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第22卷第2期 Zhe ji ang P rev M ed , February 2010, V o l 22, N o 12
#95#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规范管理探讨
汤建英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0931(2010) 02-0095-02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提供的检测数据是制定遏制艾滋病传播流行措施的重要依据。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作为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其主要职能是承担辖区内H I V 抗体筛查, 负责将H I V 抗体筛查阳性的样品送当地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或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等。而对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是全面提高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技术水平、检测质量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证。1
加大对实验室硬件投入
[1]
4加强室内质量控制最常用的质控图是Levey
-Jenn i n gs , 使用累计和技术或趋势分析技术的图形可提供系统偏移和漂移的状况。外部对照质控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应建立在实验室常规使用方法对质控物重复测定的基础上, 在常规情况下, 对同一批次的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连续测定20次, 根据20次测定结果计算出外部对照质控血清S /CO值并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s ) 。超出2s 或3s 的数据不应删除, 将平均值或标准差分别在质控框架图中表示出来, 以S /CO值作纵坐标(Y), 每一次实验的时间为横坐标(X ), 绘制质控图。从第21次起将每次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依次点入该质控框架图中检验进入质控状态。在ELI SA 法检测H I V 试验中, 从Levey-Jenn i n g s 质控图中观察每次检测的外部对照S /CO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外部对照应随机分布于均值的两侧, S /CO值波动在2s 范围内, 提示实验稳定、重复性好、结果可靠, 若超过2s , 提示失控, S /CO值向正值移动, 表明出现假阳性可能; S /CO值向负值移动, 表明有可能漏检等等, 应及时分析原绐数据, 对具体检验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查找原因后给予纠正并重复测试。若在工作中连续出现外部对照S /CO值在? 2s 上限或下限2次以上, S /CO连续4次出现同一方向的1s 范围的变化, 或者连续10次结果都在1s 范围内, 但落在均值线的同一侧都说明有系统误差存在的可能性, 应引起注意, 查找原因。引起室内质控失控的原因很多, 如:换用新批号初筛试剂或标准血清、标准质控血清反复冻融、仪器设备未经纠正、温育时间或温度不够准确、加标本量不够准确等, 应及时查找原因予以纠正。外部对照血清为低温冷冻保存的液体, 使用时要彻底融化并充分混匀, 达到室温方可使用。所用的外部对照血清不能反复冻融、一旦融化后应该存放在2~8e 的冰箱中保存, 并在1w 内使用。室内质控是通过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检测
根据5全国艾滋病检
测工作管理办法6, 对筛查实验室的建设条件和仪器设备进行资金的投入。设立符合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 -2) 要求的血清学检测实验室, 严格分设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配备筛查试验所需设备。有专用计算机并建立数据库。
2健全和规范管理制度根据5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6和5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6
[2]
的要求, 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 比如5实验室规章制度6、5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6、5样品的管理6、5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6等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程和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 。建立检测数据库, 使实验室的工作得到规范化的管理。3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必
须接受省级或市级H I V 检测专项技术培训, 获得培训上岗证书, 并在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复训。H I V 检测筛查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应3名以上, 至少有2名为专职人员。负责筛查、复测试验的技术人员需有2年以上从事病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工作经验。每年参加上一级艾滋病实验室实施的质量考评, 考评分血清检测能力验证和现场检查考评
[3]
。
作者单位:金华市婺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 金华321000
#96#
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第22卷第2期 Zheji ang P rev M ed , F ebruary 2010, V o l 22, N o 12
和分析, 推断和控制常规标本的检测质量, 因此,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与检测血清必须在同等条件下进
行检测。建立常用仪器的维护、使用及校准制度。5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511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尽管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机率很低, 有调查表明被针头刺破而感染的几率为0133%, 破损黏膜接钥匙感染的几率为0109%
[4]
513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根据5全国艾滋病检测
技术规范6, 筛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应达到Ò
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水平(BSL-2) 。筛查实验室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配置生物安全柜、带安全罩的离心机、洗眼器、个体防护装置等安全设备, 符合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 标准, 为实验室人员创造安全良好的检测环境。
。但由于目前对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防治
[1][2][3][4][5]
措施, 所以每年都要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一次生物安全知识、生物安全防护制度、生物安全防护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和复训, 以增强生物安全意识, 提高个人安全防护。
512建立筛查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档案:为保障筛查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防止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 单位领导应重视对从事H I V 抗体检测筛查工作的所有人员进行定期健康监护工作, 包括健康体检, 建立免疫预防制度、进行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接种, 建立工作人员本人的血清库及人员健康档案
[5]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S ].20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S ].2004.
陈志清, 朱淑英.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质量考评方法的建立[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Ñ):162~163.
2005:101.
2008, 6(12):135~136. (收稿日期:
2009-04-07)
傅继华, 杨凭.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培训教材(试用) [M].北京:新星出版社,
李海凤, 贾春迪. 浅谈H I V 抗体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及建议[J].中国医药指南,
。
(上接第86页)
教育力度, 对乡村居民普及高血压及相关知识。调查显示农保体检人群对高血压知识需要前三位分别
是高血压预防措施、高血压治疗方法、高血压并发症, 说明体检人群对如何预防高血压有较强烈的需求。目前认为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 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占40%, 环境因素约占60%
[2]
料的理解力较强有关, 同时健康教育资料便于携带, 阅读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少, 重要内容便于寻找, 可反复参阅。对于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 反
应迟钝等, 往往不能充分理解或记忆, 而且农村里仍有少量文盲, 所以在宣教过程中应做到直观形象, 重复、抓住注意力, 少而精、归纳综合。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体检人群的不同需求, 采用多样化的方式, 提高健康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从而降低发生率。
[3]
。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脂肪总量; 限制饮酒、盐的摄入量, 控制体重, 避免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工作或劳动, 是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的。
本次调查提示农保体检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面对面个别咨询, 这种方式也是目前各医院体检中心广泛发展的一种健康教育方式; 其次是阅读相关健康教育资料, 这可能与体检者受教育程度较高, 对阅读材
[1][2][3]
版社, 1998:256.
参考文献
王士雯, 钱方毅. 老年心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尤黎明, 吴瑛. 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63.
娄秀兰. 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9):63.
(收稿日期:
2009-06-04)
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第22卷第2期 Zhe ji ang P rev M ed , February 2010, V o l 22, N o 12
#95#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规范管理探讨
汤建英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0931(2010) 02-0095-02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提供的检测数据是制定遏制艾滋病传播流行措施的重要依据。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作为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其主要职能是承担辖区内H I V 抗体筛查, 负责将H I V 抗体筛查阳性的样品送当地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或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等。而对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是全面提高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技术水平、检测质量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证。1
加大对实验室硬件投入
[1]
4加强室内质量控制最常用的质控图是Levey
-Jenn i n gs , 使用累计和技术或趋势分析技术的图形可提供系统偏移和漂移的状况。外部对照质控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应建立在实验室常规使用方法对质控物重复测定的基础上, 在常规情况下, 对同一批次的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连续测定20次, 根据20次测定结果计算出外部对照质控血清S /CO值并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s ) 。超出2s 或3s 的数据不应删除, 将平均值或标准差分别在质控框架图中表示出来, 以S /CO值作纵坐标(Y), 每一次实验的时间为横坐标(X ), 绘制质控图。从第21次起将每次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依次点入该质控框架图中检验进入质控状态。在ELI SA 法检测H I V 试验中, 从Levey-Jenn i n g s 质控图中观察每次检测的外部对照S /CO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外部对照应随机分布于均值的两侧, S /CO值波动在2s 范围内, 提示实验稳定、重复性好、结果可靠, 若超过2s , 提示失控, S /CO值向正值移动, 表明出现假阳性可能; S /CO值向负值移动, 表明有可能漏检等等, 应及时分析原绐数据, 对具体检验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查找原因后给予纠正并重复测试。若在工作中连续出现外部对照S /CO值在? 2s 上限或下限2次以上, S /CO连续4次出现同一方向的1s 范围的变化, 或者连续10次结果都在1s 范围内, 但落在均值线的同一侧都说明有系统误差存在的可能性, 应引起注意, 查找原因。引起室内质控失控的原因很多, 如:换用新批号初筛试剂或标准血清、标准质控血清反复冻融、仪器设备未经纠正、温育时间或温度不够准确、加标本量不够准确等, 应及时查找原因予以纠正。外部对照血清为低温冷冻保存的液体, 使用时要彻底融化并充分混匀, 达到室温方可使用。所用的外部对照血清不能反复冻融、一旦融化后应该存放在2~8e 的冰箱中保存, 并在1w 内使用。室内质控是通过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检测
根据5全国艾滋病检
测工作管理办法6, 对筛查实验室的建设条件和仪器设备进行资金的投入。设立符合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 -2) 要求的血清学检测实验室, 严格分设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配备筛查试验所需设备。有专用计算机并建立数据库。
2健全和规范管理制度根据5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6和5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6
[2]
的要求, 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 比如5实验室规章制度6、5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6、5样品的管理6、5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6等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程和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 。建立检测数据库, 使实验室的工作得到规范化的管理。3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必
须接受省级或市级H I V 检测专项技术培训, 获得培训上岗证书, 并在工作中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复训。H I V 检测筛查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应3名以上, 至少有2名为专职人员。负责筛查、复测试验的技术人员需有2年以上从事病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工作经验。每年参加上一级艾滋病实验室实施的质量考评, 考评分血清检测能力验证和现场检查考评
[3]
。
作者单位:金华市婺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 金华321000
#96#
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第22卷第2期 Zheji ang P rev M ed , F ebruary 2010, V o l 22, N o 12
和分析, 推断和控制常规标本的检测质量, 因此,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与检测血清必须在同等条件下进
行检测。建立常用仪器的维护、使用及校准制度。5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511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尽管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机率很低, 有调查表明被针头刺破而感染的几率为0133%, 破损黏膜接钥匙感染的几率为0109%
[4]
513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根据5全国艾滋病检测
技术规范6, 筛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应达到Ò
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水平(BSL-2) 。筛查实验室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配置生物安全柜、带安全罩的离心机、洗眼器、个体防护装置等安全设备, 符合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 标准, 为实验室人员创造安全良好的检测环境。
。但由于目前对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防治
[1][2][3][4][5]
措施, 所以每年都要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一次生物安全知识、生物安全防护制度、生物安全防护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和复训, 以增强生物安全意识, 提高个人安全防护。
512建立筛查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档案:为保障筛查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防止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 单位领导应重视对从事H I V 抗体检测筛查工作的所有人员进行定期健康监护工作, 包括健康体检, 建立免疫预防制度、进行相应的特异性免疫接种, 建立工作人员本人的血清库及人员健康档案
[5]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S ].20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S ].2004.
陈志清, 朱淑英.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质量考评方法的建立[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Ñ):162~163.
2005:101.
2008, 6(12):135~136. (收稿日期:
2009-04-07)
傅继华, 杨凭.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培训教材(试用) [M].北京:新星出版社,
李海凤, 贾春迪. 浅谈H I V 抗体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及建议[J].中国医药指南,
。
(上接第86页)
教育力度, 对乡村居民普及高血压及相关知识。调查显示农保体检人群对高血压知识需要前三位分别
是高血压预防措施、高血压治疗方法、高血压并发症, 说明体检人群对如何预防高血压有较强烈的需求。目前认为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 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占40%, 环境因素约占60%
[2]
料的理解力较强有关, 同时健康教育资料便于携带, 阅读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少, 重要内容便于寻找, 可反复参阅。对于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 反
应迟钝等, 往往不能充分理解或记忆, 而且农村里仍有少量文盲, 所以在宣教过程中应做到直观形象, 重复、抓住注意力, 少而精、归纳综合。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体检人群的不同需求, 采用多样化的方式, 提高健康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从而降低发生率。
[3]
。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脂肪总量; 限制饮酒、盐的摄入量, 控制体重, 避免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工作或劳动, 是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的。
本次调查提示农保体检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面对面个别咨询, 这种方式也是目前各医院体检中心广泛发展的一种健康教育方式; 其次是阅读相关健康教育资料, 这可能与体检者受教育程度较高, 对阅读材
[1][2][3]
版社, 1998:256.
参考文献
王士雯, 钱方毅. 老年心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尤黎明, 吴瑛. 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63.
娄秀兰. 对老年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9):63.
(收稿日期:
200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