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 州 省 张 姓 名 人 录
(根据贵州清朝名官录和名人录整理)
张华
(?-1265),南宋播州人(今贵州遵义)人。元朝进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张华率领苗族、仡佬族人民在播州容山起义,沅州安抚司同知郭昂带官军前来镇压,张华战败遇害。
张谏
字孟弼,明朝赤水卫(今贵州毕节境内)人。明朝时贵州的第一个进士。少有志气,北走四川就学于刘仲珩,很受仲珩喜爱。当时正值刘忠愍奉命出使四川,仲珩带孟弼拜见,忠愍亦非常喜爱孟弼。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中举人,然后到京师留在忠愍门下受业。明英宗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考取进士。受行人。因母去世去职守孝三年,后官拜监察御史,出督福建银课时,遇地方不宁,孟弼率兵协助官军捕之,回到朝廷时,上疏请罢闽中银课。后父亲去世,又守孝三年,孝毕累迁顺天府尹,因正直被贬穿州知府,后又升太仆寺卿,卒于任上,留有《望古》诗一首。
张茂英
明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其活动时间在明世宗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博学能文,兼工书法,著作颇丰,与同籍盛仲芳、金声号称
张守宗
(1525-1603),明朝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举人,次年中进士。历官户部山西司员外郎,晋升辽府长史。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晚年辞官回乡,敬养老母,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寿终,享近七十八岁。葬于思南河东万胜山顶。
张应诏
(1654-1730),字采臣,一字图园,清朝贵州开泰县(今锦屏县)人。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举人。历任肃宁县知县,治水赈灾,颇得民心。擢泰州知州,未赴任,改补四川潼州知州,时潼州饥荒,他开仓赈济,使老百姓渡过灾年。在潼六年,迁刑部员外郎,陕西清吏司员外郎,兵部郎中,简放广东潮州知府,改放两淮盐运使,四年后改授江南道监察御史,擢升鸿胪寺少卿等,后告老还乡。著有《六六句记》、《问生篇》、《心学图集》、《孝子图说》、《图园集》、《楚辞评注》、《淮南子注》等。一生廉洁,归田后无余财。
张守仁
贵州平坝人,生活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贡生官岳州教授,工书法,相传岳阳楼上的
字丹书、悔堂、鲁坛,晚年自称老蒙,贵州铜仁人。书画家。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举人,十六年(公元1751年)进士。曾官华阳知县,并在河南、山东诸地作幕僚。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复归铜仁,主讲铜江书院。享年七十一岁。喜为诗歌,擅长书画。曾
监修四川贡院,落成之日,其名号号口悉按《千字文》顺序排列,书字于号口之上,字大二尺许,遒劲端严,观者无不赞叹。画为山水,亦清淡有致。片纸尺幅,得者如获至宝。
张鸿干
(1779-1839),贵州从江人,侗族戏师。家贫,未读过书。幼年爱歌,九岁学琵琶,十五岁能自弹自唱,十八岁成歌手。廿岁走乡串寨传歌。他传歌到黎平时,见侗戏班演侗戏《梅良玉》从此萌发创作侗戏念头,他将侗族叙事歌《金汉》改编为侗戏《金汉列差》,为侗戏创作开了新领域。一百多年来,此剧一进流传至今。
张大学
清朝贵州贵阳人,与李若兰同时。幼不爱读书,后发愤临摩草书千字书文三年,终成贵阳名书法家。《丁亥烬余录》谓其字
张金鉴
字镜江,贵州织金人。画家。清朝嘉庆年间诸生,工书画,尤长梅、兰,从其《题王兰上先生仿竹里馆图》一诗中,可控知他的绘画审美趣味。
张日晸
(1791-1850),本名日暄,字东升,号晓胆,默庵,晚号松庐,清朝贵州清镇人。11岁丧父,
后历任四川叙州知府、成都府知府、建昌兵备道、四川按察使、浙江盐运使、湖北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又任四川、河南布政使、云南巡抚等。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捐银修清镇城北梯青塔,至今尤存,为清镇人民作出过贡献。二级塔基正面嵌刻有他亲笔撰写的
张海澜
清朝贵州石阡府(今石阡县)人,清嘉庆廿二年(公元1817年),他与同乡徐培琛,成世瑄上京会试,同时高中进士,被京城名宦们誉为
张文谟
(约1800-1860),字康田,清朝贵州黎平人。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举人。曾任知县。道光年间,曾参与纂修《黎平府志》。善诗。
(?-1859),字子佩,清朝贵州黔西州(今黔西县)人。清朝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副榜。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与黔西杰出人才史荻洲结
(1808-1871),字蔚斋,清朝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人。清朝洋务派大臣张之洞的启蒙教师。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副贡生。少年勤学苦读,饱读四书五经,但一生很不得意,多次参加乡试均不中。遂绝意仕进, 以教书为业,曾到贵阳主讲贵山书院。一生著述颇富。有《贵州竹枝词》250首。另有《蔚斋诗钞》3卷、《咏雪诗》1卷、《红叶诗》1卷、《咏物诗》1卷、《春秋试律》2卷、《蔚斋试律》2卷、《蔚斋赋钞》2卷、《诵诗多识录》1卷、《读诗求间录》2卷、《易源约编》2卷、《回变纪略》1卷、《贵阳杂咏》1卷、《虎口余生吟草》1卷和《禹甸吟编》等著作。他是一位擅长民歌体诗歌创作的能手,他的《贵州竹枝词》最为有名。是刻划贵州风俗的优秀诗作,他是清代贵州名诗人。
(?-1864),清朝贵州普安厅(今盘县)人。回民起义领袖。农民出身,伊斯兰教阿訇。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与马河图在普安厅大坡铺组织千余回民起义,以白巾帕首,称白旗军,众推张凌翔为元帅,马河图为二元帅。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先后攻占了新城(兴仁)、兴义府(安龙)、普安、安南(晴隆)、贞丰、归化(紫云)等地。他们以新城为根据地,曾一次歼灭来攻的团练一万余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军大举进攻义军,在清军
张鸿绩
(?-1897),字退涣,又字兰史,号箸(一字药)农,清朝贵州仁怀直隶厅(今赤水市)人。生于富厚人家,先人以盐业起家,为重庆大户,箸农长大后徒居重庆,曾以陕西西安清军同知调补佛坪厅,军功保举盐运使衔,升任陕西潼商道过班道员。著有《枯桐阁词》八十阕,其词
张尚轩
(1837-1911),字子衡,清朝贵州松桃人。辛亥革命烈士。以打铁为生,精武术。1909年在农村成立哥老会,自编革命歌谣,宣传反对帝制,次年与湖南凤凰厅哥老会合编为
张之洞
(1837-1909),字孝达,号芗涛,香涛,晚号壶公、抱冰。祖籍直隶(今河北)南皮。出生在贵州贵阳,少时在贵州兴义府署(今安龙)长大。其人博闻强识,文才出众,年方十一,即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作《半山亭记》,名噪一进。此记全文,刻于安龙招堤畔之半山亭。十二岁在贵阳出版第一本诗文集。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回直隶南皮应顺天乡试,名列榜首。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与贵州人李端棻同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六年(公元1867年)充浙江乡试副考官、旋任湖北学政。十二年(公元1873年)典试四川,授
四川学政,推荐郑珍之学遍全蜀,所取多俊秀之士。光绪初,擢司业,再迁洗马,遇事敢言,是时清廷派崇厚与俄人谈判伊犁事,订新约十八条。张之洞奏论其失误。请斩崇厚,毁新约。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授侍讲,再迁庶子,纠弹时政,号为清流。七年(公元1881年),擢内阁学士,授山西巡抚。十年(公元1884年)任两广总督,时值中法战争时,他办主抗战,起用冯子材率粤军援桂,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迫使法国停战议和。他在粤六年,设水陆师学堂,创枪炮厂,开矿务局,办广雅书院,广雅书局,武备文事并举,以图自强。十五年(公元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大办洋务,依靠英、德等国借款和技术,创办京汉铁路、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汉阳铁厂,还开办了枪炮、铜铁、火药、织布、纺纱、缫丝、制麻诸厂,大兴土木,百事俱举。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改任两江总督,巡阅江防,改筑炮台,教练
张铭
(1854-1925),字悺普,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革命志士,老同盟会员。幼聪敏,好读经史,虽未中过秀才、举人,但常识渊博,人称
阶级革命团体
字子初,清朝贵州镇远人。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与赵钟莹、程小珊、何金龄有都门四杰之称。历官四川丹棱、南部等县知县。善书法。卒于七十八岁。著有《双梧吟馆诗抄》。
贵 州 省 张 姓 名 人 录
(根据贵州清朝名官录和名人录整理)
张华
(?-1265),南宋播州人(今贵州遵义)人。元朝进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张华率领苗族、仡佬族人民在播州容山起义,沅州安抚司同知郭昂带官军前来镇压,张华战败遇害。
张谏
字孟弼,明朝赤水卫(今贵州毕节境内)人。明朝时贵州的第一个进士。少有志气,北走四川就学于刘仲珩,很受仲珩喜爱。当时正值刘忠愍奉命出使四川,仲珩带孟弼拜见,忠愍亦非常喜爱孟弼。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中举人,然后到京师留在忠愍门下受业。明英宗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考取进士。受行人。因母去世去职守孝三年,后官拜监察御史,出督福建银课时,遇地方不宁,孟弼率兵协助官军捕之,回到朝廷时,上疏请罢闽中银课。后父亲去世,又守孝三年,孝毕累迁顺天府尹,因正直被贬穿州知府,后又升太仆寺卿,卒于任上,留有《望古》诗一首。
张茂英
明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其活动时间在明世宗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博学能文,兼工书法,著作颇丰,与同籍盛仲芳、金声号称
张守宗
(1525-1603),明朝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举人,次年中进士。历官户部山西司员外郎,晋升辽府长史。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晚年辞官回乡,敬养老母,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寿终,享近七十八岁。葬于思南河东万胜山顶。
张应诏
(1654-1730),字采臣,一字图园,清朝贵州开泰县(今锦屏县)人。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举人。历任肃宁县知县,治水赈灾,颇得民心。擢泰州知州,未赴任,改补四川潼州知州,时潼州饥荒,他开仓赈济,使老百姓渡过灾年。在潼六年,迁刑部员外郎,陕西清吏司员外郎,兵部郎中,简放广东潮州知府,改放两淮盐运使,四年后改授江南道监察御史,擢升鸿胪寺少卿等,后告老还乡。著有《六六句记》、《问生篇》、《心学图集》、《孝子图说》、《图园集》、《楚辞评注》、《淮南子注》等。一生廉洁,归田后无余财。
张守仁
贵州平坝人,生活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贡生官岳州教授,工书法,相传岳阳楼上的
字丹书、悔堂、鲁坛,晚年自称老蒙,贵州铜仁人。书画家。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举人,十六年(公元1751年)进士。曾官华阳知县,并在河南、山东诸地作幕僚。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复归铜仁,主讲铜江书院。享年七十一岁。喜为诗歌,擅长书画。曾
监修四川贡院,落成之日,其名号号口悉按《千字文》顺序排列,书字于号口之上,字大二尺许,遒劲端严,观者无不赞叹。画为山水,亦清淡有致。片纸尺幅,得者如获至宝。
张鸿干
(1779-1839),贵州从江人,侗族戏师。家贫,未读过书。幼年爱歌,九岁学琵琶,十五岁能自弹自唱,十八岁成歌手。廿岁走乡串寨传歌。他传歌到黎平时,见侗戏班演侗戏《梅良玉》从此萌发创作侗戏念头,他将侗族叙事歌《金汉》改编为侗戏《金汉列差》,为侗戏创作开了新领域。一百多年来,此剧一进流传至今。
张大学
清朝贵州贵阳人,与李若兰同时。幼不爱读书,后发愤临摩草书千字书文三年,终成贵阳名书法家。《丁亥烬余录》谓其字
张金鉴
字镜江,贵州织金人。画家。清朝嘉庆年间诸生,工书画,尤长梅、兰,从其《题王兰上先生仿竹里馆图》一诗中,可控知他的绘画审美趣味。
张日晸
(1791-1850),本名日暄,字东升,号晓胆,默庵,晚号松庐,清朝贵州清镇人。11岁丧父,
后历任四川叙州知府、成都府知府、建昌兵备道、四川按察使、浙江盐运使、湖北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又任四川、河南布政使、云南巡抚等。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捐银修清镇城北梯青塔,至今尤存,为清镇人民作出过贡献。二级塔基正面嵌刻有他亲笔撰写的
张海澜
清朝贵州石阡府(今石阡县)人,清嘉庆廿二年(公元1817年),他与同乡徐培琛,成世瑄上京会试,同时高中进士,被京城名宦们誉为
张文谟
(约1800-1860),字康田,清朝贵州黎平人。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举人。曾任知县。道光年间,曾参与纂修《黎平府志》。善诗。
(?-1859),字子佩,清朝贵州黔西州(今黔西县)人。清朝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副榜。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与黔西杰出人才史荻洲结
(1808-1871),字蔚斋,清朝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人。清朝洋务派大臣张之洞的启蒙教师。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副贡生。少年勤学苦读,饱读四书五经,但一生很不得意,多次参加乡试均不中。遂绝意仕进, 以教书为业,曾到贵阳主讲贵山书院。一生著述颇富。有《贵州竹枝词》250首。另有《蔚斋诗钞》3卷、《咏雪诗》1卷、《红叶诗》1卷、《咏物诗》1卷、《春秋试律》2卷、《蔚斋试律》2卷、《蔚斋赋钞》2卷、《诵诗多识录》1卷、《读诗求间录》2卷、《易源约编》2卷、《回变纪略》1卷、《贵阳杂咏》1卷、《虎口余生吟草》1卷和《禹甸吟编》等著作。他是一位擅长民歌体诗歌创作的能手,他的《贵州竹枝词》最为有名。是刻划贵州风俗的优秀诗作,他是清代贵州名诗人。
(?-1864),清朝贵州普安厅(今盘县)人。回民起义领袖。农民出身,伊斯兰教阿訇。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与马河图在普安厅大坡铺组织千余回民起义,以白巾帕首,称白旗军,众推张凌翔为元帅,马河图为二元帅。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先后攻占了新城(兴仁)、兴义府(安龙)、普安、安南(晴隆)、贞丰、归化(紫云)等地。他们以新城为根据地,曾一次歼灭来攻的团练一万余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军大举进攻义军,在清军
张鸿绩
(?-1897),字退涣,又字兰史,号箸(一字药)农,清朝贵州仁怀直隶厅(今赤水市)人。生于富厚人家,先人以盐业起家,为重庆大户,箸农长大后徒居重庆,曾以陕西西安清军同知调补佛坪厅,军功保举盐运使衔,升任陕西潼商道过班道员。著有《枯桐阁词》八十阕,其词
张尚轩
(1837-1911),字子衡,清朝贵州松桃人。辛亥革命烈士。以打铁为生,精武术。1909年在农村成立哥老会,自编革命歌谣,宣传反对帝制,次年与湖南凤凰厅哥老会合编为
张之洞
(1837-1909),字孝达,号芗涛,香涛,晚号壶公、抱冰。祖籍直隶(今河北)南皮。出生在贵州贵阳,少时在贵州兴义府署(今安龙)长大。其人博闻强识,文才出众,年方十一,即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作《半山亭记》,名噪一进。此记全文,刻于安龙招堤畔之半山亭。十二岁在贵阳出版第一本诗文集。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回直隶南皮应顺天乡试,名列榜首。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与贵州人李端棻同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六年(公元1867年)充浙江乡试副考官、旋任湖北学政。十二年(公元1873年)典试四川,授
四川学政,推荐郑珍之学遍全蜀,所取多俊秀之士。光绪初,擢司业,再迁洗马,遇事敢言,是时清廷派崇厚与俄人谈判伊犁事,订新约十八条。张之洞奏论其失误。请斩崇厚,毁新约。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授侍讲,再迁庶子,纠弹时政,号为清流。七年(公元1881年),擢内阁学士,授山西巡抚。十年(公元1884年)任两广总督,时值中法战争时,他办主抗战,起用冯子材率粤军援桂,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迫使法国停战议和。他在粤六年,设水陆师学堂,创枪炮厂,开矿务局,办广雅书院,广雅书局,武备文事并举,以图自强。十五年(公元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大办洋务,依靠英、德等国借款和技术,创办京汉铁路、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汉阳铁厂,还开办了枪炮、铜铁、火药、织布、纺纱、缫丝、制麻诸厂,大兴土木,百事俱举。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改任两江总督,巡阅江防,改筑炮台,教练
张铭
(1854-1925),字悺普,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革命志士,老同盟会员。幼聪敏,好读经史,虽未中过秀才、举人,但常识渊博,人称
阶级革命团体
字子初,清朝贵州镇远人。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与赵钟莹、程小珊、何金龄有都门四杰之称。历官四川丹棱、南部等县知县。善书法。卒于七十八岁。著有《双梧吟馆诗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