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名人故事——长隆集团苏志刚: 追赶春天的放牛娃
2008年10月,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感动广东人物”。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骑单车送猪肉的小贩,最后成为身家数百亿的长隆集团总裁,苏志刚说,能有此成就,他最感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没有他(邓小平),我现在大概还在种田,可能吃都吃不饱。”
1958年6月,苏志刚出生于广东番禺大石村,是家中第五代农民,从小放牛耕作,读书不多,生活贫困。受当时政策限制,“这不能卖,那不能种”,正值壮年的苏志刚,感觉满身气力却无处可使。
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起,苏志刚放下锄头,带着弟弟进城打工。当民工、做泥水,但凡能挣到些钱的营生,他基本上都做过,最长久的是卖猪肉。
他在做建筑时,帮一个卖猪肉的家庭盖过一栋房子,认识了房主,后来开始卖猪肉。刚开始几年,他在大石村卖。
“个体经营的初级阶段,能挣到三五块钱已经很开心了,后来慢慢熟悉,一天的利润从5元上升到10元,小本经营就这样逐渐滚动起来。”苏志刚回忆说。
后来他觉得一个农村不够,便将眼光转向离家二十多公里的广州市区。他联络到了流花宾馆、广州酒家这些大酒楼,开始每天骑着单车向他们供应肉制品。
由于路途遥远,还要经过两个渡口,为准时交货,他常常凌晨起床,天不亮就出了门,等送完货再回到大石家里,已是下午两三点钟。“一年365天日日如此,还常加班加点,有时能提早一两个小时回家陪儿子,就已经很开心了。”
可是如此过了好几年,苏志刚的生意却进步不大。他仍旧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广州各大酒楼宾馆兜售猪肉。
彼时,改革开放已经十年,春归大地,羊城繁荣初显。置身日渐兴盛的城市街头,苏志刚自问,“难道我就这样当一辈子猪肉佬吗?”
绝对不行。
▲现在的番禹香江大酒店
1989年,苏志刚关掉猪肉铺,他要开一间自己的酒楼。家人听闻都来劝他“别乱来”,能卖好猪肉就不错了,家里世代没有做过酒楼买卖,好不容易有个安生日子,做赔了怎么办?
但苏志刚心意已决。他孤注一掷,不但赌上自己的全部家当,还大胆的向当地农信社贷款5万元,在大石买下两亩地,建起了香江酒家。
1989年8月28,香江酒家正式对外营业,开张那刻,日后的长隆集团在云天外隐现。 回忆起当天情形,苏志刚曾感慨道:“我终身难忘。”
酒店开张,前来尝鲜的食客络绎不绝,苦于人手不够,他一个三十岁出头的憨汉子只得跑前跑后,为每个客人服务,甚至连送菜煮菜也要亲力亲为。他说,那时,每天收市后,夜阑人静,前厅的服务生早就下班了,他还要收起台布洗到凌晨,“不然来不及晾干,第二天没办法用”。
凭借这份辛苦与坚持,加之菜品鲜美,香江酒家的生意在开张两年持续火爆,甚至“旺到没法接待”,连广州人都慕名而来,一晚上翻台三四轮是常事。“那时最重要是肯做,热情,不怕苦,什么都不怕。”苏志刚说。
1994年,番禺新建了一条更宽阔的城市干道——迎宾路。当时,苏志刚的一家酒店已不足以“应付”热情的食客,他在迎宾路边黄金地段购地数亩,建了一座八层高的香江大酒店。 这家酒店位处广州南入口,相较于之前的香江酒家,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并且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业务也不断扩展,很快就发展为一间涵盖餐饮、住宿、旅游三位一体化服务的三星级酒店。
到1998年,香江酒店年营业额已高达六千多万元,跻身广州餐饮行业30强,几乎同时,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开始营业。餐饮,旅游,休闲娱乐,长隆集团的日后的业务版图至此奠基。而苏志刚作为集团的掌门人,在沐浴春日暖阳的同时,将目光转向更远处,带领长隆继续开疆扩土。■ 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欢迎搜索关注“华商韬略” 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华商名人堂APP”,阅读华人商界更多“有价值的人物、事件与思想”。
华商名人故事——长隆集团苏志刚: 追赶春天的放牛娃
2008年10月,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感动广东人物”。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骑单车送猪肉的小贩,最后成为身家数百亿的长隆集团总裁,苏志刚说,能有此成就,他最感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没有他(邓小平),我现在大概还在种田,可能吃都吃不饱。”
1958年6月,苏志刚出生于广东番禺大石村,是家中第五代农民,从小放牛耕作,读书不多,生活贫困。受当时政策限制,“这不能卖,那不能种”,正值壮年的苏志刚,感觉满身气力却无处可使。
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起,苏志刚放下锄头,带着弟弟进城打工。当民工、做泥水,但凡能挣到些钱的营生,他基本上都做过,最长久的是卖猪肉。
他在做建筑时,帮一个卖猪肉的家庭盖过一栋房子,认识了房主,后来开始卖猪肉。刚开始几年,他在大石村卖。
“个体经营的初级阶段,能挣到三五块钱已经很开心了,后来慢慢熟悉,一天的利润从5元上升到10元,小本经营就这样逐渐滚动起来。”苏志刚回忆说。
后来他觉得一个农村不够,便将眼光转向离家二十多公里的广州市区。他联络到了流花宾馆、广州酒家这些大酒楼,开始每天骑着单车向他们供应肉制品。
由于路途遥远,还要经过两个渡口,为准时交货,他常常凌晨起床,天不亮就出了门,等送完货再回到大石家里,已是下午两三点钟。“一年365天日日如此,还常加班加点,有时能提早一两个小时回家陪儿子,就已经很开心了。”
可是如此过了好几年,苏志刚的生意却进步不大。他仍旧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广州各大酒楼宾馆兜售猪肉。
彼时,改革开放已经十年,春归大地,羊城繁荣初显。置身日渐兴盛的城市街头,苏志刚自问,“难道我就这样当一辈子猪肉佬吗?”
绝对不行。
▲现在的番禹香江大酒店
1989年,苏志刚关掉猪肉铺,他要开一间自己的酒楼。家人听闻都来劝他“别乱来”,能卖好猪肉就不错了,家里世代没有做过酒楼买卖,好不容易有个安生日子,做赔了怎么办?
但苏志刚心意已决。他孤注一掷,不但赌上自己的全部家当,还大胆的向当地农信社贷款5万元,在大石买下两亩地,建起了香江酒家。
1989年8月28,香江酒家正式对外营业,开张那刻,日后的长隆集团在云天外隐现。 回忆起当天情形,苏志刚曾感慨道:“我终身难忘。”
酒店开张,前来尝鲜的食客络绎不绝,苦于人手不够,他一个三十岁出头的憨汉子只得跑前跑后,为每个客人服务,甚至连送菜煮菜也要亲力亲为。他说,那时,每天收市后,夜阑人静,前厅的服务生早就下班了,他还要收起台布洗到凌晨,“不然来不及晾干,第二天没办法用”。
凭借这份辛苦与坚持,加之菜品鲜美,香江酒家的生意在开张两年持续火爆,甚至“旺到没法接待”,连广州人都慕名而来,一晚上翻台三四轮是常事。“那时最重要是肯做,热情,不怕苦,什么都不怕。”苏志刚说。
1994年,番禺新建了一条更宽阔的城市干道——迎宾路。当时,苏志刚的一家酒店已不足以“应付”热情的食客,他在迎宾路边黄金地段购地数亩,建了一座八层高的香江大酒店。 这家酒店位处广州南入口,相较于之前的香江酒家,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并且随着广州经济的发展,业务也不断扩展,很快就发展为一间涵盖餐饮、住宿、旅游三位一体化服务的三星级酒店。
到1998年,香江酒店年营业额已高达六千多万元,跻身广州餐饮行业30强,几乎同时,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开始营业。餐饮,旅游,休闲娱乐,长隆集团的日后的业务版图至此奠基。而苏志刚作为集团的掌门人,在沐浴春日暖阳的同时,将目光转向更远处,带领长隆继续开疆扩土。■ 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欢迎搜索关注“华商韬略” 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华商名人堂APP”,阅读华人商界更多“有价值的人物、事件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