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偈颂 第一讲⑨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偈颂(9)

第一讲 ⑨

果平法师 讲授

时间: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点:新加坡居士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有一点可以断定,虽然学佛,但我们的心态并没有转变过来。之前可能是因为我们过去生中的善根,让自己突然一念间有,我要向上,我要修行的这种心态生起。但是如果对这种心态我们不去稳固它,不去加强它,不去强化它,有可能随着我们的业力,这种善念会慢慢地减弱,甚至退转。

也有这样的例子,刚开始接触到佛法时非常地虔诚,到后来呢?无所谓啦,甚至于还有信“旁门左道”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件,因为在心态上,他的信仰并不牢固。所以说一个修行人,不管修行什么法门,让自己信心坚固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佛陀教诫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具备两种心态非常重要,第一种是出离心,假如没有出离心,就没有办法很好地修行。因为在这个世间,还有那么多让我们去贪着执取的东西,我们怎么可能一意去修行呢?除了要具备出离心以外,作为大乘修行人,还要具备一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我们就不愿意费力气去救度众生,只愿意“自管自”地作一个自了汉。

作为出离心的准备,有很多思维方法可以强化它,比如思维暇满人身难得。在经书里对具足条件修行的人就直接称为“暇满人身”,在修行暇满的时候,可能我们很多人会觉得,得到人身没有什么了不得呀!一出到街上到处都是人,人气很旺啊。

不!其实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称作暇满人身。有的人虽然具有了人身,但是他没有机会,没有善因缘来修学佛法。这种人身不能称为暇满人身。虽然有的人称得上善良,但是这种善良却没有办法用来修行,这样的人身也是非常缺陷的。

如果我们用这十八个条件,来衡量一下身边的人,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这种条件,我们可以扳着指头算一算看,其实很多的人,看起来不错,但是具备暇满人身的人却是不多的。

所以自己能够有这样圆满修学的条件,是不是应该值得庆幸呢?有比喻说,假如说一个人,他无意间得到了黄金,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今天非常地幸运,捡到一驮金子,突然有一个人告诉他,你其实拥有一个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暇满人身呀!听到此话他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人身,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佛曾说过,拥有了这样的暇满人身,其福报比你拥有十亿个摩尼宝珠还要宝贵。一个摩尼宝珠就可以让我们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十亿个摩尼宝珠的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了。

因为,要得到这样的暇满人身,最起码我们在过去生中,是持戒无犯的。能够生在善道,必须是持戒修行所感。而且今生还有机会能够听闻佛法,证明我们过去生中也有这样的善根因缘,也就是说我们肯定不是现在偶然之间,才开始听闻佛法的,而是过去生中就有这样的善根因缘。

如果我们相信轮回,就可以推想,在无始的轮转中,我们得到了多少次人身,又失去了多少次人身。在这样的轮回当中,我们可能也来到世间,但非常地可怜,成为别人的佣人,或者甚至更下贱的生命,被人奴役,被人宰杀,甚至直接就在地狱道、在鬼道里受苦。但很幸运,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我们现在生而为人,也因为有这样的人身,佛陀说了我们才有机会开悟成佛,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身,我们要想修行都很难了。

假如说我们这一生不好好地利用人身来修行,最后又让它白白地浪费掉、空过掉,有可能我们的下一世,将是在恶道里受苦。

因为,如果我们扪心自问反思一下,可能在自己的身口意当中,造过很多的恶业。按照这种恶业的果报,我们下一世会流落到哪里?自己应该有一个断定吧。在这种生命的流转中,下一世会不会像今生一样,拥有圆满听闻教法,修学教法的机会呢?还能不能亲近善知识,追随善知识修行,也许就太难太难了。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这一生是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唯一能利用的,并依之修行成就的人生。因为只有现在对我们来讲是真实的,如果把修行寄托在明天,寄托在明年,这都是没有把握的。佛告诉我们,人命在呼吸间,下一刻自己可能就会死去,生命是非常脆弱的,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是什么时候。就像经历印尼海啸的那些人,他们是去度假,去那里迎接新年的,结果在那一刻他们却死去了。在他们匆匆准备行李之前,肯定没有想到自己的死期已经快要到了。(摘自《甘露》2007年第4期)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普贤行愿品》偈颂(9)

第一讲 ⑨

果平法师 讲授

时间: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点:新加坡居士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有一点可以断定,虽然学佛,但我们的心态并没有转变过来。之前可能是因为我们过去生中的善根,让自己突然一念间有,我要向上,我要修行的这种心态生起。但是如果对这种心态我们不去稳固它,不去加强它,不去强化它,有可能随着我们的业力,这种善念会慢慢地减弱,甚至退转。

也有这样的例子,刚开始接触到佛法时非常地虔诚,到后来呢?无所谓啦,甚至于还有信“旁门左道”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件,因为在心态上,他的信仰并不牢固。所以说一个修行人,不管修行什么法门,让自己信心坚固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佛陀教诫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具备两种心态非常重要,第一种是出离心,假如没有出离心,就没有办法很好地修行。因为在这个世间,还有那么多让我们去贪着执取的东西,我们怎么可能一意去修行呢?除了要具备出离心以外,作为大乘修行人,还要具备一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我们就不愿意费力气去救度众生,只愿意“自管自”地作一个自了汉。

作为出离心的准备,有很多思维方法可以强化它,比如思维暇满人身难得。在经书里对具足条件修行的人就直接称为“暇满人身”,在修行暇满的时候,可能我们很多人会觉得,得到人身没有什么了不得呀!一出到街上到处都是人,人气很旺啊。

不!其实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称作暇满人身。有的人虽然具有了人身,但是他没有机会,没有善因缘来修学佛法。这种人身不能称为暇满人身。虽然有的人称得上善良,但是这种善良却没有办法用来修行,这样的人身也是非常缺陷的。

如果我们用这十八个条件,来衡量一下身边的人,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这种条件,我们可以扳着指头算一算看,其实很多的人,看起来不错,但是具备暇满人身的人却是不多的。

所以自己能够有这样圆满修学的条件,是不是应该值得庆幸呢?有比喻说,假如说一个人,他无意间得到了黄金,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今天非常地幸运,捡到一驮金子,突然有一个人告诉他,你其实拥有一个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暇满人身呀!听到此话他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人身,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佛曾说过,拥有了这样的暇满人身,其福报比你拥有十亿个摩尼宝珠还要宝贵。一个摩尼宝珠就可以让我们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十亿个摩尼宝珠的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了。

因为,要得到这样的暇满人身,最起码我们在过去生中,是持戒无犯的。能够生在善道,必须是持戒修行所感。而且今生还有机会能够听闻佛法,证明我们过去生中也有这样的善根因缘,也就是说我们肯定不是现在偶然之间,才开始听闻佛法的,而是过去生中就有这样的善根因缘。

如果我们相信轮回,就可以推想,在无始的轮转中,我们得到了多少次人身,又失去了多少次人身。在这样的轮回当中,我们可能也来到世间,但非常地可怜,成为别人的佣人,或者甚至更下贱的生命,被人奴役,被人宰杀,甚至直接就在地狱道、在鬼道里受苦。但很幸运,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我们现在生而为人,也因为有这样的人身,佛陀说了我们才有机会开悟成佛,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身,我们要想修行都很难了。

假如说我们这一生不好好地利用人身来修行,最后又让它白白地浪费掉、空过掉,有可能我们的下一世,将是在恶道里受苦。

因为,如果我们扪心自问反思一下,可能在自己的身口意当中,造过很多的恶业。按照这种恶业的果报,我们下一世会流落到哪里?自己应该有一个断定吧。在这种生命的流转中,下一世会不会像今生一样,拥有圆满听闻教法,修学教法的机会呢?还能不能亲近善知识,追随善知识修行,也许就太难太难了。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这一生是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唯一能利用的,并依之修行成就的人生。因为只有现在对我们来讲是真实的,如果把修行寄托在明天,寄托在明年,这都是没有把握的。佛告诉我们,人命在呼吸间,下一刻自己可能就会死去,生命是非常脆弱的,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是什么时候。就像经历印尼海啸的那些人,他们是去度假,去那里迎接新年的,结果在那一刻他们却死去了。在他们匆匆准备行李之前,肯定没有想到自己的死期已经快要到了。(摘自《甘露》2007年第4期)


相关文章

  • 华严经卷第五十三
  •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一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普光明殿.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妙悟皆满.二行永绝.达无相法.住于佛住.得佛平等.到无障处.不可转法.所行无碍.立不思议.普见三世.身恒充遍一切国土.智恒明达一切诸法.了一切行.尽一切疑. ...查看


  • 宗萨钦哲:普贤王如来祈愿文开示
  • 普贤王如来祈愿文开示 宗萨钦哲仁波切 今天晚上我要教的是普贤王如来祈祷文,这是由无上瑜珈密里面选出来的.我这次来做五天的演讲,里面对慈悲心还有有关佛陀的种种功德.性质谈的不多,但是今天的祈祷文里面,会对所有佛法实相有很深的解释,还有怎么样一 ...查看


  • 助念往生仪轨
  • 助念往生仪轨 助念者以清净心.悲悯心,在临终者或亡者面前,观想十方诸佛放光加持,自他切莫哭泣等.若条件允许,则应于亡者头顶上方,摆设佛像.佛经等三宝所依,并供养灯.水.香.花.果等.之后与大众一起念诵: 一.皈依(三遍): 南无革热雅(皈依 ...查看


  • 普贤行愿品 1
  • 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的异译很多.西晋·聂道真译的<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就大体概括了它的内容,似乎是它的异译:不过因为翻译的不甚善巧,译文只有简略的长行,与本经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经的文字有长行.偈颂两部份.长 ...查看


  •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
  •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 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学佛须具正知见,开悟更须正知见.欲得正知见,理应依法修行.何者为法?法是佛陀的发现和教 ...查看


  • 入行论021
  • 第二十一节课 意幻供养前两天已经全部讲完了,中间开"金刚萨埵法会"时停了几天课.这期间,我要求大家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不管你是否参加了法会,最好能把心咒念完,如果念满四十万遍,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这一点佛陀 ...查看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偈颂部分)]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偈颂部分)>.txt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分钟的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 ...查看


  • 十二生肖守护神
  • 生肖守护神又叫"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通过天干地支.十二因缘."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相生,推出了有八位佛和菩萨保佑十二个生肖,故称为"本命佛",也叫生肖守护神!佛教密宗本命佛 ...查看


  • 密宗咒语集
  • 密宗咒语集 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咪吽 [功德] 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 本心,即知解脱. 时除盖障菩萨白世尊言:世尊,诸有情中,有能知是六字大明陀罗尼者否? 佛言:无有知者.善男子,此六字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