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 换律和结合律。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 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5、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口 算
40+60= 80+70= 35+55=
100+20= 33+66= 44+32=
0+30= 40+20= 20+40=
指名让学生(集体回答) 迅速说出结果。 师:在小学阶段 ,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上面这两组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想想:在加法算式40 + 20 = 60中,40、20和60分别叫什么?(40、20叫作加数,60叫作和)
2、引入新课师:第一单元已经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加法有关的知识——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出示例1内容)
2、读题。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方法一:40+56=96(千米) 方法二:56+40=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
6、让学生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17 ○ 17+18
124+235 ○ 235+124
学生口算计算结果,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①每组算式中有两个( ),而且两个加数( ),只是( )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 )相等。
7、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学生试着写出加法交换律的公式。
①、如果用甲数、乙数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交换律则可表示为: 甲数 + 乙数=乙数+ 甲数
②、如果用 △☆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交换律则可表示为:
△+☆=☆+△
③、如果用a 、b 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交换律则可表示为:
a + b=b+ a
8、用加法交换律填空。
65+145= 109+31= 44+98= 346+273=
(二) 学习加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2、了解题中所给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 。
3、学生尝试解答。
4、让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两种不同的解法。
5、观察: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出示式子:(88+104)+96□88+(104+96)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相等)(可以用等号把两个加法算式连接起来)你会用文字叙述这个等式吗?(88与104的和加上96等于88加上104与96的和。)
6、比较发现:(课件出示)
(69+172)+28□69+(172+28)
155+(145+200)□(155+145)+200
观察:(1)、每组有几个算式?(2个)
(2)、 每个算式有几个数相加?(3个)
(3)、 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顺序不同)
(4)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3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加数都一样)
7、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8、让学生写出加法结合律的表示方法。
①、如果用甲数、乙数、丙数表示任意三个数,加法结合律则可表示为:(甲数 + 乙数)+丙数= 甲数+(乙数+丙数)
②、如果用 △☆○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结合律则可表示为: (△+☆)+○=△+(☆+○)
③、如果用a 、b 、c 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结合律则可表示为: (a + b)+c= a+(b+c)
9、根据加法结合律填写,课件出示练习
三、 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学生独立解答,师生集体订正。
四、师生总结:
五、 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 换律和结合律。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 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5、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口 算
40+60= 80+70= 35+55=
100+20= 33+66= 44+32=
0+30= 40+20= 20+40=
指名让学生(集体回答) 迅速说出结果。 师:在小学阶段 ,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上面这两组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想想:在加法算式40 + 20 = 60中,40、20和60分别叫什么?(40、20叫作加数,60叫作和)
2、引入新课师:第一单元已经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加法有关的知识——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出示例1内容)
2、读题。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方法一:40+56=96(千米) 方法二:56+40=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
6、让学生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17 ○ 17+18
124+235 ○ 235+124
学生口算计算结果,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①每组算式中有两个( ),而且两个加数( ),只是( )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 )相等。
7、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学生试着写出加法交换律的公式。
①、如果用甲数、乙数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交换律则可表示为: 甲数 + 乙数=乙数+ 甲数
②、如果用 △☆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交换律则可表示为:
△+☆=☆+△
③、如果用a 、b 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交换律则可表示为:
a + b=b+ a
8、用加法交换律填空。
65+145= 109+31= 44+98= 346+273=
(二) 学习加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2、了解题中所给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 。
3、学生尝试解答。
4、让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两种不同的解法。
5、观察: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出示式子:(88+104)+96□88+(104+96)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相等)(可以用等号把两个加法算式连接起来)你会用文字叙述这个等式吗?(88与104的和加上96等于88加上104与96的和。)
6、比较发现:(课件出示)
(69+172)+28□69+(172+28)
155+(145+200)□(155+145)+200
观察:(1)、每组有几个算式?(2个)
(2)、 每个算式有几个数相加?(3个)
(3)、 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顺序不同)
(4)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3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加数都一样)
7、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8、让学生写出加法结合律的表示方法。
①、如果用甲数、乙数、丙数表示任意三个数,加法结合律则可表示为:(甲数 + 乙数)+丙数= 甲数+(乙数+丙数)
②、如果用 △☆○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结合律则可表示为: (△+☆)+○=△+(☆+○)
③、如果用a 、b 、c 表示任意两个数,加法结合律则可表示为: (a + b)+c= a+(b+c)
9、根据加法结合律填写,课件出示练习
三、 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学生独立解答,师生集体订正。
四、师生总结:
五、 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