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阜阳市市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组
执笔徐天舒 审定罗杰
我校的实验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经过上级有关部门评审,2007年4月被阜阳市立为市级重点课题。目前,我校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正按要求在积极推进着。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两种非常突出的不良倾向:一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桎梏,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很好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严重脱节,重教法,轻学法,讲练不当,反馈矫正不当,教学目标指向单一,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大量存在。二是自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已经作了一些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确实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小组讨论随处可见。但是令人困惑的是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收获却很少,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一些示范课、公开课。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改变以往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语文课程应该是美丽的课程、它是语言的锦绣,是文学的花园,是文化的殿堂,是精神的家园。
因此,我们认为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取得好的效果,只有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高效教学的策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每一节课中针对学生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乐学、会学、学会、学好。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的探索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的创设;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强调设计轻松有意义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这种理论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建构性教学理念,在建构理论指导下,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有效率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3)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与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强烈的动机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目标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没有动机的学习不叫学习,也不能学习。可以说,教学是否真的有效是以其是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前提的,因此,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密切关注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与学之后,使学生有所进步或发展。本课题研究以新的课程观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根据语文学科教育的具体特点,我们从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认真开展好《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活动,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状况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深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能力。
1、通过使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为中学语文学科实验教师提供使用人教版等实验教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
3、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学科骨干教师。
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式以对比研究的方法为主,通过课题组成员教师实施班级教学,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实效的对比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操作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对比研究法。由本校的课题研究人员分别在各自的班级进行比较研究。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研究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现状及教改实施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操作实施,在世纪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操作之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5、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发展成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力争达到研究有实际效果,成果有实际用途,实施简便易行。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10月
1、组建课题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制定研究方案。
我们首先从本年级中选取优秀教师组建了课题组,成员来自高二年级各班,既有重点实验班的代课老师(以罗杰、徐天舒老师为代表)、也有普通班老师(以徐天舒老师为带队老师)。组建课题组后,我们立即着手进行选题论证,申报立项,首先制定了“学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方案,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情况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发展方式几方面着手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在学习中,对确定学习目标认识不够,多数学生没有这个习惯;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概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够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得心应手,使用率不高。多数教师的发展方式还是被动吸收式,缺乏主动学习和研究。这一调查结果让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迫切的需要。我们依据该调查结果,制定了相应的课题研究方案。
2、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学习理论、统一思想,实施培训。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先是在课题组会议上带领成员们们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对有效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为各个成员布置了学习任务,并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网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理论的学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课题的实施除了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外,还需要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于是,我们确立了本校在课堂教学很有经验的专家,引导课题组成员随时向他们请教,同时,我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等手段,了解了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以期能站在比较高的高度上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
有了明确的思想认识,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为此,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召开成员会议,在会上各位组长发表了对实施方案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会后,我们结合各位成员的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完成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
3、获取上级支持,聘请专家指导,保证研究可行性
在我们的研究方案形成之后,学校教科处、语文教研组也非常重视,为了使我们的研究具有可行性,我们与阜阳市教育专家以及我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及时联系,聘请专家指导,保证研究顺利进行。我们聘请答朝敏校长、赵文汉主任担任课题组指导专家,就研究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培训、点评,使我们受益匪浅,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方案提供了帮助,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我们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对方案进行了再一次的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完成了开题报告,召开了开题会。
(二)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9年3月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我们结合学校以及本课题组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分组进行研究的方式,由每个成员进行课堂行为设计的研究,并从有效情境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有效练习设计、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等方面进行逐点研究。学校也积极为我们的研究搭建平台,开展了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的多种多样的研究活动。
1、认真实施研究,积极进行探索。
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在每次的教研组长例会上,在有效教学节的总结会上,我们都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并对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如何有效运用教与学方式,如何有效练习、如何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等教学环节进行了研究,通过近半年的研究,我们感到单纯从情境创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有效教学课堂,在教学中,时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总是在教师上完了课后才发现课前的预设有很多问题,课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前的教学设计也失去了有效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有实效、有价值,我们在学校教科部的指导下调整了研究思路,将工作要点扩大到课堂教学行为设计的研究,在对课堂教学行为设计的的研究中,继续对前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2、骨干教师引领,成员共同实践。
在确立了研究重点之后,课题组召开了第一次课题例会,在例会上,向各位教师传达了本学期学校课题的研究重点,并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进行了解读,要求大家确立有效教学的课型,并对该课型的教学环节进行研究设计。研究任务虽然布置了下去,但大家对任务的理解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又为每个教师印发了学习资料,共同进行学习,明确了进行有效教学行为设计的步骤,为各成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使得大家对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有了深入的理解,也都明确了各自的研究任务及方向。
各个成员查阅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及心理学等相关的资料,对各自选定的课型集体进行了设计和论证,并按照各自的行为设计进行了集体备课。为了把这种研究落到实处,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在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基础上,我们从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设计的意图等几个方面入手,最终确立了几种课型的行为设计。
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本课题组决定以有效教学节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
①骨干教师率先垂范
我组有4名市区级骨干教师,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有质量,我们决定先由这些骨干教师各上一节研究课,将各学科的有效教学行为设计运用到实际中,用具体的课例进行验证。骨干教师接到任务,都认真进行了准备,并在上课后结合所采用的行为设计进行了教学反思,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案例,所有观摩教师就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讨。骨干教师的引路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同时,骨干教师有着随时解答其他教师疑难的任务。
②同课异构,共同研究。
随着骨干教师的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成员也开展了研究与实践。每位教师都选定一节所要验证课型的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在课题组会议上进行说课,阐述自己的设计,然后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对个人初备的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提倡并要求组员之间进行“说辩”,在“说辩”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调讲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
在确立了富有个性的教学案之后,课堂教学便成了教师研究的中心环节。“同课异构”活动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一种尝试。
③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我们制定了集体听课制度,由学校教科部和课题组联合执行,开展校级、教研组和备课组在内的三级公开展示课制度。本学期,在全校掀起校本教研高潮的同时,我们继续保持集体听课的传统做法,对开设公开课后的老师进行第二天地跟踪看课,课后集体分析诊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对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再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倡做课教师进行研讨后的二次设计,逐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设计。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两个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总结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坚持围绕“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节中,上一节课题研究课,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制作一份有效的教学课件。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案例或论文.很多教师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有效教学风格。比如:……
六、阶段成果
回顾我们的课题研究,通过检查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认识成果
1、有效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了与课堂有效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师们真正认识到:
①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②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设计初步成型
我们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认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达成需要以下几个环节:进入情境提出问题、整理归纳形成网络、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解决疑难课堂总结。我们对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进行了设计与论证:
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阜阳市市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组
执笔徐天舒 审定罗杰
我校的实验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经过上级有关部门评审,2007年4月被阜阳市立为市级重点课题。目前,我校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正按要求在积极推进着。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两种非常突出的不良倾向:一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桎梏,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很好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严重脱节,重教法,轻学法,讲练不当,反馈矫正不当,教学目标指向单一,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大量存在。二是自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已经作了一些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确实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小组讨论随处可见。但是令人困惑的是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收获却很少,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一些示范课、公开课。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改变以往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语文课程应该是美丽的课程、它是语言的锦绣,是文学的花园,是文化的殿堂,是精神的家园。
因此,我们认为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取得好的效果,只有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高效教学的策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每一节课中针对学生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乐学、会学、学会、学好。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的探索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的创设;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强调设计轻松有意义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这种理论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建构性教学理念,在建构理论指导下,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有效率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3)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与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强烈的动机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目标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没有动机的学习不叫学习,也不能学习。可以说,教学是否真的有效是以其是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前提的,因此,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密切关注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与学之后,使学生有所进步或发展。本课题研究以新的课程观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根据语文学科教育的具体特点,我们从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认真开展好《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活动,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状况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深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能力。
1、通过使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为中学语文学科实验教师提供使用人教版等实验教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
3、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学科骨干教师。
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式以对比研究的方法为主,通过课题组成员教师实施班级教学,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实效的对比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操作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对比研究法。由本校的课题研究人员分别在各自的班级进行比较研究。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研究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现状及教改实施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操作实施,在世纪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操作之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5、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发展成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力争达到研究有实际效果,成果有实际用途,实施简便易行。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10月
1、组建课题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制定研究方案。
我们首先从本年级中选取优秀教师组建了课题组,成员来自高二年级各班,既有重点实验班的代课老师(以罗杰、徐天舒老师为代表)、也有普通班老师(以徐天舒老师为带队老师)。组建课题组后,我们立即着手进行选题论证,申报立项,首先制定了“学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方案,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情况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发展方式几方面着手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在学习中,对确定学习目标认识不够,多数学生没有这个习惯;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概括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够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得心应手,使用率不高。多数教师的发展方式还是被动吸收式,缺乏主动学习和研究。这一调查结果让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迫切的需要。我们依据该调查结果,制定了相应的课题研究方案。
2、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学习理论、统一思想,实施培训。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先是在课题组会议上带领成员们们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对有效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为各个成员布置了学习任务,并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网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理论的学习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课题的实施除了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外,还需要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于是,我们确立了本校在课堂教学很有经验的专家,引导课题组成员随时向他们请教,同时,我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等手段,了解了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以期能站在比较高的高度上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
有了明确的思想认识,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为此,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召开成员会议,在会上各位组长发表了对实施方案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会后,我们结合各位成员的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完成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
3、获取上级支持,聘请专家指导,保证研究可行性
在我们的研究方案形成之后,学校教科处、语文教研组也非常重视,为了使我们的研究具有可行性,我们与阜阳市教育专家以及我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及时联系,聘请专家指导,保证研究顺利进行。我们聘请答朝敏校长、赵文汉主任担任课题组指导专家,就研究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培训、点评,使我们受益匪浅,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方案提供了帮助,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我们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对方案进行了再一次的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完成了开题报告,召开了开题会。
(二)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9年3月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深入,我们结合学校以及本课题组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分组进行研究的方式,由每个成员进行课堂行为设计的研究,并从有效情境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有效练习设计、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等方面进行逐点研究。学校也积极为我们的研究搭建平台,开展了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的多种多样的研究活动。
1、认真实施研究,积极进行探索。
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在每次的教研组长例会上,在有效教学节的总结会上,我们都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并对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如何有效运用教与学方式,如何有效练习、如何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等教学环节进行了研究,通过近半年的研究,我们感到单纯从情境创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有效教学课堂,在教学中,时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总是在教师上完了课后才发现课前的预设有很多问题,课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前的教学设计也失去了有效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有实效、有价值,我们在学校教科部的指导下调整了研究思路,将工作要点扩大到课堂教学行为设计的研究,在对课堂教学行为设计的的研究中,继续对前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2、骨干教师引领,成员共同实践。
在确立了研究重点之后,课题组召开了第一次课题例会,在例会上,向各位教师传达了本学期学校课题的研究重点,并对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进行了解读,要求大家确立有效教学的课型,并对该课型的教学环节进行研究设计。研究任务虽然布置了下去,但大家对任务的理解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又为每个教师印发了学习资料,共同进行学习,明确了进行有效教学行为设计的步骤,为各成员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使得大家对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有了深入的理解,也都明确了各自的研究任务及方向。
各个成员查阅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及心理学等相关的资料,对各自选定的课型集体进行了设计和论证,并按照各自的行为设计进行了集体备课。为了把这种研究落到实处,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在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基础上,我们从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设计的意图等几个方面入手,最终确立了几种课型的行为设计。
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本课题组决定以有效教学节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
①骨干教师率先垂范
我组有4名市区级骨干教师,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有质量,我们决定先由这些骨干教师各上一节研究课,将各学科的有效教学行为设计运用到实际中,用具体的课例进行验证。骨干教师接到任务,都认真进行了准备,并在上课后结合所采用的行为设计进行了教学反思,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案例,所有观摩教师就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讨。骨干教师的引路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同时,骨干教师有着随时解答其他教师疑难的任务。
②同课异构,共同研究。
随着骨干教师的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成员也开展了研究与实践。每位教师都选定一节所要验证课型的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在课题组会议上进行说课,阐述自己的设计,然后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对个人初备的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提倡并要求组员之间进行“说辩”,在“说辩”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调讲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起到了及时指导的作用,也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杜绝了低效课堂的出现。
在确立了富有个性的教学案之后,课堂教学便成了教师研究的中心环节。“同课异构”活动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一种尝试。
③集体听课保证研究的落实
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避免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脱节,我们制定了集体听课制度,由学校教科部和课题组联合执行,开展校级、教研组和备课组在内的三级公开展示课制度。本学期,在全校掀起校本教研高潮的同时,我们继续保持集体听课的传统做法,对开设公开课后的老师进行第二天地跟踪看课,课后集体分析诊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对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再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提倡做课教师进行研讨后的二次设计,逐步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设计。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两个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总结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坚持围绕“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节中,上一节课题研究课,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制作一份有效的教学课件。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案例或论文.很多教师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有效教学风格。比如:……
六、阶段成果
回顾我们的课题研究,通过检查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认识成果
1、有效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了与课堂有效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师们真正认识到:
①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②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设计初步成型
我们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认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达成需要以下几个环节:进入情境提出问题、整理归纳形成网络、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解决疑难课堂总结。我们对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进行了设计与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