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民间艺术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传统的代表,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如何把它们保护好,是我们作为一个遗产大国的光荣使命,是对人类文明应有的贡献,也是我们上对祖先、下对子孙负责的千秋伟业。民族文化的瑰宝一旦消失将不可再生,因此保护它们无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先进文化中,首先应该包括上面提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各种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努力创新,使其符合时代文化之需求并能够“与时俱进”,从而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世界各国的大学越来越全面、积极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当中,并在遗产保护工程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学科,正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就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略述浅见,就教方家。
一民间艺术:现代化艺术教育的基础
美国社会文化学家希尔斯在他的巨著《论传统》一书中谈到,当前,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一大批人文学者和政治家,都在坚持和追求一种已经自成传统的“发展”理想,这是一些要求人们积极地、有意识地摆脱信仰和行动的实质性传统模式的理想。在西方社会中,发展“理想”要求人们与传统的观察方式与行为方式决裂。尽管希尔斯所言未免偏颇,但他的概括大致不错,在中国新的就是好的已是不少人普遍信奉的准则。继承传统的呼声,是越来越微弱了。
那么,是不是抛弃传统越彻底,就“发展”得越快?传统是否只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负担?事实已经证明,一个社会是一种“跨时间”现象,它不是由其瞬间的存在构成的,它只是历史地存在着,它需要一种时间跨度,这就是说历史是不可割裂的整体。事实上,抛弃一种传统并不能保证它可以被取代,它可能会由某种更加糟糕的东西代替。因此,在决定传统的去留之前,有必要对传统进行客观而冷静的研究分析。
任何一种传统的形成都有自己的合理性,这些合理性,是它能得以生长和流传的前提。在文化领域,任何文化现象都不是自足的,它是更大的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因此批判和理解这些文化观念和文化现象,须进入到它的文化土壤中,体察其根部状况及原因。因为传统的得失,不在其自身,而系于它的文化功能。只有从文化的角度才能更清楚地理解民间艺术学,而民间艺术学这一领域,也会从自己的角度对文化提供独特的启示。在中国传统中,文艺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有文化意义的活动。曹丕《典论·论文》所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以代表千百年来古人的共识。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文艺”是人区别于自然并充分表证自己最本质特征的途径;是继承传统、修养自身、达成自我人格完成的凭借;是人影响他人、参与社会、传播文化、构建大同社会的工具。总之,“文艺”是“道”——宇宙创生能力的必然结果,是人之为人不可须臾稍离的东西。由于文艺如此重要,因此从一开始,他们就把文艺放入文化的核心,给予充分注意。在传统领域,他们以“文艺传道、载道”,传播自己所认识、信奉的真理与传统;在现实领域,他们以“文”展示自己的学识、才华与修养,获得社会的价值实现;在个人领域,他们借文艺言志,以文艺抒怀,在文艺中构筑自己的向往与追求。在林林总总的民间艺术背后,蕴藏着十分丰厚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化基因与艺术基因。
浅析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民间艺术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传统的代表,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如何把它们保护好,是我们作为一个遗产大国的光荣使命,是对人类文明应有的贡献,也是我们上对祖先、下对子孙负责的千秋伟业。民族文化的瑰宝一旦消失将不可再生,因此保护它们无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先进文化中,首先应该包括上面提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各种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努力创新,使其符合时代文化之需求并能够“与时俱进”,从而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世界各国的大学越来越全面、积极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当中,并在遗产保护工程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正在重组创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学科,正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就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略述浅见,就教方家。
一民间艺术:现代化艺术教育的基础
美国社会文化学家希尔斯在他的巨著《论传统》一书中谈到,当前,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一大批人文学者和政治家,都在坚持和追求一种已经自成传统的“发展”理想,这是一些要求人们积极地、有意识地摆脱信仰和行动的实质性传统模式的理想。在西方社会中,发展“理想”要求人们与传统的观察方式与行为方式决裂。尽管希尔斯所言未免偏颇,但他的概括大致不错,在中国新的就是好的已是不少人普遍信奉的准则。继承传统的呼声,是越来越微弱了。
那么,是不是抛弃传统越彻底,就“发展”得越快?传统是否只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负担?事实已经证明,一个社会是一种“跨时间”现象,它不是由其瞬间的存在构成的,它只是历史地存在着,它需要一种时间跨度,这就是说历史是不可割裂的整体。事实上,抛弃一种传统并不能保证它可以被取代,它可能会由某种更加糟糕的东西代替。因此,在决定传统的去留之前,有必要对传统进行客观而冷静的研究分析。
任何一种传统的形成都有自己的合理性,这些合理性,是它能得以生长和流传的前提。在文化领域,任何文化现象都不是自足的,它是更大的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因此批判和理解这些文化观念和文化现象,须进入到它的文化土壤中,体察其根部状况及原因。因为传统的得失,不在其自身,而系于它的文化功能。只有从文化的角度才能更清楚地理解民间艺术学,而民间艺术学这一领域,也会从自己的角度对文化提供独特的启示。在中国传统中,文艺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有文化意义的活动。曹丕《典论·论文》所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以代表千百年来古人的共识。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文艺”是人区别于自然并充分表证自己最本质特征的途径;是继承传统、修养自身、达成自我人格完成的凭借;是人影响他人、参与社会、传播文化、构建大同社会的工具。总之,“文艺”是“道”——宇宙创生能力的必然结果,是人之为人不可须臾稍离的东西。由于文艺如此重要,因此从一开始,他们就把文艺放入文化的核心,给予充分注意。在传统领域,他们以“文艺传道、载道”,传播自己所认识、信奉的真理与传统;在现实领域,他们以“文”展示自己的学识、才华与修养,获得社会的价值实现;在个人领域,他们借文艺言志,以文艺抒怀,在文艺中构筑自己的向往与追求。在林林总总的民间艺术背后,蕴藏着十分丰厚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化基因与艺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