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练习doc

《阿房宫赋》练习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蜀山兀(wù) 辘辘(lùlù)远听 鼎铛(dāng)玉石

B.囷囷(qūnqūn)焉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

C.阿(ē)房宫 剽(piāo)掠其人 金块珠砾(lì)

D.尽锱铢(zhizhū) 妃嫔媵嫱(yìngqiáng) 逦(lǐyǐ)迤

2.补写名句的空缺部分

(1)六王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出。

(2)___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西东。______________,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

3.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久立) B.杳不知其所之也(深远) ..

C.秦爱纷奢(纷华) D.多于市人之言语(城市里的人) ..

4.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5.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

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6.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蜀山兀 ②廊腰缦回 ③齐楚之精英 ④辇来于秦 ..

⑤骊山北构而西折 ⑥朝歌夜弦 ⑦族秦者秦也 ⑧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1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2可怜焦土

8. 对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族秦者秦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都是判断句。

B、“四海一、“函谷举”,句子里的动词表被动。

C、“流入宫墙”、“剽掠其人”、“辞楼下殿”,句中都有“于”的省略。

D、“歌台暖响”、“多于南亩之农夫”,有介宾结构后置的现象。

9.加点的词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长桥卧波 B、朝歌夜弦

C、蜂房水涡 D、倚叠如山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11.对《阿房宫赋》的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骈文讲求句式的工整对仗,以整齐工妙为美;散文则讲求语句流畅、平易,以错综变化为美。文中一方面大量运用四字句,而且大都排偶。比如“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另一方面,于整齐中又讲求变化,在一连数句排偶之后, 紧跟着一句散文化的句子。比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对于阿房宫里的建筑、人物、珍宝、秦朝的覆灭等,用墨如泼,洋洋洒洒,淋漓尽致。非繁笔不足以具体揭露秦始皇的荒淫奢靡。

有的地方又用简笔,以精练著称,够得上惜墨如金。如“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四句,仅用14个字便尽述秦朝覆灭的历史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农民革命运动兴起之速和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声威。“可怜焦土”四字正好与上文铺叙描写形成鲜明对比。

D、《阿房宫赋》虽然声调悦耳,形象醒目,不折不扣是一篇抒情的美言语,但其末段从“灭六国者”起,却由感性转入理性,逻辑的气势势如破竹,间有论史论政之慨。

[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20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3.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亦念其家(顾念) B、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全) ..

C、日益骄固(喜欢)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传递) .

14.互文,即“互文见义”。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理解时又应合在一起。下面四个句子不属于“互文”的一项是( )

A、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15.句中加点的词,指代不同的一项是( )

A、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使六国各爱其人 ..

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D、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16.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B、杳不知其所之也 ..

C、输来其间 D、人亦念其家 ..

17.加点的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B、可怜焦土 ....

C、感慨系之矣 D、才能不及中人 ....

18.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19.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E.这部分,由古及今,借古讽今,由一般到特殊地分析议论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的事实,暗寓李唐王朝切勿重蹈覆辙。不要让“后人”哀叹“前人”的悲剧重演。 F.在论述“秦爱纷奢”不恤民力必然导致灭亡的命运时,赋用的是推理分析的方法。 G.“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指出六国与秦灭亡的外力各不相同,但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谁也无法挽救六国和秦落得族灭的下场。

H.铺写秦王朝的穷奢极侈,连用了六个比喻。极度的夸张,有力地揭露了秦始皇掠夺天下财富的贪婪。饱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即对封建统治者的醉生梦死、穷奢极欲的愤怒和批判。

20.翻译句子

(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参考答案:

1.C

2.(1)四海一 蜀山兀

(2)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3.D 4.C。A项“一”:统一;数词。B项“爱”:喜欢;吝啬,吝惜。C项“取”:动词,拿。D项“族”:名词,家族;动词,灭族。

5.D。A 项“焉”:形容词词尾;代词,代宫女。B

项“而”:前一个“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个“而”表修饰。C项“夫”:前一个“夫”名词,„„的人;后一个发语词。

D项的“于”都为“比”。

6.C 7.C 8.A 9.C 10.C。《阿房宫赋》是文赋。

11.B 12.B。两个“之”前一个为代词,一为结构助词;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承接。

13.C 14.D 15.C 16.D 17.B 18.B.19.CG同情不正确

20.(1) 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

(2) 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破,楚人放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便化成了一片焦土

《阿房宫赋》练习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蜀山兀(wù) 辘辘(lùlù)远听 鼎铛(dāng)玉石

B.囷囷(qūnqūn)焉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yuán)

C.阿(ē)房宫 剽(piāo)掠其人 金块珠砾(lì)

D.尽锱铢(zhizhū) 妃嫔媵嫱(yìngqiáng) 逦(lǐyǐ)迤

2.补写名句的空缺部分

(1)六王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出。

(2)___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西东。______________,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

3.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久立) B.杳不知其所之也(深远) ..

C.秦爱纷奢(纷华) D.多于市人之言语(城市里的人) ..

4.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5.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

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6.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蜀山兀 ②廊腰缦回 ③齐楚之精英 ④辇来于秦 ..

⑤骊山北构而西折 ⑥朝歌夜弦 ⑦族秦者秦也 ⑧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1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2可怜焦土

8. 对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族秦者秦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都是判断句。

B、“四海一、“函谷举”,句子里的动词表被动。

C、“流入宫墙”、“剽掠其人”、“辞楼下殿”,句中都有“于”的省略。

D、“歌台暖响”、“多于南亩之农夫”,有介宾结构后置的现象。

9.加点的词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长桥卧波 B、朝歌夜弦

C、蜂房水涡 D、倚叠如山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11.对《阿房宫赋》的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骈文讲求句式的工整对仗,以整齐工妙为美;散文则讲求语句流畅、平易,以错综变化为美。文中一方面大量运用四字句,而且大都排偶。比如“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另一方面,于整齐中又讲求变化,在一连数句排偶之后, 紧跟着一句散文化的句子。比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对于阿房宫里的建筑、人物、珍宝、秦朝的覆灭等,用墨如泼,洋洋洒洒,淋漓尽致。非繁笔不足以具体揭露秦始皇的荒淫奢靡。

有的地方又用简笔,以精练著称,够得上惜墨如金。如“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四句,仅用14个字便尽述秦朝覆灭的历史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农民革命运动兴起之速和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声威。“可怜焦土”四字正好与上文铺叙描写形成鲜明对比。

D、《阿房宫赋》虽然声调悦耳,形象醒目,不折不扣是一篇抒情的美言语,但其末段从“灭六国者”起,却由感性转入理性,逻辑的气势势如破竹,间有论史论政之慨。

[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20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3.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亦念其家(顾念) B、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全) ..

C、日益骄固(喜欢)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传递) .

14.互文,即“互文见义”。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理解时又应合在一起。下面四个句子不属于“互文”的一项是( )

A、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15.句中加点的词,指代不同的一项是( )

A、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使六国各爱其人 ..

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D、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16.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B、杳不知其所之也 ..

C、输来其间 D、人亦念其家 ..

17.加点的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B、可怜焦土 ....

C、感慨系之矣 D、才能不及中人 ....

18.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19.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E.这部分,由古及今,借古讽今,由一般到特殊地分析议论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的事实,暗寓李唐王朝切勿重蹈覆辙。不要让“后人”哀叹“前人”的悲剧重演。 F.在论述“秦爱纷奢”不恤民力必然导致灭亡的命运时,赋用的是推理分析的方法。 G.“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指出六国与秦灭亡的外力各不相同,但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谁也无法挽救六国和秦落得族灭的下场。

H.铺写秦王朝的穷奢极侈,连用了六个比喻。极度的夸张,有力地揭露了秦始皇掠夺天下财富的贪婪。饱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即对封建统治者的醉生梦死、穷奢极欲的愤怒和批判。

20.翻译句子

(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参考答案:

1.C

2.(1)四海一 蜀山兀

(2)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3.D 4.C。A项“一”:统一;数词。B项“爱”:喜欢;吝啬,吝惜。C项“取”:动词,拿。D项“族”:名词,家族;动词,灭族。

5.D。A 项“焉”:形容词词尾;代词,代宫女。B

项“而”:前一个“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个“而”表修饰。C项“夫”:前一个“夫”名词,„„的人;后一个发语词。

D项的“于”都为“比”。

6.C 7.C 8.A 9.C 10.C。《阿房宫赋》是文赋。

11.B 12.B。两个“之”前一个为代词,一为结构助词;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承接。

13.C 14.D 15.C 16.D 17.B 18.B.19.CG同情不正确

20.(1) 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

(2) 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破,楚人放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便化成了一片焦土


相关文章

  • 小学.初中.高中文言文大全|翻译
  • 馆友"bjhyfbjhyf": 您好!您的文章"小学.初中.高中文言文大全|翻译"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2年7月13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教育/学习"下 ...查看


  • 阿房宫赋练习
  • <阿房宫赋>(教师答案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 ) A.突 兀(wù ) 水涡(wō) 不霁(jì)何虹 妃嫔媵(yìng)嫱 .... B.矗(zhù)立 辇( ...查看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期中.期末试题库
  • doc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配套练习题(克与千克) doc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配套练习题(图形与变换) doc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配套练习题(表内除法一) doc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配套练习题(解决问题) doc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do ...查看


  • 语文默写高考全国卷练习
  • 考前第10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⑴⑵⑶⑷⑸⑹ ⑴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__ "两句写出自己面对伸手可及的星辰,只能抚胸空叹息. ⑵<观沧海>中, ...查看


  • "其.而"用法及练习
  • [知识链接] 一.文言虚词"其"用法归纳 [其] (一) 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应译为"他""它"或"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 ...查看


  • 高考必备64篇高中阶段14篇情景默写分课专项练习
  • 编制:王宏坤 审核: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2015年12月 情景默写分课专项练习(一) (高中部分) 一.<虞美人>(李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查看


  • 职称考试Word2003题库操作答案1_
  • 职称考试Word2003题库操作答案1 一.Word2003基础: 1.要求:⑴利用开始菜单打开WORD: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 word2003 ⑵从帮助任务窗格中打开保存文档的帮助信息:"帮助&quo ...查看


  • 阿房宫赋教学实录
  •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2008年04月13日 星期日 下午 09:05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quo ...查看


  • Acqeavt语文教师考试题库
  •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009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doc 题库 09年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