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孔子(中国)
《论语》
1. 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强调忠孝和仁爱;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中国)
1."兼爱"和"非攻"为教育思想;2.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3. 认为对获得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苏格拉底
(古希腊)
1. 雄辩术;2. 问答法.
柏拉图
(古希腊)
《理想国》
1. 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
2. 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政治学》
1.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3.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昆体良
(古罗马)
《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第一步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系统总结了古希腊,罗马的教育经验.、
夸美纽斯
(捷克)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
1. 教育要适应自然,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 提出"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 提出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4.《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卢梭(法国)
《爱弥儿》
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康德(德国)
1. 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理想,改造社会;2.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都得到自我完善;
3. 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始.
裴斯泰洛齐
(瑞士)
《林哈德与葛笃德》
1. 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2. 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3. 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
洛克(英国)
《教育漫话》
1.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2. 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
3. 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
4. 轻视国民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赫尔巴特
(德国)
《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讲授纲要》
1.《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3. 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确定教育活动,又强调对儿童意志的控制;4.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5.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6. 提出"四段教学法";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蜒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蜒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蜒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蜒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7. 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杜威(美国)
《民主主义与教育》
1. 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
2. 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3. 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有机统一起来;4.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克鲁普斯卡娅
(前苏联)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加里宁
(前苏联)
《论共产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马卡连科
(前苏联)
《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凯洛夫
(前苏联)
《教育学》
1. 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 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3. 代表作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贤江
(李浩吾)
《新教育大纲》(1930年)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
梅伊曼
(德国)
《实验教育学纲要》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克伯屈
(美国)
《设计教学法》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鲍尔斯,金蒂斯
(美国)
《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布厄迪尔
(法国)
《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赞科夫
(前苏联)
《教学与发展》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布鲁纳
(美国)
《教育过程》
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瓦·根舍因
(德国)
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皮亚杰
(瑞士)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
(前苏联)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和谐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奋斗带来自由!——京佳格言
学而不思,犹如食而不化!——京佳格言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孔子(中国)
《论语》
1. 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强调忠孝和仁爱;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中国)
1."兼爱"和"非攻"为教育思想;2.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3. 认为对获得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苏格拉底
(古希腊)
1. 雄辩术;2. 问答法.
柏拉图
(古希腊)
《理想国》
1. 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
2. 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政治学》
1.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3.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昆体良
(古罗马)
《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第一步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系统总结了古希腊,罗马的教育经验.、
夸美纽斯
(捷克)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
1. 教育要适应自然,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 提出"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 提出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4.《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卢梭(法国)
《爱弥儿》
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康德(德国)
1. 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理想,改造社会;2.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都得到自我完善;
3. 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始.
裴斯泰洛齐
(瑞士)
《林哈德与葛笃德》
1. 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2. 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3. 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
洛克(英国)
《教育漫话》
1.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2. 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
3. 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
4. 轻视国民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赫尔巴特
(德国)
《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讲授纲要》
1.《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3. 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确定教育活动,又强调对儿童意志的控制;4.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5.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6. 提出"四段教学法";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蜒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蜒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蜒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蜒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7. 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杜威(美国)
《民主主义与教育》
1. 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
2. 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3. 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有机统一起来;4.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克鲁普斯卡娅
(前苏联)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加里宁
(前苏联)
《论共产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马卡连科
(前苏联)
《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凯洛夫
(前苏联)
《教育学》
1. 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 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3. 代表作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杨贤江
(李浩吾)
《新教育大纲》(1930年)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
梅伊曼
(德国)
《实验教育学纲要》
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克伯屈
(美国)
《设计教学法》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鲍尔斯,金蒂斯
(美国)
《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布厄迪尔
(法国)
《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赞科夫
(前苏联)
《教学与发展》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布鲁纳
(美国)
《教育过程》
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瓦·根舍因
(德国)
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皮亚杰
(瑞士)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
(前苏联)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和谐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奋斗带来自由!——京佳格言
学而不思,犹如食而不化!——京佳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