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面对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现状,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革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尽快达到一定的舞蹈技能技巧和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幼儿教育工。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舞蹈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一、绪论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走向社会,开始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舞蹈学习能对儿童的行为举止、身姿体态,以及其心理素质都起到一个良好的培养作用,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面对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现状,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革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尽快达到一定的舞蹈技能技巧和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幼儿教育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该课题研究,研究适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以及服务柞水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步骤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与步骤
1、起止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6月;
2、研究主要阶段:
2013年12月确立课题,形成报告
2014年1月——2014年4月以理论研究的成果,切实加强专业化发展培训,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形成阶段性成果。
2014年4月——2014年6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情况
(一)学生舞蹈基础现状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系初中毕业生,且大多数来自农村,从小学到初中,个别学生除了参加学校每年组织的少数文艺活动和课余的舞蹈表演以外,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乎是空白。这对进入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难度。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与内容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根据学校专业办学的方向和特色,结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培养计划依据,遵循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改变以技能学习为中心的误区,制定以舞蹈基础训练、民族舞基础,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创编、舞蹈欣赏为线索的舞蹈学习模块。这些课程分四个阶段实施完成。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条件差。学生来自普通初级中学,入学前几乎都没有过任何形式的舞蹈训练,并且年龄偏大,身体的软度、
开度、肌肉能力与柔韧性都没有得到锻炼开发,所以学生入学后必须从基础学起。其次,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舞蹈比较劳苦,课堂参与程度差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学生第一学年要进行舞蹈基础训练,内容比较枯燥,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教学带来消极因素。最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制是三年,但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大量的课程,导致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很少,而且舞蹈课程种类繁多且复杂,每周的课时很难完成教学内容。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原因
舞蹈课教学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传统的舞蹈教学有很多优秀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分解口令法、观察模仿法等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幼儿,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提高讲、教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情况,舞蹈教师应结合优秀的传统教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强化学生实用性能力,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将来的工作。
四、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情况,舞蹈教学方法作以下改进:
(一)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在舞蹈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角色、情节、口吻进行舞蹈教学的组织、情趣的启发、教材的学习和知识的传授。《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以
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有“玩耍”、“娱乐”的意思,在游戏的过程中享受愉快和轻松。事实证明,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希望快乐的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应该是每个老师的追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更重要是让这些未来的幼儿教师明白:今后教孩子们舞蹈的时候要让他们享受快乐,而不是枯燥的为学习动作而做动作。
(二)体验法
“体验”的意思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解释为亲身经历。舞蹈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是一门技能技巧课程,强调的是实际动手能力。舞蹈,光说不练不行,光看不跳也学不会,舞蹈动作很多时候强调的是一种“感觉”,找感觉就要亲身体验,这种体验不要脱离实际,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里去寻找。比如,在练习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动作时,让学生“闻花香”的感觉,先深深的把清香吸入,然后陶醉满足地长舒一口气,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呼吸的方法,加上教师的动作提示,“提、沉”动作的韵律也随之出来了。在比如教“云手”的动作时,教师费了很大劲把左右手的运动路线讲清楚了,可是学生双手配合的时候动作协调不过来。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烙飞饼”的感觉,学生一下子好像开窍了,或者直接让学生抓着一件衣服的两个袖子,带他们把衣服飞舞起来,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三)说、唱、跳结合法
幼儿的唱唱跳跳是不分家的,孩子们用又唱又跳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首先,这种边跳边舞的形式符合幼儿本身的特点,其次,边唱边
舞的形式能让幼儿理解和表达思想情感,还可以增强身体协调性,活跃思维。在舞蹈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很不适应边唱边跳的要求,顾了跳就顾不上唱,或者顾了唱又跳不好,有的学生在边唱边跳做动作示范时上气不接下气,显得十分吃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边唱边跳的能力。
“说”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手段,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的具体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幼儿,幼儿语言具有明显的“幼儿化”,教师要学会运用孩子们能理解的幼儿语言来表达所要传达的信息,尽量做到生动、具体、形象,使幼儿易于接受。比如,让幼儿做碎步把脚尖踮起来时,说看看比比谁最高,孩子们就能把脚尖高高的踮起来了。这种运用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需要幼儿园教师掌握幼儿的心理,熟悉幼儿的特点,不断积累,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四)合作式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一般采用班级授课制,人数多且舞蹈基础薄弱,单靠教师个人力量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而合作式教学不但可以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也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这种合作式教学主要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我们主要强调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但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教与学的能力。
(五)分层式教学
“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学生舞蹈基础不同,身体条件不同,对舞蹈的领悟、接受能力不同,为使学生
潜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实行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我们较好的解决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教学困难。除了课堂内进行分层教学,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舞蹈兴趣小组,建立舞蹈队等方式,教给能力强的学生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更上一层楼,培养更多有舞蹈特长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六)幼儿园实地见习、实习法
教育部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必须包括教育实践和体验,并以见习、实习为主要的课程设置来体现。建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来加强学生的幼儿园实地实践环节。第一是要求幼儿园优秀课例进校园,组织学生进行观摩,观摩之后请幼儿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互动,共同探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第二是每学期组织学生进幼儿园见习至少一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幼儿园,要求做好观察记录,写好听课笔记,整理学习心得,总结见习体会。第三是毕业前实习,学生真正扮演教师角色,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熟悉幼儿园工作流程,锻炼各种活动的组织能力,切实经历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研究结论
本项目的研究旨在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结合用人单位和对就业者专业素质水平的要求,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六、特色与不足
(一)研究特色
1、能始终结合我校实际,查明问题,研究对策,体现出了校本课题以校为本的研究特色。
2、把研究结果能及时应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体现出了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的根本目的。
3、结题报告的语言简朴,说服力强,可信度高,符合科研文章的特色与要求。
(二)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在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方面没有更深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技能。
七、参考文献
1、张屹 杨秀敏 吴雪梅 《舞蹈基础》
2、刘敏 “试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山东淄博
3、黄露斯 “分层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 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4、百度舞蹈类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面对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现状,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革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尽快达到一定的舞蹈技能技巧和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幼儿教育工。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舞蹈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一、绪论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走向社会,开始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舞蹈学习能对儿童的行为举止、身姿体态,以及其心理素质都起到一个良好的培养作用,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面对当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现状,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革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尽快达到一定的舞蹈技能技巧和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幼儿教育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该课题研究,研究适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以及服务柞水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步骤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与步骤
1、起止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6月;
2、研究主要阶段:
2013年12月确立课题,形成报告
2014年1月——2014年4月以理论研究的成果,切实加强专业化发展培训,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形成阶段性成果。
2014年4月——2014年6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情况
(一)学生舞蹈基础现状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系初中毕业生,且大多数来自农村,从小学到初中,个别学生除了参加学校每年组织的少数文艺活动和课余的舞蹈表演以外,绝大多数学生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乎是空白。这对进入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难度。
(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与内容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根据学校专业办学的方向和特色,结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培养计划依据,遵循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改变以技能学习为中心的误区,制定以舞蹈基础训练、民族舞基础,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创编、舞蹈欣赏为线索的舞蹈学习模块。这些课程分四个阶段实施完成。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条件差。学生来自普通初级中学,入学前几乎都没有过任何形式的舞蹈训练,并且年龄偏大,身体的软度、
开度、肌肉能力与柔韧性都没有得到锻炼开发,所以学生入学后必须从基础学起。其次,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舞蹈比较劳苦,课堂参与程度差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学生第一学年要进行舞蹈基础训练,内容比较枯燥,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教学带来消极因素。最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制是三年,但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大量的课程,导致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很少,而且舞蹈课程种类繁多且复杂,每周的课时很难完成教学内容。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原因
舞蹈课教学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传统的舞蹈教学有很多优秀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分解口令法、观察模仿法等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幼儿,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提高讲、教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情况,舞蹈教师应结合优秀的传统教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强化学生实用性能力,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将来的工作。
四、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情况,舞蹈教学方法作以下改进:
(一)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在舞蹈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角色、情节、口吻进行舞蹈教学的组织、情趣的启发、教材的学习和知识的传授。《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以
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有“玩耍”、“娱乐”的意思,在游戏的过程中享受愉快和轻松。事实证明,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希望快乐的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应该是每个老师的追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更重要是让这些未来的幼儿教师明白:今后教孩子们舞蹈的时候要让他们享受快乐,而不是枯燥的为学习动作而做动作。
(二)体验法
“体验”的意思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解释为亲身经历。舞蹈对于学前教育学生来说是一门技能技巧课程,强调的是实际动手能力。舞蹈,光说不练不行,光看不跳也学不会,舞蹈动作很多时候强调的是一种“感觉”,找感觉就要亲身体验,这种体验不要脱离实际,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里去寻找。比如,在练习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动作时,让学生“闻花香”的感觉,先深深的把清香吸入,然后陶醉满足地长舒一口气,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呼吸的方法,加上教师的动作提示,“提、沉”动作的韵律也随之出来了。在比如教“云手”的动作时,教师费了很大劲把左右手的运动路线讲清楚了,可是学生双手配合的时候动作协调不过来。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烙飞饼”的感觉,学生一下子好像开窍了,或者直接让学生抓着一件衣服的两个袖子,带他们把衣服飞舞起来,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三)说、唱、跳结合法
幼儿的唱唱跳跳是不分家的,孩子们用又唱又跳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首先,这种边跳边舞的形式符合幼儿本身的特点,其次,边唱边
舞的形式能让幼儿理解和表达思想情感,还可以增强身体协调性,活跃思维。在舞蹈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很不适应边唱边跳的要求,顾了跳就顾不上唱,或者顾了唱又跳不好,有的学生在边唱边跳做动作示范时上气不接下气,显得十分吃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边唱边跳的能力。
“说”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手段,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的具体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幼儿,幼儿语言具有明显的“幼儿化”,教师要学会运用孩子们能理解的幼儿语言来表达所要传达的信息,尽量做到生动、具体、形象,使幼儿易于接受。比如,让幼儿做碎步把脚尖踮起来时,说看看比比谁最高,孩子们就能把脚尖高高的踮起来了。这种运用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需要幼儿园教师掌握幼儿的心理,熟悉幼儿的特点,不断积累,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四)合作式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一般采用班级授课制,人数多且舞蹈基础薄弱,单靠教师个人力量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而合作式教学不但可以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也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这种合作式教学主要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我们主要强调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但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教与学的能力。
(五)分层式教学
“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学生舞蹈基础不同,身体条件不同,对舞蹈的领悟、接受能力不同,为使学生
潜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实行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我们较好的解决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教学困难。除了课堂内进行分层教学,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舞蹈兴趣小组,建立舞蹈队等方式,教给能力强的学生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更上一层楼,培养更多有舞蹈特长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六)幼儿园实地见习、实习法
教育部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必须包括教育实践和体验,并以见习、实习为主要的课程设置来体现。建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通过以下几个渠道来加强学生的幼儿园实地实践环节。第一是要求幼儿园优秀课例进校园,组织学生进行观摩,观摩之后请幼儿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互动,共同探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第二是每学期组织学生进幼儿园见习至少一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幼儿园,要求做好观察记录,写好听课笔记,整理学习心得,总结见习体会。第三是毕业前实习,学生真正扮演教师角色,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熟悉幼儿园工作流程,锻炼各种活动的组织能力,切实经历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研究结论
本项目的研究旨在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结合用人单位和对就业者专业素质水平的要求,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六、特色与不足
(一)研究特色
1、能始终结合我校实际,查明问题,研究对策,体现出了校本课题以校为本的研究特色。
2、把研究结果能及时应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体现出了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的根本目的。
3、结题报告的语言简朴,说服力强,可信度高,符合科研文章的特色与要求。
(二)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在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方面没有更深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技能。
七、参考文献
1、张屹 杨秀敏 吴雪梅 《舞蹈基础》
2、刘敏 “试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山东淄博
3、黄露斯 “分层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 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4、百度舞蹈类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