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 ...查看


  • 100条人生重要的黄金法则
  • 100 条人生重要的黄金法则 1 二八定律 -- 抓住主要矛盾:用 20%的付出赢得 80%的收益 2 蝴蝶效应 -- 细节决定成败 (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次翅膀, 两周 后美国得克萨斯州就会刮起一场龙卷风) 3 幸福递减 ...查看


  • 365社交能力训练
  • 第1篇 不可不知的社交定律 第1天 刺猬法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好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2天 登门槛效应:循序渐进才能笑到最后 第3天 赫洛克定律: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第4天 波特定律:批评他人要委婉 第5天 法则:适当控制自己的交际规模 ...查看


  • 心理健康手抄报:超限效应
  • 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 ...查看


  • 心理健康手抄报图片:超限效应
  • 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 ...查看


  • [凡事皆有高度]阅读答案
  • 凡事皆有高度 ①人生智慧,你可以道出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凡是皆有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