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6期
2005年11月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 U I ZHOU UN I V ERSI TY (Social Sciences ) Vol . 23 No . 6Nov . 2005
画有法画无定法
———浅议写实摄影构图的六个基本法则
李效文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摘 要:在摄影过程中应遵循和运用黄金分割、三角形、对角线、天头留白、运动空白、均衡稳定等构图法则,
方能使写实摄影作品获得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摄影构图; 黄金分割; 三角形; 对角线; 天头留白; ;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识码:A --自1839, 相机的使用与照
[1], 而且也为文化历史的记录与传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 在写实摄
影构图领域内, 伴随着摄影实践的延伸, 怎样才能于不失语的情形下准确构图进而拍出理想的照片, 这却又成了长期困扰摄影者通过视觉符码来完成语义结构、情感凝聚的一大难题。160余年过去, 尽管有关写实摄影构图的理论论述业已汗牛充栋, 且大都也较为深邃和细腻, 但是, 不易被常人所理解与记忆却又是显而易见的。在最短的时间内, 如何才能使普通摄影爱好者以较为简便、实用的方式把握和架构住一幅写实摄影作品的构图要素且完成结像的话语缀连, 也仍是人们探求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如此, 笔者不揣浅陋, 拟就个人在长期摄影实践与教学环节中所总结出来的写实摄影构图所应遵循的六个基本法则作些探讨, 以期大家指正。
一、黄金分割法则
“黄金分割”法, 又称“井字构图”法、“三分”法等。其本为拓扑数学研究中的一个线性理论问题, 也是迄今为止被人们所发现的较为古老的构图审美法则之一。所谓“黄金分割”法则, 亦即将摄影构图的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井”字作为分割画面的参照系来加以使用。这四条分割线所在的位置不仅应作为安置照片内被摄景物的理想位置, 而且
[2]其四个交叉点(尤其是左面或者是右面的两个交叉点) 也应作为整幅画面的视觉重点来完成“趣味中心”的架构。这样,
写实摄影作品尤其是风景作品的画面不但没有呆板感和失衡现象, 而且还能提高画面“以静为动”的生动感和框架感; 反之, 如果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 将被摄景物甚至是被摄主体置于画面正中心的区域来完成视觉结像的话, 那么, 画面构图的要素分布及其比例就会显得不是十分恰当和美观了。如下图所示
:
当然, 在写实摄影过程中, 对镜头外部世界的主观剪裁与视觉结像的“黄金分割”线及其交叉点都是虚拟存在的。由于摄影语言是一种由线条、图形、光亮、色彩等言语要素复合而成的综合性较强的静态语言, 因之, “黄金分割”法不仅应作为水平平面景物构图的摄影依据, 而且也应作为画面景深构图甚至是色、光构图的摄影依据。换句话说,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理应存在着两个乃至两个以上的“黄金分割”。它们在多重经度与纬度意义上的共生、共存与交织, 不仅能够完成了一幅写实摄影作品可视部分的、外在的、立体的、言语的物化构造, 而且也完成了其内在的、摄影者的情感抒发与文化蕴积3 收稿日期:2005-04-28
作者简介:李效文(1967-) , 男, 安徽亳州市人, 贵州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112・
的语义缀连。依据现代语言学之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对语言的理解来说, 就是要通过“黄金分割”法则从言语和语言两个层面上去完成一幅摄影作品的符码的“能指”与“所指”功能。也只有这样, 一幅摄影作品才可以在于共时性特征”和
[3]“历时性特征”相融的基础上去实现“微元叙事”和“宏大叙事”的有机结合。
二、三角形法则
所谓“三角形”法则,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点构图法。众所周知, 两点缀连只能构成一条直线, 而三点交互相构方能形成一个平面。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平面的存在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必需的。那么, 如何来构造出一个较好的摄影平面呢? 在上述叙述中, 我们已经知道“黄金分割”构图里存在着由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四个交叉点。而充分并准确地利用其中的三个交叉点来完成摄影者的意念链接以及一幅照片的物化的平面构图, 也就成了写实摄影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遵循的首要因素。换言之, 就是在一幅照片中, 要让摄影者自己或者是作品的鉴赏者能够找出由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其中的三个交叉点所构成的、思维的三角形平面来。如下图所示
:
一般说来, , 要找出水平或垂直存在的两个点是非常容易的。难得是, 要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甚至是客观上本不存在的第三个点。这就要求摄影者必须离开被摄主体去发现或者去人为制造出第三个点来。否则, 画面构图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平面感而无法完成言语间的意义整合与语言层面上的情感缀结了。自然, 和“黄金分割”法一样, 由于作为复合语言形式而存在的摄影语言是多维交织并共存、共生的, 因而,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三角形平面的构成与呈现也必然是多重并共生、共存与交织在一起的。既有水平意义上的, 也有景深意义上的; 既有光亮上的, 也有色彩上的……不过, 尚需注意的是:在任何一个三角形构图中, 尽管存在着由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其中的、甚至是并不重置的三个交叉点, 但是于这三个点中, 作为视觉诉求的重点却只能是一维的, 是一个而非三个。这是因为, 在一个固定的视觉时空内, 不论是从摄影语言的哪一向度的言语体系上来说, 人的视觉中心或者说视觉焦点都只能有
[4]一个而非多个。否则, 就会违背了人的生理特征而出现了类似于“对眼”、“散视”等图形散置的视觉错乱现象。且一旦出
现多视觉重点的错乱现象, 一幅写实摄影作品的语义缀连与情感整合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对角线法则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由于“黄金分割”法则客观而虚拟的存在, 故在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四个交叉点之间也就自然存在着两条相互交叉着的对角线。因而, 如何把握和利用好这两条对角线并借以体现摄影者对镜头外部景物的画面取舍与画面构造意图, 并进而完成照片内部语义的意境建构, 便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 摄影者应该把其中的一条对角线(一般是左高右低的那一条对角线) 看作为水平构图的依据, 而另一条则应该被看作为景深、光亮、色彩等摄影要素组合构图的参考性依据。如下图所示
:
可以说,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依据“对角线”法则来完成的画面构图不仅能够帮助摄影者完成景物在画面中的合理性布局, 而且也能够使画面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景深上、光亮上、色彩上等层面上的审美对称感。例如, 一个斜卧在草地上的少女, 在她身后的不远处或她伸出的一只手上还有一束盛开者的鲜花。这远比从正面角度垂直拍出的“大”字人型要好看得多。特别是在电视剧中有关对话画面的景深构图里, 我们更可以看到, 对角线构图不仅比比皆是, 而且还令画面从视觉的关注上完成了虚实、远近、深浅、动静、明暗等多重话语的意境构筑效果。这些, 同样也应该存在于写实摄影的言语与语言构造之中。当然, 尚需注意的是, 这两条对角线的呈现并非一定要是直线, 甚至最好不是直线。这是因为, 在曲直的往复性变化之中, 人们往往都是以曲为美的。恰如清代著名学者李渔先生在其《闲情偶寄》中所说的:“也不白, 也不黑, 只是
[5]一点带赤的, 便是良知了。”
・113・
四、天头留白法则
众所周知, 为了从视觉上给人们的阅读留足恰如其分的空间感和舒适感, 在任何一页书稿上均需留下适当的“天头”和“地头”以作为“飞白”之所。否则, 就会于情绪层面上给人带来难以接受的拥挤感和压抑感。同样,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尤其是在完成被摄主体及其周边景物的合理性布局之后, 于画面水平“黄金分割”线的上方抑或下方适度地留出“空白”以安置天空或者大地、水面等没有具体形象的画面空间也是十分必要的。(和文字书籍不同, 在摄影理论中, “画面空白”指的是没有具体形象的、无物阻挡的空间部位而非无物、无景、无字、无色的空白; 它既有“亮的、白的”空白, 也有“暗
[6]) 如下图所示
:的、黑的”空白。像烟、云、水、雾、天、大地、高山、草原、森林等等, 是均可被视为画面的空白的。
“画留三分白, 生气随之发。”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 而且也平、光亮、色彩、“”的空灵“妙境”便会勃然顿出。反之, 于画面水平“黄金分割”, 则会意境顿失, 给人以拥塞、压抑和沉闷、窒息之感。花非花、雾非雾; 情深深, 方能雨蒙蒙。正是由于如此, “画在画外”、“象在象外”并令人有想象的余地, 理应是摄影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五、运动空白法则
在对动态物体进行拍摄与鉴赏的过程当中, 由于“视觉残留”现象的存在和作用, 人们往往于视觉方面存在有话语“拟
[7]动”的生理与心理上的本能反应。因而, 不论出于哪一方面的考虑, 摄影者都不仅应该将被摄的运动物体(尤其是被摄主
体) 安置在水平或垂直的“黄金分割”线上, 而且还应该在动体运动方向的前方留出大片的空白来。如下图所示
:可以说,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运动空白的恰当使用, 就是合理安排视距。它不但能够让摄影者有充分的时间和把握来准确无误地拍摄好有动态物体存在的瞬间的静止画面, 而且还可以令静态的摄影语言进入人们的潜意识层面并进而产生思维动感。这是因为, 照片的观赏者其视线会随着物体运动方向或人物视线方向作相应同步的位移。这正像我们在走路时每个人所关注的那样, 不是在脚下, 而是在前方某个符合“黄金分割”规律的不远的地方。(也好像我们在抬头仰望
) 只有如此, 生活中的视觉“时, 人们所关注的不是在头顶, 而是在上方某个符合“黄金分割”规律的不远的地方。舒适感”方
能被恰当地应用在摄影作品中并产生出相似的“舒适感”来。反之,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如果运动物体或视线的前方(或上方、远方等) 没有留够一定的空间, 存在障碍物、贴近画面被摄主体或画幅的边线, 就不仅会让人们的视线受阻、无伸张余地并产生不舒适感, 而且还会削弱画面的动势并进而造成荒谬的艺术联想来。例如, 有些照片上的汽车总让人产生会跑出画幅的感觉, 有些照片中的人物头上竟长出电线杆抑或大树来了。
六、均衡稳定法则
众所周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摄影构图就是相机镜头的构图。它是运用相机镜头的成像特性和摄影造型手段来构成一定画面并从中诠显出镜头外部世界所存在的文化蕴含和审美蕴含的一种有效的符号生成系统和视觉剪辑与组合方式。正是由于摄影者的情感抒发与文化底蕴均寄于此并彰显于外, 因而,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尤其是在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审美习惯的摄影作品中, 均衡稳定地结构图像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 画面乃至影调的均衡稳定不仅能给人以安全、宁静之感, 而且还能让人产生工仗、对称的韵律之美。当然, 画面乃至影调的均衡稳定并非指线条、图形、光亮、色彩等话语要素按照“黄金分割”法则来机械地完成上下、左右、远近的对称和均等, 而是指线条、图形、光亮、色彩等话语要素在人的心理・114・
上和生活经验上所形成的力或价值上的均衡与稳定。如下图所示
:
[8]常言说得好, “取景在借”。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在一幅本不出众的画面的结构之中, 稳定和均衡本难找到, 但是, 由
于摄影者在画幅的前方(抑或上方、下方、后方、远处、近处等) 添加了一些或大或小、或虚或实、或浓或淡的陪衬物, 整个画面便不仅顿然显得稳定和均衡, 而且“活”了起来。, , 矢激如绳。因利骋
[9]节, 情采自凝”呢。
[10]“实现美好的行为———。”总之, 在一幅
写实摄影作品中, “、、运动空白法则、均衡稳定法则是客观存在的。, 方能使普通摄影爱好者以较为简便、实用的方式把握和架构住一幅写实摄影作品的构图要素且完成视觉结像的话语缀连。不过, 尚需记住的是, “画有法画无定法”。“黄金分割”法则、“三角形”法则、对角线法则、天头留白法则、运动空白法则、均衡稳定法则等六个摄影构图的基本法则的运用即便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方法, 但是, 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打破思维与构图的审美定式才是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平, 文祥. 世界发明史话[M].北京:时事出版社, 1996. P116-118.
[2]颜志刚. 摄影技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P223.
[3](瑞)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P7-80.
[4]黄会林. 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P1-20.
[5]李渔. 闲情偶寄[M].长春: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0. P80.
[6]颜志刚. 摄影技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P222.
[7]彭恩华. 日本俳句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3. P14-36.
[8]李渔. 闲情偶寄[M].长春: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0. P133.
[9]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篇[M].
[10](苏) 列・斯托洛维奇. 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P288.
There Are Rules but not I nflexi ble Rules for Pi ctures
———A discussi on on the si x rules of co mpositi on about photograph
L I Xiao 2wen
(School of Hum anities, Guizhou U 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
Abstract:The p resent paper carries out a discussi on on the six rules of compositi on about realistic phot o 2graph and points out that an ideal effect int o the realistic phot ograph comes fr om these rules:golden secti on, tri 2angle, vertical angles, the s pace of backdr op, the s pace of moti on, balance and stable .
Key W ords:compositi on about the realistic phot ograph; golden secti on; triangle; vertical angles; the s pace of backdr op; the s pace of moti on; balance and stable
・115・
第23卷第6期
2005年11月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 U I ZHOU UN I V ERSI TY (Social Sciences ) Vol . 23 No . 6Nov . 2005
画有法画无定法
———浅议写实摄影构图的六个基本法则
李效文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摘 要:在摄影过程中应遵循和运用黄金分割、三角形、对角线、天头留白、运动空白、均衡稳定等构图法则,
方能使写实摄影作品获得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摄影构图; 黄金分割; 三角形; 对角线; 天头留白; ;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识码:A --自1839, 相机的使用与照
[1], 而且也为文化历史的记录与传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 在写实摄
影构图领域内, 伴随着摄影实践的延伸, 怎样才能于不失语的情形下准确构图进而拍出理想的照片, 这却又成了长期困扰摄影者通过视觉符码来完成语义结构、情感凝聚的一大难题。160余年过去, 尽管有关写实摄影构图的理论论述业已汗牛充栋, 且大都也较为深邃和细腻, 但是, 不易被常人所理解与记忆却又是显而易见的。在最短的时间内, 如何才能使普通摄影爱好者以较为简便、实用的方式把握和架构住一幅写实摄影作品的构图要素且完成结像的话语缀连, 也仍是人们探求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如此, 笔者不揣浅陋, 拟就个人在长期摄影实践与教学环节中所总结出来的写实摄影构图所应遵循的六个基本法则作些探讨, 以期大家指正。
一、黄金分割法则
“黄金分割”法, 又称“井字构图”法、“三分”法等。其本为拓扑数学研究中的一个线性理论问题, 也是迄今为止被人们所发现的较为古老的构图审美法则之一。所谓“黄金分割”法则, 亦即将摄影构图的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井”字作为分割画面的参照系来加以使用。这四条分割线所在的位置不仅应作为安置照片内被摄景物的理想位置, 而且
[2]其四个交叉点(尤其是左面或者是右面的两个交叉点) 也应作为整幅画面的视觉重点来完成“趣味中心”的架构。这样,
写实摄影作品尤其是风景作品的画面不但没有呆板感和失衡现象, 而且还能提高画面“以静为动”的生动感和框架感; 反之, 如果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 将被摄景物甚至是被摄主体置于画面正中心的区域来完成视觉结像的话, 那么, 画面构图的要素分布及其比例就会显得不是十分恰当和美观了。如下图所示
:
当然, 在写实摄影过程中, 对镜头外部世界的主观剪裁与视觉结像的“黄金分割”线及其交叉点都是虚拟存在的。由于摄影语言是一种由线条、图形、光亮、色彩等言语要素复合而成的综合性较强的静态语言, 因之, “黄金分割”法不仅应作为水平平面景物构图的摄影依据, 而且也应作为画面景深构图甚至是色、光构图的摄影依据。换句话说,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理应存在着两个乃至两个以上的“黄金分割”。它们在多重经度与纬度意义上的共生、共存与交织, 不仅能够完成了一幅写实摄影作品可视部分的、外在的、立体的、言语的物化构造, 而且也完成了其内在的、摄影者的情感抒发与文化蕴积3 收稿日期:2005-04-28
作者简介:李效文(1967-) , 男, 安徽亳州市人, 贵州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112・
的语义缀连。依据现代语言学之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对语言的理解来说, 就是要通过“黄金分割”法则从言语和语言两个层面上去完成一幅摄影作品的符码的“能指”与“所指”功能。也只有这样, 一幅摄影作品才可以在于共时性特征”和
[3]“历时性特征”相融的基础上去实现“微元叙事”和“宏大叙事”的有机结合。
二、三角形法则
所谓“三角形”法则,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点构图法。众所周知, 两点缀连只能构成一条直线, 而三点交互相构方能形成一个平面。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平面的存在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必需的。那么, 如何来构造出一个较好的摄影平面呢? 在上述叙述中, 我们已经知道“黄金分割”构图里存在着由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四个交叉点。而充分并准确地利用其中的三个交叉点来完成摄影者的意念链接以及一幅照片的物化的平面构图, 也就成了写实摄影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遵循的首要因素。换言之, 就是在一幅照片中, 要让摄影者自己或者是作品的鉴赏者能够找出由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其中的三个交叉点所构成的、思维的三角形平面来。如下图所示
:
一般说来, , 要找出水平或垂直存在的两个点是非常容易的。难得是, 要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甚至是客观上本不存在的第三个点。这就要求摄影者必须离开被摄主体去发现或者去人为制造出第三个点来。否则, 画面构图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平面感而无法完成言语间的意义整合与语言层面上的情感缀结了。自然, 和“黄金分割”法一样, 由于作为复合语言形式而存在的摄影语言是多维交织并共存、共生的, 因而,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三角形平面的构成与呈现也必然是多重并共生、共存与交织在一起的。既有水平意义上的, 也有景深意义上的; 既有光亮上的, 也有色彩上的……不过, 尚需注意的是:在任何一个三角形构图中, 尽管存在着由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其中的、甚至是并不重置的三个交叉点, 但是于这三个点中, 作为视觉诉求的重点却只能是一维的, 是一个而非三个。这是因为, 在一个固定的视觉时空内, 不论是从摄影语言的哪一向度的言语体系上来说, 人的视觉中心或者说视觉焦点都只能有
[4]一个而非多个。否则, 就会违背了人的生理特征而出现了类似于“对眼”、“散视”等图形散置的视觉错乱现象。且一旦出
现多视觉重点的错乱现象, 一幅写实摄影作品的语义缀连与情感整合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对角线法则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由于“黄金分割”法则客观而虚拟的存在, 故在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四个交叉点之间也就自然存在着两条相互交叉着的对角线。因而, 如何把握和利用好这两条对角线并借以体现摄影者对镜头外部景物的画面取舍与画面构造意图, 并进而完成照片内部语义的意境建构, 便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 摄影者应该把其中的一条对角线(一般是左高右低的那一条对角线) 看作为水平构图的依据, 而另一条则应该被看作为景深、光亮、色彩等摄影要素组合构图的参考性依据。如下图所示
:
可以说,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依据“对角线”法则来完成的画面构图不仅能够帮助摄影者完成景物在画面中的合理性布局, 而且也能够使画面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景深上、光亮上、色彩上等层面上的审美对称感。例如, 一个斜卧在草地上的少女, 在她身后的不远处或她伸出的一只手上还有一束盛开者的鲜花。这远比从正面角度垂直拍出的“大”字人型要好看得多。特别是在电视剧中有关对话画面的景深构图里, 我们更可以看到, 对角线构图不仅比比皆是, 而且还令画面从视觉的关注上完成了虚实、远近、深浅、动静、明暗等多重话语的意境构筑效果。这些, 同样也应该存在于写实摄影的言语与语言构造之中。当然, 尚需注意的是, 这两条对角线的呈现并非一定要是直线, 甚至最好不是直线。这是因为, 在曲直的往复性变化之中, 人们往往都是以曲为美的。恰如清代著名学者李渔先生在其《闲情偶寄》中所说的:“也不白, 也不黑, 只是
[5]一点带赤的, 便是良知了。”
・113・
四、天头留白法则
众所周知, 为了从视觉上给人们的阅读留足恰如其分的空间感和舒适感, 在任何一页书稿上均需留下适当的“天头”和“地头”以作为“飞白”之所。否则, 就会于情绪层面上给人带来难以接受的拥挤感和压抑感。同样,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尤其是在完成被摄主体及其周边景物的合理性布局之后, 于画面水平“黄金分割”线的上方抑或下方适度地留出“空白”以安置天空或者大地、水面等没有具体形象的画面空间也是十分必要的。(和文字书籍不同, 在摄影理论中, “画面空白”指的是没有具体形象的、无物阻挡的空间部位而非无物、无景、无字、无色的空白; 它既有“亮的、白的”空白, 也有“暗
[6]) 如下图所示
:的、黑的”空白。像烟、云、水、雾、天、大地、高山、草原、森林等等, 是均可被视为画面的空白的。
“画留三分白, 生气随之发。”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 而且也平、光亮、色彩、“”的空灵“妙境”便会勃然顿出。反之, 于画面水平“黄金分割”, 则会意境顿失, 给人以拥塞、压抑和沉闷、窒息之感。花非花、雾非雾; 情深深, 方能雨蒙蒙。正是由于如此, “画在画外”、“象在象外”并令人有想象的余地, 理应是摄影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五、运动空白法则
在对动态物体进行拍摄与鉴赏的过程当中, 由于“视觉残留”现象的存在和作用, 人们往往于视觉方面存在有话语“拟
[7]动”的生理与心理上的本能反应。因而, 不论出于哪一方面的考虑, 摄影者都不仅应该将被摄的运动物体(尤其是被摄主
体) 安置在水平或垂直的“黄金分割”线上, 而且还应该在动体运动方向的前方留出大片的空白来。如下图所示
:可以说,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运动空白的恰当使用, 就是合理安排视距。它不但能够让摄影者有充分的时间和把握来准确无误地拍摄好有动态物体存在的瞬间的静止画面, 而且还可以令静态的摄影语言进入人们的潜意识层面并进而产生思维动感。这是因为, 照片的观赏者其视线会随着物体运动方向或人物视线方向作相应同步的位移。这正像我们在走路时每个人所关注的那样, 不是在脚下, 而是在前方某个符合“黄金分割”规律的不远的地方。(也好像我们在抬头仰望
) 只有如此, 生活中的视觉“时, 人们所关注的不是在头顶, 而是在上方某个符合“黄金分割”规律的不远的地方。舒适感”方
能被恰当地应用在摄影作品中并产生出相似的“舒适感”来。反之,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如果运动物体或视线的前方(或上方、远方等) 没有留够一定的空间, 存在障碍物、贴近画面被摄主体或画幅的边线, 就不仅会让人们的视线受阻、无伸张余地并产生不舒适感, 而且还会削弱画面的动势并进而造成荒谬的艺术联想来。例如, 有些照片上的汽车总让人产生会跑出画幅的感觉, 有些照片中的人物头上竟长出电线杆抑或大树来了。
六、均衡稳定法则
众所周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摄影构图就是相机镜头的构图。它是运用相机镜头的成像特性和摄影造型手段来构成一定画面并从中诠显出镜头外部世界所存在的文化蕴含和审美蕴含的一种有效的符号生成系统和视觉剪辑与组合方式。正是由于摄影者的情感抒发与文化底蕴均寄于此并彰显于外, 因而, 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 尤其是在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审美习惯的摄影作品中, 均衡稳定地结构图像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 画面乃至影调的均衡稳定不仅能给人以安全、宁静之感, 而且还能让人产生工仗、对称的韵律之美。当然, 画面乃至影调的均衡稳定并非指线条、图形、光亮、色彩等话语要素按照“黄金分割”法则来机械地完成上下、左右、远近的对称和均等, 而是指线条、图形、光亮、色彩等话语要素在人的心理・114・
上和生活经验上所形成的力或价值上的均衡与稳定。如下图所示
:
[8]常言说得好, “取景在借”。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在一幅本不出众的画面的结构之中, 稳定和均衡本难找到, 但是, 由
于摄影者在画幅的前方(抑或上方、下方、后方、远处、近处等) 添加了一些或大或小、或虚或实、或浓或淡的陪衬物, 整个画面便不仅顿然显得稳定和均衡, 而且“活”了起来。, , 矢激如绳。因利骋
[9]节, 情采自凝”呢。
[10]“实现美好的行为———。”总之, 在一幅
写实摄影作品中, “、、运动空白法则、均衡稳定法则是客观存在的。, 方能使普通摄影爱好者以较为简便、实用的方式把握和架构住一幅写实摄影作品的构图要素且完成视觉结像的话语缀连。不过, 尚需记住的是, “画有法画无定法”。“黄金分割”法则、“三角形”法则、对角线法则、天头留白法则、运动空白法则、均衡稳定法则等六个摄影构图的基本法则的运用即便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方法, 但是, 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打破思维与构图的审美定式才是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平, 文祥. 世界发明史话[M].北京:时事出版社, 1996. P116-118.
[2]颜志刚. 摄影技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P223.
[3](瑞)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P7-80.
[4]黄会林. 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P1-20.
[5]李渔. 闲情偶寄[M].长春: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0. P80.
[6]颜志刚. 摄影技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P222.
[7]彭恩华. 日本俳句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3. P14-36.
[8]李渔. 闲情偶寄[M].长春: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0. P133.
[9]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篇[M].
[10](苏) 列・斯托洛维奇. 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P288.
There Are Rules but not I nflexi ble Rules for Pi ctures
———A discussi on on the si x rules of co mpositi on about photograph
L I Xiao 2wen
(School of Hum anities, Guizhou U 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
Abstract:The p resent paper carries out a discussi on on the six rules of compositi on about realistic phot o 2graph and points out that an ideal effect int o the realistic phot ograph comes fr om these rules:golden secti on, tri 2angle, vertical angles, the s pace of backdr op, the s pace of moti on, balance and stable .
Key W ords:compositi on about the realistic phot ograph; golden secti on; triangle; vertical angles; the s pace of backdr op; the s pace of moti on; balance and stable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