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的历史(1):从牛顿.孟德尔说起

学术不端的历史(1):从牛顿、孟德尔说起

精选

已有 3791 次阅读 2011-7-14 03:42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科学研究的浩瀚历史中,许多科学家被怀疑曾经捏造数据(having fudged data),也就是今天为广大科研人员所熟知的学术不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Michael Kalichman就列举了以下例子:1. Isaac Newton: 牛顿很可能调整了他的计算结果以期与观察到的结果相符。

2. Gregor Mendel: 孟德尔的有关豌豆实验结果要远比实验观察值要干净(cleaner),现实他可能更改了数据。

3. Robert Millikan: (他的著名的油滴实验发表于1913年8月,此实验对以往测量电子电荷的方式做了大幅的改良,很精巧地测出基本电荷量,被誉为是物理史上最巧妙的实验之一。)密立根在他的一篇描述电子电荷的文章中未提及他删除了某些重要数据。他或许应该对为什么这些数据被删除给出合理的解释。

4.其它人还提到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并倡导疾病细菌学说(胚种学说)和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他亦是第一个创造狂犬病和炭疽的疫苗的科学家。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被视为细菌学之祖。见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7%AF%E6%98%93%C2%B7%E5%B7%B4%E6%96%AF%E5%BE%B7)。巴斯德在其研究中未提到他使用的抗炭疽疫苗是由其竞争对手合成的,相反,他却说他是使用自己的疫苗来灭活杆菌。

学术不端的近代案例

William Summerlin

1974年,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免疫学家Robert Good同在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所工作的William Summerlin向外界报道,他能在遗传学上毫无关系的动物之间进行组织移植。这一发现意味着长期困扰人们的脏器移植中的排斥问题有可能解决。因此当这一“惊人”的发现在《JAMA》上刊登后,立刻引起轰动。而事实是Summerlin通过用毡制的笔在两只小鼠的植皮区偷偷涂上黑色,并把这两只小鼠作为移植成功的证据来证实他的声明。然而,在Summerlin在Good的实验室昨晚报告后,一位实验室技术员却注意到这两只鼠皮毛上的移植斑块(transplanted patches)实际上是由记号笔描上去的,用酒精一擦后移植斑块就被洗掉了。于是真相大白。面对事实,Summerlin承认舞弊。

John Darsee和Robert Slutsky

在1980年有2件事情引起了美国科研届和公众对学术不端的关注。第一件事涉及John R. Darsee博士,一位位于Brigham和Womens Hospital(哈佛大学附属教学机构)的心脏病临床研究人员。他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将其单位同事列为共同作者,即使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只是作了极小的贡献或与文章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

1981年,Darsee的位于哈佛的合作者和导师发现他编造数据。其他调查也发现Darsee捏造实验结果并进行发表,甚至始于他还是Notre Dame的一名生物学学生,持续到他进行医学领域和获取Emory University的心脏病研究助学金,直至在哈佛。调查的结果是超过10篇杂志论文和超过45篇会议摘要被撤回。Darsee事情将许多文章中使用所谓的“gift authors”问题摆到了突出的位置。Gift author与给予他们这种合作者关系的当事人很少或没有联系,这一行为实际上就是欺骗,因为这些响当当的名字的存在会影响到主编更加倾向于决定文章接受发表。

Darsee的即时导师Braunwald可不是一个愿意接受gift author的人!!

Darsee发表的文章中的共同作者他们要么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文章中,要么与文章根本就没有关系。最终,调查发现他们并没有参与数据造假。但该事件指出共同作者有必要对他们名字出现的文章中的信息承担责任。最终,Darsee被解雇,并被禁止申请联邦教育研究基金10年。

Darsee事件曝光后不久,Robert A. Slutsky,一位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放射学家,被发现使用虚假的作者关系并存在造假行为。不可思议的是,Slutsky多年来差不多每10天就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文中列了很多共同作者来误导杂志主编。在1985年,在Slutsky即将获得升迁时,一位审稿人发现在其两篇论文中存在数据重复。调查随后展开,在Slutsky的137篇论文中,77篇有效,48篇存在问题,12篇发现造假。最终,Slutsky不仅没有得到升迁,而且被迫辞去他的永久教职。

学术不端的历史(1):从牛顿、孟德尔说起

精选

已有 3791 次阅读 2011-7-14 03:42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科学研究的浩瀚历史中,许多科学家被怀疑曾经捏造数据(having fudged data),也就是今天为广大科研人员所熟知的学术不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Michael Kalichman就列举了以下例子:1. Isaac Newton: 牛顿很可能调整了他的计算结果以期与观察到的结果相符。

2. Gregor Mendel: 孟德尔的有关豌豆实验结果要远比实验观察值要干净(cleaner),现实他可能更改了数据。

3. Robert Millikan: (他的著名的油滴实验发表于1913年8月,此实验对以往测量电子电荷的方式做了大幅的改良,很精巧地测出基本电荷量,被誉为是物理史上最巧妙的实验之一。)密立根在他的一篇描述电子电荷的文章中未提及他删除了某些重要数据。他或许应该对为什么这些数据被删除给出合理的解释。

4.其它人还提到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并倡导疾病细菌学说(胚种学说)和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他亦是第一个创造狂犬病和炭疽的疫苗的科学家。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被视为细菌学之祖。见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7%AF%E6%98%93%C2%B7%E5%B7%B4%E6%96%AF%E5%BE%B7)。巴斯德在其研究中未提到他使用的抗炭疽疫苗是由其竞争对手合成的,相反,他却说他是使用自己的疫苗来灭活杆菌。

学术不端的近代案例

William Summerlin

1974年,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免疫学家Robert Good同在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所工作的William Summerlin向外界报道,他能在遗传学上毫无关系的动物之间进行组织移植。这一发现意味着长期困扰人们的脏器移植中的排斥问题有可能解决。因此当这一“惊人”的发现在《JAMA》上刊登后,立刻引起轰动。而事实是Summerlin通过用毡制的笔在两只小鼠的植皮区偷偷涂上黑色,并把这两只小鼠作为移植成功的证据来证实他的声明。然而,在Summerlin在Good的实验室昨晚报告后,一位实验室技术员却注意到这两只鼠皮毛上的移植斑块(transplanted patches)实际上是由记号笔描上去的,用酒精一擦后移植斑块就被洗掉了。于是真相大白。面对事实,Summerlin承认舞弊。

John Darsee和Robert Slutsky

在1980年有2件事情引起了美国科研届和公众对学术不端的关注。第一件事涉及John R. Darsee博士,一位位于Brigham和Womens Hospital(哈佛大学附属教学机构)的心脏病临床研究人员。他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将其单位同事列为共同作者,即使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只是作了极小的贡献或与文章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

1981年,Darsee的位于哈佛的合作者和导师发现他编造数据。其他调查也发现Darsee捏造实验结果并进行发表,甚至始于他还是Notre Dame的一名生物学学生,持续到他进行医学领域和获取Emory University的心脏病研究助学金,直至在哈佛。调查的结果是超过10篇杂志论文和超过45篇会议摘要被撤回。Darsee事情将许多文章中使用所谓的“gift authors”问题摆到了突出的位置。Gift author与给予他们这种合作者关系的当事人很少或没有联系,这一行为实际上就是欺骗,因为这些响当当的名字的存在会影响到主编更加倾向于决定文章接受发表。

Darsee的即时导师Braunwald可不是一个愿意接受gift author的人!!

Darsee发表的文章中的共同作者他们要么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文章中,要么与文章根本就没有关系。最终,调查发现他们并没有参与数据造假。但该事件指出共同作者有必要对他们名字出现的文章中的信息承担责任。最终,Darsee被解雇,并被禁止申请联邦教育研究基金10年。

Darsee事件曝光后不久,Robert A. Slutsky,一位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放射学家,被发现使用虚假的作者关系并存在造假行为。不可思议的是,Slutsky多年来差不多每10天就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文中列了很多共同作者来误导杂志主编。在1985年,在Slutsky即将获得升迁时,一位审稿人发现在其两篇论文中存在数据重复。调查随后展开,在Slutsky的137篇论文中,77篇有效,48篇存在问题,12篇发现造假。最终,Slutsky不仅没有得到升迁,而且被迫辞去他的永久教职。


相关文章

  •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
  •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深入人心,由于科学知识是不以科学家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知识",因此它与宗教.哲学.艺术等一般人类知识是不同的.在科学知识有别于其它知识的各种特征中,科学结论的"可检验性"是最基 ...查看


  • 首份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出炉
  • 首份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出炉 3年前提出"蚁族"概念的青年学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博)副教授廉思近日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群体,并称这个群体为"工蜂"族.历时一年多调研完成 ...查看


  • 浅谈学术不端
  • 也许成功要走弯路,但我懂得坚持. 黑夜再漫长,也有黎明在前方. 雪融化之后会变成什么? 会变成春天. 浅谈学术不端行为 学校: 学院: 系级: 名字: 学号: 浅谈学术不端行为 学校: 学院: 系级: 名字: 学号: 浅谈学术不端行为 黎& ...查看


  • 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王天兵
  • 行思探理 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7期 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天兵/杨大伟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和现象的曝光,学术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术道德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从现 ...查看


  • 李世洞: "院士门丑闻"全记录--[较量]读后感
  • 李世洞: "院士门丑闻"全记录--<较量>读后感 时间:2010年6月26日 作者:李世洞(武汉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 一.三本书中的"大哥大" 在近年来反对学术不端的斗争 ...查看


  • 中国知网简介
  • 5.中国知网简介 中国知网,英文简称为CNKI .CNKI 是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此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 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此项目对应实体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 技术有限 ...查看


  • 吉林大学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试题
  • 吉林大学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试题 一.辨析题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 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 ...查看


  • 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
  • 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 杜鹏 杨燕萍 关晓斌 [摘要]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对于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评价为研究视角, 基于对全国42所高校3805名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专家学者的专题访谈,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针对学 ...查看


  • 惩治学术不端行为
  • 摘 要:近年来,学术活动领域内各种不正之风盛行,学术不端现象日益严重,已造成学术工作者素质的严重缺损,浪费了社会大量的研究资源.面对上述现状,如何采取措施遏制学术研究活动中存在的不端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己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不可否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