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说课稿)

《理性之光》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三单元人文精神的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14课理性之光。

教材分析:

本课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课的内容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关系密切,学好本课可以更好的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的建立过程,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理论依据:

本课理论性强,内容较枯燥,要学生深刻理解启蒙运动的内涵不太容易。因此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重要。所以本节课秉承新课程理念,采用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模式来设计组织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老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并提高归纳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探究解决——拓展问题,学习提取信息和概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人文意识,关注社会发展,领悟思想自由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并学习概括的方法。

(2)难点:理解启蒙运动的真谛在于运用自己的理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教学方法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以人权这一主线整合教材资源;

以情境体验历史;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辨以及合作探究法,依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给出课标要求,布置学生自学,搜集材料,提出问题

(二)导入:

(用近段网络最火的流行事件“我爸是李刚”导入,启兴;凝神并引入主题,。) “我爸是李刚”,这件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网友呼吁:“请尊重我们的人权”,同学们,典型的特权无情践踏人权的表现。这不禁引起我们对人权的反思:今天的人权现状?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8世纪的欧洲,去领悟西方启蒙思想家对人权地认识和思考,走进历史,汲取其智慧。

(三)授课

一、基础探究

请同学们亲近历史,依托教材资料,根据预习的情况,概括要点,自主完成以下表格,简述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在学生提取教材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对话的方式解决一些小细节: 1、解决几个概念:三权分立,社会契约

2、概述思想意义的基础上体会思想自由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什么是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他们思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权,并认识到人权之天赋,神圣不可侵犯)

(为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解决课标的基本要求,概述思想家的主张) 那么他们具体是怎么认识人权的?我们继续与思想大师对话(在与学生谈话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引导过渡,进而进入下一环节,创设情境,深入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二、深入探究

1、幻灯片显示四位思想家的言论,以问题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突破重点。针对4位思想家的观点,分4个小组,每一组解决探究一个思想家的思想。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这个环节,教师着重分析孟德斯鸠的思想,指导学生分析概括的方法。 2、为什么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如此的热爱自由,狂热的追求自由?(提示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用类比迁移文艺复兴的原因的方法,学生基本能解决) 3、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体会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提示重点比较内容)

(这个问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发展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得出:到启蒙时代,人的价值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个人物质和精神的追求,而是将其目标扩展到改造整个社会,进一步解决“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人文精神走向成熟。) 三、延伸历史

提供材料,结合当前中美两国的人权发展现状,畅谈对人权发展问题的认识。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

(四)小结: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想是人的全部的尊严。启蒙时代的思想最早阐述天赋人权,并把人的价值提升到社会层面,这既是人的伟大的体现,也催生了伟大的人,诠释了人的尊严。

(概述、升华)

《理性之光》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三单元人文精神的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14课理性之光。

教材分析:

本课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课的内容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关系密切,学好本课可以更好的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的建立过程,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理论依据:

本课理论性强,内容较枯燥,要学生深刻理解启蒙运动的内涵不太容易。因此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重要。所以本节课秉承新课程理念,采用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模式来设计组织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老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并提高归纳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探究解决——拓展问题,学习提取信息和概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人文意识,关注社会发展,领悟思想自由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并学习概括的方法。

(2)难点:理解启蒙运动的真谛在于运用自己的理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教学方法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以人权这一主线整合教材资源;

以情境体验历史;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辨以及合作探究法,依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给出课标要求,布置学生自学,搜集材料,提出问题

(二)导入:

(用近段网络最火的流行事件“我爸是李刚”导入,启兴;凝神并引入主题,。) “我爸是李刚”,这件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网友呼吁:“请尊重我们的人权”,同学们,典型的特权无情践踏人权的表现。这不禁引起我们对人权的反思:今天的人权现状?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8世纪的欧洲,去领悟西方启蒙思想家对人权地认识和思考,走进历史,汲取其智慧。

(三)授课

一、基础探究

请同学们亲近历史,依托教材资料,根据预习的情况,概括要点,自主完成以下表格,简述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在学生提取教材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对话的方式解决一些小细节: 1、解决几个概念:三权分立,社会契约

2、概述思想意义的基础上体会思想自由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什么是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他们思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权,并认识到人权之天赋,神圣不可侵犯)

(为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解决课标的基本要求,概述思想家的主张) 那么他们具体是怎么认识人权的?我们继续与思想大师对话(在与学生谈话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引导过渡,进而进入下一环节,创设情境,深入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二、深入探究

1、幻灯片显示四位思想家的言论,以问题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突破重点。针对4位思想家的观点,分4个小组,每一组解决探究一个思想家的思想。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这个环节,教师着重分析孟德斯鸠的思想,指导学生分析概括的方法。 2、为什么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如此的热爱自由,狂热的追求自由?(提示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用类比迁移文艺复兴的原因的方法,学生基本能解决) 3、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体会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提示重点比较内容)

(这个问题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人文精神发展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分析内容的基础上得出:到启蒙时代,人的价值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个人物质和精神的追求,而是将其目标扩展到改造整个社会,进一步解决“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人文精神走向成熟。) 三、延伸历史

提供材料,结合当前中美两国的人权发展现状,畅谈对人权发展问题的认识。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

(四)小结: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思想是人的全部的尊严。启蒙时代的思想最早阐述天赋人权,并把人的价值提升到社会层面,这既是人的伟大的体现,也催生了伟大的人,诠释了人的尊严。

(概述、升华)


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岳麓版目录
  • 历史必修1(岳麓版)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4)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查看


  • 岳麓书院中的匾联
  • 有所耳闻,说岳麓书院十分古老.可事先对它并没有太多的感觉,更没有屏息的期待.没有想到的是,当我真的到来,拾级而上,步步深入,那浓郁的文风理气扑面而来.回到广州,仍然心在其中.于是乎在网上搜寻,浏览,品味着书院中的悬匾楹联,小记如下. 千年学 ...查看


  • 王夫之的经济伦理思想论略
  • 收稿日期:2011-12-14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货币伦理研究"(09C-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女性美德建设研究"(11JD720010). ...查看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提纲
  •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第6课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世界现存最早唐代雕版印刷品<金刚经>(868年),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代孙思邈&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下册检测一
  • 七年级历史下册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表 格相应的题号下.) 1.2012年大运河(右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 议于3月29日在江苏开幕.会议指出:目前,大运 ...查看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前三单元测试题
  • 广饶一中三校区期中模块冲刺2015.11.6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查看


  • 第14课学案理性之光
  • 年级 高二 科目 历史 必修三 第三章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4节 理性之光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_ 第 ...查看


  •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荟萃 (2012-11-19 20:07:06) 标签: 杂谈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对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文化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书院学子皆为有 ...查看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 林小静 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