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
风光摄影的手法可归纳为四个字:知、观、表、现(即知其时、观其势、表其质、现其伟)。
1、知其时:
“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从广义来讲,是指季节性的春、夏、秋、冬。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它们的孕育、茁长、枯落,无不随着天时气候的变迁而变化。因此同一地点的风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如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还有跟随着季节气候转移而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变幻莫测。就连浮游在天空的云,都是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壮观的奇景,而直接与这云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雨和雾。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云和雨的形与势,实际上也是四季不同的。因此为要表现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风光,对这广义的“时”,便不能不细加分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当的时机和把握。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因此,应把这唯一的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首先对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两者位置的变易,都是移动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阳从正东升起一样,只有两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秋分),每天变化0.258度。
光源对景物产生的效果,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拍摄大自然的风光唯一可靠的阳光,关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射方向,不仅是必须清楚,而且绝对重要。
2、观其势
是指观察拍摄景物的整个环境和形势。大家知道,当我们身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满眼都是景物,撩乱杂阵,那些应该删去,那些应该取舍,至于采景的位置,最佳角度等也不是仓促间能够作出决定的。为此,必须细心有耐性地、不大厌其烦、不畏其劳地,从任何位置和角度去探讨。深观而默察,结合积累的经验,选取认为理想的角度去拍摄心目中已打好草稿的景物,随之再加以细致的剪裁。所谓剪裁是要对最微末的地方也要注意,不容疏忽。不管一草一石,一枝一叶,都要列入需要推敲的范围。因为秀多时在开阔的情况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和毫不重要的地方,当在一张作品的完美要求上,每每起着建设和破坏的极端作用。因此,选
景与拍摄是要相当细致的。画家黄宾虹说:“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以腾空的动,也要有老僧补衲的寻静。”意思是说我们对眼前的景色要有无比的热情,不辞劳苦的四处奔跑、观察、寻景,跟着就是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景色。画家们又讲:“山峰有千姿百态,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所以我们观察山、景、,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气势与当地的特色,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说:“搜妙创真”。妙是指客观的存在,搜是作者主观的努力。这些都是前人的艺术家们的体会,对我们是一个教侮。
3、表其质
谈到表其质,我们都知道万物都有它的独特的本质,尤其拍摄大自然风景的,对于充满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花、草、木、石、泥的本质更要深切认识,然后熟悉和掌握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片中。在我们摄影的述语事所谓“质感”,质感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现景或物的时候,不是徒具其形貌的轮廓,重要的目的要表现到有质的感觉,既有骨,又有肉。
4、现其伟
这个“伟”字涵义很广,好像雄伟、奇传等等。拍摄崇山峻岭,参天乔木等,大可运用镜头角度去达“伟”的章法,也可以衬托对比方法,去把“伟”更易彰明。而“伟”的另一种意义,也可以引申为美,把景色最美之处给以突出,亦是现其“伟”的一个范畴内。那么,我们拍摄风光照片如何去观其“伟”呢?关键是在于抓景物的特点、气派。
如黄山,有四个特点:云海、云雾、奇松、怪石。但是我们把视野放到大处,便有各具奇景,各具奇险的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若把视界略放,更有不少郁郁苍苍的茂林、清幽深还的岩谷。再把视线带回身边,便有许多自由自在的小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令人心醉神迷。
至于峨眉山之得名,在于苍秀,青山可称得是清幽。至于五岳亦不过是雄伟巍峨,险峻磅礴而已。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甚至比桂林不胜的阳朔,亦不过在于山的峭拔、水的澄澈。因此,当我们进入名山大川的时候,是要凭自己的眼力和经验,但这经验是前期的艺术修养,缺乏这些修养,便不能把景物最美的一面发现。利用摄影镜头的动能,把景物的特景尽收镜头只能得到一些曾到此一游这类的纪录片。
二、风光摄影的形式感
我们对大自然的风光景物要表现得淋漓尽至,必须要注意它的形式感,而形式感的表现着重强调具备四个特点:即气氛、气势、气质、气魄。
1、气氛
一般都将气氛偏指为能见于画面上的蒙胧、苍茫、缥
缈而言,这是表面容易看到气氛。但关键的气氛在于画面的内涵,因此我们要注意它的热烈、肃穆、萧瑟、冷寂、寥落、恐怖、欢乐等等,这一切都是气氛。这都是不靠烟、雾、云的渲染、哄托,而是靠呈现在画面那种精神、感情所构成,而这种气氛不独是直觉看到那么单调,更是内涵动情绪的感受。
2、气势
“势”字我们容易理解到姿势、形势,但加上“气”字,而构成气势,便不再是表面肤浅的姿势和形势了。俗语所说;“山不在高而在势,水不在深而在动。”这就是气与势的表现力。故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气,势便显不出来,只有势没有气,便是死板而不生动。
3、气质
单说:“质”在摄影术语就是质感。如拍摄黄山,最主要是表现石的质,这是它特具的肌理和层次,使人看到真实而富有立体感。气和质连结在一起来便是气质,气质是较重于内涵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有内涵,没有内涵便不成艺术了。内涵而见于作品,是作者对作品的精神投入,借作品去表达他的艺术热情和有心,个性。我们可以从作品气质中,了解作者的学问、性格、人品和艺术修养,也即是作者气质最忠实的反映,所以气质是由积聚而养成,潜藏于内在,而形成外在个别因有的独特风格,神采的面貌及艺术作品的表现个性和手法。
4、气魄
就是要求直接见于画面上的视觉感,有大气磅礴,岳峙渊亭,一种感人心魂,气概迫人,使人产生惊奇和感动的画面。这前题首先是在于客观上景物要具有这种形势和气魄。不过,如果拍摄的技巧和经验不足的,是不能把既有的气魄无遗地显现出来的。反之,拍摄技巧高超,经验丰富,不但能把既有的气魄显现,而且还能把它夸张,甚至有些不大够气魄的景色,也能于选取拍摄的角度上,技巧地强调气魄。作品能够有气魄同样是作者气魄的反映。
三、风光摄影的构图手法
风光摄影的画面构图经营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六个构图的原则:
1、平衡
画面的布局采用对称或非对称式。
2、对比
采用大小、高低、远近的对比手法。
3、主题
主题布局在画面的位置突出
4、画面的连接性
画面的连接性是从线条的连接性和物体中产生,必定要有龙去脉。来龙是画面的引点,而去脉是消失点,这些来去的表现,都是一脉可寻。这样才能有效地表现透视感。
5、画面的节奏
画面的节奏主要也是从景物的线条中产生,有见于画面的直线、曲线、斜线、弧线、上下屈曲线、左右转折的线,有些是明显的实线,也有些是隐晦的虚线;有些是错综复杂,而矛盾统一;有些是简单纯洁,却
活泼流动;有些强弱对比,有些刚健有力。这些线条在我们的画面上都能有效地产生着画面的节奏感和连接性。因此,我们在风光摄影中,一定注意运用景物的线条。
6、画面的分格方式
为了使画面的严敕的处理,也可将画面进行分格方式来处理,目的衡量画面布局的份量。
四、前景、中景和后景的运用
前景:
如果要表现画面上的透视、立体感、纵深感等,前景是非常重要的了。如果是早晨、晚霞或是阴天,前景色调则较深,但是如果有阳光,且前景的物体色浅,那么又形成背景7深色而前景又显得浅色,这种情况多数是逆光照片。前景往往是注目,所以前景之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是风光照片成败所在,对于前景要特别注意。有些风光照片在放大时还加上前景,加强风光照片之表现力。
中景:
通常一张风光照片的主体都是放在前景与中景之间,所以中景的处理亦非常重要。有些照片的主体则在中景,是色调变化的中心地区,运用前景和远景为中景服务,能达到表达主题思想的目的,但是主体位置亦不能过于正中,而放在中间的左或右侧,这样较为活泼。如果主体在正中,很容易犯着四面的景物重重包围,而弄到局促不安、呆滞而缺乏生气。
远景:
远景之作用将风光的景物扩展开去足以烘托意境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美,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和感染力,远景的色调以浅色调的居多,中色调和深色调也有,不过很少。
但是从整幅风光照片来看,未必前景、中景和远景都有,有些只有近景和远景,有些只有中景和远景,那就看具体情况了。
一、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
风光摄影的手法可归纳为四个字:知、观、表、现(即知其时、观其势、表其质、现其伟)。
1、知其时:
“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从广义来讲,是指季节性的春、夏、秋、冬。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它们的孕育、茁长、枯落,无不随着天时气候的变迁而变化。因此同一地点的风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如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还有跟随着季节气候转移而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变幻莫测。就连浮游在天空的云,都是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壮观的奇景,而直接与这云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雨和雾。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云和雨的形与势,实际上也是四季不同的。因此为要表现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风光,对这广义的“时”,便不能不细加分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当的时机和把握。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因此,应把这唯一的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首先对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两者位置的变易,都是移动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阳从正东升起一样,只有两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秋分),每天变化0.258度。
光源对景物产生的效果,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拍摄大自然的风光唯一可靠的阳光,关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射方向,不仅是必须清楚,而且绝对重要。
2、观其势
是指观察拍摄景物的整个环境和形势。大家知道,当我们身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满眼都是景物,撩乱杂阵,那些应该删去,那些应该取舍,至于采景的位置,最佳角度等也不是仓促间能够作出决定的。为此,必须细心有耐性地、不大厌其烦、不畏其劳地,从任何位置和角度去探讨。深观而默察,结合积累的经验,选取认为理想的角度去拍摄心目中已打好草稿的景物,随之再加以细致的剪裁。所谓剪裁是要对最微末的地方也要注意,不容疏忽。不管一草一石,一枝一叶,都要列入需要推敲的范围。因为秀多时在开阔的情况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和毫不重要的地方,当在一张作品的完美要求上,每每起着建设和破坏的极端作用。因此,选
景与拍摄是要相当细致的。画家黄宾虹说:“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以腾空的动,也要有老僧补衲的寻静。”意思是说我们对眼前的景色要有无比的热情,不辞劳苦的四处奔跑、观察、寻景,跟着就是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景色。画家们又讲:“山峰有千姿百态,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所以我们观察山、景、,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气势与当地的特色,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说:“搜妙创真”。妙是指客观的存在,搜是作者主观的努力。这些都是前人的艺术家们的体会,对我们是一个教侮。
3、表其质
谈到表其质,我们都知道万物都有它的独特的本质,尤其拍摄大自然风景的,对于充满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花、草、木、石、泥的本质更要深切认识,然后熟悉和掌握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片中。在我们摄影的述语事所谓“质感”,质感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现景或物的时候,不是徒具其形貌的轮廓,重要的目的要表现到有质的感觉,既有骨,又有肉。
4、现其伟
这个“伟”字涵义很广,好像雄伟、奇传等等。拍摄崇山峻岭,参天乔木等,大可运用镜头角度去达“伟”的章法,也可以衬托对比方法,去把“伟”更易彰明。而“伟”的另一种意义,也可以引申为美,把景色最美之处给以突出,亦是现其“伟”的一个范畴内。那么,我们拍摄风光照片如何去观其“伟”呢?关键是在于抓景物的特点、气派。
如黄山,有四个特点:云海、云雾、奇松、怪石。但是我们把视野放到大处,便有各具奇景,各具奇险的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若把视界略放,更有不少郁郁苍苍的茂林、清幽深还的岩谷。再把视线带回身边,便有许多自由自在的小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令人心醉神迷。
至于峨眉山之得名,在于苍秀,青山可称得是清幽。至于五岳亦不过是雄伟巍峨,险峻磅礴而已。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甚至比桂林不胜的阳朔,亦不过在于山的峭拔、水的澄澈。因此,当我们进入名山大川的时候,是要凭自己的眼力和经验,但这经验是前期的艺术修养,缺乏这些修养,便不能把景物最美的一面发现。利用摄影镜头的动能,把景物的特景尽收镜头只能得到一些曾到此一游这类的纪录片。
二、风光摄影的形式感
我们对大自然的风光景物要表现得淋漓尽至,必须要注意它的形式感,而形式感的表现着重强调具备四个特点:即气氛、气势、气质、气魄。
1、气氛
一般都将气氛偏指为能见于画面上的蒙胧、苍茫、缥
缈而言,这是表面容易看到气氛。但关键的气氛在于画面的内涵,因此我们要注意它的热烈、肃穆、萧瑟、冷寂、寥落、恐怖、欢乐等等,这一切都是气氛。这都是不靠烟、雾、云的渲染、哄托,而是靠呈现在画面那种精神、感情所构成,而这种气氛不独是直觉看到那么单调,更是内涵动情绪的感受。
2、气势
“势”字我们容易理解到姿势、形势,但加上“气”字,而构成气势,便不再是表面肤浅的姿势和形势了。俗语所说;“山不在高而在势,水不在深而在动。”这就是气与势的表现力。故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气,势便显不出来,只有势没有气,便是死板而不生动。
3、气质
单说:“质”在摄影术语就是质感。如拍摄黄山,最主要是表现石的质,这是它特具的肌理和层次,使人看到真实而富有立体感。气和质连结在一起来便是气质,气质是较重于内涵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有内涵,没有内涵便不成艺术了。内涵而见于作品,是作者对作品的精神投入,借作品去表达他的艺术热情和有心,个性。我们可以从作品气质中,了解作者的学问、性格、人品和艺术修养,也即是作者气质最忠实的反映,所以气质是由积聚而养成,潜藏于内在,而形成外在个别因有的独特风格,神采的面貌及艺术作品的表现个性和手法。
4、气魄
就是要求直接见于画面上的视觉感,有大气磅礴,岳峙渊亭,一种感人心魂,气概迫人,使人产生惊奇和感动的画面。这前题首先是在于客观上景物要具有这种形势和气魄。不过,如果拍摄的技巧和经验不足的,是不能把既有的气魄无遗地显现出来的。反之,拍摄技巧高超,经验丰富,不但能把既有的气魄显现,而且还能把它夸张,甚至有些不大够气魄的景色,也能于选取拍摄的角度上,技巧地强调气魄。作品能够有气魄同样是作者气魄的反映。
三、风光摄影的构图手法
风光摄影的画面构图经营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六个构图的原则:
1、平衡
画面的布局采用对称或非对称式。
2、对比
采用大小、高低、远近的对比手法。
3、主题
主题布局在画面的位置突出
4、画面的连接性
画面的连接性是从线条的连接性和物体中产生,必定要有龙去脉。来龙是画面的引点,而去脉是消失点,这些来去的表现,都是一脉可寻。这样才能有效地表现透视感。
5、画面的节奏
画面的节奏主要也是从景物的线条中产生,有见于画面的直线、曲线、斜线、弧线、上下屈曲线、左右转折的线,有些是明显的实线,也有些是隐晦的虚线;有些是错综复杂,而矛盾统一;有些是简单纯洁,却
活泼流动;有些强弱对比,有些刚健有力。这些线条在我们的画面上都能有效地产生着画面的节奏感和连接性。因此,我们在风光摄影中,一定注意运用景物的线条。
6、画面的分格方式
为了使画面的严敕的处理,也可将画面进行分格方式来处理,目的衡量画面布局的份量。
四、前景、中景和后景的运用
前景:
如果要表现画面上的透视、立体感、纵深感等,前景是非常重要的了。如果是早晨、晚霞或是阴天,前景色调则较深,但是如果有阳光,且前景的物体色浅,那么又形成背景7深色而前景又显得浅色,这种情况多数是逆光照片。前景往往是注目,所以前景之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是风光照片成败所在,对于前景要特别注意。有些风光照片在放大时还加上前景,加强风光照片之表现力。
中景:
通常一张风光照片的主体都是放在前景与中景之间,所以中景的处理亦非常重要。有些照片的主体则在中景,是色调变化的中心地区,运用前景和远景为中景服务,能达到表达主题思想的目的,但是主体位置亦不能过于正中,而放在中间的左或右侧,这样较为活泼。如果主体在正中,很容易犯着四面的景物重重包围,而弄到局促不安、呆滞而缺乏生气。
远景:
远景之作用将风光的景物扩展开去足以烘托意境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美,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和感染力,远景的色调以浅色调的居多,中色调和深色调也有,不过很少。
但是从整幅风光照片来看,未必前景、中景和远景都有,有些只有近景和远景,有些只有中景和远景,那就看具体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