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散文小说专项练习

(2015安顺)(三)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回答18—22题。(18分)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

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

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

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

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

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

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

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

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

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

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

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

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

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

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

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

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

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

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

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

随风飘洒。

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

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

一条河。

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

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选文有改动)

18.文章开篇写到“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 而 的人。(2

分)

19.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0.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4分)

21.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4分)

2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联系实际来谈谈。(5分)

【参考答案】

18、普通 平凡(2分)

19、坚持出黑板报 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 风中拉好银幕(3分)

20、暗示李忠义的美德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飘洒,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意思对

即可)(4分)

21、李忠义的善举和美德,使他的形象像山一样高大,使他的影响更加深远,像河水一

般长流。(意思对即可)(4分)

22、天空中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价值;一个人不管多平凡,但在社会大家庭中,

只要他认真地工作、生活,就都会有各自的价值。(社会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人们彼此需

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即使再平凡,只要努力,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思

对即可)(5分)

(2015常德市)(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5分)

唱歌的人

沈家禄

在报社旁边的小店吃面,门外的风吹得紧,街上几乎是漆黑一片,我要了一碗辣酱面。

吃到一半,门被大大地推开了,西北风乘机往我衣领里钻。三个小伙子,一个背着吉他,一

个拿着萨克斯,一个双手甩着沙球就唱起了歌。他们是对着一张坐满了客人的桌子唱的,那

桌子人在吆五喝六地喝着酒,菜盘子一个叠一个,一个火锅冒着热气。但是这拨客人挥挥手,

像赶苍蝇似的叫他们走。他们又来到一张小方桌前,四个小青年在喝酒,喝啤酒。“快走吧。”

他们的声音显出更加不耐烦。唱歌的三个人来到角落里,两个中年客人在吃馄饨,他们说:

“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这三个小伙子只得怏怏地走了。

我叫住了他们。“你们吃晚饭了没有?”他们愣了一下,就来到我面前准备开口。我没

让他们唱,而是给他们每人要了一碗排骨面。店主有点纳闷,但还是吩咐手下人去做了。他

们三个穿着相似的衣服,浅米色的粗呢西装,起皱的地方看样子是熨不平了,外套里面穿得

不多,但他们情绪还不错,说话干脆利索,时不时地看看同伴,笑一下。他们皮肤黝黑,很

瘦,从辽宁来到上海,看看,顺便赚点钱。我问他们会唱什么歌,他们说老歌新歌都会,太

多了。

面上来了,但他们不动筷。说:“还是你吃吧,叫我们怎么咽得下。”我说我有胆囊炎,

不能吃大肉。于是他们说了声“不客气了”就吃起来了。我不再问他们更多的问题,怕产生

误会,好像我请他们吃面就有了询问他们的权利。他们好像没怎么嚼就吃完了,犹豫了一下

把汤也喝下去了,站起来问我想听哪支歌。我一手按住吉他的弦,说我还要上班。

结了账,店主嘀咕一声:“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我说让他们来吧,给他

们吃面,账算在我头上。旁桌客人中传来笑声:“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

做慈善家了?”我没理他们。三个辽宁小伙子听不懂上海话,但觉出味道不对,就问我要不

要揍那些人一顿。我把他们推出门外。

没想到我走在前面,他们就紧跟着我唱起来。我挥手阻止他们,吉他手说:“我们喜欢

唱,有时候憋在心里发堵,还是唱出来痛快。”他们一个弹吉他,一个吹萨克斯,一个手甩

沙球,就在夜色沉沉的街上边走边唱起来。我在脚下加了点力,一转身进了报社大门。回身

一看,三个小伙子就站在不远的路灯下,声音更加响亮,很高兴的样子,风吹起了他们的衣

角。我心里感激着他们,后来这种情绪慢慢地变成了羞愧。我真是羞愧极了。

12.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怏怏: (2)味道:

13.文章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下面三句话分别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理?(3分)

(1)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

(2)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

(3)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

15.联系具体语句,概括“唱歌的人”的性格特点。(4分)

16.文章结尾作者两次提到“羞愧”,“我”为什么“羞愧”?(3分)

【参考答案】

12.(2分)(1)不高兴(不满意、闷闷不乐的样子)(2)口气(语气、气氛)

13.(3分)①点明了故事发生时间和节令。②着意渲染的寒冷与黑暗与后面的热气腾

腾形成对比。③暗示了“唱歌的人”生活的艰辛。④为表现世人的冷漠与冷酷营造气氛。(答

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3分)

14.(3分)答案要点:(1)(对“唱歌的人”的)冷漠(1分)(2)对“唱歌的人”的

鄙视((厌烦——),也有对“我”的责怪(答出“鄙视”“厌烦”或“责怪”均给1分)(3)

(对“我”的)嘲讽(讥刺、嘲弄、冷嘲热讽)(1分)

15.(4分)① 自尊(知恩图报)(如:“他们好像没怎么嚼就吃完了,犹豫了一下把汤

也喝下去了,站起来问我想听哪支歌。”②谦恭(如:“面上来了,但他们不动筷,说: ‘还

是你吃吧,叫我们怎么咽得下’”)③仗义(冲动)(如:“三个辽宁小伙子听不懂上海话,但

觉出味道不对,就问我要不要揍那些人一顿。”④乐观(如: “他们三个穿着相似的衣服,

浅米色的粗呢西装,起皱的地方看样子是熨不平了,外套里面穿得不多,但他们的情绪还不

错,说辞干脆利索,时不时看看同伴,笑一下。”又如:“三个小伙子就站在不远的路灯下,

声音更加响亮,很高兴地样子”“概括出任意两个方面2分,给出相应例句2分)

16.(3分)① 表面上看,他们应该感激“我”,实际上,“我”应该感激他们。②“我”

不应该两次拒绝他们为“我”唱歌,因为他们唱歌不单是为了向“我”表达谢意,更是为了

释放自己的苦闷,表达自己的“痛快”与“高兴”。③“我”的豪爽的施舍在他们乐观的生

活态度下显得微不足道。④“我”能给他们的,不过是一碗面,而他们给我的,是精神的营

养;“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比“我”给他们的要多得多。(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

两点给3分)

(2015大连)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半岛小夜曲

春三月的迎春花谢了,五月底的野蔷薇也谢了,转眼间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欢也开得粉艳

艳的,张扬不羁。夏天慌慌张张的,就那样不期而至。

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

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

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

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

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

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

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

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

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

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

的心,给人以力量。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

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

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

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

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

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

生修行而来的默契。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

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

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也有

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

语猜猜。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

什么的。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

还上不上学了?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

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

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

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

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这仲夏夜的

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

(文/积雪草,有改动)

18.本文以“半岛小夜曲”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9.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两个场景,请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4分)

20.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21.理解第⑧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意。(4分)

22.作者在仲夏夜的所见所闻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描述一个你记忆中的场景,并写

出感悟。(文中出现的场景除外。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参考答案】

18.(3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半岛仲夏夜的生活”

比作一首“小夜曲”,有诗情画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4分)在街中心广场上,见到的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吹萨克斯,有人围观,有人

随乐起舞的场景;沿着街道一路走,见到的人们休闲消遣的场景。作者的心境从焦躁到宁静

到沉醉。

20.(4分)用了神态、动作描写,“举”“眉飞色舞”“晃”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孩子的得意和喜悦,写出了作者从平凡市井生活中感受到的美。

21.(4分)仲夏夜平凡、琐碎的市井生活,很美好,给人清爽,给人以力量;让人们

能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

(2015大庆)阅读《我是吴宓教授》,完成19-22题。(16分)

我是吴宓教授

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

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前偷看,发现

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

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

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

见他埋头备课。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当他任教东南大学时,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梁实秋曾旁听他的课,回校后半是羡慕半是

嫉妒地抱怨: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他就像是一座钟。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

像印刷的一样整齐。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

必须找到。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 “教科书找到没有?”这名

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找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这才过关。

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

卖劲”。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

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比起教学上的严谨,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

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

这才让开道路。

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

学生BBS上,一个女学生曾略带艳羡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

先生总是会跑出去替她们找来凳子坐。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

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全班大笑。

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

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

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学生李延先最难以忘怀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咏啸傲”的往事。而钱钟书也把老

师课堂上的风采学了几分。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其实

都不到位。从东南大学到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 “老师”的吴宓 “划过了

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

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

弱的吴宓回到陕西老家①,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

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

教授。”

注释:①彼时正值文革时期,吴宓成为大罪人,受尽苦难。病重有残疾,只得回家养病。

19.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嫉妒”的正确读音是( ),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3分)

20.本文记叙的是吴宓教授的事迹,却在第⑥段写道他大名鼎鼎的学生钱钟书、曹禺、

吕叔湘,这运用的是 手法,其作用是 (4分)

2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4分)

吴宓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1)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勤奋

(2)

(3)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4)

22.请你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划线句子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9.jí dù 表达了梁实秋对吴宓教授发自内心的钦佩之情。

20.侧面烘托 突出吴宓教授学识之渊博,教学之严谨的态度。

21.⑪潇洒 ⑫半夜备课,早起诵读 ⑬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 ⑭为学生拦车,为

女生找凳子,请学生吃饭

22.吴宓弥留之际反复强调 “我是吴宓教授”体现了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渴望之情,

对于无法从事教学的不甘,作者用该句作文全文的结尾,表达了他对于吴宓的同情之心和赞

美之情。

(2015恩施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13分)

殉情的岩鹰

宋伯航

在西北边疆的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柯尔克孜族人家,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凡牛马

羊牲畜较多的牧户都要豢养猎鹰。其益处一是在放牧时,猎鹰看护畜群防备狼害突袭向主人

鸣叫报信或捕食草原蛇鼠之用;二是当作闲暇时放鹰娱乐之用。尤其是牧主人把儿女们抚养

长大并各自娶妻嫁夫成家后,一般在与儿子儿媳分家时,必须送上一只猎鹰。在柯尔克孜族

人心中,不仅视鹰为一种家当,还视鹰如生命般珍贵。

居玛洪老人准备给二儿子分家,让晚辈独立另过日子,可老人的心中除了父子二十多年

来不离不弃的难以割舍之情外,一直闷闷不乐,至今还没有亲手捉一只鹰送给儿子。为了却

自己的心愿,就在一个月以前,老人独自骑马早出晚归,一门心思要捉一只雏鹰送给二儿子。

老人在三十里外的深山里,寻到了他所要捉的雏鹰目标,但由于雏鹰太小,需待其羽毛丰满

快要试飞时才能去捉,所以老人迟迟未去捉回雏鹰。

这天一大早,老人备好马,带上二儿子一同前去捉鹰。父子俩来到深山的一座悬崖峭壁

前,老人让儿子在崖壁下守候,自己带上护头罩腰系绳索攀登到悬崖上,他要亲手去捉崖壁

上鹰巢里的那只雏鹰。眼看老人快要接近鹰巢时,突然一只雌鹰从崖对面的森林里朝老人直

飞而来,雌鹰嘶鸣着扑向老人。有五十多年捉鹰经验的老人,很明白雌鹰的举动是在保护孩

子不被人抓走或受到意外的伤害。

雌鹰凶猛的张开利爪打着回旋冲向老人,老人因受到雌鹰的攻击而未能接近鹰巢,雌鹰

拼命地在峭壁的巢穴前俯冲着,撕心裂肺的鸣叫着,老人依然艰难地向鹰巢靠近。雌鹰使尽

力气勇猛地冲飞阻挡,也许是雌鹰救子心切,在奋力直扑老人时,一头撞在崖壁凸起的岩尖

上,掉下了山崖。在山下守候的儿子见雌鹰掉在不远处的乱石中,赶忙近前一看,这只雌鹰

满身鲜血淋漓,已断气命亡。

雌鹰出乎意外地撞击岩石而死,使山崖上的老人顿然心惊一颤,雌鹰的死,使雏鹰没了

保护,老人可以趁机轻而易举地从鹰巢里捉到雏鹰,老人向儿子摆摆手,今天就不捉了,等

两天再来捉吧,老人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父子俩骑上马空手而归。

等到第三天,父子俩再次来到山崖前,令人不解的是在前天那只雌鹰死去的乱石堆旁,

一只雄鹰也撞岩而死,掉在死去雌鹰的不远处。儿子感到十分惊奇,但老人心里十分清楚,

也是他料想之中的结果。父亲向儿子解释,这是草原上鹰的一种稀少种类,叫岩鹰。这种鹰

有着凶猛、机智、果敢、忠诚的特性,如果捉到雏鹰拿回家驯养,必定成为草原上一种特别

优秀的猎鹰。除此之外,这种鹰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若配偶一方死去,另一方也会为对方

不惜生命而殉情离开世界。我们现在就把这对岩鹰夫妻挖土埋掉,今天该把岩鹰的孩子带回

家驯养了,今后你要把它们的孩子当成你自己的孩子来细心护养。老人的一番话说得身边的

儿子哑口无言,更是感慨万千。

从这对岩鹰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人性的光芒,这就是爱,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完

整的家,相依为命,共同生存,一旦对方意外逝去,而另一方也殉死以报,岩鹰的爱,也许

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人性悟彻的启发。(选自《意林》2015年第11期)

10. 仿照示例,结合全文内容补充相关情节。

老人寻找雏鹰→老人发现雏鹰→老人一捉雏鹰→ A → B

→老人二捉雏鹰→老人深情揭秘。

11. 本文题为“殉情的岩鹰”,作者却在文章开头不惜笔墨述说柯尔克孜族人家的传统

习俗,这样写有何用意?

12. 品析第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3.第6段中写道:“老人的一番话说得身边的儿子哑口无言,更是感慨万千。”试想儿

子会有哪些感慨?

14. 你如何看待文中雄鹰的“殉情”?请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

法。

【参考答案】

10.(2分)A.雌鹰拼命护子;B.雄鹰壮烈殉情。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近即可。

11.(3分)1创设故事背景;2为下文情节作铺垫;3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底蕴,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近即可。

12.(3分)第4段中加点的词从动作、神态等方面突出了雌鹰护子心切、爱子情深。

富有表现力。

13.(3分)1为岩鹰的特性和家庭观念而感动;2被父亲丰富的生活经验所折服,

为深沉的父爱而感动;3深感父亲用心良苦,深感自身责任重大。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近即可。

14.(2分)示例一:雄鹰的“殉情”值得肯定。因为爱情的真谛源于相濡以沫、生死

与共,这也是岩鹰的家庭观念的体现。示例二:雄鹰的“殉情”不值得肯定。因为雄鹰在追

求爱情的同时,舍弃了雏鹰,忘记了自己的那份责任。

(2015佛山)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3至21题

(一)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

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

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我看见神的目光,隐在树林、云端、风里,默然注视,寂静观照。草木是他的孩子,他赋予

它们父亲一样的深爱。

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

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

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

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

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

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

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

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

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

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

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

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前是绿的,

水里是绿的,朱自清先生的眼睛也成了绿色。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

轻飘飘地,被绿色淹没。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

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这让我想到林清玄的《花燃柳卧》:“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

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先生借花柳言说事理,一“燃”一“卧”,摹其各

异风姿,突出彼此的默然衬托。无意褒扬谁,也无意贬斥谁,只说:大家只愿当鲜花,无人

当陪衬的绿柳,但季节过去,怒放过的花被野风一吹就无形迹了,只余下旁边不起眼的柳树

风貌展;再美的荷花,没有绿柳陪衬,恐怕也黯然失色了。

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

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

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

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

是人间常态。

这个春天,繁华落尽的背景上,我又看到了生命的沧桑。这沧桑活着,活在树上,也活

在树外,活在每一朵落蕊的香。它接纳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不失真纯,它铺展风雨人

生中的每一个场景而不暗光泽,它储藏人性本初的每一种善恶而不冷阳光。

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

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

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

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

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

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和鸟鸣,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

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但日子太快,悄然远去,不再回来。当我欣喜于花树的尽情绽放时,花儿已在凋谢的过

程里。在微观的世界里,事物有自身的可逆性,但宏观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没有可逆性。这

是科学与现实的悖逆。所以,在这个质量与能量守恒的社会里,人类惟一可以选择的能力,

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主体,要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但凡人间百味,棱角相触,枝节

相依,倘得彼此滋润,则柔软圆融,自成天地。我们一定得反观自我,思考一条洁净出路:

究竟该怎样经验好自己的生存圈子,并与别的圈子共存荣,彼此滋生、促进、助长,建立一

个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一个相对独立于外部的世界,一个灵魂的牧场,沉下心来,护好自

己和他人的心,让生命安立,让世界安生。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

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

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

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

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⒂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2014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15版 有删

改)

13、从文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质的词语。(3分)

14、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⑹段。(3分)

15、文章第⑫段写到“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请结合全文内

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6、通读全文,分析全文的主旨。(4分)

【参考答案】

13. 3分 玉兰:孤勇;优雅 树:干净、坚守、温暖(朴素真纯)

(说明:“朴素真纯”可答可不答,玉兰品质1分,树的品质2分,要点回答不完整不

得分。)

14. 3分 示例一:这段话从视觉(颜色)的角度(1分),把柳比喻成正在成长的青少

年,

其颜色由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向绿不断变化(1分)这种由浅而深的变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垂柳随着时间迁移不断成长的过程(1分)

示例二: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1分),“相依,拥抱,呢喃“几个词赋予了垂

柳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垂柳人格化(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垂柳的相偎

相依。亲和对话的情状(1分)

示例三:这段话观察入微、文笔细腻(1分),把柳树每个阶段的颜色变化用“柳烟、

柳色、嫩黄、嫩绿,黄绿,绿”等词语来描写,富有表现力。(2分)

示例四:这段话联想丰富(1分),或柳树,风联想为人,运用“相依,拥抱,呢喃”

几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垂柳的相偎相依,亲和对话的情形(2分)

(评分说明:可从修辞、写作手法等多方面或某一点进行赏析,要求结合具体语句作分

析,且分析,合情合理,酌可得分)

15、4分 “这么小”指的是这个院子本身的空间小,(1分)“这么大”首先是指这个小

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1分),其次是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丰富的精神世界(1分)是让

人丰富的人生启迪(1分).

16、4分,本文通过对梅、玉兰、垂柳等草木的描写(1分),表现了对草木的高贵品质

的赞美之情(1分),表达了对人生世事富有哲理的思考(2分)

(2015黑河齐齐哈尔大兴安岭)(三)阅读《烟花惊艳》一文,回答19-22题。

烟花惊艳

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来,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

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

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一般我不会

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老板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

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店里只剩下他一人了,正弯

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

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想,居然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犹豫,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是去过年,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那女人的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我又感动地坐下来。老板麻利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一小会儿的工夫准得!”

果然,一小会儿的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小会儿的工夫就到。”

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们的心头,挺惊艳的。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0.请品味文章第⑤段中“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1.文章以“烟花惊艳”为题好在哪里?

22.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出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

19.年三十晚上,理发店老板在急着赶车回家过年的情况下,坚持为我和素不相识的女人理发,让我感动。 评分说明:(2分)围绕记叙要素概括内容,语言简洁即可得2分。

20.“犹豫”一词传神地写出了理发店老板在时间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是否绘女人理发的矛盾心理。

评分说明:(2分)答出“矛盾心理”1分,语言表述清楚完整1分。

21.文题简洁、新颖别致、巧妙。借用烟花绽放时的美艳,象征了理发店老板和女顾客等人的高尚品质,含意丰富,耐人寻味。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得2分。

22.结构:收束全文,照应文题。 内容:点明主题,赞美了理发店老板、女顾客的善解人意、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崇高品质。评分说明:(2分)答出结构作用1分,内容作用1分。

(2015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0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黝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

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关,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

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21.文章多次描写菊花有什么作用?(3分)

2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划线句“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中“酸楚”“感动”的原因。(2分)

23.请赏析第⑨段的画线句。(3分)

24.综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唐先生“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2分)

【参考答案】

21.参考答案: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纯洁美好的品格,③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⑧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

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记满分。

22.参考答案:酸楚是因为:红极一时的大画家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感动是因为: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或者答:酸楚是因为“他”“饱尝冷淡、受尽歧视。”“感动”是因为“他”得到了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

评分标准:2分。“酸楚”“感动”的原因备记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相近即可。

23.参考答案: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1分)生动的写出了老范在收到唐先生赠送的雕花烟斗时喜悦、激动的心理,(1分)表现出老范纯朴、憨厚的性格。(1分)

评分标准:3分。描写手法(写出两种以上)1分,心理分析1分,性格归纳1分。

24.参考答案:面对花农老范的淳朴、憨厚的友情,画家心中充满愧疚、悔恨与自责。因为自己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了真诚的友谊等。

评分标准:2分,“愧疚”“悔恨”1分,能分析“人性弱点”1分。本题旨在要求学生能深刻认识文章主题。

(2015黄冈)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3分)

痴心石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2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第①②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

B.品读第③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

C.第④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

D.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

30.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2分)

31.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①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②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32.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分)

33.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29.A

30.作者一方面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想把“我”想得到的一切都给了“我”;另一方面因为父母为“我”付出太多而愧疚,“骂”实际上是反语。(答出大意即可)

31.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细致地表达了父亲为“我”挑石头、洗石头的良苦用心和浓浓爱意。(答出大意即可)②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或:通过“我”的联想与想象),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和自责。(答出大意即可)

32.“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意近即可)

33.提示:肯定或否定这种做法均可以,但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

(2015黄石市)阅读下文,回答19-22题。(16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

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有删节)

19.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并举例分析。(4分)

20.“鱼”在文章结构和表现主题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21.结合上下文品析语言。(4分)

(1)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2分)

(这句话在用词、修辞上都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2分)

(“成就”的含义是什么?)

22.“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教会了作者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4分)

【参考答案】

19.父亲的形象:清贫、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慈爱(疼爱子女)、有家庭责任感。

20.结构作用:“鱼”是文章的结构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吃鱼、送鱼等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主旨饿作用(下面两种答案均可)

示例:1:文章写了作者儿时,全家人在家消遣清贫的清康熙啊享受一次烹鱼的过程,表

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深情怀念和对幸福的理解。

示例2: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冬夜”象征清贫和苦难,而“鱼”象征温暖和幸福。

21.(1)“咕噜咕噜”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同事写出了孩子的期待、喜悦之情。“歌唱”使用了拟人手法,“声部”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僧东地写出了等待鱼儿被煮熟时的幸福喜悦之情。

(2)成就指父亲买鱼后,给全家带来的欢乐和幸福。

22.这门课程教会了作者:在困境中更能感受到温暖和幸福,这种温暖与幸福因传递给其他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而得以扩大。

感悟与思考

示例1幸福不一定要富有,幸福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靠近。

示例2幸福往往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付出。

示例3家的温暖在于亲情的凝聚。

23.(略)

(2015吉林)现代文阅读(26分)

雪后“吃春”

蒋子龙

春从哪儿来?一说是东风吹来,“风含和气满谷春”;一说是由鸭子的羽毛

带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说是大雪送来, “飞雪迎春到”„„我欣赏这最后

一种说法。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冬天是白色的。雪给大人们带来希望,即“瑞雪兆丰

年”,下雪就是“下粮食”、“下好运”,即便围在热炕上扯闲篇,心里也是踏实

的、温暖的。大雪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给他们带来只有冬天才能玩的各种游戏和无尽的欢乐,

甚至可以选一块地方把厚厚的积雪清理掉,撒上粮食,在粮食后面布好机关,因雪封大地而觅不到食的各色的鸟儿们,便会飞扑过来自投罗网„„

雪是大自然的精神,是冬天的福音,滋补和呵护天地万物,洁净和拢住人们的灵魂。 这样的冬天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改变了,变得枯燥干冷,灰不溜秋。无雪的冬天让人们烦躁不安,甚至会拖累年节变得模糊、混沌。然而,就在我对下雪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的时候,有一天早晨收拾泳具准备去游泳馆,一开门陡然发现门外的世界大变了。

灰暗而拥挤的城市被层层叠叠的洁白所包裹,白得透彻,白得清亮,连被清洗过的空气都凉沁沁带着一股清香。高高低低的建筑、树木、线路、管道„„城市能分出多少层横面,就有多少层洁白,足可称得上 “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

马路上积雪没脚面,人很少,车也很少,有些街段雪如处子,我的自行车在上面轧出了第一道辙印,破坏了雪的平整和宁静,既有些不忍,又有一种独享的快乐。自行车已无法再骑,只能推着它碾出嘎嘎的声响,一如心的欢快。

每天在游泳馆里的一个多小时,常常是我一天当中最轻松愉快的时候,大雪之后更有一种异样的兴奋。泳友们说的全是雪,脸上挂着雪花般的笑容。游泳完了我仍不想回家,要饱览这难得的雪景,便推着自行车拐进堆山公园,山上山下一片皑皑,清绝幽香,纤尘不染。白雪同阳光相辉映,熠熠耀眼,天地间变得明亮而辉煌,原本冰凉的雪,却成了欢乐的温床,奇异而迷人。来山前赏雪的人很多,所有人在雪地上都变成了孩子,大家都想在未被踩踏过的白雪上留下自己的脚印,都想摸一摸雪或将雪攥成雪球„„

我绕到山的背后,人却很少,只有一老者在山坡上弯腰寻觅着什么东西。我以为他掉了钥匙或手机之类的物件,白雪上落黑物,应该很容易找到,便上前帮忙寻找,他却提醒我道:“小心别踩了!”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在一块石头下面,洁白的一层薄雪上面托着两片翠

绿的嫩叶,水灵灵、肉嘟嘟,格外喜人,真是“动人春色无须多”。老者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扒开雪层,将这棵神奇的小植物拔出来,十分珍爱地托在掌心上,比一根手指长不了多少,大小一共4片叶。我大为惊奇:“这是草啊还是菜?这么冷的时候还能钻芽长叶?”

老者一笑,甚为得意:“对了,它稀贵就稀贵在最冷的时候冒头,喜欢长在石缝里、断崖下,或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平时紧贴着地皮,一下雪就支棱起来,好像给春天报信。”

“好一个春嫩不惧寒!”

“你如果拿它当草,那也是仙草,实际上它是一种野菜,土名叫‘吃春’。”

“吃春?”我咂摸着老者话里的韵味,吃到它就等于吃到春天了?还是春天想吃它才乘雪来到人间?这正应了古人的名句:“春色先从草际归”。有了这样一场雪,春天就开始发芽,渐渐会变得芬芳。这样的春,才是新春,年也才称得上是新年。

老者掰了两片“吃春”的嫩叶递给我,我放进嘴里慢慢品尝,微甜、多汁,后味还有一丝淡淡的清香。老先生告诉我,明天早晨来可能会多找到几株钻出雪层的“吃春”。于是我们约定,明早继续到这儿来“吃春”,然后分头下山。

我走到堆山的东侧,从远处东湖的湖面上传来阵阵喧闹声,冬泳者把靠近码头的坚冰砸破,清理出一块十几米见方的水面。一半裸老头站在码头的高台上,做英勇就义状,振臂高呼口号,然后纵身跳入水中,轰然激起一阵大笑。其他人也纷纷仿效,呼喊着各种各样滑稽口号跃入水中。破冰垂钓者则远离嘻嘻哈哈的冬泳者和看热闹的人,在湖的深处星星点点布开阵势,像白棋盘上的黑子一样均匀。

我推车走出堆山公园。市区主要大道上洒了盐水,被汽车轮子反复轧过之后如同新翻过的土地,雪花洗净了车轮自己却变黑了,雪泥堆出了一道道垄沟。街道上车多人多,碰撞的多,摔跤的多,却很少生气吵架的。挨摔的人乐乐呵呵,看摔跤的人也乐乐呵呵。一场大雪,居然使紧张、烦躁、牢骚满腹、火气旺盛的城里人变得和善了。人们一旦取得了跟大自然的和谐,会感到幸运和快乐。未春先有思,人们的心里已经有了春意。

也许是为了保存这场难得的大雪,雪后气温一直很低,把松散的雪花变成坚固的整体,抗拒着来自外力的摧残和阳光的溶化。在城里的背阴处和人们较少踩踏的地方,仍然保留着一层光滑结实的残雪,记录着天地间曾经有过的洁白。

并以此迎接热热闹闹的新春。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混沌 (2)喧闹 (3)滑稽 (4)碰撞 ..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撒上粮食,在粮食后面布好机关,因雪封大地而觅不到食的各色的鸟儿们,便会飞扑过来自投..罗

(2)山上山下一片皑皑,清绝幽香,纤尘不染。 ....

20.文章第4段写到“无雪的冬天让人们烦躁不安,甚至会拖累年节变得模糊、混沌”,请从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照应的句子,抄写下来。(2分)

2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白雪同阳光相辉映,熠熠耀眼,天地间变得明亮而辉煌,原本冰凉的雪,却成了欢乐的温床,奇异而迷人”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22.请你谈谈下面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4分)

对了,它稀贵就稀贵在最冷的时候冒头,喜欢长在石缝里、断崖下,或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平时紧贴着地皮,一下雪就支棱起来,好像给春天报信。

23.文章描绘了一幅幅雪后的生活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个场景(4分)

24.怎样理解文章标题“雪后‘吃春’”的含义?(4分)

25.大雪不但激发了孩子的想像力,还带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在成长经历中,也一定玩过各种雪地游戏,请你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4分)

【参考答案】

18.答案:(1)hùn(2)xuān(3)jī(4)zhuàng(共2分,每小题0.5分)

解析:“混”是多音字,注意根据词义判断读音。“稽”不可误读成“jí”。

19. 答案:(1)这里指鸟儿们自己进入布好的机关里。

(2)这里指山上山下被白雪覆盖,一点灰尘都不沾染。(共2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首先要明确加点词语本身的含义:“自投罗网”的意思是“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上当,或掉入别人圈套中。”“纤尘不染”“指一点微小的灰尘都不沾染。”然后结合语境理顺清楚即可。

20.答案:一场大雪居然使紧张、烦躁、牢骚满腹、火气旺盛的城里人变得和善了。(共2分,多答一句不必扣分)

解析:“无雪让人们烦躁不安”,与后文下雪后人们的心情相照应。

21. 答案:围绕“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共4分,比喻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白雪与阳光的辉映下,天地变得明亮而温暖,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

解析:作者把“雪地”比作“温床”,写出了雪后白雪与阳光辉映,明亮温暖的景象,写出了人们雪后的快乐心情。

22.答案:围绕“生命力顽强(坚强、坚贞);默默无闻(低调、淡泊、平凡);蓄势待发;敏锐;奉献;勇敢等”回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每点2分)

解析:“最冷的时候冒头”写出生命力顽强;“长在石缝里、断崖下”“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写出其默默无闻;“一下雪就支棱起来”写出敏锐,勇敢;“给春天报信”赞颂其奉献精神。

23.答案:概括出两个场景,意思对即可。(共4分,每个2分)

示例:(1)作者推车踏雪 (2)人们来堆山公园赏雪 (3)老者和我找“吃春“ (4)冬泳者砸冰游泳 (5)垂钓者布开阵势垂钓 (6)人们在出行中感受春意

解析:“马路上积雪没脚面„„一如心的欢快”写作者推车踏雪;“来山前赏雪的人很多„„都想摸一摸雪或将雪攥成雪球”写人们来堆山公园赏雪;“我绕到山的背后„„然后分头下山”写老者和我找“吃春”;“ 我走到堆山的东侧„„像白棋盘上的黑子一样均匀”写冬泳者砸冰游泳和垂钓者布开阵势垂钓;“我推车走出堆山公园„„人们的心里已经有了春意”写人们在出行中感受春意。

24.答案:围绕“野菜名,人们心中的春意或启示”两方面回答即可。(共4分,每方面2分)

示例:表层含义是指雪后“吃春”这种野菜,深层含义是指带给人们的憧憬(希望、激情、和谐等)

解析:文章借物喻理,作者借“吃春”这种野菜,写出了在困境中的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分析文题应该抓住“吃春”一词本身的含义,再联系“雪后”这一修饰语。可以理解标题蕴含的哲理。

25.答案:写出一个雪地游戏,并进行具体描述即可。(共4分,游戏1分,具体描述2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运用细节描写或场面描写,把雪地游戏描写得细致、生动。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动词写出游戏的趣味性。

(2015锦州)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19题。(16分)

绳子那头

李少龙

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暑假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实在使人感觉无聊,我便要求与父亲、母亲—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一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到了雇主家里,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麻袋中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了。”

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释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特别烫了。

绳子那头传来一声:“手套!”

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

“这么热的天还要带手套?”“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

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

“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带着笑意说。我却要哭了。

绳子那头喊了声:“拉我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

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他的皮肤黢黑,长年累月,恶毒的太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

一会儿,雇主拿来一只冰糕送给正在干活儿的父亲,父亲接过冰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

“天儿热,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冰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冰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

父亲又要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

(选自《意林》合订本第44卷,有改动)

15.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6.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17.请结合上下文,写出第(12)段中划线句子分别表现了父亲和“我”怎样的心理。(3分)

18.请分析文章第(14)段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19.请写出第(16)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

15.(3分)在“我”(和母亲)的陪伴下,从事空调修理工作的父亲,(1分)在闷热的天气里身系粗绳(在绳子那头)吊在窗外十几米的墙上(1分)修空调(1分)。

16. (3分)①慈爱(爱孩子)把“我”全身抹遍防晒油,让“我”吃雪糕②细心把“我”全身抹遍防硒油;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戴手套怕东西掉下去砸了别人;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③吃苦耐劳(勤劳)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④善良怕东西掉下去砸了别人⑤淳朴 接过雪糕道谢(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

17.(3分)父亲是安慰“我”和母亲,不想让我们担心和着急(1分)。“我”则是看到父亲工作的危险、艰苦而感到后怕(害怕)、担心(1分)和心疼(1分)。

18.(4分)运用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工作时动作的艰难,(1分)表现了父亲的吃苦耐劳(1分)和“我”对父亲的心疼(1分)。

19.(3分)父亲的勤劳和亲切关爱(1分),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1分),让“我”内心感到踏实、幸福而美好(1分)。

(2015荆州)现代文阅读(24分)

大国手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皆说,果然高者在腹。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竟白了大片头发,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选自《北京精短文学》2014年第12期,作者:白文玲)

14.(2分)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15.(2分)文中叙写唐宣宗年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6.(2分)文中有两处写“雨”,请你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17.(3分)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赏析。

18.(3分)施恩与林海同是围棋界泰斗,他们都可称作“大国手”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4.(2分)围棋泰斗林海凭借高超的棋艺与高尚的人格与日本棋士宛田激战百日,最终取胜,保全了国格。(交待清人物、事件、结果即可,缺一项扣1分)

15.(2分)通过插叙师言甩“镇神头”赢得胜利的故事,侧面烘托出了林海棋艺超群。(答出表现林海棋艺超群即可。)

16.(2分)示例一:“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1分)此处写雨,不仅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更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宛田棋子滑落于黑棋筋上做铺垫。(1分,必须答出“推动情节发展”。)示例二:“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1分)此处写雨,烘托了宛田欣喜若狂的心情。(1分)

17.(3分)此句美在运用动作、神态描写,(1分,答出一种描写方法即可)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林海超凡的棋艺。(1分)

18.(3分)示例:我认为施恩与林海虽同是围棋界泰斗,但只有林海才配“大国手”称号。(1分)因为首先施恩技不如人,被日本棋手打败,更重要的是,棋品如人品,不配“大国手”称号。(1分)林海不仅棋艺精湛,而且他力保国格,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样德艺双馨的人才配称“大国手”。(1分)(观点正确1分,对施恩分析正确1分,对林海分析正确1分。)

(2015昆明)(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21题。(12分)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①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②中曾说:

“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

龙池。”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是当年“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再早,翠湖

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

柳牧马”。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

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尤以雨季。草木繁茂,翠湖的绿树几乎覆盖了全部楼台亭阁。

高处望去,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

“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海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

往这里穿过。”(汪曾祺《翠湖心影》)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

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

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

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头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

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

园。 “水月轩” 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

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

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栏,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的独唱,哪怕声

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

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

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

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翠

湖心影》的那份静谧。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定独

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

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 泼喇”一声,湖里果真跃起

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

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

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

改动)

【注】 ①张长:白族,原名赵培中,1938年出生于澜沧江畔云龙县一个叫漕涧的白

族村庄里。曾做过乡村医生。1957年开始创作,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云南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②汪

曾祺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时,常常穿过翠湖去图书馆看书,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回忆往事,

写下《翠湖心影》一文。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2分)

18.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2分)

19.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2分)

20.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吗”的田园风光。

(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3分)

【链接材料】

【材料一】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

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的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

往昔的一切已如深入泥土中的老酒„„

(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材料二】无论这世界多么大,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总有一个地点,让我刻骨铭心,它

收藏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寻找和它的精神联系。

(王开岭《人出生的地方》)

【参考答案】

17.原指说法很多,文中指早晨翠湖里吼叫的人多。在此作者委婉地表达了清晨“扰人

清梦”的吼叫声的厌恶与不满。【解析】词语含义的理解,既要掌握词语的字面义,更要理

解词语的字后一,以及由此传达出的作者的某种感情。

18.先前的翠湖是一个好去处,实在难得;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不断扩张,

翠湖成了街心花园,“我”感到好无奈。如今,翠湖留下的只是一个心影而已。【解析】阅读

全文,把握文章主旨,进而整理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思路脉络

19.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体现出文章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

语句进一步表现了翠湖的美丽;引用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解析】引

用在文中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

20.当年的翠湖“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周围种菜的人家很多。再往远古追思,那么

它就只是昆明城外“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的一片沼泽了。

21.选文对留在“心影”里的翠湖的回忆以及对现实中的翠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对美好田园风光的怀念与向往之情,对嘈杂喧嚣的都市生活的厌恶与无奈之感。【解析】概

括文章主旨,需要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所给材料,加以归纳整理即可。

(2015龙东地区)(四)阅读《贫寒是凛冽的酒》一文,回答第23—26题。(共9分)

贫寒是凛冽的酒

①是在我小学毕业时,父母带我来北京玩,在天安门广场,父亲问一个捡瓶子的人一个

月可以挣多少,那人说两千。所以父亲说,可以留下来,留下来捡破烂都能活。因为父亲的

工资当时才八百。虽然说那时算是处于公务员下海浪潮的尾声,可父亲以优异的业绩炒了公

家的鱿鱼,还是震动乡县,以至于我们那个县盛传着谣言说父亲是到北京来贩毒的,否则没

法解释。

②可实际上,我们初来乍到,连暖气都烧不起,每天是要砸冰出门的,因为晚上呵出的

水蒸气会把门死死封住,这个恐怕很少有人体验过吧?第二年更是穷得过年只剩两百块钱,

连老家都回不去。

③但终究没饿死嘛。我母亲说北京人傻,吃鸭子就吃皮,留下个那么多肉的大鸭架子才

两块钱一个,所以母亲就买鸭架子给我吃,我不记得自己吃了多少。母亲说,当时看着我蹲

在门口能吃下一整只,她特别开心,但也总后悔说那时候没给我补好,害我个头没有长得像

舅舅那么高。

④母亲还会买将死的泥鳅给我吃。她说泥鳅早上被贩到菜场,颠簸得都会翻白肚子,看

起来像死的,所以才卖一块钱一斤。母亲就把它们买回来,用凉水一冲,不一会儿就都活了。

⑤当年住过的小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就两张床,一张桌,一个电灯,一口锅,

最高级的电器是我学英语不得不用的步步高复读机。那也是我们全家的娱乐工具,一家人吃

了饭总能围着它唱歌录音。

⑥还有一次我踩翻了凉在电饭锅里的开水,烫了一脚的泡,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

心肝宝贝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干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

会这样烫着脚了。”这倒是真的,我们用电饭锅煮开水,不就是为了省下一个热得快的钱吗?

但忧患就是如此,会让亲爱的人抱得更紧,父亲在日后与我散步时曾对我说,那时他与母亲

的感情比新婚还要恩爱。有太多的夜晚,他们愁到失眠,但是可以相依为命。

⑦可我毕竟是少年,当时对于贫穷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经常都是嬉笑过去了。比如我们

没有钱买第二套校服,却需要每天都穿它,没办法的时候就在锅里炒衣服,校服洗过放到锅

里去炒干。我很擅长这种技艺,我可以告诉你如何不把衣服炒皱,如何不把拉链炒化。

⑧好在后来富裕了。那是只有苦过拼过的人才知道的滋味。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

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不是那些小家子气的冷暖自知,而是破釜沉舟的卧薪尝胆、含辛

茹苦。因为,贫寒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 (有删改)

23.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贫寒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四件事)(2

分)

24.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5.谈谈你对“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的理解。(2分)

26.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3分)

【参考答案】

23.①我们因烧不起暖气而砸冰出门。②过年因没钱不能回老家。③母亲买鸭架子为“我”

补身子。④母亲为省钱买将死的泥鳅。⑤家具简单,最高级电器是复读机。⑥用电饭锅烧开

水。 ⑦“我”在锅里炒衣服。

评分标准:(2分)答出其中任意四件即可。

24.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作用: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我”受伤时母亲的心痛与自责,

表现出母亲对“我”无尽的爱。

评分标准:(2分)描写方法1分,作用1分。

25.示例:真正的财富不是对金钱的拥有,而是在贫寒中磨练了意志,增强了战胜困难

的勇气,这种优秀的品质将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评分标准:(2分)符合题意、理解深刻1分,语言流畅1分。

26.开放性试题。

评分标准:(3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1分,谈认识和感受2分。

(2015牡丹江)(四)阅读《无声的尊重》,回答24-28题。

无声的尊重

冯雪珺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

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

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

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

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

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

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

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

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

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

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

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

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

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 “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

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

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

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

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

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

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24.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5.“无声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6.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表达效果。

27.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8.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的人?

【参考答案】

24.通过记叙乘客们尊重一位带着导盲犬的盲人男子坐公交车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残

疾人无声的关爱。

25.示例:①候车者无声地排在盲人男子的身后。②朋克女孩默默地掐灭了刚点燃的烟。

③盲人男子上车后,乘客迅速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④妈妈拉起小男孩为盲人男子让座。

⑤车厢内无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导盲犬或是用手机拍照。⑥盲人男子和导盲犬下下车,车内沉

默依旧。

26.动作描写(运用动词),一系列动词体现了动作的无声和自然,表现了朋克女孩对盲

人男子的无声尊重。

27.用环境的寒冷衬托(反衬)“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的感到与温

暖。

28.示例:生活中一些拄拐杖的残疾朋友,他们腿脚不方便,我们不要用好奇的眼光去

打量他们,不要用我们所谓的“帮助”去怜悯他们,应该是坦然地不留痕迹地尊重他们,让

他们感受到自己只是不方便,与正常人是平等的。

(2015•武汉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给成人读的童话

周国平

①最近又重读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还重读了安徒生的一些童话。和小时候不

一样,现在读童话的兴奋点不在故事,甚至也不在故事背后的寓意,而是更多地感受到童话

作家的心境。我发现,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及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为孤独,甚是

悲凉。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

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的,或者用圣

埃克絮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

②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王子,他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这颗星球的编号

是B612。圣埃克絮佩里写道,他之所以谈到编号,是因为成人们的缘故——

③大人们喜欢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

他们从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搜集蝴蝶吗?”他们问你

的是:“他几岁啦?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呀?”这样,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

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美丽的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

有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这所房子的真实模样的。然而,要是对他们说 :“我看到一

所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

④圣埃克絮佩里告诉孩子们:“大人就是这样的,不能强求他们是别种样子。孩子们应

该对大人非常宽容大度。”他自己也这样对待大人。遇到被生活外在光环所蒙蔽的大人,“我

对他既不谈蟒蛇,也不谈原始 森林,更不谈星星了。我就使自己回到他的水平上来。我与

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那个大人便很高兴他结识了这样正经的一个人。”

⑤在这巧妙的讽刺中浸透着怎样的辛酸啊。我敢断定,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世界中感到

的异乎寻常的孤独,圣埃克絮佩里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透过小王子的眼睛来看成

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物质、拥有权力、炫耀虚荣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

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就像小王子所

说的:“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

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孩子们看重的是它在

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所以他们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

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

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想,就在于失去了孩

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

⑥安徒生也流露出这样的真性情。在一篇童话中,他让一些成人依次经过一条横在大海

和树林之间的公路。对于这片美丽的景致,一个地主谈论着把那些数砍了可以卖多少钱,一

个小伙子盘算着怎样把磨坊主的女儿约来幽会,一辆公共马车上的乘客全都睡着了,一个画

家自鸣得意地画了一幅刻板的风景画。最后来了一个穷苦的女孩子,“她惨白的美丽面孔对

着树林倾听。当她望见大海上的天空时,她的眼珠忽然发亮,她的双手合在一起。”虽热她

自己并不懂得这时渗透了她全身的感觉,但是,唯有她懂了眼前的这片风景。

⑦无须再引证著名的《皇帝的新装》,在那里面,也是一个孩子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而

不见的真相,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也许每一个优秀的童话作家对于成人的看法都相当悲观。

不过,安徒生并未丧失信心,他曾说,他写童话时顺便也给大人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

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3.第① 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4.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内容表现了大人们什么样的特点?(4分)

(1)大人们喜欢数目字。

(2)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

15.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读懂这片风景的只是女孩子而不是其他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6.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的这类作家持有怎样的态度?本文列举的给成人读的这类童

话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13.【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概括能力。题目已经表明了答案在第一段,考生只须围绕核

心词“心境”进行分层提炼原文语句即可。

【答案】①作者感受到童话作者多是极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其孤独,甚是悲

凉。②他们渴望在成人世界中找到性情相通的人,以求得到理解和共鸣。

14.【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句的鉴赏理解能力,需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语境分析出成

人的特点。

【答案】(1)“数目字”表现出大人们感知事物依赖于用数字去判断,并不关心事物本

质内涵;喜欢用数字来衡量事物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的实际价值,也突出大人想象力的匮乏。

(2)“谈桥牌、谈高尔夫、政治和领带什么的”这些是大人所看重的,是他们所渴望的生活

光环的一部分,突显出大人们的唯利、唯名渴求,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大人们以价值为追求,

体会不到生活的美。

1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理解探究能力。结合第⑥段中分别对地主、小伙子、

画家等人及女孩子对待这片风景的不同目的探究“唯有她懂了眼前的这片风景”的原因。

【答案】当面对这片风景时,地主、小伙子、画家等人都是从唯我、唯利的角度出发,

看到的只是占有物质、拥有权力和炫耀虚荣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而那个女孩与这眼前的风

景有了感情,她尊重自己所看到的风景,用心去领会、用真性情去对待自己所看到的风景。

1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主旨的把握。要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分析作

者的态度和文中所介绍的童话的特点。如,根据第一段中“他们之所以„„为了寻求在成人

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等语句,可知作者对这类作家是同情的。

【答案】(1)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者这类作家持赞美和同情的态度,作者“赞美”是

因为他能够给成人以警醒,怀着真性情来生活;“同情”是因为作者认为这类作家创作童话

并不是为了劝喻孩子,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他们的童话也是

写给成人中那些与他们性情相通的人看的。(2)这类童话的特点:①是写给性情相通的人看

的;②对现实生活中为权力、占有欲和物质而活的大人的讽刺;③值得成人思考,像镜子一

样照出人身上的庸俗;④能帮助我们找回淹没已久的童心。

(2015遵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

黄昏断想

李洪武

①城市的喧嚣被客车甩在身后,返乡的心情急迫里带着轻松。

②甫进村头,天已近晚。秋树婆娑,月影在望。有炊烟,有晚露,伴着月的清辉,在不

经意间触发了诗兴:原来诗歌就在这乡村近晚的炊烟里,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到了浓

得化不开的程度。我在村头下车,想体验久违的乡野暮景。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

笔下多次出现的故乡小村依旧,静得像一幅画。四野平旷,蛩声入耳。西天最后一抹晚霞把

色彩随意在天幕上挥洒,似是倾尽一日的力量试图留给我渲染极致的印象。浓墨重彩的大写

意在乡人匆匆的行色中不讨巧不媚人地铺排着。放羊归来的老汉,披一身晚霞,鞭声吆喝与

羊咩犬吠相应和,处处自然,时时有趣。我仿佛天外来客,与这些真正的自然之子格格不入。

③放下行李,在奶奶的捶布石上小憩,凉意袭人,心中却备感温暖,那是对家的渴望,

是温馨的怀旧,是历经沧桑又长久疏离的感慨。摸摸平滑的纹路,嗅嗅苍翠的青苔,满怀情

意。他们像故交等待着我的到访和归来,不嫌弃我的仆仆风尘,不聒噪我长时间的音讯不通。

河边柳是上了年纪的时光记录者,应该存有我曾经水中摸鱼、河岸照影、树顶掏鸟蛋的儿时

印记,也不会忘记我清明时给他留的伤痕、春来为他吹奏的柳笛音、夏夜在他怀里听到的乡

情野闻。站起身,摸一摸粗糙的树皮,为他的隐忍无语叹服良久。手栽的白杨高耸入云。他

的身下有我捉蚂蚱和蟋蟀时跌跤的印痕,也有割草时用镰刀在他身上刻下的符号,那一年高

考落榜和父亲怄气时的泪珠似乎也还在。飘舞的叶片似是声声召唤,唤醒我的记忆,带我回

味那青涩的过往。奶奶的笑声、妈妈的唤归声在空气里酝酿,跟清风应和。沉浸在玩乐里、

投身于游戏中、迷失在熔金落日和迷蒙烟树里的我不舍离去,而她们的呼唤化成了线,我变

成了恋家的风筝身不由己地飞回来了。

④掌灯了,家成了温馨的壳,这壳里,爷爷的旱烟光、爸爸收工归来的疲惫身影、妈妈

为爸爸拂尘时的小怒、奶奶灯下纺线时墙上的留影,变成清晰的画,在脑海里映过,在田野

的寂寞和夜幕的纯净里放大。我告诉自己,于这一切,这一刻,我不是过客,也不是看客,

我是个归人。

⑤老迈的爸爸早已经铺好了炕,躺上去,阳光的味道似与城市里的截然不同,那里面,

有我舍不掉的亲情和化不开的乡情。菜已上桌,酒瓶已开启,茶也正浓,推杯与换盏间放开

了束缚良久的心胸。这时候,肝胆相照,心底无私,那是在牢笼般的钢筋水泥和豪奢霓虹下

体验不到的,那是放纵了身心投入天地宽阔里的惬意和自适。

⑥几个月来,渴念在这一刻得以慰藉,但相见也预示着告别。我不知道,一旦离开,谁

能为我梳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让我在这宁谧的时空里永安我的魂灵。

(摘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7.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3分)

8.文中的小村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9.文章既描绘眼前景物,又回想往日美好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0.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7.(3分)本文通过写久居城市的“我”黄昏返乡时的所见所想,(1分)表达了“我”

对城市生活的厌弃,(1分)抒发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1分)

8.(3分)景色宜人、宁静、和谐、温馨。(每一点1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9.(3分)虚实结合,(1分)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具体,(1分)能更好地表现“我”对

故乡的深厚感情。(1分)

10.(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天晚霞的灵魂与艳丽,进而写出了故乡黄昏的美丽。(2分)

(2015安顺)(三)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回答18—22题。(18分)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

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

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

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

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

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

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

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

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

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

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

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

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

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

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

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

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

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

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

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

随风飘洒。

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

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

一条河。

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

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选文有改动)

18.文章开篇写到“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 而 的人。(2

分)

19.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0.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4分)

21.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4分)

2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联系实际来谈谈。(5分)

【参考答案】

18、普通 平凡(2分)

19、坚持出黑板报 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 风中拉好银幕(3分)

20、暗示李忠义的美德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飘洒,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意思对

即可)(4分)

21、李忠义的善举和美德,使他的形象像山一样高大,使他的影响更加深远,像河水一

般长流。(意思对即可)(4分)

22、天空中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价值;一个人不管多平凡,但在社会大家庭中,

只要他认真地工作、生活,就都会有各自的价值。(社会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人们彼此需

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即使再平凡,只要努力,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思

对即可)(5分)

(2015常德市)(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5分)

唱歌的人

沈家禄

在报社旁边的小店吃面,门外的风吹得紧,街上几乎是漆黑一片,我要了一碗辣酱面。

吃到一半,门被大大地推开了,西北风乘机往我衣领里钻。三个小伙子,一个背着吉他,一

个拿着萨克斯,一个双手甩着沙球就唱起了歌。他们是对着一张坐满了客人的桌子唱的,那

桌子人在吆五喝六地喝着酒,菜盘子一个叠一个,一个火锅冒着热气。但是这拨客人挥挥手,

像赶苍蝇似的叫他们走。他们又来到一张小方桌前,四个小青年在喝酒,喝啤酒。“快走吧。”

他们的声音显出更加不耐烦。唱歌的三个人来到角落里,两个中年客人在吃馄饨,他们说:

“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这三个小伙子只得怏怏地走了。

我叫住了他们。“你们吃晚饭了没有?”他们愣了一下,就来到我面前准备开口。我没

让他们唱,而是给他们每人要了一碗排骨面。店主有点纳闷,但还是吩咐手下人去做了。他

们三个穿着相似的衣服,浅米色的粗呢西装,起皱的地方看样子是熨不平了,外套里面穿得

不多,但他们情绪还不错,说话干脆利索,时不时地看看同伴,笑一下。他们皮肤黝黑,很

瘦,从辽宁来到上海,看看,顺便赚点钱。我问他们会唱什么歌,他们说老歌新歌都会,太

多了。

面上来了,但他们不动筷。说:“还是你吃吧,叫我们怎么咽得下。”我说我有胆囊炎,

不能吃大肉。于是他们说了声“不客气了”就吃起来了。我不再问他们更多的问题,怕产生

误会,好像我请他们吃面就有了询问他们的权利。他们好像没怎么嚼就吃完了,犹豫了一下

把汤也喝下去了,站起来问我想听哪支歌。我一手按住吉他的弦,说我还要上班。

结了账,店主嘀咕一声:“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我说让他们来吧,给他

们吃面,账算在我头上。旁桌客人中传来笑声:“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

做慈善家了?”我没理他们。三个辽宁小伙子听不懂上海话,但觉出味道不对,就问我要不

要揍那些人一顿。我把他们推出门外。

没想到我走在前面,他们就紧跟着我唱起来。我挥手阻止他们,吉他手说:“我们喜欢

唱,有时候憋在心里发堵,还是唱出来痛快。”他们一个弹吉他,一个吹萨克斯,一个手甩

沙球,就在夜色沉沉的街上边走边唱起来。我在脚下加了点力,一转身进了报社大门。回身

一看,三个小伙子就站在不远的路灯下,声音更加响亮,很高兴的样子,风吹起了他们的衣

角。我心里感激着他们,后来这种情绪慢慢地变成了羞愧。我真是羞愧极了。

12.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怏怏: (2)味道:

13.文章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下面三句话分别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理?(3分)

(1)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

(2)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

(3)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

15.联系具体语句,概括“唱歌的人”的性格特点。(4分)

16.文章结尾作者两次提到“羞愧”,“我”为什么“羞愧”?(3分)

【参考答案】

12.(2分)(1)不高兴(不满意、闷闷不乐的样子)(2)口气(语气、气氛)

13.(3分)①点明了故事发生时间和节令。②着意渲染的寒冷与黑暗与后面的热气腾

腾形成对比。③暗示了“唱歌的人”生活的艰辛。④为表现世人的冷漠与冷酷营造气氛。(答

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3分)

14.(3分)答案要点:(1)(对“唱歌的人”的)冷漠(1分)(2)对“唱歌的人”的

鄙视((厌烦——),也有对“我”的责怪(答出“鄙视”“厌烦”或“责怪”均给1分)(3)

(对“我”的)嘲讽(讥刺、嘲弄、冷嘲热讽)(1分)

15.(4分)① 自尊(知恩图报)(如:“他们好像没怎么嚼就吃完了,犹豫了一下把汤

也喝下去了,站起来问我想听哪支歌。”②谦恭(如:“面上来了,但他们不动筷,说: ‘还

是你吃吧,叫我们怎么咽得下’”)③仗义(冲动)(如:“三个辽宁小伙子听不懂上海话,但

觉出味道不对,就问我要不要揍那些人一顿。”④乐观(如: “他们三个穿着相似的衣服,

浅米色的粗呢西装,起皱的地方看样子是熨不平了,外套里面穿得不多,但他们的情绪还不

错,说辞干脆利索,时不时看看同伴,笑一下。”又如:“三个小伙子就站在不远的路灯下,

声音更加响亮,很高兴地样子”“概括出任意两个方面2分,给出相应例句2分)

16.(3分)① 表面上看,他们应该感激“我”,实际上,“我”应该感激他们。②“我”

不应该两次拒绝他们为“我”唱歌,因为他们唱歌不单是为了向“我”表达谢意,更是为了

释放自己的苦闷,表达自己的“痛快”与“高兴”。③“我”的豪爽的施舍在他们乐观的生

活态度下显得微不足道。④“我”能给他们的,不过是一碗面,而他们给我的,是精神的营

养;“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比“我”给他们的要多得多。(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

两点给3分)

(2015大连)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半岛小夜曲

春三月的迎春花谢了,五月底的野蔷薇也谢了,转眼间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欢也开得粉艳

艳的,张扬不羁。夏天慌慌张张的,就那样不期而至。

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

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

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

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

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

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

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

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

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

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

的心,给人以力量。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

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

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

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

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

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

生修行而来的默契。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

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

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也有

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

语猜猜。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

什么的。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

还上不上学了?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

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

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

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

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这仲夏夜的

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

(文/积雪草,有改动)

18.本文以“半岛小夜曲”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9.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两个场景,请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4分)

20.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21.理解第⑧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意。(4分)

22.作者在仲夏夜的所见所闻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描述一个你记忆中的场景,并写

出感悟。(文中出现的场景除外。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参考答案】

18.(3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半岛仲夏夜的生活”

比作一首“小夜曲”,有诗情画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4分)在街中心广场上,见到的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吹萨克斯,有人围观,有人

随乐起舞的场景;沿着街道一路走,见到的人们休闲消遣的场景。作者的心境从焦躁到宁静

到沉醉。

20.(4分)用了神态、动作描写,“举”“眉飞色舞”“晃”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孩子的得意和喜悦,写出了作者从平凡市井生活中感受到的美。

21.(4分)仲夏夜平凡、琐碎的市井生活,很美好,给人清爽,给人以力量;让人们

能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

(2015大庆)阅读《我是吴宓教授》,完成19-22题。(16分)

我是吴宓教授

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

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前偷看,发现

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

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

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

见他埋头备课。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当他任教东南大学时,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梁实秋曾旁听他的课,回校后半是羡慕半是

嫉妒地抱怨: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他就像是一座钟。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

像印刷的一样整齐。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

必须找到。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 “教科书找到没有?”这名

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找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这才过关。

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

卖劲”。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

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比起教学上的严谨,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

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

这才让开道路。

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

学生BBS上,一个女学生曾略带艳羡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

先生总是会跑出去替她们找来凳子坐。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

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名字多美。”全班大笑。

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

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

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学生李延先最难以忘怀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咏啸傲”的往事。而钱钟书也把老

师课堂上的风采学了几分。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其实

都不到位。从东南大学到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 “老师”的吴宓 “划过了

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

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

弱的吴宓回到陕西老家①,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

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

教授。”

注释:①彼时正值文革时期,吴宓成为大罪人,受尽苦难。病重有残疾,只得回家养病。

19.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嫉妒”的正确读音是( ),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3分)

20.本文记叙的是吴宓教授的事迹,却在第⑥段写道他大名鼎鼎的学生钱钟书、曹禺、

吕叔湘,这运用的是 手法,其作用是 (4分)

2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4分)

吴宓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1)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勤奋

(2)

(3)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4)

22.请你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划线句子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9.jí dù 表达了梁实秋对吴宓教授发自内心的钦佩之情。

20.侧面烘托 突出吴宓教授学识之渊博,教学之严谨的态度。

21.⑪潇洒 ⑫半夜备课,早起诵读 ⑬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 ⑭为学生拦车,为

女生找凳子,请学生吃饭

22.吴宓弥留之际反复强调 “我是吴宓教授”体现了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渴望之情,

对于无法从事教学的不甘,作者用该句作文全文的结尾,表达了他对于吴宓的同情之心和赞

美之情。

(2015恩施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13分)

殉情的岩鹰

宋伯航

在西北边疆的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柯尔克孜族人家,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凡牛马

羊牲畜较多的牧户都要豢养猎鹰。其益处一是在放牧时,猎鹰看护畜群防备狼害突袭向主人

鸣叫报信或捕食草原蛇鼠之用;二是当作闲暇时放鹰娱乐之用。尤其是牧主人把儿女们抚养

长大并各自娶妻嫁夫成家后,一般在与儿子儿媳分家时,必须送上一只猎鹰。在柯尔克孜族

人心中,不仅视鹰为一种家当,还视鹰如生命般珍贵。

居玛洪老人准备给二儿子分家,让晚辈独立另过日子,可老人的心中除了父子二十多年

来不离不弃的难以割舍之情外,一直闷闷不乐,至今还没有亲手捉一只鹰送给儿子。为了却

自己的心愿,就在一个月以前,老人独自骑马早出晚归,一门心思要捉一只雏鹰送给二儿子。

老人在三十里外的深山里,寻到了他所要捉的雏鹰目标,但由于雏鹰太小,需待其羽毛丰满

快要试飞时才能去捉,所以老人迟迟未去捉回雏鹰。

这天一大早,老人备好马,带上二儿子一同前去捉鹰。父子俩来到深山的一座悬崖峭壁

前,老人让儿子在崖壁下守候,自己带上护头罩腰系绳索攀登到悬崖上,他要亲手去捉崖壁

上鹰巢里的那只雏鹰。眼看老人快要接近鹰巢时,突然一只雌鹰从崖对面的森林里朝老人直

飞而来,雌鹰嘶鸣着扑向老人。有五十多年捉鹰经验的老人,很明白雌鹰的举动是在保护孩

子不被人抓走或受到意外的伤害。

雌鹰凶猛的张开利爪打着回旋冲向老人,老人因受到雌鹰的攻击而未能接近鹰巢,雌鹰

拼命地在峭壁的巢穴前俯冲着,撕心裂肺的鸣叫着,老人依然艰难地向鹰巢靠近。雌鹰使尽

力气勇猛地冲飞阻挡,也许是雌鹰救子心切,在奋力直扑老人时,一头撞在崖壁凸起的岩尖

上,掉下了山崖。在山下守候的儿子见雌鹰掉在不远处的乱石中,赶忙近前一看,这只雌鹰

满身鲜血淋漓,已断气命亡。

雌鹰出乎意外地撞击岩石而死,使山崖上的老人顿然心惊一颤,雌鹰的死,使雏鹰没了

保护,老人可以趁机轻而易举地从鹰巢里捉到雏鹰,老人向儿子摆摆手,今天就不捉了,等

两天再来捉吧,老人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父子俩骑上马空手而归。

等到第三天,父子俩再次来到山崖前,令人不解的是在前天那只雌鹰死去的乱石堆旁,

一只雄鹰也撞岩而死,掉在死去雌鹰的不远处。儿子感到十分惊奇,但老人心里十分清楚,

也是他料想之中的结果。父亲向儿子解释,这是草原上鹰的一种稀少种类,叫岩鹰。这种鹰

有着凶猛、机智、果敢、忠诚的特性,如果捉到雏鹰拿回家驯养,必定成为草原上一种特别

优秀的猎鹰。除此之外,这种鹰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若配偶一方死去,另一方也会为对方

不惜生命而殉情离开世界。我们现在就把这对岩鹰夫妻挖土埋掉,今天该把岩鹰的孩子带回

家驯养了,今后你要把它们的孩子当成你自己的孩子来细心护养。老人的一番话说得身边的

儿子哑口无言,更是感慨万千。

从这对岩鹰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人性的光芒,这就是爱,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完

整的家,相依为命,共同生存,一旦对方意外逝去,而另一方也殉死以报,岩鹰的爱,也许

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人性悟彻的启发。(选自《意林》2015年第11期)

10. 仿照示例,结合全文内容补充相关情节。

老人寻找雏鹰→老人发现雏鹰→老人一捉雏鹰→ A → B

→老人二捉雏鹰→老人深情揭秘。

11. 本文题为“殉情的岩鹰”,作者却在文章开头不惜笔墨述说柯尔克孜族人家的传统

习俗,这样写有何用意?

12. 品析第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3.第6段中写道:“老人的一番话说得身边的儿子哑口无言,更是感慨万千。”试想儿

子会有哪些感慨?

14. 你如何看待文中雄鹰的“殉情”?请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

法。

【参考答案】

10.(2分)A.雌鹰拼命护子;B.雄鹰壮烈殉情。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近即可。

11.(3分)1创设故事背景;2为下文情节作铺垫;3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底蕴,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近即可。

12.(3分)第4段中加点的词从动作、神态等方面突出了雌鹰护子心切、爱子情深。

富有表现力。

13.(3分)1为岩鹰的特性和家庭观念而感动;2被父亲丰富的生活经验所折服,

为深沉的父爱而感动;3深感父亲用心良苦,深感自身责任重大。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近即可。

14.(2分)示例一:雄鹰的“殉情”值得肯定。因为爱情的真谛源于相濡以沫、生死

与共,这也是岩鹰的家庭观念的体现。示例二:雄鹰的“殉情”不值得肯定。因为雄鹰在追

求爱情的同时,舍弃了雏鹰,忘记了自己的那份责任。

(2015佛山)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3至21题

(一)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

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

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我看见神的目光,隐在树林、云端、风里,默然注视,寂静观照。草木是他的孩子,他赋予

它们父亲一样的深爱。

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

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

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了。

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

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

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

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

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

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

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

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

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前是绿的,

水里是绿的,朱自清先生的眼睛也成了绿色。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

轻飘飘地,被绿色淹没。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

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这让我想到林清玄的《花燃柳卧》:“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就好像诗里最悠

长的一个短句,给秋天做了很好的结论。”先生借花柳言说事理,一“燃”一“卧”,摹其各

异风姿,突出彼此的默然衬托。无意褒扬谁,也无意贬斥谁,只说:大家只愿当鲜花,无人

当陪衬的绿柳,但季节过去,怒放过的花被野风一吹就无形迹了,只余下旁边不起眼的柳树

风貌展;再美的荷花,没有绿柳陪衬,恐怕也黯然失色了。

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

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

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

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

是人间常态。

这个春天,繁华落尽的背景上,我又看到了生命的沧桑。这沧桑活着,活在树上,也活

在树外,活在每一朵落蕊的香。它接纳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不失真纯,它铺展风雨人

生中的每一个场景而不暗光泽,它储藏人性本初的每一种善恶而不冷阳光。

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

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

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

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

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

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和鸟鸣,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

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但日子太快,悄然远去,不再回来。当我欣喜于花树的尽情绽放时,花儿已在凋谢的过

程里。在微观的世界里,事物有自身的可逆性,但宏观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没有可逆性。这

是科学与现实的悖逆。所以,在这个质量与能量守恒的社会里,人类惟一可以选择的能力,

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主体,要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但凡人间百味,棱角相触,枝节

相依,倘得彼此滋润,则柔软圆融,自成天地。我们一定得反观自我,思考一条洁净出路:

究竟该怎样经验好自己的生存圈子,并与别的圈子共存荣,彼此滋生、促进、助长,建立一

个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一个相对独立于外部的世界,一个灵魂的牧场,沉下心来,护好自

己和他人的心,让生命安立,让世界安生。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

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

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

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

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⒂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2014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15版 有删

改)

13、从文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质的词语。(3分)

14、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⑹段。(3分)

15、文章第⑫段写到“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请结合全文内

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6、通读全文,分析全文的主旨。(4分)

【参考答案】

13. 3分 玉兰:孤勇;优雅 树:干净、坚守、温暖(朴素真纯)

(说明:“朴素真纯”可答可不答,玉兰品质1分,树的品质2分,要点回答不完整不

得分。)

14. 3分 示例一:这段话从视觉(颜色)的角度(1分),把柳比喻成正在成长的青少

年,

其颜色由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向绿不断变化(1分)这种由浅而深的变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垂柳随着时间迁移不断成长的过程(1分)

示例二: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1分),“相依,拥抱,呢喃“几个词赋予了垂

柳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垂柳人格化(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垂柳的相偎

相依。亲和对话的情状(1分)

示例三:这段话观察入微、文笔细腻(1分),把柳树每个阶段的颜色变化用“柳烟、

柳色、嫩黄、嫩绿,黄绿,绿”等词语来描写,富有表现力。(2分)

示例四:这段话联想丰富(1分),或柳树,风联想为人,运用“相依,拥抱,呢喃”

几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垂柳的相偎相依,亲和对话的情形(2分)

(评分说明:可从修辞、写作手法等多方面或某一点进行赏析,要求结合具体语句作分

析,且分析,合情合理,酌可得分)

15、4分 “这么小”指的是这个院子本身的空间小,(1分)“这么大”首先是指这个小

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1分),其次是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丰富的精神世界(1分)是让

人丰富的人生启迪(1分).

16、4分,本文通过对梅、玉兰、垂柳等草木的描写(1分),表现了对草木的高贵品质

的赞美之情(1分),表达了对人生世事富有哲理的思考(2分)

(2015黑河齐齐哈尔大兴安岭)(三)阅读《烟花惊艳》一文,回答19-22题。

烟花惊艳

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来,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

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

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一般我不会

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老板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

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店里只剩下他一人了,正弯

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

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想,居然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犹豫,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是去过年,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那女人的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我又感动地坐下来。老板麻利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一小会儿的工夫准得!”

果然,一小会儿的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小会儿的工夫就到。”

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们的心头,挺惊艳的。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0.请品味文章第⑤段中“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1.文章以“烟花惊艳”为题好在哪里?

22.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出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参考答案】

19.年三十晚上,理发店老板在急着赶车回家过年的情况下,坚持为我和素不相识的女人理发,让我感动。 评分说明:(2分)围绕记叙要素概括内容,语言简洁即可得2分。

20.“犹豫”一词传神地写出了理发店老板在时间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是否绘女人理发的矛盾心理。

评分说明:(2分)答出“矛盾心理”1分,语言表述清楚完整1分。

21.文题简洁、新颖别致、巧妙。借用烟花绽放时的美艳,象征了理发店老板和女顾客等人的高尚品质,含意丰富,耐人寻味。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得2分。

22.结构:收束全文,照应文题。 内容:点明主题,赞美了理发店老板、女顾客的善解人意、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崇高品质。评分说明:(2分)答出结构作用1分,内容作用1分。

(2015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0分)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黝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

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关,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

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21.文章多次描写菊花有什么作用?(3分)

2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划线句“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中“酸楚”“感动”的原因。(2分)

23.请赏析第⑨段的画线句。(3分)

24.综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唐先生“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2分)

【参考答案】

21.参考答案: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纯洁美好的品格,③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⑧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

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记满分。

22.参考答案:酸楚是因为:红极一时的大画家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感动是因为: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或者答:酸楚是因为“他”“饱尝冷淡、受尽歧视。”“感动”是因为“他”得到了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

评分标准:2分。“酸楚”“感动”的原因备记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相近即可。

23.参考答案: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1分)生动的写出了老范在收到唐先生赠送的雕花烟斗时喜悦、激动的心理,(1分)表现出老范纯朴、憨厚的性格。(1分)

评分标准:3分。描写手法(写出两种以上)1分,心理分析1分,性格归纳1分。

24.参考答案:面对花农老范的淳朴、憨厚的友情,画家心中充满愧疚、悔恨与自责。因为自己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了真诚的友谊等。

评分标准:2分,“愧疚”“悔恨”1分,能分析“人性弱点”1分。本题旨在要求学生能深刻认识文章主题。

(2015黄冈)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3分)

痴心石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2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第①②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

B.品读第③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

C.第④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

D.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

30.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2分)

31.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①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②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32.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分)

33.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29.A

30.作者一方面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想把“我”想得到的一切都给了“我”;另一方面因为父母为“我”付出太多而愧疚,“骂”实际上是反语。(答出大意即可)

31.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细致地表达了父亲为“我”挑石头、洗石头的良苦用心和浓浓爱意。(答出大意即可)②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或:通过“我”的联想与想象),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和自责。(答出大意即可)

32.“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意近即可)

33.提示:肯定或否定这种做法均可以,但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

(2015黄石市)阅读下文,回答19-22题。(16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

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有删节)

19.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并举例分析。(4分)

20.“鱼”在文章结构和表现主题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21.结合上下文品析语言。(4分)

(1)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2分)

(这句话在用词、修辞上都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2分)

(“成就”的含义是什么?)

22.“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教会了作者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4分)

【参考答案】

19.父亲的形象:清贫、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慈爱(疼爱子女)、有家庭责任感。

20.结构作用:“鱼”是文章的结构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吃鱼、送鱼等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主旨饿作用(下面两种答案均可)

示例:1:文章写了作者儿时,全家人在家消遣清贫的清康熙啊享受一次烹鱼的过程,表

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深情怀念和对幸福的理解。

示例2: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冬夜”象征清贫和苦难,而“鱼”象征温暖和幸福。

21.(1)“咕噜咕噜”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同事写出了孩子的期待、喜悦之情。“歌唱”使用了拟人手法,“声部”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僧东地写出了等待鱼儿被煮熟时的幸福喜悦之情。

(2)成就指父亲买鱼后,给全家带来的欢乐和幸福。

22.这门课程教会了作者:在困境中更能感受到温暖和幸福,这种温暖与幸福因传递给其他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而得以扩大。

感悟与思考

示例1幸福不一定要富有,幸福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靠近。

示例2幸福往往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付出。

示例3家的温暖在于亲情的凝聚。

23.(略)

(2015吉林)现代文阅读(26分)

雪后“吃春”

蒋子龙

春从哪儿来?一说是东风吹来,“风含和气满谷春”;一说是由鸭子的羽毛

带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说是大雪送来, “飞雪迎春到”„„我欣赏这最后

一种说法。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冬天是白色的。雪给大人们带来希望,即“瑞雪兆丰

年”,下雪就是“下粮食”、“下好运”,即便围在热炕上扯闲篇,心里也是踏实

的、温暖的。大雪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给他们带来只有冬天才能玩的各种游戏和无尽的欢乐,

甚至可以选一块地方把厚厚的积雪清理掉,撒上粮食,在粮食后面布好机关,因雪封大地而觅不到食的各色的鸟儿们,便会飞扑过来自投罗网„„

雪是大自然的精神,是冬天的福音,滋补和呵护天地万物,洁净和拢住人们的灵魂。 这样的冬天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改变了,变得枯燥干冷,灰不溜秋。无雪的冬天让人们烦躁不安,甚至会拖累年节变得模糊、混沌。然而,就在我对下雪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的时候,有一天早晨收拾泳具准备去游泳馆,一开门陡然发现门外的世界大变了。

灰暗而拥挤的城市被层层叠叠的洁白所包裹,白得透彻,白得清亮,连被清洗过的空气都凉沁沁带着一股清香。高高低低的建筑、树木、线路、管道„„城市能分出多少层横面,就有多少层洁白,足可称得上 “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

马路上积雪没脚面,人很少,车也很少,有些街段雪如处子,我的自行车在上面轧出了第一道辙印,破坏了雪的平整和宁静,既有些不忍,又有一种独享的快乐。自行车已无法再骑,只能推着它碾出嘎嘎的声响,一如心的欢快。

每天在游泳馆里的一个多小时,常常是我一天当中最轻松愉快的时候,大雪之后更有一种异样的兴奋。泳友们说的全是雪,脸上挂着雪花般的笑容。游泳完了我仍不想回家,要饱览这难得的雪景,便推着自行车拐进堆山公园,山上山下一片皑皑,清绝幽香,纤尘不染。白雪同阳光相辉映,熠熠耀眼,天地间变得明亮而辉煌,原本冰凉的雪,却成了欢乐的温床,奇异而迷人。来山前赏雪的人很多,所有人在雪地上都变成了孩子,大家都想在未被踩踏过的白雪上留下自己的脚印,都想摸一摸雪或将雪攥成雪球„„

我绕到山的背后,人却很少,只有一老者在山坡上弯腰寻觅着什么东西。我以为他掉了钥匙或手机之类的物件,白雪上落黑物,应该很容易找到,便上前帮忙寻找,他却提醒我道:“小心别踩了!”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在一块石头下面,洁白的一层薄雪上面托着两片翠

绿的嫩叶,水灵灵、肉嘟嘟,格外喜人,真是“动人春色无须多”。老者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扒开雪层,将这棵神奇的小植物拔出来,十分珍爱地托在掌心上,比一根手指长不了多少,大小一共4片叶。我大为惊奇:“这是草啊还是菜?这么冷的时候还能钻芽长叶?”

老者一笑,甚为得意:“对了,它稀贵就稀贵在最冷的时候冒头,喜欢长在石缝里、断崖下,或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平时紧贴着地皮,一下雪就支棱起来,好像给春天报信。”

“好一个春嫩不惧寒!”

“你如果拿它当草,那也是仙草,实际上它是一种野菜,土名叫‘吃春’。”

“吃春?”我咂摸着老者话里的韵味,吃到它就等于吃到春天了?还是春天想吃它才乘雪来到人间?这正应了古人的名句:“春色先从草际归”。有了这样一场雪,春天就开始发芽,渐渐会变得芬芳。这样的春,才是新春,年也才称得上是新年。

老者掰了两片“吃春”的嫩叶递给我,我放进嘴里慢慢品尝,微甜、多汁,后味还有一丝淡淡的清香。老先生告诉我,明天早晨来可能会多找到几株钻出雪层的“吃春”。于是我们约定,明早继续到这儿来“吃春”,然后分头下山。

我走到堆山的东侧,从远处东湖的湖面上传来阵阵喧闹声,冬泳者把靠近码头的坚冰砸破,清理出一块十几米见方的水面。一半裸老头站在码头的高台上,做英勇就义状,振臂高呼口号,然后纵身跳入水中,轰然激起一阵大笑。其他人也纷纷仿效,呼喊着各种各样滑稽口号跃入水中。破冰垂钓者则远离嘻嘻哈哈的冬泳者和看热闹的人,在湖的深处星星点点布开阵势,像白棋盘上的黑子一样均匀。

我推车走出堆山公园。市区主要大道上洒了盐水,被汽车轮子反复轧过之后如同新翻过的土地,雪花洗净了车轮自己却变黑了,雪泥堆出了一道道垄沟。街道上车多人多,碰撞的多,摔跤的多,却很少生气吵架的。挨摔的人乐乐呵呵,看摔跤的人也乐乐呵呵。一场大雪,居然使紧张、烦躁、牢骚满腹、火气旺盛的城里人变得和善了。人们一旦取得了跟大自然的和谐,会感到幸运和快乐。未春先有思,人们的心里已经有了春意。

也许是为了保存这场难得的大雪,雪后气温一直很低,把松散的雪花变成坚固的整体,抗拒着来自外力的摧残和阳光的溶化。在城里的背阴处和人们较少踩踏的地方,仍然保留着一层光滑结实的残雪,记录着天地间曾经有过的洁白。

并以此迎接热热闹闹的新春。

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混沌 (2)喧闹 (3)滑稽 (4)碰撞 ..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撒上粮食,在粮食后面布好机关,因雪封大地而觅不到食的各色的鸟儿们,便会飞扑过来自投..罗

(2)山上山下一片皑皑,清绝幽香,纤尘不染。 ....

20.文章第4段写到“无雪的冬天让人们烦躁不安,甚至会拖累年节变得模糊、混沌”,请从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照应的句子,抄写下来。(2分)

2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白雪同阳光相辉映,熠熠耀眼,天地间变得明亮而辉煌,原本冰凉的雪,却成了欢乐的温床,奇异而迷人”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22.请你谈谈下面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4分)

对了,它稀贵就稀贵在最冷的时候冒头,喜欢长在石缝里、断崖下,或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平时紧贴着地皮,一下雪就支棱起来,好像给春天报信。

23.文章描绘了一幅幅雪后的生活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个场景(4分)

24.怎样理解文章标题“雪后‘吃春’”的含义?(4分)

25.大雪不但激发了孩子的想像力,还带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在成长经历中,也一定玩过各种雪地游戏,请你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4分)

【参考答案】

18.答案:(1)hùn(2)xuān(3)jī(4)zhuàng(共2分,每小题0.5分)

解析:“混”是多音字,注意根据词义判断读音。“稽”不可误读成“jí”。

19. 答案:(1)这里指鸟儿们自己进入布好的机关里。

(2)这里指山上山下被白雪覆盖,一点灰尘都不沾染。(共2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首先要明确加点词语本身的含义:“自投罗网”的意思是“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上当,或掉入别人圈套中。”“纤尘不染”“指一点微小的灰尘都不沾染。”然后结合语境理顺清楚即可。

20.答案:一场大雪居然使紧张、烦躁、牢骚满腹、火气旺盛的城里人变得和善了。(共2分,多答一句不必扣分)

解析:“无雪让人们烦躁不安”,与后文下雪后人们的心情相照应。

21. 答案:围绕“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共4分,比喻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白雪与阳光的辉映下,天地变得明亮而温暖,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

解析:作者把“雪地”比作“温床”,写出了雪后白雪与阳光辉映,明亮温暖的景象,写出了人们雪后的快乐心情。

22.答案:围绕“生命力顽强(坚强、坚贞);默默无闻(低调、淡泊、平凡);蓄势待发;敏锐;奉献;勇敢等”回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每点2分)

解析:“最冷的时候冒头”写出生命力顽强;“长在石缝里、断崖下”“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写出其默默无闻;“一下雪就支棱起来”写出敏锐,勇敢;“给春天报信”赞颂其奉献精神。

23.答案:概括出两个场景,意思对即可。(共4分,每个2分)

示例:(1)作者推车踏雪 (2)人们来堆山公园赏雪 (3)老者和我找“吃春“ (4)冬泳者砸冰游泳 (5)垂钓者布开阵势垂钓 (6)人们在出行中感受春意

解析:“马路上积雪没脚面„„一如心的欢快”写作者推车踏雪;“来山前赏雪的人很多„„都想摸一摸雪或将雪攥成雪球”写人们来堆山公园赏雪;“我绕到山的背后„„然后分头下山”写老者和我找“吃春”;“ 我走到堆山的东侧„„像白棋盘上的黑子一样均匀”写冬泳者砸冰游泳和垂钓者布开阵势垂钓;“我推车走出堆山公园„„人们的心里已经有了春意”写人们在出行中感受春意。

24.答案:围绕“野菜名,人们心中的春意或启示”两方面回答即可。(共4分,每方面2分)

示例:表层含义是指雪后“吃春”这种野菜,深层含义是指带给人们的憧憬(希望、激情、和谐等)

解析:文章借物喻理,作者借“吃春”这种野菜,写出了在困境中的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分析文题应该抓住“吃春”一词本身的含义,再联系“雪后”这一修饰语。可以理解标题蕴含的哲理。

25.答案:写出一个雪地游戏,并进行具体描述即可。(共4分,游戏1分,具体描述2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运用细节描写或场面描写,把雪地游戏描写得细致、生动。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动词写出游戏的趣味性。

(2015锦州)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19题。(16分)

绳子那头

李少龙

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一幢楼房的六楼的窗户外,有一根绳子,下头吊着一个人——他是我父亲,一个空调修理工。

暑假的一天,闷热的天气实在使人感觉无聊,我便要求与父亲、母亲—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出发前,父亲专门去买了一瓶廉价的防晒油,在我身上抹了个遍,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到了雇主家里,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麻袋中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了,孩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了。”

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往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释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离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站在窗户边,一股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碰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特别烫了。

绳子那头传来一声:“手套!”

母亲慢慢递下一副粗糙的手套。

“这么热的天还要带手套?”“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一坠,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住绳子。

绳子那头传来一阵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

“没事,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带着笑意说。我却要哭了。

绳子那头喊了声:“拉我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

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他。他的皮肤黢黑,长年累月,恶毒的太阳光已经侵蚀了他健康的皮肤,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他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岁月啊,你过早地催老了我的父亲!

一会儿,雇主拿来一只冰糕送给正在干活儿的父亲,父亲接过冰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我。

“天儿热,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冰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冰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冰糕。

父亲又要下去了,我慢慢地释放着绳子,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紧紧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那个伟大的人。

(选自《意林》合订本第44卷,有改动)

15.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6.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17.请结合上下文,写出第(12)段中划线句子分别表现了父亲和“我”怎样的心理。(3分)

18.请分析文章第(14)段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19.请写出第(16)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

15.(3分)在“我”(和母亲)的陪伴下,从事空调修理工作的父亲,(1分)在闷热的天气里身系粗绳(在绳子那头)吊在窗外十几米的墙上(1分)修空调(1分)。

16. (3分)①慈爱(爱孩子)把“我”全身抹遍防晒油,让“我”吃雪糕②细心把“我”全身抹遍防硒油;另一头在我身上转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戴手套怕东西掉下去砸了别人;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③吃苦耐劳(勤劳)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④善良怕东西掉下去砸了别人⑤淳朴 接过雪糕道谢(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

17.(3分)父亲是安慰“我”和母亲,不想让我们担心和着急(1分)。“我”则是看到父亲工作的危险、艰苦而感到后怕(害怕)、担心(1分)和心疼(1分)。

18.(4分)运用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工作时动作的艰难,(1分)表现了父亲的吃苦耐劳(1分)和“我”对父亲的心疼(1分)。

19.(3分)父亲的勤劳和亲切关爱(1分),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1分),让“我”内心感到踏实、幸福而美好(1分)。

(2015荆州)现代文阅读(24分)

大国手

清朝末年,围棋界出现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打败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第二要输得体面。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比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别对局室。段提督亲自担任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比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热闹非凡。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林海的起手,下在了棋盘正中心。棋谚说,金角银边草包肚。棋下中腹的人,多为门外汉。宛田面露讥笑,果断将棋子落在一隅。林海略加思索,旋即镇头。

相传,唐宣宗年间,善棋的日本王子入朝进贡,皇帝曾令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师言曾用这招“镇神头”,令王子败得心悦诚服。

宛田对“镇”视若未见,继续贪占实地。林海针锋相对,依然高压夺势。很显然,林海一旦尽收腹地,宛田则必败无疑。宛田意识到问题严重,便申请暂时封盘。

宛田回到住所,与日方高手共商良策。皆说,果然高者在腹。面对林先生,唯有一拼,方可争胜负。

宛田再下出的棋,便多了几分霸气,逼得林海频频长思。

到第三十天,林海下出一招妙手,白棋像被点了要穴,顿时动弹不得。宛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便称病不出,反复研讨。

不觉又是月余。宛田无奈之下,携厚礼密访施恩,许诺说,若能探得虚实,定有重金厚谢。

施恩对棋局本也迷茫,正想找林海讨教,便满口应承下来。

施恩见到林海,劝说,据我所知,林兄弟与提督早有协议。现在体面认输,实乃明智之举。

林海默然不决,说,你我兄弟,嗜棋如命,当知围棋起源中国。虽为游戏,却关乎大清国格,焉能不战而屈?

施恩羞红着脸,问,当前局面,如何应对?林海轻笑,说,思谋多日,偶得一招,唯鼻顶可解。

次日,宛田假作片刻思索,遂落子鼻顶。林海惊诧,微微摇头,只得另谋制敌良策。又数日激战,林海优势依然。

宛田绝望地想,林先生棋艺深不可测,即便认输,虽败犹荣。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

依照规则,宛田算“投子认输”了。段提督却惊呼,妙,妙不可言,

宛田仔细一瞧,竟然发现,滑落之子正断在黑棋筋上。有此一断,两边黑棋,必死一块。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

林海对着棋盘,石佛般一动不动,直至封盘。

林海回到住处,饭也不吃,进了棋室。他交代夫人,任谁,也不要打搅我。

林海棋室的油灯,亮了一夜。拂晓,林海步出棋室,唤来妻子儿女,面色凝重地说,我离家之后,你们速速离京,越远越好。没有我的书信,万不可回。又嘱托夫人,凡我子孙,再莫学棋,切记!

夫人看到,林海一夜间竟白了大片头发,不禁失声痛哭。

林海走进棋室,神定气爽坐下,轻轻夹起一粒黑子,胸有成竹地落在底线上。这手棋,名曰“小尖”,看似笨拙,却像一把利刃,直指白棋软肋。

施恩初见棋谱,颇感怪异。揣摩良久,方才发现,此棋一石三鸟,解危倒悬,妙不可言。他亢奋地断言,黑方小胜,已成定局。

宛田木然坐着,喉结上下涌动,嘴唇越来越抖,一口鲜红的血,疾射在棋盘上。

段提督急步抢出,对外宣布说,棋赛至今,已满百日,永久封盘!呕心沥血的名局,必将永垂千古!

林海听着外面的欢呼,企图站起,却四肢无力,浑身酥软,仰面跌倒„„

(选自《北京精短文学》2014年第12期,作者:白文玲)

14.(2分)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15.(2分)文中叙写唐宣宗年间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6.(2分)文中有两处写“雨”,请你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17.(3分)文中画线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赏析。

18.(3分)施恩与林海同是围棋界泰斗,他们都可称作“大国手”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4.(2分)围棋泰斗林海凭借高超的棋艺与高尚的人格与日本棋士宛田激战百日,最终取胜,保全了国格。(交待清人物、事件、结果即可,缺一项扣1分)

15.(2分)通过插叙师言甩“镇神头”赢得胜利的故事,侧面烘托出了林海棋艺超群。(答出表现林海棋艺超群即可。)

16.(2分)示例一:“正举棋难定,适逢大雨,‘咔嚓’一声霹雳,将他指间棋子惊落。”(1分)此处写雨,不仅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更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宛田棋子滑落于黑棋筋上做铺垫。(1分,必须答出“推动情节发展”。)示例二:“宛田确认后,一跃而起,冲向门外,站在雨里,又唱又跳。”(1分)此处写雨,烘托了宛田欣喜若狂的心情。(1分)

17.(3分)此句美在运用动作、神态描写,(1分,答出一种描写方法即可)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林海超凡的棋艺。(1分)

18.(3分)示例:我认为施恩与林海虽同是围棋界泰斗,但只有林海才配“大国手”称号。(1分)因为首先施恩技不如人,被日本棋手打败,更重要的是,棋品如人品,不配“大国手”称号。(1分)林海不仅棋艺精湛,而且他力保国格,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样德艺双馨的人才配称“大国手”。(1分)(观点正确1分,对施恩分析正确1分,对林海分析正确1分。)

(2015昆明)(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21题。(12分)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长①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裟,波光潋滟,于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②中曾说:

“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

龙池。”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是当年“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再早,翠湖

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

柳牧马”。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

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尤以雨季。草木繁茂,翠湖的绿树几乎覆盖了全部楼台亭阁。

高处望去,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

“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海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

往这里穿过。”(汪曾祺《翠湖心影》)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

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

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

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头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

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

园。 “水月轩” 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

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

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栏,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的独唱,哪怕声

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

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

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

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翠

湖心影》的那份静谧。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定独

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

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 泼喇”一声,湖里果真跃起

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

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

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

改动)

【注】 ①张长:白族,原名赵培中,1938年出生于澜沧江畔云龙县一个叫漕涧的白

族村庄里。曾做过乡村医生。1957年开始创作,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云南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作家。②汪

曾祺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时,常常穿过翠湖去图书馆看书,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回忆往事,

写下《翠湖心影》一文。

1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2分)

18.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2分)

19.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2分)

20.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吗”的田园风光。

(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3分)

【链接材料】

【材料一】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

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的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

往昔的一切已如深入泥土中的老酒„„

(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材料二】无论这世界多么大,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总有一个地点,让我刻骨铭心,它

收藏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寻找和它的精神联系。

(王开岭《人出生的地方》)

【参考答案】

17.原指说法很多,文中指早晨翠湖里吼叫的人多。在此作者委婉地表达了清晨“扰人

清梦”的吼叫声的厌恶与不满。【解析】词语含义的理解,既要掌握词语的字面义,更要理

解词语的字后一,以及由此传达出的作者的某种感情。

18.先前的翠湖是一个好去处,实在难得;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不断扩张,

翠湖成了街心花园,“我”感到好无奈。如今,翠湖留下的只是一个心影而已。【解析】阅读

全文,把握文章主旨,进而整理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思路脉络

19.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体现出文章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

语句进一步表现了翠湖的美丽;引用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解析】引

用在文中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

20.当年的翠湖“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周围种菜的人家很多。再往远古追思,那么

它就只是昆明城外“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的一片沼泽了。

21.选文对留在“心影”里的翠湖的回忆以及对现实中的翠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对美好田园风光的怀念与向往之情,对嘈杂喧嚣的都市生活的厌恶与无奈之感。【解析】概

括文章主旨,需要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所给材料,加以归纳整理即可。

(2015龙东地区)(四)阅读《贫寒是凛冽的酒》一文,回答第23—26题。(共9分)

贫寒是凛冽的酒

①是在我小学毕业时,父母带我来北京玩,在天安门广场,父亲问一个捡瓶子的人一个

月可以挣多少,那人说两千。所以父亲说,可以留下来,留下来捡破烂都能活。因为父亲的

工资当时才八百。虽然说那时算是处于公务员下海浪潮的尾声,可父亲以优异的业绩炒了公

家的鱿鱼,还是震动乡县,以至于我们那个县盛传着谣言说父亲是到北京来贩毒的,否则没

法解释。

②可实际上,我们初来乍到,连暖气都烧不起,每天是要砸冰出门的,因为晚上呵出的

水蒸气会把门死死封住,这个恐怕很少有人体验过吧?第二年更是穷得过年只剩两百块钱,

连老家都回不去。

③但终究没饿死嘛。我母亲说北京人傻,吃鸭子就吃皮,留下个那么多肉的大鸭架子才

两块钱一个,所以母亲就买鸭架子给我吃,我不记得自己吃了多少。母亲说,当时看着我蹲

在门口能吃下一整只,她特别开心,但也总后悔说那时候没给我补好,害我个头没有长得像

舅舅那么高。

④母亲还会买将死的泥鳅给我吃。她说泥鳅早上被贩到菜场,颠簸得都会翻白肚子,看

起来像死的,所以才卖一块钱一斤。母亲就把它们买回来,用凉水一冲,不一会儿就都活了。

⑤当年住过的小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就两张床,一张桌,一个电灯,一口锅,

最高级的电器是我学英语不得不用的步步高复读机。那也是我们全家的娱乐工具,一家人吃

了饭总能围着它唱歌录音。

⑥还有一次我踩翻了凉在电饭锅里的开水,烫了一脚的泡,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

心肝宝贝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干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

会这样烫着脚了。”这倒是真的,我们用电饭锅煮开水,不就是为了省下一个热得快的钱吗?

但忧患就是如此,会让亲爱的人抱得更紧,父亲在日后与我散步时曾对我说,那时他与母亲

的感情比新婚还要恩爱。有太多的夜晚,他们愁到失眠,但是可以相依为命。

⑦可我毕竟是少年,当时对于贫穷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经常都是嬉笑过去了。比如我们

没有钱买第二套校服,却需要每天都穿它,没办法的时候就在锅里炒衣服,校服洗过放到锅

里去炒干。我很擅长这种技艺,我可以告诉你如何不把衣服炒皱,如何不把拉链炒化。

⑧好在后来富裕了。那是只有苦过拼过的人才知道的滋味。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

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不是那些小家子气的冷暖自知,而是破釜沉舟的卧薪尝胆、含辛

茹苦。因为,贫寒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 (有删改)

23.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贫寒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四件事)(2

分)

24.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5.谈谈你对“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的理解。(2分)

26.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3分)

【参考答案】

23.①我们因烧不起暖气而砸冰出门。②过年因没钱不能回老家。③母亲买鸭架子为“我”

补身子。④母亲为省钱买将死的泥鳅。⑤家具简单,最高级电器是复读机。⑥用电饭锅烧开

水。 ⑦“我”在锅里炒衣服。

评分标准:(2分)答出其中任意四件即可。

24.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作用: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我”受伤时母亲的心痛与自责,

表现出母亲对“我”无尽的爱。

评分标准:(2分)描写方法1分,作用1分。

25.示例:真正的财富不是对金钱的拥有,而是在贫寒中磨练了意志,增强了战胜困难

的勇气,这种优秀的品质将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评分标准:(2分)符合题意、理解深刻1分,语言流畅1分。

26.开放性试题。

评分标准:(3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1分,谈认识和感受2分。

(2015牡丹江)(四)阅读《无声的尊重》,回答24-28题。

无声的尊重

冯雪珺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

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

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

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

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

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

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

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

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

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

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

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

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

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 “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

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

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

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

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

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

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24.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5.“无声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6.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表达效果。

27.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8.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的人?

【参考答案】

24.通过记叙乘客们尊重一位带着导盲犬的盲人男子坐公交车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残

疾人无声的关爱。

25.示例:①候车者无声地排在盲人男子的身后。②朋克女孩默默地掐灭了刚点燃的烟。

③盲人男子上车后,乘客迅速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④妈妈拉起小男孩为盲人男子让座。

⑤车厢内无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导盲犬或是用手机拍照。⑥盲人男子和导盲犬下下车,车内沉

默依旧。

26.动作描写(运用动词),一系列动词体现了动作的无声和自然,表现了朋克女孩对盲

人男子的无声尊重。

27.用环境的寒冷衬托(反衬)“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的感到与温

暖。

28.示例:生活中一些拄拐杖的残疾朋友,他们腿脚不方便,我们不要用好奇的眼光去

打量他们,不要用我们所谓的“帮助”去怜悯他们,应该是坦然地不留痕迹地尊重他们,让

他们感受到自己只是不方便,与正常人是平等的。

(2015•武汉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给成人读的童话

周国平

①最近又重读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还重读了安徒生的一些童话。和小时候不

一样,现在读童话的兴奋点不在故事,甚至也不在故事背后的寓意,而是更多地感受到童话

作家的心境。我发现,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及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为孤独,甚是

悲凉。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

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成人的,或者用圣

埃克絮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人的。

②童话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王子,他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这颗星球的编号

是B612。圣埃克絮佩里写道,他之所以谈到编号,是因为成人们的缘故——

③大人们喜欢数目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问你最本质的东西。

他们从不会对你说:“他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搜集蝴蝶吗?”他们问你

的是:“他几岁啦?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呀?”这样,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

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美丽的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

有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这所房子的真实模样的。然而,要是对他们说 :“我看到一

所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

④圣埃克絮佩里告诉孩子们:“大人就是这样的,不能强求他们是别种样子。孩子们应

该对大人非常宽容大度。”他自己也这样对待大人。遇到被生活外在光环所蒙蔽的大人,“我

对他既不谈蟒蛇,也不谈原始 森林,更不谈星星了。我就使自己回到他的水平上来。我与

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那个大人便很高兴他结识了这样正经的一个人。”

⑤在这巧妙的讽刺中浸透着怎样的辛酸啊。我敢断定,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世界中感到

的异乎寻常的孤独,圣埃克絮佩里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透过小王子的眼睛来看成

人世界,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占有物质、拥有权力、炫耀虚荣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

活着。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就像小王子所

说的:“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

于是那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孩子们看重的是它在

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所以他们并不问破布娃娃值多少

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

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想,就在于失去了孩

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

⑥安徒生也流露出这样的真性情。在一篇童话中,他让一些成人依次经过一条横在大海

和树林之间的公路。对于这片美丽的景致,一个地主谈论着把那些数砍了可以卖多少钱,一

个小伙子盘算着怎样把磨坊主的女儿约来幽会,一辆公共马车上的乘客全都睡着了,一个画

家自鸣得意地画了一幅刻板的风景画。最后来了一个穷苦的女孩子,“她惨白的美丽面孔对

着树林倾听。当她望见大海上的天空时,她的眼珠忽然发亮,她的双手合在一起。”虽热她

自己并不懂得这时渗透了她全身的感觉,但是,唯有她懂了眼前的这片风景。

⑦无须再引证著名的《皇帝的新装》,在那里面,也是一个孩子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而

不见的真相,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也许每一个优秀的童话作家对于成人的看法都相当悲观。

不过,安徒生并未丧失信心,他曾说,他写童话时顺便也给大人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我相信,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

的庸俗,但愿我们能够因此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3.第① 段中,作者感受到了童话作家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4.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内容表现了大人们什么样的特点?(4分)

(1)大人们喜欢数目字。

(2)我与他谈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什么的。

15.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读懂这片风景的只是女孩子而不是其他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6.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的这类作家持有怎样的态度?本文列举的给成人读的这类童

话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13.【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概括能力。题目已经表明了答案在第一段,考生只须围绕核

心词“心境”进行分层提炼原文语句即可。

【答案】①作者感受到童话作者多是极有真性情的人,因而在俗世中极其孤独,甚是悲

凉。②他们渴望在成人世界中找到性情相通的人,以求得到理解和共鸣。

14.【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句的鉴赏理解能力,需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语境分析出成

人的特点。

【答案】(1)“数目字”表现出大人们感知事物依赖于用数字去判断,并不关心事物本

质内涵;喜欢用数字来衡量事物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的实际价值,也突出大人想象力的匮乏。

(2)“谈桥牌、谈高尔夫、政治和领带什么的”这些是大人所看重的,是他们所渴望的生活

光环的一部分,突显出大人们的唯利、唯名渴求,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大人们以价值为追求,

体会不到生活的美。

1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理解探究能力。结合第⑥段中分别对地主、小伙子、

画家等人及女孩子对待这片风景的不同目的探究“唯有她懂了眼前的这片风景”的原因。

【答案】当面对这片风景时,地主、小伙子、画家等人都是从唯我、唯利的角度出发,

看到的只是占有物质、拥有权力和炫耀虚荣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而那个女孩与这眼前的风

景有了感情,她尊重自己所看到的风景,用心去领会、用真性情去对待自己所看到的风景。

1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主旨的把握。要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分析作

者的态度和文中所介绍的童话的特点。如,根据第一段中“他们之所以„„为了寻求在成人

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等语句,可知作者对这类作家是同情的。

【答案】(1)作者对写童话给成人读者这类作家持赞美和同情的态度,作者“赞美”是

因为他能够给成人以警醒,怀着真性情来生活;“同情”是因为作者认为这类作家创作童话

并不是为了劝喻孩子,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他们的童话也是

写给成人中那些与他们性情相通的人看的。(2)这类童话的特点:①是写给性情相通的人看

的;②对现实生活中为权力、占有欲和物质而活的大人的讽刺;③值得成人思考,像镜子一

样照出人身上的庸俗;④能帮助我们找回淹没已久的童心。

(2015遵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

黄昏断想

李洪武

①城市的喧嚣被客车甩在身后,返乡的心情急迫里带着轻松。

②甫进村头,天已近晚。秋树婆娑,月影在望。有炊烟,有晚露,伴着月的清辉,在不

经意间触发了诗兴:原来诗歌就在这乡村近晚的炊烟里,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到了浓

得化不开的程度。我在村头下车,想体验久违的乡野暮景。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

笔下多次出现的故乡小村依旧,静得像一幅画。四野平旷,蛩声入耳。西天最后一抹晚霞把

色彩随意在天幕上挥洒,似是倾尽一日的力量试图留给我渲染极致的印象。浓墨重彩的大写

意在乡人匆匆的行色中不讨巧不媚人地铺排着。放羊归来的老汉,披一身晚霞,鞭声吆喝与

羊咩犬吠相应和,处处自然,时时有趣。我仿佛天外来客,与这些真正的自然之子格格不入。

③放下行李,在奶奶的捶布石上小憩,凉意袭人,心中却备感温暖,那是对家的渴望,

是温馨的怀旧,是历经沧桑又长久疏离的感慨。摸摸平滑的纹路,嗅嗅苍翠的青苔,满怀情

意。他们像故交等待着我的到访和归来,不嫌弃我的仆仆风尘,不聒噪我长时间的音讯不通。

河边柳是上了年纪的时光记录者,应该存有我曾经水中摸鱼、河岸照影、树顶掏鸟蛋的儿时

印记,也不会忘记我清明时给他留的伤痕、春来为他吹奏的柳笛音、夏夜在他怀里听到的乡

情野闻。站起身,摸一摸粗糙的树皮,为他的隐忍无语叹服良久。手栽的白杨高耸入云。他

的身下有我捉蚂蚱和蟋蟀时跌跤的印痕,也有割草时用镰刀在他身上刻下的符号,那一年高

考落榜和父亲怄气时的泪珠似乎也还在。飘舞的叶片似是声声召唤,唤醒我的记忆,带我回

味那青涩的过往。奶奶的笑声、妈妈的唤归声在空气里酝酿,跟清风应和。沉浸在玩乐里、

投身于游戏中、迷失在熔金落日和迷蒙烟树里的我不舍离去,而她们的呼唤化成了线,我变

成了恋家的风筝身不由己地飞回来了。

④掌灯了,家成了温馨的壳,这壳里,爷爷的旱烟光、爸爸收工归来的疲惫身影、妈妈

为爸爸拂尘时的小怒、奶奶灯下纺线时墙上的留影,变成清晰的画,在脑海里映过,在田野

的寂寞和夜幕的纯净里放大。我告诉自己,于这一切,这一刻,我不是过客,也不是看客,

我是个归人。

⑤老迈的爸爸早已经铺好了炕,躺上去,阳光的味道似与城市里的截然不同,那里面,

有我舍不掉的亲情和化不开的乡情。菜已上桌,酒瓶已开启,茶也正浓,推杯与换盏间放开

了束缚良久的心胸。这时候,肝胆相照,心底无私,那是在牢笼般的钢筋水泥和豪奢霓虹下

体验不到的,那是放纵了身心投入天地宽阔里的惬意和自适。

⑥几个月来,渴念在这一刻得以慰藉,但相见也预示着告别。我不知道,一旦离开,谁

能为我梳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让我在这宁谧的时空里永安我的魂灵。

(摘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7.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3分)

8.文中的小村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9.文章既描绘眼前景物,又回想往日美好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0.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7.(3分)本文通过写久居城市的“我”黄昏返乡时的所见所想,(1分)表达了“我”

对城市生活的厌弃,(1分)抒发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1分)

8.(3分)景色宜人、宁静、和谐、温馨。(每一点1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9.(3分)虚实结合,(1分)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具体,(1分)能更好地表现“我”对

故乡的深厚感情。(1分)

10.(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天晚霞的灵魂与艳丽,进而写出了故乡黄昏的美丽。(2分)


相关文章

  • 语文教学法[1]
  • ①语文教学法 伍 良 健 一九九三年 第 一 讲 开头语 为使老师们顺利通过贵州省中小学在职教师教材教法进修考核,凤冈县举办了这一期全县初中老师进修辅导班,安排我来给老师们讲一讲<中学语文教学法>,讲一讲我们是怎样处理教材,设计 ...查看


  •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1
  •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嘉兴教育学院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 ...查看


  •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嘉兴教育学院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 ...查看


  •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课内记叙文散文+名著[西游记]+专题[狼]
  • 语文学科总复习卷一 一.名著知识(25分) 1.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分) A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江苏人,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世家. B .吴承恩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一直很不顺利,但中 ...查看


  • 初三(九下)语文教学计划
  • 初三(九下)语文教学计划 本学期初中三年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即将完成,为迎接中考,为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制定该复习计划. 到五月止,本期教学时间约14周,用三周时间 ...查看


  • 新初三辅导计划
  • 初二升初三语文暑假辅导计划 (一)辅导内容: 1.重点对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写作全方面进行细化地掌握与巩固,让学生完全掌握原来学习语文也有"模式"可套. 2.系统复习初中段知识框架,以中考重难点知识为主要方向,提前备考. ...查看


  •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 第一章 汉语言基础知识 第一节现代汉语 一语音 二字形 三.词汇 四.句子 五.常用修辞格 六.标点符号 第二节古代汉语 一. 二. 三. 四. 五. 古代汉语常见修辞表达方式 通假字 ...查看


  • 我校集体备课的一点具体做法:
  • 跨越三重门 --2010河北中考语文备考研讨 李锦奎 初三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计划 为了扎实有效地完成复习任务,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我们初三语文组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民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力争中考语文 ...查看


  • 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 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一中 郭晓光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 ...查看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九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阜阳市第十九中学 张成伟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无论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首先,在思想方面.本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铭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