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之僧教案

这篇被人们传诵已久的佳作,很富有哲理。文章以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寓意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从而告诉人们,有志者事竟成。

对比鲜明,是本文的突出特点。通过对比讲述,二僧的形象令人难忘。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仅凭“一瓶一钵”,跋涉“不知几千里”,终于到达目的地。鲜明的对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故事情节主要用人物对话来展开,蜀鄙二僧的对话洗练而含蓄。富者的唯条件论暗藏在轻视的语言中。贫者的一个“足矣”,把他的奋斗精神,把他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把他实现远大志向的坚定信念表现出来了。这段对话到此为止,下面没有记叙贫者的反驳,而是用事实作出回答,用事实把贫者不顾嘲笑的坚定意志充分体现了出来。至于去南海的经过,贫者返回后的对话都一笔带过,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媒介。我们应当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儿文言文。选编《蜀鄙之僧》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文中所蕴涵的哲理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有足够的估计。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根据译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建议] 1.导入。 在导入阶段,教师就要注重营造文言文学习的环境,以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如“蜀、鄙”二字的意思就可在此时疏通。

2.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应树立“诵读第一”的观念。指导学生诵读可采取如下步骤: 第一,教师首先要范读课文,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第二,指导学生读通顺。指导文言文的诵读方法:一要把诵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此阶段的练习,不但可采取带读、齐读、指名读等方式,还应注重对长句、难句的反复练习。如让学生说说会读哪些句子或者哪些句子读起来还有困难,榜样从学生中来,问题也从学生中来,练读效果会更好。

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要读出二僧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不同句式(如反问句)的语气。

本文的故事情节主要用人物对话来展开。贫者主动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富者,并征求他的意见;富者则表示怀疑:“子何恃而往?”这个疑问,表明富者的观点是唯条件论,他对贫者的志向不但不表示敬佩,反而很不以为然,很有点儿轻视的心理。贫者的回答,不说“吾恃一瓶一钵”,而说“吾一瓶一钵足矣”,语气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为下文“自南海还”打下了伏笔。富者对贫者的回答加以嘲笑:“子何恃而往?”把他那种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表现得十分露骨。“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要指导学生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两个“子何恃而往”的标点不一样,强调读的语气应不同。

本文诵读时,句中可做如下停顿(可据个人理解调整):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教材在课文后给出译文,就是希望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解文言文,这比从字词入手琐碎地理解文言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这样编排也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对照译文,自己尝试弄懂重点词句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四步:

第一,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有些较容易的词、句能自己解决。

第二,根据译文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还可以要求学生课文中的句子作答的形式,来促使学生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同时也能帮学生梳理故事。

第三,在学生交流和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再点拨指导难词难句。

第四,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释词:子:古时对对方的尊称。何恃:恃何,凭借什么。买舟:租船。买,这里是租、雇的意思。去:距离。至:到。

4.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第一,教师可让学生在读中,尤其是读二僧的对话中理解。故事通过对话,把物质条件极为悬殊的贫富二僧在困难面前的完全相反的态度鲜明地揭示出来了。分角色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读中感悟人物的精神。

第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里明写贫者去了南海,暗写富者到底未能去南海。又一次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教师可拿富僧所说来反衬贫僧的不畏艰难。

第三,遭到嘲笑之后,贫僧用事实作了最好的回答。而他的心理活动和具体行动,都含蓄地表现在“自南海还”

一句之中,简练之至。引导学生在文章留白处想象,能帮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富僧态度的改变,也是对贫僧这种精神的进一步肯定。引导学生在此处想象,也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5.拓展延伸。

①可将故事改编成小话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

②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面得出不同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说感受。 ③在文章留白处想象、练笔。

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故事,如《郑人买履》《鹬蚌相争》《橘逾淮为枳》《关尹子教射》《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等,让学生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6.识字与写字。

①本课要求学生会认“蜀、僧、恃、钵”4个生字,要注意提醒学生“恃”的声母是“sh”,不是“s”。

②要求会写“蜀、鄙、僧”3个字。三个字笔画都比较多,且易写错,可通过范写、交流识记方法等加强记忆。

[参考资料] 1.作者简介: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丹棱人。幼而颖异,十岁能文。雍正十年(1733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顺天(现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官回家,在四川锦江书院讲学。他文学造诣很深,著作有《白鹤堂诗文集》等。

2.背景介绍 本文是节选,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是教育他们树立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附: 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正确停顿。背诵课文。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熟读课文,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义、文义。

3.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4.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 2.在朗读中,对照译文,理解词义、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问号袋、标有停顿的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营造文言文学习环境

1.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故事,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的故事。

板题:蜀鄙bǐ之僧

2.这个故事是清代人彭端淑写的,用的是文言文。看标题。猜猜,老师从哪个词知道故事发生在四川?——蜀。又从哪个词知道是在偏远地方?——鄙。

3.对,齐读标题。注意“鄙”的读音。

4.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故事呢?

二、整体感受,讨论文言文学法

1.想知道,快读读。(各自试读) 2.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预设:学生可能认为难读,难懂等。)

3.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文言文的词、句与今天的意思常有不同。今天我们读文言文,难度较大。那怎么学呢?说说你的办法、打算。

预设及教师引导要点:①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读时注意正确停顿)②对照图片、注释或大意学习。

三、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 2.师范读,同时用课件同步出示停顿标记,并给难读准的字注音: yù语shì恃bō钵

3.刚才大家听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感觉?

重点指导读的方法:文言文用字简洁,慢读才好慢慢琢磨;注意停顿。根据停顿标记,自由试读。

4.你会读哪些句子了?来,带我们读一读。如果这些句子你读起来还有困难,也可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相机引导全班练读长句、难句: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5.全班齐读。

四、借助大意,读懂文言文故事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结合第二个方法——对照译文学习,你会懂得更多。

2.生自读自悟。 3.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小组内交流。

交流弄懂后,请组长拿出问号袋(见下面交流内容),试用文中句子回答。

4.全班交流。

①交流问号袋中的问题。同时相机学习重点词语,并板书故事主要内容。

A.贫富二僧立下何志?(欲之南海)相机理解“之:去”。

B.结果如何?(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相机理解“至:到”。

C.你知道他去的地方多远吗?(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相机理解“去:距离”。

②自由交流质疑。预设要点:语,告诉(动词)。子:你。恃:依靠。买舟:此处为租船。

5.明白了意思,现在我们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同伴练习分角色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之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能至,何也?(相机板书)生齐读。

二、在朗读中感悟

1.分角色朗读。

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请同桌二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指名2人读。

2.师生点评,在点评中关注两个“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以此为切入点研读课文。

3.聚焦“子何恃而往”:

①读译文,再次理解“子何恃而往”的字面意思。同时可相机点出学文言文的一个小技巧——换词序理解(针对词语倒置句式)。

②分别问贫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强化朗读三句对话。(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一瓶一钵、欲买舟而下) ③研读:两处“子何恃而往”语气上有变化吗?

④从四川到南海要经过很远,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际的大海,贫者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贫者依然说——(齐读贫者的话,注意“足矣”的坚定语气。) ⑤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在形象的对比中体验贫者立志之坚。

A.合理想象:在富者看来,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他将遇到哪些困难?(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师适时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引导。)

B.情境引读“子何恃而往!”

首先在“吃”的方面,贫者经常有了上顿没了下顿,饥饿严重威胁着他;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其次在“穿”的方面,贫者夏天无法防暑,冬天不能御寒,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三在“住”的方面,贫者几无立足之地,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四在“行”的方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贫者要长途跋涉,其艰难可想而知;引读:怪不得——

三、升华感悟 1.师:是啊!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阻挡贫者!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然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读到这里,你们一定有许多想说的吧?那就赶快拿出笔,将自己的感受用精练的词句写下来。(教师可用自己的感悟来抛砖引玉。)学生写感受,并朗读自己的感受。

2.你还能讲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吗?

四、拓展活动

1.“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在这个小练笔中可以大展身手(提示:要符合贫者和富者的身份)。

2.这个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这个故事也会有益于你的朋友,你一定希望和你的朋友分享。练习讲这个故事,再讲给别人听。

3.你是否有过“有志者事竟成”的成功经历或反面教训?也可搜集相关的故事读一读,以常常激励自己。 板书:

. 蜀鄙之僧

. 贫 一瓶一钵 至

二僧 立志

. 富 欲买舟而下 未能至

这篇被人们传诵已久的佳作,很富有哲理。文章以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寓意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从而告诉人们,有志者事竟成。

对比鲜明,是本文的突出特点。通过对比讲述,二僧的形象令人难忘。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仅凭“一瓶一钵”,跋涉“不知几千里”,终于到达目的地。鲜明的对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故事情节主要用人物对话来展开,蜀鄙二僧的对话洗练而含蓄。富者的唯条件论暗藏在轻视的语言中。贫者的一个“足矣”,把他的奋斗精神,把他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把他实现远大志向的坚定信念表现出来了。这段对话到此为止,下面没有记叙贫者的反驳,而是用事实作出回答,用事实把贫者不顾嘲笑的坚定意志充分体现了出来。至于去南海的经过,贫者返回后的对话都一笔带过,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媒介。我们应当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儿文言文。选编《蜀鄙之僧》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文中所蕴涵的哲理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有足够的估计。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根据译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建议] 1.导入。 在导入阶段,教师就要注重营造文言文学习的环境,以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如“蜀、鄙”二字的意思就可在此时疏通。

2.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应树立“诵读第一”的观念。指导学生诵读可采取如下步骤: 第一,教师首先要范读课文,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第二,指导学生读通顺。指导文言文的诵读方法:一要把诵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此阶段的练习,不但可采取带读、齐读、指名读等方式,还应注重对长句、难句的反复练习。如让学生说说会读哪些句子或者哪些句子读起来还有困难,榜样从学生中来,问题也从学生中来,练读效果会更好。

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要读出二僧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不同句式(如反问句)的语气。

本文的故事情节主要用人物对话来展开。贫者主动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富者,并征求他的意见;富者则表示怀疑:“子何恃而往?”这个疑问,表明富者的观点是唯条件论,他对贫者的志向不但不表示敬佩,反而很不以为然,很有点儿轻视的心理。贫者的回答,不说“吾恃一瓶一钵”,而说“吾一瓶一钵足矣”,语气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为下文“自南海还”打下了伏笔。富者对贫者的回答加以嘲笑:“子何恃而往?”把他那种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表现得十分露骨。“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要指导学生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两个“子何恃而往”的标点不一样,强调读的语气应不同。

本文诵读时,句中可做如下停顿(可据个人理解调整):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教材在课文后给出译文,就是希望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解文言文,这比从字词入手琐碎地理解文言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这样编排也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对照译文,自己尝试弄懂重点词句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四步:

第一,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有些较容易的词、句能自己解决。

第二,根据译文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还可以要求学生课文中的句子作答的形式,来促使学生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同时也能帮学生梳理故事。

第三,在学生交流和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再点拨指导难词难句。

第四,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释词:子:古时对对方的尊称。何恃:恃何,凭借什么。买舟:租船。买,这里是租、雇的意思。去:距离。至:到。

4.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第一,教师可让学生在读中,尤其是读二僧的对话中理解。故事通过对话,把物质条件极为悬殊的贫富二僧在困难面前的完全相反的态度鲜明地揭示出来了。分角色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读中感悟人物的精神。

第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里明写贫者去了南海,暗写富者到底未能去南海。又一次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教师可拿富僧所说来反衬贫僧的不畏艰难。

第三,遭到嘲笑之后,贫僧用事实作了最好的回答。而他的心理活动和具体行动,都含蓄地表现在“自南海还”

一句之中,简练之至。引导学生在文章留白处想象,能帮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富僧态度的改变,也是对贫僧这种精神的进一步肯定。引导学生在此处想象,也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5.拓展延伸。

①可将故事改编成小话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

②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面得出不同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说感受。 ③在文章留白处想象、练笔。

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故事,如《郑人买履》《鹬蚌相争》《橘逾淮为枳》《关尹子教射》《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等,让学生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6.识字与写字。

①本课要求学生会认“蜀、僧、恃、钵”4个生字,要注意提醒学生“恃”的声母是“sh”,不是“s”。

②要求会写“蜀、鄙、僧”3个字。三个字笔画都比较多,且易写错,可通过范写、交流识记方法等加强记忆。

[参考资料] 1.作者简介: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丹棱人。幼而颖异,十岁能文。雍正十年(1733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顺天(现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官回家,在四川锦江书院讲学。他文学造诣很深,著作有《白鹤堂诗文集》等。

2.背景介绍 本文是节选,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目的是教育他们树立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附: 为学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正确停顿。背诵课文。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熟读课文,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义、文义。

3.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4.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 2.在朗读中,对照译文,理解词义、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问号袋、标有停顿的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营造文言文学习环境

1.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故事,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的故事。

板题:蜀鄙bǐ之僧

2.这个故事是清代人彭端淑写的,用的是文言文。看标题。猜猜,老师从哪个词知道故事发生在四川?——蜀。又从哪个词知道是在偏远地方?——鄙。

3.对,齐读标题。注意“鄙”的读音。

4.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故事呢?

二、整体感受,讨论文言文学法

1.想知道,快读读。(各自试读) 2.读了课文,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预设:学生可能认为难读,难懂等。)

3.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文言文的词、句与今天的意思常有不同。今天我们读文言文,难度较大。那怎么学呢?说说你的办法、打算。

预设及教师引导要点:①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读时注意正确停顿)②对照图片、注释或大意学习。

三、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听老师读读,感觉感觉。 2.师范读,同时用课件同步出示停顿标记,并给难读准的字注音: yù语shì恃bō钵

3.刚才大家听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感觉?

重点指导读的方法:文言文用字简洁,慢读才好慢慢琢磨;注意停顿。根据停顿标记,自由试读。

4.你会读哪些句子了?来,带我们读一读。如果这些句子你读起来还有困难,也可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相机引导全班练读长句、难句: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5.全班齐读。

四、借助大意,读懂文言文故事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结合第二个方法——对照译文学习,你会懂得更多。

2.生自读自悟。 3.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小组内交流。

交流弄懂后,请组长拿出问号袋(见下面交流内容),试用文中句子回答。

4.全班交流。

①交流问号袋中的问题。同时相机学习重点词语,并板书故事主要内容。

A.贫富二僧立下何志?(欲之南海)相机理解“之:去”。

B.结果如何?(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相机理解“至:到”。

C.你知道他去的地方多远吗?(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相机理解“去:距离”。

②自由交流质疑。预设要点:语,告诉(动词)。子:你。恃:依靠。买舟:此处为租船。

5.明白了意思,现在我们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同伴练习分角色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之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能至,何也?(相机板书)生齐读。

二、在朗读中感悟

1.分角色朗读。

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请同桌二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指名2人读。

2.师生点评,在点评中关注两个“子何恃而往”的语气。以此为切入点研读课文。

3.聚焦“子何恃而往”:

①读译文,再次理解“子何恃而往”的字面意思。同时可相机点出学文言文的一个小技巧——换词序理解(针对词语倒置句式)。

②分别问贫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强化朗读三句对话。(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一瓶一钵、欲买舟而下) ③研读:两处“子何恃而往”语气上有变化吗?

④从四川到南海要经过很远,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际的大海,贫者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贫者依然说——(齐读贫者的话,注意“足矣”的坚定语气。) ⑤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在形象的对比中体验贫者立志之坚。

A.合理想象:在富者看来,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他将遇到哪些困难?(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师适时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引导。)

B.情境引读“子何恃而往!”

首先在“吃”的方面,贫者经常有了上顿没了下顿,饥饿严重威胁着他;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其次在“穿”的方面,贫者夏天无法防暑,冬天不能御寒,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三在“住”的方面,贫者几无立足之地,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四在“行”的方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贫者要长途跋涉,其艰难可想而知;引读:怪不得——

三、升华感悟 1.师:是啊!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阻挡贫者!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然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读到这里,你们一定有许多想说的吧?那就赶快拿出笔,将自己的感受用精练的词句写下来。(教师可用自己的感悟来抛砖引玉。)学生写感受,并朗读自己的感受。

2.你还能讲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吗?

四、拓展活动

1.“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在这个小练笔中可以大展身手(提示:要符合贫者和富者的身份)。

2.这个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这个故事也会有益于你的朋友,你一定希望和你的朋友分享。练习讲这个故事,再讲给别人听。

3.你是否有过“有志者事竟成”的成功经历或反面教训?也可搜集相关的故事读一读,以常常激励自己。 板书:

. 蜀鄙之僧

. 贫 一瓶一钵 至

二僧 立志

. 富 欲买舟而下 未能至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八> 教案 2.doc <语文园地八> 教案 1.doc <语文园地七> 教案 .doc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教案 3.doc <语文园地六& ...查看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 初中语文第一册目录 第-单元 阅读 1<短文两篇>教案及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课件及音频朗读 2<背影>教案及同步练习 <背影>课件及音频朗读 3&l ...查看


  • 外贸单证教案
  •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教案编写规范及要求(修订稿)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教师备课及教案编写工作,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查看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优质课.公开课]手机版
  • 首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小班数学 小班科学 小班语言 小班音乐 小班美术 小班安全 小班社会 小班健康 小班主题 小班体育 小班英语 小班游戏 位置:屈老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 ...查看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提供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备课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试题等,内容丰富,可供老师们备课参考. 小学数学一上备课室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案全- 08-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 ...查看


  • 培训教案编写模板
  • 培训教案编写与评定办法(试行) 一.目的 为充分挖掘公司内部的培训资源,鼓励内部培训教案开发与共享:规范培训教材与课件编写,确保培训效果和授课质量: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培训课程体系,促进内部培训师队伍的成长,特制定本办法. 二.职责 教案开发者 ...查看


  • 2016.9.7教案检查反馈
  • 宁江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案检查反馈 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督促老师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9月6日至8日教导处五人分工合作对各科各类教案从进度安排.学科教 ...查看


  • 英语教案的创新
  • 中学英语教案的创新 泰顺一中夏剑影 内容摘要:教案作为教师教学工作中一环,是教师的观念和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但是中学英语教师由于深受教学大纲.教材.教参的束缚以及对于教案缺乏必要的自主权等理由,当前的中学英语教案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英语 ...查看


  • 成本会计.第三版.电子教案
  • 教 案 2010/2011学年第 一 学期 课 程 计划学时 授课专业 主讲教师 2012年 1 月 30 日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商贸.财经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熟悉工业企业 ...查看


  • 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教案-小学二年级教案-课件之家
  • 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教案-小学二年级教案-课件之家 首页 课件 论文 试卷 教案 范文 作文 试题 动画 地图 首页 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化学教案 物理教案 生物教案 历史教案 政治教案 地理教案 信息技术 其他科教案 音乐教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