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意义深远而重大。我国广大的美术教师和师范美术教师肩负着这项重大的历史使命。然而从美术教师的现状可反映出当前的师范美术教育仍存在着许多亟待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师;师范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33-01
一、美术教师现状分析
(一)美术教师的定位问题
总的来讲,美术教师由于他所处的特殊环境的原因,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定位相当模糊。当一批批踌躇满志的毕业生来到中小学后,经过现实工作的磨练,受社会中一些难以扭转的观念的影响,原来理想中当画家的梦想渐渐成了泡影,其后“成功”的意识也随之东流。当然对美术创作有执著的追求并非坏事,美术专业水平的提高对美术教学素质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与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是补充。问题是部分教师把教学任务与自己的理想对立起来,从思想上把成为画家的目标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
(二)美术教育的方向问题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许多学校里,体现美术教育成果的展览中多是反映学生掌握美术基本功的能力,虽然也的确培养了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学生中有高超技能的只能是少数人,而且是为了培养美术专业中考和高考的学生。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应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天性为己任,以开拓学生视野为目的,而不是狭义的美术技能的训练。
以上出现在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其原因是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的认识有误所造成。归根结底是与培养他们的师范美术院校的教育思想偏差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首先在师范美术教育中进行改革。
二、师范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一)树立正确的师范观
当今有不少教师只想个人奋斗当画家,而不愿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应该说,缺乏师范意识的师范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师范美术教育要研究美术教育的方法和规律,了解美术教育的需求,研究美术教育学、美术心理学,应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入手。这需要美术系领导层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师范教育的意义,把教学内容调整到符合美术教学的实际上来,从管理上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强化师范性,并且要引导美术教师转变观念,从画家理想转向教师理想。
(二)培养符合师范标准的合格毕业生
师范类美术专业每年都有大批合格的毕业生踏入学校任教,但据反映却有大多数毕业生踏上讲台后,面对着课本的丰富性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所学的专业有些是油画有些是国画,而面对美术教材中出现的如雕塑、版面、手工、美术字等课程往往力不从心。这不仅使得领导和学生有意见,毕业生自己也感到委屈和为难。这个问题在师范美术教育四年一次的教育实习课中已经显现出来。如果剖析一下我们的课程设置,有百分之八十的课程都是美术专业技能,且课程设置不够丰富,美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习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而毕业创作则是以作品方式出现,这与美院相同,但难以体现师范美术教育的专业特点。
(三)加强基础美术教育的科研能力
基础美术教育的科研问题在师范美术教育中一向是被忽视的,教学科研多停留在一些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而在研究基础教育的规律、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则下的功夫不够。基础教育规律是师范美术教师研究的永恒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面向基础教育的科研观,增加科研经费和人员的投入,真正与基础教育接轨,纠正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的严重脱节现象。
三、提高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素质的紧迫性
(一)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然而不少师范美术教师以画家自居,颠倒了教师与画家的关系,他们的爱与敬偏离了师范的本质。所谓敬业应该是牢牢抓住师范教育,一切从“师范”出发,从基础教育出发,从培养合格的美术教师出发。但不少学校仍把教研活动作为专业技能活动,很少研究师范美术教育是否符合了美术教育的实际,教师对学生教育实习中反映出的教学问题未能认真思考加以整改,使一批又一批学生带着困惑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尽到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美术教育以创造性为灵魂,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而美术教学的能力不单指画画技能高超,在全国或省市有一定的知名度,更重要的还是课堂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以及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等。在师范院校的美术教师中常有些画得很好,却讲不明白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带着学生画,使学生去模仿老师的风格与画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艺术的多样性和知识的广泛性了。我们的教学不能再用古代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是要教会他们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摘 要: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意义深远而重大。我国广大的美术教师和师范美术教师肩负着这项重大的历史使命。然而从美术教师的现状可反映出当前的师范美术教育仍存在着许多亟待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师;师范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33-01
一、美术教师现状分析
(一)美术教师的定位问题
总的来讲,美术教师由于他所处的特殊环境的原因,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定位相当模糊。当一批批踌躇满志的毕业生来到中小学后,经过现实工作的磨练,受社会中一些难以扭转的观念的影响,原来理想中当画家的梦想渐渐成了泡影,其后“成功”的意识也随之东流。当然对美术创作有执著的追求并非坏事,美术专业水平的提高对美术教学素质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与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是补充。问题是部分教师把教学任务与自己的理想对立起来,从思想上把成为画家的目标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
(二)美术教育的方向问题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许多学校里,体现美术教育成果的展览中多是反映学生掌握美术基本功的能力,虽然也的确培养了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学生中有高超技能的只能是少数人,而且是为了培养美术专业中考和高考的学生。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应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天性为己任,以开拓学生视野为目的,而不是狭义的美术技能的训练。
以上出现在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其原因是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的认识有误所造成。归根结底是与培养他们的师范美术院校的教育思想偏差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首先在师范美术教育中进行改革。
二、师范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一)树立正确的师范观
当今有不少教师只想个人奋斗当画家,而不愿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应该说,缺乏师范意识的师范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师范美术教育要研究美术教育的方法和规律,了解美术教育的需求,研究美术教育学、美术心理学,应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入手。这需要美术系领导层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师范教育的意义,把教学内容调整到符合美术教学的实际上来,从管理上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强化师范性,并且要引导美术教师转变观念,从画家理想转向教师理想。
(二)培养符合师范标准的合格毕业生
师范类美术专业每年都有大批合格的毕业生踏入学校任教,但据反映却有大多数毕业生踏上讲台后,面对着课本的丰富性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所学的专业有些是油画有些是国画,而面对美术教材中出现的如雕塑、版面、手工、美术字等课程往往力不从心。这不仅使得领导和学生有意见,毕业生自己也感到委屈和为难。这个问题在师范美术教育四年一次的教育实习课中已经显现出来。如果剖析一下我们的课程设置,有百分之八十的课程都是美术专业技能,且课程设置不够丰富,美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习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而毕业创作则是以作品方式出现,这与美院相同,但难以体现师范美术教育的专业特点。
(三)加强基础美术教育的科研能力
基础美术教育的科研问题在师范美术教育中一向是被忽视的,教学科研多停留在一些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而在研究基础教育的规律、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则下的功夫不够。基础教育规律是师范美术教师研究的永恒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面向基础教育的科研观,增加科研经费和人员的投入,真正与基础教育接轨,纠正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的严重脱节现象。
三、提高师范美术教师教育素质的紧迫性
(一)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然而不少师范美术教师以画家自居,颠倒了教师与画家的关系,他们的爱与敬偏离了师范的本质。所谓敬业应该是牢牢抓住师范教育,一切从“师范”出发,从基础教育出发,从培养合格的美术教师出发。但不少学校仍把教研活动作为专业技能活动,很少研究师范美术教育是否符合了美术教育的实际,教师对学生教育实习中反映出的教学问题未能认真思考加以整改,使一批又一批学生带着困惑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尽到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美术教育以创造性为灵魂,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而美术教学的能力不单指画画技能高超,在全国或省市有一定的知名度,更重要的还是课堂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以及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等。在师范院校的美术教师中常有些画得很好,却讲不明白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带着学生画,使学生去模仿老师的风格与画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艺术的多样性和知识的广泛性了。我们的教学不能再用古代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是要教会他们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