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57)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

三河镇位于肥西县东南部,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个地市交界处,也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

距三县县城25公里左右,自然形成集文化、经济、商贸于一体的区域中心,交通便捷,合铜公路穿镇而过,水路极为发达,有丰乐河、杭埠河傍镇而过,通巢湖,入长江。距合九铁路站7公里,成为合肥、黄山、九华山以及巢湖旅游风景区中的重要旅游城镇。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小城镇,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1998年被确定为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1999年,先后被批准为省、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合肥市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三河古镇

转自派河之畔一夫子

三河,座落在巢湖岸畔,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位于安徽省城合肥至黄山、九华山的旅游黄金线上,距合肥35公里,因环镇而抱的丰乐河、杭埠河与流贯镇内的小南河合而为一而得名。现辖19个村,7个居委会,面积70余平方公里,人口7.2万。镇区面积4.71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其中古镇景区面积3平方公里。

镇内十里长街,深巷幽远,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圆润,见证着三河所经历的风雨岁月;镇外,河湖环绕,稻花飘香,碧波万里,风光潋滟,一派“‘春秋’古镇,皖中水乡”的美丽风光,形成了“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三河是具有2500多年的水乡古镇,史称“鹊渚”,自明代始称三河。近年来,三河镇先后被确立为全国文明村镇,安徽最佳旅游乡镇,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示范镇,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合肥市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安徽省环境优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合肥市“新十景”之一。

三河古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家云集之地。三河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盛于水,水是三河的灵魂。2900米小南河穿镇而过,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河上古桥横跨,水中游船荡漾,河边垂柳拂水,岸上却是古老的徽派建筑群和百铺相连的古大街,前门店铺,后门码头,依河傍水,河街相连,再现了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三河历史上又是商贾云集之地,便捷的水上交通,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三河商业的繁荣,素有“小南京”、“小上海”、“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

悠久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底蕴,给三河镇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厚的人文景观。据《左传》记载:“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冬,十月,楚子以诸候及东夷伐吴。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吴国自此形成春秋霸业,史称“鹊岸之战“,就是发生于此,同时也记录了三河历史发展的起源。1858年,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在此大败湘军悍将李续宾部,扭转了在太平军后期的危难局面,创下著名的“三河大捷”,被载入历史教科书中,留下了“鹊渚十里闻酒香,三河美酒醉英王”的美谈。太平天国指挥部(当地群众称之为“英王府”)及古城墙至今犹存,从锈迹斑斑的古炮中让人领略“三河大捷”战斗的激烈与恢弘……宋太祖、宋太宗幼时曾过三河,留下了“二龙街”和“黄水井”的传说,著名庐剧“小辞店”就是取材于三河二龙街发生的故事。清朝光绪年间,三河商业文化的繁荣,被一批在近代史上功勋卓著的淮军将领推上了一个鼎盛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家族在三河建钱庄、粮仓;两广总督张树声、四川总督刘秉章、广西巡抚潘鼎新均在三河建有房产;湖南总督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在三河建有当铺;另有记名提督、总兵5、6人在三河建有房产;这么多督、抚、镇台建宅三河,足见三河当时的吸引力之强。现代史上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孙立人诞生于三河八扇巷;著名世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客居三河一人巷,杨振宁的旧居整修如初,小小“一人巷”清晰记录着这位科学巨子走向世界的足迹。著名的诗人刘祖慈也从故乡的土地上汲取了诗情。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和文人骚客,也给三河留下了大批的建筑古迹和遗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三河古镇,自古以来可谓是水陆通衢,车船辐辏,百货交通,商贾云集,甚是繁荣,曾于1949年设市,当时人口一度达七、八万之多,被誉为皖中商品走廊,是典型的中国水乡古镇。1991年三河遭受了罕见的华东特大洪水灾害,千年古镇遭受了灭顶之灾,但同时也使三河闻名于世。

目前,三河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主要建 于明清年间,保存于沿小南河两岸及东西街为轴线的区域内,建筑群总面积约25460平方米,经修复,基本保存完好。通过评审的主要历史文物遗迹有:“三河大捷“遗址,古街巷、古民居,三县桥,古城墙,一人巷和杨振宁客居,刘同兴隆庄,孙仲德故居,大捷门等;同时,还有怡心楼、小辞店以及古庙宇、古炮台,它们融为一体,与占地1.5平方公里的古街道、古街巷、古桥以及古民宅一起,构成了皖中地区独特建筑风格的“古镇核心保护群”,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保存古徽派建筑特色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三河古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码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深幽的一人巷长满的青苔,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古街从古码头起,沿小南河,向南绵亘2公里。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首尾相连,线条方正明晰,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石面十分光滑,街宽至三米,两侧店房鳞次栉比,多为清明时期建筑。

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作为中国一个剧种,在江淮地区广为流传。三河是庐剧的发源地,庐剧的第一剧目——《小辞店》生活来源于三河,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小辞店》里发生的缠绵纯洁的爱情故事。

三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至今,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民间仍自发举办耍龙灯、闹旱船、河蚌舞等活动,端午节时,人们做粽子、玩龙舟;中秋节仍玩火把;婚丧娶嫁,仍抬花轿、请“良玩”,保存着淳厚的民风。

三河饮食,以徽派菜系为底蕴,融百家菜系之长,堪称中国饮食的一大奇葩,闻名遐迩,传统宴席—“八八席”、“八四席”,无不传递着久远饮食文化的底蕴,“三河酥鸭”、“米粉虾”、“豆腐面鱼汤”等名菜无不展示水乡的风韵,“三河小米饺”、“三河马蹄酥”让你回味无穷,还有三河茶干、三河米酒,工艺品三河羽毛扇更让人流连忘返。至今,仍保存明清民谣《十大舍不得》:“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

三河古镇是巢湖西畔的璀璨明珠。横贯古镇全境的小南河两岸,灰墙黛瓦,垂柳依依,在拱如明月的“望月桥”和宛如飞龙的“二龙桥”之间四百米长的河道上,更是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的交融。河两岸的戏台、茶楼、酒肆、亭阁、横跨小南河的桥梁以及主要街道,都实施了灯饰;亮化工程,每一段,每一处都以不同灯火风格对外展示。或星光闪闪,或灯火阑珊,或灯火辉煌,或星光点点。漫步在如诗如画的小南河岸边或伴随着“渔家灯火”,荡舟小南河,观赏着美景,享受着轻松舒缓的背景轻音乐,会情不自禁领略到“夜三河”带来的美妙人生享受。同时,在合铜路三河段两侧悬挂古色古香的灯笼,古街居民门前也家家悬挂起特色灯笼,使夜晚的三河显得更加朦胧美丽。小南河两岸,还安置了古典音乐背景,每晚在游船上进行三河地方戏和民俗表演,游客在这里恍如画中游。

近年来,在省、市的领导下,三河镇党委、政府加大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和力度,加快旅游业、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连续5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7年近五千万元,居民人均消费高于周边乡镇群众近二千元。镇上有国家二乙医院,有完善的医疗网络,并率先在全市完成了“两基”验收。镇上,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每天早晨,老年晨练队伴随优美的乐曲,跳着“羽扇舞”;周末,万年台上,“小倒戏”与“现代舞”交相辉映……

21世纪的三河古镇正在展开腾飞的翅膀,缔造新的辉煌。开放、和谐、美丽、神奇的三河古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把三河古镇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有位、国际知名”的旅游重镇、滨湖新城的副中心、巢湖西畔明珠、长三角的休闲古镇为发展方向,以创建国家5A景区为发展目标,依托省会经济圈建设和环巢湖旅游合作的优势,主动承接滨湖新城建设的辐射,积极融入环巢湖大旅游,全力打造三河古镇,力争使三河旅游业、工业更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游览三河,观赏的是风景,感受的却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三河,这座镶嵌在巢湖岸畔璀璨的明珠,正以“水乡古镇”的独特的魅力,笑迎四方宾朋。

1、天然亭

位于三河古镇西街入口处,因以前在对面的小南河天然桥旁边有座茶楼,叫做天然楼,后来因为洪水原因不复存在,因此在此建造这座亭子,命名为天然亭,又叫做半亭,这上面的石碑上,雕刻着“十大舍不得”,表达了三河的繁华盛世。

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

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

三舍不得‘中和祥’焦切玉带;

四舍不得‘凌宝泰’雨前茶,水倒茶开;

五舍不得‘吴恒隆’的虾米干子,香到门外;

六舍不得石头大桥下的大鲫鱼摇尾鼓腮;

七舍不得小月埂上拉拉拽拽;

八舍不得‘天然楼’的油炸烧卖;

九舍不得‘吴宏兴’家的大瓜子一嗑两开;

十舍不得‘新华春’炒菜一喊就来。

2、刘同兴隆庄

位于三河镇古西街,又叫做“刘记布庄”、“刘记米铺”。清末古西街的一家著名的商家。他是姓刘的人开的庄子,中间的“同兴隆”是这个庄子的商号。庄子的主人刘锦堂(1879—1941)曾任三河商会副会长,兄弟五人。其中刘锦堂与二哥刘锦臣就居住在“刘同兴隆庄”。

整座刘同兴隆庄为五进八厢三十二间房屋。临街是一幢二层木楼,二进为走马转心楼,后三进都是平房。第三进是敞厅,用于接待来客;四进是香屋,用于祭祀祖先;五进是居住宿舍,建筑面积约有700平方米。当时这里门厅若市,车水马龙,刘同兴隆庄生意北起六安的阴山,南至南京、上海,无比兴隆。刘同兴隆庄主要经营各种布匹和大米。大米的日运销量可达五百多吨,年收入数万银元。那时候的“同兴隆”真是无比兴隆,是古镇最有名气的商家之一。

刘同兴隆庄房屋结构具皖中徽派建筑特色,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与皖中地方建筑相结合,自成建筑体系,每两进房屋之间都留下天井,自成独特排水体系。同时,也象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经商理念。

3、翠竹亭

位于古西街合众巷出口处,旁边就是风光秀丽、贯穿全镇的三河小南河。此亭掩映在一片翠竹林之中,亭柱酷似竹子,亭子颜色是一片翠绿色,取名竹亭,有节节高升之寓意。旁边有游船码头,泛舟小南河,别有一番幽情。

4、冶霞亭

位于三河中街小南河畔。在抗战时期,三河相对安宁,芜湖、南京等许多有钱人为躲避战乱,齐集三河,人口一度多达七八万之众,所以当时三河也被称为“小南京”、“小上海”等,在解放初期三河还一度设市,称为三河市。冶霞亭全部用大理石做成的,亭子取名“陶冶情操、沐浴晚霞”的意思,外形颇似一个清朝的官帽。因为合肥出了个非常有名的清官——包拯,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大清官。这个栏杆上雕刻的是荷花,其寓意就在于警示人们一定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5、古鹊亭

位于三河三县桥头东侧。三河古称“鹊渚”、“鹊岸”。曾经是巢湖上的岛,是鸟鹊栖息的地方,后巢湖下陷,随成陆地。此亭处是鸟鹊经常栖息的地方,很多鸟鹊在此聚会,是故此亭被叫做古鹊亭,现在也是游人和居民经常休息的地方,在这里,鸟鹊和人和谐相处,互不惊扰。

6、杨振宁旧居

位于三河的古南街上,与正在修建的万年禅寺和万年街相邻,前身是原来的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始建于明清时期,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的明清风格宅院,共有五进房屋和一个庭院。

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1922年10月出生于合肥四古巷;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研究生院;1945年赴美留学;1957年10月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入美国籍,家学渊远,文理兼通,长期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为促进中美和中西方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振宁教授的母亲是三河人,1937年底为了躲避战乱,杨振宁曾于此客居求学。该旧居共五进房屋,前两进房子是展览厅,展示的是关于杨振宁教授的图片和文学资料展览。第三进房为他以前居住的地方,大约在此住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第四、五进是以声、光、电的形式来展示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成就。

7、鹊渚廊桥

鹊渚廊桥位于小南河外河上。因三河古称鹊渚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三河最古老的桥之一,1982年重建。廊桥上有由12根立柱撑起的两层飞檐翘角式的长亭,桥两边建有美人靠,供游人在桥上观景。桥两头装有4根四方青石灯柱,外国人称廊桥为情人桥,有情人若从这座桥走过,爱情定会天长地久。

这座桥原本是一座小木桥,如今我们将桥赋予了“遮阳、挡风、避雨、休憩”这些廊亭的功能后,也就称之为“廊桥”了。

8、万年台

万年台是三河镇的中心点了,是一个古戏台,是在以前的旧址上重建的。这个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观看演出。如今,这个文化休闲广场上,拥有十二生肖和梅兰竹菊共十六个石鼓,还刻有三幅三河古民俗的迎亲图。三河原有两处万年台,除这以外,在南街还有一处,现在其旧建“万年禅寺”,大家可以看到在台面的两边有两个大柱子,而这个柱子象征着佛教生生不息。在万年台,每逢节假日及周末,都会在这里举行地方戏剧—庐剧的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观看,热闹非凡。

9、鹤庐

位于三河古南街,是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故居。刘秉璋是三河人,他是李鸿章手下的御用红人,曾经率兵击退法军,大败捻军,先后做过江西巡抚、浙江巡抚和四川总督,是淮军的著名将领。他曾经在三河有上百处宅院,而此处是后来唯一一个保留下来并重新修葺过的。此展览厅主要展示的是他生平的事迹以及一些当时留下的武器设备,图文资料等。此宅取名叫“鹤庐”,有一种闲云逸鹤,择良木而栖的味道。

10、城隍庙

位于三河古南街,对面就是万年禅寺,旁边是二龙桥。在这里曾有一个禁烟禁赌碑,正好可以说明庙的年代,立于同治十二年,距今最少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三河目前保存的比较完好的一块古碑。从中可以看出三河历史上的隶属关系。门前刻着一幅对联:

上联:为善应倡,设惑未倡,前人余殃,殃过必倡;

下联:为恶应灭,设惑未灭,前人余德.德尽自灭

据说是庐江县的一个叫孙维琪的秀才写的,也就是劝人行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意思。

城隍庙是一座佛道兼容的寺庙,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地藏殿,供奉着地藏菩萨。地藏原名金乔觉,据说是朝鲜国的一位王子,曾发过誓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一直人们称他为地藏菩萨.

两边分立的分别是他的两位弟子:阂公和道明。四周是四大天王塑像中国民间称他们为四大金刚.据佛教传说,世界中心有座须弥山,山有四峰,各护一方天,由四大天王镇守.按南、东北、西方向依次为:手幸宝剑的叫北方多闻天王;似在弹奏琵琶的叫东方持国天王;手绕黄龙的为西方广目天王;拿着伞的是南方增长天王。

四大天王手下有三十二天将,即每人手下有八位天将,各守一方天,天分九层,正好是三十六之数四大天王各执一法器以剑的锋利、琵琶须调音、伞寓意司雨,龙身有娇要顺着去抚摸,取其谐音,象征风调雨顺,这样就以能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后面还有一进供奉着城院老爷以前凡是有城池的地方都有城院,保佑这一方城池百姓平安。

11、万年禅寺

位于三河古南街,最早建于宋代。万年禅寺由法华寺、松林寺演变而来,后毁于动乱。遗址座北朝南,小南河经此弯曲环抱寺院。传说万年禅寺的香火当年十分旺盛,十里八乡的人都到此来烧香拜佛,而且是有求必应。目前,此景点由九华山天台禅寺恢复建设,拟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鼓楼、祖师殿、观音堂、方丈室、斋堂、居士客房、塔等寺院,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

12、桃花岛(大小石亭和岛)

桃花岛在杭埠河和丰乐河交汇处,是三河的一座美丽的世外桃源。传说此桃花岛就是当年黄蓉的父亲东邪黄药师修炼神功的地方,黄药师就是这桃花岛的岛主。桃花岛呈三角形,占地300亩,其中水面70亩,水潭四周堤上建有桃园、葡园。桃花岛种有9999颗桃树,三、四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岸上花朵红艳,水里花影摇曳,是仙境一般的景色。这里一年四季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是旅游踏青的绝佳好去处。桃花岛是当年丐帮帮主黄蓉生长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她的足迹和美丽故事。如今的桃花岛也是91年洪水的决口处,上面还有三河人民万众一心建造的军民坝。此外,在这个美丽的桃花岛上,还有了两座石亭,一个叫黄蓉亭,另一个叫白狐亭。

桃花岛就是当年黄蓉的父亲东邪黄药师修炼神功的地方,黄药师就是这桃花岛的岛主。桃花岛也是当年丐帮帮主黄蓉生长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她的足迹和美丽故事。她曾经在这个岛上的桃花潭边读书识字,练功习武,从而练就了她绝世的武功。因此,在这个美丽的桃花岛上,留下了这座亭子,叫做黄蓉亭,就是当年黄蓉练功习武的地方。

明朝时期,古镇上一位姓岳的书生曾在卖鱼回家的路上救了一只白狐。三年后,这只白狐再此被书生收留。为报答感恩,白狐呆在了书生家中,然日久生情,两人互相爱慕,白狐就准备嫁给了这位书生。但是人妖毕竟有别,要是想在一起必须经历一回生死轮回。于是,白狐去请求来世佛。来世佛说只要白狐死后的裸尸被书生埋下,她就可以转世为人,嫁给书生。于是白狐就死在这桃花岛的亭子边,期望书生能够埋下她。可是结果阴差阳错,白狐被当地的一个贪婪的拾贝人所埋,不得已只好嫁给了这个拾贝人,而且受尽折磨和虐待,最终撞死在这个亭子旁,香消玉殒。书生知道此事后,伤心不已,不久就一命呜呼。后人为了纪念白狐和书生,于是就就将桃花岛上的这座亭子,命名为白狐亭。

13、仙姑楼

公元一八九八年,由施道生、彭钟乔、王良志三人合伙投资食品工业“中和祥”正式创立。原地为“泾县会馆”旧址,迄今已逾百年。施道生为人敦厚,乐施好善,且笃志诚信,佛界中的“好人善报”因果,常年香火伺奉,全家顶礼膜拜。三河百货业巨贾"金聚丰"的当家人与施道生情投意合,受其影响,集众家商号,募得大宗款项,全新建造“仙姑楼”、塑金身、设香案、燃明烛、敬贡糕、早晚上香、晨昏叩首。金竹斋先生家财万贯,其年四十有七,膝下虽有六子。,但因无女,心中梗结,时年中秋之夜,率妻室家人等,净手素服,焚香跪拜,求赐一女,时逢巧运,天道酬诚,次年(1903年),其妻果生一女,取名“七姑”。

从此,仙姑楼蜚声鹤起,舒、桐、庐三县及六安、合肥、芜湖等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成群结队来三河镇求仙姑、祈祷福寿祥和。《中和祥》得此殊荣,生意愈加红火,其市场份额一度占据皖中、巢湖、长江流域的众多名镇。现今的《仙姑楼》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全貌,民国二十五年刻立的《婆心济世》石碑犹存。

14、大捷门

大捷门位于三河英王路上,为4道边门的牌坊,经名匠精雕细作而成,是进入古镇风景区的大门。1858年,太平军全歼湘军悍将李续宾精锐部队6000余人,取得举世闻名的“三河大捷”,大捷门因此而建成,纪念这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牌楼的主要作用是大门标志和表彰功德的功能,一般来说,柱子上加屋顶的称牌楼,否则称牌坊。

15、大南门

位于三河三县桥旁。三河是个古城,原本有五个城门:朝阳门、晚霞门、大南门、小南门和小北门,这大南门就是其中的一个城门。此门为4道边门的牌坊,经名匠精雕细作而成,上面可有“大南门”三字,其是在原址上新建的。

16、孙立人旧居

位于三河古南街八扇巷,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的故居。

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1927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

孙立人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它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所属部队按照“孙氏操典”进行严格训练,官兵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学科、术科水平,乃至专门的缉私技师都比较高。

孙立人率领三十八师(新一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级战斗编制的战绩能和新一军相比。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当时的国际舆论界赞誉孙立人为“东方的隆美尔”。

17、董寅初旧居

董寅初,安微合肥三河人,中学时代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附中,“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他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实业管理。 1938年,董寅初于交大毕业分配去香港邮政汇金局,兼任《申报》翻译、编辑。1939年8月,他应印尼雅加达《无声日报》邀请任编辑。1940年后,他办了《朝报》,任经理兼总编辑,同爱国华侨陈嘉庚办的《南洋商报》等一起,共同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在华侨救亡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印尼,他被捕入狱。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始恢复自由,为促进华侨社会的团结,共同建立了中华侨团总会,并担任常委、总干事兼治安委员会主任,积极保护华侨安全。 1947年董寅初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为上海侨联副主席、主席。1980年12月,他被选为当时在上海新建的致公党市委主委,1983年,他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并担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1986年,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兼外事联络委员。1993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致公党中央名誉主席。

现整理一新的董寅初旧居坐落在三河镇西街,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展出的内容分为十个方面:家族史、青少年时期、求学阶段、流亡海外、海外抗日、报效祖国、开发浦东、招商引资、参政议政、社会活动。

18、孙仲德纪念馆

孙仲德原名孙家骥,化名余凯章,出生于原合肥县三河镇东旺汗。原新四军高级将领,解放合肥第一人,原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1920年考入河北保定随营学校,后来在旧军队中担任下级军官。在此期间,目睹军阀混战,深为国家民族前途担忧,毅然脱离了旧军队回到家乡;1930年秋,孙仲德来到森园酱坊当学徒,在此期间,经其表弟颜文斗引导参加了革命。这是布展后的森园酱坊,是两层阁楼,一层为孙仲德生平事迹展览厅,二层为三河民间艺术家胡益民先生的剪纸艺术展。

29、古街巷

古镇内十里长街,深巷幽远,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圆润,古街道、古街巷、古桥以及古民宅一起,构成了皖中地区独特建筑风格的“古镇核心保护群”,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保存古徽派建筑特色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三河古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码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深幽的一人巷长满的青苔,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古街从古码头起,沿小南河,向南绵亘2公里。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首尾相连,线条方正明晰,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石面十分光滑,街宽至三米,两侧店房鳞次栉比,多为清明时期建筑。三河有古西街、古南街西街等数十条古街巷。古西街曾是三河历史上一度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全街长500多米。青石铺就的道路,青砖小瓦的民居,飞檐高翘的防火墙,整齐划一的油漆门板。会让我们的回忆会穿越时空,仿佛来到明清乃至更久远的朝代——。三河古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这里曾经是店铺林立富贵地花团锦簇温柔乡。丰乐河、杭埠河通过小南河黄金水道,将千里百地的山货、水货、瓷货、窑货、稻米、丝绸、竹木等等源源不绝地运达三河。再辐射十里八乡,万户千家。水乡古镇不愧是“皖中商品走廊”,这条街上颇有名气的商家就有“天然楼”、“吴恒兴”、“凌宝泰”、“同兴隆”、“大德昌”等近十家。当然,三河古街巷十分有名,例如,孙立人就出生于三河南街八扇巷,杨振宁博士就是从一人巷走出来的一位科学巨匠。

20、英王府

三河有着2500年的历史了,在《左传》中就有过记载.在近代史上有一次比较著名的战役一——三河大捷。英王府,就是太平天国时的英王陈玉成的指挥部所在地上。

三河一战是对湘军的沉重打击。曾国藩在给左宗棠的信中说:三河败后,湖南湘乡“处处招魂,家家怨别”而陈玉成因在包括“三河大捷”等一系列的战事中表现出色,于1859年被封为“英王”。现在的英王府是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在三河的驻扎地,后因陈玉成被封为英王,所以三河的老百姓也就习惯称其为“英王府”。

英王府原为六进。第一进为门楼;第二进为两层楼房,房后有一水井,至今犹存;第三进平房,为将领们居住;第四进为议事厅;第五进系陈玉成住所;第六进为卫兵居住,现存后四进。

21、小辞店

三河是安徽省地方剧种—庐剧(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素有“庐剧之乡”的美誉。庐剧,旧称“倒七戏”,合肥周边也有人称“小倒戏”,是我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逐渐由古镇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庐剧的剧目有200余个,分本戏、折子戏和花腔小戏。本戏,包括连台剧,以公案、爱情及家庭悲欢离合为主要内容,如《小辞店》、《秦雪梅》、《休丁香》等。折子戏多为从本戏中抽出具有独立性的精彩部分,如《花园扎枪》、《打芦花》等。花腔小戏则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以及部分闹剧和讽刺喜剧,如《讨学钱》、《借罗衣》等。庐剧第一剧目《小辞店》就取材于三河二龙街上发生的故事。至今民间仍流传《小辞店》里发生的缠绵纯洁的爱情故事。

《小辞店》的剧情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湖北省浠水县青年商人蔡鸣凤到三河经商,与店大姐胡翠莲钟情相爱。一晃三年,蔡鸣凤因家乡遭受旱灾,思念家人,归心似箭,辞店时,店大姐一再挽留,情意绵绵,难舍难分,蔡胡二人街头分别时的一段催人泪下的唱词。

22、南街雅湄春茶楼

雅湄春茶楼休闲中心位于千年古镇三河的小南河畔,与花戏楼隔河相望,距世界名人杨振宁旧居约80米,距万年禅寺约200米,介于鹊渚桥与二龙桥之间,实属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一楼营业面积约240.7平方米,二楼营业面积约170平方米,是多功能经营的最佳休闲场所。

23、李府粮仓

位于三河古西街入口西侧,是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此置办的粮仓。清朝光绪年间,三河商业文化的繁荣,被一批在近代史上功勋卓著的淮军将领推上了一个鼎盛时期,许多总督、大臣在此置办房产、钱庄,留有粮仓。两广总督张树声、四川总督刘秉章、广西巡抚潘鼎新均在三河建有房产;湖南总督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在三河建有当铺;另有记名提督、总兵5、6人在三河建有房产;这么多督、抚、镇台建宅三河,足见三河当时的吸引力之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家族在三河建钱庄、粮仓,而此处就是其遗址所在。

24、三河大捷

1842年8月29,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一一《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战后外国对华侵略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1844年初洪秀全、冯云山于广西贵县、花县传教,号召人民信仰上帝,为实现“天下一家,井享太平”的理想社会而奋斗,并建立了一个初称为“拜上帝会”的组织,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在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从开始,之后太平军转战六省,跋涉数千里,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为太平天国首都改称天京。和太平天国同时期各地人民起义蓬勃兴起:皖北、河南、山东等北方地区的捻军;两广的天地会;上海的小刀会等。

1856年上半年,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相继瓦解,标志着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但随后,却发生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严重分裂.1856年下半年的“杨韦内乱”,1857年6月的“石达开出走”,使太平天国的力量遭到很大削弱,从此太平天国进入由盛而衰的时期。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严重分裂给清军以可乘之机,清军重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包围天京,湘军在湖北也转入反攻、整个战局迅速发生了不利于太平天国的变化。洪秀全不得不起用年轻将领李秀成和陈玉成王持军政,扶持危局。

1858年8月,太平军在安徽极阳镇召开军事会议,会上确立了两军联合作战,消灭“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的作战方案。会后陈玉成,李秀成两部于同年9月一举消灭“江北大营”,在东线战场取得了辉煌胜利,但同时在西线,湘军王牌军在李续宾率领下,由江西进入安徽,连攻陷宿松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地,兵临三河,三河是当时通向庐州的咽喉,而庐州是太平军在皖中重要据点,三河也是当时天京救食的供应地。对太平天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858年11月,陈玉成统率太平军,在三河镇守军配合下,趁着一场大霉,一举歼灭湘军6000多人,李续宾以及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战死在三河,乘势一举收复舒城、桐城、潜山、太湖等重地,取得了太平天国后期最辉煌的军辜胜利极阳军事会议的作战方案也得到了完美实现,太平天国危而复安。

三河一战是对湘军的沉重打击。曾国藩在给左宗棠的信中说:三河败后,湖南湘乡“处处招魂,家家怨别”,而陈玉成因在包括“三河大捷”等一系列的战事中出色的表现,于1859年被封为“英王”。

25、三县桥

三河地处原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交界处,此桥因“一桥跨两岸,鸡鸣三县闻”而得名,是三河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石桥。

它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代修葺,最后一次修复是民国十五年,距今也将近百年。因为时问长了这座桥与三河人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三河人民也亲切的称它为石头大桥。我们从桥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厚青石板都已经被打磨的非常光滑了,而这些都是岁月的见证。大家可能都会在想这样的大青石在以前并不发达的时代里我们的工人是怎么样将这一块、一块的粘接起来的?大家现在可以站在这,看桥的侧面。从桥的侧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桥孔处有一条一条白色的痕迹,那些是糯米汁,在没有水泥沙浆的过去,我们的造桥师傅们是用糯米汁、明矾、鸡蛋清等一些材料搅拌在一起然后灌入石缝中,才将这一块块的大青石粘在一起。在两边桥墩的上方有个突出的部分,那是龙头。在桥的另一面还有一个龙尾,而这不仅仅是个装饰物,更重要的作用是洪水警戒线,水淹到了龙头,那就提醒大家‘今年这水可大了!”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三县桥依然牢固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那么这座桥到底是谁建的呢?这里有一个传奇而感人的故事。当年这里没有桥,只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姓曹人称“曹大渡”,因其为人凶狠、收费苛刻,这个渡口又称为“阎王渡”。有一天,有位和尚来到三河在此摆渡,这位和尚人称苞和尚,但并非姓包而是因为他的脖子后面长了一个疱,而得此名摆渡时因收费,疱和尚和曹大渡发生了争执,疱和尚深有感触决意在此建一座桥,方便两岸百姓于是疱和尚四处化缘、募捐,倾其所有,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终于建成了这座三县桥,在桥竣工前疱和尚不幸因积劳成疾归天了!所以三河人民也亲切的称这座桥为石头大桥,因为最亲切的名字才能表达人们最真切的心。

26、望月桥

现在在大家眼前的这条河就是贯穿于全镇的黄金水带——小南河。小南河全长2900米,单单架于河上的桥就有七座,而每一座桥都有它美丽的故事。这座桥是望月桥,拱形踏步式风景桥,桥的两边是青石浮雕栏杆,而在桥的旁边我们看到的这座七层楼阁就是“望月阁”,她与望月桥相互辉映衬托,阁高34米。登阁鸟瞰古镇风貌,可感受历史的沦桑。而且还可以远眺巢湖(三河距离巢湖西岸仅七公里)。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座桥哟,据说每到十五月圆之夜你只在站在这座桥上对着月亮许愿,你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的,不信你可以试试啊

27、望月阁

望月阁位于风景秀丽的小南河畔,高37米,为7层古塔,旁边相邻的是望月桥。游人经望月桥,登上望月阁,凭栏鸟瞰,古镇美景尽收眼底,感受水乡的灵气,古镇的沧桑,阁楼、碧水、古民居,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江南风景图,置身其中,眼界开阔,心情豁然开朗。望月阁第一至四层为美食城,五至六层为展览厅,展示的是91年三河洪水的一些图片。第七层为观望台。登高望远,可以一览三河古镇绝妙风光。

28、古城墙

位于三河古东街,为太平军将领蓝成春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秋天率军士修建,现存两段,一段位于东街朝阳门,一段位于三河中学初中分部教学楼后的奠基处。

29、南街临水走廊

位于南街茶楼旁边,是一段临水游廊,岩壁上有三河大捷的雕塑和小辞店的场景画面。画面取材于小辞店的故事,共有是十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离家出走、古镇全景、投宿住店、两情相约、相诉衷肠、心心相印、誓结同心、人言可畏、难舍难分、长亭送别。另外,还有游船码头及二十四孝灯笼图。

30、天然桥

位于三河西街三杭路上,是肥西连接舒城的一条重要桥梁。因为桥北曾有座茶楼名叫“天然楼”而得名。天然楼是三河镇一个十分出名的古茶楼,可惜毁于91大水,已不复存在。

31、仙归侨

坐落在古西街的入口处,是一座石桥,叫做“仙归桥”,素有“仙人归来”之意,因为三河是历史文化名镇,在海外和全国各地工作的人很多,这座桥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这些游子的眷恋之情。这座桥下的河流是三河的古护城河,与小南河相通

32、国公桥

位于东街小南河上,是一座古桥。传说是一位古代国公修建的。国公是古代的一种爵位,位置仅在郡王之下、侯爷之上。我们中国在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这五个朝代设有这种爵位

33、济公桥

位于三河古西街小南河上,因其上有两个亭子状的架子,又称为双亭桥。始建与20实际40年代。1944年,国民党第六军军长张济公路过三河,探望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家属。张济公将此桥正在修建,便捐款资助。桥建成后,当地绅士便将此桥取名济公桥。

34、无蚊桥

又名小南桥,戴氏桥,是一位姓戴的寡妇修建的。据说宋朝末年,有一位金口玉言的罗士先生来到三河,为了感谢戴氏的款待,便想为戴氏做一点事情。戴氏说:“没有什么要做的,就是这桥上的蚊子太多。”罗士先生说:“我帮你搧蚊子,我一扇子把这里的蚊子扇到八国九州去。”于是,罗士先生用扇子轻轻一扇,扇走了蚊子,戴氏桥上从此就没有蚊子了。于是,这座小桥就起名无蚊桥。

35、古娱坊

位于三河古南街,又称民俗馆。三河自古为商贸重镇,南来北往旅客均在此停脚休憩,因此,近代史上三河的民间娱乐活动异常繁荣昌盛;现在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古代人们的休闲方式,同时增添现代游客游玩的好去处,古镇风景区搜集整理了古代的一批娱乐器具,恢复建设了三河的古娱妨,再这里游客既可以更全面理解我们的过去,也可一展自己的实力与风采,为自己的游程增添别一样的情趣。古娱坊分两层,一楼为娱乐场,二楼为展览厅。

36、一人巷

位于三河古南街杨振宁旧居北侧,是一条仅能容下一人通过的幽深巷子,全长80余米。两边高高的马头墙使得小巷更加幽深。这条巷子因为走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杨振宁博士而闻名于世。

37、天然楼

天然楼位于西街,今三杭路以北,小月埂路口,是一座临水而建的吊脚楼,有三分之一靠打入小南河坎的木柱撑,木件构架,木板地面,窗含南河之水,别有一番情趣。旧时三河民谣“十大舍和得”之九便是“舍不得天然楼油炸烧卖”。

天然楼因其古老,故事多多。一则是以前装早点的多是窑锅瓦碟,跑堂伙计只根据顾客桌上的窑锅瓦碟收费,这就给投机取巧者有可乘之机,有的偷偷将窑锅瓦碟从临窗抛一两个到河中,以减少早点费用,也许跑堂伙计知道,为求生意兴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有三个爱吹牛的人,每天早上光顾,品茗闲话,海吹一通。这三个人虽是老友,但分住附近三处,分属合肥南乡、舒城、庐江三县。有一天三个相聚吃早点喝早茶,舒城那位老弟提出:“我们今天吹一吹比‘高’,谁输了谁付茶钱。”另两位一致说好,不过庐江那位老兄提出:“吹牛也要有吹牛规矩,今天说‘高’,都要说本家乡的‘高’,而且家乡名称不能说现名,要说古称。”大家一致同意,舒城那位老兄便开口了:“龙舒有座舒塔,离天只有八尺八,够高的吧?”话音一落,庐江那位老兄开腔了:“你那算什么高?听我的:潜川有座白石山,离天只有三尽三,比你高吧?”而三河那位不声不响,舒城、庐江两位催他快说,他想了一下脱口而出:“鹊渚有座天然楼,半截戳在天上头。”“你把头戳破了,不算”舒城、庐江两位异口同声说。三河那位不慌不忙地说:“人不是常说‘天外有天’吗?”舒城那位只得认输付了茶钱。这只是掌故而已,从中也能说明天然楼当时的人气,给三县四乡附近的百姓带来多少欢乐和话题。

天然楼是在91年洪水中淹没,已经不复存在。

38、古河

三河因小南河、杭埠河、丰乐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三河汇集于此,流向巢湖。风景秀丽的小南河位于肥西县古镇三河境内,自南向北流贯古城区,经丰乐河、杭埠河与风光旖旎的巢湖景区连成一片。小南河全长2900多米,两岸以蔚为壮观的徽派建筑为主,古今合璧,自然和谐,那洁白的马头墙,黝黑的屋脊瓦,参差错落,檐牙高啄,依势而建,还有茶楼酒肆,亭台楼阁傍水而立,众多小桥掩映其间。三河水美,水给这个古镇带来了灵性。它清澈透明,晶莹如镜,俯瞰水面,水中游鱼,岸边垂柳,水底云头,皆历历在目,自小南河码头乘游船,顺流泛舟,你可一边品着香茗,一边悠闲地欣赏错身而过的两岸风景,尽情享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光,洗去都市的尘埃。

  杭埠河古称龙舒水,源于大别山深处岳西县,经三河汇入巢湖,沿河风景秀丽,风光旖旎。河水因汇集大别山矿泉水而清冽甘甜,酿出三河米酒远近闻名,三河水豆腐也堪称一绝。

丰乐河河宽120米左右,全长105公里,傍镇而过,经新河口入巢湖,是三河水运的主航道。曾发生过“架桨滩”的故事,魏武帝曹操曾率军沿河东进,适逢旱季,水位较低,运兵船搁浅,曹操遂向众谋士出了副上联“船遇架浆滩,是退是进”,杨修随口应上下联,“采出托舟沙,可进可退”。在场百官皆拍手叫好,曹军遂采沙通过。

39、黄水井

在三河古东街,也就是二龙街。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兄弟幼年时经过三河,追兵赶来,他们的父亲没有地方把他们藏起来,突然他发现旁边有一口井,于是就将兄弟二人放入井中,然后盖上井盖。追兵赶来,没有发现他们。当追兵离去,他的父亲解开井盖,由于在井里憋得时间过长,兄弟二人憋得满脸通红,泪水都流出来了。后来这口井的氺就变成黄色的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化,所以称“黄水井”、“皇水井”

40、二龙桥

位于东街,西边是万年禅寺,东边是古城墙。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兄弟幼年时经过三河在这里过的河,后来因赵氏兄弟都做了皇帝,在此修了一座桥,就被命名为二龙桥。

41、二龙街

三河旧称鹊渚镇,成街成镇的时间很早。三河有一条二龙街,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兄弟幼年时经过三河东边的这条街,后来他俩分别做了宋朝的皇帝,他们所经过的这条街就被称为“二龙街”了。这至少说明在宋以前三河已颇具规模了。

三河镇位于肥西县东南部,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个地市交界处,也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

距三县县城25公里左右,自然形成集文化、经济、商贸于一体的区域中心,交通便捷,合铜公路穿镇而过,水路极为发达,有丰乐河、杭埠河傍镇而过,通巢湖,入长江。距合九铁路站7公里,成为合肥、黄山、九华山以及巢湖旅游风景区中的重要旅游城镇。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小城镇,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1998年被确定为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1999年,先后被批准为省、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合肥市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三河古镇

转自派河之畔一夫子

三河,座落在巢湖岸畔,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位于安徽省城合肥至黄山、九华山的旅游黄金线上,距合肥35公里,因环镇而抱的丰乐河、杭埠河与流贯镇内的小南河合而为一而得名。现辖19个村,7个居委会,面积70余平方公里,人口7.2万。镇区面积4.71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其中古镇景区面积3平方公里。

镇内十里长街,深巷幽远,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圆润,见证着三河所经历的风雨岁月;镇外,河湖环绕,稻花飘香,碧波万里,风光潋滟,一派“‘春秋’古镇,皖中水乡”的美丽风光,形成了“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三河是具有2500多年的水乡古镇,史称“鹊渚”,自明代始称三河。近年来,三河镇先后被确立为全国文明村镇,安徽最佳旅游乡镇,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示范镇,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合肥市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安徽省环境优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合肥市“新十景”之一。

三河古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家云集之地。三河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盛于水,水是三河的灵魂。2900米小南河穿镇而过,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河上古桥横跨,水中游船荡漾,河边垂柳拂水,岸上却是古老的徽派建筑群和百铺相连的古大街,前门店铺,后门码头,依河傍水,河街相连,再现了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三河历史上又是商贾云集之地,便捷的水上交通,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三河商业的繁荣,素有“小南京”、“小上海”、“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

悠久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底蕴,给三河镇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厚的人文景观。据《左传》记载:“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冬,十月,楚子以诸候及东夷伐吴。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吴国自此形成春秋霸业,史称“鹊岸之战“,就是发生于此,同时也记录了三河历史发展的起源。1858年,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在此大败湘军悍将李续宾部,扭转了在太平军后期的危难局面,创下著名的“三河大捷”,被载入历史教科书中,留下了“鹊渚十里闻酒香,三河美酒醉英王”的美谈。太平天国指挥部(当地群众称之为“英王府”)及古城墙至今犹存,从锈迹斑斑的古炮中让人领略“三河大捷”战斗的激烈与恢弘……宋太祖、宋太宗幼时曾过三河,留下了“二龙街”和“黄水井”的传说,著名庐剧“小辞店”就是取材于三河二龙街发生的故事。清朝光绪年间,三河商业文化的繁荣,被一批在近代史上功勋卓著的淮军将领推上了一个鼎盛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家族在三河建钱庄、粮仓;两广总督张树声、四川总督刘秉章、广西巡抚潘鼎新均在三河建有房产;湖南总督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在三河建有当铺;另有记名提督、总兵5、6人在三河建有房产;这么多督、抚、镇台建宅三河,足见三河当时的吸引力之强。现代史上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孙立人诞生于三河八扇巷;著名世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客居三河一人巷,杨振宁的旧居整修如初,小小“一人巷”清晰记录着这位科学巨子走向世界的足迹。著名的诗人刘祖慈也从故乡的土地上汲取了诗情。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和文人骚客,也给三河留下了大批的建筑古迹和遗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三河古镇,自古以来可谓是水陆通衢,车船辐辏,百货交通,商贾云集,甚是繁荣,曾于1949年设市,当时人口一度达七、八万之多,被誉为皖中商品走廊,是典型的中国水乡古镇。1991年三河遭受了罕见的华东特大洪水灾害,千年古镇遭受了灭顶之灾,但同时也使三河闻名于世。

目前,三河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主要建 于明清年间,保存于沿小南河两岸及东西街为轴线的区域内,建筑群总面积约25460平方米,经修复,基本保存完好。通过评审的主要历史文物遗迹有:“三河大捷“遗址,古街巷、古民居,三县桥,古城墙,一人巷和杨振宁客居,刘同兴隆庄,孙仲德故居,大捷门等;同时,还有怡心楼、小辞店以及古庙宇、古炮台,它们融为一体,与占地1.5平方公里的古街道、古街巷、古桥以及古民宅一起,构成了皖中地区独特建筑风格的“古镇核心保护群”,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保存古徽派建筑特色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三河古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码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深幽的一人巷长满的青苔,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古街从古码头起,沿小南河,向南绵亘2公里。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首尾相连,线条方正明晰,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石面十分光滑,街宽至三米,两侧店房鳞次栉比,多为清明时期建筑。

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作为中国一个剧种,在江淮地区广为流传。三河是庐剧的发源地,庐剧的第一剧目——《小辞店》生活来源于三河,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小辞店》里发生的缠绵纯洁的爱情故事。

三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至今,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民间仍自发举办耍龙灯、闹旱船、河蚌舞等活动,端午节时,人们做粽子、玩龙舟;中秋节仍玩火把;婚丧娶嫁,仍抬花轿、请“良玩”,保存着淳厚的民风。

三河饮食,以徽派菜系为底蕴,融百家菜系之长,堪称中国饮食的一大奇葩,闻名遐迩,传统宴席—“八八席”、“八四席”,无不传递着久远饮食文化的底蕴,“三河酥鸭”、“米粉虾”、“豆腐面鱼汤”等名菜无不展示水乡的风韵,“三河小米饺”、“三河马蹄酥”让你回味无穷,还有三河茶干、三河米酒,工艺品三河羽毛扇更让人流连忘返。至今,仍保存明清民谣《十大舍不得》:“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

三河古镇是巢湖西畔的璀璨明珠。横贯古镇全境的小南河两岸,灰墙黛瓦,垂柳依依,在拱如明月的“望月桥”和宛如飞龙的“二龙桥”之间四百米长的河道上,更是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的交融。河两岸的戏台、茶楼、酒肆、亭阁、横跨小南河的桥梁以及主要街道,都实施了灯饰;亮化工程,每一段,每一处都以不同灯火风格对外展示。或星光闪闪,或灯火阑珊,或灯火辉煌,或星光点点。漫步在如诗如画的小南河岸边或伴随着“渔家灯火”,荡舟小南河,观赏着美景,享受着轻松舒缓的背景轻音乐,会情不自禁领略到“夜三河”带来的美妙人生享受。同时,在合铜路三河段两侧悬挂古色古香的灯笼,古街居民门前也家家悬挂起特色灯笼,使夜晚的三河显得更加朦胧美丽。小南河两岸,还安置了古典音乐背景,每晚在游船上进行三河地方戏和民俗表演,游客在这里恍如画中游。

近年来,在省、市的领导下,三河镇党委、政府加大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和力度,加快旅游业、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连续5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7年近五千万元,居民人均消费高于周边乡镇群众近二千元。镇上有国家二乙医院,有完善的医疗网络,并率先在全市完成了“两基”验收。镇上,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每天早晨,老年晨练队伴随优美的乐曲,跳着“羽扇舞”;周末,万年台上,“小倒戏”与“现代舞”交相辉映……

21世纪的三河古镇正在展开腾飞的翅膀,缔造新的辉煌。开放、和谐、美丽、神奇的三河古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把三河古镇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有位、国际知名”的旅游重镇、滨湖新城的副中心、巢湖西畔明珠、长三角的休闲古镇为发展方向,以创建国家5A景区为发展目标,依托省会经济圈建设和环巢湖旅游合作的优势,主动承接滨湖新城建设的辐射,积极融入环巢湖大旅游,全力打造三河古镇,力争使三河旅游业、工业更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游览三河,观赏的是风景,感受的却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三河,这座镶嵌在巢湖岸畔璀璨的明珠,正以“水乡古镇”的独特的魅力,笑迎四方宾朋。

1、天然亭

位于三河古镇西街入口处,因以前在对面的小南河天然桥旁边有座茶楼,叫做天然楼,后来因为洪水原因不复存在,因此在此建造这座亭子,命名为天然亭,又叫做半亭,这上面的石碑上,雕刻着“十大舍不得”,表达了三河的繁华盛世。

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

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

三舍不得‘中和祥’焦切玉带;

四舍不得‘凌宝泰’雨前茶,水倒茶开;

五舍不得‘吴恒隆’的虾米干子,香到门外;

六舍不得石头大桥下的大鲫鱼摇尾鼓腮;

七舍不得小月埂上拉拉拽拽;

八舍不得‘天然楼’的油炸烧卖;

九舍不得‘吴宏兴’家的大瓜子一嗑两开;

十舍不得‘新华春’炒菜一喊就来。

2、刘同兴隆庄

位于三河镇古西街,又叫做“刘记布庄”、“刘记米铺”。清末古西街的一家著名的商家。他是姓刘的人开的庄子,中间的“同兴隆”是这个庄子的商号。庄子的主人刘锦堂(1879—1941)曾任三河商会副会长,兄弟五人。其中刘锦堂与二哥刘锦臣就居住在“刘同兴隆庄”。

整座刘同兴隆庄为五进八厢三十二间房屋。临街是一幢二层木楼,二进为走马转心楼,后三进都是平房。第三进是敞厅,用于接待来客;四进是香屋,用于祭祀祖先;五进是居住宿舍,建筑面积约有700平方米。当时这里门厅若市,车水马龙,刘同兴隆庄生意北起六安的阴山,南至南京、上海,无比兴隆。刘同兴隆庄主要经营各种布匹和大米。大米的日运销量可达五百多吨,年收入数万银元。那时候的“同兴隆”真是无比兴隆,是古镇最有名气的商家之一。

刘同兴隆庄房屋结构具皖中徽派建筑特色,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与皖中地方建筑相结合,自成建筑体系,每两进房屋之间都留下天井,自成独特排水体系。同时,也象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经商理念。

3、翠竹亭

位于古西街合众巷出口处,旁边就是风光秀丽、贯穿全镇的三河小南河。此亭掩映在一片翠竹林之中,亭柱酷似竹子,亭子颜色是一片翠绿色,取名竹亭,有节节高升之寓意。旁边有游船码头,泛舟小南河,别有一番幽情。

4、冶霞亭

位于三河中街小南河畔。在抗战时期,三河相对安宁,芜湖、南京等许多有钱人为躲避战乱,齐集三河,人口一度多达七八万之众,所以当时三河也被称为“小南京”、“小上海”等,在解放初期三河还一度设市,称为三河市。冶霞亭全部用大理石做成的,亭子取名“陶冶情操、沐浴晚霞”的意思,外形颇似一个清朝的官帽。因为合肥出了个非常有名的清官——包拯,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大清官。这个栏杆上雕刻的是荷花,其寓意就在于警示人们一定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5、古鹊亭

位于三河三县桥头东侧。三河古称“鹊渚”、“鹊岸”。曾经是巢湖上的岛,是鸟鹊栖息的地方,后巢湖下陷,随成陆地。此亭处是鸟鹊经常栖息的地方,很多鸟鹊在此聚会,是故此亭被叫做古鹊亭,现在也是游人和居民经常休息的地方,在这里,鸟鹊和人和谐相处,互不惊扰。

6、杨振宁旧居

位于三河的古南街上,与正在修建的万年禅寺和万年街相邻,前身是原来的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始建于明清时期,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的明清风格宅院,共有五进房屋和一个庭院。

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1922年10月出生于合肥四古巷;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研究生院;1945年赴美留学;1957年10月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入美国籍,家学渊远,文理兼通,长期担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为促进中美和中西方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振宁教授的母亲是三河人,1937年底为了躲避战乱,杨振宁曾于此客居求学。该旧居共五进房屋,前两进房子是展览厅,展示的是关于杨振宁教授的图片和文学资料展览。第三进房为他以前居住的地方,大约在此住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第四、五进是以声、光、电的形式来展示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成就。

7、鹊渚廊桥

鹊渚廊桥位于小南河外河上。因三河古称鹊渚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三河最古老的桥之一,1982年重建。廊桥上有由12根立柱撑起的两层飞檐翘角式的长亭,桥两边建有美人靠,供游人在桥上观景。桥两头装有4根四方青石灯柱,外国人称廊桥为情人桥,有情人若从这座桥走过,爱情定会天长地久。

这座桥原本是一座小木桥,如今我们将桥赋予了“遮阳、挡风、避雨、休憩”这些廊亭的功能后,也就称之为“廊桥”了。

8、万年台

万年台是三河镇的中心点了,是一个古戏台,是在以前的旧址上重建的。这个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观看演出。如今,这个文化休闲广场上,拥有十二生肖和梅兰竹菊共十六个石鼓,还刻有三幅三河古民俗的迎亲图。三河原有两处万年台,除这以外,在南街还有一处,现在其旧建“万年禅寺”,大家可以看到在台面的两边有两个大柱子,而这个柱子象征着佛教生生不息。在万年台,每逢节假日及周末,都会在这里举行地方戏剧—庐剧的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观看,热闹非凡。

9、鹤庐

位于三河古南街,是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故居。刘秉璋是三河人,他是李鸿章手下的御用红人,曾经率兵击退法军,大败捻军,先后做过江西巡抚、浙江巡抚和四川总督,是淮军的著名将领。他曾经在三河有上百处宅院,而此处是后来唯一一个保留下来并重新修葺过的。此展览厅主要展示的是他生平的事迹以及一些当时留下的武器设备,图文资料等。此宅取名叫“鹤庐”,有一种闲云逸鹤,择良木而栖的味道。

10、城隍庙

位于三河古南街,对面就是万年禅寺,旁边是二龙桥。在这里曾有一个禁烟禁赌碑,正好可以说明庙的年代,立于同治十二年,距今最少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三河目前保存的比较完好的一块古碑。从中可以看出三河历史上的隶属关系。门前刻着一幅对联:

上联:为善应倡,设惑未倡,前人余殃,殃过必倡;

下联:为恶应灭,设惑未灭,前人余德.德尽自灭

据说是庐江县的一个叫孙维琪的秀才写的,也就是劝人行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意思。

城隍庙是一座佛道兼容的寺庙,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地藏殿,供奉着地藏菩萨。地藏原名金乔觉,据说是朝鲜国的一位王子,曾发过誓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一直人们称他为地藏菩萨.

两边分立的分别是他的两位弟子:阂公和道明。四周是四大天王塑像中国民间称他们为四大金刚.据佛教传说,世界中心有座须弥山,山有四峰,各护一方天,由四大天王镇守.按南、东北、西方向依次为:手幸宝剑的叫北方多闻天王;似在弹奏琵琶的叫东方持国天王;手绕黄龙的为西方广目天王;拿着伞的是南方增长天王。

四大天王手下有三十二天将,即每人手下有八位天将,各守一方天,天分九层,正好是三十六之数四大天王各执一法器以剑的锋利、琵琶须调音、伞寓意司雨,龙身有娇要顺着去抚摸,取其谐音,象征风调雨顺,这样就以能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后面还有一进供奉着城院老爷以前凡是有城池的地方都有城院,保佑这一方城池百姓平安。

11、万年禅寺

位于三河古南街,最早建于宋代。万年禅寺由法华寺、松林寺演变而来,后毁于动乱。遗址座北朝南,小南河经此弯曲环抱寺院。传说万年禅寺的香火当年十分旺盛,十里八乡的人都到此来烧香拜佛,而且是有求必应。目前,此景点由九华山天台禅寺恢复建设,拟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鼓楼、祖师殿、观音堂、方丈室、斋堂、居士客房、塔等寺院,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

12、桃花岛(大小石亭和岛)

桃花岛在杭埠河和丰乐河交汇处,是三河的一座美丽的世外桃源。传说此桃花岛就是当年黄蓉的父亲东邪黄药师修炼神功的地方,黄药师就是这桃花岛的岛主。桃花岛呈三角形,占地300亩,其中水面70亩,水潭四周堤上建有桃园、葡园。桃花岛种有9999颗桃树,三、四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岸上花朵红艳,水里花影摇曳,是仙境一般的景色。这里一年四季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是旅游踏青的绝佳好去处。桃花岛是当年丐帮帮主黄蓉生长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她的足迹和美丽故事。如今的桃花岛也是91年洪水的决口处,上面还有三河人民万众一心建造的军民坝。此外,在这个美丽的桃花岛上,还有了两座石亭,一个叫黄蓉亭,另一个叫白狐亭。

桃花岛就是当年黄蓉的父亲东邪黄药师修炼神功的地方,黄药师就是这桃花岛的岛主。桃花岛也是当年丐帮帮主黄蓉生长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她的足迹和美丽故事。她曾经在这个岛上的桃花潭边读书识字,练功习武,从而练就了她绝世的武功。因此,在这个美丽的桃花岛上,留下了这座亭子,叫做黄蓉亭,就是当年黄蓉练功习武的地方。

明朝时期,古镇上一位姓岳的书生曾在卖鱼回家的路上救了一只白狐。三年后,这只白狐再此被书生收留。为报答感恩,白狐呆在了书生家中,然日久生情,两人互相爱慕,白狐就准备嫁给了这位书生。但是人妖毕竟有别,要是想在一起必须经历一回生死轮回。于是,白狐去请求来世佛。来世佛说只要白狐死后的裸尸被书生埋下,她就可以转世为人,嫁给书生。于是白狐就死在这桃花岛的亭子边,期望书生能够埋下她。可是结果阴差阳错,白狐被当地的一个贪婪的拾贝人所埋,不得已只好嫁给了这个拾贝人,而且受尽折磨和虐待,最终撞死在这个亭子旁,香消玉殒。书生知道此事后,伤心不已,不久就一命呜呼。后人为了纪念白狐和书生,于是就就将桃花岛上的这座亭子,命名为白狐亭。

13、仙姑楼

公元一八九八年,由施道生、彭钟乔、王良志三人合伙投资食品工业“中和祥”正式创立。原地为“泾县会馆”旧址,迄今已逾百年。施道生为人敦厚,乐施好善,且笃志诚信,佛界中的“好人善报”因果,常年香火伺奉,全家顶礼膜拜。三河百货业巨贾"金聚丰"的当家人与施道生情投意合,受其影响,集众家商号,募得大宗款项,全新建造“仙姑楼”、塑金身、设香案、燃明烛、敬贡糕、早晚上香、晨昏叩首。金竹斋先生家财万贯,其年四十有七,膝下虽有六子。,但因无女,心中梗结,时年中秋之夜,率妻室家人等,净手素服,焚香跪拜,求赐一女,时逢巧运,天道酬诚,次年(1903年),其妻果生一女,取名“七姑”。

从此,仙姑楼蜚声鹤起,舒、桐、庐三县及六安、合肥、芜湖等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成群结队来三河镇求仙姑、祈祷福寿祥和。《中和祥》得此殊荣,生意愈加红火,其市场份额一度占据皖中、巢湖、长江流域的众多名镇。现今的《仙姑楼》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全貌,民国二十五年刻立的《婆心济世》石碑犹存。

14、大捷门

大捷门位于三河英王路上,为4道边门的牌坊,经名匠精雕细作而成,是进入古镇风景区的大门。1858年,太平军全歼湘军悍将李续宾精锐部队6000余人,取得举世闻名的“三河大捷”,大捷门因此而建成,纪念这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牌楼的主要作用是大门标志和表彰功德的功能,一般来说,柱子上加屋顶的称牌楼,否则称牌坊。

15、大南门

位于三河三县桥旁。三河是个古城,原本有五个城门:朝阳门、晚霞门、大南门、小南门和小北门,这大南门就是其中的一个城门。此门为4道边门的牌坊,经名匠精雕细作而成,上面可有“大南门”三字,其是在原址上新建的。

16、孙立人旧居

位于三河古南街八扇巷,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的故居。

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1927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

孙立人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它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所属部队按照“孙氏操典”进行严格训练,官兵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学科、术科水平,乃至专门的缉私技师都比较高。

孙立人率领三十八师(新一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级战斗编制的战绩能和新一军相比。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当时的国际舆论界赞誉孙立人为“东方的隆美尔”。

17、董寅初旧居

董寅初,安微合肥三河人,中学时代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附中,“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他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实业管理。 1938年,董寅初于交大毕业分配去香港邮政汇金局,兼任《申报》翻译、编辑。1939年8月,他应印尼雅加达《无声日报》邀请任编辑。1940年后,他办了《朝报》,任经理兼总编辑,同爱国华侨陈嘉庚办的《南洋商报》等一起,共同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在华侨救亡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印尼,他被捕入狱。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始恢复自由,为促进华侨社会的团结,共同建立了中华侨团总会,并担任常委、总干事兼治安委员会主任,积极保护华侨安全。 1947年董寅初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为上海侨联副主席、主席。1980年12月,他被选为当时在上海新建的致公党市委主委,1983年,他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并担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1986年,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兼外事联络委员。1993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致公党中央名誉主席。

现整理一新的董寅初旧居坐落在三河镇西街,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展出的内容分为十个方面:家族史、青少年时期、求学阶段、流亡海外、海外抗日、报效祖国、开发浦东、招商引资、参政议政、社会活动。

18、孙仲德纪念馆

孙仲德原名孙家骥,化名余凯章,出生于原合肥县三河镇东旺汗。原新四军高级将领,解放合肥第一人,原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1920年考入河北保定随营学校,后来在旧军队中担任下级军官。在此期间,目睹军阀混战,深为国家民族前途担忧,毅然脱离了旧军队回到家乡;1930年秋,孙仲德来到森园酱坊当学徒,在此期间,经其表弟颜文斗引导参加了革命。这是布展后的森园酱坊,是两层阁楼,一层为孙仲德生平事迹展览厅,二层为三河民间艺术家胡益民先生的剪纸艺术展。

29、古街巷

古镇内十里长街,深巷幽远,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圆润,古街道、古街巷、古桥以及古民宅一起,构成了皖中地区独特建筑风格的“古镇核心保护群”,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保存古徽派建筑特色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三河古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码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深幽的一人巷长满的青苔,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古街从古码头起,沿小南河,向南绵亘2公里。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首尾相连,线条方正明晰,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石面十分光滑,街宽至三米,两侧店房鳞次栉比,多为清明时期建筑。三河有古西街、古南街西街等数十条古街巷。古西街曾是三河历史上一度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全街长500多米。青石铺就的道路,青砖小瓦的民居,飞檐高翘的防火墙,整齐划一的油漆门板。会让我们的回忆会穿越时空,仿佛来到明清乃至更久远的朝代——。三河古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这里曾经是店铺林立富贵地花团锦簇温柔乡。丰乐河、杭埠河通过小南河黄金水道,将千里百地的山货、水货、瓷货、窑货、稻米、丝绸、竹木等等源源不绝地运达三河。再辐射十里八乡,万户千家。水乡古镇不愧是“皖中商品走廊”,这条街上颇有名气的商家就有“天然楼”、“吴恒兴”、“凌宝泰”、“同兴隆”、“大德昌”等近十家。当然,三河古街巷十分有名,例如,孙立人就出生于三河南街八扇巷,杨振宁博士就是从一人巷走出来的一位科学巨匠。

20、英王府

三河有着2500年的历史了,在《左传》中就有过记载.在近代史上有一次比较著名的战役一——三河大捷。英王府,就是太平天国时的英王陈玉成的指挥部所在地上。

三河一战是对湘军的沉重打击。曾国藩在给左宗棠的信中说:三河败后,湖南湘乡“处处招魂,家家怨别”而陈玉成因在包括“三河大捷”等一系列的战事中表现出色,于1859年被封为“英王”。现在的英王府是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在三河的驻扎地,后因陈玉成被封为英王,所以三河的老百姓也就习惯称其为“英王府”。

英王府原为六进。第一进为门楼;第二进为两层楼房,房后有一水井,至今犹存;第三进平房,为将领们居住;第四进为议事厅;第五进系陈玉成住所;第六进为卫兵居住,现存后四进。

21、小辞店

三河是安徽省地方剧种—庐剧(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素有“庐剧之乡”的美誉。庐剧,旧称“倒七戏”,合肥周边也有人称“小倒戏”,是我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逐渐由古镇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庐剧的剧目有200余个,分本戏、折子戏和花腔小戏。本戏,包括连台剧,以公案、爱情及家庭悲欢离合为主要内容,如《小辞店》、《秦雪梅》、《休丁香》等。折子戏多为从本戏中抽出具有独立性的精彩部分,如《花园扎枪》、《打芦花》等。花腔小戏则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以及部分闹剧和讽刺喜剧,如《讨学钱》、《借罗衣》等。庐剧第一剧目《小辞店》就取材于三河二龙街上发生的故事。至今民间仍流传《小辞店》里发生的缠绵纯洁的爱情故事。

《小辞店》的剧情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湖北省浠水县青年商人蔡鸣凤到三河经商,与店大姐胡翠莲钟情相爱。一晃三年,蔡鸣凤因家乡遭受旱灾,思念家人,归心似箭,辞店时,店大姐一再挽留,情意绵绵,难舍难分,蔡胡二人街头分别时的一段催人泪下的唱词。

22、南街雅湄春茶楼

雅湄春茶楼休闲中心位于千年古镇三河的小南河畔,与花戏楼隔河相望,距世界名人杨振宁旧居约80米,距万年禅寺约200米,介于鹊渚桥与二龙桥之间,实属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一楼营业面积约240.7平方米,二楼营业面积约170平方米,是多功能经营的最佳休闲场所。

23、李府粮仓

位于三河古西街入口西侧,是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此置办的粮仓。清朝光绪年间,三河商业文化的繁荣,被一批在近代史上功勋卓著的淮军将领推上了一个鼎盛时期,许多总督、大臣在此置办房产、钱庄,留有粮仓。两广总督张树声、四川总督刘秉章、广西巡抚潘鼎新均在三河建有房产;湖南总督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在三河建有当铺;另有记名提督、总兵5、6人在三河建有房产;这么多督、抚、镇台建宅三河,足见三河当时的吸引力之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家族在三河建钱庄、粮仓,而此处就是其遗址所在。

24、三河大捷

1842年8月29,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一一《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战后外国对华侵略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1844年初洪秀全、冯云山于广西贵县、花县传教,号召人民信仰上帝,为实现“天下一家,井享太平”的理想社会而奋斗,并建立了一个初称为“拜上帝会”的组织,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在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从开始,之后太平军转战六省,跋涉数千里,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为太平天国首都改称天京。和太平天国同时期各地人民起义蓬勃兴起:皖北、河南、山东等北方地区的捻军;两广的天地会;上海的小刀会等。

1856年上半年,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相继瓦解,标志着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但随后,却发生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严重分裂.1856年下半年的“杨韦内乱”,1857年6月的“石达开出走”,使太平天国的力量遭到很大削弱,从此太平天国进入由盛而衰的时期。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严重分裂给清军以可乘之机,清军重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包围天京,湘军在湖北也转入反攻、整个战局迅速发生了不利于太平天国的变化。洪秀全不得不起用年轻将领李秀成和陈玉成王持军政,扶持危局。

1858年8月,太平军在安徽极阳镇召开军事会议,会上确立了两军联合作战,消灭“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的作战方案。会后陈玉成,李秀成两部于同年9月一举消灭“江北大营”,在东线战场取得了辉煌胜利,但同时在西线,湘军王牌军在李续宾率领下,由江西进入安徽,连攻陷宿松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地,兵临三河,三河是当时通向庐州的咽喉,而庐州是太平军在皖中重要据点,三河也是当时天京救食的供应地。对太平天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858年11月,陈玉成统率太平军,在三河镇守军配合下,趁着一场大霉,一举歼灭湘军6000多人,李续宾以及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战死在三河,乘势一举收复舒城、桐城、潜山、太湖等重地,取得了太平天国后期最辉煌的军辜胜利极阳军事会议的作战方案也得到了完美实现,太平天国危而复安。

三河一战是对湘军的沉重打击。曾国藩在给左宗棠的信中说:三河败后,湖南湘乡“处处招魂,家家怨别”,而陈玉成因在包括“三河大捷”等一系列的战事中出色的表现,于1859年被封为“英王”。

25、三县桥

三河地处原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三县交界处,此桥因“一桥跨两岸,鸡鸣三县闻”而得名,是三河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石桥。

它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代修葺,最后一次修复是民国十五年,距今也将近百年。因为时问长了这座桥与三河人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三河人民也亲切的称它为石头大桥。我们从桥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厚青石板都已经被打磨的非常光滑了,而这些都是岁月的见证。大家可能都会在想这样的大青石在以前并不发达的时代里我们的工人是怎么样将这一块、一块的粘接起来的?大家现在可以站在这,看桥的侧面。从桥的侧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桥孔处有一条一条白色的痕迹,那些是糯米汁,在没有水泥沙浆的过去,我们的造桥师傅们是用糯米汁、明矾、鸡蛋清等一些材料搅拌在一起然后灌入石缝中,才将这一块块的大青石粘在一起。在两边桥墩的上方有个突出的部分,那是龙头。在桥的另一面还有一个龙尾,而这不仅仅是个装饰物,更重要的作用是洪水警戒线,水淹到了龙头,那就提醒大家‘今年这水可大了!”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三县桥依然牢固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那么这座桥到底是谁建的呢?这里有一个传奇而感人的故事。当年这里没有桥,只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姓曹人称“曹大渡”,因其为人凶狠、收费苛刻,这个渡口又称为“阎王渡”。有一天,有位和尚来到三河在此摆渡,这位和尚人称苞和尚,但并非姓包而是因为他的脖子后面长了一个疱,而得此名摆渡时因收费,疱和尚和曹大渡发生了争执,疱和尚深有感触决意在此建一座桥,方便两岸百姓于是疱和尚四处化缘、募捐,倾其所有,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终于建成了这座三县桥,在桥竣工前疱和尚不幸因积劳成疾归天了!所以三河人民也亲切的称这座桥为石头大桥,因为最亲切的名字才能表达人们最真切的心。

26、望月桥

现在在大家眼前的这条河就是贯穿于全镇的黄金水带——小南河。小南河全长2900米,单单架于河上的桥就有七座,而每一座桥都有它美丽的故事。这座桥是望月桥,拱形踏步式风景桥,桥的两边是青石浮雕栏杆,而在桥的旁边我们看到的这座七层楼阁就是“望月阁”,她与望月桥相互辉映衬托,阁高34米。登阁鸟瞰古镇风貌,可感受历史的沦桑。而且还可以远眺巢湖(三河距离巢湖西岸仅七公里)。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座桥哟,据说每到十五月圆之夜你只在站在这座桥上对着月亮许愿,你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的,不信你可以试试啊

27、望月阁

望月阁位于风景秀丽的小南河畔,高37米,为7层古塔,旁边相邻的是望月桥。游人经望月桥,登上望月阁,凭栏鸟瞰,古镇美景尽收眼底,感受水乡的灵气,古镇的沧桑,阁楼、碧水、古民居,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江南风景图,置身其中,眼界开阔,心情豁然开朗。望月阁第一至四层为美食城,五至六层为展览厅,展示的是91年三河洪水的一些图片。第七层为观望台。登高望远,可以一览三河古镇绝妙风光。

28、古城墙

位于三河古东街,为太平军将领蓝成春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秋天率军士修建,现存两段,一段位于东街朝阳门,一段位于三河中学初中分部教学楼后的奠基处。

29、南街临水走廊

位于南街茶楼旁边,是一段临水游廊,岩壁上有三河大捷的雕塑和小辞店的场景画面。画面取材于小辞店的故事,共有是十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离家出走、古镇全景、投宿住店、两情相约、相诉衷肠、心心相印、誓结同心、人言可畏、难舍难分、长亭送别。另外,还有游船码头及二十四孝灯笼图。

30、天然桥

位于三河西街三杭路上,是肥西连接舒城的一条重要桥梁。因为桥北曾有座茶楼名叫“天然楼”而得名。天然楼是三河镇一个十分出名的古茶楼,可惜毁于91大水,已不复存在。

31、仙归侨

坐落在古西街的入口处,是一座石桥,叫做“仙归桥”,素有“仙人归来”之意,因为三河是历史文化名镇,在海外和全国各地工作的人很多,这座桥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这些游子的眷恋之情。这座桥下的河流是三河的古护城河,与小南河相通

32、国公桥

位于东街小南河上,是一座古桥。传说是一位古代国公修建的。国公是古代的一种爵位,位置仅在郡王之下、侯爷之上。我们中国在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这五个朝代设有这种爵位

33、济公桥

位于三河古西街小南河上,因其上有两个亭子状的架子,又称为双亭桥。始建与20实际40年代。1944年,国民党第六军军长张济公路过三河,探望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家属。张济公将此桥正在修建,便捐款资助。桥建成后,当地绅士便将此桥取名济公桥。

34、无蚊桥

又名小南桥,戴氏桥,是一位姓戴的寡妇修建的。据说宋朝末年,有一位金口玉言的罗士先生来到三河,为了感谢戴氏的款待,便想为戴氏做一点事情。戴氏说:“没有什么要做的,就是这桥上的蚊子太多。”罗士先生说:“我帮你搧蚊子,我一扇子把这里的蚊子扇到八国九州去。”于是,罗士先生用扇子轻轻一扇,扇走了蚊子,戴氏桥上从此就没有蚊子了。于是,这座小桥就起名无蚊桥。

35、古娱坊

位于三河古南街,又称民俗馆。三河自古为商贸重镇,南来北往旅客均在此停脚休憩,因此,近代史上三河的民间娱乐活动异常繁荣昌盛;现在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古代人们的休闲方式,同时增添现代游客游玩的好去处,古镇风景区搜集整理了古代的一批娱乐器具,恢复建设了三河的古娱妨,再这里游客既可以更全面理解我们的过去,也可一展自己的实力与风采,为自己的游程增添别一样的情趣。古娱坊分两层,一楼为娱乐场,二楼为展览厅。

36、一人巷

位于三河古南街杨振宁旧居北侧,是一条仅能容下一人通过的幽深巷子,全长80余米。两边高高的马头墙使得小巷更加幽深。这条巷子因为走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杨振宁博士而闻名于世。

37、天然楼

天然楼位于西街,今三杭路以北,小月埂路口,是一座临水而建的吊脚楼,有三分之一靠打入小南河坎的木柱撑,木件构架,木板地面,窗含南河之水,别有一番情趣。旧时三河民谣“十大舍和得”之九便是“舍不得天然楼油炸烧卖”。

天然楼因其古老,故事多多。一则是以前装早点的多是窑锅瓦碟,跑堂伙计只根据顾客桌上的窑锅瓦碟收费,这就给投机取巧者有可乘之机,有的偷偷将窑锅瓦碟从临窗抛一两个到河中,以减少早点费用,也许跑堂伙计知道,为求生意兴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有三个爱吹牛的人,每天早上光顾,品茗闲话,海吹一通。这三个人虽是老友,但分住附近三处,分属合肥南乡、舒城、庐江三县。有一天三个相聚吃早点喝早茶,舒城那位老弟提出:“我们今天吹一吹比‘高’,谁输了谁付茶钱。”另两位一致说好,不过庐江那位老兄提出:“吹牛也要有吹牛规矩,今天说‘高’,都要说本家乡的‘高’,而且家乡名称不能说现名,要说古称。”大家一致同意,舒城那位老兄便开口了:“龙舒有座舒塔,离天只有八尺八,够高的吧?”话音一落,庐江那位老兄开腔了:“你那算什么高?听我的:潜川有座白石山,离天只有三尽三,比你高吧?”而三河那位不声不响,舒城、庐江两位催他快说,他想了一下脱口而出:“鹊渚有座天然楼,半截戳在天上头。”“你把头戳破了,不算”舒城、庐江两位异口同声说。三河那位不慌不忙地说:“人不是常说‘天外有天’吗?”舒城那位只得认输付了茶钱。这只是掌故而已,从中也能说明天然楼当时的人气,给三县四乡附近的百姓带来多少欢乐和话题。

天然楼是在91年洪水中淹没,已经不复存在。

38、古河

三河因小南河、杭埠河、丰乐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三河汇集于此,流向巢湖。风景秀丽的小南河位于肥西县古镇三河境内,自南向北流贯古城区,经丰乐河、杭埠河与风光旖旎的巢湖景区连成一片。小南河全长2900多米,两岸以蔚为壮观的徽派建筑为主,古今合璧,自然和谐,那洁白的马头墙,黝黑的屋脊瓦,参差错落,檐牙高啄,依势而建,还有茶楼酒肆,亭台楼阁傍水而立,众多小桥掩映其间。三河水美,水给这个古镇带来了灵性。它清澈透明,晶莹如镜,俯瞰水面,水中游鱼,岸边垂柳,水底云头,皆历历在目,自小南河码头乘游船,顺流泛舟,你可一边品着香茗,一边悠闲地欣赏错身而过的两岸风景,尽情享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光,洗去都市的尘埃。

  杭埠河古称龙舒水,源于大别山深处岳西县,经三河汇入巢湖,沿河风景秀丽,风光旖旎。河水因汇集大别山矿泉水而清冽甘甜,酿出三河米酒远近闻名,三河水豆腐也堪称一绝。

丰乐河河宽120米左右,全长105公里,傍镇而过,经新河口入巢湖,是三河水运的主航道。曾发生过“架桨滩”的故事,魏武帝曹操曾率军沿河东进,适逢旱季,水位较低,运兵船搁浅,曹操遂向众谋士出了副上联“船遇架浆滩,是退是进”,杨修随口应上下联,“采出托舟沙,可进可退”。在场百官皆拍手叫好,曹军遂采沙通过。

39、黄水井

在三河古东街,也就是二龙街。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兄弟幼年时经过三河,追兵赶来,他们的父亲没有地方把他们藏起来,突然他发现旁边有一口井,于是就将兄弟二人放入井中,然后盖上井盖。追兵赶来,没有发现他们。当追兵离去,他的父亲解开井盖,由于在井里憋得时间过长,兄弟二人憋得满脸通红,泪水都流出来了。后来这口井的氺就变成黄色的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化,所以称“黄水井”、“皇水井”

40、二龙桥

位于东街,西边是万年禅寺,东边是古城墙。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兄弟幼年时经过三河在这里过的河,后来因赵氏兄弟都做了皇帝,在此修了一座桥,就被命名为二龙桥。

41、二龙街

三河旧称鹊渚镇,成街成镇的时间很早。三河有一条二龙街,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兄弟幼年时经过三河东边的这条街,后来他俩分别做了宋朝的皇帝,他们所经过的这条街就被称为“二龙街”了。这至少说明在宋以前三河已颇具规模了。


相关文章

  • 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论文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论文 年级专业: 2010级哲学专业 姓名学号:徐灵慧 联系电话:[1**********] 批阅教师:许华 提交时间: 2012年10月 论文名称:浅析重庆模式能否走进安徽 ...查看


  • 巢湖流域防洪规划报告(下)
  • 巢湖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下册) 安徽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一九九四年四月 目 录 第五章 主要支流防洪规划 .................................................................. ...查看


  • 三河古镇游记
  • 昨天从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司回来,经过了一夜的休息,今天打算去三河古镇,具有2500年的三河古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经之中,既是历史兵家必急之地,也是古今商家云集之地,拥有八古景观,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古战场.它 ...查看


  • 安徽省拟推荐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名单公示
  • 标题:安徽省拟推荐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名单公示 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评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的通知><关于做好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逐级推荐.严格审核.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报省文明 ...查看


  • 历史文化名城 1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 3.浙江省武 ...查看


  • 不同产地茯苓皮药材红外光谱的识别
  • 第34卷,第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年2月 SpectroscopyandSpectralAnalysisVol畅34,No畅2,pp376‐380February,2014 不同产地茯苓皮药材红外光谱的识别 马 芳1,张 方1,汤 ...查看


  • 合肥美味小吃全搜罗
  • 合肥美味小吃全搜罗 庐州烤鸭店 先说一下前面说到过庐州烤鸭店吧,事实上,庐州烤鸭店的一楼到现在都是国营的 ,很牛,每天到晚上九点,要什么没什么,只见一帮服务员端着锅端着碗赶紧吃饭,你没吃饭?明天请早. 庐州烤鸭店的位置也就在十字街,扬州人鸭 ...查看


  • 合肥五大城市规划方案
  • 合肥五大城市规划方案公布 新合肥建设接受公众意见 作者: 来源:合肥规划局网站 添加日期:12年05月03日 "新合肥"将建成什么模样?<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 ...查看


  • 安徽地方史
  • 安徽地方史 第一部分 安徽地方史 一.古代史 1.芍陂安丰塘古名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安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