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美的纹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创造美的纹理,首先是得认识纹理,认识什么是纹理,才能进一步去创造。所以本课中如何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纹理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才能让本节课的教学更为有效的进行下去。对于很多教学问题,我们常常为了在课堂中出新意,出效果总是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从而导致课中热热闹闹,最根本的问题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云里雾里似是而非。所以,从简小入手,让学生能更准确的更容易的去接受一种新的内容,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与分析了解和认知自然纹理,懂得如何创造美的纹理。
过程与方法:从三组自然纹理的欣赏中了解自然纹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身边处处都有美,
闪现着美。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去创造。认识了纹理和了解什么叫创造美的纹理后,再让学生用一种方法去尝试创造美的纹理。尝试创造后在知识拓展部分,继续了解其他一些常规的创造手法,最后以独创性的作品提示学生创造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敢想敢去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纹理的认识与创造,认识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处处都
有美。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一种憧憬一种向往一种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纹理,能够尝试着用一种方法去创造美的纹理。
教学难点:通过一种方法尝试去创造美的纹理,对一些常规创造方法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激
发学生对于创造的冲动与热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KT板(包括学生练习用的KT板,共四组,每一组长度为5-6米,宽度为50厘米),水粉画常规用具(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或调色板、水桶、抹布)。 学生:水粉画常规用具(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或调色板、水桶、抹布)。
四、教学过程
1. 欣赏导入
(1) 石纹画的欣赏,认识到石头上美丽的纹理是天然形成的,诸如此类的存在于自
然物体上的点形、线形、面形的纹路就称为自然纹理。
(2) 欣赏三组自然纹理,让学生继续一步步深入认识与了解自然纹理。
第一组:各种材质形成的纹理。
各种材质的物体上形成了美丽纷呈的纹理,如树的表皮、树叶的经脉、石头的纹路、冰块里梦幻般的色彩、铁板上的锈迹斑斑……很多都是就在我们身边的物体,每天都在擦身而过,却从未有停留,去发现它特有的那种美。
第二组:在大自然力量下形成的纹理。
水面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柔美的线条;沙漠在风沙形成的一排排揉动的曲线;沙漠上的崩塌形成大刀阔斧似的壮美纹理;夕阳下田埂形成错落有致的线条与
块面分明的田野;层层叠叠的梯田;大旱中土地上的龟裂;经过风霜雪雨暗沉如水墨画的老墙……都是很多物体在大自然的力量下形成的非常有形式感的美的纹理。
第三组:有意、无意间排列、重叠和堆积形成的纹理。
层层叠叠有序排列的方块木头,形成那种平律而富有变化的色彩间的对比;一片片圆形的柠檬堆积成疏密有致的画面;树叶和羽毛等物体的随意堆积;建筑工地上一捆捆扎堆的钢筋,那锈红的色彩,一条条粗狂的线条;散乱飞落满地的五彩碎纸片……这些在我们人类有意无意间排列、重叠和堆积的物体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有美感的纹理。
•无意间自然形成的纹理需要我们去发现。
•我们有意中去排列、重叠和堆积起来的纹理就是一种创造。
2. 衔接揭题
从上面两句话引出一张学生纹理作品,请同学们在欣赏后说说这张纹理作业中的效果是如何做出来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最后总结(这张作品是先用白色油画棒随意画出一些粗狂的线条,然后用水粉笔蘸上各种水分饱满的颜料随意的洒溅到纸面上,由于油画棒画过的地方不易附着水性颜料,结果就出现了这种效果的纹理作品)。
揭题《创造美的纹理》
3. 练习创造
创造美的纹理的方法非常多,除了刚才我们看过的排列、重叠堆积法和洒溅法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再用一种方法来练习创造一张纹理作品。
教师示范
教师把先前准备好的KT板放置于黑板上,用大号水粉笔蘸上水粉颜料轻松随意的在KT板上画出粗细不一,疏密不一的线条(曲线为主)。接着用大号毛笔蘸上水分饱满的各种其他颜料甩动毛笔,让笔肚里的颜料点点滴滴落满板面,形成一张点线结合如爬满春藤,开满各色小花的纹理效果图。
学生以大组形式一起创作,每组分为两排各自带好自己的水粉画材料站于长条KT板两侧。
创作提示:创造美的纹理是有偶遇性的,虽然我们都用同样的方法创作,但得到的作品肯定是效果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可能会得到一张非常美的画面,有的时候可能会不尽人意。不过都没关系,我们只要大胆的创作,这里的作品将没有好与不好,有的只是我们创作时的激情。
4. 学生创作
创作时要有互相协作精神,特别是画长线条时,可以在同组同学间相互传递着进行。 教师巡回辅导。
5. 作品展评
各组由四五个同学拿着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代表发言讲解自己组创作的纹理作品,主要谈谈画面中的美的地方与欠缺的地方。
6. 知识拓展
刚才我们大家共同尝试创作了一张纹理作品。
除了这些,创造的方法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其他的创造方法。
(1) 图片——拓印法
(2) 图片——吹色法
(3) 图片——渲染法
(4) 图片——压色法
最后展示一张当代著名艺术家蔡国强先生的火药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这个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基本上很难说准,主要是留有悬念)
即将下课前出示蔡国强先生在创作火药画时的照片,说明这些作品是蔡国强先生用火药创作出来的,而且这些作品在国际上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结束语:创造是无限的,创造美的纹理是无限的。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从简小入手,希望的是能让学生更准确的更简单的去接受美术课堂中一种新的认知和掌握一种新的技能。从而在此基础上从简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让学生把一个问题理解的透彻,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自己的思维。美术其实就是一种个人的表达,自我的展现。我们的美术课堂就应该为学生打下这样的基础,提供这样的空间。《创造美的纹理》这个教学内容,我的设计是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的,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所以在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都是以认识与尝试为重点,感受纹理的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这种一目了然的认识,让学生知道纹理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从而激发他们去生活中发现,去发现各种材料,各种方法去创造。所以从第一课时的设计来说,整节课还是比较完整的把握住了这些目标的实现。当然课后觉得问题还是非常多的,因为课前没有实践过这个设计,所以课中很多环节还需要商榷推敲。比如在学生尝试创作的过程中,课堂中显得忙乱不堪。这主要是因为自己课前缺斟酌,欠考量。没把自己学校班级人数众多的问题考虑到,所以课中在学生尝试创作美的纹理前,没做到分工上的条理清楚。一说开始,学生就马上呼啦啦炸开了锅乱作一团,虽然看着个个热情高涨,课的秩序却实在没法看。等到那时我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了。只能看着他们乱吧,只要把这次尝试做成功就行了。当时确实有拉着学生去操场涂鸦的冲动,可看着五六十个学生,作罢,说不定更是乱得不行,毕竟这是有其他老师在听课的公开课,毕竟后面我还有很重要的知识拓展部分。如果这节课不完整,接下去的第二课时就没办法展开了,更是没有所谓的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深入了。上好一堂课确实难,在这次90学时集中培训后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多把美术课上得特棒的特级教师确实是为了美术课堂教学付出了很多很多才能做到对美术课堂的每个细节考虑周全,才能信手拈来都能成为他们课堂中的有用的素材。所以,对于课堂我们常常难以把握,常常难以把教学中的很多问题考虑周全,甚至认识不到很多问题的存在。教学反思无从反思这本身就是个严重的问题。
《创造美的纹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创造美的纹理,首先是得认识纹理,认识什么是纹理,才能进一步去创造。所以本课中如何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纹理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才能让本节课的教学更为有效的进行下去。对于很多教学问题,我们常常为了在课堂中出新意,出效果总是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复杂,从而导致课中热热闹闹,最根本的问题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云里雾里似是而非。所以,从简小入手,让学生能更准确的更容易的去接受一种新的内容,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与分析了解和认知自然纹理,懂得如何创造美的纹理。
过程与方法:从三组自然纹理的欣赏中了解自然纹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身边处处都有美,
闪现着美。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去创造。认识了纹理和了解什么叫创造美的纹理后,再让学生用一种方法去尝试创造美的纹理。尝试创造后在知识拓展部分,继续了解其他一些常规的创造手法,最后以独创性的作品提示学生创造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敢想敢去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纹理的认识与创造,认识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处处都
有美。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一种憧憬一种向往一种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纹理,能够尝试着用一种方法去创造美的纹理。
教学难点:通过一种方法尝试去创造美的纹理,对一些常规创造方法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激
发学生对于创造的冲动与热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KT板(包括学生练习用的KT板,共四组,每一组长度为5-6米,宽度为50厘米),水粉画常规用具(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或调色板、水桶、抹布)。 学生:水粉画常规用具(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或调色板、水桶、抹布)。
四、教学过程
1. 欣赏导入
(1) 石纹画的欣赏,认识到石头上美丽的纹理是天然形成的,诸如此类的存在于自
然物体上的点形、线形、面形的纹路就称为自然纹理。
(2) 欣赏三组自然纹理,让学生继续一步步深入认识与了解自然纹理。
第一组:各种材质形成的纹理。
各种材质的物体上形成了美丽纷呈的纹理,如树的表皮、树叶的经脉、石头的纹路、冰块里梦幻般的色彩、铁板上的锈迹斑斑……很多都是就在我们身边的物体,每天都在擦身而过,却从未有停留,去发现它特有的那种美。
第二组:在大自然力量下形成的纹理。
水面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柔美的线条;沙漠在风沙形成的一排排揉动的曲线;沙漠上的崩塌形成大刀阔斧似的壮美纹理;夕阳下田埂形成错落有致的线条与
块面分明的田野;层层叠叠的梯田;大旱中土地上的龟裂;经过风霜雪雨暗沉如水墨画的老墙……都是很多物体在大自然的力量下形成的非常有形式感的美的纹理。
第三组:有意、无意间排列、重叠和堆积形成的纹理。
层层叠叠有序排列的方块木头,形成那种平律而富有变化的色彩间的对比;一片片圆形的柠檬堆积成疏密有致的画面;树叶和羽毛等物体的随意堆积;建筑工地上一捆捆扎堆的钢筋,那锈红的色彩,一条条粗狂的线条;散乱飞落满地的五彩碎纸片……这些在我们人类有意无意间排列、重叠和堆积的物体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有美感的纹理。
•无意间自然形成的纹理需要我们去发现。
•我们有意中去排列、重叠和堆积起来的纹理就是一种创造。
2. 衔接揭题
从上面两句话引出一张学生纹理作品,请同学们在欣赏后说说这张纹理作业中的效果是如何做出来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最后总结(这张作品是先用白色油画棒随意画出一些粗狂的线条,然后用水粉笔蘸上各种水分饱满的颜料随意的洒溅到纸面上,由于油画棒画过的地方不易附着水性颜料,结果就出现了这种效果的纹理作品)。
揭题《创造美的纹理》
3. 练习创造
创造美的纹理的方法非常多,除了刚才我们看过的排列、重叠堆积法和洒溅法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再用一种方法来练习创造一张纹理作品。
教师示范
教师把先前准备好的KT板放置于黑板上,用大号水粉笔蘸上水粉颜料轻松随意的在KT板上画出粗细不一,疏密不一的线条(曲线为主)。接着用大号毛笔蘸上水分饱满的各种其他颜料甩动毛笔,让笔肚里的颜料点点滴滴落满板面,形成一张点线结合如爬满春藤,开满各色小花的纹理效果图。
学生以大组形式一起创作,每组分为两排各自带好自己的水粉画材料站于长条KT板两侧。
创作提示:创造美的纹理是有偶遇性的,虽然我们都用同样的方法创作,但得到的作品肯定是效果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可能会得到一张非常美的画面,有的时候可能会不尽人意。不过都没关系,我们只要大胆的创作,这里的作品将没有好与不好,有的只是我们创作时的激情。
4. 学生创作
创作时要有互相协作精神,特别是画长线条时,可以在同组同学间相互传递着进行。 教师巡回辅导。
5. 作品展评
各组由四五个同学拿着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代表发言讲解自己组创作的纹理作品,主要谈谈画面中的美的地方与欠缺的地方。
6. 知识拓展
刚才我们大家共同尝试创作了一张纹理作品。
除了这些,创造的方法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其他的创造方法。
(1) 图片——拓印法
(2) 图片——吹色法
(3) 图片——渲染法
(4) 图片——压色法
最后展示一张当代著名艺术家蔡国强先生的火药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这个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基本上很难说准,主要是留有悬念)
即将下课前出示蔡国强先生在创作火药画时的照片,说明这些作品是蔡国强先生用火药创作出来的,而且这些作品在国际上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结束语:创造是无限的,创造美的纹理是无限的。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从简小入手,希望的是能让学生更准确的更简单的去接受美术课堂中一种新的认知和掌握一种新的技能。从而在此基础上从简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让学生把一个问题理解的透彻,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自己的思维。美术其实就是一种个人的表达,自我的展现。我们的美术课堂就应该为学生打下这样的基础,提供这样的空间。《创造美的纹理》这个教学内容,我的设计是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的,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所以在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都是以认识与尝试为重点,感受纹理的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这种一目了然的认识,让学生知道纹理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从而激发他们去生活中发现,去发现各种材料,各种方法去创造。所以从第一课时的设计来说,整节课还是比较完整的把握住了这些目标的实现。当然课后觉得问题还是非常多的,因为课前没有实践过这个设计,所以课中很多环节还需要商榷推敲。比如在学生尝试创作的过程中,课堂中显得忙乱不堪。这主要是因为自己课前缺斟酌,欠考量。没把自己学校班级人数众多的问题考虑到,所以课中在学生尝试创作美的纹理前,没做到分工上的条理清楚。一说开始,学生就马上呼啦啦炸开了锅乱作一团,虽然看着个个热情高涨,课的秩序却实在没法看。等到那时我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了。只能看着他们乱吧,只要把这次尝试做成功就行了。当时确实有拉着学生去操场涂鸦的冲动,可看着五六十个学生,作罢,说不定更是乱得不行,毕竟这是有其他老师在听课的公开课,毕竟后面我还有很重要的知识拓展部分。如果这节课不完整,接下去的第二课时就没办法展开了,更是没有所谓的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深入了。上好一堂课确实难,在这次90学时集中培训后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多把美术课上得特棒的特级教师确实是为了美术课堂教学付出了很多很多才能做到对美术课堂的每个细节考虑周全,才能信手拈来都能成为他们课堂中的有用的素材。所以,对于课堂我们常常难以把握,常常难以把教学中的很多问题考虑周全,甚至认识不到很多问题的存在。教学反思无从反思这本身就是个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