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防建设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作用

论文题目:国防建设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作用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任课教师:

手机号码:

本人签名:

论国防建设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国防建设的剖析和了解,分析国防建设在和平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对国防建设所需要的意识和理念进行探讨。在未来发展中,国防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应该被重视起来,并且为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国防建设 国防意识 国防教育 和平发展

国家繁荣富强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心愿。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让中国栖身于世界的大国之列,作为中国人,我们骄傲和自豪。在通往崛起的道路上虽然有坎坷,但是在和平的氛围和稳定的国防环境下,让崛起的速度变得快了起来。可见,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是重中之重。

一、国防建设的发展历史及意义 国防建设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建设,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发展国防力量的措施和行为,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

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1]

国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人力物力的多种动员准备;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战略物资的储备,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对人民群众和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发展国防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国防法规体系;军事理论研究,发展军事科学,制定并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原则;后备力量的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电、能源、水利、造林、气象、卫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设。重点是武装力量建设。[1]

对于中国国防建设的发展历史来说,国防的建设就是中国成长的一步步的探索。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也对中国国防建设进行了历史的阶段划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2]一书依据重大军事或政治事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 起步辉煌1949年10月至1959年8月),曲折历程(1959年9月至1978年12月),改革创新(1979年1月至1989年12月),跨越发展(1990年1月至今)。与此划分大致相仿, 徐焰将我国国防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一边倒”背景下的国防建设(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末),冲破苏联模式后经历的曲折(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在社会结构的整体现代化中建设国防(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3]张驭涛也主张划分为四个阶段,但时间划分不同:基本完成社会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9月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至今。[4]这些划分主要由于依据不同和视角差而呈 现出各自的特点, 至今尚未完全统一认识。通过对国防建设的历史划分,我们能更清晰的了解到国防建设的历程和重要性。

二、国防建设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保驾护航

和平发展的根本是以经济制度为主的国家制度创新,但国家制度的创新必须在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下进行。强大的国防是营造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的基本手段,是国家制度创新的

基本保障。和平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深入融入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有效的国防建设支撑,强大的国防是维护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基本要求。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更需要强大的外交能力,但当代及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军事实力仍是国家外交能力的重要标志,强大的国防是培育、发展外交能力的基础。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文化根源,中国的和平发展首先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振兴与凝聚,尚武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强大的国防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母体和基本保障。

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辩证统一,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5]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安邦。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历史上,弱国落后挨打的惨痛经历深刻昭示,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

在现代化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秉承着多方面互通融合的理念,打造经济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共同提升。更应该增强国民意识,加强国防教育,从根本上达到富国民强。

三、提升国防意识,稳固国防建设 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么国防意识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强烈的国防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战争、威慑敌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国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先驱者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还应看其国民的国防意识和精神状态如何。[1]

国防意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来提升国防意识为我们国防建设打下基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把国防意识明确写进我们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国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我国颁布的《国防法》、《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并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预示着我们今后的国防意识培养将有法可依,让人民明白了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能从一定程度上刺激大众增强国防意识的信心。 第二,学习历史,缅怀先烈,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民国防素质。中华民族历史上遭受过西方列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们的国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痛。对于我们这段沉痛的历史无疑是一笔财富,一笔能时刻激励我们牢记加强国防建设,树立国防意识的财富。第三,把提高全民国防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意识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只有大力弘场爱国主义,才能使人们不致因和平环境而丧失应有的警觉,才能引导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服从国家的安全需要,积极投身于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活动。第四,重视学校学生的国防教育,在教育中促使学生培养国防意识。青少年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应该广泛宣传《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强化全体师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责任感、提高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四、高校国防教育为和平发展注入新力量

前文提到了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的国防意识,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积极的接受爱国主义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国防人才、增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条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高校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实施国防教育意义重大。[6]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国防意识的强弱,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查也。”古往今来,每个国家都把国防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不仅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7]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可见,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深刻的了解到国防教育对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意义。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科学。现代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可以培养我们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和动力。不仅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同时,军事科学知识也是每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此外,军事科学本身就是人文社会科学,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国防教育还有利于身体的发展,有利于锻炼体魄,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发展,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3]徐焰,《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第8期

[4]张驭涛,《新中国军事大事纪要》,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高鹏,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国防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11, 第17期:268-269

[6]刘慧,国家安全视域下的高校国防教育改革.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1, 27:95-9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8]张戈,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论文题目:国防建设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作用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任课教师:

手机号码:

本人签名:

论国防建设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国防建设的剖析和了解,分析国防建设在和平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对国防建设所需要的意识和理念进行探讨。在未来发展中,国防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应该被重视起来,并且为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国防建设 国防意识 国防教育 和平发展

国家繁荣富强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心愿。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让中国栖身于世界的大国之列,作为中国人,我们骄傲和自豪。在通往崛起的道路上虽然有坎坷,但是在和平的氛围和稳定的国防环境下,让崛起的速度变得快了起来。可见,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是重中之重。

一、国防建设的发展历史及意义 国防建设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建设,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发展国防力量的措施和行为,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

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1]

国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人力物力的多种动员准备;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战略物资的储备,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对人民群众和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发展国防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国防法规体系;军事理论研究,发展军事科学,制定并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原则;后备力量的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电、能源、水利、造林、气象、卫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设。重点是武装力量建设。[1]

对于中国国防建设的发展历史来说,国防的建设就是中国成长的一步步的探索。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也对中国国防建设进行了历史的阶段划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2]一书依据重大军事或政治事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 起步辉煌1949年10月至1959年8月),曲折历程(1959年9月至1978年12月),改革创新(1979年1月至1989年12月),跨越发展(1990年1月至今)。与此划分大致相仿, 徐焰将我国国防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一边倒”背景下的国防建设(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末),冲破苏联模式后经历的曲折(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在社会结构的整体现代化中建设国防(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3]张驭涛也主张划分为四个阶段,但时间划分不同:基本完成社会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9月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至今。[4]这些划分主要由于依据不同和视角差而呈 现出各自的特点, 至今尚未完全统一认识。通过对国防建设的历史划分,我们能更清晰的了解到国防建设的历程和重要性。

二、国防建设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保驾护航

和平发展的根本是以经济制度为主的国家制度创新,但国家制度的创新必须在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下进行。强大的国防是营造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的基本手段,是国家制度创新的

基本保障。和平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深入融入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有效的国防建设支撑,强大的国防是维护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基本要求。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更需要强大的外交能力,但当代及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军事实力仍是国家外交能力的重要标志,强大的国防是培育、发展外交能力的基础。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文化根源,中国的和平发展首先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振兴与凝聚,尚武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强大的国防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母体和基本保障。

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富国”与“强军”的辩证统一,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5]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安邦。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历史上,弱国落后挨打的惨痛经历深刻昭示,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

在现代化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秉承着多方面互通融合的理念,打造经济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共同提升。更应该增强国民意识,加强国防教育,从根本上达到富国民强。

三、提升国防意识,稳固国防建设 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么国防意识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强烈的国防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战争、威慑敌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国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先驱者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还应看其国民的国防意识和精神状态如何。[1]

国防意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来提升国防意识为我们国防建设打下基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把国防意识明确写进我们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国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我国颁布的《国防法》、《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并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预示着我们今后的国防意识培养将有法可依,让人民明白了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能从一定程度上刺激大众增强国防意识的信心。 第二,学习历史,缅怀先烈,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民国防素质。中华民族历史上遭受过西方列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们的国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痛。对于我们这段沉痛的历史无疑是一笔财富,一笔能时刻激励我们牢记加强国防建设,树立国防意识的财富。第三,把提高全民国防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意识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只有大力弘场爱国主义,才能使人们不致因和平环境而丧失应有的警觉,才能引导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服从国家的安全需要,积极投身于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活动。第四,重视学校学生的国防教育,在教育中促使学生培养国防意识。青少年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应该广泛宣传《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强化全体师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责任感、提高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四、高校国防教育为和平发展注入新力量

前文提到了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的国防意识,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积极的接受爱国主义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国防人才、增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条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高校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实施国防教育意义重大。[6]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国防意识的强弱,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查也。”古往今来,每个国家都把国防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不仅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7]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可见,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深刻的了解到国防教育对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意义。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科学。现代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可以培养我们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和动力。不仅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智育”的发展。同时,军事科学知识也是每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此外,军事科学本身就是人文社会科学,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国防教育还有利于身体的发展,有利于锻炼体魄,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发展,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

[3]徐焰,《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第8期

[4]张驭涛,《新中国军事大事纪要》,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高鹏,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国防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11, 第17期:268-269

[6]刘慧,国家安全视域下的高校国防教育改革.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1, 27:95-9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8]张戈,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相关文章

  • 当今世界格局对中国的影响_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 当今世界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系 别: 工程技术系 专 业: 测绘工程专业 班 级: 10级1班 学 号: 05310137 姓 名: 张乐 时 间: 2011.12. 14 当今世界格 ...查看


  •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历程
  •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发展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开辟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推动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初步发展,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 ...查看


  • 论中国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撑
  • [政 ! 治] 论中国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撑 □徐浩特 摘要:构筑中国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撑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解决好"古"与"今"的关系:第二,立足于经 ...查看


  • 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 论文纲要 1.当今世界形式介绍 2.当代中国周边安全形式介绍 3.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含义 4.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提出的历史,及其重要意义 5.中国实施和平崛起战略的原因 6.中国在和平崛起战略指导下的发展介绍 7.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的约束因素 ...查看


  • 时事政治论文和平崛起的中国
  • 和平崛起的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开辟了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东方大国的历史新纪元.60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建立起 ...查看


  •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 XXXXXX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XX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XXXXXX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查看


  • 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对此议论纷纷.在此,我就"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这个总命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一些思考:--怎样看中国的发展,--怎样看中国的崛起道路,--怎样看中国崛起与中欧关系.(一)第一个方面,怎样看 ...查看


  •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环境
  • 中国的崛起与周边环境 [摘要]现今的中国正在不断地崛起,然而崛起的过程中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为我国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我们需要建立睦邻友好的关系,与各国形成战略合作的关系,以抵制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的冲击.同时 ...查看


  • 当代社会经济与政治 (1)
  • 苏联解体的原因 首先,至今为止,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l1]在此采用国内较普遍的提法,即是苏联执政党在 发展和改革中出现了失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 向,削弱乃至取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