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转型之花绽放
“改革”是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觉得课堂转型是教育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位教育厅的厅长也在创新教育一书中指出: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因此,我作为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心中牢记三个目标:一、以学定教;二以学生为中心;三以能力为重心。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放开学生的手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接受、理解的气氛,创造一种心灵放松、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实的自我从面具后面走出来,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从而建立起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所以我们的教学不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而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现在,我知道了不能这样做。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而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
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这样才能达到课堂转型的目的。
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总之,我们教师要从每一节课做起,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我们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摩擦出聪明的火花,才能让课堂转型之花绽放!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g k h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在本内容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模式开始失去新鲜感了,自我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同一个方法用久了会让学生感觉“疲劳感”,没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课时学习认字的环节中,我就改变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戏“摘果子”。方法很简单,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再在上面画几个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写在果子里,让学生来拼读,读对了,这个果子就被摘走了。为了加强学生的兴趣,我还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果子上面。这样一来,学生可来劲了,都想摘到果子,课堂非常活跃。等到学生音节拼读得熟练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让音节和字一一对应。然后去掉音节,让学生看着字型来叫出果子的名字。这样从音——音形结合——形,学生几个回合下来掌握的情况就比较好。当然在“摘果子”的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游戏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性高。但是没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却似乎表现得不高兴,有几个甚至拍打桌子。应该要让学生明白即使你没有被请到发言,你也要礼貌、文明地听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想想自己的答案和他一样吗?如果有不一样的再举手补充。而不是只看到自己没有被邀请到就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不文明的表现。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教学完毕后,我问孩子:“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几个孩子很快就举起了手,还有一些孩子在思考了一会儿后举起了手。“爷爷对小树这么好,小树也对爷爷好。我也要对我的妈妈好,帮助妈妈干家务。”“别人对你好,你也要对别人好,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我们要懂得回报爱,对身边的人好。”“我要对老师好,就像老师对我们好一样!”虽然孩子的这些回答受到了我引导的一些影响,但听着那些稚嫩的语言中充满了浓浓的爱意,突然间觉得心头都温暖起来,仿佛通过窗缝吹进来的寒风都变得柔和了。教参里的情感维度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懂得爱护树木,而我在备课时却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现在对大人的爱往往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忽略了这份爱背后的珍贵价值。更无从去谈对父母的爱,对长辈的爱,对大众的爱了。所以,我在教完课文后,就引导孩子去体会:在冬天的时候,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到了夏天,小树就给爷爷撑开了绿色的小伞。如果你是小树,你想对爷爷说什么?如果你是爷爷,你想对小树说什么?让孩子在表达中,在朗读中去体会爱的真切含义,懂得付出和回报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孩子学会质疑了,“老师,‘热’为什么不是提手旁而是四点底?”孩子会思考,会提问了。没有比热烈的掌声更能表达我那时的欣喜和兴奋了!
《阳光》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为了让孩子的拼音更加扎实,所以我们在拼音教学阶段的花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剩下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了。从这个星期开始,明显感觉教学进度加快了许多。可能孩子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教学密度和速度,而《阳光》这篇课文篇幅又比较长,孩子在课上朗读的情况就没有以前那些课文那样好。因此我也在朗读这块上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让孩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文眼”,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就有意让孩子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阳光的作用。有了阳光,禾苗就更绿了;有了阳光,小树就更高了;有了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变得更美了。那要是没有阳光呢?孩子在回答中无形和有阳光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去感受阳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还是比较细致的,除了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外,也把自己平时的一些课外知识也运用起来了。有的孩子说,没有阳光,小树就不能长大,就不能制造氧气了。有的孩子说,没有阳光,我们就没有光明,什么都看不见了。
”
《比一比》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比一比》的教学主要是让孩子正确使用量词。在前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对量词教学的渗透,所以学生对“量词”还是比较熟悉的。
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后,我又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量词。“一块黑板,一台录音机,一台饮水机,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扇门,一扇窗户,一个水杯„„”孩子们的眼睛快速地搜寻着教室里的事物,然后选择合适的量词再表述出来。特别喜欢孩子认真时的表情,高高地举着稚嫩的小手,看着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发现的眼神,觉得自己都被感染了。
课后,我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自己回家去找找量词,当个量词小专家。第二天检查发现,孩子都把自己找的量词写下来了,并且找得还不少。他们争先恐后地拿来给我看他们的“战利品”,告诉我昨天找量词时的一些趣事。当然,我就一个个给他们封了“量词小专家”。只可惜最近教学进度很快,几乎是每天一课在上,所以没有专门抽出时间来让孩子来汇报一下他们的发现和积累。在这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及时的反馈与积累很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把赞美送给学生”案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丛之杰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等学生排队放学,看着楼道里走出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讲台前撒落一堆小小的碎纸片,许多同学视而不见绕着走出教室去排队,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碎纸。这时,丛之杰同学看到了,急忙拿来清扫工具,将教室打扫干净。我被这一幕感动了。立刻在班级表扬了丛之杰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她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
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一朵“整洁花”(案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叫李某,她活泼开朗,做事认真,就是有一个爱吮吸手指的毛病。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帮她改正。那天,我们班会主题是“我很整洁”,我设计了“把整洁花送给你认为整洁的同学”这个活动。孩子们很开心,许多孩子都收到了“整洁花”时,李某的同桌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班的李某最恶心了,总吃手指头”。他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议论都说这件事。李某的脸红了。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把一朵我亲手制作的“整洁花”贴到李某的书上,孩子们发出了羡慕而又有些不服气的嘀咕声。我说:“大家可能不知道,昨天李某告诉我,她想下决心改掉她的坏习惯,希望我们都能帮助她,你们看李某的衣服穿得多整洁,头发梳得也整齐,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我想李某经过努力和你们的帮助,一定能改掉坏习惯,成为一个真正整洁的儿童”。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愿意”!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李某的眼里含着泪花,没有说话。 后来,李某真的改掉了她吮吸手指的习惯。
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儿童生活实际,个性差异的情况,把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做好引导,恰当地抓住时机,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也在发展中学习,用鼓励和爱去教育学生,非常重要。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教学目标: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
2.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根据图示正确提出并解决问题。
难点:熟练解决加减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2、谜语导入
同学们,在南极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穿着:黑大褂,白衬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你们知道是什么小动物吗?(汇报:企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爱的企鹅”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明确目标
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三、探究新知:
1、大屏幕出示41页第一幅图
(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3)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吗?
(4)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5)你为什么用加法算呢?
(6)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等于8的?
2、小结看图的方法
3、大屏幕出示41页中间两幅图
(1)请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讲一讲这两幅图的数学故事吧,同桌交流后再提问。
(2)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的方法来说一说图中企鹅的数量关系。先独立
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找学生到前面演示。
(3)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8—2=6
算式中,8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6表示什么?
(4)你为什么用减法算呢?
3、小结
通过可爱的企鹅的情境图,你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算题,什么时候用减法算题
了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
如果知道了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时,就用加法算;如果知道了总数和其
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就用减法算。
四 、律动:放松舞蹈。
过渡: 小企鹅想考考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板书:解决问题
五 、分层练习
1、41页说一说,同桌交流后汇报。
2、42页题1,看图列算式,独立完成后汇报。
3、42页题2说一说,同桌交流后汇报。
4、42页题3独立看图列算式汇报。
5、42页题4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6、42页题5,教师先示范,然后提出要求,同桌分别拿出8和9的点子图进行
游戏。
六、1、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当堂检测10道题
学习“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流程的体会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星期三的下午,王校长给我们全体教师传达了课改的精神,并引导全校教师学习了我校实施的“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流程。通过本次学习,我真是受益匪浅。我知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改成败的关键,所以,我只要改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把教学模型实施得很好。
通过学习,我详细了解了“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中的内容,“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以学定教、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一共有六大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2、明确目标(2分钟);
3、自主探究(至少10分钟),本环节包括读、看、做、研;4、汇报交流,展示反馈(十分钟左右);5、分层练习(数学课堂要保证10分钟);6、当堂检测(三分钟)。
我想老师要想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最重要就是老师备课要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深深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课改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班级进行了分组,几个人一组进行自主、合作、讨论,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懈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又采取了一定的评价机制,设立了加分制,各小组成员有了激励也有了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以前相比踊跃了许多,气氛也热烈了许多,课堂教学的氛围完全变了。在展示这一环节,对于数学科来讲那更是他们“表演”的舞台,学生积极动脑,启发思维,创新思维,往往都可以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因此课堂上那种“死
气沉沉”的情况相对来讲少了许多。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与拓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的动了起来。
我觉得我们就是缺乏了一种实干的精神,踏实的精神,缺少了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激情,我们只要勇于去实践,大胆的去探索,不断总结提升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能实施好“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
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体现。我校在新的课改教学中,以全新的视角和独到的理念创立了“小组联动,导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学生的学代替老师的教,学生的合作学习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合作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这一模式的深化实施,由于对合作学习认识和把握的不足,致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出现了偏差,降低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和过程调控方式上有待于研究和提高。
合作学习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和交流的意识。
2、科学组织,使合作学习有序高效。
3、选择合作的内容,抓住合作时机,保证合作时间
4、运用多元评价,建立竞争平台。
5、探究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根源和表现形式
6、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
通过对六个方面的研究,解决制约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问题根源,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学会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促成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学会了学习,合作学习有效性差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努力打造出优质高效课堂。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师定位,发挥合作学习的调控作用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对合作的内容,时机,时间长短进行合理的安排,并能根据合作学习的进程做好适当的调整。做好合作过程的调控评价,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合作中的不协调因素,合作中的亮点等及时组织协调,合理评价,因势利导使合作学习有序健康发展。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不应观望,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担负起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有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学生参与广度。力求生生参与,每个学生都要有参与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只有参与才有收获,只有参与才有发展。
取得的成效:
1、选择合作的内容,抓住合作时机,保证合作时间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问题要有思维含量,学生个体很难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学习重难点时,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需要进行探究时,在问题有争议时,展开合作学习,以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每一次合作要有时间保障,使合作交流充分,达到预期的效果。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学习,要做到先自主后合作,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积极参与、敢于展示习惯。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倾听,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学会表达,提炼自己的语言,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争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见解的正确。当然要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知识,自己错了的就不要坚持。
3、科学组织,使合作学习有序高效
教师根据学生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纪律表现、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将学生分为六人小组,一般由两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组成,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相当,为合作学习展开竞争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小组内每个成员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展开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完成合作互助学习,教师基本能够驾驭课堂,教师已经转换了自己的角色,变原来的课堂主宰为“指导者、倾听者和点拨者”。
4、运用多元评价,建立竞争平台
通过评价促成竞争,有了竞争课堂才有生命力。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功能,评价出竞争,评价出活力。在评价中遵循这样的原则: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结合。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既要有基础知识方面的评价,更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慎用否定性语言。特别是自尊心强的学生,老师的一句否定的评价他们可能会接受不了,使问题变的更糟糕。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的语言,换一个说法,把否定变成肯定,教育的效果就会截然相反。注重过程评价。在上课过程中,要不断渗透评价,让评价指挥着整节课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评价评出积极性,才是评价的最高境界。
让课堂转型之花绽放
“改革”是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觉得课堂转型是教育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位教育厅的厅长也在创新教育一书中指出: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因此,我作为小学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心中牢记三个目标:一、以学定教;二以学生为中心;三以能力为重心。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放开学生的手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真诚、接受、理解的气氛,创造一种心灵放松、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实的自我从面具后面走出来,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从而建立起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所以我们的教学不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而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现在,我知道了不能这样做。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而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
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这样才能达到课堂转型的目的。
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总之,我们教师要从每一节课做起,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我们只有在布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摩擦出聪明的火花,才能让课堂转型之花绽放!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g k h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在本内容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模式开始失去新鲜感了,自我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同一个方法用久了会让学生感觉“疲劳感”,没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课时学习认字的环节中,我就改变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戏“摘果子”。方法很简单,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再在上面画几个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写在果子里,让学生来拼读,读对了,这个果子就被摘走了。为了加强学生的兴趣,我还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果子上面。这样一来,学生可来劲了,都想摘到果子,课堂非常活跃。等到学生音节拼读得熟练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让音节和字一一对应。然后去掉音节,让学生看着字型来叫出果子的名字。这样从音——音形结合——形,学生几个回合下来掌握的情况就比较好。当然在“摘果子”的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游戏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性高。但是没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却似乎表现得不高兴,有几个甚至拍打桌子。应该要让学生明白即使你没有被请到发言,你也要礼貌、文明地听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想想自己的答案和他一样吗?如果有不一样的再举手补充。而不是只看到自己没有被邀请到就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不文明的表现。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教学完毕后,我问孩子:“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几个孩子很快就举起了手,还有一些孩子在思考了一会儿后举起了手。“爷爷对小树这么好,小树也对爷爷好。我也要对我的妈妈好,帮助妈妈干家务。”“别人对你好,你也要对别人好,不能做忘恩负义的人。”“我们要懂得回报爱,对身边的人好。”“我要对老师好,就像老师对我们好一样!”虽然孩子的这些回答受到了我引导的一些影响,但听着那些稚嫩的语言中充满了浓浓的爱意,突然间觉得心头都温暖起来,仿佛通过窗缝吹进来的寒风都变得柔和了。教参里的情感维度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懂得爱护树木,而我在备课时却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现在对大人的爱往往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忽略了这份爱背后的珍贵价值。更无从去谈对父母的爱,对长辈的爱,对大众的爱了。所以,我在教完课文后,就引导孩子去体会:在冬天的时候,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到了夏天,小树就给爷爷撑开了绿色的小伞。如果你是小树,你想对爷爷说什么?如果你是爷爷,你想对小树说什么?让孩子在表达中,在朗读中去体会爱的真切含义,懂得付出和回报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孩子学会质疑了,“老师,‘热’为什么不是提手旁而是四点底?”孩子会思考,会提问了。没有比热烈的掌声更能表达我那时的欣喜和兴奋了!
《阳光》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为了让孩子的拼音更加扎实,所以我们在拼音教学阶段的花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剩下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了。从这个星期开始,明显感觉教学进度加快了许多。可能孩子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教学密度和速度,而《阳光》这篇课文篇幅又比较长,孩子在课上朗读的情况就没有以前那些课文那样好。因此我也在朗读这块上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让孩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文眼”,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就有意让孩子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阳光的作用。有了阳光,禾苗就更绿了;有了阳光,小树就更高了;有了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变得更美了。那要是没有阳光呢?孩子在回答中无形和有阳光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去感受阳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还是比较细致的,除了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外,也把自己平时的一些课外知识也运用起来了。有的孩子说,没有阳光,小树就不能长大,就不能制造氧气了。有的孩子说,没有阳光,我们就没有光明,什么都看不见了。
”
《比一比》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比一比》的教学主要是让孩子正确使用量词。在前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对量词教学的渗透,所以学生对“量词”还是比较熟悉的。
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后,我又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量词。“一块黑板,一台录音机,一台饮水机,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扇门,一扇窗户,一个水杯„„”孩子们的眼睛快速地搜寻着教室里的事物,然后选择合适的量词再表述出来。特别喜欢孩子认真时的表情,高高地举着稚嫩的小手,看着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发现的眼神,觉得自己都被感染了。
课后,我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自己回家去找找量词,当个量词小专家。第二天检查发现,孩子都把自己找的量词写下来了,并且找得还不少。他们争先恐后地拿来给我看他们的“战利品”,告诉我昨天找量词时的一些趣事。当然,我就一个个给他们封了“量词小专家”。只可惜最近教学进度很快,几乎是每天一课在上,所以没有专门抽出时间来让孩子来汇报一下他们的发现和积累。在这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及时的反馈与积累很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把赞美送给学生”案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丛之杰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等学生排队放学,看着楼道里走出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讲台前撒落一堆小小的碎纸片,许多同学视而不见绕着走出教室去排队,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碎纸。这时,丛之杰同学看到了,急忙拿来清扫工具,将教室打扫干净。我被这一幕感动了。立刻在班级表扬了丛之杰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她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
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一朵“整洁花”(案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叫李某,她活泼开朗,做事认真,就是有一个爱吮吸手指的毛病。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帮她改正。那天,我们班会主题是“我很整洁”,我设计了“把整洁花送给你认为整洁的同学”这个活动。孩子们很开心,许多孩子都收到了“整洁花”时,李某的同桌站起来说:“老师,我们班的李某最恶心了,总吃手指头”。他的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议论都说这件事。李某的脸红了。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把一朵我亲手制作的“整洁花”贴到李某的书上,孩子们发出了羡慕而又有些不服气的嘀咕声。我说:“大家可能不知道,昨天李某告诉我,她想下决心改掉她的坏习惯,希望我们都能帮助她,你们看李某的衣服穿得多整洁,头发梳得也整齐,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我想李某经过努力和你们的帮助,一定能改掉坏习惯,成为一个真正整洁的儿童”。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愿意”!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李某的眼里含着泪花,没有说话。 后来,李某真的改掉了她吮吸手指的习惯。
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儿童生活实际,个性差异的情况,把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做好引导,恰当地抓住时机,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也在发展中学习,用鼓励和爱去教育学生,非常重要。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教学目标: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
2.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根据图示正确提出并解决问题。
难点:熟练解决加减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2、谜语导入
同学们,在南极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穿着:黑大褂,白衬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你们知道是什么小动物吗?(汇报:企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爱的企鹅”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明确目标
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三、探究新知:
1、大屏幕出示41页第一幅图
(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3)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吗?
(4)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5)你为什么用加法算呢?
(6)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等于8的?
2、小结看图的方法
3、大屏幕出示41页中间两幅图
(1)请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讲一讲这两幅图的数学故事吧,同桌交流后再提问。
(2)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的方法来说一说图中企鹅的数量关系。先独立
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找学生到前面演示。
(3)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8—2=6
算式中,8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6表示什么?
(4)你为什么用减法算呢?
3、小结
通过可爱的企鹅的情境图,你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算题,什么时候用减法算题
了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
如果知道了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时,就用加法算;如果知道了总数和其
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就用减法算。
四 、律动:放松舞蹈。
过渡: 小企鹅想考考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板书:解决问题
五 、分层练习
1、41页说一说,同桌交流后汇报。
2、42页题1,看图列算式,独立完成后汇报。
3、42页题2说一说,同桌交流后汇报。
4、42页题3独立看图列算式汇报。
5、42页题4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6、42页题5,教师先示范,然后提出要求,同桌分别拿出8和9的点子图进行
游戏。
六、1、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当堂检测10道题
学习“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流程的体会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星期三的下午,王校长给我们全体教师传达了课改的精神,并引导全校教师学习了我校实施的“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流程。通过本次学习,我真是受益匪浅。我知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改成败的关键,所以,我只要改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把教学模型实施得很好。
通过学习,我详细了解了“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中的内容,“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以学定教、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一共有六大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2、明确目标(2分钟);
3、自主探究(至少10分钟),本环节包括读、看、做、研;4、汇报交流,展示反馈(十分钟左右);5、分层练习(数学课堂要保证10分钟);6、当堂检测(三分钟)。
我想老师要想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最重要就是老师备课要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深深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课改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班级进行了分组,几个人一组进行自主、合作、讨论,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懈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又采取了一定的评价机制,设立了加分制,各小组成员有了激励也有了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以前相比踊跃了许多,气氛也热烈了许多,课堂教学的氛围完全变了。在展示这一环节,对于数学科来讲那更是他们“表演”的舞台,学生积极动脑,启发思维,创新思维,往往都可以出现一题多解的现象,因此课堂上那种“死
气沉沉”的情况相对来讲少了许多。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与拓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真正的动了起来。
我觉得我们就是缺乏了一种实干的精神,踏实的精神,缺少了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激情,我们只要勇于去实践,大胆的去探索,不断总结提升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能实施好“小组联动,导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型。
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树房中心小学 王英琴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体现。我校在新的课改教学中,以全新的视角和独到的理念创立了“小组联动,导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学生的学代替老师的教,学生的合作学习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合作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这一模式的深化实施,由于对合作学习认识和把握的不足,致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出现了偏差,降低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和过程调控方式上有待于研究和提高。
合作学习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和交流的意识。
2、科学组织,使合作学习有序高效。
3、选择合作的内容,抓住合作时机,保证合作时间
4、运用多元评价,建立竞争平台。
5、探究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根源和表现形式
6、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研究。
通过对六个方面的研究,解决制约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问题根源,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学生学会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促成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学会了学习,合作学习有效性差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努力打造出优质高效课堂。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师定位,发挥合作学习的调控作用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对合作的内容,时机,时间长短进行合理的安排,并能根据合作学习的进程做好适当的调整。做好合作过程的调控评价,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合作中的不协调因素,合作中的亮点等及时组织协调,合理评价,因势利导使合作学习有序健康发展。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不应观望,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担负起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有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学生参与广度。力求生生参与,每个学生都要有参与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只有参与才有收获,只有参与才有发展。
取得的成效:
1、选择合作的内容,抓住合作时机,保证合作时间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问题要有思维含量,学生个体很难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学习重难点时,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需要进行探究时,在问题有争议时,展开合作学习,以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每一次合作要有时间保障,使合作交流充分,达到预期的效果。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学习,要做到先自主后合作,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积极参与、敢于展示习惯。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倾听,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学会表达,提炼自己的语言,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争辩,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见解的正确。当然要教育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知识,自己错了的就不要坚持。
3、科学组织,使合作学习有序高效
教师根据学生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纪律表现、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将学生分为六人小组,一般由两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组成,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相当,为合作学习展开竞争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小组内每个成员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展开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完成合作互助学习,教师基本能够驾驭课堂,教师已经转换了自己的角色,变原来的课堂主宰为“指导者、倾听者和点拨者”。
4、运用多元评价,建立竞争平台
通过评价促成竞争,有了竞争课堂才有生命力。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功能,评价出竞争,评价出活力。在评价中遵循这样的原则: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结合。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既要有基础知识方面的评价,更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慎用否定性语言。特别是自尊心强的学生,老师的一句否定的评价他们可能会接受不了,使问题变的更糟糕。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的语言,换一个说法,把否定变成肯定,教育的效果就会截然相反。注重过程评价。在上课过程中,要不断渗透评价,让评价指挥着整节课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评价评出积极性,才是评价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