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四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4 柳永词两首

一、语基落实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珠玑/畸形 剑鞘/画桥 镶嵌/天堑 ......B. 参差/参商 罗绮/涟漪 ....C. 钓叟/瘦削 菱歌/棱角 ....

无涯/山崖 ..

骤雨/妯娌 ..

D. 凝噎/呜咽 暮霭/和蔼 箫鼓/萧瑟 ......

解析:A项分别读:jī/jī, qiào/qiáo , qiàn/qiàn ; B 项分别读:cēn/shēn, qǐ/yī, yá/yá; C 项分别读:sǒu/shòu, líng/léng , zhòu/zhóu ; D 项分别读:yē/yè, ǎi/ǎi, xiāo/xiāo。 答案:C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B. 云树绕堤沙 .

C.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D. 异日图将好景 .

胜:超过, 越过。

云:茂密的。

盈:到处是。

图:绘制成图。

解析:A项“胜”, 景色美好。 答案:A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②钱塘自古繁华 ③参差十万人家 ④云树绕堤沙 ⑤都门帐饮无.........绪 ⑥多情自古伤离别 ⑦暮霭沉沉楚天阔 ⑧便纵有千种风情 .......A. ②③④⑦⑧ B. ①②⑤⑥⑦ C. ②③⑥⑦⑧ D. ①②③⑥⑦

解析:④“云树”:古义, 茂密如云的林木; 今义, 云和树。⑤“无绪”:古义, 没有心思, 心情不好; 今义, 没有头绪。⑧“风情”:古义, 相爱、相思之情; 今义, 情怀、情意, 风土人情。 答案:D

4. 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 ,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2) 忍把浮名, 。

(柳永《鹤冲天》)

(3)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

(柳永《望海潮》)

(4) 有三秋桂子, 。

(柳永《望海潮》)

(5) 今宵酒醒何处? , 。

(柳永《雨霖铃》)

(6)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柳永《八声甘州》)

解析:柳永词中的名句常在试卷中出现, 这些语句是常考内容, 都需要平时积累。

答案:(1) 衣带渐宽终不悔 (2) 换了浅斟低唱 (3) 钱塘自古繁华 (4) 十里荷花 (5) 杨柳岸 晓风残月 (6) 一番洗清秋 二、阅读理解

5. 阅读文本选段, 完成第5~9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靧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句中, 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 为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卷”与“推”都是动词, 但从词语的形象性来看, “卷”胜于“推”。

答案:“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 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淡, 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 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6.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两句, 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 这两句美在什么地方? 解析:对这两句的赏析, 可以从“三秋”与“十里”——描写的时间与范围、“桂子”与“荷花”——描写的对象等角度分析。

答案:“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这两句高度凝练, 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 因而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或这两句把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景物高度浓缩在诗句中, 给人以广泛的联想)

7. 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 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数词是用来修饰词中使用的物象的, 在这首词中, 柳永使用的数词有“十万”“三”“十”等, 这些词多表示数量的庞大, 带有夸张的意味, 使词具有了豪放的色彩。符合这种意思即可。

答案:词中有许多由数字组成的词组, 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 或为实写, 或为虚指, 均带有夸张的语气, 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8.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寒蝉凄切”, 点明节令——深秋, “蝉”而“寒”, 鸣音“凄切”, 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 为下文伤别张本, 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 交代时间、地点; “骤雨”, 描写天气; 而骤雨滂沱之后, 继之以寒蝉, 极力渲染悲凉之境。

答案: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点明了地点和节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 融情入景, 暗寓别意, 为下文写离别的场面作铺垫。

9. 《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在这首词中,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明显是词眼所在。“多情自古伤离别”

意谓伤离惜别, 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 离情更甚于常时。

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它最能体现词的主旨, 高度凝练, 极富有概括性。

三、积累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参差 出差 差强人意 差之毫厘 ....B. 河堤 提防 提纲挈领 中流砥柱 ....C. 贬低 眨眼 菱歌泛夜 针砭时弊 ....D. 天堑 暂时 斩钉截铁 崭露头角 ....

解析:A项, 分别读:cī/chāi/chā/chā; B 项, 分别读:dī/dī/tí/dǐ; C 项, 分别读:biǎn/zhǎ/fàn/biān; D 项, 分别读:qiàn/zàn/zhǎn/zhǎn。 答案:C

2. 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 “怒”, ①猛烈; ②生气。B 项, “对”都是介词, 面对。C 项, “相”, ①副词, 互相; 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D 项, “纵”, ①纵使; ②任。 答案:B

3. 从表现手法看, 与“杨柳岸, 晓风残月”不同的一项是( ) A.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B.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C.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D.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解析:“杨柳岸, 晓风残月”借景抒情, 利用层叠的意象, 而不使用动词构成诗句。C 项“列”“盈”是动词, 与其他语句不同。 答案:C

4. 下面词句全属于宋代词人创作的一项是( )

①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④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⑤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⑥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④⑤⑥

解析:①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②出自欧阳修的《踏莎行》, ③出自苏东坡的《江城子》, ④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 ⑤出自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⑥出自李白的《忆秦娥》。④⑥是唐代作品。 答案:B

四、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5~8题。

曲玉管 柳 永

陇首云飞, 江边日晚, 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 千里清秋, 忍凝眸? 杳杳神京, 盈盈仙子, 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 冉冉飞下汀洲, 思悠悠。 暗想当初, 有多少、幽欢佳会, 岂知聚散难期, 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每登山临水, 惹起平生心事, 一场消黯, 永日无言, 却下层楼。

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陇首”三句, 写眼前的景物和情况, “云飞”“日晚”, 隐含“凭阑久”的意思。

B.“一望”是一眼望过去, 该句由远及近, 由虚而实, 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 C. 鸿雁本可传书, 而说“无凭”, 说“冉冉飞下汀洲”, 表达了词人思人而不见的惆怅之情。 D.“暗想”四句, 概括往日情事, 写其先相爱, 后相离, 相离后, 难再见的愁恨心情。 解析:“一望”句由近及远, 由实而虚。 答案:B

6. “忍凝眸”三字, 是“怎么能忍心凝眸欣赏”的意思。有人说这三字关联全词,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析:此词抒写羁旅怀旧伤离别的情绪, 词的开头写景, 引出“忍凝眸”三字, “忍凝眸”三字, 便将内心活动全部贯注到所写景物之上, 做到了情景交融。“杳杳”三句, 接上“忍凝眸”来, 写所思之人; 每次“登山临水”就“惹起平生心事”与“忍凝眸”互为表里。

答案:赞同这种说法,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 词人睹景而伤情, 情景交融, 对景物不忍心观赏, 正是词人情感的表现。从情感上可以说这“三字关联全词”; 另外在结构上, 这三个字也有重要的作用, 即上承所写之景, 又引出所怀之人, 最后“却下层楼”正是“忍凝眸”的表现。

忆帝京 柳 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 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 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 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 多方开解, 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

7. “展转数寒更, 起了还重睡”两句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展转数寒更, 起了还重睡”是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意思是:空床辗转, 夜不能寐; 希望睡去, 是由于梦中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 可是仍不能入睡, 起床后, 又躺下来。此句表现了词人的“别离滋味”。

答案:这两句是一个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把相思者床头辗转反侧、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 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出来。

8. “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请对这两句加以简要赏析。(5分)

解析:对这两句的鉴赏, 可以从语言、修辞和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也可以结合这两句在词中的作用分析。

答案:“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 语句通俗而又对仗工整, 包含着沉挚的感情:我对你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 但现在我却只能让你孤单无依, 虽然你泪眼望穿, 彻夜难眠。这一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词中彼此相思的意脉, 突出了以“我”为中心的怀人主旨。 五、表达交流(10分)

9. 仿照下面的语句, 以“柳永”为写作对象写一个句子, 表达对其诗词内容或情感的理解, 句式基本相同。(4分)

例句: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 书写了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篇章,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透露出人生的艰难与苦恨。

解析:从例句可以看出, 仿写的语句要以“柳永”开头, 有作品写作的地点和代表性作品的名句, 并简要点明其内容或情感。

答案: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 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

10. 就柳永名句“杨柳岸, 晓风残月”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扩写成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要符合原词意境。(60字左右)(6分)

解析:扩展古诗词名句, 既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又考查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扩展能力。扩展时要结合意象联想意境。

答案:(1) 秋日清晨的风很有些凉意了, 诗人禁不住打了个寒战。而两岸杨柳在黯淡的晨光中依稀可辨, 抹着一层伤心碧色。抬头望去, 西天一弯冷月如钩。(2) 一舟临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想象今宵旅途中离别的况味, 心境冷落至极。

4 柳永词两首

一、语基落实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珠玑/畸形 剑鞘/画桥 镶嵌/天堑 ......B. 参差/参商 罗绮/涟漪 ....C. 钓叟/瘦削 菱歌/棱角 ....

无涯/山崖 ..

骤雨/妯娌 ..

D. 凝噎/呜咽 暮霭/和蔼 箫鼓/萧瑟 ......

解析:A项分别读:jī/jī, qiào/qiáo , qiàn/qiàn ; B 项分别读:cēn/shēn, qǐ/yī, yá/yá; C 项分别读:sǒu/shòu, líng/léng , zhòu/zhóu ; D 项分别读:yē/yè, ǎi/ǎi, xiāo/xiāo。 答案:C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B. 云树绕堤沙 .

C.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D. 异日图将好景 .

胜:超过, 越过。

云:茂密的。

盈:到处是。

图:绘制成图。

解析:A项“胜”, 景色美好。 答案:A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②钱塘自古繁华 ③参差十万人家 ④云树绕堤沙 ⑤都门帐饮无.........绪 ⑥多情自古伤离别 ⑦暮霭沉沉楚天阔 ⑧便纵有千种风情 .......A. ②③④⑦⑧ B. ①②⑤⑥⑦ C. ②③⑥⑦⑧ D. ①②③⑥⑦

解析:④“云树”:古义, 茂密如云的林木; 今义, 云和树。⑤“无绪”:古义, 没有心思, 心情不好; 今义, 没有头绪。⑧“风情”:古义, 相爱、相思之情; 今义, 情怀、情意, 风土人情。 答案:D

4. 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 ,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2) 忍把浮名, 。

(柳永《鹤冲天》)

(3)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

(柳永《望海潮》)

(4) 有三秋桂子, 。

(柳永《望海潮》)

(5) 今宵酒醒何处? , 。

(柳永《雨霖铃》)

(6)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柳永《八声甘州》)

解析:柳永词中的名句常在试卷中出现, 这些语句是常考内容, 都需要平时积累。

答案:(1) 衣带渐宽终不悔 (2) 换了浅斟低唱 (3) 钱塘自古繁华 (4) 十里荷花 (5) 杨柳岸 晓风残月 (6) 一番洗清秋 二、阅读理解

5. 阅读文本选段, 完成第5~9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靧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句中, 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 为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卷”与“推”都是动词, 但从词语的形象性来看, “卷”胜于“推”。

答案:“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 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淡, 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 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6.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两句, 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 这两句美在什么地方? 解析:对这两句的赏析, 可以从“三秋”与“十里”——描写的时间与范围、“桂子”与“荷花”——描写的对象等角度分析。

答案:“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这两句高度凝练, 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 因而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或这两句把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景物高度浓缩在诗句中, 给人以广泛的联想)

7. 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 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数词是用来修饰词中使用的物象的, 在这首词中, 柳永使用的数词有“十万”“三”“十”等, 这些词多表示数量的庞大, 带有夸张的意味, 使词具有了豪放的色彩。符合这种意思即可。

答案:词中有许多由数字组成的词组, 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 或为实写, 或为虚指, 均带有夸张的语气, 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8.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寒蝉凄切”, 点明节令——深秋, “蝉”而“寒”, 鸣音“凄切”, 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 为下文伤别张本, 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 交代时间、地点; “骤雨”, 描写天气; 而骤雨滂沱之后, 继之以寒蝉, 极力渲染悲凉之境。

答案: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点明了地点和节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 融情入景, 暗寓别意, 为下文写离别的场面作铺垫。

9. 《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在这首词中,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明显是词眼所在。“多情自古伤离别”

意谓伤离惜别, 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 离情更甚于常时。

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它最能体现词的主旨, 高度凝练, 极富有概括性。

三、积累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参差 出差 差强人意 差之毫厘 ....B. 河堤 提防 提纲挈领 中流砥柱 ....C. 贬低 眨眼 菱歌泛夜 针砭时弊 ....D. 天堑 暂时 斩钉截铁 崭露头角 ....

解析:A项, 分别读:cī/chāi/chā/chā; B 项, 分别读:dī/dī/tí/dǐ; C 项, 分别读:biǎn/zhǎ/fàn/biān; D 项, 分别读:qiàn/zàn/zhǎn/zhǎn。 答案:C

2. 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 “怒”, ①猛烈; ②生气。B 项, “对”都是介词, 面对。C 项, “相”, ①副词, 互相; 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D 项, “纵”, ①纵使; ②任。 答案:B

3. 从表现手法看, 与“杨柳岸, 晓风残月”不同的一项是( ) A.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B.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C.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D.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解析:“杨柳岸, 晓风残月”借景抒情, 利用层叠的意象, 而不使用动词构成诗句。C 项“列”“盈”是动词, 与其他语句不同。 答案:C

4. 下面词句全属于宋代词人创作的一项是( )

①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④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⑤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⑥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④⑤⑥

解析:①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②出自欧阳修的《踏莎行》, ③出自苏东坡的《江城子》, ④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 ⑤出自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⑥出自李白的《忆秦娥》。④⑥是唐代作品。 答案:B

四、阅读鉴赏(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5~8题。

曲玉管 柳 永

陇首云飞, 江边日晚, 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 千里清秋, 忍凝眸? 杳杳神京, 盈盈仙子, 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 冉冉飞下汀洲, 思悠悠。 暗想当初, 有多少、幽欢佳会, 岂知聚散难期, 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每登山临水, 惹起平生心事, 一场消黯, 永日无言, 却下层楼。

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陇首”三句, 写眼前的景物和情况, “云飞”“日晚”, 隐含“凭阑久”的意思。

B.“一望”是一眼望过去, 该句由远及近, 由虚而实, 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 C. 鸿雁本可传书, 而说“无凭”, 说“冉冉飞下汀洲”, 表达了词人思人而不见的惆怅之情。 D.“暗想”四句, 概括往日情事, 写其先相爱, 后相离, 相离后, 难再见的愁恨心情。 解析:“一望”句由近及远, 由实而虚。 答案:B

6. “忍凝眸”三字, 是“怎么能忍心凝眸欣赏”的意思。有人说这三字关联全词,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析:此词抒写羁旅怀旧伤离别的情绪, 词的开头写景, 引出“忍凝眸”三字, “忍凝眸”三字, 便将内心活动全部贯注到所写景物之上, 做到了情景交融。“杳杳”三句, 接上“忍凝眸”来, 写所思之人; 每次“登山临水”就“惹起平生心事”与“忍凝眸”互为表里。

答案:赞同这种说法,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 词人睹景而伤情, 情景交融, 对景物不忍心观赏, 正是词人情感的表现。从情感上可以说这“三字关联全词”; 另外在结构上, 这三个字也有重要的作用, 即上承所写之景, 又引出所怀之人, 最后“却下层楼”正是“忍凝眸”的表现。

忆帝京 柳 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 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 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 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 多方开解, 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

7. “展转数寒更, 起了还重睡”两句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展转数寒更, 起了还重睡”是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意思是:空床辗转, 夜不能寐; 希望睡去, 是由于梦中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 可是仍不能入睡, 起床后, 又躺下来。此句表现了词人的“别离滋味”。

答案:这两句是一个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把相思者床头辗转反侧、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 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出来。

8. “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请对这两句加以简要赏析。(5分)

解析:对这两句的鉴赏, 可以从语言、修辞和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也可以结合这两句在词中的作用分析。

答案:“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 语句通俗而又对仗工整, 包含着沉挚的感情:我对你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 但现在我却只能让你孤单无依, 虽然你泪眼望穿, 彻夜难眠。这一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词中彼此相思的意脉, 突出了以“我”为中心的怀人主旨。 五、表达交流(10分)

9. 仿照下面的语句, 以“柳永”为写作对象写一个句子, 表达对其诗词内容或情感的理解, 句式基本相同。(4分)

例句: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 书写了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篇章,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透露出人生的艰难与苦恨。

解析:从例句可以看出, 仿写的语句要以“柳永”开头, 有作品写作的地点和代表性作品的名句, 并简要点明其内容或情感。

答案: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 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

10. 就柳永名句“杨柳岸, 晓风残月”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扩写成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要符合原词意境。(60字左右)(6分)

解析:扩展古诗词名句, 既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又考查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扩展能力。扩展时要结合意象联想意境。

答案:(1) 秋日清晨的风很有些凉意了, 诗人禁不住打了个寒战。而两岸杨柳在黯淡的晨光中依稀可辨, 抹着一层伤心碧色。抬头望去, 西天一弯冷月如钩。(2) 一舟临岸, 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 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想象今宵旅途中离别的况味, 心境冷落至极。


相关文章

  • 望海潮教学反思
  • 望海潮教学反思 反思一:望海潮>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公开课,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公开课不需要特殊,将日常课堂里的"说教"去掉,那就是公开课.由于课前的高度重视,压力颇大,一时惴惴不安.此课准备将近一个月,中间不时有老师 ...查看


  •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
  • 2017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龚艳姿 使用教材: 人教版必修教材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情况分析: 1. 教材教学 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 较高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上对学生要求已由一般 ...查看


  • 高中语文诗歌说课稿
  •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蜀道难>说课稿(人教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解说.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 ...查看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望海潮]说课稿
  • <望海潮>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海潮>,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 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 ...查看


  • 城阳区职称论文发表网-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城阳区职称论文发表网-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选题题目 城阳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新课程| ...查看


  • [水龙吟]高中语文说课稿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说课稿 一.说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分别安排了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唐诗.宋词共三个单元的经典古诗词作为教学内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 ...查看


  • 柳永词两首之[雨霖铃]教学反思
  • 柳永词两首之<雨霖铃>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所教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第二单元共有八首词的学习内容.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 ...查看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5)目录
  • 必修一(高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实习作业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2.1 指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