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薤白桂枝汤

医案一:男,34岁,荨麻疹,全身红色风团,瘙痒、喘、咳泡沫痰落地即化为水。

舌诊:舌淡胖颗粒苔色白水滑,舌尖边略红

脉诊:浮短小无力,缓,有紧之象

分析:由于病人自己所学专业为中西医结合,也懂中医,也经常开中药,自认为当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我思索半天:红色风团、痒当属热,咳泡沫痰落地即化为水当属寒饮(如果是真热当是黄痰),由此可见当是寒热夹杂、虚实夹杂,脉浮当属表或上焦,由此想到《金匮要略》胸痹章,但各家注解只有上面提到的脉诊的前三种情况,心里很疑惑,反复念叨阳微阴弦,一瞬间想明白了上面分析的情况,果断用枳实薤白桂枝汤,病人不理解,不想用,我说不用拉到,我走了。病人无奈服了二剂,不想效果很好,电话告知又加服了二剂,痊愈。

方剂:枳实12 厚朴12 薤白15 桂枝3 栝楼20 四剂

《金匮要略》条文: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五)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楼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渣,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

解:枳实薤白桂枝汤病机:阳明气实,寒热夹杂。典型脉诊:浮紧细小而无力。与桂枝生姜枳实汤差异在于:后者为阳明气实,有寒无热,后者典型脉诊为:浮短、缓、实。

人参汤病机为太阴虚寒,子病及母。(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太阴以阳明之阳为用)

枳实薤白桂枝汤与桂枝生姜枳实汤及橘枳姜汤差异在于:

枳实薤白桂枝汤:阳明气实,有寒有热。

桂枝生姜枳实汤:阳明气实,有寒无热。

橘枳姜汤:     阳明气实,无寒无热。

医案二:女,30岁,咳痰喘5年,发作时频繁无法自控咳嗽,咳大量泡沫白痰,伴喘息。发病期间夜半必咳而不得眠,口干,饮后腹中不舒服,饮食、二便无异常。

舌诊:舌淡薄白颗粒苔。

脉诊:浮紧细小无力,略数,须寻方得

辩证:思索好久,不得头绪,夜半为少阴欲解时

方剂:四逆散合茯苓四逆汤 柴胡10 芍药10 枳实10 炙甘草10 茯苓12 干姜6 制附子6 党参3 二剂水煎服。

二诊:咳无变化,仅喘息未再发作,口干消失,余无不适。

舌诊:舌淡薄白颗粒苔。

脉诊:浮紧细小无力,略数,80次/分,须寻方得

辩证:紧为阳郁欲伸之象,脉浮数、咳为热之象,小而无力为阳虚之象,辩证到此处时,却无方与之相对,遂取书,在方剂索引那里浏览,脑子里飞快地反应者每个方剂的阴阳虚实之病机,当看到枳实薤白桂枝汤时,恍然大悟,病人之脉不就是阳微阴弦吗?阵咳不就是胁下逆抢心吗?喘息不就是胸满吗?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厚朴12 枳实12 桂枝6 薤白24 瓜蒌35 三剂水煎服

疗效反馈:无效。后思索多日,当用苓甘姜味细辛半夏汤,即小青龙汤去麻黄桂枝芍药,代之茯苓。初诊时,曾想用小青龙汤,因证无表证,脉无浮紧,故没用,当时尚未领悟苓甘姜味细辛半夏汤。

医案三:女,36岁,过敏性鼻炎,反复不可控喷嚏,流清涕,晨起、夜半、接触冷空气较重。右鼻孔生疮,疼痛。

舌诊:舌淡少苔,薄白,润。

脉诊:浮,不长,有紧之象,70次/分

辩证:鼻腔生疮、喷嚏皆为热之象,清涕为寒饮之象。脉不长为阳虚,紧乃阳郁欲伸之象。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12 厚朴12 薤白24 桂枝6 瓜蒌30 二剂水煎服。

二诊:喷嚏流涕皆减轻,鼻腔生疮消失。

舌诊:舌淡少苔。

脉诊:浮长有紧之象,68-70次/分。

辩证:脉浮长乃无阳虚之象,紧乃阳郁欲伸之象,喷嚏为热之象,清涕为寒饮之象。

方剂:阳旦汤 黄芩9 桂枝9 白芍9 炙甘草6 生姜9 大枣12个切 二剂水煎服。

疗效反馈:病情进一步减轻。(有些病人永远这样:无论是表述病情还是疗效,永远都是简练的结论,没有详细的描述。问也问不出来。)

医案三:女,65岁,左乳房上方簇状疱疹,疼痛灼热,胃部隐痛不适,泛酸、嗳气,有上顶之感,大便不成形,难下不爽利。

舌诊:舌淡胖无苔,表面细颗粒状。

脉诊:66-68次/分,浮、右脉大、长有紧之象,左脉短、虚。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12 厚朴12 薤白18 桂枝6 瓜蒌30 二剂水煎服。

二诊:一剂,略见效果,二剂,感效果明显。疱疹疼痛减轻,疱疹较前回缩。未外出现新的疱疹。仍有泛酸、嗳气,腹部胀满上顶减轻,大便改善。

舌诊:舌淡胖,舌根些少白苔,表面细颗粒状。

脉诊:66-68次/分,浮、右脉大、长有紧之象,左脉短、虚。

方剂:效不更方。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12 厚朴12 薤白18 桂枝6 瓜蒌30 二剂水煎服。

枳实薤白桂枝汤中,枳实厚朴破坚除湿满,桂枝温散,薤白味辛,苦,性温。助桂枝之温,兼苦收,使邪不散漫,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导邪从大便而出。

三诊:带状疱疹痊愈,腹胀,大便先硬后溏,难下不爽,打喷嚏、嗳气,无反酸,眠差,有梅核气的感觉,有头晕的情况。

方剂:半夏厚朴汤和橘枳姜汤 半夏9 生姜15 茯苓9 厚朴12 枳实12 陈皮24 苏叶12 二剂水煎服

医案四:2015.11.18

女,38岁,鼻塞、喷嚏,少许清涕,无流泪。下腹部疼痛不适。

舌诊:舌淡胖水滑苔。

脉诊:72次/分,浮滑,左脉短右脉略长有紧之象

触诊:下腹部中间触痛。

辨证思路:鼻塞、清涕、水滑苔者,寒湿之象;舌淡、左脉短,阳虚之象;舌胖,邪实之象;喷嚏,气上冲之象;脉紧,阳郁欲伸之象(气上冲,亦是阳郁欲伸之象)。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小陷胸汤 枳实12 厚朴12 薤白18 桂枝6 瓜蒌30 黄连3 半夏9 二剂水煎服。

疗效反馈:略有鼻鸣,喷嚏、腹痛基本痊愈。

医案五:2016-01-08

男,40岁,荨麻疹。晨起、临睡病重,大腿为主,踝关节、腕关节、掌心等处风团、斑丘疹,瘙痒,状如蟾蜍皮肤。晨起咳痰多年。

舌诊:舌淡胖,水滑苔。

脉诊:72次/分,浮紧长细,沉取有滑之象

触诊:红色皮肤划纹征阳性

辨证思路:痒病性之标为阳胜阴虚,荨麻疹病位在皮肤,病性之标为太阳,荨麻疹有肿之象,病性之标为太阴湿蕴。荨麻疹为孤立风团、斑丘疹,有结实之象,与弥漫性相对。脉缓为太阴脉,后读三物黄芩汤,恍然大悟:生地凉血润燥,苦参清热燥湿,恰与荨麻疹之标吻合。

方剂:麦门冬汤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合桔梗合三物黄芩汤汤 麦冬30半夏9党参9炙甘草6大枣12个切白芍9茯苓9白术9生姜9桔梗9黄芩6苦参12生地20 一剂水煎服

疗效反馈:由于没有过经验,只能实验性治疗,连续多方无效,当时未在意,当晚脱衣服时,妻子说,腿好了,我低头一看,原先状如蟾蜍皮肤的双腿完好如初!

医案一:男,34岁,荨麻疹,全身红色风团,瘙痒、喘、咳泡沫痰落地即化为水。

舌诊:舌淡胖颗粒苔色白水滑,舌尖边略红

脉诊:浮短小无力,缓,有紧之象

分析:由于病人自己所学专业为中西医结合,也懂中医,也经常开中药,自认为当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我思索半天:红色风团、痒当属热,咳泡沫痰落地即化为水当属寒饮(如果是真热当是黄痰),由此可见当是寒热夹杂、虚实夹杂,脉浮当属表或上焦,由此想到《金匮要略》胸痹章,但各家注解只有上面提到的脉诊的前三种情况,心里很疑惑,反复念叨阳微阴弦,一瞬间想明白了上面分析的情况,果断用枳实薤白桂枝汤,病人不理解,不想用,我说不用拉到,我走了。病人无奈服了二剂,不想效果很好,电话告知又加服了二剂,痊愈。

方剂:枳实12 厚朴12 薤白15 桂枝3 栝楼20 四剂

《金匮要略》条文: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五)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楼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渣,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

解:枳实薤白桂枝汤病机:阳明气实,寒热夹杂。典型脉诊:浮紧细小而无力。与桂枝生姜枳实汤差异在于:后者为阳明气实,有寒无热,后者典型脉诊为:浮短、缓、实。

人参汤病机为太阴虚寒,子病及母。(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太阴以阳明之阳为用)

枳实薤白桂枝汤与桂枝生姜枳实汤及橘枳姜汤差异在于:

枳实薤白桂枝汤:阳明气实,有寒有热。

桂枝生姜枳实汤:阳明气实,有寒无热。

橘枳姜汤:     阳明气实,无寒无热。

医案二:女,30岁,咳痰喘5年,发作时频繁无法自控咳嗽,咳大量泡沫白痰,伴喘息。发病期间夜半必咳而不得眠,口干,饮后腹中不舒服,饮食、二便无异常。

舌诊:舌淡薄白颗粒苔。

脉诊:浮紧细小无力,略数,须寻方得

辩证:思索好久,不得头绪,夜半为少阴欲解时

方剂:四逆散合茯苓四逆汤 柴胡10 芍药10 枳实10 炙甘草10 茯苓12 干姜6 制附子6 党参3 二剂水煎服。

二诊:咳无变化,仅喘息未再发作,口干消失,余无不适。

舌诊:舌淡薄白颗粒苔。

脉诊:浮紧细小无力,略数,80次/分,须寻方得

辩证:紧为阳郁欲伸之象,脉浮数、咳为热之象,小而无力为阳虚之象,辩证到此处时,却无方与之相对,遂取书,在方剂索引那里浏览,脑子里飞快地反应者每个方剂的阴阳虚实之病机,当看到枳实薤白桂枝汤时,恍然大悟,病人之脉不就是阳微阴弦吗?阵咳不就是胁下逆抢心吗?喘息不就是胸满吗?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厚朴12 枳实12 桂枝6 薤白24 瓜蒌35 三剂水煎服

疗效反馈:无效。后思索多日,当用苓甘姜味细辛半夏汤,即小青龙汤去麻黄桂枝芍药,代之茯苓。初诊时,曾想用小青龙汤,因证无表证,脉无浮紧,故没用,当时尚未领悟苓甘姜味细辛半夏汤。

医案三:女,36岁,过敏性鼻炎,反复不可控喷嚏,流清涕,晨起、夜半、接触冷空气较重。右鼻孔生疮,疼痛。

舌诊:舌淡少苔,薄白,润。

脉诊:浮,不长,有紧之象,70次/分

辩证:鼻腔生疮、喷嚏皆为热之象,清涕为寒饮之象。脉不长为阳虚,紧乃阳郁欲伸之象。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12 厚朴12 薤白24 桂枝6 瓜蒌30 二剂水煎服。

二诊:喷嚏流涕皆减轻,鼻腔生疮消失。

舌诊:舌淡少苔。

脉诊:浮长有紧之象,68-70次/分。

辩证:脉浮长乃无阳虚之象,紧乃阳郁欲伸之象,喷嚏为热之象,清涕为寒饮之象。

方剂:阳旦汤 黄芩9 桂枝9 白芍9 炙甘草6 生姜9 大枣12个切 二剂水煎服。

疗效反馈:病情进一步减轻。(有些病人永远这样:无论是表述病情还是疗效,永远都是简练的结论,没有详细的描述。问也问不出来。)

医案三:女,65岁,左乳房上方簇状疱疹,疼痛灼热,胃部隐痛不适,泛酸、嗳气,有上顶之感,大便不成形,难下不爽利。

舌诊:舌淡胖无苔,表面细颗粒状。

脉诊:66-68次/分,浮、右脉大、长有紧之象,左脉短、虚。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12 厚朴12 薤白18 桂枝6 瓜蒌30 二剂水煎服。

二诊:一剂,略见效果,二剂,感效果明显。疱疹疼痛减轻,疱疹较前回缩。未外出现新的疱疹。仍有泛酸、嗳气,腹部胀满上顶减轻,大便改善。

舌诊:舌淡胖,舌根些少白苔,表面细颗粒状。

脉诊:66-68次/分,浮、右脉大、长有紧之象,左脉短、虚。

方剂:效不更方。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12 厚朴12 薤白18 桂枝6 瓜蒌30 二剂水煎服。

枳实薤白桂枝汤中,枳实厚朴破坚除湿满,桂枝温散,薤白味辛,苦,性温。助桂枝之温,兼苦收,使邪不散漫,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导邪从大便而出。

三诊:带状疱疹痊愈,腹胀,大便先硬后溏,难下不爽,打喷嚏、嗳气,无反酸,眠差,有梅核气的感觉,有头晕的情况。

方剂:半夏厚朴汤和橘枳姜汤 半夏9 生姜15 茯苓9 厚朴12 枳实12 陈皮24 苏叶12 二剂水煎服

医案四:2015.11.18

女,38岁,鼻塞、喷嚏,少许清涕,无流泪。下腹部疼痛不适。

舌诊:舌淡胖水滑苔。

脉诊:72次/分,浮滑,左脉短右脉略长有紧之象

触诊:下腹部中间触痛。

辨证思路:鼻塞、清涕、水滑苔者,寒湿之象;舌淡、左脉短,阳虚之象;舌胖,邪实之象;喷嚏,气上冲之象;脉紧,阳郁欲伸之象(气上冲,亦是阳郁欲伸之象)。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小陷胸汤 枳实12 厚朴12 薤白18 桂枝6 瓜蒌30 黄连3 半夏9 二剂水煎服。

疗效反馈:略有鼻鸣,喷嚏、腹痛基本痊愈。

医案五:2016-01-08

男,40岁,荨麻疹。晨起、临睡病重,大腿为主,踝关节、腕关节、掌心等处风团、斑丘疹,瘙痒,状如蟾蜍皮肤。晨起咳痰多年。

舌诊:舌淡胖,水滑苔。

脉诊:72次/分,浮紧长细,沉取有滑之象

触诊:红色皮肤划纹征阳性

辨证思路:痒病性之标为阳胜阴虚,荨麻疹病位在皮肤,病性之标为太阳,荨麻疹有肿之象,病性之标为太阴湿蕴。荨麻疹为孤立风团、斑丘疹,有结实之象,与弥漫性相对。脉缓为太阴脉,后读三物黄芩汤,恍然大悟:生地凉血润燥,苦参清热燥湿,恰与荨麻疹之标吻合。

方剂:麦门冬汤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合桔梗合三物黄芩汤汤 麦冬30半夏9党参9炙甘草6大枣12个切白芍9茯苓9白术9生姜9桔梗9黄芩6苦参12生地20 一剂水煎服

疗效反馈:由于没有过经验,只能实验性治疗,连续多方无效,当时未在意,当晚脱衣服时,妻子说,腿好了,我低头一看,原先状如蟾蜍皮肤的双腿完好如初!


相关文章

  • 瓜蒌薤白白酒汤与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
  • 栝萎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3 条,组成为:栝蒌实一枚(搞),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仲景原条文谓:"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 ...查看


  • 加减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_石月萍
  • #962# 加减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石月萍,马 骏 1 2 (1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辽宁锦州121001;21辽宁锦州石化医院中医科,辽宁锦州121001) 摘 要:目的:观察加减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查看


  • 读一读桂林古本伤寒论23
  •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11-19 23:01 [14.62]风水,恶风,一身全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12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放入各 ...查看


  • 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
  • 1.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2.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查看


  •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查看


  • 桂林古本 伤寒论 方证
  • 桂林古本原文 一.六经总纲 太阳,脉浮而急数,发热,无汗,烦躁,宜麻黄汤. 麻黄汤:麻桂杏甘 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差与承气汤. 白虎汤:知膏甘粳 大承气汤:厚枳硝大黄 小承气汤:厚枳实大黄 调胃承气汤:甘草硝大 ...查看


  •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方歌
  •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方歌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一节 水 肿 309. 越婢加术汤:越婢汤(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加生姜.大枣)+白术 310. 越婢加术金匮方,麻黄石膏枣生姜,甘草白术共相配,风水相搏自尔康. 311.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12. ...查看


  • 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举隅
  • 第六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举隅 朱红梅 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361005 [摘要]报道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的案例.如当归四逆汤治疗慢性湿疹:附子理中汤治疗胸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顽固性失眠. [关键 ...查看


  • 胡希恕经方传真精简版 2
  • 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 一.大承气汤方(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 [辨证要点]归纳如下: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阳明病谵语有潮热.不能食有燥屎.能食屎定硬者. 4.汗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