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科技 2013-3
“苏玉”系列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陈 勇 钱 明 (江苏省泰兴市农干校 225400)
摘
要:通过对“苏玉”系列7个高产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掌握了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植物
学性状、抗病抗虫性等,初步筛选出“苏玉23”、“苏玉31”、“苏玉29”、“苏玉20”等品种,可适用于江苏泰兴地区推广或作为改良缺陷的遗传变异源。
关键词:“苏玉”系列;玉米;品种比较;果穗性状;生育期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玉米最多的国家之一,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1~2]。江苏省的玉米种植在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的发展,主栽品种有“苏玉1号”(苏80-1×黄早四)、“苏玉2号”(获白×旅9宽)等[3]。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及栽培技术的改进,再加上新品种的不断改良和引育,由江苏省科研人员育成的“苏玉”系列高产玉米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江苏省的粮食丰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鉴定最新推广的“苏玉”系列玉米新品种在江苏省地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商品性,客观评价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于2012年进行了7种“苏玉”系列高产玉米新品种的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7个,分别为“苏玉23”、“苏玉24”、“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1.2 试验概况
1.2.1 田间设计。1个品种为1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纯作,四周设保护行。每小区面积12 m2,4行区,大小行,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6 cm,栽植密度4 500株/667 m2。
1.2.2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泰兴市农干校试验田为进行,土质沙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前茬为水稻收获后的冬闲田,冬前耕翻晒垡,3月底耙田整地设置小区。播前晒种1 d。4月9日开沟直播(种肥施高效复合肥25kg/667 m2),并施辛硫磷颗粒剂3 kg/667 m2防治地下害虫,播后苗前地表喷都尔除草。4月18~19日出苗,4月底间苗,5月10日定苗,苗期多次人工捕捉地下害虫并移苗补缺,5月15日、5月23日、6月3日施吡虫啉和功夫菊酯防治蚜虫和飞虱。试验于5月10日、5月22日、6月8日分3次追施尿素,用量分别为15、20、25 kg/667 m2。
1.2.3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点总的气候特点为:播种后遇降雨,土壤墒情较好,出苗较整齐;4月下旬~6月上中旬遇连续干旱,植株前期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分别于大口期和抽穗扬花前抗旱2次,旱情稍有缓解,即使如此,部分品种秃顶仍较大,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
收稿日期:2013-03-15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生育期及田间长势
2012年由于播种后遇降雨,土壤墒情较好,出苗较好,各品种播种至收获的天数为108~113 d,均比对照品种早熟1~5 d,其中“苏玉23”、“苏玉24”的生育期为108 d,比对照品种早熟5 d(见表1)。田间各品种苗期长势均较强,整齐度除“苏玉27”、“苏玉29”、“苏玉20”(CK)为中等外,其余各品种均较好。
表1“苏玉”系列玉米品种的生育期
品种苏玉23苏玉24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
播种期(月/日)4/94/94/94/94/94/94/9
出苗期(月/日)4/184/194/184/184/194/194/19
抽雄期(月/日)6/126/116/136/156/146/136/14
吐丝期(月/日)6/166/156/176/206/186/176/18
收获期(月/日)7/267/267/297/307/307/277/31
全生育(d)108108111112112109113
2.2 植株性状
各品种农艺性状(见表2)。参试品种的株高整体偏高,为234~289.2 cm,以对照“苏玉20”最低;穗位高为98~135 cm,以“苏玉19”稍低,“苏玉27”、“苏玉31”较高,分别为128 cm、135 cm;所有参试品种均为半紧凑型,无空秆,双穗率为0~7.5%,其中“苏玉20”(CK)的双穗率最高,达7.5%;各品种在生长期间虽遇几次台风,但由于管理措施得力,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性。
表2“苏玉”系列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
品种苏玉23苏玉24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
株高(cm)289.2275.0265.0259.6262.8242.0234.0
穗位高(cm)112.8107.5128.0110.0135.098.0108.0
株型半紧半紧半紧半紧半紧半紧半紧
双穗株空秆率(%)02.52.52.55.02.57.5
率(%)0000000
收获期倒整齐伏率(%)0000000
度好好中中好好中
2.3 果穗性状
各品种穗长为16.4~19.2 cm,以“苏玉24”最高,“苏玉23”、“苏玉29”稍低;穗粗为4.5~5.3 cm;秃顶长为0.6~2.4 cm,以“苏玉19”的秃顶最长;每穗行数为14~16行;每行粒数为29~33粒;千粒重为222.35~306.00 g,以“苏
- 59 -
上海农业科技 2013-3
玉20”最高,“苏玉19”最低,只有222.35 g;出籽率为86.10%~89.32%,以“苏玉23”、“苏玉29”较高(见表3)。
表3“苏玉”系列玉米品种的果穗性状
品种苏玉23苏玉24
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
穗长(cm)16.819.218.216.418.318.318
穗粗秃尖长(cm)4.75.04.84.84.54.95.3
(cm)0.82.22.20.60.72.40.9
穗型锥锥锥锥锥锥锥
穗行数161414.614.614.616.016.0
行粒数31.731.331.732.729.030.733.0
粒型半硬硬半硬硬半硬硬硬
粒色黄黄黄黄黄黄黄
千粒重(g)250.50264.20294.23259.50281.22222.35306.00
出籽率(%)88.5486.0487.6089.3286.4886.1087.65
变异来源区组间品种间机误总数
表6 产量方差分析
自由度平方和均方和261220
0.0710.731.5212.33实产(kg/667 m2)494.82484.08474.08466.30462.23423.71370.74
0.041.790.13
F0.2914.08
F0.053.893.0
F0.016.934.82
表7 产量差异性测定(LSD法)
品种苏玉23苏玉31苏玉29苏玉20(CK)苏玉27苏玉24苏玉19
差异显著性
5%1%aaaaabc
AAABABABBC
2.4 抗逆性
田间调查表明(见表4),2012年由于飞虱发生量不大,粗缩病发生较轻,但由于本试验田以前曾多年种植蔬菜,2011年虽改种了一茬水稻,其连作障碍现象仍较严重,田间有轻度的青枯病、瘤黑粉病发生。
表4“苏玉”系列玉米品种的田间抗性
品种苏玉23苏玉24
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
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粗缩病茎腐病病情分抗性病情分抗性病情分抗性病情分抗性病情分抗性级指数评价级指数评价级指数评价级指数评价级指数评价3抗3抗3抗3抗3抗333333
抗抗抗抗抗抗
333333
抗抗抗抗抗抗
333335
抗抗抗抗抗中抗
333333
抗抗抗抗抗抗
333333
抗抗抗抗抗抗
3 小 结
3.1 可大面积推广的优秀品种
通过对7个“苏玉”系列新品种的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苏玉23”、“苏玉31”、“苏玉29”、“苏玉20”等品种可用于江苏泰兴地区大面积推广或作为改良品种缺陷的遗传变异源。另外,本试验仅在实验地内进行,且2012年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等各方面都较适宜于玉米生长,因此在进行新品种大面积推广时,还应根据植株性状、地理环境、栽培技术等进行综合考虑。
3.2 需进一步加强与外来种质资源的结合
试验中发现,“苏玉23”、“苏玉31”、“苏玉29”、“苏玉20”等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性不大,综合性状也无太大的变化,这就向农业科研育种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在育种栽培时,不仅要注重推出新品种的数量和速度,更要注重推出新品种的质量(如种子的筛选、植株的整齐度、产量的提高、品种的抗性等),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与外来种质资源的结合,培育出性状更优、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
参考文献
[1] 刘会成,亓文田.孙洪新,等.高产大穗型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简报[J].中国种业,2005,(9):40.
[2] 佟屏亚.中国玉米种植区划[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2.
[3] 涂军,张庆阳,孙卫永,等.江苏省玉米品种利用状况分析[J]. 中国种业,2006,(2):8~9.
2.5 产量性状
2012年由于加强了田间管理,且气候条件较为适宜,飞虱发生量不大,粗缩病发生较轻,玉米产量明显好于往年。各参试品种的产量结果(见表5),产量变幅在370.24~494.82kg/667 m2,其中“苏玉23”、“苏玉31”、“苏玉29”均比对照“苏玉20”增产,增幅在1.67%~6.12%,其他品种均比对照减产,其中“苏玉19”减产最为严重,减幅达20.49%,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6、7)。
表5“苏玉”系列玉米品种的产量
品种苏玉23苏玉24
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
Ⅰ8.97.048.368.8696.168.28
小区产量(kg)ⅡⅢ8.87.88.468.568.387.088.24
9.028.048.148.188.766.788.66
折实产(kg
平均8.917.638.328.538.716.678.39
/667 m)
2
较CK±(%)6.12-9.13-0.871.673.81-20.49
产量位次1653274
494.82423.71462.23474.08484.08370.74466.30
****************************************************************************************************************
(上接第54页)
处理(g/盘)钵形盘120钵形盘90常规盘120常规盘90
基本苗(万苗/667 m2)7.57.66.87.4
苗穗数最高苗
有效穗数
成穗
表2 早稻钵形毯状秧盘试验结果
生育期(月/日)
播种期4/24/24/24/2
移栽期4/294/294/294/29
始穗期6/256/246/246/24
齐穗期6/286/276/276/27
成熟期7/267/257/257/25
全生育期天数(d)115114114114
株高
穗长
每穗总粒数120.4129.7115.5118.1
穗部性状每穗结实实粒数94.2101.890.192.0
千粒
实产(kg/667 m2)496.3536.8410.2443.7
数量(万苗日期(万穗/率/667 m2)(月/日)667 m2)(%)27.830.327.729.3
6/16/16/16/1
21.521.719.420.4
77.3071.6070.0069.60
(cm)(cm)93.093.589.089.5
18.018.218.118.2
率重(%)(g)78.278.578.077.9
24.825.024.624.8
发。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能显著提高水稻机插秧苗的成秧率,且前期秧苗素质好、伤根伤苗轻、易早发等,较
常规机插育秧增产极其明显。因此,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在今后的机插育秧过程中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 60 -
上海农业科技 2013-3
“苏玉”系列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陈 勇 钱 明 (江苏省泰兴市农干校 225400)
摘
要:通过对“苏玉”系列7个高产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掌握了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植物
学性状、抗病抗虫性等,初步筛选出“苏玉23”、“苏玉31”、“苏玉29”、“苏玉20”等品种,可适用于江苏泰兴地区推广或作为改良缺陷的遗传变异源。
关键词:“苏玉”系列;玉米;品种比较;果穗性状;生育期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玉米最多的国家之一,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1~2]。江苏省的玉米种植在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的发展,主栽品种有“苏玉1号”(苏80-1×黄早四)、“苏玉2号”(获白×旅9宽)等[3]。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及栽培技术的改进,再加上新品种的不断改良和引育,由江苏省科研人员育成的“苏玉”系列高产玉米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江苏省的粮食丰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鉴定最新推广的“苏玉”系列玉米新品种在江苏省地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商品性,客观评价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于2012年进行了7种“苏玉”系列高产玉米新品种的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7个,分别为“苏玉23”、“苏玉24”、“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1.2 试验概况
1.2.1 田间设计。1个品种为1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纯作,四周设保护行。每小区面积12 m2,4行区,大小行,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6 cm,栽植密度4 500株/667 m2。
1.2.2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泰兴市农干校试验田为进行,土质沙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前茬为水稻收获后的冬闲田,冬前耕翻晒垡,3月底耙田整地设置小区。播前晒种1 d。4月9日开沟直播(种肥施高效复合肥25kg/667 m2),并施辛硫磷颗粒剂3 kg/667 m2防治地下害虫,播后苗前地表喷都尔除草。4月18~19日出苗,4月底间苗,5月10日定苗,苗期多次人工捕捉地下害虫并移苗补缺,5月15日、5月23日、6月3日施吡虫啉和功夫菊酯防治蚜虫和飞虱。试验于5月10日、5月22日、6月8日分3次追施尿素,用量分别为15、20、25 kg/667 m2。
1.2.3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点总的气候特点为:播种后遇降雨,土壤墒情较好,出苗较整齐;4月下旬~6月上中旬遇连续干旱,植株前期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分别于大口期和抽穗扬花前抗旱2次,旱情稍有缓解,即使如此,部分品种秃顶仍较大,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
收稿日期:2013-03-15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生育期及田间长势
2012年由于播种后遇降雨,土壤墒情较好,出苗较好,各品种播种至收获的天数为108~113 d,均比对照品种早熟1~5 d,其中“苏玉23”、“苏玉24”的生育期为108 d,比对照品种早熟5 d(见表1)。田间各品种苗期长势均较强,整齐度除“苏玉27”、“苏玉29”、“苏玉20”(CK)为中等外,其余各品种均较好。
表1“苏玉”系列玉米品种的生育期
品种苏玉23苏玉24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
播种期(月/日)4/94/94/94/94/94/94/9
出苗期(月/日)4/184/194/184/184/194/194/19
抽雄期(月/日)6/126/116/136/156/146/136/14
吐丝期(月/日)6/166/156/176/206/186/176/18
收获期(月/日)7/267/267/297/307/307/277/31
全生育(d)108108111112112109113
2.2 植株性状
各品种农艺性状(见表2)。参试品种的株高整体偏高,为234~289.2 cm,以对照“苏玉20”最低;穗位高为98~135 cm,以“苏玉19”稍低,“苏玉27”、“苏玉31”较高,分别为128 cm、135 cm;所有参试品种均为半紧凑型,无空秆,双穗率为0~7.5%,其中“苏玉20”(CK)的双穗率最高,达7.5%;各品种在生长期间虽遇几次台风,但由于管理措施得力,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性。
表2“苏玉”系列玉米品种的植株性状
品种苏玉23苏玉24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
株高(cm)289.2275.0265.0259.6262.8242.0234.0
穗位高(cm)112.8107.5128.0110.0135.098.0108.0
株型半紧半紧半紧半紧半紧半紧半紧
双穗株空秆率(%)02.52.52.55.02.57.5
率(%)0000000
收获期倒整齐伏率(%)0000000
度好好中中好好中
2.3 果穗性状
各品种穗长为16.4~19.2 cm,以“苏玉24”最高,“苏玉23”、“苏玉29”稍低;穗粗为4.5~5.3 cm;秃顶长为0.6~2.4 cm,以“苏玉19”的秃顶最长;每穗行数为14~16行;每行粒数为29~33粒;千粒重为222.35~306.00 g,以“苏
- 59 -
上海农业科技 2013-3
玉20”最高,“苏玉19”最低,只有222.35 g;出籽率为86.10%~89.32%,以“苏玉23”、“苏玉29”较高(见表3)。
表3“苏玉”系列玉米品种的果穗性状
品种苏玉23苏玉24
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
穗长(cm)16.819.218.216.418.318.318
穗粗秃尖长(cm)4.75.04.84.84.54.95.3
(cm)0.82.22.20.60.72.40.9
穗型锥锥锥锥锥锥锥
穗行数161414.614.614.616.016.0
行粒数31.731.331.732.729.030.733.0
粒型半硬硬半硬硬半硬硬硬
粒色黄黄黄黄黄黄黄
千粒重(g)250.50264.20294.23259.50281.22222.35306.00
出籽率(%)88.5486.0487.6089.3286.4886.1087.65
变异来源区组间品种间机误总数
表6 产量方差分析
自由度平方和均方和261220
0.0710.731.5212.33实产(kg/667 m2)494.82484.08474.08466.30462.23423.71370.74
0.041.790.13
F0.2914.08
F0.053.893.0
F0.016.934.82
表7 产量差异性测定(LSD法)
品种苏玉23苏玉31苏玉29苏玉20(CK)苏玉27苏玉24苏玉19
差异显著性
5%1%aaaaabc
AAABABABBC
2.4 抗逆性
田间调查表明(见表4),2012年由于飞虱发生量不大,粗缩病发生较轻,但由于本试验田以前曾多年种植蔬菜,2011年虽改种了一茬水稻,其连作障碍现象仍较严重,田间有轻度的青枯病、瘤黑粉病发生。
表4“苏玉”系列玉米品种的田间抗性
品种苏玉23苏玉24
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
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粗缩病茎腐病病情分抗性病情分抗性病情分抗性病情分抗性病情分抗性级指数评价级指数评价级指数评价级指数评价级指数评价3抗3抗3抗3抗3抗333333
抗抗抗抗抗抗
333333
抗抗抗抗抗抗
333335
抗抗抗抗抗中抗
333333
抗抗抗抗抗抗
333333
抗抗抗抗抗抗
3 小 结
3.1 可大面积推广的优秀品种
通过对7个“苏玉”系列新品种的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苏玉23”、“苏玉31”、“苏玉29”、“苏玉20”等品种可用于江苏泰兴地区大面积推广或作为改良品种缺陷的遗传变异源。另外,本试验仅在实验地内进行,且2012年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等各方面都较适宜于玉米生长,因此在进行新品种大面积推广时,还应根据植株性状、地理环境、栽培技术等进行综合考虑。
3.2 需进一步加强与外来种质资源的结合
试验中发现,“苏玉23”、“苏玉31”、“苏玉29”、“苏玉20”等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性不大,综合性状也无太大的变化,这就向农业科研育种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在育种栽培时,不仅要注重推出新品种的数量和速度,更要注重推出新品种的质量(如种子的筛选、植株的整齐度、产量的提高、品种的抗性等),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与外来种质资源的结合,培育出性状更优、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
参考文献
[1] 刘会成,亓文田.孙洪新,等.高产大穗型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简报[J].中国种业,2005,(9):40.
[2] 佟屏亚.中国玉米种植区划[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2.
[3] 涂军,张庆阳,孙卫永,等.江苏省玉米品种利用状况分析[J]. 中国种业,2006,(2):8~9.
2.5 产量性状
2012年由于加强了田间管理,且气候条件较为适宜,飞虱发生量不大,粗缩病发生较轻,玉米产量明显好于往年。各参试品种的产量结果(见表5),产量变幅在370.24~494.82kg/667 m2,其中“苏玉23”、“苏玉31”、“苏玉29”均比对照“苏玉20”增产,增幅在1.67%~6.12%,其他品种均比对照减产,其中“苏玉19”减产最为严重,减幅达20.49%,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6、7)。
表5“苏玉”系列玉米品种的产量
品种苏玉23苏玉24
苏玉27苏玉29苏玉31苏玉19苏玉20(CK)
Ⅰ8.97.048.368.8696.168.28
小区产量(kg)ⅡⅢ8.87.88.468.568.387.088.24
9.028.048.148.188.766.788.66
折实产(kg
平均8.917.638.328.538.716.678.39
/667 m)
2
较CK±(%)6.12-9.13-0.871.673.81-20.49
产量位次1653274
494.82423.71462.23474.08484.08370.74466.30
****************************************************************************************************************
(上接第54页)
处理(g/盘)钵形盘120钵形盘90常规盘120常规盘90
基本苗(万苗/667 m2)7.57.66.87.4
苗穗数最高苗
有效穗数
成穗
表2 早稻钵形毯状秧盘试验结果
生育期(月/日)
播种期4/24/24/24/2
移栽期4/294/294/294/29
始穗期6/256/246/246/24
齐穗期6/286/276/276/27
成熟期7/267/257/257/25
全生育期天数(d)115114114114
株高
穗长
每穗总粒数120.4129.7115.5118.1
穗部性状每穗结实实粒数94.2101.890.192.0
千粒
实产(kg/667 m2)496.3536.8410.2443.7
数量(万苗日期(万穗/率/667 m2)(月/日)667 m2)(%)27.830.327.729.3
6/16/16/16/1
21.521.719.420.4
77.3071.6070.0069.60
(cm)(cm)93.093.589.089.5
18.018.218.118.2
率重(%)(g)78.278.578.077.9
24.825.024.624.8
发。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能显著提高水稻机插秧苗的成秧率,且前期秧苗素质好、伤根伤苗轻、易早发等,较
常规机插育秧增产极其明显。因此,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在今后的机插育秧过程中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