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1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 文学常识

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二、 基础知识

1、 生字难字(略)

2、 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俱:全,都。

绝:消失。

拏:今作“拿”,牵引;或“牵引”。

毳衣:一种毛制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水气或雾滴受冷在树枝等物体表面凝结成不透明松散冰晶。

沆砀:严寒天气,空中白茫茫的样子。

金陵:南京古名。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三、 结构

全文短小,只写了一事一景一遇一叹。

事:独往湖心亭看雪。

景:白描手法,描绘西湖茫茫雪色。

遇:偶遇知音,共饮而别。

叹:借童子之语,以“痴”字述怀。

四、 写作手法

白描,景中含情,将人与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人景融合正是本文特色。

五、 习题练习

1. 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任选其一)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或“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 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雪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在大雪三日后,人鸟声俱绝,一片肃杀的冷寂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独”字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表达作者痴于山水, 痴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以看雪的愉悦化解心中淡淡的愁绪.

3. 作者在湖上看到了怎样的雪景?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1中后两句。

以人的渺小与自然宇宙的广大形成强烈的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

4.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小品文,你觉得让作者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湖心亭的雪景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邂逅知音也令作者难忘。

由“大喜”一词可见作者心情。知音难求,而作者在不经意间却遇到了,这怎能不让人惊喜。

5. 从文中哪些具体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大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借二客之语,道出作者的心声——愉悦,惊喜。“强饮三大白”,作者并不善饮却连饮三杯,可见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6.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相公痴”?

更定,十二月,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时间不早,又是冬天最冷的时节,大雪连三日,偏偏在此时独自一人去湖心亭可见其痴。

7. 这种“痴”应该怎样理解。

表面似痴,而实质上却反映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8.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白描。抓住景物特征,文字朴素不加渲染,概括而又传神。

9. 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为何?

不。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并不愿与欲人为伍,在作者眼中这些人并不存在。

10.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作者笔记下景色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怎样的状况? 宁静之中又含有一种茫然无奈的感„„

11. 《江雪》对比阅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柳宗元

两文在描写手法与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描写手法上原文采用白描,使湖中奇景与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的手法,以景烘托人的孤独。

在感情上,原文表达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种淡淡的愁绪。江雪则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 文学常识

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二、 基础知识

1、 生字难字(略)

2、 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俱:全,都。

绝:消失。

拏:今作“拿”,牵引;或“牵引”。

毳衣:一种毛制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水气或雾滴受冷在树枝等物体表面凝结成不透明松散冰晶。

沆砀:严寒天气,空中白茫茫的样子。

金陵:南京古名。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三、 结构

全文短小,只写了一事一景一遇一叹。

事:独往湖心亭看雪。

景:白描手法,描绘西湖茫茫雪色。

遇:偶遇知音,共饮而别。

叹:借童子之语,以“痴”字述怀。

四、 写作手法

白描,景中含情,将人与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人景融合正是本文特色。

五、 习题练习

1. 作者友人这样评价他:寓居西湖四十余年,笔下西湖之景空灵晶映,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能与此评价相符的语句,准确工整地抄录下来。(任选其一)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或“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 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雪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在大雪三日后,人鸟声俱绝,一片肃杀的冷寂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独”字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同时也表达作者痴于山水, 痴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以看雪的愉悦化解心中淡淡的愁绪.

3. 作者在湖上看到了怎样的雪景?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1中后两句。

以人的渺小与自然宇宙的广大形成强烈的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一种人生情绪。

4.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小品文,你觉得让作者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湖心亭的雪景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邂逅知音也令作者难忘。

由“大喜”一词可见作者心情。知音难求,而作者在不经意间却遇到了,这怎能不让人惊喜。

5. 从文中哪些具体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大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借二客之语,道出作者的心声——愉悦,惊喜。“强饮三大白”,作者并不善饮却连饮三杯,可见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6.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相公痴”?

更定,十二月,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时间不早,又是冬天最冷的时节,大雪连三日,偏偏在此时独自一人去湖心亭可见其痴。

7. 这种“痴”应该怎样理解。

表面似痴,而实质上却反映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8.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白描。抓住景物特征,文字朴素不加渲染,概括而又传神。

9. 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为何?

不。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并不愿与欲人为伍,在作者眼中这些人并不存在。

10.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作者笔记下景色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怎样的状况? 宁静之中又含有一种茫然无奈的感„„

11. 《江雪》对比阅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柳宗元

两文在描写手法与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描写手法上原文采用白描,使湖中奇景与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的手法,以景烘托人的孤独。

在感情上,原文表达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种淡淡的愁绪。江雪则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相关文章

  •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资料
  • 陋室铬 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任务 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作 ...查看


  • [观潮][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 28 观潮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 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 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文言文理解)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山市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 八年级第六单元 备考知识搜索 ◆参考答案(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字音字形填空处答案) 1. A.(1)郦道元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2)散文 游记 B.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C. Quē xī xiàng sù tuān yǎn ...查看


  •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
  •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 一.诗文默写 1.<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 ...查看


  •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
  •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1.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 聿(yù) 鄂(è) 豫(yù) 阻遏(è) 二十八宿(xiù) 逃窜(cuàn) 管辖(xiá ...查看


  •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 <桃花源记> ●通假字: 便要还家:通"邀",解释为:邀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通"俱",全部,详细 ●古今异义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