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培训资料

语文学科校本培训资料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教育理论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21世纪是个社会多元化、学习化、信息化的时代,教育资源、教学时空无限扩展,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学习环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地利用这些资源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促进语文个性发展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语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出现错位

笔者在平常的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有以下几种不当的角色表现:一是教师充当了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名曰,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热热闹闹地讨论,教师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无目标,学生收效甚微。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名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时,教师始终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导,造成学生漫无边际地交流,云山雾海地汇报,学生的认识活动停留于表面。三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捧场人。名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论学生读书,发言的情况如何,教师总是赞不绝口:“棒极了!”“真了不起!”“想不到你这么聪明!”由于教师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使得课堂上该引导的地方得不到适时引导,该深化的地方得不到及时深化,该训练的地方得不到有效训

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不作为”行为,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课堂教学活动中读书的方法过于肤浅

不知是什么时候语文教学流行“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语。有位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先是学生自由地读,然后是读给同桌听,再全班齐读,分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教师还在变着花样让学生读,硬要让学生读出感情来。这样,学生的感情不仅没有读出来,就连读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了。

3.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无目标

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或者,课本上清清楚楚的,明摆的问题还在不停地追问,似乎课堂热闹、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来了,但只着皮毛,不得要领。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面临以上的不足,教师应及时加以改正。教师如何来把握语文教学呢?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使其具有独特地的态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充分把握好收与放的度。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误区时,教师就应当适时点拨,给予一定的提示,恰当地发挥自己的组织功能。对于文章的重点部分,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深入体会,不要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2.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读书

目前的课堂已经很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这违背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新课标所倡导的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充分读书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独立地读,特别是朗读、诵读、感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理解课文内容,古人云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3.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想发展

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发现:阅读过程中,用于眼睛注视时间少,用于思维的时间多。因此解放学生的“嘴巴”,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自读,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自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独特地对课文的内容(包括字、词、句、段、篇等方面)进行细细品味,体现其个性特点。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阅读实践等个人特点,其阅读思维的角度、感受,体会是不会一样的。教师要在学生个性阅读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培育学生各自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4.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心智水平、认识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读中感悟”、“读中获得思想启迪,读中享受审美乐趣”,“只要多读,体验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学生在这种只读不交流的情况下,感受、体验、理解都常常是迷迷茫茫不知正误。这里需要教师有准确的角色定位,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而忘了自己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忘了主导。其实,好的讲解是能促进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主动设置各种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交流活动,教师只有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大胆培养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独到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5.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

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的对文本阐释和反应,应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应,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想怎么样阅读就怎么阅读,想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理解。因此教师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同时,更要强调尊重文本的客观性,尊重课文的背景、人文、现实。当然学生在大量的个性化阅读行为的支持下,阅读教学将肯定会从立足文本向超越文本发展,所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有意识地在鉴赏上,在空白处,在批判教材中,在延伸课文内容里让学生超越文本,体现

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小学语文教学之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我们所看到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材上的课本展开,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或一组)训练目标。课堂上,读课文,想课文,说课文,基本上“万变”不离课本。可见,课文对语文教学作用真大,对于语文教师简直如同臂膀。因为,在他们心中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课本,教课文其实就是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答案通过课堂,通过训练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学生思想中。叶圣陶先生早就语重心长地说,教材其实也就是个例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可是我们的教师却把“例子”当成了语文教学的通天的法宝,拼命地挖掘这“宝库”中的训练“资源”,他们仿佛就是“魔术师”,一篇短短的课文能衍生出许许多的练习题,有些问题连作者也感匪夷所思,在语文教研组,经常看到这样争论的场面:几个语文老师捧着习题在争论着答案是“a”还是“b”。细想一下,连老师也闹不明白的题目,学生岂不是想昏了头,你说,这样的把“鸡毛”当成“令箭”的语文、语文教学,孩子们能喜欢吗?

确实,如果你走进孩子之中,问他们是否喜欢语文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摇头,甚至会异口同声说,语文书的课文,我们在开学第一天就读完了,课堂上,老师讲的,爸爸妈妈为我们买的“课课通”“堂堂练”上都有!难怪孩子们不喜欢,原来语文老师连起码的游戏规则都不了解:孩子厌烦重复,喜欢新鲜。了解这些,我们的语文老师还会如此心安理得地“教语文”吗?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可是不少的语文教师都让孩子读什么?读课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甚至达到背得一定不漏,我们的语文老师对此言之凿凿:课文是经典的规范语言,如果不各累,怎么会应用呢?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背课堂笔记,背会的孩子抽背不会的,背不会的孩子课间不准休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自有其道:现在语文试题非常“活”,许多内容课本上根本没有,必须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孩子强化记一记,这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大有益处。

可是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积累,也无可厚非,可是我们到底让孩子积累

的是什么呀!是唐诗、宋词吗?是名家名篇吗?是名言警句吗?非也!“奥运会的会旗标志是什么?口号是什么?”“《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什么?”“《跳水》一课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些知识孩子是需要的,可是它的获得不是靠老师“喂”的,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的,这些知识可能会在某次考试中给孩子试卷增加一两分,但是为了考试“昙花一现”,却把孩子套在功利记忆的怪圈里,耗费了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是不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们应该让孩子阅读什么呢?语文课本是要认真读的,有些地方当然也要背,但决不是他们阅读的“唯一”。我们“简单”教语文,“简单”教课本,腾出时间让孩子呼吸窗外“清新的空气”,儿童小说、童话、古典名篇都可以进课堂,并且进入孩子的课余生活。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因为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所以我们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和积累的要求。课外有这么多的阅读和积累任务,对语文课本里好的篇章、段落,我们更应指导学生加强背诵,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绝不是“死记硬背”的回潮,我们倡导的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一是熟读成诵,水到渠成。即“功在诵前”,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训练,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背诵课文时水到渠成,轻松地完成任务。二是演诵结合,寓趣于诵。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熏陶。

二、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

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会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针对现象一,可以让父母不

的是什么呀!是唐诗、宋词吗?是名家名篇吗?是名言警句吗?非也!“奥运会的会旗标志是什么?口号是什么?”“《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什么?”“《跳水》一课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些知识孩子是需要的,可是它的获得不是靠老师“喂”的,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的,这些知识可能会在某次考试中给孩子试卷增加一两分,但是为了考试“昙花一现”,却把孩子套在功利记忆的怪圈里,耗费了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是不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们应该让孩子阅读什么呢?语文课本是要认真读的,有些地方当然也要背,但决不是他们阅读的“唯一”。我们“简单”教语文,“简单”教课本,腾出时间让孩子呼吸窗外“清新的空气”,儿童小说、童话、古典名篇都可以进课堂,并且进入孩子的课余生活。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因为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所以我们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和积累的要求。课外有这么多的阅读和积累任务,对语文课本里好的篇章、段落,我们更应指导学生加强背诵,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绝不是“死记硬背”的回潮,我们倡导的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一是熟读成诵,水到渠成。即“功在诵前”,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训练,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背诵课文时水到渠成,轻松地完成任务。二是演诵结合,寓趣于诵。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熏陶。

二、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

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会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针对现象一,可以让父母不

在身边的学生讲讲思念父母的情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既而提高阅读能力。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多是优美的,抒情的,感人的。有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小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重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兴趣。如阅读《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先放映一段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录像,然后导入:“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一起去游览一番。”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又如阅读《海底世界》一文,通过多媒体放映“海底世界”的奇妙神奇的画面,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⑴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读,善于抵制干扰,全身心去读书,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⑵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后提示问题去读。

⑶培养圈画的习惯:在读书时随时圈点、画、批,画出重点、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理会。

⑷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⑸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 (八)开通网络教育,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农村的教师和孩子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3、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重结果,轻过程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注意重视习作过程。然而,从每次的综合质量检测

分析看,有的学生套题套范文的现象比较多。原来,在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用心的观察,是否是真的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情,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就可以得高分。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有的甚至连人家的姓名都照搬了,习作的基本功差,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个性化作文”、“亮点作文”“细节的文章”很少,没有自己真正想写出来的文章,这些都反映出小学作文教学“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

2、重记实,轻想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习作归纳为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部分。新课标增加了想象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想象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不多,当前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因为在农村小学记实作文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想象作文教学探索起步迟,学生想象作文训练也少,学生习作普遍存在思路狭窄、言之无序、内容枯燥等问题,严重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重课内,轻课外

叶老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就是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一部分老师怕麻烦,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作文课上只是将要求范文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在教室苦思冥想,胡编乱造。因为大部分小学的学生较少阅读课外读物,加上学生参与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少,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也少,这种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总写不出一篇好的文章,是自己的文章。由于缺乏感受与体验,缺乏了课外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4、重批改,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更重要的是一种肯定。但是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

的讲评。教师批改时,也缺乏鼓励、赞赏、宽容,学生望文生畏,习作评价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二、对策思考及建议

(一)生活积累

生活积累,就是观察到的事物,学到的知识,以及对人、对事、对景而发同的情思。简言之,生活积累即经验的积累。积累得越是深广、正确,作文的水平就越高。生活积累是随着生活的进展而逐步加深扩展的,虽然“临时现买现卖的情形有时也有,但是光靠临时的观察和认识总不够。因为临时的观察认识不会怎么周到和真切。达到周到和真切要靠日积月累”。

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生活的积累是和作文同步进行的。因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话。同一文题、同一学生,三年级写的和五年级写的就是不同。

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叶老又从问题的反面告诫我们:“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假若不知避开,唯有陷入模仿、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里罢了。”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弊端根源。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做到:

1、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用生活之水行作文之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关注焦点问题。让学生写生活札记,可三言两句,可长篇大论,关键是养成积累的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思想认识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对所看的事,对所读的书,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才能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思我所思,写我所看、所思、所感、所悟。不漠视生活,不跪着读书,这是提高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则。

3、命题作文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积累出发。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胸中已有的积累,作文题要切合学生已有的积累,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诱导他们尽量把积累吐出来。这样,学生就有

话可讲,所写文章就言之有物。有时学生发表的欲望虽还未达到不吐不快的水平,只要文题恰当,按题去作,把已有的不太充实的积累写出来,也是一种训练。经过几年这样的训练,养成习惯,日久天长,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时也能写出文章,这便是写作教学的成功。

4、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积累。积累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各人的积累也不同。对于同一题目,各人因积累的材料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心中积累的广度、深度不同,作文的内容和水平也会不同。教师指导作文,不仅要了解全班学生现有的积累,还应了解每个学生积累的水平,有时出不同的几个文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更能有的放矢。

5、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美的句子,对于词语积累可从二方面入手: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如让学生摘抄“大公无私”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乐于助人、救死扶伤、舍己为人、拾金不昧„„”这一类词语,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假公无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卖国求荣„„”,这样,学生不光认识了这一个词语,还认识了一类或几类词语。对于句子的积累:一方面可以分句式积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类别;一方面可以分修辞积累,依据不同的修辞手法划分不同的类别。虽然对小学生不太强调修辞手法,但是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必须让学生掌握,让学生知道它们对句子表达效果所起的作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阅读中受到美词佳句的熏陶。

(二)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合二而一的,叶老不止一次地讲过:“我们想问题时,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才能想,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有的学生说:“脑子里有想法就是写不出来。”其实,他的想法还是朦胧的思想,语言还是零零碎碎的语言,当然是写不出来的,所以,小学生在作文训练必须和思维训练统一起来。

1、作文和逻辑思维训练统一。学生的作文离不开逻辑思维,思维的概括性、

准确性和条理性是使语言表达简明、准确、条理的基础。正如叶老指出的,“要想清楚然后写”,“所谓想清楚就是形成语言的形式,所谓想不清楚就是形成不了语言的形式”。

要使学生作文写得通顺,就要进行作文先写提纲的训练,这项训练必须和逻辑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叶老提出:“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一般应该从三年级结合阅读课的概括段意训练,开始教学生列作文提纲。三年级写的作文提纲要求粗些,到四、五年级逐步列细些。要求学生写作文提纲之前,先思考清楚,构思要严密,思想上明确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才能写出作文提纲。想得越清楚,提纲越详细,写成整篇越容易。学生养成写提纲的习惯,无论是发言还是作文就会思路连贯,条理清晰。而且列提纲还会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作文和形象思维训练统一。学生作文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使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的基础。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具体生动,不能仅从修饰语句着眼,除了积蓄大量的知识外,还必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于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干瘪的学生,更需要从发展形象思维入手。要求小学生写想象作文是必要的,因为“童心”不仅有真,而且有幻;儿童写童心不仅会写出真情实感,而且会写出自己的想象。有的以写真实为主,真实中要发挥想象;有的以写想象为主,想象中不脱离生活。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不过,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还是以写真实为主,能够把事、物、人写清楚,写明白,写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

3、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学生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要允许学生放开思想。要开放学生的作文的题材、体裁,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围绕自己的家庭、学校生活命题,这些题材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写起来比较容易,是应该保留的。但如果停留在这些方面,就显得不足了。要引导孩子们放眼广阔的生活,放眼大自然。这倒不是让学生写大题材、做大文章,而是要小中见大。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要随时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与,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也不一定都写记叙文,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小征文或者学生喜欢的任

何文体。

由于应付考试以及有的教师指导不当,在小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模式化的文章。教师授予了学生固定的写作内容、观察顺序、布局谋篇,甚至提供半黑板的好词语供学生备用,或者提供所谓的标准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这样的结果使学生的作文不能自由发挥,不能写自己所想写的,写自己所喜欢的。因此,必须改变千人一面,千口一词,千篇一律的现象。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要让孩子们写出童心童趣,写出他们的想象、志趣。

(三)情感丰富

作文是个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情感是小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现在有很多孩子,对人、对事缺乏一定的感情。例如,有的孩子父母对他疼爱有加,可是他无动于衷;有的孩子不能同情弱者等等。表面上看是不懂礼貌,但实际上是对人、对事感情淡漠,激不起他们情感的波动。

儿童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叶老曾指出:“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所以情感的培养是离不开充实的生活的,对于思维能力并未充分发展的小学生,情感非常容易被激发起来,容易兴奋、激动。一旦儿童的认知伴随着情感,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和表达语言。

农村小学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活比较单调、刻板。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肯定,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其次,敦促学生从自己的积累出发,写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写作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不是停留在单纯的认识事物上,而应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只有对客观事物有了深刻的情绪体验,才能写出具体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熟悉的、了解的、有情绪体验的事情,写他们的心里话,抒发他们的真情实感。

(四)语言表达

作文是语言表达、交际的载体,是语言的实践。叶老指出:“写东西就得运用语言。语言运用得好不好,在于得到的语言知识确切不确切,在于能不能把语言知识化为习惯,经常实践。”

语言训练,主要靠课内阅读,读写结合。目前,有的阅读教学不到位。尤其

是对语言的感悟差、积累少,学生语感不强,写出的作文语言枯燥、贫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了作者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和怎样表达这个思想感情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提高阅读物任务,而且还要完成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阅读教学应该是由两个过程组成的,一是由语言——内容;一是由内容——语言。前者,对课文达到初步理解;后者,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词造句的。目前,在阅读课上仍然是重第一个过程,而忽视了第二个过程,因此,学生在语言上受益不大,这也是小学生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阅读课的读写结合,还要体现在平时练笔上。最好是经常有小练笔,并随着平时的练笔而渗透作文的要求。

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上,教师批改作文是很重要的,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所以不论是面批、讲评课上的口头评语,还是作文本中的书面批语,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听取和阅读。对于学生作文中精彩的、生动的、感情充沛的语言表达,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必须要指出问题所在,应该怎么修改,使学生直接受益。

加大阅读量,是训练学生评议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外阅读,一是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三是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除课内认真读书之外,还要在课外多读书,多练笔。

如果说充实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那么读书就是作文的流,源和流是相通的。教师们应紧紧抓住作文的源和流,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水平,从基础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4、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没捷径可走,下面笔者从“激趣、严抓”“学习习惯“三大方面来地概括下自己的一些尝试和有点创新的教学经验。

首先是“激趣”这方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的。

第一:想让学生对你的学科感兴趣,先让学生对你感兴趣。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们

都是当语文老师的,我自己不敢说做到这样子了,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成功老师的标准,我们都应该努力地把自己向这种境界推进。面对学生,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有信心,佩服自己的老师。我们可以以自己的个性、素养和爱心来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老师,喜欢上课堂,就喜欢上该学科,从而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要让学生像向日葵朝日那样崇拜自己,他们就没有理由不学你的学科了。

第二: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吸引学生的开始。

我们一定要在铃声响过以后,立马用一个精彩的导入像是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这个学期,像讲到《长城》这一课,我就会问“毛泽东爷爷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班谁去过长城,见过真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大胆地当一回小导游,让全班同学通过过听觉去免费游览一番万里长城。”讲到《猫》这一课的时候,我会这么说:“同学们,老舍先生家里养了一位老爷,他的脾气可是高傲了“。这样子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集中起来了。

第三: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

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听课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三十分钟,那我们就必须在课堂上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时间,提高自己课堂的效率。我们应该将课本用活,多给学生机会发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像这个学期的第三单元是童话故事篇,其中有几篇童话是是很适合当场分角色表演的。如《小木偶的故事》和《小鸟和树》等。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动作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其次,我还会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利用晚辅导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读书交流会、寻找错别字、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有时候会影响教学进程,毕竟语文课是很紧张,但是最后我发现,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所以即使是在紧张、沉闷的复习阶段,我并没有每天、每节课赶鸭子一样地逼着学生学习,而是利用语言激发学生,很大方地每天花一些时间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应试信心。

严谨抓好教与学的各方面。

第一:严抓基础知识。

有很多老师肯定会与我有这样的同感。每次考试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基础

知识中被扣掉几分不应该被扣的分。其实这个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完完全全可以做到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中达到满分的水平,差生就指望在这部分拿分数了,优生更加不能在“阴沟里翻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严格要求我的学生把语文书里的”语文园地“和古诗背得滚瓜烂熟。即使是中年级了,但是在识字教学中,我没有半点松解,哪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记,还有哪个字最容易怎么写错,我都会事先安排学生预习,讲课的时候还会特别提醒。我自己还会编一些话来帮助学生记生字。如”瞭望“的”瞭“,我编成:目大日小加两点。墓:太阳戴草帽,土在大下藏猫猫。踏:左边足字旁,日在水下方。还有像形同字记忆法,比如“羡慕”的“慕”,我就会联系其他几个字:墓 、幕 、暮一起来记。有时候学生的想象力会让你感到惊奇,因为他们想出来的一些记字法很有趣。

第二,严抓学生的背书和书写。

我跟我的学生说,老师每次改作业是先改书写,书写好的,即使作业做得不是很正确老师也不会批评,但是如果作业全做对了,书写却一塌糊涂就要重做。

背书是学语文的重点,如果上早读课,我们只是看着学生读书是没有什么成果的。我会参与到学生的早读课中去,帮助学生背书。如刚刚学完的那一课《长城》,我只利用了一个早读的时间,就让班上百分之百八十的人把这课书背下来了。其中有一段是介绍长城的建筑结构的,我会把长城的“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和“方形城台”大概的画在黑板上,学生边看边读边理解,最后只要看着黑板上的的草图就能把书本内容背下来。这样就能把背书这件难办的事情轻松的完成了,除了画简笔画,我还会用一下“联想法”或以讲故事形式来背书。

第三,抓好每一个学生

老师们,五个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我们所教的学生也一样,有优秀的,也有很差劲的。我们都应该想办法去把他们教好。对待优生,我教导他们不能骄傲,要细心谨慎,要继续发光,发更亮的光。我们班级平时优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成绩还是蛮高的。对待学困生:我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把学困生分成“假困生”和“真困生”,分类施教。“假困生”,其实很聪明但是学习习惯和基础不够好,上课时就对他们多提问,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课后多谈心,从具体方面表扬他们,让他们坚持认真对待学习。

语文学科校本培训资料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教育理论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21世纪是个社会多元化、学习化、信息化的时代,教育资源、教学时空无限扩展,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学习环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地利用这些资源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促进语文个性发展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语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出现错位

笔者在平常的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有以下几种不当的角色表现:一是教师充当了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名曰,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热热闹闹地讨论,教师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无目标,学生收效甚微。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名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时,教师始终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导,造成学生漫无边际地交流,云山雾海地汇报,学生的认识活动停留于表面。三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捧场人。名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论学生读书,发言的情况如何,教师总是赞不绝口:“棒极了!”“真了不起!”“想不到你这么聪明!”由于教师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使得课堂上该引导的地方得不到适时引导,该深化的地方得不到及时深化,该训练的地方得不到有效训

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不作为”行为,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课堂教学活动中读书的方法过于肤浅

不知是什么时候语文教学流行“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语。有位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先是学生自由地读,然后是读给同桌听,再全班齐读,分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教师还在变着花样让学生读,硬要让学生读出感情来。这样,学生的感情不仅没有读出来,就连读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了。

3.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无目标

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或者,课本上清清楚楚的,明摆的问题还在不停地追问,似乎课堂热闹、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来了,但只着皮毛,不得要领。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面临以上的不足,教师应及时加以改正。教师如何来把握语文教学呢?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使其具有独特地的态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充分把握好收与放的度。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误区时,教师就应当适时点拨,给予一定的提示,恰当地发挥自己的组织功能。对于文章的重点部分,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深入体会,不要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2.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读书

目前的课堂已经很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这违背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新课标所倡导的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充分读书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独立地读,特别是朗读、诵读、感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理解课文内容,古人云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3.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想发展

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发现:阅读过程中,用于眼睛注视时间少,用于思维的时间多。因此解放学生的“嘴巴”,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自读,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自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独特地对课文的内容(包括字、词、句、段、篇等方面)进行细细品味,体现其个性特点。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阅读实践等个人特点,其阅读思维的角度、感受,体会是不会一样的。教师要在学生个性阅读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培育学生各自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4.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心智水平、认识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读中感悟”、“读中获得思想启迪,读中享受审美乐趣”,“只要多读,体验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学生在这种只读不交流的情况下,感受、体验、理解都常常是迷迷茫茫不知正误。这里需要教师有准确的角色定位,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而忘了自己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忘了主导。其实,好的讲解是能促进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主动设置各种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交流活动,教师只有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大胆培养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独到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5.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

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的对文本阐释和反应,应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应,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想怎么样阅读就怎么阅读,想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理解。因此教师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同时,更要强调尊重文本的客观性,尊重课文的背景、人文、现实。当然学生在大量的个性化阅读行为的支持下,阅读教学将肯定会从立足文本向超越文本发展,所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有意识地在鉴赏上,在空白处,在批判教材中,在延伸课文内容里让学生超越文本,体现

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小学语文教学之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我们所看到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材上的课本展开,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或一组)训练目标。课堂上,读课文,想课文,说课文,基本上“万变”不离课本。可见,课文对语文教学作用真大,对于语文教师简直如同臂膀。因为,在他们心中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课本,教课文其实就是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答案通过课堂,通过训练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学生思想中。叶圣陶先生早就语重心长地说,教材其实也就是个例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可是我们的教师却把“例子”当成了语文教学的通天的法宝,拼命地挖掘这“宝库”中的训练“资源”,他们仿佛就是“魔术师”,一篇短短的课文能衍生出许许多的练习题,有些问题连作者也感匪夷所思,在语文教研组,经常看到这样争论的场面:几个语文老师捧着习题在争论着答案是“a”还是“b”。细想一下,连老师也闹不明白的题目,学生岂不是想昏了头,你说,这样的把“鸡毛”当成“令箭”的语文、语文教学,孩子们能喜欢吗?

确实,如果你走进孩子之中,问他们是否喜欢语文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摇头,甚至会异口同声说,语文书的课文,我们在开学第一天就读完了,课堂上,老师讲的,爸爸妈妈为我们买的“课课通”“堂堂练”上都有!难怪孩子们不喜欢,原来语文老师连起码的游戏规则都不了解:孩子厌烦重复,喜欢新鲜。了解这些,我们的语文老师还会如此心安理得地“教语文”吗?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可是不少的语文教师都让孩子读什么?读课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甚至达到背得一定不漏,我们的语文老师对此言之凿凿:课文是经典的规范语言,如果不各累,怎么会应用呢?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背课堂笔记,背会的孩子抽背不会的,背不会的孩子课间不准休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自有其道:现在语文试题非常“活”,许多内容课本上根本没有,必须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孩子强化记一记,这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大有益处。

可是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积累,也无可厚非,可是我们到底让孩子积累

的是什么呀!是唐诗、宋词吗?是名家名篇吗?是名言警句吗?非也!“奥运会的会旗标志是什么?口号是什么?”“《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什么?”“《跳水》一课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些知识孩子是需要的,可是它的获得不是靠老师“喂”的,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的,这些知识可能会在某次考试中给孩子试卷增加一两分,但是为了考试“昙花一现”,却把孩子套在功利记忆的怪圈里,耗费了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是不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们应该让孩子阅读什么呢?语文课本是要认真读的,有些地方当然也要背,但决不是他们阅读的“唯一”。我们“简单”教语文,“简单”教课本,腾出时间让孩子呼吸窗外“清新的空气”,儿童小说、童话、古典名篇都可以进课堂,并且进入孩子的课余生活。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因为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所以我们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和积累的要求。课外有这么多的阅读和积累任务,对语文课本里好的篇章、段落,我们更应指导学生加强背诵,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绝不是“死记硬背”的回潮,我们倡导的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一是熟读成诵,水到渠成。即“功在诵前”,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训练,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背诵课文时水到渠成,轻松地完成任务。二是演诵结合,寓趣于诵。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熏陶。

二、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

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会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针对现象一,可以让父母不

的是什么呀!是唐诗、宋词吗?是名家名篇吗?是名言警句吗?非也!“奥运会的会旗标志是什么?口号是什么?”“《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什么?”“《跳水》一课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些知识孩子是需要的,可是它的获得不是靠老师“喂”的,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的,这些知识可能会在某次考试中给孩子试卷增加一两分,但是为了考试“昙花一现”,却把孩子套在功利记忆的怪圈里,耗费了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是不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们应该让孩子阅读什么呢?语文课本是要认真读的,有些地方当然也要背,但决不是他们阅读的“唯一”。我们“简单”教语文,“简单”教课本,腾出时间让孩子呼吸窗外“清新的空气”,儿童小说、童话、古典名篇都可以进课堂,并且进入孩子的课余生活。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因为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所以我们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和积累的要求。课外有这么多的阅读和积累任务,对语文课本里好的篇章、段落,我们更应指导学生加强背诵,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背诵积累,绝不是“死记硬背”的回潮,我们倡导的是“活记乐背,主动积累”:一是熟读成诵,水到渠成。即“功在诵前”,认读和表情朗读要为背诵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训练,使学生对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以致学生背诵课文时水到渠成,轻松地完成任务。二是演诵结合,寓趣于诵。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可以通过讲故事、当导游、演课本剧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使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熏陶。

二、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

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教会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针对现象一,可以让父母不

在身边的学生讲讲思念父母的情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既而提高阅读能力。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多是优美的,抒情的,感人的。有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小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重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兴趣。如阅读《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先放映一段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录像,然后导入:“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一起去游览一番。”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又如阅读《海底世界》一文,通过多媒体放映“海底世界”的奇妙神奇的画面,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⑴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读,善于抵制干扰,全身心去读书,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⑵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后提示问题去读。

⑶培养圈画的习惯:在读书时随时圈点、画、批,画出重点、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理会。

⑷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⑸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 (八)开通网络教育,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农村的教师和孩子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3、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重结果,轻过程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注意重视习作过程。然而,从每次的综合质量检测

分析看,有的学生套题套范文的现象比较多。原来,在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用心的观察,是否是真的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情,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就可以得高分。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有的甚至连人家的姓名都照搬了,习作的基本功差,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个性化作文”、“亮点作文”“细节的文章”很少,没有自己真正想写出来的文章,这些都反映出小学作文教学“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

2、重记实,轻想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习作归纳为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部分。新课标增加了想象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崔峦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想象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不多,当前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因为在农村小学记实作文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想象作文教学探索起步迟,学生想象作文训练也少,学生习作普遍存在思路狭窄、言之无序、内容枯燥等问题,严重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重课内,轻课外

叶老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就是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一部分老师怕麻烦,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作文课上只是将要求范文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在教室苦思冥想,胡编乱造。因为大部分小学的学生较少阅读课外读物,加上学生参与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少,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也少,这种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总写不出一篇好的文章,是自己的文章。由于缺乏感受与体验,缺乏了课外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4、重批改,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更重要的是一种肯定。但是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

的讲评。教师批改时,也缺乏鼓励、赞赏、宽容,学生望文生畏,习作评价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二、对策思考及建议

(一)生活积累

生活积累,就是观察到的事物,学到的知识,以及对人、对事、对景而发同的情思。简言之,生活积累即经验的积累。积累得越是深广、正确,作文的水平就越高。生活积累是随着生活的进展而逐步加深扩展的,虽然“临时现买现卖的情形有时也有,但是光靠临时的观察和认识总不够。因为临时的观察认识不会怎么周到和真切。达到周到和真切要靠日积月累”。

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生活的积累是和作文同步进行的。因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话。同一文题、同一学生,三年级写的和五年级写的就是不同。

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叶老又从问题的反面告诫我们:“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假若不知避开,唯有陷入模仿、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里罢了。”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弊端根源。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做到:

1、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用生活之水行作文之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关注焦点问题。让学生写生活札记,可三言两句,可长篇大论,关键是养成积累的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思想认识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对所看的事,对所读的书,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样才能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思我所思,写我所看、所思、所感、所悟。不漠视生活,不跪着读书,这是提高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原则。

3、命题作文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积累出发。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胸中已有的积累,作文题要切合学生已有的积累,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诱导他们尽量把积累吐出来。这样,学生就有

话可讲,所写文章就言之有物。有时学生发表的欲望虽还未达到不吐不快的水平,只要文题恰当,按题去作,把已有的不太充实的积累写出来,也是一种训练。经过几年这样的训练,养成习惯,日久天长,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时也能写出文章,这便是写作教学的成功。

4、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积累。积累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各人的积累也不同。对于同一题目,各人因积累的材料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心中积累的广度、深度不同,作文的内容和水平也会不同。教师指导作文,不仅要了解全班学生现有的积累,还应了解每个学生积累的水平,有时出不同的几个文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更能有的放矢。

5、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美的句子,对于词语积累可从二方面入手: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如让学生摘抄“大公无私”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乐于助人、救死扶伤、舍己为人、拾金不昧„„”这一类词语,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假公无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卖国求荣„„”,这样,学生不光认识了这一个词语,还认识了一类或几类词语。对于句子的积累:一方面可以分句式积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类别;一方面可以分修辞积累,依据不同的修辞手法划分不同的类别。虽然对小学生不太强调修辞手法,但是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必须让学生掌握,让学生知道它们对句子表达效果所起的作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阅读中受到美词佳句的熏陶。

(二)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合二而一的,叶老不止一次地讲过:“我们想问题时,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才能想,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有的学生说:“脑子里有想法就是写不出来。”其实,他的想法还是朦胧的思想,语言还是零零碎碎的语言,当然是写不出来的,所以,小学生在作文训练必须和思维训练统一起来。

1、作文和逻辑思维训练统一。学生的作文离不开逻辑思维,思维的概括性、

准确性和条理性是使语言表达简明、准确、条理的基础。正如叶老指出的,“要想清楚然后写”,“所谓想清楚就是形成语言的形式,所谓想不清楚就是形成不了语言的形式”。

要使学生作文写得通顺,就要进行作文先写提纲的训练,这项训练必须和逻辑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叶老提出:“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然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一般应该从三年级结合阅读课的概括段意训练,开始教学生列作文提纲。三年级写的作文提纲要求粗些,到四、五年级逐步列细些。要求学生写作文提纲之前,先思考清楚,构思要严密,思想上明确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才能写出作文提纲。想得越清楚,提纲越详细,写成整篇越容易。学生养成写提纲的习惯,无论是发言还是作文就会思路连贯,条理清晰。而且列提纲还会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作文和形象思维训练统一。学生作文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使语言具体、形象、鲜明、生动的基础。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具体生动,不能仅从修饰语句着眼,除了积蓄大量的知识外,还必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于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干瘪的学生,更需要从发展形象思维入手。要求小学生写想象作文是必要的,因为“童心”不仅有真,而且有幻;儿童写童心不仅会写出真情实感,而且会写出自己的想象。有的以写真实为主,真实中要发挥想象;有的以写想象为主,想象中不脱离生活。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不过,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还是以写真实为主,能够把事、物、人写清楚,写明白,写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

3、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学生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要允许学生放开思想。要开放学生的作文的题材、体裁,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围绕自己的家庭、学校生活命题,这些题材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写起来比较容易,是应该保留的。但如果停留在这些方面,就显得不足了。要引导孩子们放眼广阔的生活,放眼大自然。这倒不是让学生写大题材、做大文章,而是要小中见大。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要随时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与,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也不一定都写记叙文,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小征文或者学生喜欢的任

何文体。

由于应付考试以及有的教师指导不当,在小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模式化的文章。教师授予了学生固定的写作内容、观察顺序、布局谋篇,甚至提供半黑板的好词语供学生备用,或者提供所谓的标准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这样的结果使学生的作文不能自由发挥,不能写自己所想写的,写自己所喜欢的。因此,必须改变千人一面,千口一词,千篇一律的现象。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要让孩子们写出童心童趣,写出他们的想象、志趣。

(三)情感丰富

作文是个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情感是小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现在有很多孩子,对人、对事缺乏一定的感情。例如,有的孩子父母对他疼爱有加,可是他无动于衷;有的孩子不能同情弱者等等。表面上看是不懂礼貌,但实际上是对人、对事感情淡漠,激不起他们情感的波动。

儿童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叶老曾指出:“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所以情感的培养是离不开充实的生活的,对于思维能力并未充分发展的小学生,情感非常容易被激发起来,容易兴奋、激动。一旦儿童的认知伴随着情感,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和表达语言。

农村小学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活比较单调、刻板。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肯定,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其次,敦促学生从自己的积累出发,写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写作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不是停留在单纯的认识事物上,而应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只有对客观事物有了深刻的情绪体验,才能写出具体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熟悉的、了解的、有情绪体验的事情,写他们的心里话,抒发他们的真情实感。

(四)语言表达

作文是语言表达、交际的载体,是语言的实践。叶老指出:“写东西就得运用语言。语言运用得好不好,在于得到的语言知识确切不确切,在于能不能把语言知识化为习惯,经常实践。”

语言训练,主要靠课内阅读,读写结合。目前,有的阅读教学不到位。尤其

是对语言的感悟差、积累少,学生语感不强,写出的作文语言枯燥、贫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了作者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和怎样表达这个思想感情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提高阅读物任务,而且还要完成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阅读教学应该是由两个过程组成的,一是由语言——内容;一是由内容——语言。前者,对课文达到初步理解;后者,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词造句的。目前,在阅读课上仍然是重第一个过程,而忽视了第二个过程,因此,学生在语言上受益不大,这也是小学生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阅读课的读写结合,还要体现在平时练笔上。最好是经常有小练笔,并随着平时的练笔而渗透作文的要求。

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上,教师批改作文是很重要的,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所以不论是面批、讲评课上的口头评语,还是作文本中的书面批语,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听取和阅读。对于学生作文中精彩的、生动的、感情充沛的语言表达,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必须要指出问题所在,应该怎么修改,使学生直接受益。

加大阅读量,是训练学生评议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外阅读,一是丰富语言积累;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三是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除课内认真读书之外,还要在课外多读书,多练笔。

如果说充实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那么读书就是作文的流,源和流是相通的。教师们应紧紧抓住作文的源和流,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水平,从基础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4、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没捷径可走,下面笔者从“激趣、严抓”“学习习惯“三大方面来地概括下自己的一些尝试和有点创新的教学经验。

首先是“激趣”这方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的。

第一:想让学生对你的学科感兴趣,先让学生对你感兴趣。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我们

都是当语文老师的,我自己不敢说做到这样子了,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成功老师的标准,我们都应该努力地把自己向这种境界推进。面对学生,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有信心,佩服自己的老师。我们可以以自己的个性、素养和爱心来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老师,喜欢上课堂,就喜欢上该学科,从而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要让学生像向日葵朝日那样崇拜自己,他们就没有理由不学你的学科了。

第二: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吸引学生的开始。

我们一定要在铃声响过以后,立马用一个精彩的导入像是磁铁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这个学期,像讲到《长城》这一课,我就会问“毛泽东爷爷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班谁去过长城,见过真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大胆地当一回小导游,让全班同学通过过听觉去免费游览一番万里长城。”讲到《猫》这一课的时候,我会这么说:“同学们,老舍先生家里养了一位老爷,他的脾气可是高傲了“。这样子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集中起来了。

第三: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

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听课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三十分钟,那我们就必须在课堂上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时间,提高自己课堂的效率。我们应该将课本用活,多给学生机会发挥,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像这个学期的第三单元是童话故事篇,其中有几篇童话是是很适合当场分角色表演的。如《小木偶的故事》和《小鸟和树》等。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和有趣的动作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其次,我还会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利用晚辅导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读书交流会、寻找错别字、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可能有时候会影响教学进程,毕竟语文课是很紧张,但是最后我发现,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所以即使是在紧张、沉闷的复习阶段,我并没有每天、每节课赶鸭子一样地逼着学生学习,而是利用语言激发学生,很大方地每天花一些时间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应试信心。

严谨抓好教与学的各方面。

第一:严抓基础知识。

有很多老师肯定会与我有这样的同感。每次考试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基础

知识中被扣掉几分不应该被扣的分。其实这个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完完全全可以做到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中达到满分的水平,差生就指望在这部分拿分数了,优生更加不能在“阴沟里翻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严格要求我的学生把语文书里的”语文园地“和古诗背得滚瓜烂熟。即使是中年级了,但是在识字教学中,我没有半点松解,哪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记,还有哪个字最容易怎么写错,我都会事先安排学生预习,讲课的时候还会特别提醒。我自己还会编一些话来帮助学生记生字。如”瞭望“的”瞭“,我编成:目大日小加两点。墓:太阳戴草帽,土在大下藏猫猫。踏:左边足字旁,日在水下方。还有像形同字记忆法,比如“羡慕”的“慕”,我就会联系其他几个字:墓 、幕 、暮一起来记。有时候学生的想象力会让你感到惊奇,因为他们想出来的一些记字法很有趣。

第二,严抓学生的背书和书写。

我跟我的学生说,老师每次改作业是先改书写,书写好的,即使作业做得不是很正确老师也不会批评,但是如果作业全做对了,书写却一塌糊涂就要重做。

背书是学语文的重点,如果上早读课,我们只是看着学生读书是没有什么成果的。我会参与到学生的早读课中去,帮助学生背书。如刚刚学完的那一课《长城》,我只利用了一个早读的时间,就让班上百分之百八十的人把这课书背下来了。其中有一段是介绍长城的建筑结构的,我会把长城的“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和“方形城台”大概的画在黑板上,学生边看边读边理解,最后只要看着黑板上的的草图就能把书本内容背下来。这样就能把背书这件难办的事情轻松的完成了,除了画简笔画,我还会用一下“联想法”或以讲故事形式来背书。

第三,抓好每一个学生

老师们,五个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我们所教的学生也一样,有优秀的,也有很差劲的。我们都应该想办法去把他们教好。对待优生,我教导他们不能骄傲,要细心谨慎,要继续发光,发更亮的光。我们班级平时优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成绩还是蛮高的。对待学困生:我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把学困生分成“假困生”和“真困生”,分类施教。“假困生”,其实很聪明但是学习习惯和基础不够好,上课时就对他们多提问,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课后多谈心,从具体方面表扬他们,让他们坚持认真对待学习。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活动策划方案基本模式
  •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活动策划方案基本模式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尽快提高我校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新课标的认知水平,全面激发教师的教研意识,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使教师向 ...查看


  • 2011学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 前进学校2011学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把新课程改革倡导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有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来实施."校本培训"--一种有利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教研方式应运而生,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让教师面对自身 ...查看


  • 低年级组小学语文校本培训计划
  • 低年级组小学语文校本培训计划 一.培训宗旨 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校本教研为主要抓手,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继承和创新教研工作.课堂教学,推进我校教师.学生.学校三者和谐地发展. 二.培训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 ...查看


  • 小学主题式校本教研计划
  • 校本教研计划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2012 年 3 月 1 日 校本教研计划 --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校本教研是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是落 ...查看


  • 浅析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 浅析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课 ...查看


  •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 ...查看


  • 小学语文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 2007年小学语文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 我校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工作以校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充分挖掘内部教研资源,合理利用光盘.多媒体,立足校本,继续推进问题解决式教研模式,切实提高学校教研工作质量:更新教师观念,加大学习力度,进 ...查看


  •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课题主题报告
  •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课题主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查看


  • 肖营子高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
  • 高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 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积极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改进21世纪课堂评价和培养模式的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实施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结合远程研修,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加强关于课堂中的评价的学习和研究,将21 ...查看


  •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 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反思一:校本培训>教学反思 转眼间,半年的教学工作又结束了.我担任学科的教学工作.应该说分班后给了我更多地实践我自己的教学思想的机会.也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和挖掘教材里的内容.这半年来,学校也经历了改制的变革,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