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概念——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具体管理活动。
二、会计核算的特点:
1、会计核算是以货币计量为前提。
2、会计核算主要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来完成。
3、会计核算的对象是特定的,即为会计主体。
4、会计核算是对单位经济活动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反映。
5、会计核算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过程。
6、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核算的意义
1、会计核算职能的有效行使,是会计监督职能以及会计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新职能有效行使的保证;
2、会计核算方法的有效运用,是会计预测、会计分析、会计决策、会计控制等其他会计方法正确运用的保证;
3、会计核算任务的有效发挥,是其他会计任务有效完成的保证;
4、会计核算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其他会计作用有效发挥的保证;
5、会计核算标准的有效把握,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
6、会计核算结果的有效利用,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有效决策的保证。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
现代会计核算主要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环节。
四、企业会计核算可分为基本业务会计核算、特殊业务会计核算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五、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退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业务事项来进行的。
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两类。
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如商品销售等(企业外部)。经济事项如计提折旧等(企业内部)。
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六、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一共7条)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8、单位会计核算的年度应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9、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七、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
八、《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4年4月27日发布,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适用于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九、《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十、经济活动中的三种计量单位: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 十一、会计计量以货币量度为主要计量单位,有时也用其他两种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十二、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十三、利润=收入-费用 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概念——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记账、算账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具体管理活动。
二、会计核算的特点:
1、会计核算是以货币计量为前提。
2、会计核算主要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来完成。
3、会计核算的对象是特定的,即为会计主体。
4、会计核算是对单位经济活动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反映。
5、会计核算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过程。
6、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核算的意义
1、会计核算职能的有效行使,是会计监督职能以及会计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新职能有效行使的保证;
2、会计核算方法的有效运用,是会计预测、会计分析、会计决策、会计控制等其他会计方法正确运用的保证;
3、会计核算任务的有效发挥,是其他会计任务有效完成的保证;
4、会计核算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其他会计作用有效发挥的保证;
5、会计核算标准的有效把握,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
6、会计核算结果的有效利用,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有效决策的保证。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
现代会计核算主要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环节。
四、企业会计核算可分为基本业务会计核算、特殊业务会计核算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五、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退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又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业务事项来进行的。
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两类。
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如商品销售等(企业外部)。经济事项如计提折旧等(企业内部)。
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六、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一共7条)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8、单位会计核算的年度应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9、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七、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
八、《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4年4月27日发布,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适用于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九、《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十、经济活动中的三种计量单位: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 十一、会计计量以货币量度为主要计量单位,有时也用其他两种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十二、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十三、利润=收入-费用 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