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烃学案

脂肪烃学案(第二课时)

高二化学主备人: 张丽娟 审查:高二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以烷烃、烯烃、炔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以烷烃、烯烃、炔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学习方法】 讲解、讨论、分析、练习

一、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一.乙炔的分子结构

1.写出乙炔的“四式”:

2.乙炔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从结构可以预测乙炔可能有什么化学性质?

二.乙炔的化学性质

1.乙炔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甲烷、乙烯燃烧对比,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写出乙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乙炔的加成反应是分步进行的,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炔与氢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炔与氯化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炔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脂肪烃的来源有 等。石油中含有1~50个碳原子的 及 。石油通过常压分馏可以得到 等;而 可以得到润滑油、石蜡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烷烃;通过石油的 及 可以得到较多的轻质油和气态烯烃,气态烯烃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而 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以 为主(按体积分数计约占80%~90%)。天然气是 ,也是 。

煤也是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源泉。通过煤焦油的分馏可以获得各种 ;通过煤的 ,可以获得燃料油及多种化工原料。

二、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质疑讨论—交流展示)

一.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及其化学性质实验

1.乙炔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哪些气体的制备相同?

2.这些气体的制备能否都选用同一实验装置?

3.关于乙炔制备的操作:电石,主要成分是________,通常还含有CaS、Ca3P2等杂质,电石中的这些成分遇水都可以发生水解,因此在制取的乙炔气体中通常会含有_________________等杂质气体,需用_______________加以除去。

4.认真观察实验,填写教材表格:

5.乙烯、乙炔均能使溴水及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褪色的原理是否相同? 引申训练1.CaC2、ZnC2、Al4C3、Mg2C3、Li2C2等同属于离子型碳化物,请通过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

A.CaC2水解生成乙烷 B.ZnC2水解生成丙炔

C.Al4C3水解生成丙炔 D.Li2C2水解生成乙烯

三、课后练习区(课后训练,回顾反思,能力提高)

1.有下列物质:①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戊烷 ④2-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其沸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⑤>④>③

2.某气态烃0.5 mol能与1 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

3.在同温同压下,10 mL某气态烃在50 mL O2里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35 mL

的混合气体,则该烃的分子式可能为( )

A.CH4 B.C2H6 C.C3H8 D.C3H4

4.1 mol CH4与一定量的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

则消耗Cl2为( )

A.0.5 mol B.2 mol C.2.5 mol D.4 mol

5.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 ②用溴水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气体 ③用乙

-醇与3 mol·L1的H2SO4混合共热到170 ℃以上制乙烯 ④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Fe

粉制溴苯 ⑤将饱和食盐水滴入盛有电石的烧瓶中制乙炔

A.①④ B.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聚四氟乙烯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超过其他塑料,被称为“塑料王”。其合成路线如下:三氯甲烷――→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王”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三氯甲烷(CHCl3)可以用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来制取

C.四氟乙烯(CF2===CF2)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二氟一氯甲烷(CHClF2)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7.某气态烃0.5 mol能与1 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 HF,SbCl3△引发剂

8.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不正确的是( )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能在空气中燃烧

C.能使溴水褪色D.与HCl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9.下列化合物分别经催化加氢后,不能得到2-甲基戊烷的是(

)

10.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饱和碳原子数为a,可能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为b,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为c,则a、b、c分别为( )

A.4、3、7 B.4、3、6 C.2、5、4 D.4、6、4

11.某气态烃0.5 mol能与1 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

12.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把杂质气体除去,再与溴水反应。

(1)①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3)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它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除去杂质气体,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Ⅰ、Ⅱ、Ⅲ装置中可盛放的试剂是: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填序号)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定反应溶液的酸性,理由_________

脂肪烃学案(第二课时)

高二化学主备人: 张丽娟 审查:高二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以烷烃、烯烃、炔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以烷烃、烯烃、炔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学习方法】 讲解、讨论、分析、练习

一、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一.乙炔的分子结构

1.写出乙炔的“四式”:

2.乙炔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从结构可以预测乙炔可能有什么化学性质?

二.乙炔的化学性质

1.乙炔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甲烷、乙烯燃烧对比,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写出乙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乙炔的加成反应是分步进行的,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炔与氢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炔与氯化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炔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脂肪烃的来源有 等。石油中含有1~50个碳原子的 及 。石油通过常压分馏可以得到 等;而 可以得到润滑油、石蜡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烷烃;通过石油的 及 可以得到较多的轻质油和气态烯烃,气态烯烃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而 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以 为主(按体积分数计约占80%~90%)。天然气是 ,也是 。

煤也是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源泉。通过煤焦油的分馏可以获得各种 ;通过煤的 ,可以获得燃料油及多种化工原料。

二、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质疑讨论—交流展示)

一.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及其化学性质实验

1.乙炔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哪些气体的制备相同?

2.这些气体的制备能否都选用同一实验装置?

3.关于乙炔制备的操作:电石,主要成分是________,通常还含有CaS、Ca3P2等杂质,电石中的这些成分遇水都可以发生水解,因此在制取的乙炔气体中通常会含有_________________等杂质气体,需用_______________加以除去。

4.认真观察实验,填写教材表格:

5.乙烯、乙炔均能使溴水及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褪色的原理是否相同? 引申训练1.CaC2、ZnC2、Al4C3、Mg2C3、Li2C2等同属于离子型碳化物,请通过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

A.CaC2水解生成乙烷 B.ZnC2水解生成丙炔

C.Al4C3水解生成丙炔 D.Li2C2水解生成乙烯

三、课后练习区(课后训练,回顾反思,能力提高)

1.有下列物质:①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戊烷 ④2-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其沸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⑤>④>③

2.某气态烃0.5 mol能与1 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

3.在同温同压下,10 mL某气态烃在50 mL O2里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35 mL

的混合气体,则该烃的分子式可能为( )

A.CH4 B.C2H6 C.C3H8 D.C3H4

4.1 mol CH4与一定量的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

则消耗Cl2为( )

A.0.5 mol B.2 mol C.2.5 mol D.4 mol

5.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 ②用溴水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气体 ③用乙

-醇与3 mol·L1的H2SO4混合共热到170 ℃以上制乙烯 ④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Fe

粉制溴苯 ⑤将饱和食盐水滴入盛有电石的烧瓶中制乙炔

A.①④ B.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聚四氟乙烯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超过其他塑料,被称为“塑料王”。其合成路线如下:三氯甲烷――→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王”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三氯甲烷(CHCl3)可以用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来制取

C.四氟乙烯(CF2===CF2)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二氟一氯甲烷(CHClF2)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7.某气态烃0.5 mol能与1 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 HF,SbCl3△引发剂

8.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不正确的是( )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能在空气中燃烧

C.能使溴水褪色D.与HCl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9.下列化合物分别经催化加氢后,不能得到2-甲基戊烷的是(

)

10.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饱和碳原子数为a,可能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数为b,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数为c,则a、b、c分别为( )

A.4、3、7 B.4、3、6 C.2、5、4 D.4、6、4

11.某气态烃0.5 mol能与1 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2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

)

12.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有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把杂质气体除去,再与溴水反应。

(1)①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3)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它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除去杂质气体,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Ⅰ、Ⅱ、Ⅲ装置中可盛放的试剂是: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填序号)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定反应溶液的酸性,理由_________


相关文章

  • 2016年大豆油脂肪酸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 全球及中国大豆油脂肪酸行业发展回顾与 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2年) 报告编号:192002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 ...查看


  •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摘要:油脂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氢.长时间高温等引起脂肪酸结构变化,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反式脂肪酸是一类对人类不利的不饱和脂肪酸,易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反式脂肪酸的安全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油 ...查看


  •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4
  • 第四章„„„„„„„„„„„„„„„„„„„„„ 脂 类 营养学上重要的脂类(1ipids)主要有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磷脂(phospholipid.)和固醇类 (sterols)物质.食物中的脂类 95%是甘油三酯,5 ...查看


  • 反式脂肪酸:非"定时炸弹"
  • [聊健康] 近年来,反式脂肪酸成为媒体和大众热议的对象."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健康风险""反式脂肪酸是餐桌上的定时炸弹"等说法不断刷屏,在公众中形成了"全面否定反式脂肪酸"的印象.近 ...查看


  • 16.脂肪酸的营养功能_郑淑容
  • 2012年9月畜禽业总281期 科研综述 ·5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健康膳食已成为时尚.脂肪是人类膳食中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其主要成份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甘油三酯".脂肪具有 ...查看


  • 反式脂肪酸的来源_危害和各国采取的措施
  • 2005年第11期 中国食物与营养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No.11,2005 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危害和各国采取的措施 郭桂萍,王 匀 226300) (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通 摘 要:本文对反式脂肪酸的 ...查看


  • 肥胖与运动减肥论文黎焰
  • 肥胖与运动减肥 运动人体科学 黎焰 指导教师 殷劲 摘要:通过对脂肪在人体中的储备,脂肪的代谢过程,激素调节和代谢调节过程的分析,论述了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激素水平.脂酶浓度.糖代谢等因素与脂肪供能的关系,讨论了运动减肥的生物肥胖已成为 ...查看


  • [走近反式脂肪酸]主题阅读(系列)题
  • <走近反式脂肪酸>主题阅读(系列)题 (一)走近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在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能防止油脂变质,改变食品风味,一般用于食品添加以增加货架期和产品稳定性.所以一般来说,口感很香.脆 ...查看


  • 各类微生物脂肪酶酶学性质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 粮油食品科技第22卷2014年第1期 生物工程 各类微生物脂肪酶酶学性质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黄 1,21,21,21璜,李宗军,王远亮,侯爱香 (1.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2.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查看


  • 动物前脂肪细胞研究进展(引用)
  •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6期 137 动物前脂肪细胞研究进展 张平平1,毋文静1,李勇1,刘铀2,刘艳芬1 (1.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2. 广东海洋大学生化中心, 广东湛江524088) 摘要:前脂肪细胞是动物脂肪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