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88号

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16 编号:88 时间:12、10 主编: 审批:

阿房宫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句式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句式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学习过程:【导思】一、再读课文,整理本文的多义词。

1. 一

①六王毕, 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④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⑤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⑥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2. 爱

①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

3. 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②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③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4. 族

①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②谁得而族灭也?

③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④山东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 焉

①盘盘焉 ②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③且焉置土石 ④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⑤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二、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式。

(一) 判断句

1.

2.

3.

4.

5.

6.

7.

8.

(二) 被动句

1.

2.

(三) 省略句

1.

2.

3.

(四) 宾语前置句

(五) 介词结构后置句

1.

2.

3.

4.

5.

6.

(六)固定结构

三、根据内容,文章可分几大部分? 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是什

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四、本文借“阿房宫”总结了怎样的历史教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导练】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

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小结:

阿房宫赋答案2

一、再读课文,整理本文的多义词。

1 .一

①六王毕, 四海一(统一) ②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全, 都) ⑤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专一) . ⑥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一体)

2 .爱

①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 .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着, 助词)

4 .族

①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名词作动词, 灭 ②谁得而族灭也? (名词作状语, 整族的

③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名词, 类 ④山东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 家族)

5. 焉

①盘盘焉, (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 ,„„的样子) ②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语气助词 ③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 哪里. ④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疑问代词, 怎么)

⑤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兼词, 于此, 于之)

二、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式。

(一) 判断句

1.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2. 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3. 渭流涨腻, 弃脂水也.

4. 烟斜雾横, 焚椒兰也.

5. 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

6. 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7. 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8.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族秦者„„天下也

(二) 被动句

1. 输来其间 (语意上的被动)

2. 戍卒叫, 函谷举(举, 被攻占, 语意上的被动)

(三) 省略句

1. 长桥卧(于) 波, 未云何龙

2. 复道行(于) 空, 不霁何虹

3. 几世几年, 剽掠(于) 其人

(四) 宾语前置句

秦人不暇自哀( 自哀" 即" 哀自,哀叹自己)

(五) 介词结构后置句

1. 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

2. 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

3.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4. 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

5. 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6. 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六)固定结构

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为什么, 怎么) 奈„„何:对„„怎么办?

三、根据内容,文章可分几大部分? 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明确:文章可分两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4段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写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 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四、本文借“阿房宫”总结了怎样的历史教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导练】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16 编号:88 时间:12、10 主编: 审批:

阿房宫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句式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2、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句式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学习过程:【导思】一、再读课文,整理本文的多义词。

1. 一

①六王毕, 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④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⑤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⑥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2. 爱

①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

3. 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②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③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4. 族

①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②谁得而族灭也?

③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④山东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 焉

①盘盘焉 ②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③且焉置土石 ④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⑤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二、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式。

(一) 判断句

1.

2.

3.

4.

5.

6.

7.

8.

(二) 被动句

1.

2.

(三) 省略句

1.

2.

3.

(四) 宾语前置句

(五) 介词结构后置句

1.

2.

3.

4.

5.

6.

(六)固定结构

三、根据内容,文章可分几大部分? 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是什

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四、本文借“阿房宫”总结了怎样的历史教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导练】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

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小结:

阿房宫赋答案2

一、再读课文,整理本文的多义词。

1 .一

①六王毕, 四海一(统一) ②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全, 都) ⑤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专一) . ⑥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一体)

2 .爱

①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 .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夺取) ②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提取) ③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着, 助词)

4 .族

①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名词作动词, 灭 ②谁得而族灭也? (名词作状语, 整族的

③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名词, 类 ④山东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 家族)

5. 焉

①盘盘焉, (形容词词尾, 相当于" ,„„的样子) ②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语气助词 ③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 哪里. ④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疑问代词, 怎么)

⑤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兼词, 于此, 于之)

二、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式。

(一) 判断句

1.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2. 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3. 渭流涨腻, 弃脂水也.

4. 烟斜雾横, 焚椒兰也.

5. 雷霆乍惊, 宫车过也.

6. 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7. 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8.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族秦者„„天下也

(二) 被动句

1. 输来其间 (语意上的被动)

2. 戍卒叫, 函谷举(举, 被攻占, 语意上的被动)

(三) 省略句

1. 长桥卧(于) 波, 未云何龙

2. 复道行(于) 空, 不霁何虹

3. 几世几年, 剽掠(于) 其人

(四) 宾语前置句

秦人不暇自哀( 自哀" 即" 哀自,哀叹自己)

(五) 介词结构后置句

1. 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

2. 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

3.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4. 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

5. 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6. 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六)固定结构

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为什么, 怎么) 奈„„何:对„„怎么办?

三、根据内容,文章可分几大部分? 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明确:文章可分两大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第3、4段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写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 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四、本文借“阿房宫”总结了怎样的历史教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导练】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语文组 伍丹 本学期担任高二年级1和2两个理科重点 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学期初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层次,以及新课程教材的编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落实中 ...查看


  • 高二语文加试题
  • 如东县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卷2007.2 高二语文加试题 注意: 1. 此卷选修历史者必做,选修物理者不做.请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在此卷上答题.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正确.考试完毕须一律将原卷交回,不得私自带出. ...查看


  • [强烈推荐]黄冈中学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 本文由gjfghdfgdf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二语文学习资料 阳光家教网 www.ygjj.com 高二语文 黄冈中学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一,(30 分,每小题 ...查看


  • 1高二语文组工作计划
  • 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落实常规工作,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的只是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 ...查看


  • 2015学期高二下学期语文学考计划
  • 高二语文学考计划 薛行奎 高二半年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学考,高二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安排,制定了这一学期的教学思路及计划安排,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备课组把语学考文复习 ...查看


  • 寒假复习规划系列--如何学好高二语文
  • 在高二寒假,多数学校将结束必修教材的学习,进入选修教学阶段.在这个时段,需要同学们整理高中必修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相应地构建知识体系.高二寒假时,高中语文学习已经过半,同学们已经可以开始总结规律,形成对高考语文的整体认知.本学期的复习规划 ...查看


  • 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2016年九月份,我们迎来了新学年,迎来了高二上学期.今年我担任高二年级九班和十班两个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下面我将这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常规工作,夯 ...查看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黄淑慧 2015年1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流逝的时光阻挡不了匆匆前行的脚步,半年的时间在忙碌中.劳累中.焦急中.欣慰中过去了,半年里,有收获,也有不足.现将这 ...查看


  • 高二语文期末教学总结(一等奖)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高二A段语文组 张旭峰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A203班和A20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平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