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草堂记

《庐山草堂记》浅析

一、草堂选址:

1)地形:位于山间林地,南面香炉峰,北临山崖,地势高低起伏,适合造园。

2)水:南抵石涧,西有山泉,东有瀑布。不但可以解决生活用水,还可以解决园内造景用水。

3)周边景色:甲庐山——视觉上不仅可以仰观香炉峰、欣赏飞泉、瀑布、古树,还可以欣赏春之锦绣谷花,夏之石门涧云,秋之虎溪月,冬之炉峰雪。听觉上可以听到叮咚泉声、到耳梵音,满足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遗爱寺——白居易此时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个闲职,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产生归隐山林的想法。选择此处建造宅园,不仅可以从早到晚梵音入耳,又方便到寺院洗涤心灵。

4)植物:既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的古松、老杉,又有“松下灌丛,萝茑叶蔓”,丰富多样。

二、草堂布局:白居易在草堂中通过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基调色彩的处理营造了一个清、静、平、远的园林意象。

“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庐山草堂空间布局简洁明了,没有高体量的建筑,营造了一种“极目远望”的开阔空间。空旷、平缓的空间创造了一种平静、悠远的境界,有利于白居易借园林景象排遣心中不快。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不仅是外部建筑格局简单,草堂内部装饰也很简洁,用材朴素自然。白居易就地取材,以山石为基础,桂木为柱,竹篾编墙,梁柱只用刀斧略加剁削,不漆油漆;墙壁只抹泥灰,不饰白粉。以纸做窗,以竹制帘,以麻布做帐。室内陈设也极其简朴“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草堂景观中许多元素多是青、白两色:山竹、白莲、白鱼、古松、老杉、灌丛、萝茑、素屏等,文中的植物也没有色彩艳丽的花卉,这种色彩基调形成了一个清淡、朴素的园林意象,清与白体现了白居易清正廉洁的人生追求与态度。

三、草堂设计立意:正直的白居易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为排除政治上的失意,他从容于山水诗酒间。当他游览至庐山的北香炉峰,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于是“爱不能舍”经过半年的筹划经营,草堂正式落成,从此白居易过上了隐逸生活。到远离人世喧嚣的山林中去寻找大自然的慰藉,达到一种精神与园林艺术境界上的返璞归真,是白居易的精神寄托,也是营造草堂的思想核心。

白居易在造园时采用“道法自然”的手法。

1)理水:“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这是白居易剖竹悬架,引泉上檐,人为形成了瀑布飞流,达到以动取静的

艺术效果,同时与“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的堂东瀑布形成对比,刚柔并济,达到完美统一。

2)借景:草堂不仅借用了古松老杉、飞泉悬瀑、山石莲池、茂林修茶园药圃作为近距离衬景;北香炉峰与遗爱寺作为中距离烘托;还别出心裁地借助了谷花、涧云、溪月、峰雪等四季变幻的景色,阴晴晦明的天气,晨昏出没的日月作为草堂的天幕,超越了一般造园的想象空间。

《庐山草堂记》不仅真实地记载草堂与园林景观的情况,而且也抒发了白居易对山水的热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居易的园林观和建筑观。虽然草堂没有留存至今,但是它使后人得以窥见唐代文人自然山水园之一隅。

《庐山草堂记》浅析

一、草堂选址:

1)地形:位于山间林地,南面香炉峰,北临山崖,地势高低起伏,适合造园。

2)水:南抵石涧,西有山泉,东有瀑布。不但可以解决生活用水,还可以解决园内造景用水。

3)周边景色:甲庐山——视觉上不仅可以仰观香炉峰、欣赏飞泉、瀑布、古树,还可以欣赏春之锦绣谷花,夏之石门涧云,秋之虎溪月,冬之炉峰雪。听觉上可以听到叮咚泉声、到耳梵音,满足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遗爱寺——白居易此时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个闲职,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产生归隐山林的想法。选择此处建造宅园,不仅可以从早到晚梵音入耳,又方便到寺院洗涤心灵。

4)植物:既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的古松、老杉,又有“松下灌丛,萝茑叶蔓”,丰富多样。

二、草堂布局:白居易在草堂中通过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基调色彩的处理营造了一个清、静、平、远的园林意象。

“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庐山草堂空间布局简洁明了,没有高体量的建筑,营造了一种“极目远望”的开阔空间。空旷、平缓的空间创造了一种平静、悠远的境界,有利于白居易借园林景象排遣心中不快。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不仅是外部建筑格局简单,草堂内部装饰也很简洁,用材朴素自然。白居易就地取材,以山石为基础,桂木为柱,竹篾编墙,梁柱只用刀斧略加剁削,不漆油漆;墙壁只抹泥灰,不饰白粉。以纸做窗,以竹制帘,以麻布做帐。室内陈设也极其简朴“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草堂景观中许多元素多是青、白两色:山竹、白莲、白鱼、古松、老杉、灌丛、萝茑、素屏等,文中的植物也没有色彩艳丽的花卉,这种色彩基调形成了一个清淡、朴素的园林意象,清与白体现了白居易清正廉洁的人生追求与态度。

三、草堂设计立意:正直的白居易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为排除政治上的失意,他从容于山水诗酒间。当他游览至庐山的北香炉峰,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于是“爱不能舍”经过半年的筹划经营,草堂正式落成,从此白居易过上了隐逸生活。到远离人世喧嚣的山林中去寻找大自然的慰藉,达到一种精神与园林艺术境界上的返璞归真,是白居易的精神寄托,也是营造草堂的思想核心。

白居易在造园时采用“道法自然”的手法。

1)理水:“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这是白居易剖竹悬架,引泉上檐,人为形成了瀑布飞流,达到以动取静的

艺术效果,同时与“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的堂东瀑布形成对比,刚柔并济,达到完美统一。

2)借景:草堂不仅借用了古松老杉、飞泉悬瀑、山石莲池、茂林修茶园药圃作为近距离衬景;北香炉峰与遗爱寺作为中距离烘托;还别出心裁地借助了谷花、涧云、溪月、峰雪等四季变幻的景色,阴晴晦明的天气,晨昏出没的日月作为草堂的天幕,超越了一般造园的想象空间。

《庐山草堂记》不仅真实地记载草堂与园林景观的情况,而且也抒发了白居易对山水的热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居易的园林观和建筑观。虽然草堂没有留存至今,但是它使后人得以窥见唐代文人自然山水园之一隅。


相关文章

  • 古文探奇草堂记 | 白居易
  • ?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 草堂记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 ...查看


  • [D][第四讲][文言文断句][2012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断句方法]
  • 2010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断句方法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的说法.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也就是给古书断句.可见断句是古代 ...查看


  • 从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探究唐代的文人园林观
  • [摘 要]从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入手,分别分析了履道坊宅园的总体规划布局.营建背景及园主人的心路历程.立意.外环境的选择.植物景观的营造,并浅析了庐山草堂的造园手法,归纳了白居易在履道坊建造过程中追求人居和谐的总体布局.自然主义倾向的植物景观 ...查看


  • 庐山草堂记 1
  • 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 ...查看


  • 梦想之旅---庐山
  • 梦想之旅---庐山 2015年5月30日,江西庐山.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毛泽东写的 ...查看


  • 庐山实习心得体会
  • 庐山见习心得体会 姓名:李薇薇 学号:5203208079 院系班级: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083班 在11月的中旬,从13号到16号,我们去了世界地质公园-庐山,进行了专业见习.仔 细想想, 在大学期间,除了大一"鸡公山一日游& ...查看


  • 与琵琶同行的白居易
  • (一) 唐宪宗元和九年的那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漫天的飞雪飘飘洒洒,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雪海之中.白居易守母丧期满,携带着简单的行李神情沮丧地回到长安.没有隆重的迎接礼遇,没有好友温暖的慰问,皇帝宣召后随即就被任命为太子左善大夫.陪伴太子读书, ...查看


  • 描写夏天的诗句:夏日草堂作
  • <夏日草堂作>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夏日草堂作>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夏日草堂作>原文 沙泉带草堂,纸帐卷空床.静是真消息,吟非俗肺肠. 园林坐清影,梅杏嚼红香.谁住原西寺,钟声送夕 ...查看


  • 精选47写庐山的诗句
  • /*短文学_300x250_内页*/ var cpro_id = 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30.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2.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