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

第十课时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时能从描写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

2 、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3、通过练习,能规范表述描写手法及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简析及表达效果

一、真题再现

1、(06年)鹧鸪天·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1)题:除“又”字外,还应注意“却”“相望”“天涯”等。第(2)题:教材中采用类似写法的诗文不在少数,比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等。

答案 (1)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前一句实写,后一句以虚为主,两句虚中有实。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语言朴素平实,情真意切,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10年)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①

二、知识积累

熟悉古诗中常见的描写手法

1、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2、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 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

3、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4、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沁园春•长沙》中,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多样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

6、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角度描摹。(绘形、绘声、绘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丽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绘声、绘色。

7、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诗:“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里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等都是在渲染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以表达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8、烘托。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用千古风流人物来衬托周瑜,突出了周瑜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反衬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反衬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10、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如: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 “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 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从对方着笔的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 “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方法点拨

1、区别几组概念: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在于:“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渲染和烘托 的区别: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2、解题提醒

(1)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有时候,阅读诗歌时,不确定是哪一种手法时,要从题干和诗句中找答题方向,若锁定为描写手法时,则再进一步去比较后选择。

(2)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3)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四、当堂演练

1、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描)

(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动静结合)

(3)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虚实结合)

(4)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反衬)

(5)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

2、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3.(新课标全国卷Ⅱ)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4、(天津卷)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第十课时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时能从描写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

2 、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3、通过练习,能规范表述描写手法及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

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简析及表达效果

一、真题再现

1、(06年)鹧鸪天·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1)题:除“又”字外,还应注意“却”“相望”“天涯”等。第(2)题:教材中采用类似写法的诗文不在少数,比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等。

答案 (1)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前一句实写,后一句以虚为主,两句虚中有实。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语言朴素平实,情真意切,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10年)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①

二、知识积累

熟悉古诗中常见的描写手法

1、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2、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 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

3、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4、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沁园春•长沙》中,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多样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

6、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角度描摹。(绘形、绘声、绘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丽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绘声、绘色。

7、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诗:“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里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等都是在渲染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以表达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8、烘托。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用千古风流人物来衬托周瑜,突出了周瑜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反衬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反衬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10、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如: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 “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 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从对方着笔的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 “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方法点拨

1、区别几组概念: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在于:“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渲染和烘托 的区别: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2、解题提醒

(1)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有时候,阅读诗歌时,不确定是哪一种手法时,要从题干和诗句中找答题方向,若锁定为描写手法时,则再进一步去比较后选择。

(2)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3)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四、当堂演练

1、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描)

(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动静结合)

(3)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虚实结合)

(4)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反衬)

(5)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

2、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3.(新课标全国卷Ⅱ)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4、(天津卷)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相关文章

  •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专题讲义
  •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专题讲义 李庆云 一.知识概说 1.何谓鉴赏古诗词?鉴赏古诗词要鉴赏哪些内容? 所谓鉴赏古诗词,就是要把握古诗词的形象,领会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揣摩古诗词的语言.把握诗词形象,就是要透过作者情感世界的 ...查看


  •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 第一课时 一.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 ...查看


  • 中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 中考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查看


  • 浅析古代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 浅析古代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 冉忠文 [摘要]古代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总结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答题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文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为 ...查看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 ...查看


  • 李凭箜篌引教案
  • <李凭箜篌引>授课教案 李亚坤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通感等修辞方法和各种描写方式,以及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在诗歌的表达技巧方面的鉴赏能力 3. 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 熟练掌握通感等修辞方法和各种描写 ...查看


  •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名."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 ...查看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 ...查看


  •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步骤
  •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 ...查看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1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