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导引宝宝与他人友好相处

如何导引宝宝与他人友好相处

宝贝在外受人欺负了怎么办?宝宝不会与人相处怎么办?家长要把孩子的交往能力也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才行。学会引导孩子与他人和平共处,是一项重要家庭教育课程。

妙招一:教宝宝不伤害别人并保护自己

2岁半的阿宝所在的小班是个友爱的集体,孩子们都能玩到一块。可最近班里的童童突然变得喜欢咬人掐人,而且还特别喜欢“欺负”平时最好的朋友阿宝。童童咬人的原因一是因为她在出大牙,另外童童的语言发育比较滞后,面对最要好的朋友只好用“咬你一口”来提请好朋友注意“我在这儿呢!”或者“我太喜欢你了!”这样一来同伴小朋友们就遭殃了,阿宝每天都带着童童的牙印和挠痕回家。

妈妈早就告诉阿宝,“无论如何,你不能动手打人!”忠厚老实的阿宝把这条记得牢牢的,结果总是傻愣愣地站着被小童童掐。

妈妈后来告诉阿宝,“童童打你,你就跑吧!”可是童童以为那是阿宝在跟她玩呢,两个孩子一个跑一个追,童童追上了,阿宝还是要被挠一下。

阿宝妈妈再告诉阿宝,“如果童童打你,你就告诉他你不喜欢他这样做!” 可是,事到临头,阿宝结结巴巴的,长长的句子还没说完,就已经被掐得差不多了。 妈妈帮一帮:最后,阿宝妈妈发现了一个秘诀,简单直接,特别有效! “再有人打你,你就尖叫!”这个不难,本来疼痛时阿宝的第一反应也是尖叫,现在也不用动脑筋转弯子,只要叫得更大声就行了!一尖叫,吸引了大人的注意力,他们立刻就能发现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要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伤害别人,更要保护自己!

妙招二:教宝宝和其他宝宝打交道

院子里有3个孩子正在玩奥特曼的游戏。4岁的松松也想跟他们一起玩,可明显这3个孩子并不希望多来一个队员。其中一个说:“你不会玩!”妈妈想带松松离开,可是松松舍不得走。

事件分析:那3个孩子的游戏正如火如荼,加入新来的孩子意味着“打扰”。所以他们表现出“排斥,不耐烦”,是很自然的,并不带有成人理解的“羞辱”。只要被拒绝的孩子没有表现出沮丧难过,就说明孩子并没有受到伤害。 如果家长气呼呼地拉开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在把自己的“受挫情绪”强加给孩子。

对松松来说,他可以选择立刻离开,或者等待机会。一个心理脆弱的孩子的反应才是立刻离开。而选择留下来的孩子,说明他的内心够强大。

妈妈帮一帮:处理孩子交往的矛盾,很多时候,妈妈能提供的最好的帮助就是:只要不至于发生严重的流血事件,如果不是孩子主动要求,不要干预。

我们来看看松松是怎么办的。松松站在3个男孩中的“头目”身边,不吭声,但在等待加入的机会。过了一会,“大古队长”随手推了他一下:“你,去查一下电脑!看看怪兽在哪里!”松松立刻假装敲键盘,然后汇报说:“怪兽在A 地区!”“冲啊„„”胜利队队员们,包括松松,都向“A地区”冲了过去„„ 如果妈妈当时把松松拉开,孩子将丧失一次多么宝贵的解决社交矛盾的锻炼机会。而坚持留下来,并最终用自己的人际智慧得到了进入集体的机会,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多么大的鼓励!

妙招三:教宝宝必要的社交礼仪

娜娜是个小混血儿,走在大街上经常被不认识的阿姨阿婆拉住,摸摸小脸,夸一句“真是个漂亮的孩子!”娜娜碰到这样的情景,常常就呆在了那里,不知道如何接下去。

事件分析:妈妈要教育孩子必要的社交礼节。我们约定俗成的礼节中其实包含了尊重、理解、友善等等信息,非常有利于增进感情,加深交往。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总是受到大人喜欢和同伴欢迎的。

妈妈帮一帮:妈妈教给娜娜,如果别人夸你漂亮,是因为别人喜欢你,你很可爱。那么你就这么回答“谢谢你,我觉得你也很漂亮!”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被娜娜练得滚瓜烂熟,只要有人夸她,她立刻脱口而出,对方就更加笑得一朵花了。 小英在班上是年纪最小的孩子,而且比较木讷内向。有时候她会被别的同学戏弄,比如总有同学把她的橡皮擦铅笔等文具藏起来,让她找不到。

妈妈心疼之下,这么教育小英:“以后别理他们了。”“如果别人推你,你就立刻打回来!”慢慢地,那个被欺负的小英变成了一个“欺负人”的小英。如果有

人不小心得罪了她,她会一言不发一拳头打过来,小英越来越不受欢迎,越来越孤独。

事件分析:妈妈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应该表扬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比如分享,比如适当的礼貌;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应当提示,甚至鼓励孩子“不好的行为”,比如用攻击对方,独自游戏、目中无人等,来处理社交中的问题。

妈妈帮一帮:妈妈可以通过扮演故事之类的方式,教给孩子面对某些常见矛盾或者场景时,相对固定的处理套数。在类似情景发生时,孩子能很快地“脱口而出”。 比如孩子之间发生争执的时候,可以教给孩子一个简单的三段式:

1. 你刚才„„(干了什么,比如拿了我正在玩的机器人,说不跟我玩,对我尖叫了等等)

2. 我觉得„„(不高兴,生气,很伤心,等等)

3. 我希望你能够„„(把我的机器人还给我,不要再那么说了,向我道歉等等) 这样既没有指责别人又表明了自己的意见,还指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 妙招五:如何教宝宝分享

1岁多的洋洋在小区公园里玩,被邻居小朋友看上了他手里的小车。妈妈要求洋洋“与小朋友们分享”,洋洋不乐意,妈妈好言相劝了半天还是死攥着不撒手,妈妈急了,把小车从洋洋手里抢过来,交到小朋友手上。

事件分析:妈妈认为这是在帮助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但儿童心理学发现,3岁以下的孩子“物权”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他们心里会以为,“东西不在我手上,那就不是我的东西了。”

如果有人一定要你把心爱的钻石戒指送人你会怎样?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心头好拿给别人,孩子的感觉是类似的——生气,害怕,不理解。对这个叫做“分享”的游戏,孩子会越来越不喜欢。

妈妈帮一帮:问孩子,“能把这个小车子借给小君玩一下吗?他会很高兴的!”同时跟孩子解释,“他只是暂时借一下,一会儿就还给你,这还是你的小车子。”孩子也许就答应了。看到小君借到玩具后兴高采烈的样子,他能逐渐建立起“分享让朋友高兴我也很高兴”的心理反射。

但是,如果这个玩具正好也是他当时最心爱的玩具,他的反应就跟妈妈碰到别人要借自己的钻戒一样,”不可以!” 妈妈也只能对小君说抱歉了。

如何导引宝宝与他人友好相处

宝贝在外受人欺负了怎么办?宝宝不会与人相处怎么办?家长要把孩子的交往能力也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才行。学会引导孩子与他人和平共处,是一项重要家庭教育课程。

妙招一:教宝宝不伤害别人并保护自己

2岁半的阿宝所在的小班是个友爱的集体,孩子们都能玩到一块。可最近班里的童童突然变得喜欢咬人掐人,而且还特别喜欢“欺负”平时最好的朋友阿宝。童童咬人的原因一是因为她在出大牙,另外童童的语言发育比较滞后,面对最要好的朋友只好用“咬你一口”来提请好朋友注意“我在这儿呢!”或者“我太喜欢你了!”这样一来同伴小朋友们就遭殃了,阿宝每天都带着童童的牙印和挠痕回家。

妈妈早就告诉阿宝,“无论如何,你不能动手打人!”忠厚老实的阿宝把这条记得牢牢的,结果总是傻愣愣地站着被小童童掐。

妈妈后来告诉阿宝,“童童打你,你就跑吧!”可是童童以为那是阿宝在跟她玩呢,两个孩子一个跑一个追,童童追上了,阿宝还是要被挠一下。

阿宝妈妈再告诉阿宝,“如果童童打你,你就告诉他你不喜欢他这样做!” 可是,事到临头,阿宝结结巴巴的,长长的句子还没说完,就已经被掐得差不多了。 妈妈帮一帮:最后,阿宝妈妈发现了一个秘诀,简单直接,特别有效! “再有人打你,你就尖叫!”这个不难,本来疼痛时阿宝的第一反应也是尖叫,现在也不用动脑筋转弯子,只要叫得更大声就行了!一尖叫,吸引了大人的注意力,他们立刻就能发现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要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伤害别人,更要保护自己!

妙招二:教宝宝和其他宝宝打交道

院子里有3个孩子正在玩奥特曼的游戏。4岁的松松也想跟他们一起玩,可明显这3个孩子并不希望多来一个队员。其中一个说:“你不会玩!”妈妈想带松松离开,可是松松舍不得走。

事件分析:那3个孩子的游戏正如火如荼,加入新来的孩子意味着“打扰”。所以他们表现出“排斥,不耐烦”,是很自然的,并不带有成人理解的“羞辱”。只要被拒绝的孩子没有表现出沮丧难过,就说明孩子并没有受到伤害。 如果家长气呼呼地拉开自己的孩子,其实是在把自己的“受挫情绪”强加给孩子。

对松松来说,他可以选择立刻离开,或者等待机会。一个心理脆弱的孩子的反应才是立刻离开。而选择留下来的孩子,说明他的内心够强大。

妈妈帮一帮:处理孩子交往的矛盾,很多时候,妈妈能提供的最好的帮助就是:只要不至于发生严重的流血事件,如果不是孩子主动要求,不要干预。

我们来看看松松是怎么办的。松松站在3个男孩中的“头目”身边,不吭声,但在等待加入的机会。过了一会,“大古队长”随手推了他一下:“你,去查一下电脑!看看怪兽在哪里!”松松立刻假装敲键盘,然后汇报说:“怪兽在A 地区!”“冲啊„„”胜利队队员们,包括松松,都向“A地区”冲了过去„„ 如果妈妈当时把松松拉开,孩子将丧失一次多么宝贵的解决社交矛盾的锻炼机会。而坚持留下来,并最终用自己的人际智慧得到了进入集体的机会,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多么大的鼓励!

妙招三:教宝宝必要的社交礼仪

娜娜是个小混血儿,走在大街上经常被不认识的阿姨阿婆拉住,摸摸小脸,夸一句“真是个漂亮的孩子!”娜娜碰到这样的情景,常常就呆在了那里,不知道如何接下去。

事件分析:妈妈要教育孩子必要的社交礼节。我们约定俗成的礼节中其实包含了尊重、理解、友善等等信息,非常有利于增进感情,加深交往。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总是受到大人喜欢和同伴欢迎的。

妈妈帮一帮:妈妈教给娜娜,如果别人夸你漂亮,是因为别人喜欢你,你很可爱。那么你就这么回答“谢谢你,我觉得你也很漂亮!”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被娜娜练得滚瓜烂熟,只要有人夸她,她立刻脱口而出,对方就更加笑得一朵花了。 小英在班上是年纪最小的孩子,而且比较木讷内向。有时候她会被别的同学戏弄,比如总有同学把她的橡皮擦铅笔等文具藏起来,让她找不到。

妈妈心疼之下,这么教育小英:“以后别理他们了。”“如果别人推你,你就立刻打回来!”慢慢地,那个被欺负的小英变成了一个“欺负人”的小英。如果有

人不小心得罪了她,她会一言不发一拳头打过来,小英越来越不受欢迎,越来越孤独。

事件分析:妈妈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应该表扬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比如分享,比如适当的礼貌;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应当提示,甚至鼓励孩子“不好的行为”,比如用攻击对方,独自游戏、目中无人等,来处理社交中的问题。

妈妈帮一帮:妈妈可以通过扮演故事之类的方式,教给孩子面对某些常见矛盾或者场景时,相对固定的处理套数。在类似情景发生时,孩子能很快地“脱口而出”。 比如孩子之间发生争执的时候,可以教给孩子一个简单的三段式:

1. 你刚才„„(干了什么,比如拿了我正在玩的机器人,说不跟我玩,对我尖叫了等等)

2. 我觉得„„(不高兴,生气,很伤心,等等)

3. 我希望你能够„„(把我的机器人还给我,不要再那么说了,向我道歉等等) 这样既没有指责别人又表明了自己的意见,还指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 妙招五:如何教宝宝分享

1岁多的洋洋在小区公园里玩,被邻居小朋友看上了他手里的小车。妈妈要求洋洋“与小朋友们分享”,洋洋不乐意,妈妈好言相劝了半天还是死攥着不撒手,妈妈急了,把小车从洋洋手里抢过来,交到小朋友手上。

事件分析:妈妈认为这是在帮助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但儿童心理学发现,3岁以下的孩子“物权”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他们心里会以为,“东西不在我手上,那就不是我的东西了。”

如果有人一定要你把心爱的钻石戒指送人你会怎样?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心头好拿给别人,孩子的感觉是类似的——生气,害怕,不理解。对这个叫做“分享”的游戏,孩子会越来越不喜欢。

妈妈帮一帮:问孩子,“能把这个小车子借给小君玩一下吗?他会很高兴的!”同时跟孩子解释,“他只是暂时借一下,一会儿就还给你,这还是你的小车子。”孩子也许就答应了。看到小君借到玩具后兴高采烈的样子,他能逐渐建立起“分享让朋友高兴我也很高兴”的心理反射。

但是,如果这个玩具正好也是他当时最心爱的玩具,他的反应就跟妈妈碰到别人要借自己的钻戒一样,”不可以!” 妈妈也只能对小君说抱歉了。


相关文章

  • 如何让幼儿礼仪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 礼仪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生活中需要礼仪.幼儿礼仪不只是教幼儿学会礼貌用语就可以了,还要从幼儿已有的实践经验出发,在自主游戏中学会谦让懂理.文明守纪,从而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本人认为结合日常生活中开展幼儿礼仪活 ...查看


  • 为胆小害羞的宝宝"壮胆"
  • 害羞就是在面对新情境和陌生人时,往往会显得腼腆.容易受惊.胆怯.犹豫或过分沉默.就心理学观点而言,它是属于我们人类的一种自卫策略.就发展观点来看,它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行为特质.为此,不难了解:害羞在儿童行为中是极为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据统计有 ...查看


  • 父亲的力量 1
  • 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说:" 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也说过:" 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从做父亲的那一天起,这就是 ...查看


  • 幼儿园新小班工作计划(共9篇)
  • 篇一: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一.班务情况分析 本期小班工作由我和何润兰,周八姐一起负责,这是我进入幼儿园第二次教小班,很久没有教小班了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但在何润兰老师和周八姐的帮助下,我现在喜欢上教小班 ...查看


  • 精灵小班上学期幼儿期末评语
  • 2012年第一学期精灵小班期末评语 黄铭浩: 浩浩是个聪明好动的小朋友,这学期你语言表达能力进步了,你愿意跟老师交流了,在课堂上能听到你积极回答的声音,游戏活动能积极参与,老师真高兴!虽然经常在入厕时不小心尿湿裤子,但你都会自己换裤子,老师 ...查看


  • 幼儿园评语:幼儿园小班老师评语
  • 1.瑞锦宝宝: 转眼间,你在小小班已愉快地生活了半年.你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你现在懂事多了:知道小朋友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饭前便后要洗手,知道健康宝宝要不挑食,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能干的你还会独自脱鞋.会把鞋子放整齐了再上床睡觉; ...查看


  • 幼儿园托班个人工作总结
  • 篇一:幼儿园托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总结 幼儿 园托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总结 时间飞逝,在今明幼儿园工作已近一年的时间,回顾一年的忙 碌生活和孩子们的进步,还是让人感到很欣慰的!现将我一年的工作做一个简单总结: 一.思想品德.作 为一名党员教师, ...查看


  • 爸爸妈妈的知心话
  • 爸爸妈妈的知心话: 尹德顺妈妈:宝宝,妈妈是这个世界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你爱妈妈吗?爱妈妈还爱爸爸,你喜欢老师吗?喜欢,因为老师喜欢我,你喜欢去幼儿园跟小朋友跟小朋友玩吗?很喜欢 宫逸飞爸爸:幼儿园的生活迈开了你快乐人生的脚步,半年的学习生活 ...查看


  • 幼儿园托班评语
  • 幼儿园托班评语大全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会念26个英文字母,更知道班里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可惜言如金的你总不让我们听见你动听的声音.你更是个有个性的孩子,喜欢动不动就往地上躺,帮我们"擦地板",虽然这是爱劳动的表现,可老师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