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求职与就业

  风景秀丽的澳大利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发达的经济,宜居的环境,高福利的政策,吸引着众多华人的目光,但在澳大利亚求职却与国内大有不同。

  职介机构唱主角

  澳大利亚是一个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使得它的人才资源配置也形成了市场化的运作,各个层次的职业介绍机构在人才流动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在澳大利亚,甚至连公务员的选拔录用都会通过职介机构来完成。比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前几年开征消费税,全国急需6000名税务官,政府就把这项选拔税务官员的工作委托给一家私营职介机构来办理。选拔国家公务员能和私营职业介绍机构搭上桥,这对于华人来说是一件新鲜事。

  据了解,澳大利亚的职介机构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种,职介服务体系覆盖全国,而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公开平等地竞争,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在过去,澳大利亚的职介机构也是由联邦政府投资建立的,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改革“官办”职介机构,鼓励私营职介机构发展。在开放劳动力市场的第一年,就有20%~30%的职介机构在竞争中倒闭。

  按服务对象分,澳大利亚的职介机构有专门针对蓝领、白领以及更高层次人才的猎头公司。猎头公司主要猎取对象是董事、总经理、高级公务员等。目前澳洲共有4家知名的猎头公司。

  在澳大利亚的职介机构中,还有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华人职业介绍中心”。由此可见,职介机构对中国求职者的重视。不过一般职介机构的收费都不低,想要在澳大利亚迅速扎根的人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而对于留学生和新移民来说,找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去上门应聘也是一种成功率比较高的求职方式。

  政府控制失业率

  近些年,澳大利亚政府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因此失业率较低。据统计,澳大利亚的失业率基本控制在5%左右,而且技术类移民和投资类移民的就业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澳大利亚政府是通过项目招标来实现就业计划的,财政拨款被分配到具体项目中,公开招标,所有职介机构都可以参加投标,中标者和政府签订合同,每解决一名人才就业,就可以根据其就业的难易程度向政府领取400~2500澳元的职介专项经费。而凡是列入政府就业计划的人员,必须在政府社会福利保障部进行失业登记,由职介机构保证其在3~12个月内实现就业。

  澳大利亚对人才的培训十分重视,即便是职介机构,也必须对求职者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和求职指导。而大学校园里也为学生开设各种有针对性的课程,比如怎样填写简历、如何选择工作、怎样参加面试等。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是澳大利亚人才流动与职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澳洲的大中专毕业生完全是自由择业,大专院校在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完全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尽可能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此外,高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学生就业服务机构——课程和就业服务部,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为学生与雇主之间架起了桥梁。

  在澳大利亚,政府公布的失业率只是一个整体数字,当地人的就业率要高很多。根据澳洲权威机构统计,中国移民在澳洲的失业率大约在16%左右。当然,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就业难度还是比较适中的。每年年初,澳大利亚移民部都会公布紧缺职业名录,对紧缺职业的移民限制条件也会相对放宽,这些职业可以为留学生选择专业提供参考。

  帮弱但不养懒人

  近年来,澳大利亚对传统的福利制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政府实施了“为救济金而工作”的计划,这就意味着政府不再养懒人。即使是领取救济金生活的人,也必须按时起床去做一定时间和一定分量的社会工作。政府相关人员认为,这样做容易消除失业人员的惰性,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培训,努力实现再就业。因而在澳大利亚,积极争取就业才是正道,消极等待工作或依赖救济金只会让人无法生存。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也针对各种情况提供不同就业服务,帮助就业弱势群体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尤其是针对留学生和新移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就业项目,包括针对青少年和青年就业的服务项目、中年人就业服务项目、非英语背景居民的就业服务项目等。政府特别考虑了非英语背景和非欧洲文化背景的求职者在就业方面的实际困难,设法帮助其提高英语水平并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在澳大利亚,就业市场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全国规模的信息网络。据了解,澳大利亚的人才供需信息早已实现了全国联网,政府建立了中央网络,全国所有的空缺职位、个人税号资料、就业计划和核对费用等,都可以在网上直接找到。

  落聘也要表谢意

  在澳大利亚求职,简历和求职信是非常关键的资料。而且很多求职者即使接到落聘通知书,也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公司给他们提供笔试、面试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求职经验。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求职者的礼貌,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未来创造了机会,表明自己仍有到该公司就业的诚意。澳大利亚很多公司都保留落聘者的简历,当公司临时需要人才时,便会从中挑选。那些写过感谢信的人往往被列为首选。

  有专家分析,澳大利亚工作稳定性并不是很大,任何一个人随时都可能会因自身或雇主的原因离职。但对于一个雇主来说,一旦出现职位空缺,他所采取的方法首先就是从自己熟悉的人中寻找人选;如果找不到,就会请其他人来推荐;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再刊登广告。如果一个求职者经常给雇主写信,雇主便会对他留有印象,出现岗位空缺后,自然就会首先考虑到他。而因为是首先被考虑,自然就不会有大量的竞争者,就业成功率自然也会高。

  据了解,初到澳大利亚的新移民立即找到既适合自己专业、薪金又满意的工作,机会不太多。大多是先做几个月临时工,一方面适应一下澳大利亚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缩小语言的差距。打工的工作多为劳力型,月收入在1000~2000澳元之间。在受雇期间,可根据澳大利亚劳工法例和各省的雇佣标准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受到不公正对待,可以向政府设在当地的分支机构申诉。

  风景秀丽的澳大利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发达的经济,宜居的环境,高福利的政策,吸引着众多华人的目光,但在澳大利亚求职却与国内大有不同。

  职介机构唱主角

  澳大利亚是一个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使得它的人才资源配置也形成了市场化的运作,各个层次的职业介绍机构在人才流动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在澳大利亚,甚至连公务员的选拔录用都会通过职介机构来完成。比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前几年开征消费税,全国急需6000名税务官,政府就把这项选拔税务官员的工作委托给一家私营职介机构来办理。选拔国家公务员能和私营职业介绍机构搭上桥,这对于华人来说是一件新鲜事。

  据了解,澳大利亚的职介机构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种,职介服务体系覆盖全国,而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公开平等地竞争,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在过去,澳大利亚的职介机构也是由联邦政府投资建立的,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改革“官办”职介机构,鼓励私营职介机构发展。在开放劳动力市场的第一年,就有20%~30%的职介机构在竞争中倒闭。

  按服务对象分,澳大利亚的职介机构有专门针对蓝领、白领以及更高层次人才的猎头公司。猎头公司主要猎取对象是董事、总经理、高级公务员等。目前澳洲共有4家知名的猎头公司。

  在澳大利亚的职介机构中,还有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华人职业介绍中心”。由此可见,职介机构对中国求职者的重视。不过一般职介机构的收费都不低,想要在澳大利亚迅速扎根的人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而对于留学生和新移民来说,找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去上门应聘也是一种成功率比较高的求职方式。

  政府控制失业率

  近些年,澳大利亚政府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因此失业率较低。据统计,澳大利亚的失业率基本控制在5%左右,而且技术类移民和投资类移民的就业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澳大利亚政府是通过项目招标来实现就业计划的,财政拨款被分配到具体项目中,公开招标,所有职介机构都可以参加投标,中标者和政府签订合同,每解决一名人才就业,就可以根据其就业的难易程度向政府领取400~2500澳元的职介专项经费。而凡是列入政府就业计划的人员,必须在政府社会福利保障部进行失业登记,由职介机构保证其在3~12个月内实现就业。

  澳大利亚对人才的培训十分重视,即便是职介机构,也必须对求职者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和求职指导。而大学校园里也为学生开设各种有针对性的课程,比如怎样填写简历、如何选择工作、怎样参加面试等。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是澳大利亚人才流动与职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澳洲的大中专毕业生完全是自由择业,大专院校在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完全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尽可能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此外,高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学生就业服务机构——课程和就业服务部,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为学生与雇主之间架起了桥梁。

  在澳大利亚,政府公布的失业率只是一个整体数字,当地人的就业率要高很多。根据澳洲权威机构统计,中国移民在澳洲的失业率大约在16%左右。当然,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就业难度还是比较适中的。每年年初,澳大利亚移民部都会公布紧缺职业名录,对紧缺职业的移民限制条件也会相对放宽,这些职业可以为留学生选择专业提供参考。

  帮弱但不养懒人

  近年来,澳大利亚对传统的福利制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政府实施了“为救济金而工作”的计划,这就意味着政府不再养懒人。即使是领取救济金生活的人,也必须按时起床去做一定时间和一定分量的社会工作。政府相关人员认为,这样做容易消除失业人员的惰性,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培训,努力实现再就业。因而在澳大利亚,积极争取就业才是正道,消极等待工作或依赖救济金只会让人无法生存。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也针对各种情况提供不同就业服务,帮助就业弱势群体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尤其是针对留学生和新移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就业项目,包括针对青少年和青年就业的服务项目、中年人就业服务项目、非英语背景居民的就业服务项目等。政府特别考虑了非英语背景和非欧洲文化背景的求职者在就业方面的实际困难,设法帮助其提高英语水平并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在澳大利亚,就业市场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全国规模的信息网络。据了解,澳大利亚的人才供需信息早已实现了全国联网,政府建立了中央网络,全国所有的空缺职位、个人税号资料、就业计划和核对费用等,都可以在网上直接找到。

  落聘也要表谢意

  在澳大利亚求职,简历和求职信是非常关键的资料。而且很多求职者即使接到落聘通知书,也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公司给他们提供笔试、面试机会,使他们获得了求职经验。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求职者的礼貌,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未来创造了机会,表明自己仍有到该公司就业的诚意。澳大利亚很多公司都保留落聘者的简历,当公司临时需要人才时,便会从中挑选。那些写过感谢信的人往往被列为首选。

  有专家分析,澳大利亚工作稳定性并不是很大,任何一个人随时都可能会因自身或雇主的原因离职。但对于一个雇主来说,一旦出现职位空缺,他所采取的方法首先就是从自己熟悉的人中寻找人选;如果找不到,就会请其他人来推荐;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再刊登广告。如果一个求职者经常给雇主写信,雇主便会对他留有印象,出现岗位空缺后,自然就会首先考虑到他。而因为是首先被考虑,自然就不会有大量的竞争者,就业成功率自然也会高。

  据了解,初到澳大利亚的新移民立即找到既适合自己专业、薪金又满意的工作,机会不太多。大多是先做几个月临时工,一方面适应一下澳大利亚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缩小语言的差距。打工的工作多为劳力型,月收入在1000~2000澳元之间。在受雇期间,可根据澳大利亚劳工法例和各省的雇佣标准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受到不公正对待,可以向政府设在当地的分支机构申诉。


相关文章

  • 软件测试的应用现状
  • 软件测试的应用现状,我们所熟知的有哪些?软件开发与测试工程师未来的比例到底有多大?软件测试人员算是技术专家吗?种种疑问缠绕着每一位欲在软件测试领域发展的华人.目前大中型软件开发与测试人员比率接近1:2,巨大的市场空缺,使软件测试工程师从初级 ...查看


  • 我国失业的定义.类型和沿革
  • 作者:姜绍华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0年01期 市场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由于劳动力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之间难以协调一致,所以失业问题随之出现. 一.失业的定义和种类 (一)失业的定义 失业 ...查看


  • 洛阳理工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洛阳理工学院 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关于就业质量报告的几点说明 一.数据来源 本报告中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系统数据库和问卷调查. 二.统计数据的截止日期 按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的统计要求,数据统 ...查看


  • 大学生就业率
  • 目 录 中文摘要---------. --------- ----. --1 英文摘要----------------. - -------..1 1.历届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 - ---- ---2 1.1初次就业率-- ...查看


  • 英媒:中国被列为总体表现最佳的工作目的地
  • 2014-02-14 02:35 环球时报 7 字号:TT 英国广播公司2月12日报道,原题:中国仍是外国人的就业热点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是吸引西方求职者的磁石,第二大经济体的雇主们如今正采取更谨慎的招聘策略. 据统计,2012年在中国大陆工 ...查看


  • 大学生就业成本的一个实证研究
  • 大学生就业成本的一个实证研究 周俊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search (Beida )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主办Institute of E ...查看


  • 哪些证书必有用
  • 哪些证书必有,哪些证书必考,哪些证书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获取? 如何看待证书.能力水平.机遇在就业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作为一名大学生,面对走上社会的就业压力,应该拥有哪些证书更具竞争力?这是每一位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考虑的问题.面对各种培训与证书 ...查看


  • 留学用工作证明
  • 兹证明***女士,生于1955年12月25日,自XX年起至今担任***xx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其近三年收入情况如下:(单位:人民币) 年份工资收入奖金和津贴合计 XX年100,00050,000150,000 XX年100,00070,000 ...查看


  • 盘点:5年内国内最紧缺的四类海归人才
  • 2011-06-07 18:08:31 来源: 长江商报 有55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13) 核心提示:5年内四类留学归国人才在国内会非常紧缺:一是发展知识经济所需的学科人才: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三是具有国际竞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