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这种题型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看来,古诗文节奏划分题将会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因此掌握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很有必要。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 二一二" 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也可按" 二三" 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 二二三" 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 二二一二" 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 于是" 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 妻子" 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 若夫" 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 盖" 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 虞山" 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 王毅" 是姓名," 叔远甫" 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 侍中" 、" 侍郎" 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 也" 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 余闻之也╱久" 。如果误将" 也" 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 余闻之╱也久" 。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 先帝" 是主语," 以" 是谓语," 臣卑鄙" 是宾语," 不" 作" 以" 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 此" 是这句话的主语," 庸夫之怒" 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 不病" ,没有生病的人。" 以为功" ,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 乐" ,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 乐" ,名词,乐趣、快乐。" 乐其乐" 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 其一" ,其中一只狼。" 犬" ,修饰动词" 作" ,即" 像狗一样" 。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孙翠平
近几年来,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几乎都有检测朗读节奏的试题。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缺少方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教学生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呢?
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如:
1、一狼/洞其中。2、君之病/在肌肤。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如:
1、忘/路之远近。2、恐/前后受其敌。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如:
1、骈死/于槽枥之间。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如;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如:
1、尝/与人佣耕。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如:
1、且/人患志之不立。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
1、问/(渔人)所从来。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如:
1、泉香/而酒洌。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3、斗折/蛇行。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如:
1、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总之,能否准确地给古诗文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次结构的理解。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古诗文就会变得好读好记好理解了。
中考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例析及训练
【信息播报】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近几年,这种题型一直是中考语文试卷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统观各地中考试题,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一般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划分。
【分类解析】
一、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考题直播★
1、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
A 、江山/如此/多娇 B、干戈/寥落/四周星
C 惜/秦皇/汉武 D、人生/自古/谁无/死
(黄冈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2、下面的诗句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成都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1、有误的一项是D 。该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人生/自古/谁无死。
2、有误的一项是C ,其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划分有误。该句的朗读节奏也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此夜/曲中/闻/折柳。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考题直播★
1、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痹。
B 、肉食者/某之,又何/间焉?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南充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不恰当的一项是D 。“地方”是两个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地方”,这里的“地”,即,地方,“方”,即,方圆,因此“地方”不得连读,朗读时须读断。“今齐地方千里”的朗读停顿为:今齐地/方千里。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考题直播★
用“/”标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竹柏影也
(邯郸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盖”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所以“盖竹柏影也”一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应为:盖/竹柏影也。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考题直播★
1、根据语句意思,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 、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厦门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正确的一项是B ,其余三项划分有误。其中“欧阳公四岁而孤”一句,要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欧阳公”,即,欧阳修,“欧阳”是复姓,“公”是古代的一种敬称,朗读时“欧阳”和“公”要连读,不得读断,因此,该句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欧阳公/四岁而孤。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考题直播★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卒于鲁也传之
(济南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卒于鲁也传之”一句中的“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因此“卒于鲁也传之”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卒于鲁也/传之。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考题直播★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河北省课改区中考试题)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济南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1、这两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语法结构来进行划分。“潭中鱼可百许头”一句中,“潭中鱼”是主语,“可百许头”是谓语,朗读时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潭中鱼/可百许头。“其岸势犬牙差互”一句中,“其岸势”是主语,“犬牙差互”是谓语,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其岸势/犬牙差互。
2、这一句的朗读节奏也可根据语法结构来进行划分。“吾疑造物者之有无”是主语,“久矣”是谓语,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七、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考题直播★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如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
D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006年辽宁省十一市非课改区中考试题)
2、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沈阳市非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⒈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一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文意确定停顿。“小大之狱”,即,大大小小的案件, 所以,“小大之狱”不能读断;“不能察”,即,不能一一明察,所以,“不能察”也不能读断;“以情”,即,根据实情,所以,“以情”也不能读断。因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⒉这一句的朗读节奏也可根据文意并兼顾语法结构确定停顿。“予”,即,我,是句子的主语,“尝求”,即,曾经探求,是句子的谓语,“古仁人之心”,即,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是句子的宾语。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能力训练场】
一、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故人具鸡黍。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侍中侍郎郭攸之。
9、余闻之也久。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11、此庸夫之怒也。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5、其一犬坐于前。
二、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 、益慕圣贤/之道
C 、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三、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C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五、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六、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亦我所欲 B 、二者/不可兼/得
C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D 、已济/者立/岸上
七、选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
A.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参考答案:
一、1、故人/具鸡黍。2、谁家/新燕/啄/春泥。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6、盖/大苏/泛赤壁云。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8、侍中/侍郎/郭攸之。9、余闻之也/久。10、先帝/不/以/臣卑鄙。11、此/庸夫之怒也。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5、其一/犬坐/于前。二、B 三、B 四、D 五、C 六、A 七、D
近几年,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这种题型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看来,古诗文节奏划分题将会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因此掌握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很有必要。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 二一二" 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也可按" 二三" 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 二二三" 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 二二一二" 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 于是" 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 妻子" 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 若夫" 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 盖" 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 虞山" 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 王毅" 是姓名," 叔远甫" 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 侍中" 、" 侍郎" 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 也" 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 余闻之也╱久" 。如果误将" 也" 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 余闻之╱也久" 。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 先帝" 是主语," 以" 是谓语," 臣卑鄙" 是宾语," 不" 作" 以" 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 此" 是这句话的主语," 庸夫之怒" 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 不病" ,没有生病的人。" 以为功" ,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 乐" ,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 乐" ,名词,乐趣、快乐。" 乐其乐" 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 其一" ,其中一只狼。" 犬" ,修饰动词" 作" ,即" 像狗一样" 。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
孙翠平
近几年来,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几乎都有检测朗读节奏的试题。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缺少方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教学生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呢?
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如:
1、一狼/洞其中。2、君之病/在肌肤。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如:
1、忘/路之远近。2、恐/前后受其敌。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如:
1、骈死/于槽枥之间。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如;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如:
1、尝/与人佣耕。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如:
1、且/人患志之不立。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
1、问/(渔人)所从来。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如:
1、泉香/而酒洌。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3、斗折/蛇行。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如: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如:
1、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总之,能否准确地给古诗文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次结构的理解。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古诗文就会变得好读好记好理解了。
中考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例析及训练
【信息播报】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近几年,这种题型一直是中考语文试卷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统观各地中考试题,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一般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划分。
【分类解析】
一、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考题直播★
1、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
A 、江山/如此/多娇 B、干戈/寥落/四周星
C 惜/秦皇/汉武 D、人生/自古/谁无/死
(黄冈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2、下面的诗句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成都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1、有误的一项是D 。该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人生/自古/谁无死。
2、有误的一项是C ,其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划分有误。该句的朗读节奏也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此夜/曲中/闻/折柳。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考题直播★
1、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痹。
B 、肉食者/某之,又何/间焉?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南充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不恰当的一项是D 。“地方”是两个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地方”,这里的“地”,即,地方,“方”,即,方圆,因此“地方”不得连读,朗读时须读断。“今齐地方千里”的朗读停顿为:今齐地/方千里。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考题直播★
用“/”标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竹柏影也
(邯郸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盖”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所以“盖竹柏影也”一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应为:盖/竹柏影也。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考题直播★
1、根据语句意思,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 、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厦门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正确的一项是B ,其余三项划分有误。其中“欧阳公四岁而孤”一句,要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欧阳公”,即,欧阳修,“欧阳”是复姓,“公”是古代的一种敬称,朗读时“欧阳”和“公”要连读,不得读断,因此,该句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欧阳公/四岁而孤。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考题直播★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卒于鲁也传之
(济南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卒于鲁也传之”一句中的“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因此“卒于鲁也传之”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卒于鲁也/传之。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考题直播★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河北省课改区中考试题)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济南市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1、这两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语法结构来进行划分。“潭中鱼可百许头”一句中,“潭中鱼”是主语,“可百许头”是谓语,朗读时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潭中鱼/可百许头。“其岸势犬牙差互”一句中,“其岸势”是主语,“犬牙差互”是谓语,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其岸势/犬牙差互。
2、这一句的朗读节奏也可根据语法结构来进行划分。“吾疑造物者之有无”是主语,“久矣”是谓语,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七、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考题直播★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 、如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
D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006年辽宁省十一市非课改区中考试题)
2、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沈阳市非课改区中考试题)
★解题钥匙★
⒈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一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文意确定停顿。“小大之狱”,即,大大小小的案件, 所以,“小大之狱”不能读断;“不能察”,即,不能一一明察,所以,“不能察”也不能读断;“以情”,即,根据实情,所以,“以情”也不能读断。因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⒉这一句的朗读节奏也可根据文意并兼顾语法结构确定停顿。“予”,即,我,是句子的主语,“尝求”,即,曾经探求,是句子的谓语,“古仁人之心”,即,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是句子的宾语。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能力训练场】
一、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故人具鸡黍。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8、侍中侍郎郭攸之。
9、余闻之也久。
10、先帝不以臣卑鄙。
11、此庸夫之怒也。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5、其一犬坐于前。
二、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 、益慕圣贤/之道
C 、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三、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四、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C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五、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日/中 B 、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六、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亦我所欲 B 、二者/不可兼/得
C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D 、已济/者立/岸上
七、选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
A.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参考答案:
一、1、故人/具鸡黍。2、谁家/新燕/啄/春泥。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6、盖/大苏/泛赤壁云。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8、侍中/侍郎/郭攸之。9、余闻之也/久。10、先帝/不/以/臣卑鄙。11、此/庸夫之怒也。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5、其一/犬坐/于前。二、B 三、B 四、D 五、C 六、A 七、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