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0日在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14年01月17日14:07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是哈尔滨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经济形势、科学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一年,也是成功战胜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和暴雪袭击、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的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惠民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经济综合实力跨上历史新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632.4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2.3亿元,分别增长8.8%和13.4%。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6%以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产业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开工建设2000万元以上项目1041个,完成投资1300亿元,其中,实施省市重点产业项目277个,完成投资720亿元,分别是上年的1.15倍和1.22倍,开工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投资之大,在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经济发展活力不断释放。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200亿元,增长32%,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完成1600亿元,增长33%;民间投资更加活跃,实现3100亿元,增长35%,占总投资比重达59%。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交通、文旅、住建集团正式挂牌运营,国有资产运营和配置效率明显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减少行政审批事项30个,优化政府办事流程196个,社会交易成本大幅下降,服务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00元,分别增长12.1%和14.1%。年初确定的70个惠民行动项目件件落实,完成投资330亿元,超年计划70亿元,全市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刘效忠、苏玉双等一大批引领哈尔滨风尚的道德楷模。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均达100%。“六五”普法深入实施。创建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成效显著,刑事案件发案总量保持省会城市最低,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3.5%,信访积案化解率达85%,和谐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之所以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有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在合理区间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关键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市情,科学施策,扎扎实实推进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的实际,我们坚持把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产业项目建设上,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创了产业建设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注重招大引强增后劲。举全市之力开展了产业大招商活动,构建了以各区县(市)、开发区为主体,市直部门齐上阵的工作新格局,全年新引进开工产业项目836个,是上年的4倍,其中100亿元以上6个、50亿元以上8个、10亿元以上60个,完成投资254.4亿元;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国内500强企业17家;实际使用外资22.8亿美元、内资1322亿元,分别增长20%和63.2%,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注重调整结构促转型。围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施了百威英博120万吨啤酒等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建成投产项目64个,投资12.3亿元的凯斯纽荷兰项目达产后,将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农机生产基地。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了中航科工钛合金等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东安艾维欧航空传动系统等67个项目竣工投产,投资19.8亿元的中船重工燃气轮机达产后,可实现我市动力装备制造业质的飞跃。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持续壮大企业发展实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户,经济加快发展的推动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围绕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新引进开工1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52个,投资2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不仅能聚合文化旅游资源、提高产业发展层级,更能催生和促进多种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活动成效显著,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8亿元,增长20.5%,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注重集群发展建园区。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把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由3亿元提高到5亿元,重点园区产业集聚力明显增强。高新区新引进科技研发、产业化及配套项目75个,创新驱动发展的功能更加完善;经开区新落户企业1000家,新开工项目115个,装备制造、食品、信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辽宁华塑等46个产业项目进驻宾西开发区,双胞胎饲料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利民医药产业园区新引进项目16个,“北方药谷”专业园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注重要素保障强支撑。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市财政投入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亿元,设立了每年3个亿、三年10个亿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发行企业债券40亿元,引进保险资金30亿元,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35.4亿元,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担保额达122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强化人才智力支撑,设立了1亿元且上不封顶的人才引进资金,引进各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2410人。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集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09项,实现本地转化837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3%。通过一年来的创新实践,我们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根基,更让广大干部职工在产业招商项目建设过程中,转变了思想观念,提高了服务质量,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劲头更加高涨!
(二)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立足于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支撑城市经济发展,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有效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县域经济步入了更好更快发展的轨道。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再夺丰收,总产量达330亿斤,实现“十连增”。新建扩建规模化牧业养殖场(区)315个,肉蛋奶产量达290万吨。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旱改水”、“粮改菜”成效明显,新增水田113万亩、蔬菜3万亩,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115个,粮食高产创建面积发展到1600万亩。县域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8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38.1%。新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8个,完成投资23.4亿元,是上年的9.4倍。通河、延寿、木兰、方正4个县刚刚结束没有亿元产业项目的历史,去年又新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8个。五常牛家工业园新引进大连环嘉集团再生资源等47个项目,工业总产值实现11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增长25%。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撤并14个乡(镇)、268个村(屯),建设市级新农村示范村50个,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68个,开工建设520公里农村公路,交工通车500公里,改造危险桥梁177座,依兰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3.7%左右,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5亿元,增长21%,县域经济在加快发展中迸发出更大活力!
(三)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我们把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的着力点,放在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提升形象品质和方便群众生活上。坚持规划引领,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有特色。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形成空港大道等24项规划成果,犹太老会堂等保护建筑再现历史风貌,东西轴线、铁路大院成为城市新的靓丽风景线。完善交通体系,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顺畅。新建改造各类道路111条、桥涵27座,三环路江南江北全线贯通,公滨路、三合路等骨干道路和进乡街高架桥、红旗大街跨河桥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实现载客试运营,已安全载客超过1500万人次,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新建停车场20处,新增停车泊位1.6万个,新建公交首末站30处、公交枢纽站3座,新增大容量环保公交车605台、出租车2000台,百姓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推进源网建设,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有保障。新改扩建源网厂站35座,改造主城区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讯老旧管网1047公里,建设先锋路等易涝片区应急排水工程12处,主城区源网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和功能开发,城市源网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强化综合整治,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干净。全面落实区街主体责任,健全长效管控机制,治脏、治乱、治差专项整治行动成效突出,机械化清扫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60%和85%。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冬季城市环境明显好于往年。迎战1961年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雪灾害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应对科学、措施有力,完全可以在严控融雪剂使用的前提下,确保城市干净整洁、畅通有序,更好地展现冰雪城市的独有魅力和特色风光。严厉打击违建行为,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规范。坚持拆违控违同步推进,征收建设拆违先行,凡是认定的违法建筑,一律实行“零容忍”、“零补偿”,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7万处、717万平方米,至少为国家减少经济损失180亿元。拆违不仅顺应了民心,更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秀美。全年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01项,造林13.8万亩,城区新植树木59.2万株、新增绿地250.6公顷。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3%提高到85%,“三沟”基本实现清水入河,松花江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城市的承载功能和形象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哈尔滨更干净、更文明、更有序了!
(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和牵动力。为了下好对外开放“先手棋”,我们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着力在完善开放功能、拓展合作空间上下功夫,沿边开发开放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立足打造对俄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启动编制了内陆港、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对外开放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更加清晰。综保区土地调整方案已获国土部批复,“两头在外”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初显,俄罗斯西格玛集团小型飞机、哈飞复合材料转包生产等项目正在争取入驻园区。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启动建设,华南城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哈西群力及联络空间实现资源整合,构建了区域开发建设管理新机制,为辟建临空经济区创造了有利条件。立足建设沿边开发开放大通道,开通了直飞美国阿拉斯加包机、对俄航空客货混载业务和国内首条对俄航空货运专线,成立了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哈尔滨国际邮政互换局,建立了中国北方电商物流仓储发寄中心,可通过俄方设在新西伯利亚和叶卡捷琳堡的两个大型保税库辐射俄罗斯全境。立足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利用市场换项目,成功引进中丹智能供热节能循环产业园,为更新改造老旧供热管网、保障城市供热安全、助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功举办哈洽会、农博会、寒博会等国际展会,城市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白俄罗斯签订了“一城对一国”战略合作协议,在中白工业园内规划建设哈尔滨园,为在哈企业更好地开拓独联体及欧洲市场搭建了平台,构建了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五)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我们始终把更好地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大事实事,进一步增进了全市人民福祉。围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2.8万套、竣工4.2万套;为1.5万户困难群众提供廉租住房保障;改造农村泥草房7.2万户、498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10万平方米。围绕促进创业就业,成功举办哈尔滨创业(就业)博览会,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43万人。围绕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8.3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遗留问题得到破解,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228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月460元和每年2508元;新增养老床位2386张,建成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699个。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由74%提高到81.4%,22种重大疾病省(市)报销比例达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9%。。围绕强化公共服务,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所,配建新区义务教育学校10所,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64所。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建设进展顺利,城区健身设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建千米以上城市社区20个、农村示范社区19个,为街道办事处、乡镇及社区补助财政资金1.2亿元,社会服务功能和基层政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连续实施惠民工程,广大群众在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喜悦中,对我们这座城市更有信心了、幸福感更强了!
(六)大力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文山会海、公款吃喝、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集中解决物业管理、冬季供暖、产权证办理、棚改回迁、内涝居民安置等群众反映突出的现实问题,制定了物业收费、管理、准入等10项制度和标准,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233个,维修老旧住宅756万平方米,清除不合格物业企业77家,物业管理年活动取得初步进展和成效;拆并分散燃煤小锅炉316台,新增集中供热能力2500万平方米,居民供热市长热线投诉率下降49.3%;妥善解决了6万户居民房屋产权证办理遗留难题;长期在外临时居住的9439户棚改居民喜迁新居;道外北岗、向江社区创造了内涝避险搬迁户数最多、安置最好、速度最快的历史。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改进作风规定,严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相关案件145起,问责公职人员315人,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对政府行政效能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中省直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全力配合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广大驻哈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不强,受外部环境趋紧、市场需求不振以及我市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粗放、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未能完成全年预期;经济市场化程度低,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带动作用不突出,非公经济对经济增长和财政税收的贡献率,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能力在副省级城市中仍处于较低水平,物业管理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责交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公务员作风飘浮、能力不足、抓落实不到位,腐败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1】【2】
——2014年1月10日在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14年01月17日14:07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是哈尔滨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经济形势、科学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一年,也是成功战胜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和暴雪袭击、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的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惠民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经济综合实力跨上历史新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632.4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2.3亿元,分别增长8.8%和13.4%。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6%以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产业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开工建设2000万元以上项目1041个,完成投资1300亿元,其中,实施省市重点产业项目277个,完成投资720亿元,分别是上年的1.15倍和1.22倍,开工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投资之大,在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经济发展活力不断释放。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200亿元,增长32%,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完成1600亿元,增长33%;民间投资更加活跃,实现3100亿元,增长35%,占总投资比重达59%。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交通、文旅、住建集团正式挂牌运营,国有资产运营和配置效率明显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减少行政审批事项30个,优化政府办事流程196个,社会交易成本大幅下降,服务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800元,分别增长12.1%和14.1%。年初确定的70个惠民行动项目件件落实,完成投资330亿元,超年计划70亿元,全市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刘效忠、苏玉双等一大批引领哈尔滨风尚的道德楷模。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均达100%。“六五”普法深入实施。创建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成效显著,刑事案件发案总量保持省会城市最低,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3.5%,信访积案化解率达85%,和谐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之所以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有效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在合理区间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关键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市情,科学施策,扎扎实实推进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的实际,我们坚持把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产业项目建设上,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创了产业建设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注重招大引强增后劲。举全市之力开展了产业大招商活动,构建了以各区县(市)、开发区为主体,市直部门齐上阵的工作新格局,全年新引进开工产业项目836个,是上年的4倍,其中100亿元以上6个、50亿元以上8个、10亿元以上60个,完成投资254.4亿元;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国内500强企业17家;实际使用外资22.8亿美元、内资1322亿元,分别增长20%和63.2%,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注重调整结构促转型。围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施了百威英博120万吨啤酒等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建成投产项目64个,投资12.3亿元的凯斯纽荷兰项目达产后,将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农机生产基地。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了中航科工钛合金等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东安艾维欧航空传动系统等67个项目竣工投产,投资19.8亿元的中船重工燃气轮机达产后,可实现我市动力装备制造业质的飞跃。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持续壮大企业发展实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户,经济加快发展的推动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围绕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新引进开工1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52个,投资2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不仅能聚合文化旅游资源、提高产业发展层级,更能催生和促进多种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活动成效显著,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8亿元,增长20.5%,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注重集群发展建园区。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把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由3亿元提高到5亿元,重点园区产业集聚力明显增强。高新区新引进科技研发、产业化及配套项目75个,创新驱动发展的功能更加完善;经开区新落户企业1000家,新开工项目115个,装备制造、食品、信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辽宁华塑等46个产业项目进驻宾西开发区,双胞胎饲料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利民医药产业园区新引进项目16个,“北方药谷”专业园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注重要素保障强支撑。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市财政投入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亿元,设立了每年3个亿、三年10个亿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发行企业债券40亿元,引进保险资金30亿元,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35.4亿元,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担保额达122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强化人才智力支撑,设立了1亿元且上不封顶的人才引进资金,引进各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2410人。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集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09项,实现本地转化837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3%。通过一年来的创新实践,我们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根基,更让广大干部职工在产业招商项目建设过程中,转变了思想观念,提高了服务质量,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劲头更加高涨!
(二)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立足于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支撑城市经济发展,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有效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县域经济步入了更好更快发展的轨道。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再夺丰收,总产量达330亿斤,实现“十连增”。新建扩建规模化牧业养殖场(区)315个,肉蛋奶产量达290万吨。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旱改水”、“粮改菜”成效明显,新增水田113万亩、蔬菜3万亩,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115个,粮食高产创建面积发展到1600万亩。县域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8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38.1%。新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8个,完成投资23.4亿元,是上年的9.4倍。通河、延寿、木兰、方正4个县刚刚结束没有亿元产业项目的历史,去年又新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8个。五常牛家工业园新引进大连环嘉集团再生资源等47个项目,工业总产值实现11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增长25%。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撤并14个乡(镇)、268个村(屯),建设市级新农村示范村50个,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68个,开工建设520公里农村公路,交工通车500公里,改造危险桥梁177座,依兰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3.7%左右,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5亿元,增长21%,县域经济在加快发展中迸发出更大活力!
(三)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我们把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的着力点,放在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提升形象品质和方便群众生活上。坚持规划引领,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有特色。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形成空港大道等24项规划成果,犹太老会堂等保护建筑再现历史风貌,东西轴线、铁路大院成为城市新的靓丽风景线。完善交通体系,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顺畅。新建改造各类道路111条、桥涵27座,三环路江南江北全线贯通,公滨路、三合路等骨干道路和进乡街高架桥、红旗大街跨河桥建成通车,地铁1号线实现载客试运营,已安全载客超过1500万人次,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新建停车场20处,新增停车泊位1.6万个,新建公交首末站30处、公交枢纽站3座,新增大容量环保公交车605台、出租车2000台,百姓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推进源网建设,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有保障。新改扩建源网厂站35座,改造主城区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讯老旧管网1047公里,建设先锋路等易涝片区应急排水工程12处,主城区源网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和功能开发,城市源网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强化综合整治,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干净。全面落实区街主体责任,健全长效管控机制,治脏、治乱、治差专项整治行动成效突出,机械化清扫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60%和85%。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冬季城市环境明显好于往年。迎战1961年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雪灾害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应对科学、措施有力,完全可以在严控融雪剂使用的前提下,确保城市干净整洁、畅通有序,更好地展现冰雪城市的独有魅力和特色风光。严厉打击违建行为,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规范。坚持拆违控违同步推进,征收建设拆违先行,凡是认定的违法建筑,一律实行“零容忍”、“零补偿”,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7万处、717万平方米,至少为国家减少经济损失180亿元。拆违不仅顺应了民心,更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百姓生活的城市更秀美。全年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01项,造林13.8万亩,城区新植树木59.2万株、新增绿地250.6公顷。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3%提高到85%,“三沟”基本实现清水入河,松花江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城市的承载功能和形象品位得到较大提升,哈尔滨更干净、更文明、更有序了!
(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和牵动力。为了下好对外开放“先手棋”,我们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着力在完善开放功能、拓展合作空间上下功夫,沿边开发开放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立足打造对俄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启动编制了内陆港、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对外开放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更加清晰。综保区土地调整方案已获国土部批复,“两头在外”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初显,俄罗斯西格玛集团小型飞机、哈飞复合材料转包生产等项目正在争取入驻园区。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启动建设,华南城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哈西群力及联络空间实现资源整合,构建了区域开发建设管理新机制,为辟建临空经济区创造了有利条件。立足建设沿边开发开放大通道,开通了直飞美国阿拉斯加包机、对俄航空客货混载业务和国内首条对俄航空货运专线,成立了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哈尔滨国际邮政互换局,建立了中国北方电商物流仓储发寄中心,可通过俄方设在新西伯利亚和叶卡捷琳堡的两个大型保税库辐射俄罗斯全境。立足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利用市场换项目,成功引进中丹智能供热节能循环产业园,为更新改造老旧供热管网、保障城市供热安全、助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功举办哈洽会、农博会、寒博会等国际展会,城市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白俄罗斯签订了“一城对一国”战略合作协议,在中白工业园内规划建设哈尔滨园,为在哈企业更好地开拓独联体及欧洲市场搭建了平台,构建了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五)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我们始终把更好地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大事实事,进一步增进了全市人民福祉。围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2.8万套、竣工4.2万套;为1.5万户困难群众提供廉租住房保障;改造农村泥草房7.2万户、498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10万平方米。围绕促进创业就业,成功举办哈尔滨创业(就业)博览会,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43万人。围绕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8.3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遗留问题得到破解,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228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月460元和每年2508元;新增养老床位2386张,建成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699个。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由74%提高到81.4%,22种重大疾病省(市)报销比例达7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9%。。围绕强化公共服务,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所,配建新区义务教育学校10所,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64所。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建设进展顺利,城区健身设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建千米以上城市社区20个、农村示范社区19个,为街道办事处、乡镇及社区补助财政资金1.2亿元,社会服务功能和基层政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连续实施惠民工程,广大群众在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喜悦中,对我们这座城市更有信心了、幸福感更强了!
(六)大力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文山会海、公款吃喝、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集中解决物业管理、冬季供暖、产权证办理、棚改回迁、内涝居民安置等群众反映突出的现实问题,制定了物业收费、管理、准入等10项制度和标准,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233个,维修老旧住宅756万平方米,清除不合格物业企业77家,物业管理年活动取得初步进展和成效;拆并分散燃煤小锅炉316台,新增集中供热能力2500万平方米,居民供热市长热线投诉率下降49.3%;妥善解决了6万户居民房屋产权证办理遗留难题;长期在外临时居住的9439户棚改居民喜迁新居;道外北岗、向江社区创造了内涝避险搬迁户数最多、安置最好、速度最快的历史。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改进作风规定,严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相关案件145起,问责公职人员315人,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对政府行政效能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中省直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全力配合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广大驻哈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不强,受外部环境趋紧、市场需求不振以及我市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方式粗放、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未能完成全年预期;经济市场化程度低,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带动作用不突出,非公经济对经济增长和财政税收的贡献率,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能力在副省级城市中仍处于较低水平,物业管理等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职责交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公务员作风飘浮、能力不足、抓落实不到位,腐败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