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

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

普惠金融的前身和最初实践,与一些国家在最近几十年中所发展的“小额信贷” 与“微型金融”有着密切的关系。小额信贷(Microcredit)是指为低收人人群提供 的、额度较小的,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基本宗旨的信贷服务。小额信贷起源于20世 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穆罕默德•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对贫困农 户发放小额贷款模式的成功,使得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欠 发达国家) 纷纷效仿,同时各国也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在格莱珉银行的基础上创 造出了不同的信贷模式。石俊志(2007)根据发放贷款机构的不同,将小额信贷模 式划分为:正规金融机构方式、非政府组织方式、社区合作银行方式、乡村银行方 式和批发基金方式。

微型金融(Microfinance)是以低收人群体为目标客户,向他们提供贷款、储 蓄、保险、转账服务和其他金融产品的金融业务。早期争议较大的是微型金融机构 的可持续问题。由于微型金融机构有来自政府的补贴和捐赠者的捐助,福利主义 (Welfarist)认为微型金融机构不需要自给自足就能可持续发展(Morduch,2000) , 因此微型金融机构理应给穷人较低的贷款利東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制度主义 (Institutionist)认为微型金融机构为穷入提供服务的前提是微型金融机构自身必须可 持续,在财务上自负盈5。

Gonzalez-;eg& ( 1°94) 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发达国 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倒闭进行了案例分析,其认为这些农村金融机构倒闭的原因主 要是“缺乏机构生存性”,并得出结沦:成功地给穷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关键在于机构 要保持可持续性,金融机构可持续的必要条件是其需要实现自给自足。Morduch (2000)将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之间的争论称为“微型金融的分裂” (the Microfinance Schism)。相较而言,制度主义更能代表当今的主流观点,世界银行扶 贫协商协会(CGAP,2006) 提出的小微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则,其中就包括“如果要 覆盖更多的贫困人口,微型金融必须自负盈亏; 如果微型金融机构不为其提供的服 务收取足够的费用覆盖其成本,那么它最终会受到政府和捐赠者资金来源稀少和不 稳定的影响”。

2005 年联合国发起“国际小额信贷年”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Micro-credit) , 其主题是“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正式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 国际小额信贷年的行动纲领强调,应该帮助在农村和城市地区生活的贫穷者,尤其 是妇女比较容易获得小额信贷和小额融资,从而使她们能够独立地开办微型企业, 经营自己的职业,增加收人,提高积聚资产的能力,增强力量,战胜困难时期的脆 弱性; 同时应该认识到,为使贫穷者能够获得资金,信贷、储蓄等小额融资工具以 及相关的商业服务非常重要,必须增加小额信贷和小额融资服务。

2006年联合国出版了《建设普惠金融体系》(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 for Development) 一书,书中描绘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前景:每个国家应当建立起一个

可以持续地为人们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 是个人、家庭和企业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储蓄、信贷、 保险、养老金、租借、兑付、汇兑等; 第二是健全的金融机构和审慎监管; 第三是 金融机构具有可持续性,可以长期提供金融服务; 第四是要形成竞争市场,为客户 提供更多选择和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自“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普惠金融展开了理论研 究,探索如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指标选择的相关性,即与普惠金融发展关联,能够对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二 是数据的可获得性,便利于获取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三是指标的可比性,

能够在不 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和清晰地将前人进行的研究进行比较, 笔者以表格形式归纳整理相关文献,如表1所示。

上述关于普惠金融评价体系的文献,尽管选取的具体指标有所差异,但都以覆 盖更广阔的区域和更广泛的人群为标准来衡量金融的普惠程度,这点将为本文所借 鉴。这些文献的主要不足在于:一方面,使用的各项指标都是有关 ' 商业银行”的 (包括分支机构、ATM 、存贷款等) ,这样的指数可以代表“商业银行”发展程度, 但与“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还是存在一定距离; 另一方面,计算中部分学者采取主 观赋予权重的做法,削弱了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也有部分学者使用几何平 均数的方法,不能体现出各个维度或者指标在重要性上的差别。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做出改进,增添了有关“保险”的指标,使用主成分 分析法进行计算,充分利用各个指标的信息进行客观赋予权重。而且,鉴于目前尚 没有文献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分析我国普惠金融指数的排名情况,本文选取在国际间 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从多个国家的普惠金融指数排名出发,分析我国普惠金融的发 展情况,并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比较。

以下笔者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的“金融接触调查(FAS)”所公布的数 据,构建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研究。笔者利用2013年的数据,尽可能细致地构建 普惠金融评价体系,考察2S 个国家与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近况,比较分析我国的不 足之处。在考察了普惠金融发展近况的基础上,笔者选取较长年限,考察2008~ 2013年期间37个国家与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观察样本国家普惠金融排名的变 化情况,以2来推测其普惠金融的发展速度。

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期考察

我国普惠金融在国际上的发展程度排名。接下来笔者试 图进行一个更长期限的考察,将年份确定为2008~2013年总共六年的时间。由于年 份较长,早期的数据缺失较多,最终指标只能缩减为“商业银行存款/GDP”、“商 业银行贷款/GDP”、“每十万人拥有的ATM 数”、“每一千平方公里的ATM 数”、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的比重”五个指标,在数据库中筛选出拥有 数据的国家与地区共计31个。 此时数据有时间、国家、指标三重维度,是一个三维的时序立体数据表,需要 使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计算,以保证系统分析结果的统一性、整体性及可比性。 首先将37个国家与地区的相应指标分别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建立时序立体数据 表; 然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当选取上述五个指标进行计算时,KMO 值为0.4345, 通不过检验,其中“每一千平方公里的ATM 数” KMO值最低,将其舍弃,之后使 用四个指标进行计算,KMO 值为0.5803,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计算过程同上所 述,计算结果见表5。

在37个国家与地区中,2008年我国排名第四位,2009~2013年我国均排名在第 三位。瑞士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普惠金融排名始终领先于我国; 中国澳门的排名在 2008年优于、之后劣于中国大陆; 马来西亚、比利时和泰国的排名略低于我国; 普 惠金融发展速度较快的两个国家是孟加拉(排名由第29位上升到第19位) 和俄罗 斯(排名由第23位上升到第14位); 印度的排名由第25位上升到第21位; 之前排名靠前、之后却下降较多的国家是埃及、萨尔瓦多、汤加;37个国家与地区中排名 始终处于最后一位的是伊拉克。

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

普惠金融的前身和最初实践,与一些国家在最近几十年中所发展的“小额信贷” 与“微型金融”有着密切的关系。小额信贷(Microcredit)是指为低收人人群提供 的、额度较小的,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基本宗旨的信贷服务。小额信贷起源于20世 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穆罕默德•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对贫困农 户发放小额贷款模式的成功,使得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欠 发达国家) 纷纷效仿,同时各国也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在格莱珉银行的基础上创 造出了不同的信贷模式。石俊志(2007)根据发放贷款机构的不同,将小额信贷模 式划分为:正规金融机构方式、非政府组织方式、社区合作银行方式、乡村银行方 式和批发基金方式。

微型金融(Microfinance)是以低收人群体为目标客户,向他们提供贷款、储 蓄、保险、转账服务和其他金融产品的金融业务。早期争议较大的是微型金融机构 的可持续问题。由于微型金融机构有来自政府的补贴和捐赠者的捐助,福利主义 (Welfarist)认为微型金融机构不需要自给自足就能可持续发展(Morduch,2000) , 因此微型金融机构理应给穷人较低的贷款利東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制度主义 (Institutionist)认为微型金融机构为穷入提供服务的前提是微型金融机构自身必须可 持续,在财务上自负盈5。

Gonzalez-;eg& ( 1°94) 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发达国 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倒闭进行了案例分析,其认为这些农村金融机构倒闭的原因主 要是“缺乏机构生存性”,并得出结沦:成功地给穷人提供金融服务的关键在于机构 要保持可持续性,金融机构可持续的必要条件是其需要实现自给自足。Morduch (2000)将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之间的争论称为“微型金融的分裂” (the Microfinance Schism)。相较而言,制度主义更能代表当今的主流观点,世界银行扶 贫协商协会(CGAP,2006) 提出的小微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则,其中就包括“如果要 覆盖更多的贫困人口,微型金融必须自负盈亏; 如果微型金融机构不为其提供的服 务收取足够的费用覆盖其成本,那么它最终会受到政府和捐赠者资金来源稀少和不 稳定的影响”。

2005 年联合国发起“国际小额信贷年”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Micro-credit) , 其主题是“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正式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 国际小额信贷年的行动纲领强调,应该帮助在农村和城市地区生活的贫穷者,尤其 是妇女比较容易获得小额信贷和小额融资,从而使她们能够独立地开办微型企业, 经营自己的职业,增加收人,提高积聚资产的能力,增强力量,战胜困难时期的脆 弱性; 同时应该认识到,为使贫穷者能够获得资金,信贷、储蓄等小额融资工具以 及相关的商业服务非常重要,必须增加小额信贷和小额融资服务。

2006年联合国出版了《建设普惠金融体系》(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 for Development) 一书,书中描绘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前景:每个国家应当建立起一个

可以持续地为人们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 是个人、家庭和企业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储蓄、信贷、 保险、养老金、租借、兑付、汇兑等; 第二是健全的金融机构和审慎监管; 第三是 金融机构具有可持续性,可以长期提供金融服务; 第四是要形成竞争市场,为客户 提供更多选择和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自“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普惠金融展开了理论研 究,探索如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指标选择的相关性,即与普惠金融发展关联,能够对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二 是数据的可获得性,便利于获取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三是指标的可比性,

能够在不 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和清晰地将前人进行的研究进行比较, 笔者以表格形式归纳整理相关文献,如表1所示。

上述关于普惠金融评价体系的文献,尽管选取的具体指标有所差异,但都以覆 盖更广阔的区域和更广泛的人群为标准来衡量金融的普惠程度,这点将为本文所借 鉴。这些文献的主要不足在于:一方面,使用的各项指标都是有关 ' 商业银行”的 (包括分支机构、ATM 、存贷款等) ,这样的指数可以代表“商业银行”发展程度, 但与“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还是存在一定距离; 另一方面,计算中部分学者采取主 观赋予权重的做法,削弱了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也有部分学者使用几何平 均数的方法,不能体现出各个维度或者指标在重要性上的差别。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做出改进,增添了有关“保险”的指标,使用主成分 分析法进行计算,充分利用各个指标的信息进行客观赋予权重。而且,鉴于目前尚 没有文献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分析我国普惠金融指数的排名情况,本文选取在国际间 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从多个国家的普惠金融指数排名出发,分析我国普惠金融的发 展情况,并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比较。

以下笔者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的“金融接触调查(FAS)”所公布的数 据,构建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研究。笔者利用2013年的数据,尽可能细致地构建 普惠金融评价体系,考察2S 个国家与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近况,比较分析我国的不 足之处。在考察了普惠金融发展近况的基础上,笔者选取较长年限,考察2008~ 2013年期间37个国家与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观察样本国家普惠金融排名的变 化情况,以2来推测其普惠金融的发展速度。

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期考察

我国普惠金融在国际上的发展程度排名。接下来笔者试 图进行一个更长期限的考察,将年份确定为2008~2013年总共六年的时间。由于年 份较长,早期的数据缺失较多,最终指标只能缩减为“商业银行存款/GDP”、“商 业银行贷款/GDP”、“每十万人拥有的ATM 数”、“每一千平方公里的ATM 数”、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的比重”五个指标,在数据库中筛选出拥有 数据的国家与地区共计31个。 此时数据有时间、国家、指标三重维度,是一个三维的时序立体数据表,需要 使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计算,以保证系统分析结果的统一性、整体性及可比性。 首先将37个国家与地区的相应指标分别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建立时序立体数据 表; 然后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当选取上述五个指标进行计算时,KMO 值为0.4345, 通不过检验,其中“每一千平方公里的ATM 数” KMO值最低,将其舍弃,之后使 用四个指标进行计算,KMO 值为0.5803,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计算过程同上所 述,计算结果见表5。

在37个国家与地区中,2008年我国排名第四位,2009~2013年我国均排名在第 三位。瑞士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普惠金融排名始终领先于我国; 中国澳门的排名在 2008年优于、之后劣于中国大陆; 马来西亚、比利时和泰国的排名略低于我国; 普 惠金融发展速度较快的两个国家是孟加拉(排名由第29位上升到第19位) 和俄罗 斯(排名由第23位上升到第14位); 印度的排名由第25位上升到第21位; 之前排名靠前、之后却下降较多的国家是埃及、萨尔瓦多、汤加;37个国家与地区中排名 始终处于最后一位的是伊拉克。


相关文章

  • 我国普惠金融现状及未来发展_焦瑾璞
  • 2014年第44期 总第91期 我国普惠金融现状及未来发展 焦瑾璞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也称作"金融包容"或"包容性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上世纪90 年 ...查看


  • 海峡两岸金融大咖路桥论道·台州日报
  • 海峡两岸金融大咖路桥论道 邱正雄 永丰银行董事长 台湾金融学术联盟名誉主席 卜永祥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吴中书 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 推进融合发展 深化普惠金融 本报记者陈兴多文 孙金标摄 思想的交融.智慧的碰撞.商机的凝聚,11 ...查看


  • 基于商业银行作用及运作模式的普惠金融体系构建
  • 基于商业银行作用及运作模式的普惠金融体系构建 普惠金融体系的基本含义是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它是对现有金融体系所存在的金融排除现象的反思与变革,强调给一切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尤其是服务于中低 ...查看


  • 绿色金融助力绿色经济
  • "绿色"作为政府十三五规划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被关注."十三五规划"中"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查看


  • 普惠金融五年发展期规划全文解读
  •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全文(2016-2020年)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 ...查看


  • [中国银行]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宜信摘录]
  • 国际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现状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研究设计全球层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宜信摘录主要有两种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惠金融联盟(AFI ).芬玛克信托(FinMarkTrust )等主要从正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查看


  • 问路转型|决战线上!一张"普惠金融电子地图"引发的农商银行业务新变革
  • ↑图为南安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地图. 导读 经济下行,银行承压,福建南安农商银行经营业绩却逆势上扬.在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史桐融看来,突围的关键正是坚持支农支小定位.践行普惠金融,业务下沉农村.社区. 借力"互联网+"与科技 ...查看


  • 关于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作者:蔡雨晴 周易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4期 摘 要: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两大难题是: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 ...查看


  • 投哪网:P2P网贷终将归根小额借贷|贷款|融资
  • 近期,由于某P2P平台的大额融资业务出现短板,业界关于P2P网贷业务内容的讨论再度升温.往左,是引入成本.征信成本双高的小额融资,但也是P2P网贷的发家之基:往右,是高利润.卖相诱人的大额融资,已在部分平台首尝头啖汤后开始火速升温,却频遭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