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消五一黄金周的争议

话题关于取消五一黄金周的争议黄金周休假制度将调整,法定假日有增有减。据有关媒体报道,增加的假日是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各放一天假,而“五一”黄金周法定假日则从过去的三天减少为一天。

黄金周在十字路口

“黄金周制度出台的大背景是上世纪最后几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政府为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这样的举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蔡继明教授说。蔡继明是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的负责人,该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中写道:从2000年到2005年6年间,实施黄金周的5月和10月(课题组认为春节期间的消费活动与黄金周制度本身并没有直接联系,故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对于其他月份而言,并不如设想的那样出现了所谓消费的高峰。“从居民消费方面看,‘黄金周’带来的消费拉动效果并不大。”蔡继明说。黄金周制度带来的集中出行种种弊端,在9年里一直是媒体口诛笔伐的焦点。几乎每次黄金周后,都会有黄金周制度将被取消的传闻出现。不过,国家旅游局会很快出面澄清,称类似消息纯属“谣传”。辟谣同时,国家旅游局也不忘公布黄金周国内旅游收入的数字,这些报喜般的数字似乎成为官方力挺黄金周制度的最大理由。官方坚持认为,黄金周制度对旅游业发展贡献巨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即便是反对黄金周制度的媒体,也默认这个观点。“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导。”蔡继明拿出从1985年到2006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趋势图,“中国的旅游收入的分水岭出现在1993年,前后两个阶段中的增长趋势明显不同。而在黄金周制度开始实行的1999年,增长速度并未出现明显提升。”(《新世界周刊》2007年10月22日)12领导

文萃2008.1

缩短五一黄金周各方反应不一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衍用认为,这次假日调整一对一错,错大于对。黄金周的适度调整是应该的,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缩短“五一”黄金周是极端错误的,春天是人们渴望旅游的时候,现在把“五一”黄金周缩短了,这就意味着把人们天然存在的想出来旅游的天性需求给抑制了。王衍用指出,黄金周首先是休假黄金周、亲情黄金周,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而不只是旅游黄金周。旅游业在黄金周中出现的问题,这几年已经得到调整,不像刚开始时那么严重,所以压缩“五一”黄金周是不科学的。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认为,通过这次假日体系改革,清明、端午、中秋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节假日二元结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协调,增加人们可以利用的公共时间资源,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收入,还可以调整和谐的人际关系。上市公司中青旅则认为,假期调整对整个旅游业属于“中性偏好”的消息。中青旅董事会秘书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分析说,虽然黄金周时旅游业界收益大,但大量旅客集中出行,航空、酒店等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需求,既造成了拥堵,又造成浪费。假期化整为零,对一些短线业务是非常有好处的。取消“五一”黄金周确实会对一些长线旅游产品造成冲击,但综合评估,应该还是好处比较多。(《成都商报》2007年11月9日)

取消黄金周有两大好处:提高旅游质量保护旅游景点

广东中旅总经理李建奇认为,取消黄金周,长远来说有两大好处:一是可较好地解决集体出游与环境承受力之间的矛盾。数字统计显示,平均每个黄金周里,约有近亿游客在各景点游玩。超负荷的游客量不仅降低了黄金周的含金量,更对自然环境、旅游资源造成破坏。二是取消黄金周后,不论组团社、地接社,还是目的地的景区、酒店和酒楼,都可以在接待负荷相对不那么高的情况下保证和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准,保证和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据全国假日办的统计,2007年“十一”开始后,北京故宫连续4天接待量超过最大容量,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景区的接待量纷纷告“挤”。四川九寨沟2007年“十一”更是不得不首次实行游客限量分时进沟的规定。黄金周极盛还带来过后急衰的后遗症,使得旅游景点犹如经历一场“痉挛”,很难实现管理上的平稳过渡。更令人忧虑的是,由2008.1领导文萃13

此带来的环境污染、景点损耗等“后遗症”,代价难以估量。除了景点承受重压,黄金周出外人数激增亦带来行路难、住宿难、用餐难、购票难等泛社会性问题。(《新快报》2007年11月9日)

对方案的四方面争论

《新京报》社论指出,目前的方案引发争议,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清明、中秋等传统佳节的一天假期,按照习俗理应阖家团圆,但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流动人口众多的国家,一天的假期对很多人来说甚至连往返路程都赶不及,这让很多习惯于黄金周回家探亲的农民工群体、大学生群体,心存担忧,他们担心假期只具有象征意义。其二,有人担心,直接取消一个黄金周,让更多希望远距离旅游的公众利益受到影响,有可能会让剩余的两个“黄金周”更加拥挤、人满为患,效果适得其反;假如年假制不能落到实处,情况会更加糟糕;但也有人提出,黄金周拥挤,恰恰是检验政府的服务能力,如果干脆取消黄金周,政府似有甩包袱的嫌疑。其三,选择取消“五一”还是“十一”假期,也存在很大的争论。有人担心,从传统节日的日期分布看,中秋与“十一”假期距离很近,取消“五一”长假,上半年就缺少相对长一点的假期,与下半年的长假期相比会显得不均衡。其四,目前我国全年114天的总假期天数,无论与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明显偏少,因此除了结构性调整放假制度之外,能否增加法定假期的总量,也是民众期待的一个话题。(《新京报》2007年11月9日)市民大多反对取消五一长假

对于三大传统节日放假,市民叫好声一片,而对压缩“五一”长假,市民大多持反对意见。只有极个别的市民认为,压缩“五一”假期不失为解决黄金周期间交通拥堵、旅游景点人满为患问题的好办法。有些老同志则认为,长假前后,有些人员无心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压缩“五一“黄金周,有益于让人们全心全意专注于工作。有专家认为:近年来,有些年轻人重视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冷淡了中国传统节日。把三大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日,能够唤起人们领会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识,是防止传统文化流失的一种办法。(《城市晚报》2007年11月9日)14领导

文萃2008.1

话题关于取消五一黄金周的争议黄金周休假制度将调整,法定假日有增有减。据有关媒体报道,增加的假日是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各放一天假,而“五一”黄金周法定假日则从过去的三天减少为一天。

黄金周在十字路口

“黄金周制度出台的大背景是上世纪最后几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政府为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这样的举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蔡继明教授说。蔡继明是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的负责人,该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中写道:从2000年到2005年6年间,实施黄金周的5月和10月(课题组认为春节期间的消费活动与黄金周制度本身并没有直接联系,故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对于其他月份而言,并不如设想的那样出现了所谓消费的高峰。“从居民消费方面看,‘黄金周’带来的消费拉动效果并不大。”蔡继明说。黄金周制度带来的集中出行种种弊端,在9年里一直是媒体口诛笔伐的焦点。几乎每次黄金周后,都会有黄金周制度将被取消的传闻出现。不过,国家旅游局会很快出面澄清,称类似消息纯属“谣传”。辟谣同时,国家旅游局也不忘公布黄金周国内旅游收入的数字,这些报喜般的数字似乎成为官方力挺黄金周制度的最大理由。官方坚持认为,黄金周制度对旅游业发展贡献巨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即便是反对黄金周制度的媒体,也默认这个观点。“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导。”蔡继明拿出从1985年到2006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趋势图,“中国的旅游收入的分水岭出现在1993年,前后两个阶段中的增长趋势明显不同。而在黄金周制度开始实行的1999年,增长速度并未出现明显提升。”(《新世界周刊》2007年10月22日)12领导

文萃2008.1

缩短五一黄金周各方反应不一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衍用认为,这次假日调整一对一错,错大于对。黄金周的适度调整是应该的,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缩短“五一”黄金周是极端错误的,春天是人们渴望旅游的时候,现在把“五一”黄金周缩短了,这就意味着把人们天然存在的想出来旅游的天性需求给抑制了。王衍用指出,黄金周首先是休假黄金周、亲情黄金周,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而不只是旅游黄金周。旅游业在黄金周中出现的问题,这几年已经得到调整,不像刚开始时那么严重,所以压缩“五一”黄金周是不科学的。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认为,通过这次假日体系改革,清明、端午、中秋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节假日二元结构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协调,增加人们可以利用的公共时间资源,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收入,还可以调整和谐的人际关系。上市公司中青旅则认为,假期调整对整个旅游业属于“中性偏好”的消息。中青旅董事会秘书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分析说,虽然黄金周时旅游业界收益大,但大量旅客集中出行,航空、酒店等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需求,既造成了拥堵,又造成浪费。假期化整为零,对一些短线业务是非常有好处的。取消“五一”黄金周确实会对一些长线旅游产品造成冲击,但综合评估,应该还是好处比较多。(《成都商报》2007年11月9日)

取消黄金周有两大好处:提高旅游质量保护旅游景点

广东中旅总经理李建奇认为,取消黄金周,长远来说有两大好处:一是可较好地解决集体出游与环境承受力之间的矛盾。数字统计显示,平均每个黄金周里,约有近亿游客在各景点游玩。超负荷的游客量不仅降低了黄金周的含金量,更对自然环境、旅游资源造成破坏。二是取消黄金周后,不论组团社、地接社,还是目的地的景区、酒店和酒楼,都可以在接待负荷相对不那么高的情况下保证和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准,保证和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据全国假日办的统计,2007年“十一”开始后,北京故宫连续4天接待量超过最大容量,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景区的接待量纷纷告“挤”。四川九寨沟2007年“十一”更是不得不首次实行游客限量分时进沟的规定。黄金周极盛还带来过后急衰的后遗症,使得旅游景点犹如经历一场“痉挛”,很难实现管理上的平稳过渡。更令人忧虑的是,由2008.1领导文萃13

此带来的环境污染、景点损耗等“后遗症”,代价难以估量。除了景点承受重压,黄金周出外人数激增亦带来行路难、住宿难、用餐难、购票难等泛社会性问题。(《新快报》2007年11月9日)

对方案的四方面争论

《新京报》社论指出,目前的方案引发争议,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清明、中秋等传统佳节的一天假期,按照习俗理应阖家团圆,但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流动人口众多的国家,一天的假期对很多人来说甚至连往返路程都赶不及,这让很多习惯于黄金周回家探亲的农民工群体、大学生群体,心存担忧,他们担心假期只具有象征意义。其二,有人担心,直接取消一个黄金周,让更多希望远距离旅游的公众利益受到影响,有可能会让剩余的两个“黄金周”更加拥挤、人满为患,效果适得其反;假如年假制不能落到实处,情况会更加糟糕;但也有人提出,黄金周拥挤,恰恰是检验政府的服务能力,如果干脆取消黄金周,政府似有甩包袱的嫌疑。其三,选择取消“五一”还是“十一”假期,也存在很大的争论。有人担心,从传统节日的日期分布看,中秋与“十一”假期距离很近,取消“五一”长假,上半年就缺少相对长一点的假期,与下半年的长假期相比会显得不均衡。其四,目前我国全年114天的总假期天数,无论与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明显偏少,因此除了结构性调整放假制度之外,能否增加法定假期的总量,也是民众期待的一个话题。(《新京报》2007年11月9日)市民大多反对取消五一长假

对于三大传统节日放假,市民叫好声一片,而对压缩“五一”长假,市民大多持反对意见。只有极个别的市民认为,压缩“五一”假期不失为解决黄金周期间交通拥堵、旅游景点人满为患问题的好办法。有些老同志则认为,长假前后,有些人员无心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压缩“五一“黄金周,有益于让人们全心全意专注于工作。有专家认为:近年来,有些年轻人重视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冷淡了中国传统节日。把三大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日,能够唤起人们领会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识,是防止传统文化流失的一种办法。(《城市晚报》2007年11月9日)14领导

文萃2008.1


相关文章

  •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情况调查
  •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情况的 工 作 汇 报 2012年4月6日,接到市局关于开展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情况调研的函,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班对我县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二0一一年度我县人 ...查看


  • 18城市出台住房限购令政策 各地细则宽严不一-[中财网]
  • 首页HOME 政经ECONOMY 产经INDUSTRY 资本CAPITAL 理财MONEY 地产ESTATE 股票STOCK 基金FUND 债券BOND 外汇FOREX 期货FUTURES 数据DATA 软件SOFT 内线VIP 搜索SEA ...查看


  • 宁波市国内旅游合同
  • 合同编号: 宁波市国内旅游合同 (2009版) 宁 波 市 旅 游 局 制定 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使 用 说 明 一.为了明确旅行社和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合同法>.<旅行社条例&g ...查看


  • 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1
  • 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企业对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可以自主决定出租,经( )可以抵押.有偿转让. 2.按照企业资产是否包含涉外因素,企业可分为( )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3.法律原则( ...查看


  • 出境旅游合同
  • 出境旅游合同 旅游者:出境社: 出境旅游合同使用说明 一.旅游者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双方应认真阅读本合同.本合同一经依法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二.本合同必须由旅行社的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和旅游者亲自签章,并加盖旅行 ...查看


  • 旅行社合同管理制度
  • XXX国际旅行社(旅游)合同管理制度(试用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合同管理,减少失误,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有效维护公司 的合法权益,根据<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行业的实 际情况,制 ...查看


  • 2014广州市学法网上考试答案
  • 2014年广州市公职人员学法纸质考试 一.单选题(2分一题,共15题,30分) 1.人民法院对符合<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消费者权益争议, (A)受理,及时审理. A 必须:B 酌情:C 可以:D 不予受理 2.根据<广东 ...查看


  • 仲裁法论文
  • 仲裁法论文 ----可仲裁性问题之探讨 可仲裁性问题之探讨 [摘要]在国际商事仲裁中, 可仲裁性一般是指关于一个争议是否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可仲裁性, 作为仲裁协议有效的先决条件, 是在仲裁过程中所必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公共政策原 ...查看


  • 出境.国内旅游合同
  • GF-2010--2402 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 (示范文本) 国 家 旅 游 局 制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使 用 说 明 1.本合同为示范文本,供大陆地区指定的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以下简称"赴台游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