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养厚葬问题思考

今天是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2012)的主题为“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6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总计占高龄存活人口中的26.3%。记者调查发现,将近60%以上的网民认为自己对父母“孝敬不够”,其中超过80%以上的答案是“没时间陪父母”,30%左右的网民认为是“没有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专家表示,从消费层面上看,老年人对子女的物质需求实际上并不高,真正让他们有强烈归宿感和满足感的,是子女与他们之间的沟通、相伴

关于薄养厚葬的调查与思考

朱茂华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承、人文传承、生育传承链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链节。因而才有了周公旦敬父行孝、王祥冰求鲤、子路负米孝双亲、子骞劝父请后母等等动人的孝养故事的代代流传。在世界老龄问题研讨会上,中国家庭式和谐养老形式,一直是被推荐学习的模式,许多西方国家老年人也非常羡慕我国的家庭养老形式,有的甚至到我国城市小区购买住房,参与社区生活,体验敬养老人的各种活动。目前,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

1.6亿老年人享受着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生活方式,老年人过着居有房,吃不愁,穿且暖的自在生活。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我国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的老年人晚年生活中,同样存在着不和谐的一些情况,特别体现在对待老年人薄养厚葬的问题上,不能不引起老龄工作部门和老龄工作者的关注。为此,笔者在多年的老龄工作和老干部工作中,对全市城乡部分社区居民和农村家庭作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现拟文与老龄工作同仁进行肤浅的探讨。

一、薄养厚葬的现状。

古人云:孝子事亲,在于仰体亲心、敬亲、顺亲、慰亲,然后奉养,乃能承欢。父母在时,必须孝养爱敬,尽心报恩,以免愧憾,但哀亲时,死事哀戚。就“生民之本尽矣,死生议备矣。”(孝经)。自古时,就提倡孝养薄葬。然而,现在存在的薄养厚葬的问题是,当老人活着时,在对待生活上、心理上、生理上的养护不力,关心关注关怀不够,但在老人辞世后,却异常关顾,丧事大操大办,竭尽全力,让乡邻深感排场荣耀。薄养厚葬具体体现在

1、老而难伺,视为多余。不少老人年轻力壮时,劳动生产、养育儿女并帮助成家,到了年老体衰时,儿女不念其艰辛一生,费尽心血,反而认为是累赘,关心不够,关怀不多,“老东西、老不死、啰嗦、怎么不早点死掉、吃的不少,就是什么事都不做……”等等恶言恶语,令老人心情终日郁闷,不少老人哀叹:现在这样子,生不如死,活着也是一种受罪。

2、三餐好吃,头实难抬。在一些家庭中,年轻一代在涉及养老这个话题时,无不述说是怎样让老人吃好穿好的。但与老人交谈时,老人却反映:“他们有他们的事,三餐摆上桌,不是硬的,就是辣的,我们吃不动,吃不来呀!”也有的老人讲:“三顿是有保障,但是哪个去问你个冷暖呀!”还有老人讲:“吃是吃了,但不能做事了,吃的时候哪顿不受他们的脸色呀!”“老了,不能动,不能给他们做事了,冷言冷语,恨不得把吃的呕出来……”等等。

3、身体有恙,无人问病。不少老人身体有病了,无人问津。直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了,才引起注意,不送就医,不拿药方,让老人“挨挨”。某村中一个老人患了癌症,三个儿子在外界压力下,送其就医,医生让其手术,他们推托不肯,说什么,“老人身体吃不消……”结果“照光”照的老人食道严重溃疡,又不送医院,让老人天天吐涎挨日子,当合作医疗报销了药费的一部分时,三个儿子拿钱到手不但不送老人去医院复诊,反而把钱一分了之。

4、忤逆不孝,恶言伤老。在相当一部分城乡家庭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忤逆不孝的情况,骂“老东西”“老*”的不在少数。不少儿子砌了楼房,老人住进了“偏房(搭的个棚子)”。有户人家本来给老人楼下一间房,不久儿子和媳妇说要装修,就把老人赶进了屋后不用的猪圈里,时隔不久,老人就被活活气死了。还有一家老夫妻,儿子喊父亲去吃饭,当看到母亲也去时,就说:“那个叫你来的,你自己家里去

煮”,当场把老太太气的哭晕过去。晚辈骂老人“老不死”的大有人在。其目的,都是盼老人早死早好。

5、不尽孝道,不行瞻养。有的家庭,把老人丢在一边,从不问候,从不关心,从不尽瞻养义务。有一个老太太80多岁,驼着背走路,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大儿子夫妇俩从不过问。谈起养老人,大媳妇说,“我还要人养呐。”二儿子多年外出,生死不知,孙子是个教师,但就是不尽瞻养之道,村民们议论纷纷也解决不了问题,村干部看着孤苦伶仃的老人佝偻着腰在地里做活,就找其子女协商养老,但两个儿子的家人无人应声,结果只好由外村的五个女儿轮养。

6、死后排场,无限风光。尽管对老人生前的瞻养不尽孝道,但老人死后,其子女却竭尽排场,这情况也比较普遍。某居民小区一个老太太由于骨折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其三个儿子和三个媳妇从没来照料一次,都是借口忙逃避照料义务,让一个80岁的父亲服侍老母亲,有时老头子出去买菜,老太太在床上要小便,喊叫之声,百米开外可闻。当老太太死后,三个儿子却摆场子,把个丧事办得十分气派,令邻居咋舌。不少人讲,现在也不要这个样子,只要在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多尽点孝心就行了。某镇区一户人家,四个儿子日子都过得很好,在81岁的老母亲中风后,互相推托,舍不得花钱送医院就医,母亲死后却雇了一班吹打,请专职司仪哭唱,唱得观看的人掉了泪,当场就有人说,这些孝子听了不知羞不羞,接着四个儿子又请了三十多桌客答谢吊唁

的人,大家都说,薄养尽显人心,厚葬太不应该”。

7、火葬土葬,还是厚葬。实行火化,是殡葬制度的改革,尽管我市已全部实行了火葬,但是仍有不少人偷偷摸摸打通各种关节,把骨灰弄回家,放入棺椁,再次土葬,加大了殡葬成本,影响了殡葬制度改革。一对老夫妇,儿子在外做生意,三年多没回家看望过一次老人,在母亲去世后,回来做足了派头,请和尚连续起度七天,然后买下三万多元的墓穴,他说:“这样才能得起去世的母亲。”而他的父亲却说:“人死了埋在哪儿不一样,只要儿子在跟前,生病了,头痛脑热有口热汤热水就行了”。台城某一户居民,父亲长期患病,日夜呻吟,无人安慰体恤,儿媳妇巴不得老人早点死去,恶言恶语,老人离世,光吹打乐队就雇了两个,还把骨灰送葬到老家入土安葬,据称酒水就花去了上万。

二、薄养厚葬的成因。

1、表象折射出传统养老的缺失。薄养厚葬是个城乡常见的现象,由于经常的存在,它在人们的眼中已经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传统敬老精神和孝养意识的麻木,那些子女不孝养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哪家老人离世了,没有风光地为老人办好丧事,肯定会引发人们的不满。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传统养老的家庭道德、社会道德教育在新生一代中已经弱化、淡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某种时候,并不是传统美德传承的催化剂,反而是竭止剂。在艰苦的岁月里,老养小,小敬老,反哺老人的养育之恩,

扶养之情比较直接和直观,而物质生活提高后,生活观、生存观、金钱观的改变,在某种层面上,孝养的意识被削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改变,人们都在陀螺般的快生活节奏中,当大量家庭成员的外出流动时,更增大了传统养老的难度。因此,不能很好地瞻养、孝养老人也成了一些人名正言顺的借口。再者,老人离世后,从外地赶回来的子女为老人举办葬礼,豪华、铺张的形式,也成为平时不能孝养的一种心理补偿。由此而见,在推进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一是老年法的宣传仍然很不到位,力度还不够大;二是敬老养老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力度和影响也比较小;三是对“薄养厚葬”的批评教育力度不够,孝养的气氛还没有在面上形成等等种种因素,使厚养薄葬难以达到预期。

2、社会的功利化助长了薄养厚葬的形成。社会的功利化,主要体现在人的价值观、利益观和荣辱观的诸多方面,但社会的功利化与孝养老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社会,什么都时尚个形式,商品促销请歌舞演唱和助力,商店开业都要放上许多鞭炮,老人去世总不能闷声息气,养的时候没有人看见,死的时候总要让人知道。人们常说,“人要面子树要皮”。在调查中,一些村民反映说:“瞻养老人,怎么样养,养得好不好,反正在家里没人知道,但葬得如何,有没有排场,大家都看在眼里。”也有的村民说:“养,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天,天天都要做的事,做了也看不出来,养得

再好,也没人说好,葬得风光,就有气派。”但更多的人都轻视薄养厚葬的现象。认为“与其在老人死后花这么多的钱,不如让老人生前吃得好一点,睡得舒坦一点,让老人少受气,不作气。”从另一个侧面上讲,目前社会竞争性无处不在,特别在农村,由于农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因此,外出打工、经商是提高经济收益的有效形式,子女长期在外,孝养本身就成了问题,更谈不上精神瞻养。因此,“平时养不到,便在厚葬上补”的思维方式和操作形式也是薄养厚葬的一个重要方面。

3、厚养薄葬的法规不健全也是重要因素。尽管自上而下的各级老龄工作部门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工作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与目前我国老年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老年人养老需求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各级政府关于瞻养老人的宣传仍很不得力,特别是厚养薄葬的先进典型树立得不多,宣传不充分,没有形成厚养薄葬的氛围。二是瞻养老人,包括生活瞻养与精神慰藉方面的瞻养的政策还不够具体,厚养薄葬的地方法规还没有体现出来。三是各级老龄工作机构的人手不够,一不能适应老年人逐年增多趋势的需要。二不能用足够的力量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县乡一级政府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约束力的文件表述,特别是对薄养厚葬没有有关处罚的规定。因此,形成了天天讲发扬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具体到一些家庭,却在薄待老人。这种反差,

是与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是与构建和谐家庭,形成尊老、敬老、护老、养老、善老的社会大氛围不相适应的。

三、必须实现向厚养薄葬的实质转变。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属于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一。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5%提高到7%所用的时间还不到20年。2000年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在未来的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而与发达国家日趋接近。因此,厚养薄葬的宣传教育应该提高到老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根据飞速发展的经济和人口形势,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新路子。

一靠政府的导向。厚养薄葬与政府的导向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光靠讲“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这句话在新形势下显然显示得苍白无力。怎么办?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继续坚持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养老模式,随着“四、二、一”家庭模式的确立。这种养老模式,必须在坚持中改善,且不断扩大社会养老的份量和比例,并完善相关辅助措施及办法。二要加大老龄工作的政策宣传力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传统节日,特别是敬老节日增加宣讲份量,形成全社会敬老养老厚养薄葬的浓郁气氛,形成厚养薄葬光荣,薄养厚葬可耻的荣辱观,增强全社会和家庭对厚养薄葬的认同。三要加快老年法律的改革与修订,增加鼓励厚养薄葬的有关内容,特别在地方法规、条例或规定中更要充分体

现,在维护老年人权益的乡规民约中更要有利于推行厚养薄葬的实行。人大、政协的相关部门要加大依法检查与指导的力度,促进老年法律的执行与公民的学法、依法守法。四要加快老龄工作机构权威力度的构建。目前,老龄工作部门的独立性难以言说,尽管前几年改革,说是理顺了关系,但是从全国实际情况来看,仍在政府工作中呈现无足轻重的态势,工作的主动性无法体现,职能无法施行,机构适应不了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根本的转变,以实质性的工作部门取代附设性的工作部门,真正发挥其作用,以适应人口老龄化不断扩大的态势。

二靠机制的形成。厚养薄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加大其弘扬和推广的份量,要形成政府老龄工作部门的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的良性机制,在创建敬老文明单位的工作中,应把厚养薄葬工作作为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条件,在创建验收工作中体现出来。一要形成老龄工作相关部门真抓、实抓、敢抓的生动局面,要抓住基层村(居)党政组织和老年组织不放松,并以此作为创建工作的突破口,走出一条符合本地特色厚养薄葬的新路。二要树立典型,学习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给厚养薄葬的家庭挂牌授奖,对薄养厚葬的家庭批评教育,给不孝养的家庭予以警示。三要充分发挥广播、报纸及文化宣传阵地的作用,每年利用重阳节和春节,进行厚养薄葬的家庭及人的重点宣传,使厚养薄葬成为每个家庭的自觉、自

在、自为的行为,使依法瞻养老人,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四要在老年人中开展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推广。随着老年人的增加和家庭减少的实际,今后社会养老一定会显得更为突出,因此,老年人自身养老,自身处理善后工作也将提高到实际的日程。要增强自身养老的保险意识,用未来的主动薄葬实践现在的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三靠素质的提高。实现厚养薄葬,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就必须强化全体公民的素质教育。一是进行文化教育,没有素质的公民是愚蠢的公民。尽管文化素质不能替代道德建设,但这是基础。因此,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城乡扫盲工作一定要抓出成效。用丰厚的文化知识的底蕴来夯实传统教育的基础。二是进行道德教育,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知道怎么敬老养老为荣,不尊重老人不瞻养老人为耻。三是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对《民法》、《妇女和儿童权益保障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的学习和应用,做到知法懂法,依法维护老年人权益,更好地依法瞻养和扶助老人。四是提高村(居)社区老年工作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老年人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在村(居)开展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各种有益活动。设立老年纠纷评议组,老年人扶助活动小组,老年人帮扶时间银行等为老助老的民间组织,在农村、在社区广泛

进行厚养薄葬方面的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厚养薄葬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市委老干部局)

11

今天是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2012)的主题为“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6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总计占高龄存活人口中的26.3%。记者调查发现,将近60%以上的网民认为自己对父母“孝敬不够”,其中超过80%以上的答案是“没时间陪父母”,30%左右的网民认为是“没有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专家表示,从消费层面上看,老年人对子女的物质需求实际上并不高,真正让他们有强烈归宿感和满足感的,是子女与他们之间的沟通、相伴

关于薄养厚葬的调查与思考

朱茂华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承、人文传承、生育传承链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链节。因而才有了周公旦敬父行孝、王祥冰求鲤、子路负米孝双亲、子骞劝父请后母等等动人的孝养故事的代代流传。在世界老龄问题研讨会上,中国家庭式和谐养老形式,一直是被推荐学习的模式,许多西方国家老年人也非常羡慕我国的家庭养老形式,有的甚至到我国城市小区购买住房,参与社区生活,体验敬养老人的各种活动。目前,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

1.6亿老年人享受着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生活方式,老年人过着居有房,吃不愁,穿且暖的自在生活。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我国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的老年人晚年生活中,同样存在着不和谐的一些情况,特别体现在对待老年人薄养厚葬的问题上,不能不引起老龄工作部门和老龄工作者的关注。为此,笔者在多年的老龄工作和老干部工作中,对全市城乡部分社区居民和农村家庭作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现拟文与老龄工作同仁进行肤浅的探讨。

一、薄养厚葬的现状。

古人云:孝子事亲,在于仰体亲心、敬亲、顺亲、慰亲,然后奉养,乃能承欢。父母在时,必须孝养爱敬,尽心报恩,以免愧憾,但哀亲时,死事哀戚。就“生民之本尽矣,死生议备矣。”(孝经)。自古时,就提倡孝养薄葬。然而,现在存在的薄养厚葬的问题是,当老人活着时,在对待生活上、心理上、生理上的养护不力,关心关注关怀不够,但在老人辞世后,却异常关顾,丧事大操大办,竭尽全力,让乡邻深感排场荣耀。薄养厚葬具体体现在

1、老而难伺,视为多余。不少老人年轻力壮时,劳动生产、养育儿女并帮助成家,到了年老体衰时,儿女不念其艰辛一生,费尽心血,反而认为是累赘,关心不够,关怀不多,“老东西、老不死、啰嗦、怎么不早点死掉、吃的不少,就是什么事都不做……”等等恶言恶语,令老人心情终日郁闷,不少老人哀叹:现在这样子,生不如死,活着也是一种受罪。

2、三餐好吃,头实难抬。在一些家庭中,年轻一代在涉及养老这个话题时,无不述说是怎样让老人吃好穿好的。但与老人交谈时,老人却反映:“他们有他们的事,三餐摆上桌,不是硬的,就是辣的,我们吃不动,吃不来呀!”也有的老人讲:“三顿是有保障,但是哪个去问你个冷暖呀!”还有老人讲:“吃是吃了,但不能做事了,吃的时候哪顿不受他们的脸色呀!”“老了,不能动,不能给他们做事了,冷言冷语,恨不得把吃的呕出来……”等等。

3、身体有恙,无人问病。不少老人身体有病了,无人问津。直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了,才引起注意,不送就医,不拿药方,让老人“挨挨”。某村中一个老人患了癌症,三个儿子在外界压力下,送其就医,医生让其手术,他们推托不肯,说什么,“老人身体吃不消……”结果“照光”照的老人食道严重溃疡,又不送医院,让老人天天吐涎挨日子,当合作医疗报销了药费的一部分时,三个儿子拿钱到手不但不送老人去医院复诊,反而把钱一分了之。

4、忤逆不孝,恶言伤老。在相当一部分城乡家庭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忤逆不孝的情况,骂“老东西”“老*”的不在少数。不少儿子砌了楼房,老人住进了“偏房(搭的个棚子)”。有户人家本来给老人楼下一间房,不久儿子和媳妇说要装修,就把老人赶进了屋后不用的猪圈里,时隔不久,老人就被活活气死了。还有一家老夫妻,儿子喊父亲去吃饭,当看到母亲也去时,就说:“那个叫你来的,你自己家里去

煮”,当场把老太太气的哭晕过去。晚辈骂老人“老不死”的大有人在。其目的,都是盼老人早死早好。

5、不尽孝道,不行瞻养。有的家庭,把老人丢在一边,从不问候,从不关心,从不尽瞻养义务。有一个老太太80多岁,驼着背走路,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大儿子夫妇俩从不过问。谈起养老人,大媳妇说,“我还要人养呐。”二儿子多年外出,生死不知,孙子是个教师,但就是不尽瞻养之道,村民们议论纷纷也解决不了问题,村干部看着孤苦伶仃的老人佝偻着腰在地里做活,就找其子女协商养老,但两个儿子的家人无人应声,结果只好由外村的五个女儿轮养。

6、死后排场,无限风光。尽管对老人生前的瞻养不尽孝道,但老人死后,其子女却竭尽排场,这情况也比较普遍。某居民小区一个老太太由于骨折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其三个儿子和三个媳妇从没来照料一次,都是借口忙逃避照料义务,让一个80岁的父亲服侍老母亲,有时老头子出去买菜,老太太在床上要小便,喊叫之声,百米开外可闻。当老太太死后,三个儿子却摆场子,把个丧事办得十分气派,令邻居咋舌。不少人讲,现在也不要这个样子,只要在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多尽点孝心就行了。某镇区一户人家,四个儿子日子都过得很好,在81岁的老母亲中风后,互相推托,舍不得花钱送医院就医,母亲死后却雇了一班吹打,请专职司仪哭唱,唱得观看的人掉了泪,当场就有人说,这些孝子听了不知羞不羞,接着四个儿子又请了三十多桌客答谢吊唁

的人,大家都说,薄养尽显人心,厚葬太不应该”。

7、火葬土葬,还是厚葬。实行火化,是殡葬制度的改革,尽管我市已全部实行了火葬,但是仍有不少人偷偷摸摸打通各种关节,把骨灰弄回家,放入棺椁,再次土葬,加大了殡葬成本,影响了殡葬制度改革。一对老夫妇,儿子在外做生意,三年多没回家看望过一次老人,在母亲去世后,回来做足了派头,请和尚连续起度七天,然后买下三万多元的墓穴,他说:“这样才能得起去世的母亲。”而他的父亲却说:“人死了埋在哪儿不一样,只要儿子在跟前,生病了,头痛脑热有口热汤热水就行了”。台城某一户居民,父亲长期患病,日夜呻吟,无人安慰体恤,儿媳妇巴不得老人早点死去,恶言恶语,老人离世,光吹打乐队就雇了两个,还把骨灰送葬到老家入土安葬,据称酒水就花去了上万。

二、薄养厚葬的成因。

1、表象折射出传统养老的缺失。薄养厚葬是个城乡常见的现象,由于经常的存在,它在人们的眼中已经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传统敬老精神和孝养意识的麻木,那些子女不孝养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哪家老人离世了,没有风光地为老人办好丧事,肯定会引发人们的不满。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传统养老的家庭道德、社会道德教育在新生一代中已经弱化、淡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某种时候,并不是传统美德传承的催化剂,反而是竭止剂。在艰苦的岁月里,老养小,小敬老,反哺老人的养育之恩,

扶养之情比较直接和直观,而物质生活提高后,生活观、生存观、金钱观的改变,在某种层面上,孝养的意识被削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改变,人们都在陀螺般的快生活节奏中,当大量家庭成员的外出流动时,更增大了传统养老的难度。因此,不能很好地瞻养、孝养老人也成了一些人名正言顺的借口。再者,老人离世后,从外地赶回来的子女为老人举办葬礼,豪华、铺张的形式,也成为平时不能孝养的一种心理补偿。由此而见,在推进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一是老年法的宣传仍然很不到位,力度还不够大;二是敬老养老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力度和影响也比较小;三是对“薄养厚葬”的批评教育力度不够,孝养的气氛还没有在面上形成等等种种因素,使厚养薄葬难以达到预期。

2、社会的功利化助长了薄养厚葬的形成。社会的功利化,主要体现在人的价值观、利益观和荣辱观的诸多方面,但社会的功利化与孝养老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社会,什么都时尚个形式,商品促销请歌舞演唱和助力,商店开业都要放上许多鞭炮,老人去世总不能闷声息气,养的时候没有人看见,死的时候总要让人知道。人们常说,“人要面子树要皮”。在调查中,一些村民反映说:“瞻养老人,怎么样养,养得好不好,反正在家里没人知道,但葬得如何,有没有排场,大家都看在眼里。”也有的村民说:“养,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天,天天都要做的事,做了也看不出来,养得

再好,也没人说好,葬得风光,就有气派。”但更多的人都轻视薄养厚葬的现象。认为“与其在老人死后花这么多的钱,不如让老人生前吃得好一点,睡得舒坦一点,让老人少受气,不作气。”从另一个侧面上讲,目前社会竞争性无处不在,特别在农村,由于农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因此,外出打工、经商是提高经济收益的有效形式,子女长期在外,孝养本身就成了问题,更谈不上精神瞻养。因此,“平时养不到,便在厚葬上补”的思维方式和操作形式也是薄养厚葬的一个重要方面。

3、厚养薄葬的法规不健全也是重要因素。尽管自上而下的各级老龄工作部门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工作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与目前我国老年化发展的趋势以及老年人养老需求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各级政府关于瞻养老人的宣传仍很不得力,特别是厚养薄葬的先进典型树立得不多,宣传不充分,没有形成厚养薄葬的氛围。二是瞻养老人,包括生活瞻养与精神慰藉方面的瞻养的政策还不够具体,厚养薄葬的地方法规还没有体现出来。三是各级老龄工作机构的人手不够,一不能适应老年人逐年增多趋势的需要。二不能用足够的力量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县乡一级政府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约束力的文件表述,特别是对薄养厚葬没有有关处罚的规定。因此,形成了天天讲发扬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具体到一些家庭,却在薄待老人。这种反差,

是与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是与构建和谐家庭,形成尊老、敬老、护老、养老、善老的社会大氛围不相适应的。

三、必须实现向厚养薄葬的实质转变。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属于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一。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5%提高到7%所用的时间还不到20年。2000年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在未来的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而与发达国家日趋接近。因此,厚养薄葬的宣传教育应该提高到老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根据飞速发展的经济和人口形势,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新路子。

一靠政府的导向。厚养薄葬与政府的导向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光靠讲“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这句话在新形势下显然显示得苍白无力。怎么办?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继续坚持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养老模式,随着“四、二、一”家庭模式的确立。这种养老模式,必须在坚持中改善,且不断扩大社会养老的份量和比例,并完善相关辅助措施及办法。二要加大老龄工作的政策宣传力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传统节日,特别是敬老节日增加宣讲份量,形成全社会敬老养老厚养薄葬的浓郁气氛,形成厚养薄葬光荣,薄养厚葬可耻的荣辱观,增强全社会和家庭对厚养薄葬的认同。三要加快老年法律的改革与修订,增加鼓励厚养薄葬的有关内容,特别在地方法规、条例或规定中更要充分体

现,在维护老年人权益的乡规民约中更要有利于推行厚养薄葬的实行。人大、政协的相关部门要加大依法检查与指导的力度,促进老年法律的执行与公民的学法、依法守法。四要加快老龄工作机构权威力度的构建。目前,老龄工作部门的独立性难以言说,尽管前几年改革,说是理顺了关系,但是从全国实际情况来看,仍在政府工作中呈现无足轻重的态势,工作的主动性无法体现,职能无法施行,机构适应不了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根本的转变,以实质性的工作部门取代附设性的工作部门,真正发挥其作用,以适应人口老龄化不断扩大的态势。

二靠机制的形成。厚养薄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加大其弘扬和推广的份量,要形成政府老龄工作部门的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的良性机制,在创建敬老文明单位的工作中,应把厚养薄葬工作作为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条件,在创建验收工作中体现出来。一要形成老龄工作相关部门真抓、实抓、敢抓的生动局面,要抓住基层村(居)党政组织和老年组织不放松,并以此作为创建工作的突破口,走出一条符合本地特色厚养薄葬的新路。二要树立典型,学习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给厚养薄葬的家庭挂牌授奖,对薄养厚葬的家庭批评教育,给不孝养的家庭予以警示。三要充分发挥广播、报纸及文化宣传阵地的作用,每年利用重阳节和春节,进行厚养薄葬的家庭及人的重点宣传,使厚养薄葬成为每个家庭的自觉、自

在、自为的行为,使依法瞻养老人,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四要在老年人中开展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推广。随着老年人的增加和家庭减少的实际,今后社会养老一定会显得更为突出,因此,老年人自身养老,自身处理善后工作也将提高到实际的日程。要增强自身养老的保险意识,用未来的主动薄葬实践现在的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三靠素质的提高。实现厚养薄葬,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就必须强化全体公民的素质教育。一是进行文化教育,没有素质的公民是愚蠢的公民。尽管文化素质不能替代道德建设,但这是基础。因此,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城乡扫盲工作一定要抓出成效。用丰厚的文化知识的底蕴来夯实传统教育的基础。二是进行道德教育,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知道怎么敬老养老为荣,不尊重老人不瞻养老人为耻。三是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对《民法》、《妇女和儿童权益保障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的学习和应用,做到知法懂法,依法维护老年人权益,更好地依法瞻养和扶助老人。四是提高村(居)社区老年工作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老年人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在村(居)开展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各种有益活动。设立老年纠纷评议组,老年人扶助活动小组,老年人帮扶时间银行等为老助老的民间组织,在农村、在社区广泛

进行厚养薄葬方面的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厚养薄葬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市委老干部局)

11


相关文章

  • 国学资讯 - [中国盗墓史]:真实的传奇 -
  • 去年以来,以盗墓为题材的小说<鬼吹灯>屡登排行榜.在这片热闹之中,一部严谨的专著<中国盗墓史>也再版(九州出版社)上市. <中国盗墓史>以"插图珍藏版"的新颖面目推出,一改几年前初版时 ...查看


  • 中考课外文言文
  • 中考课外文言文 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 ...查看


  • [儒]论语·先进篇(10)孔子反对厚葬颜回没起作用
  • 原文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注释 (1)门人,孔子的弟子,也就是颜回的师兄弟. (2)欲,<说文>:"欲,贪欲也."俗字亦 ...查看


  • [各家论墨·荀韩]--墨家的"言多不辩"|顾如
  • 3.<外储说左上(三)> 楚王謂田鳩曰:"墨子者,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而不辯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令晉為之飾裝,從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晉,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此可謂善嫁妾而未可謂善 ...查看


  •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60)
  •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60)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 ...查看


  • 政法与历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模板
  • 政法与历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三号黑体不加粗) 中文摘要(四号黑体不加粗) ...................................... 2 英文摘要(四号黑体不加粗) .................... ...查看


  • 07墨子主要思想
  • 墨子的主要思想及其艺术特色 <墨子>一书大部分是墨子弟子对他言行记录.其主要思想简单地说就是: " 兼爱 " 和 " 非攻 " ,另外主张 " 尚贤 " ." ...查看


  • 谏成帝营陵寝疏--2011高考试题与答案
  •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 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 ...查看


  • 管仲破厚葬阅读答案
  • (二)文言文阅读<管仲破厚葬>,完成8-11题(14分)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