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胚胎学切片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标本考核

名称: 骨骼肌

光镜下结构特点: 纵切面:肌纤维呈带状/长圆柱状;细胞核多个,长椭圆形/杆状,紧贴在肌膜下

方; 肌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横切面:肌纤维为不规则形或圆形,细胞核1~数个,呈点状,位于周边。

名称:心肌

光镜下结构特点:

(心脏的心肌纤维排列方向较复杂,在切片中同时看到各种切面。) 纵切面:心肌纤维呈短柱状,有分支相连成网。细胞核卵圆形,位于中央。心肌纤维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在心肌纤维不定距离上/连接处有染色较深的线条,即为闰盘。 横切面:心肌纤维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细胞核位于中央,有的未切到

核。

名称:脊髓(神经元)

光镜下结构特点: 在前角内可见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形态不规则,胞体发出的突起常被切断。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胞质紫红色,胞质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小块,即尼氏体。树突内有尼氏体,轴突及轴丘无。

名称:中动脉和中静脉

光镜下结构特点:

(一)中动脉以内、外弹性膜为界区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1(内皮下层为极薄的结缔组织,不易分辨。)内弹性膜清晰可见,染成亮红色。内皮似乎紧贴在波浪起伏的内弹性膜之上。

2

3 内弹性膜清楚。

(二)中静脉的结构 中静脉:管壁三层结构的分界,不如中动脉清楚。内、外弹性膜均不明显。中膜薄,平滑肌肌纤维层数少。外膜较中膜稍厚,无外弹性膜,可见纵行平滑肌束。

名称:皮肤

光镜下结构特点: 表皮部分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其基部与真皮交界处凹凸不平。从游离面

到基底面可分:

1. 角质层:厚,深红色

2. 透明层:有的不明显

3.. 颗粒层:3-5层梭形细胞,胞质内含有强嗜碱性颗粒

4. 棘层:多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的。最深部内有,。

5. 基底层:为一层低柱状排列的细胞 表皮的深层为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名称:胸腺

光镜下结构特点:

器官表面覆有结缔组织被膜,其伸入实质形成小叶间隔,把胸腺分成许多不

完全的小叶。每小叶的周围染色较深的为皮质,染色很深的为淋巴细胞的核,细

胞质很少。中央染色较浅的为髓质,髓质内淋巴细胞的数目比皮质少,排列也较分散。髓质内有胸腺小体,其大小不一,由多层扁平的上皮性网状细胞围成,近

小体中央的胞质变为嗜酸性,核消失。

名称:淋巴结

光镜下结构特点:

1.

央染色略浅的部分即生发中心。(发育完好的淋巴小结可分暗区、明区和小结帽。)位于皮质深层及淋巴小结之间为副皮质区,是一片弥散的淋巴组织,厚度不等。在被膜下方及小梁周围的不规则腔隙,即皮质淋巴窦。

3. 深。髓索间的腔隙为髓窦,细胞稀疏,染色浅。

名称:脾脏

光镜下结构特点: 表面覆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伸入实质内形成小梁,小梁常被切断,

呈团状或索状。 白髓:分散在红髓中,由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体组成密集的淋巴细胞组成:

1. 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为中央动脉,周围为密集的淋巴组织

2. 脾小体:为淋巴小结,常见染色较浅的生发中心。 红髓:由脾血窦与脾索构成。

名称:甲状腺

光镜下结构特点:

甲状腺外表包有结缔组织被膜,实质内为大量大小不等的甲状腺滤泡,滤泡壁为单层上皮,一般呈立方形,随机能状况而改变,可呈矮柱状或扁平。(滤泡上皮

之间含有少量滤泡旁细胞,但在HE 染色切处上不易分清。)腔内含有红色胶状

物。滤泡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名称:肾上腺

光镜下结构特点: 肾上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腺实质可分为周围的皮质和中间的髓质。

1

(1)球状带:此带较窄,靠近被膜,细胞排列成团。

(2)束状带:位于球状带深层,此带占皮质大部分。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细胞

质染色较浅,有许多空泡状结构。细胞索之间可见毛细血管。

(3)网状带:此带位于束状带深部,与束状带之间无明显界限,而与髓质分界

尚清楚。细胞索交织成网。

2

名称:脑垂体

光镜下结构特点:

1. 远侧部的腺细胞聚集成团、成索,团、索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中胞质染色淡的为嫌色细胞,染成蓝色为嗜碱性细胞,染成红色的为嗜酸性细胞。

2. 中间部位于远侧部与神经部之间。

3. 神经部内可见散在的,染成红色的均质状团块的赫令体和较丰富的毛细血。

名称:食管

光镜下结构特点: 粘膜: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形成乳头突向上皮;粘膜肌层很发达,随皱襞而起伏。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有血管、神经和食管腺的腺泡(有的切片上没

有切到食管腺)。(有时可见有神经丛,由核大、圆、染色浅的神经元和神经纤

维所组成。)

肌层:内环行与外纵行。在肌层间可见有肌间神经丛。

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

名称:胃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在胞质顶部含有丰富的粘原颗粒而呈透亮。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胃小凹。固有层内有大量胃底腺。粘膜肌层较厚。

胃底腺的结构: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主细胞:在腺体底部和体部较多。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细胞一侧,胞质内含

有酶原颗粒,染蓝色。 壁细胞:细胞大而圆或三角形,胞质强嗜酸性,染红色。分布在腺的颈、体部较

多。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肌层: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外膜:一层很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外有间皮覆盖,为浆膜。

名称:十二指肠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一、粘膜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上皮含有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杯状细胞逐渐增多。

2.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 含大量的小肠腺,固有层淋巴组织丰富。十二指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 小肠绒毛为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中部为含有孔

毛细血管、1~2条中央乳糜管。十二指肠:宽大呈叶状。

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二、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血管和淋巴管。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

三、肌层:为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四、外膜:小肠大部分为浆膜

名称:空肠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一、粘膜

小肠腔面有环行皱襞,粘膜表面有许多肠绒毛。小肠绒毛,为小肠的特征性

结构。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上皮含有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杯状细胞逐渐增多。

2.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 含大量的小肠腺,固有层淋巴组织丰富。空肠为孤立淋巴小结。

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小肠绒毛为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中部为含有孔毛细

血管、1~2条中央乳糜管。空肠:肠绒毛呈指状。)

二、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血管和淋巴管。

三、肌层:为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四、外膜:小肠大部分为浆膜

名称:回肠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一、粘膜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上皮含有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杯状细胞逐渐增多。

2.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 含大量的小肠腺,固有层淋巴组织丰富。

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小肠绒毛为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中部为含有孔毛细

血管、1~2条中央乳糜管。回肠:肠绒毛短小。

二、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血管和淋巴管。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

可从固有层伸入粘膜下层使粘膜肌层不完整。

三、肌层:为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四、外膜:小肠大部分为浆膜

名称:肝脏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肝小叶和门管区。猪肝的肝小叶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而人肝的肝小叶界

限不明显。

一.肝小叶 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之间的空隙为肝血窦。肝细胞体积较大,有1-2个核,胞质呈红色。

二.门管区 位于几个肝小叶之间,此处结缔组织多,内含有三根并行的管道,

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名称:胰腺

光镜下结构特点:

腺实质被结缔组织分隔成若干小叶,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有血管和导管。

1.腺泡:位于小叶内,染色较深,为浆液性腺泡。腺泡由单层锥体形细胞构成,

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细胞质的顶部含有嗜酸性的酶原颗粒,染紫红色,基部染紫蓝色。在腺泡腔中可见有数目不定的卵圆形细胞核,即泡心细胞核。

2.闰管:位于腺泡之间,管径小,由单层扁平上皮围成。(小叶内导管:位于

腺泡之间,管径较大,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小叶间导管:位于小叶之间,管径

大,由单层矮柱状上皮围成,周围结缔组织较多。

3.胰岛:散在腺泡之间,为染色较淡、大小不等的细胞团或索。在团间或索间

有毛细血管。胰岛中四种细胞在HE 染色的切片中不能区分。

名称:气管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层。 粘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上皮的基膜明显。 固在层:含有腺体的导管、血管、淋巴组织和有丰富的纵行弹性纤维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故和固在层无明显的分界,但含有大量混合腺和较

大血管。 外膜:由透明软骨和结缔组织组成。

名称: 肺

光镜下结构特点: 肺由各级支气管,如: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构成。

1

2/或无。

3胞、腺体和软骨碎片完全消失,平滑肌形成完整的环。

4.

5结节状膨大。

6

7单个小的空腔就是肺泡的切面。肺泡上皮由单层扁平的Ⅰ型肺泡细胞和立方形的

Ⅱ型肺泡细胞组成。

名称:肾

光镜下结构特点:

1. 皮质: (1)肾小体: ①血管球:为蟠曲的毛细血球。 ②肾小囊:分壁层和脏层。壁层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易于观察。(脏层细胞即

足细胞,包绕于每根毛细血管外,)在HE 切片上,脏层细胞与血管球内皮细胞

不易区别。

(2)肾小管: ①近曲小管:位于肾小体附近,在断面上腔小而不规则,细胞呈锥体形,界限不

清,胞质嗜酸性,细胞的游离面有刷状缘,细胞核位于基底部。 ②远曲小管:亦位于肾小体附近,其断面管腔较大,细胞呈立方形,胞质染色较

浅,细胞分界较近曲小管清楚,细胞的游离面无刷状缘,细胞核位于中央或近腔

面。

2.髓质

(1)集合管:(管径较粗大,细胞呈立方或柱状,染色较浅,胞质透明,细胞

分界清楚。)

(2)远端小管直部:(管径亦较小,细胞立方形,染成紫红色,细胞分界不及

集合管清楚。)

(3)细段:(直径最小,管壁很薄,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核突向管腔。注意

不要与毛细血管相混。)

名称:睾丸

光镜下结构特点:

睾丸实质内可见各种切面的生精小管,生精小管之间为睾丸间质。

1.生精小管:管壁由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组成。

(1)精原细胞:贴近基膜,体积较小。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深。

(2)初级精母细胞:在精原细胞的内侧,细胞体积较大,核常呈丝球状。

(3)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存在时间短,切片上不易找到。

(4)精子细胞:位于精母细胞的内侧,靠近管腔。细胞圆形,体积小,核染色

深。(因为处于不同的变态阶段,有的细胞形态不规则,逐步从圆形的细胞变为

蝌蚪状的精子。)

(5)精子:是靠近管腔,头部呈深蓝色小点状,尾部常被切断。

(6)支持细胞:分散在生精细胞之间。整个细胞轮廓不清楚。可见椭圆形或三

角形的细胞核,染色浅,核仁明显。

2.睾丸间质:位于生精小管之间,内有富含血管的结缔组织,并可见成群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睾丸间质细胞,其体积较大,胞质嗜酸性,核圆。

名称:卵巢

光镜下结构特点:

1.原始卵泡: 位于白膜下,数量多,体积小。中央是一个大而圆的初级卵母细

胞。(核圆形,染色浅,核仁明显。)初级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

2.初级卵泡:

(1)初级卵母细胞增大。

(2)初级卵母细胞周围出现红色均质状的透明带。

(3)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渐变成立方、柱状,后变成复层。

3.次级卵泡:

(1)卵泡细胞之间出现大小不等的腔隙,有的已合并扩大成为卵泡腔,卵丘逐

渐突入卵泡腔。

(2)透明带周围出现高柱状的放射冠。

(3)卵泡膜分内外两层,内层比较疏松,富于血管和细胞,外层纤维较多。

4

5.闭锁卵泡:为退化的卵泡,大小不等,数量颇多。

6.黄体:有的卵巢实质内可见体积较大,密集成团的黄体。黄体中血管丰富。

名称:子宫(增生期)

光镜下结构特点:

1. 子宫内膜 ⑴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纤毛很少看到) ⑵固有层:染较深的紫蓝色,可见纵切面或横切面的子宫腺,腺体较小,不太弯

2. 肌层:很厚,肌束走向很乱,不易分层

3. 外膜:浆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标本考核

名称: 骨骼肌

光镜下结构特点: 纵切面:肌纤维呈带状/长圆柱状;细胞核多个,长椭圆形/杆状,紧贴在肌膜下

方; 肌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横切面:肌纤维为不规则形或圆形,细胞核1~数个,呈点状,位于周边。

名称:心肌

光镜下结构特点:

(心脏的心肌纤维排列方向较复杂,在切片中同时看到各种切面。) 纵切面:心肌纤维呈短柱状,有分支相连成网。细胞核卵圆形,位于中央。心肌纤维有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在心肌纤维不定距离上/连接处有染色较深的线条,即为闰盘。 横切面:心肌纤维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细胞核位于中央,有的未切到

核。

名称:脊髓(神经元)

光镜下结构特点: 在前角内可见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形态不规则,胞体发出的突起常被切断。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胞质紫红色,胞质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小块,即尼氏体。树突内有尼氏体,轴突及轴丘无。

名称:中动脉和中静脉

光镜下结构特点:

(一)中动脉以内、外弹性膜为界区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1(内皮下层为极薄的结缔组织,不易分辨。)内弹性膜清晰可见,染成亮红色。内皮似乎紧贴在波浪起伏的内弹性膜之上。

2

3 内弹性膜清楚。

(二)中静脉的结构 中静脉:管壁三层结构的分界,不如中动脉清楚。内、外弹性膜均不明显。中膜薄,平滑肌肌纤维层数少。外膜较中膜稍厚,无外弹性膜,可见纵行平滑肌束。

名称:皮肤

光镜下结构特点: 表皮部分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组成,其基部与真皮交界处凹凸不平。从游离面

到基底面可分:

1. 角质层:厚,深红色

2. 透明层:有的不明显

3.. 颗粒层:3-5层梭形细胞,胞质内含有强嗜碱性颗粒

4. 棘层:多层多边形细胞组成的。最深部内有,。

5. 基底层:为一层低柱状排列的细胞 表皮的深层为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名称:胸腺

光镜下结构特点:

器官表面覆有结缔组织被膜,其伸入实质形成小叶间隔,把胸腺分成许多不

完全的小叶。每小叶的周围染色较深的为皮质,染色很深的为淋巴细胞的核,细

胞质很少。中央染色较浅的为髓质,髓质内淋巴细胞的数目比皮质少,排列也较分散。髓质内有胸腺小体,其大小不一,由多层扁平的上皮性网状细胞围成,近

小体中央的胞质变为嗜酸性,核消失。

名称:淋巴结

光镜下结构特点:

1.

央染色略浅的部分即生发中心。(发育完好的淋巴小结可分暗区、明区和小结帽。)位于皮质深层及淋巴小结之间为副皮质区,是一片弥散的淋巴组织,厚度不等。在被膜下方及小梁周围的不规则腔隙,即皮质淋巴窦。

3. 深。髓索间的腔隙为髓窦,细胞稀疏,染色浅。

名称:脾脏

光镜下结构特点: 表面覆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伸入实质内形成小梁,小梁常被切断,

呈团状或索状。 白髓:分散在红髓中,由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体组成密集的淋巴细胞组成:

1. 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为中央动脉,周围为密集的淋巴组织

2. 脾小体:为淋巴小结,常见染色较浅的生发中心。 红髓:由脾血窦与脾索构成。

名称:甲状腺

光镜下结构特点:

甲状腺外表包有结缔组织被膜,实质内为大量大小不等的甲状腺滤泡,滤泡壁为单层上皮,一般呈立方形,随机能状况而改变,可呈矮柱状或扁平。(滤泡上皮

之间含有少量滤泡旁细胞,但在HE 染色切处上不易分清。)腔内含有红色胶状

物。滤泡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名称:肾上腺

光镜下结构特点: 肾上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腺实质可分为周围的皮质和中间的髓质。

1

(1)球状带:此带较窄,靠近被膜,细胞排列成团。

(2)束状带:位于球状带深层,此带占皮质大部分。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细胞

质染色较浅,有许多空泡状结构。细胞索之间可见毛细血管。

(3)网状带:此带位于束状带深部,与束状带之间无明显界限,而与髓质分界

尚清楚。细胞索交织成网。

2

名称:脑垂体

光镜下结构特点:

1. 远侧部的腺细胞聚集成团、成索,团、索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中胞质染色淡的为嫌色细胞,染成蓝色为嗜碱性细胞,染成红色的为嗜酸性细胞。

2. 中间部位于远侧部与神经部之间。

3. 神经部内可见散在的,染成红色的均质状团块的赫令体和较丰富的毛细血。

名称:食管

光镜下结构特点: 粘膜: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形成乳头突向上皮;粘膜肌层很发达,随皱襞而起伏。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有血管、神经和食管腺的腺泡(有的切片上没

有切到食管腺)。(有时可见有神经丛,由核大、圆、染色浅的神经元和神经纤

维所组成。)

肌层:内环行与外纵行。在肌层间可见有肌间神经丛。

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

名称:胃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在胞质顶部含有丰富的粘原颗粒而呈透亮。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胃小凹。固有层内有大量胃底腺。粘膜肌层较厚。

胃底腺的结构: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主细胞:在腺体底部和体部较多。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细胞一侧,胞质内含

有酶原颗粒,染蓝色。 壁细胞:细胞大而圆或三角形,胞质强嗜酸性,染红色。分布在腺的颈、体部较

多。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肌层: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外膜:一层很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外有间皮覆盖,为浆膜。

名称:十二指肠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一、粘膜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上皮含有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杯状细胞逐渐增多。

2.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 含大量的小肠腺,固有层淋巴组织丰富。十二指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 小肠绒毛为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中部为含有孔

毛细血管、1~2条中央乳糜管。十二指肠:宽大呈叶状。

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二、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血管和淋巴管。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

三、肌层:为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四、外膜:小肠大部分为浆膜

名称:空肠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一、粘膜

小肠腔面有环行皱襞,粘膜表面有许多肠绒毛。小肠绒毛,为小肠的特征性

结构。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上皮含有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杯状细胞逐渐增多。

2.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 含大量的小肠腺,固有层淋巴组织丰富。空肠为孤立淋巴小结。

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小肠绒毛为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中部为含有孔毛细

血管、1~2条中央乳糜管。空肠:肠绒毛呈指状。)

二、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血管和淋巴管。

三、肌层:为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四、外膜:小肠大部分为浆膜

名称:回肠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一、粘膜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上皮含有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杯状细胞逐渐增多。

2.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 含大量的小肠腺,固有层淋巴组织丰富。

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小肠绒毛为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指状突起,中部为含有孔毛细

血管、1~2条中央乳糜管。回肠:肠绒毛短小。

二、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多血管和淋巴管。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

可从固有层伸入粘膜下层使粘膜肌层不完整。

三、肌层:为内环行与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四、外膜:小肠大部分为浆膜

名称:肝脏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肝小叶和门管区。猪肝的肝小叶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而人肝的肝小叶界

限不明显。

一.肝小叶 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之间的空隙为肝血窦。肝细胞体积较大,有1-2个核,胞质呈红色。

二.门管区 位于几个肝小叶之间,此处结缔组织多,内含有三根并行的管道,

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名称:胰腺

光镜下结构特点:

腺实质被结缔组织分隔成若干小叶,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有血管和导管。

1.腺泡:位于小叶内,染色较深,为浆液性腺泡。腺泡由单层锥体形细胞构成,

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细胞质的顶部含有嗜酸性的酶原颗粒,染紫红色,基部染紫蓝色。在腺泡腔中可见有数目不定的卵圆形细胞核,即泡心细胞核。

2.闰管:位于腺泡之间,管径小,由单层扁平上皮围成。(小叶内导管:位于

腺泡之间,管径较大,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小叶间导管:位于小叶之间,管径

大,由单层矮柱状上皮围成,周围结缔组织较多。

3.胰岛:散在腺泡之间,为染色较淡、大小不等的细胞团或索。在团间或索间

有毛细血管。胰岛中四种细胞在HE 染色的切片中不能区分。

名称:气管

光镜下结构特点:

分为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层。 粘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上皮的基膜明显。 固在层:含有腺体的导管、血管、淋巴组织和有丰富的纵行弹性纤维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故和固在层无明显的分界,但含有大量混合腺和较

大血管。 外膜:由透明软骨和结缔组织组成。

名称: 肺

光镜下结构特点: 肺由各级支气管,如: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构成。

1

2/或无。

3胞、腺体和软骨碎片完全消失,平滑肌形成完整的环。

4.

5结节状膨大。

6

7单个小的空腔就是肺泡的切面。肺泡上皮由单层扁平的Ⅰ型肺泡细胞和立方形的

Ⅱ型肺泡细胞组成。

名称:肾

光镜下结构特点:

1. 皮质: (1)肾小体: ①血管球:为蟠曲的毛细血球。 ②肾小囊:分壁层和脏层。壁层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易于观察。(脏层细胞即

足细胞,包绕于每根毛细血管外,)在HE 切片上,脏层细胞与血管球内皮细胞

不易区别。

(2)肾小管: ①近曲小管:位于肾小体附近,在断面上腔小而不规则,细胞呈锥体形,界限不

清,胞质嗜酸性,细胞的游离面有刷状缘,细胞核位于基底部。 ②远曲小管:亦位于肾小体附近,其断面管腔较大,细胞呈立方形,胞质染色较

浅,细胞分界较近曲小管清楚,细胞的游离面无刷状缘,细胞核位于中央或近腔

面。

2.髓质

(1)集合管:(管径较粗大,细胞呈立方或柱状,染色较浅,胞质透明,细胞

分界清楚。)

(2)远端小管直部:(管径亦较小,细胞立方形,染成紫红色,细胞分界不及

集合管清楚。)

(3)细段:(直径最小,管壁很薄,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核突向管腔。注意

不要与毛细血管相混。)

名称:睾丸

光镜下结构特点:

睾丸实质内可见各种切面的生精小管,生精小管之间为睾丸间质。

1.生精小管:管壁由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组成。

(1)精原细胞:贴近基膜,体积较小。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深。

(2)初级精母细胞:在精原细胞的内侧,细胞体积较大,核常呈丝球状。

(3)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存在时间短,切片上不易找到。

(4)精子细胞:位于精母细胞的内侧,靠近管腔。细胞圆形,体积小,核染色

深。(因为处于不同的变态阶段,有的细胞形态不规则,逐步从圆形的细胞变为

蝌蚪状的精子。)

(5)精子:是靠近管腔,头部呈深蓝色小点状,尾部常被切断。

(6)支持细胞:分散在生精细胞之间。整个细胞轮廓不清楚。可见椭圆形或三

角形的细胞核,染色浅,核仁明显。

2.睾丸间质:位于生精小管之间,内有富含血管的结缔组织,并可见成群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睾丸间质细胞,其体积较大,胞质嗜酸性,核圆。

名称:卵巢

光镜下结构特点:

1.原始卵泡: 位于白膜下,数量多,体积小。中央是一个大而圆的初级卵母细

胞。(核圆形,染色浅,核仁明显。)初级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

2.初级卵泡:

(1)初级卵母细胞增大。

(2)初级卵母细胞周围出现红色均质状的透明带。

(3)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渐变成立方、柱状,后变成复层。

3.次级卵泡:

(1)卵泡细胞之间出现大小不等的腔隙,有的已合并扩大成为卵泡腔,卵丘逐

渐突入卵泡腔。

(2)透明带周围出现高柱状的放射冠。

(3)卵泡膜分内外两层,内层比较疏松,富于血管和细胞,外层纤维较多。

4

5.闭锁卵泡:为退化的卵泡,大小不等,数量颇多。

6.黄体:有的卵巢实质内可见体积较大,密集成团的黄体。黄体中血管丰富。

名称:子宫(增生期)

光镜下结构特点:

1. 子宫内膜 ⑴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纤毛很少看到) ⑵固有层:染较深的紫蓝色,可见纵切面或横切面的子宫腺,腺体较小,不太弯

2. 肌层:很厚,肌束走向很乱,不易分层

3. 外膜:浆膜


相关文章

  •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指导书
  • 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指导书 编 著:钟 蕾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 水族科学与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印制 二零零七年三月 目 录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查看


  •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总复习(精华)
  • Chapter 1 Epithelial Tissue (一)是非题 1.组织学( histology)是研究机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 2.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可显示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 3.原位杂交术是一种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 ...查看


  •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
  •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报告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电子信箱 完成日期 临床医学(五年制) 2012级 李国正 201250345 [email protected] 2013年5月27日 实验一 上皮组织 报告主题:假复层 ...查看


  •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V01.2720a19No.6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吕小华,吴铁 (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广东湛江524023) 摘要:通过对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理念更新.模式探索.开展意义等方面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认为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对 ...查看


  • 制作冰冻切片的体会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作冰冻切片的体会 作者:吴增辉 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无论是在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中,还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冰冻切片都有着举足轻 ...查看


  • [兽医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兽医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动物病理检验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是畜牧兽医专业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联接的桥梁.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 ...查看


  •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2
  • 组织学 总论 无大题,但知识要运用到后面 个论(器官.系统) 是重点 *组织学绪论 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放大1000~1500倍 分辨率0.2um 标本制作:切片法和非切片法 切片法:石蜡切片术 (1) 取材与固定: (2) 脱水与包 ...查看


  • HE 染色标本制作
  • 一.实验原理 显微标本的制作技术是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及细胞学等学科研究观察细胞.组织的生理.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种主要方法.大多数的生物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是不适合显微观察的,也无法看到其内部结构.因为材料较厚,光线不易透过,以致不易看清其结 ...查看


  • 临床医学之路
  • 临床医学之路(前三年)--就应该这样走 下面很多学习方法都值得鉴戒: 1.功夫下在平时,不要搞考前突击. 尤其是基础课,对于一个在医学知识方面完全空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上课把老师花大部分时间讲的内容认真做笔记,课后尽量看一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