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构建生态型社区
(2006-09-12 06:26:47)
郑恩剑
和谐型社区是生态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
和谐型社区,它强调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于自然,社区融于自然。一要规划科学,划区合理。社区内的生活、办公、经营与娱乐区域要清楚,要按照社区的要求,综合使用、保障功能及驻地社情民意等因素,因地就势,实现社区环境与区域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二要建筑规范,久住常新。建筑容积率合理,按规划建房,静态建筑与社区动态环境有机融合,色彩鲜明、风格庄重。三要道路通畅,方便简捷。道路宽度适当,安全适用,满足生活、休闲、经营、消防、救护等要求。四要绿色满园,清新怡人。构建“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体系,总体呈现“区在园中、房在林中、路地树中、人在景中”的绿化美化效果。
环保型社区是生态社区建设的根本标志
环保型社区,它通过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消灭各类污染源,最终实现社区无污染的目标。一是无水污染。饮用水得到彻底净化;各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二是无烟、气污染。锅炉烟尘排放达标,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和并入城市集中供热网;各种有害废气,要集中收集净化后方能排放;食堂油烟、污水等污染物应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无固废污染。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存,并得到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回收后,得到安全处置,实现无害化目标。四是无噪声污染。社区噪声要通过技术处理,控制在达标范围以内。五是无辐射污染。对电磁、射频辐射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污染源实现科学监测,得到无害化处置,确保居民生命安全。
人文型社区是生态社区建设的精髓所在
人文型社区,它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及打造一流社区形象,通过生态文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和渲染。其一,要内涵深刻。以驻地生态条件为基础,依托社区周边自然风光,营造既反映当地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文物特征,又能体现人文气息的景区和景点。其二,要借景明义。综合园林的生态审美和精神功能,突出园林植物的寓义和象征,通过乔、灌、草合理配置,高、中、低错落分布,点、线、面有机结合,在局部地区进行植物造景,将园林植物的韵律予以表达,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位和情调,满足居民游憩和身心健康需求。其三,要特色鲜明。紧密结合自身特点,通过配置适量的小品、石雕、文化墙及生态造型
等展示社区优良传统及居民的精神风貌。
清洁型社区是生态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清洁型社区,它倡导从源头上消减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一方面,应尽量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不断提高优质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利用比例。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广采用节能措施。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节能提供良好服务,建立覆盖生态社区建设系统的物业管理数据库、智能控制系统和数字化网络平台,让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发挥最佳效能。对新建的工程,要采用高性能、低耗材可再生利用的节能环保型材料和技术等,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齐心协力共建系统工程
生态型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居民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第一,要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使环境意识逐渐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家牢固树立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思想,自觉投身生态社区建设。第二,要与时俱进,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并实施全程监管,科学组织,最终实现社区建设生态化。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做到及时清扫保洁,垃圾分类堆放,分类回收,定时清运,使社区垃圾实现资源化治理。其次,是科学规划,特别是社区内新建房屋和绿色景观布局要科学合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第三,要加快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集中精力治理那些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但仍继续存在的重点、难点污染源。第四,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将生态型社区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的大格局中统一考虑,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财政拨款。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挖潜和盘活现有资源等手段,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改善社区生态环境,把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确保建得起、用得上、便于管、有长效,努力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建设路子。
[社区建设]构建生态型社区
(2006-09-12 06:26:47)
郑恩剑
和谐型社区是生态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
和谐型社区,它强调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于自然,社区融于自然。一要规划科学,划区合理。社区内的生活、办公、经营与娱乐区域要清楚,要按照社区的要求,综合使用、保障功能及驻地社情民意等因素,因地就势,实现社区环境与区域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二要建筑规范,久住常新。建筑容积率合理,按规划建房,静态建筑与社区动态环境有机融合,色彩鲜明、风格庄重。三要道路通畅,方便简捷。道路宽度适当,安全适用,满足生活、休闲、经营、消防、救护等要求。四要绿色满园,清新怡人。构建“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体系,总体呈现“区在园中、房在林中、路地树中、人在景中”的绿化美化效果。
环保型社区是生态社区建设的根本标志
环保型社区,它通过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消灭各类污染源,最终实现社区无污染的目标。一是无水污染。饮用水得到彻底净化;各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二是无烟、气污染。锅炉烟尘排放达标,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和并入城市集中供热网;各种有害废气,要集中收集净化后方能排放;食堂油烟、污水等污染物应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无固废污染。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存,并得到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回收后,得到安全处置,实现无害化目标。四是无噪声污染。社区噪声要通过技术处理,控制在达标范围以内。五是无辐射污染。对电磁、射频辐射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污染源实现科学监测,得到无害化处置,确保居民生命安全。
人文型社区是生态社区建设的精髓所在
人文型社区,它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及打造一流社区形象,通过生态文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和渲染。其一,要内涵深刻。以驻地生态条件为基础,依托社区周边自然风光,营造既反映当地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文物特征,又能体现人文气息的景区和景点。其二,要借景明义。综合园林的生态审美和精神功能,突出园林植物的寓义和象征,通过乔、灌、草合理配置,高、中、低错落分布,点、线、面有机结合,在局部地区进行植物造景,将园林植物的韵律予以表达,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位和情调,满足居民游憩和身心健康需求。其三,要特色鲜明。紧密结合自身特点,通过配置适量的小品、石雕、文化墙及生态造型
等展示社区优良传统及居民的精神风貌。
清洁型社区是生态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清洁型社区,它倡导从源头上消减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一方面,应尽量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不断提高优质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利用比例。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广采用节能措施。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节能提供良好服务,建立覆盖生态社区建设系统的物业管理数据库、智能控制系统和数字化网络平台,让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发挥最佳效能。对新建的工程,要采用高性能、低耗材可再生利用的节能环保型材料和技术等,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齐心协力共建系统工程
生态型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居民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第一,要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使环境意识逐渐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家牢固树立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思想,自觉投身生态社区建设。第二,要与时俱进,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并实施全程监管,科学组织,最终实现社区建设生态化。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做到及时清扫保洁,垃圾分类堆放,分类回收,定时清运,使社区垃圾实现资源化治理。其次,是科学规划,特别是社区内新建房屋和绿色景观布局要科学合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第三,要加快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要集中精力治理那些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但仍继续存在的重点、难点污染源。第四,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将生态型社区建设纳入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的大格局中统一考虑,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财政拨款。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挖潜和盘活现有资源等手段,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改善社区生态环境,把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确保建得起、用得上、便于管、有长效,努力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建设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