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
【学习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学习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自主预习】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 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群落演替的主要标志是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按发生的起始条件,演替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1、初生演替
(2)初生演替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 →
→ → → 。
在演替过程中, 侵入裸地,并在裸地上发芽、生长、繁殖、定居的过
程,是群落形成的前提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2、次生演替
(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或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
替,如 、 、 上进行的演
替。
(2)次生演替的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 →灌木阶段→ 。
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1、生物群落的演替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作用的结果。
2、群落演替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演替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不合理的方式:人类放火烧山、 、围湖造田、捕杀动物等。
(2)合理的方式:封山育林、管理草原、 ,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3)影响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预习自测】
1.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叫(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演替
2.人类的下列活动,不利于种群向正面演替的是( )
A.封山育林 B.治理沙漠
C.植树种草 D.围湖造田
3.下列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C.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
D.冰川泥上进行的群落演替
4.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合作探究】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
4.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远别》)的
景象吗?
5.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森林吗?
6.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什么?
7.
【检测反馈】
1.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
A.地衣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
C.苔藓阶段 D.森林阶段
2.在群落演替中,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多 B.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多
C.草本植物被高大乔木取代 D.灌木被草本植物取代
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
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
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5.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
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6.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7.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8.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
答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 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
速了岩石风化成 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 。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 ,微生物种类较
多的是 。
9.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
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
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由于缺乏
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事例三:目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又名凤眼蓝、凤眼莲,为水生直立和漂浮草本,繁殖
迅速)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使许多鱼类死亡。加之蓝藻大量繁殖,
导致滇池部分水域水质粘稠,发黑发臭。
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1)从以上事例中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2)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和______进行。
(3)水葫芦与其它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________ 。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哪项是以上群落演替的趋势(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
【学习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学习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自主预习】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 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群落演替的主要标志是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按发生的起始条件,演替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1、初生演替
(2)初生演替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 →
→ → → 。
在演替过程中, 侵入裸地,并在裸地上发芽、生长、繁殖、定居的过
程,是群落形成的前提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2、次生演替
(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或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
替,如 、 、 上进行的演
替。
(2)次生演替的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 →灌木阶段→ 。
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1、生物群落的演替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作用的结果。
2、群落演替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演替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不合理的方式:人类放火烧山、 、围湖造田、捕杀动物等。
(2)合理的方式:封山育林、管理草原、 ,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3)影响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预习自测】
1.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叫(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演替
2.人类的下列活动,不利于种群向正面演替的是( )
A.封山育林 B.治理沙漠
C.植树种草 D.围湖造田
3.下列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C.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
D.冰川泥上进行的群落演替
4.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合作探究】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
4.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远别》)的
景象吗?
5.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森林吗?
6.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什么?
7.
【检测反馈】
1.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
A.地衣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
C.苔藓阶段 D.森林阶段
2.在群落演替中,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多 B.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多
C.草本植物被高大乔木取代 D.灌木被草本植物取代
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
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
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5.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
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6.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7.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8.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
答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 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
速了岩石风化成 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 。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 ,微生物种类较
多的是 。
9.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
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
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由于缺乏
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事例三:目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又名凤眼蓝、凤眼莲,为水生直立和漂浮草本,繁殖
迅速)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使许多鱼类死亡。加之蓝藻大量繁殖,
导致滇池部分水域水质粘稠,发黑发臭。
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1)从以上事例中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2)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和______进行。
(3)水葫芦与其它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________ 。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哪项是以上群落演替的趋势(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