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有哪些变化?
比较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滋阴补肾疗法治疗肾阴虚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分别检测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治疗前、后空腹血清性激素6项指标[包括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改善和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并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后血清E2明显上
P0.05) 。滋阴补肾法治疗总有效率达78% ,治疗有效组血清E2、FSH 治疗前、后变化明显(P0.05) 。结论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后血清E2、FSH 较治疗前变化明显,说明血清E2、FSH 的变化可能与疗效密切相关。
更年期综合征是严重困扰中老年女性健康的问题,更年期最早的变化就是卵巢功能的衰退,其中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E2)]的减少是更年期最重要的变化。用阿胶黄精丸滋阴补肾法是中医常用的治法,特别在与肾阴虚相关的更年期综合征运用广泛,症状改善明显。虽然目前对于更年期妇女性激素水平的测定研究较多,但却缺乏对于治疗更 年期综合征以后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我们以肾阴虚证妇女为观察对象,探讨滋阴补肾疗法治疗肾阴虚
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以及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收集自2007年1月至200激素(FSH)>10 IU/L]肾阴虚证妇女58例,参照《中医诊断学》(2001年) ¨肾阴虚标准确诊。入选者年龄为43—58岁。其中,月经正常者7例(12.07%) ,月经紊乱者l3例(22.4l %) ,绝经38例(65.52%) 。患者就诊前无更年期综合征治疗史,无各种感染、严重心脏疾病、糖尿病、皮肤病、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慢性贫血病史,妇科检查排除卵巢及子宫等生殖器官病变,心电图常规检查提示正常。本研究以此58例为观察对象,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
二、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内服方以阿胶黄精丸为基础方。每2周复诊1次,记录症状,l2周为1个疗程。
三、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Kupperman 评分法,将症状评分为潮热盗汗4分、头痛头昏2分、腰酸膝软2分、失眠多梦2分、关 节疼痛1分、疲乏1分、耳鸣耳聋1分、咽干口燥1分、齿松发脱1分。每种症状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0~3分乘以症状评分计算。(1)显效:潮热盗汗,头痛头昏,腰酸膝软,失眠多梦,关节疼痛,疲 乏,耳鸣耳聋,咽干口燥,齿松发脱等临床症状消失,或上述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减轻程度大于80%;(2)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减轻程度大于50% 以上;(3)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水平。因本研究例数有限,故将显效和有效合并分析。
三、检测方法
1.样本采集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月经周期正常妇女在月经第3—5天,月经周期紊乱及绝经妇女可在任意时间,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真空采血技术采集其空腹血清,凝固后(约30 rain)即离心取血清(无溶血、黄疸、脂血) ,测定血清性激素6项指标[E2、FSH 、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的含量。所有研究对象检查前1个月无应用激素及其他更年期综合征治疗药物。
2.仪器及试剂 采用BECKMAN —COULTERACCESS 2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所用的试剂盒、定标液均由美国Beckman .Coulter 公司成品提供,原装进口。无抗凝剂真空采血管由BD 公司提供。 结 果、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后,其血清E2明显上升(P0.05) ,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妇女进入40岁之后就进入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内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垂体因缺乏雌激素的反馈作用,而使FSH 、LH 分泌增加,FSH 可上升10~13倍,而LH 上升3—5倍,FSH 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LH 。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有E2、雌三醇(E3)和雌酮(E1),其中以E2为主,其活性也最高。妇女进入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绝经后卵巢几乎完全停止分泌雌激素,血中水平大幅下降 。
本研究检测了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治疗前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发现其E2水平远低于生育期妇女水平(180~1 300 pmol/L) ,而FSH 水平则远高于生育期妇女水平(1~26 IU/L) ,与中医把更年期综合征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一般认为此病多由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等阴阳失调所致 J,因此,用阿胶黄精丸补肾治疗应是治疗主法之一。目前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因其在疗效上有类雌激素效应而又无服用雌激素的副作用而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早期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雌激素及其受体表达有关,但观察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水平有哪些变化?
比较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滋阴补肾疗法治疗肾阴虚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分别检测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治疗前、后空腹血清性激素6项指标[包括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改善和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并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后血清E2明显上
P0.05) 。滋阴补肾法治疗总有效率达78% ,治疗有效组血清E2、FSH 治疗前、后变化明显(P0.05) 。结论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后血清E2、FSH 较治疗前变化明显,说明血清E2、FSH 的变化可能与疗效密切相关。
更年期综合征是严重困扰中老年女性健康的问题,更年期最早的变化就是卵巢功能的衰退,其中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E2)]的减少是更年期最重要的变化。用阿胶黄精丸滋阴补肾法是中医常用的治法,特别在与肾阴虚相关的更年期综合征运用广泛,症状改善明显。虽然目前对于更年期妇女性激素水平的测定研究较多,但却缺乏对于治疗更 年期综合征以后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我们以肾阴虚证妇女为观察对象,探讨滋阴补肾疗法治疗肾阴虚
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以及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收集自2007年1月至200激素(FSH)>10 IU/L]肾阴虚证妇女58例,参照《中医诊断学》(2001年) ¨肾阴虚标准确诊。入选者年龄为43—58岁。其中,月经正常者7例(12.07%) ,月经紊乱者l3例(22.4l %) ,绝经38例(65.52%) 。患者就诊前无更年期综合征治疗史,无各种感染、严重心脏疾病、糖尿病、皮肤病、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慢性贫血病史,妇科检查排除卵巢及子宫等生殖器官病变,心电图常规检查提示正常。本研究以此58例为观察对象,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
二、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内服方以阿胶黄精丸为基础方。每2周复诊1次,记录症状,l2周为1个疗程。
三、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Kupperman 评分法,将症状评分为潮热盗汗4分、头痛头昏2分、腰酸膝软2分、失眠多梦2分、关 节疼痛1分、疲乏1分、耳鸣耳聋1分、咽干口燥1分、齿松发脱1分。每种症状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0~3分乘以症状评分计算。(1)显效:潮热盗汗,头痛头昏,腰酸膝软,失眠多梦,关节疼痛,疲 乏,耳鸣耳聋,咽干口燥,齿松发脱等临床症状消失,或上述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减轻程度大于80%;(2)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减轻程度大于50% 以上;(3)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水平。因本研究例数有限,故将显效和有效合并分析。
三、检测方法
1.样本采集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月经周期正常妇女在月经第3—5天,月经周期紊乱及绝经妇女可在任意时间,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真空采血技术采集其空腹血清,凝固后(约30 rain)即离心取血清(无溶血、黄疸、脂血) ,测定血清性激素6项指标[E2、FSH 、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的含量。所有研究对象检查前1个月无应用激素及其他更年期综合征治疗药物。
2.仪器及试剂 采用BECKMAN —COULTERACCESS 2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所用的试剂盒、定标液均由美国Beckman .Coulter 公司成品提供,原装进口。无抗凝剂真空采血管由BD 公司提供。 结 果、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经滋阴补肾法治疗后,其血清E2明显上升(P0.05) ,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妇女进入40岁之后就进入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内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垂体因缺乏雌激素的反馈作用,而使FSH 、LH 分泌增加,FSH 可上升10~13倍,而LH 上升3—5倍,FSH 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LH 。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有E2、雌三醇(E3)和雌酮(E1),其中以E2为主,其活性也最高。妇女进入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绝经后卵巢几乎完全停止分泌雌激素,血中水平大幅下降 。
本研究检测了58例围绝经期肾阴虚证妇女治疗前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发现其E2水平远低于生育期妇女水平(180~1 300 pmol/L) ,而FSH 水平则远高于生育期妇女水平(1~26 IU/L) ,与中医把更年期综合征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一般认为此病多由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等阴阳失调所致 J,因此,用阿胶黄精丸补肾治疗应是治疗主法之一。目前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因其在疗效上有类雌激素效应而又无服用雌激素的副作用而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早期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雌激素及其受体表达有关,但观察结果并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