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肃薛公墓志铭 注释译文
1.而以【因为】公贵。
2.太师【薛公的父亲】以策干行在【行营】,不见用。
3.是必大【光大】吾门,吾复何为?”
4.乃不复事生业【科举仕进之业】,务【致力于】施贷以赒【接济】乡闾。.
5.丁【遭遇】太夫人忧
6.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
7.门者以白【汇报】,蜀人随之者万计,且【将要】观公所为。
8.公顾【回头】主吏藏之,略【丝毫】不取视
9从容宴乐【从容安乐】,
10破奸发伏【洞悉奸人揭发隐情】,
11.逆见随决【预先发现随情判决】,
12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
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13守节不苟合【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
14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
15然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
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 16往往不可【合】其意,
17庄献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天子礼服】见【朝拜】太庙,臣下依违【模棱两可】不决。
18太后不能夺.【改变】,
19若有所属【嘱托】,何也?”
20公遽【连忙】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
21 而使视事【处理政事】如故
译文
简肃薛公明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父亲带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父亲四下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楣,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科举仕进之业,而致力于在乡里发放借货,说:“我有了个好儿子,以后还担心什么呢?”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时名臣,就像他说的一样。
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里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不久)遭逢太夫人去世,服丧期满后,因为别人的推荐被任命为大理
寺丞、兴化军莆田知县,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感激他。等到他到蜀地做官,又有很多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伪蜀时期中书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吩咐主管官员把印收藏起来,看也不看。老百姓于是作罢。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从容悠闲地宴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洞悉奸人揭发隐情,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感激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为外物所动。他想要按一定标准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法令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表示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想穿天子服朝拜太庙,臣下都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病重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从此以后皇上更加相信薛公的确是可用之才了。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
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只要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就行了,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最终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时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兵部尚书。
之前,下面陈述了薛公的功绩德行上报给太常,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矩: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叫简肃。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周末作业(六)·第 3 页 共4页
衮冕:【1.衮衣和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 21以疾告归其政。 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 归政:交还政权。
22而使視事【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言。】如故, 23先期,状公之功行【功绩德行】上之太常【官名】, 24今其状应法【符合规则】。”乃谥曰简肃。
(选自
《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丁.太夫人忧 丁:遭逢 B. 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逆:违背 C.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改变 D. 若有所属.,何也 属:嘱托
5.B(逆:预先)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 ) (3分) ①让其里人
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
简肃薛公墓志铭 注释译文
1.而以【因为】公贵。
2.太师【薛公的父亲】以策干行在【行营】,不见用。
3.是必大【光大】吾门,吾复何为?”
4.乃不复事生业【科举仕进之业】,务【致力于】施贷以赒【接济】乡闾。.
5.丁【遭遇】太夫人忧
6.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
7.门者以白【汇报】,蜀人随之者万计,且【将要】观公所为。
8.公顾【回头】主吏藏之,略【丝毫】不取视
9从容宴乐【从容安乐】,
10破奸发伏【洞悉奸人揭发隐情】,
11.逆见随决【预先发现随情判决】,
12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
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13守节不苟合【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
14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
15然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
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 16往往不可【合】其意,
17庄献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天子礼服】见【朝拜】太庙,臣下依违【模棱两可】不决。
18太后不能夺.【改变】,
19若有所属【嘱托】,何也?”
20公遽【连忙】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
21 而使视事【处理政事】如故
译文
简肃薛公明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父亲带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父亲四下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楣,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科举仕进之业,而致力于在乡里发放借货,说:“我有了个好儿子,以后还担心什么呢?”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时名臣,就像他说的一样。
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里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不久)遭逢太夫人去世,服丧期满后,因为别人的推荐被任命为大理
寺丞、兴化军莆田知县,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感激他。等到他到蜀地做官,又有很多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伪蜀时期中书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吩咐主管官员把印收藏起来,看也不看。老百姓于是作罢。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从容悠闲地宴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洞悉奸人揭发隐情,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感激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为外物所动。他想要按一定标准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法令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表示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庄献明肃太后想穿天子服朝拜太庙,臣下都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病重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从此以后皇上更加相信薛公的确是可用之才了。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
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只要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就行了,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最终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时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兵部尚书。
之前,下面陈述了薛公的功绩德行上报给太常,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矩: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叫简肃。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语文周末作业(六)·第 3 页 共4页
衮冕:【1.衮衣和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 21以疾告归其政。 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 归政:交还政权。
22而使視事【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言。】如故, 23先期,状公之功行【功绩德行】上之太常【官名】, 24今其状应法【符合规则】。”乃谥曰简肃。
(选自
《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丁.太夫人忧 丁:遭逢 B. 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逆:违背 C.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改变 D. 若有所属.,何也 属:嘱托
5.B(逆:预先)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 ) (3分) ①让其里人
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