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式探析
2012-03-21 00:14:0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赵蕾 张慧
将分行的市场风险通过内部资金定价转移集中到总行,实行专业化管理,这既是国内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进步,也是对其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挑战。
资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资金管理则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之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简称FTP)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现已成为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工具,在评价绩效、资源配置、产品定价、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基础平台的作用。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国内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引入和推行FTP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
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为基础,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资金经营效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是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简称FTP。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全额转移资金的价格称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简称FTP价格)。 实施FTP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发展逐步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迈进,在此过程中推行FTP是非常必要的,其相对于原有的“上存下借”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来说,更加公平、合理,而且其更能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推行FTP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对资金管理、定价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1.资金管理模式的变化。由资金的差额转移转变为资金的全额转移。在原有的“上存下借”资金管理模式下,各分行资金的来源和运用首先是在分行内部进行匹配,只有当资金出现余缺才通过上存或下借的方式和上级行进行资金往来。实施FTP后,各分行所有的资金运作均要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和总行发生转移,每笔负债业务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将资金上存给总行,并从中获取转移利息收入;每笔资产业务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从总行获取资金,并同时支付总行利息费用。
2.分行净利息收入核算方式的变化。在FTP体系实施前,分行的净利息收入等于计息资产业务的利息收入与计息负债业务的利息支出之差,其中,与上级行间的上存、下借业务以及联行往来业务都属于分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实施FTP之后,分行的净利息收入等于每笔业务产品利率与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FTP净利差之和。分行资产和负债的规模、期限和利率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取决了FTP净利息收支的大小,所以,实施FTP体系后,各分行原有的净利息收入贡献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3.银行经营管理中调节手段的变化。不论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还是上存下借利率,都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济调节杠杆。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比上存下借利率的经济调节作用更直接、有效。这主要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作用点可以直接定位到银行重点扶持的业务、地区、行业、客户上去,而上存下借利率的作用点通常只是分行差额资金的筹资成本或资金收益,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便利性。
4.总、分行市场风险管理职能的变化。在原有的差额管理模式下,分行可以用吸收来的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从中获得以短支长的期限错配收益,这其中承担着一定的市场利率风险。实施FTP后,分行大部分产品的市场风险都被集中到资金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总、分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职能发生了彻底改变,因此,对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施FTP后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FTP定价问题受人民币金融市场不健全影响较大
FTP定价曲线是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步骤,其作用是确定一个为所有业务部门所认同的定价标尺。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仍以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为定价基础,因此,存、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这种情况下,即便能找到一条市场收益率曲线,也不能直接用作存、贷款业务的FTP定价曲线。针对这一困难,各商业银行应首先明确推行FTP体系的总体目标,其次围绕该总体目标,按照FTP定价曲线代表银行机会筹资成本或机会投资收益的基本原理,构建商业银行自身的人民币业务FTP定价曲线。
2.非理性竞争行为带来的市场竞争问题
目前,大多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还遵循着以追求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经营策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业务领域,不惜为规模牺牲效益,以非理性地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按照FTP价格进行理性定价,可能会使商业银行陷于两难境地:参与非理性竞争会损害利益,理性定价又会失去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在推行FTP体系时,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按照风险与综合收益对称的基本原则,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与业务管理部门一起,客观分析市场上非理性竞争行为的存在原因,有针对性地合理确定产品的FTP价格,使之既能真实反映业务的资金成本或收益,又能给自身提供一定的盈利空间。
3.FTP新理念、新技术的引入所带来的学习和运用问题
FTP的推广所带来的不仅是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和资金价格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银行经营管理平台的切换,银行经济调节手段的提升。但FTP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它的认识和运用水平。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FTP的基本原理、定价方法和运行机制还缺乏全面认识,如果不尽快改变这一现状,不仅FTP的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还可能由于对其涵义的片面理解,造成总、分行经营决策方向上的偏差。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把FTP培训作为推行FTP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针对不同对象,从多个层面对全行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不断强化全行对FTP体系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4.人民币市场对冲工具的匮乏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管理问题
将分行的市场风险通过内部资金定价转移集中到总行,实行专业化管理,这既是国内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进步,也是对其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挑战。在人民币金融市场不断健全的发展阶段,各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风险的驾驭能力也需要一个不断实践、总结和提高的过程。目前,受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影响,资产负债定价空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各商业银行应加快实行SHIBOR定价工作的步伐,使人民币业务定价切实的和市场联系起来。
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式探析
2012-03-21 00:14:0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赵蕾 张慧
将分行的市场风险通过内部资金定价转移集中到总行,实行专业化管理,这既是国内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进步,也是对其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挑战。
资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资金管理则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之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简称FTP)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现已成为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工具,在评价绩效、资源配置、产品定价、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基础平台的作用。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国内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引入和推行FTP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
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为基础,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资金经营效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是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简称FTP。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全额转移资金的价格称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简称FTP价格)。 实施FTP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发展逐步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迈进,在此过程中推行FTP是非常必要的,其相对于原有的“上存下借”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来说,更加公平、合理,而且其更能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推行FTP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对资金管理、定价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1.资金管理模式的变化。由资金的差额转移转变为资金的全额转移。在原有的“上存下借”资金管理模式下,各分行资金的来源和运用首先是在分行内部进行匹配,只有当资金出现余缺才通过上存或下借的方式和上级行进行资金往来。实施FTP后,各分行所有的资金运作均要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和总行发生转移,每笔负债业务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将资金上存给总行,并从中获取转移利息收入;每笔资产业务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从总行获取资金,并同时支付总行利息费用。
2.分行净利息收入核算方式的变化。在FTP体系实施前,分行的净利息收入等于计息资产业务的利息收入与计息负债业务的利息支出之差,其中,与上级行间的上存、下借业务以及联行往来业务都属于分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实施FTP之后,分行的净利息收入等于每笔业务产品利率与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FTP净利差之和。分行资产和负债的规模、期限和利率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取决了FTP净利息收支的大小,所以,实施FTP体系后,各分行原有的净利息收入贡献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3.银行经营管理中调节手段的变化。不论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还是上存下借利率,都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济调节杠杆。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比上存下借利率的经济调节作用更直接、有效。这主要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作用点可以直接定位到银行重点扶持的业务、地区、行业、客户上去,而上存下借利率的作用点通常只是分行差额资金的筹资成本或资金收益,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便利性。
4.总、分行市场风险管理职能的变化。在原有的差额管理模式下,分行可以用吸收来的短期存款发放长期贷款,从中获得以短支长的期限错配收益,这其中承担着一定的市场利率风险。实施FTP后,分行大部分产品的市场风险都被集中到资金中心实行统一管理,总、分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职能发生了彻底改变,因此,对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施FTP后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FTP定价问题受人民币金融市场不健全影响较大
FTP定价曲线是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步骤,其作用是确定一个为所有业务部门所认同的定价标尺。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仍以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为定价基础,因此,存、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这种情况下,即便能找到一条市场收益率曲线,也不能直接用作存、贷款业务的FTP定价曲线。针对这一困难,各商业银行应首先明确推行FTP体系的总体目标,其次围绕该总体目标,按照FTP定价曲线代表银行机会筹资成本或机会投资收益的基本原理,构建商业银行自身的人民币业务FTP定价曲线。
2.非理性竞争行为带来的市场竞争问题
目前,大多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还遵循着以追求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经营策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业务领域,不惜为规模牺牲效益,以非理性地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按照FTP价格进行理性定价,可能会使商业银行陷于两难境地:参与非理性竞争会损害利益,理性定价又会失去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在推行FTP体系时,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按照风险与综合收益对称的基本原则,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与业务管理部门一起,客观分析市场上非理性竞争行为的存在原因,有针对性地合理确定产品的FTP价格,使之既能真实反映业务的资金成本或收益,又能给自身提供一定的盈利空间。
3.FTP新理念、新技术的引入所带来的学习和运用问题
FTP的推广所带来的不仅是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和资金价格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银行经营管理平台的切换,银行经济调节手段的提升。但FTP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它的认识和运用水平。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FTP的基本原理、定价方法和运行机制还缺乏全面认识,如果不尽快改变这一现状,不仅FTP的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还可能由于对其涵义的片面理解,造成总、分行经营决策方向上的偏差。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把FTP培训作为推行FTP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针对不同对象,从多个层面对全行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不断强化全行对FTP体系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4.人民币市场对冲工具的匮乏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管理问题
将分行的市场风险通过内部资金定价转移集中到总行,实行专业化管理,这既是国内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进步,也是对其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挑战。在人民币金融市场不断健全的发展阶段,各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风险的驾驭能力也需要一个不断实践、总结和提高的过程。目前,受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影响,资产负债定价空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各商业银行应加快实行SHIBOR定价工作的步伐,使人民币业务定价切实的和市场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