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一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
报 告
学 院:化学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班级:2011级化学教育班 姓 名:官 文 才 学 号:[1**********]5 指导教师:马 宁 时 间:2013.4.
前言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而且以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论教会我们对待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隶属必修课,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而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我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这样的建设理论引导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新的一代是勇于承当责任,志存高远的。
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之后,我们走进了滇池的怀抱,带着诸多的问题,以自己现有知识水平对滇池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调研对象——滇池
1. 滇池来源的传说
古代昆明没有河流,更没有湖泊,整个坝子都是贫脊靠天吃饭的雷响田。老天一不高兴,干旱降临,人们只有吃草根咽树皮,好一个凄惨了得。青壮年离乡背井出外逃荒。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少年,终于出了一个有志青年,他结了婚生得一子(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毅然告别了妻子,走上了寻找水源的路。他翻山越岭,历尽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东海。
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水,心中万分喜悦,但是很快却陷入了烦恼之中——水怎样才能运回家
乡。一天,猎手正在海岸惆怅。突然,一只老鹰从水面叼起一条小红鱼,猎手迅速举箭射下老鹰,救了小红鱼。没有想到这小红鱼就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因此三公主领他到了龙宫,龙王为谢他救女之恩,送他珍珠宝贝,并且看到他英俊善良,想把三公主嫁给他。年青人对龙王说:“我来东海不是为了发家致富,也不是来娶三公主的,我是为昆明百姓找水来的。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龙王见青年拒绝了他的美意,冷笑一声说道:“好吧,先吃饭,然后送你回家”
。青年人不知是个圈套,一杯酒下肚,全身又痛又痒,一会功夫,就化成了一条黄
龙。
变成黄龙后,青年并末改变自已的理想,在三公主的帮助下,苦练引水降雨的本领。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他的本领学成了。之后的时间他除了继续练习本领外,就一直在寻找返回家乡的机会。终于,机会来了,一天,王龙举行生日宴会。龙王、王后、龙子、龙女一干人酩酊大醉,乘这机会,他喝足了东海水,径直飞往昆明坝子。他哪里知道,龙宫一天,人间百年。他妻子为等他,思念过度已化作睡美人山。他悲痛欲绝,吐完肚中的水,撞石而死。后来他吐的水汇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如同一汪明镜。后人称之为“高原明珠”——滇池。而他的尸体变成了“蛇山”,天天陪伴着化为“睡美人山”的妻子。
天青了,地绿了,黄龙用自已的命换来了昆明百姓的幸福。为纪念他的功绩,昆明百姓在海埂修建了龙王庙,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都要到庙里烧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就是这样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把我们带到了滇池的世界里。在故事中,既寄托着昆明人对滇池的眷恋,也蕴含昆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进滇池,让我们认识他,了解他,保护他……
保护我们的“高原明珠”——滇池。
2. 滇池的历史文化
滇池为什么名叫滇池呢?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 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
二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 三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在昆明市西南,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属构造湖类型。上游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等河流的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
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
滇池生态环境问题的表征
1. 滇池污染情况
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水质污染从
70
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进入海埂公园,站在滇池海岸线上边上,就会有鱼腥味等恶臭气味扑鼻而来。
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二是生活污水进入滇池;三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六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七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2. 滇池污染防治及相关组织、团体
1)治理举措
以往的治理措施:打捞水葫芦、蓝藻;清理表面漂浮物;宣传教育等。
现在所进行的措施:截污、搬迁、引水、掘底、禁“毒”、绿化、严管、教育
滇池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基础和前提; 战略是目标和方略; 战术是关键措施, 抓住了滇池治理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八个关键词中, 前三个关键词是重点, 抓住了滇池治理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下最大的决心死死抓住不放, 落到实处了, 滇池水就会由污转净; 后五个关键词是极重要的支撑点, 抓紧了, 落实了, 前三项措施就能得到有力的支撑, 八项措施的威力就会逐渐显现, 滇池水由污变净的进程就会加快, 就会持久, 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实现我们预想的美好目标。落实滇池治污的八项措施,除严管、教育等措施之外, 截污、搬迁、引水、掘底等措施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因此需要政府动脑筋获得资金援助。
2)相关组织团体
a.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 是滇池流域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滇池保护、治理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b.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在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的领导下,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有关滇池保护和治理的具体工作.
c. 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人民政府的滇池专管机构,滇池沿岸和水源涵养区内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在市滇池管理局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下,按照确定的滇池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负责本行政辖区内滇池的保护、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d.
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 成立于2008年12月30日,是昆明
市人民政府为治理保护滇池(湖泊),委托昆明学院组建,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共同合作,针对滇池治理和保护的相关问题开展合作与交流的研究平台。以技术引导、推广为目标,整合优化国内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湖泊治理等方面的技术、信息、人才资源,使滇池的治理和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形成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的平台。
e. “滇池卫士”张正祥 30年多间,总有一个身影戍守在滇池岸边——他把所有心血都耗在保护滇池上,为此倾家荡产并欠外债20多万元;因为这种“偏执”,两任妻子先后离他而去,三个女儿离家出走;因为这种行动断人财路,30年间一次次受伤,有一次被人撞到山下,右手残疾、右眼失明。执拗的他无怨无悔,发誓要与破坏滇池的人斗个你死我活。很多人认为他是“环保疯子”,孤独而穷困潦倒的日子他坚持了30年。2009年感动中
国年度人物对他的评语是——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2011年1月,他走入在美国播出的国家形象片,成了中国的“形象代表”。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过程
1.调研形式:班级分组下的小组调研 2.小组成员
组长:丁景学 副组长:和平顺 组员:李改林、王润果、张孝、胡孝玲、周敏、官文才
3.分工
1)就要考察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方案;
2)对滇池的历史、人文等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相应的调研工具;
3)根据调研方案设计调研日程:
a.调研时间:第六周星期六 b.调研地点:海埂公园附近的滇池海岸线
d.活动总结
4.调研过程
本小组属于班级分组的第一小组。2013年4月13日,全班同学在班委、小组长的领导下。于当日九时三十分在校门口乘坐校车到达南屏步行街,又步行到达金马坊乘坐公交车到
达海埂公园。之后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考察,进行了水样观察和采集,水质测定等。
调研总结
滇池的污染容易,而治理却非常困难。如今,滇池留给我们的更多是伤痛和责任。前任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云南是明确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更大的政绩。不管怎样,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要下决心把滇池生态环境治理的更好些,更快些。
目前,以政府为首的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组织,正着力实施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和外流域引水等“六大工程”,竭力还滇池一个美丽、和谐的生态圈。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响应号召,不说全身心投入,也应该尽己所能,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此次的调研活动,虽说范围比较狭小,但也然我们对滇池的相关情况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首先,对滇池的形成和相关人文环境有了一个了解。曾在滇池周边发生的种种,都记录在滇池的记忆中。更多人喜欢滇池的传说,因为在神话传说的指引下,让我们都可以知道,它寄托着昆明人对滇池的眷恋,都在为滇池的重建工程努力着。
其次,对滇池的污染的严重性也有了了解。滇池的水质污染的很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草、浮萍等肆意生长。每隔数米都能看到水体呈现的绿色,水上漂浮着的绿色和死鱼等,周围的空气中更是弥漫着臭不可闻的气味。因为滇池是XXX的源头,上游被污染了,那又会将更多的污染到下游的其他地方,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再次,了解了滇池的污染后,更多的是怎样对滇池进行保护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它已经涉及到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周边的人类活动、围海造田等,治理起来更为复杂,也更为困难。
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还滇池一个良好的生态。
最后,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应该以自身付诸实践,从周围的点滴做起。如:平常多注意节水减排,对注入滇池的生活污水就会相应减少,滇池所承受的自净能力就会相应减少,进而净化已经污染的部分。还有,平时在选用相关洗涤物品时,尽可能不选用含有能使水体富营养化的产品……
或许,我们能做的不止这些,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就能还滇池一个美丽的环境。到那时,我们又可以领略大观楼长联中的胜景: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é),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án)雾鬓(bìn);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
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清 孙髯)
参考文献
文献
1)《滇志》
2)江燕《从物产史料角度看滇池周边环境的变迁——一以《徐霞客游记》为例》 3)芳芳《滇池的春天还会遥远吗?》
网络
1)百度知道、百科等
2)搜搜、搜狐、小木虫、知网空间、道客巴巴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一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
报 告
学 院:化学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班级:2011级化学教育班 姓 名:官 文 才 学 号:[1**********]5 指导教师:马 宁 时 间:2013.4.
前言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而且以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论教会我们对待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隶属必修课,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而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我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这样的建设理论引导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新的一代是勇于承当责任,志存高远的。
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之后,我们走进了滇池的怀抱,带着诸多的问题,以自己现有知识水平对滇池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调研对象——滇池
1. 滇池来源的传说
古代昆明没有河流,更没有湖泊,整个坝子都是贫脊靠天吃饭的雷响田。老天一不高兴,干旱降临,人们只有吃草根咽树皮,好一个凄惨了得。青壮年离乡背井出外逃荒。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少年,终于出了一个有志青年,他结了婚生得一子(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毅然告别了妻子,走上了寻找水源的路。他翻山越岭,历尽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东海。
看着一望无际的海水,心中万分喜悦,但是很快却陷入了烦恼之中——水怎样才能运回家
乡。一天,猎手正在海岸惆怅。突然,一只老鹰从水面叼起一条小红鱼,猎手迅速举箭射下老鹰,救了小红鱼。没有想到这小红鱼就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因此三公主领他到了龙宫,龙王为谢他救女之恩,送他珍珠宝贝,并且看到他英俊善良,想把三公主嫁给他。年青人对龙王说:“我来东海不是为了发家致富,也不是来娶三公主的,我是为昆明百姓找水来的。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龙王见青年拒绝了他的美意,冷笑一声说道:“好吧,先吃饭,然后送你回家”
。青年人不知是个圈套,一杯酒下肚,全身又痛又痒,一会功夫,就化成了一条黄
龙。
变成黄龙后,青年并末改变自已的理想,在三公主的帮助下,苦练引水降雨的本领。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他的本领学成了。之后的时间他除了继续练习本领外,就一直在寻找返回家乡的机会。终于,机会来了,一天,王龙举行生日宴会。龙王、王后、龙子、龙女一干人酩酊大醉,乘这机会,他喝足了东海水,径直飞往昆明坝子。他哪里知道,龙宫一天,人间百年。他妻子为等他,思念过度已化作睡美人山。他悲痛欲绝,吐完肚中的水,撞石而死。后来他吐的水汇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如同一汪明镜。后人称之为“高原明珠”——滇池。而他的尸体变成了“蛇山”,天天陪伴着化为“睡美人山”的妻子。
天青了,地绿了,黄龙用自已的命换来了昆明百姓的幸福。为纪念他的功绩,昆明百姓在海埂修建了龙王庙,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都要到庙里烧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就是这样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把我们带到了滇池的世界里。在故事中,既寄托着昆明人对滇池的眷恋,也蕴含昆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进滇池,让我们认识他,了解他,保护他……
保护我们的“高原明珠”——滇池。
2. 滇池的历史文化
滇池为什么名叫滇池呢?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 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
二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 三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在昆明市西南,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属构造湖类型。上游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等河流的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
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
滇池生态环境问题的表征
1. 滇池污染情况
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水质污染从
70
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就现在,滇池的水已污染严重,水体呈现绿色,而且是像绿漆一样的水。进入海埂公园,站在滇池海岸线上边上,就会有鱼腥味等恶臭气味扑鼻而来。
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二是生活污水进入滇池;三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六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七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2. 滇池污染防治及相关组织、团体
1)治理举措
以往的治理措施:打捞水葫芦、蓝藻;清理表面漂浮物;宣传教育等。
现在所进行的措施:截污、搬迁、引水、掘底、禁“毒”、绿化、严管、教育
滇池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基础和前提; 战略是目标和方略; 战术是关键措施, 抓住了滇池治理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八个关键词中, 前三个关键词是重点, 抓住了滇池治理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下最大的决心死死抓住不放, 落到实处了, 滇池水就会由污转净; 后五个关键词是极重要的支撑点, 抓紧了, 落实了, 前三项措施就能得到有力的支撑, 八项措施的威力就会逐渐显现, 滇池水由污变净的进程就会加快, 就会持久, 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实现我们预想的美好目标。落实滇池治污的八项措施,除严管、教育等措施之外, 截污、搬迁、引水、掘底等措施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因此需要政府动脑筋获得资金援助。
2)相关组织团体
a.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 是滇池流域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滇池保护、治理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b.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在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的领导下,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有关滇池保护和治理的具体工作.
c. 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人民政府的滇池专管机构,滇池沿岸和水源涵养区内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在市滇池管理局统一协调、指导和监督下,按照确定的滇池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负责本行政辖区内滇池的保护、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
d.
昆明滇池(湖泊)污染防治合作研究中心 成立于2008年12月30日,是昆明
市人民政府为治理保护滇池(湖泊),委托昆明学院组建,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共同合作,针对滇池治理和保护的相关问题开展合作与交流的研究平台。以技术引导、推广为目标,整合优化国内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湖泊治理等方面的技术、信息、人才资源,使滇池的治理和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形成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的平台。
e. “滇池卫士”张正祥 30年多间,总有一个身影戍守在滇池岸边——他把所有心血都耗在保护滇池上,为此倾家荡产并欠外债20多万元;因为这种“偏执”,两任妻子先后离他而去,三个女儿离家出走;因为这种行动断人财路,30年间一次次受伤,有一次被人撞到山下,右手残疾、右眼失明。执拗的他无怨无悔,发誓要与破坏滇池的人斗个你死我活。很多人认为他是“环保疯子”,孤独而穷困潦倒的日子他坚持了30年。2009年感动中
国年度人物对他的评语是——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2011年1月,他走入在美国播出的国家形象片,成了中国的“形象代表”。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过程
1.调研形式:班级分组下的小组调研 2.小组成员
组长:丁景学 副组长:和平顺 组员:李改林、王润果、张孝、胡孝玲、周敏、官文才
3.分工
1)就要考察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方案;
2)对滇池的历史、人文等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相应的调研工具;
3)根据调研方案设计调研日程:
a.调研时间:第六周星期六 b.调研地点:海埂公园附近的滇池海岸线
d.活动总结
4.调研过程
本小组属于班级分组的第一小组。2013年4月13日,全班同学在班委、小组长的领导下。于当日九时三十分在校门口乘坐校车到达南屏步行街,又步行到达金马坊乘坐公交车到
达海埂公园。之后进行了为期半天的考察,进行了水样观察和采集,水质测定等。
调研总结
滇池的污染容易,而治理却非常困难。如今,滇池留给我们的更多是伤痛和责任。前任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云南是明确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更大的政绩。不管怎样,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要下决心把滇池生态环境治理的更好些,更快些。
目前,以政府为首的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组织,正着力实施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和外流域引水等“六大工程”,竭力还滇池一个美丽、和谐的生态圈。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响应号召,不说全身心投入,也应该尽己所能,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此次的调研活动,虽说范围比较狭小,但也然我们对滇池的相关情况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首先,对滇池的形成和相关人文环境有了一个了解。曾在滇池周边发生的种种,都记录在滇池的记忆中。更多人喜欢滇池的传说,因为在神话传说的指引下,让我们都可以知道,它寄托着昆明人对滇池的眷恋,都在为滇池的重建工程努力着。
其次,对滇池的污染的严重性也有了了解。滇池的水质污染的很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草、浮萍等肆意生长。每隔数米都能看到水体呈现的绿色,水上漂浮着的绿色和死鱼等,周围的空气中更是弥漫着臭不可闻的气味。因为滇池是XXX的源头,上游被污染了,那又会将更多的污染到下游的其他地方,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再次,了解了滇池的污染后,更多的是怎样对滇池进行保护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它已经涉及到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周边的人类活动、围海造田等,治理起来更为复杂,也更为困难。
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还滇池一个良好的生态。
最后,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应该以自身付诸实践,从周围的点滴做起。如:平常多注意节水减排,对注入滇池的生活污水就会相应减少,滇池所承受的自净能力就会相应减少,进而净化已经污染的部分。还有,平时在选用相关洗涤物品时,尽可能不选用含有能使水体富营养化的产品……
或许,我们能做的不止这些,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就能还滇池一个美丽的环境。到那时,我们又可以领略大观楼长联中的胜景: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é),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án)雾鬓(bìn);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
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清 孙髯)
参考文献
文献
1)《滇志》
2)江燕《从物产史料角度看滇池周边环境的变迁——一以《徐霞客游记》为例》 3)芳芳《滇池的春天还会遥远吗?》
网络
1)百度知道、百科等
2)搜搜、搜狐、小木虫、知网空间、道客巴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