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王良健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长沙410079)
[摘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科学地制订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1)01-0067
04
护,导致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调,旅游与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果不从根本上
解决好这一问题,就会从根本上削弱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不是无节制的,应当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路。因此,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选择及权重的确定应将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放在首位,兼顾
旅游经济、社会效益、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及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能力等指标,这种思想应贯彻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估工作之中。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评价各国(或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的基础工作,对制定和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
2.简明科学性原则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区域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旅游经济、社会效益、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力度及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等。指标既
有重要意义,并已得到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的高
度重视。本文就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
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之间相互重叠;又不能过少过
简,使指标信息遗漏。
3.系统整体性原则
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真实地反映被评价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个侧面的基本特征。每一侧面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
一般来说,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无论是从旅游业对自然禀赋和社会馈赠的依据,还是从旅游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看,旅游业都是最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之一。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是典型
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
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评价系统,反映不同地区从综合到分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4.可比可量可行原则
可比性要求评价结果在时间上现状与过去可比,在空间上不同区域之间可比,通过时间上的可比,反映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演进轨迹,通过区际比较,反映各旅游区之间的优势与缺陷,以便提出相
的粗放型模式,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
*【基金项目】湖南省计委及张家界市计委联合资助课题的一部分。
应的对策措施,这就要求指标的统计口径、含义、适
用范围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一定要相同。可量化一是要求定性指标可以间接赋值量化;二是定量指标直接量化。可行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要以现实统计数据作为基础,要容易获取,易于分析计算。
[收稿日期】2000
11—30
【作者简介】王良健(1964研究。
),男,汉族,湖南人,湖南大学经
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学
万方数据
囫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1.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上述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选取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旅游经济社会效益、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力度、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等4大因素,34项因子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这是一种整理和综合专家们经验判断的方法,也是将分散的咨询意见数量化与集中化的有效途径。它将要识别的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由专家和决策者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进行判
体目标或综合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排列结果。
假定评价目标为A,评价指标集F={f。,f2,…一,^},构造判断矩阵PfA—F)为:
P书
表2
正,的取值
192,4,6,8
一一
h
一一
h
^^一^
~
一
,,h,胁
一一
,●l^,是表示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数值fi=1,2,…规;J=1,2,…,咒),^的取值见表2。
A—F判断矩阵及其含义
含义
工与^同等熏要^较,稍微重要工较/:明显重要工较厂『相当重要^较工极其重要
分别介于1
J
7
断评分,利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从而得到基层指标对总
表1
因素
权重
景区森林覆盖率
景点(含人文景点)的保护程度
旅游资源及环
0.340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
权重
0.1l00
1210
3,3—5,5—7,及7—9之间
{。=、,{j表示j比i不重要程度
本文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作为总体目标fA),相对于总体目标而言,四大要素fF)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专家评判构造评判矩阵如下:
AF1F2F
3
大气S02浓度大气TSP浓度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区域环境噪声饮用清洁水比例
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创汇)
0.100.070080.080.10().08O080080.140150.1lO.100
10
境保护能
力
F111/211/2
F2211/21/2
F3121l
F。221l
F。
其中F。——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F:——旅游经济、社会效益;F,——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力度;F。——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通过计算,上述
矩阵的特征向量w(即因子排序权值)=【0.340,0.286,0.202,0.172】1,即评价因素F1、F2、F3、F。的权重值分别为0.340,0.286,0.202,0.172。
旅游经济、社会效益
0.286
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
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藿餐饮业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宾馆、酒店客房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旅游业各营业部门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旅游就业人员比例
娱乐业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机场吞吐量
0.100.1l0
12
O070.140.130.100.100
12
上述矩阵最大特征根A…=4.183,C・I=
A。。。一”/"~1=0.061,R・I=0.90,C・R=C・
旅游软、硬环
0.202
铁路发送量公路各运量旅行社数量星级宾馆数量床位规模平均客房出租率
旅游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旅游管理者基本素质
I/R・I=0.068<0.10,说明上述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按照同样的方法,得到各单项因子的权重值(表1)。
3.评价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处理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根据各因素、因子的作用性质及表现形式,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及标准化处理:
(1)对于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方面的评价
境建设力度
0.09O.110110.100.30
0.23
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
旅游品牌知名度年接待海外游客数
O.172
年接待国内游客数国内旅游促销人次国外旅游促销人次
0.220.120.13
因子的标准值确定严格执行国家一级环境质量标准
万方数据
圆
即: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景点(含人文景点)的保护度达100%,大气SO:浓度低于0.02mg/m3,大气TSP浓度低于0.15mg/m3,城市人均绿地面积高于20m2/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区域环境噪声低于45dB,饮用清洁水比例达100%,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
阶段性目标,有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段实施和重点突破。
表3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判标准
50~70
70~85
>85
l综合评价值Y(%)
l评判标准
<50
旅游可持续初步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
发展阶段
基本可持续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废物及生活垃圾处理率及工业废气处理率均达
100%,以上数据即为评价的标准值。对于单项指标
四、评价实例——以张家界风景区为例
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风景区,以其奇特的石英
的评分值计算即用该指标的实际调查值除以该指标
的标准值,对于逆向单项指标(即该指标取值越小越好时)则用该指标的标准值除以该指标的实际调查值即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评分值。
(2)对于可度量指标量化及标准化处理,我们采
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
游。从1982年开发,到1992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短短十几年时问,已成为国内外最具潜力的旅游热点地区之一,作为自然景观第一品牌的地位已逐渐稳固。然而,由于早期的过度开发同时缺乏严格管理,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森林植被破坏,违法乱占乱建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张家界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用下式计算:j:,=a:,/max{a,,}
式中:,。为i旅游区J因子的评分值;a,,为i
旅游区J因子的实际调查值;i为旅游区个数;i为
评价因子个数。若是评价某一特定的旅游区,即以全国该类型旅游区某指标的最大值即max{a:,}作为评价的标准值。
(3)对于定性评价指标如旅游品牌知名度及旅游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与旅游管理者基本素质等指标按专家评分法来确定。首先将每项指标都分为优(A)、良(B)、中(C)、低(D)、差(E)5个等级,每个等级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然后由评估专家组(至少5人以上)的各位专家按照评价指标所考核的内容,进行打分,最后根据下式计算该评价指标的评分值:
定性指标评分值=∑每位评议专家选定等级系数/评议专家人数
三、综合评价方法
借助张家界近年来的有关资料,结合国内同类
旅游区的有关情况,按照前述方法,对各指标逐步逐层进行计算,得到张家界1999年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结果(表4)。
表4
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单位:%)
旅游资源及环保能力
46.57
l评价因素
旅游经济、社会效益
62.14
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力度
50.18
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
86.52
综合评价结果(Y)
58.62
I
11999年
由表4可知,张家界目前仍处在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综合评价值为58.62%),离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还相差很远。制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近几年旅游迅速升温的同时,盲目开发、破坏性开发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作为世界遗产的武陵源景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单项指标,都是从不同侧面来反映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的情况,要想反映全貌还需进行综合评价,本次研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即常用的综合评分法,
,"
n
区城市化倾向严重,旅游设施泛滥,污染严重,环境
质量下降,对景区的美学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相
其函数表达式为:y=>?(≥:J,・R,)・W,
i一1,一1
当大的影响,在其它区域也存在乱砍乱伐、乱修道
路、乱建设施等严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的行为。二、旅游软、硬环境建设缺乏力度。目前,张家界机场还只是个4B类机场,停机坪只能停三架飞机,火车站虽已是国家二级站,但还不能始发更多的列车,还需要建一个规模较大的维修站和扩充站台、停车坪,公路的制约问题更为严重,迄今为止,市内外公路等级不高,网络联通度不高,符合旅游要求的车辆不足。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全市饭店业、旅行社
式中y为总得分(即综合评价值);Ij为某单项
指标的评分值(计算方法同前);R,为某单项指标在该层次下的权重;W:为四大因素的权重(见表1)。
同时根据事物的不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将旅游可持续发展划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准备阶段、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和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表3)。这样就把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远大目标,分割成可操作的
员:r:总数1万多人(含临时工),受过专业培训的却
万方数据
圆
寥寥无几;景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少数人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水平低;市民的整体素质不高,索拿卡要、强买强卖,甚至坑蒙拐骗、打骂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旅游业的支柱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方面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内部和对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缺少应有的产业联动和在市域内形成应有的规模,如旅游业对建筑业、装饰业、印刷业、金融保险业、食
品加工业、花卉业等的带动。此外,张家界目前旅游
购物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还不到10%,而发达地区旅游购物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的40%以上,由此可见,张家界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还未能真正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是旅游业发展局限在景区和城区,各区域间也没有形成产业的良性联动,致使经济水平区域差异过大,1999年张家界市人均GDP
比德之旅与
心游之路
——孔子、庄子的旅游思想比较
李小波1,赵夏2
(1.四川师范大学旅游系,四川成都610066;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
为3533元,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倒数第三;其
次是旅游的支柱作用没有带动地方财政的明显增
收,桑植县等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
【参
考
文
献】
[1】王良健.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模型【J】.中国管
理科学,2000(2):75~80.
【2】王富玉.可持续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管理世界,1999(4):
82~87.
[摘要】孔予、庄子是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中国
旅游思想理论的创立者。孔子游历诸侯,在漫长的旅途中形成了山水比德的旅游思想,庄子则在心游的空间里驰骋自己逍遥的心灵。他们的旅游境界各有千秋;君子三道和安贫乐道:礼乐社会和至德之世;尽善尽美和无言之美分别是孔子、庄子旅游中的人生感悟、社会关怀以及美学追求。
【3J彭翔.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旅游学刊.2000(1):43~46.
一~~一~一一
【关键词】孔子;庄子;比德之旅;心游之路【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1)01
0000—00
孔子、庄子是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博大精深,超越时空,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从古
至今,对孔子、庄子思想的研究可谓洋洋大观,成就斐然。但从旅游角度去认识两位贤人者并不多见,
或显力度不够。一般的研究者仅仅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和自然逍遥清净无为的宽泛概括,对其旅游
思想的形成和内容缺乏全面的、深层次的认识。事实上,旅游在孑L子、庄子的生平及其思想体系中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问学京师,游历诸侯,从漫长
一~一~一一~
万方数据
~一一一~一~一~一一
困
的旅程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成就了粲然的道德
【收稿日期】2000—11
25
【作者简介】李小波(1965一),男,苗族,重庆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硕士毕业,现为四川I师范大学旅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历史地理和旅游规划;赵夏(1975一),女,汉族,甘肃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硕士生。
【责任编辑:宋志伟;责任校对:文立玲】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良健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长沙,410079旅游学刊
TOURISM TRIBUNE2001,16(1)126次
参考文献(3条)
1.彭翔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0(01)2.王富玉 可持续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1999(04)
3.王良健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模型[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 曾珍香.傅惠敏.王云峰.ZENG Zhen-xiang.FU Hui-min.WANG Yun-feng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期刊论文]-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29(3)
2. 万幼清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与方法[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6(3)
3. 唐善茂.张瑞梅.TANG Shan-mao.ZHANG Rui-mei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探讨[期刊论文]-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26(1)
4. 甄翌.康文星.ZHEN Yi.KANG Wen-xing 两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10)5. 许涛.张秋菊.赵连荣 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6)
引证文献(127条)
1.葛新.唐孝中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2.陈继红 推进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建设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经济 2012(1)
3.薄湘平.付净.孙文浩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1)4.李晓琴.银元 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12(3)
5.韩禹兵.刘丽丽 北京市远郊区县旅游环境研究[期刊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6.曹步霄 可持续旅游产品研究初探[期刊论文]-苏盐科技 2011(1)
7.彭文喜.孙虎.刘慧慧.孔庆蕊 我国省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异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
8.黄玉理 社区居民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与态度——对成都市黄龙溪古镇和洛带古镇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9.李晓琴.银元.陈宇 城市景区化概念模型及内涵探讨[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9)10.王友明 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以苏南五市为例[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
11.闫平.王宏伟 国内生产总值的生态经济学剖析[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11(8)
12.闫贵.底亮.赵多平 湿地类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对策研究——以银川市鸣翠湖景区为例[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1(20)
13.骆毓燕.戈鹏.任佩瑜.梁学栋.邱厌庆 基于IEME的低碳化景区综合集成评价[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11(11)14.贾县民.王喜莲 旅游房地产开发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王良健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长沙,410079旅游学刊TOURISM TRIBUNE2001,16(1)126次
参考文献(3条)
1.彭翔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0(01)
2.王富玉 可持续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1999(04)
3.王良健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模型[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 曾珍香.傅惠敏.王云峰.ZENG Zhen-xiang.FU Hui-min.WANG Yun-feng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期刊论文]-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29(3)
2. 万幼清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与方法[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6(3)
3. 唐善茂.张瑞梅.TANG Shan-mao.ZHANG Rui-mei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探讨[期刊论文]-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26(1)
4. 甄翌.康文星.ZHEN Yi.KANG Wen-xing 两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10)
5. 许涛.张秋菊.赵连荣 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6)
引证文献(127条)
1.葛新.唐孝中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2.陈继红 推进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建设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经济 2012(1)
3.薄湘平.付净.孙文浩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1)
4.李晓琴.银元 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12(3)
5.韩禹兵.刘丽丽 北京市远郊区县旅游环境研究[期刊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
6.曹步霄 可持续旅游产品研究初探[期刊论文]-苏盐科技 2011(1)
7.彭文喜.孙虎.刘慧慧.孔庆蕊 我国省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异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
8.黄玉理 社区居民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与态度——对成都市黄龙溪古镇和洛带古镇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9.李晓琴.银元.陈宇 城市景区化概念模型及内涵探讨[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9)
10.王友明 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以苏南五市为例[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
11.闫平.王宏伟 国内生产总值的生态经济学剖析[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11(8)
12.闫贵.底亮.赵多平 湿地类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对策研究——以银川市鸣翠湖景区为例[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1(20)
13.骆毓燕.戈鹏.任佩瑜.梁学栋.邱厌庆 基于IEME的低碳化景区综合集成评价[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11(11)
14.贾县民.王喜莲 旅游房地产开发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11(20)
15.王友明 苏南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5)
16.尹长丰.柳百萍.任平 合肥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研究[期刊论文]-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5)
17.虎磊 武汉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魅力中国 2011(17)
18.梅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济宁学院学报 2011(3)
19.刘兵慧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及应用[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
20.卢松.陈思屹.潘蕙 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的初步研——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10(1)
21.胡雪峰 秦皇岛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10(8)
22.陈婷婷 山东省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期刊论文]-滨州学院学报 2010(1)
23.李若凝.王晶.程柯 云台山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对策[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4.李淑娟.曾曦 山东半岛城市群循环型旅游业评价研究[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12)
25.李偲.海米提· 依米提.李晓东 基于指标体系法的喀纳斯风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动态测评[期刊论文]-襄樊学院学报 2010(8)
26.刘春玲.周德胜 环京津旅游消费休闲带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4)
27.王乃茜.徐浩 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期刊论文]-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28.王乃茜.徐浩 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期刊论文]-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29.袁梅花.张晶.唐善茂 旅游生态创新评价研究——旅游生态创新问题研究系列论文之二[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 2010(7)
30.黄玉理 社区居民对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尺度[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
31.林源源.孔善右 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2.许亦善 以人为本理念下旅游发展的再思考[期刊论文]-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6)
33.王群.杨兴柱.章锦河 国内旅游地水环境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10)
34.李瑞.殷红梅 民族县域旅游发展定量综合评价——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10(10)
35.单永雪 安徽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 2010(11)
36.黄玉理 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感知与态度尺度初探[期刊论文]-市场论坛 2010(10)
37.程瑾鹤.吴友强.薛峰 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38.甄翌 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9(11)
39.李德明.胡良平 基于模糊数学的古村落旅游与社区经济互动持续发展评估及其优化研究——以安徽省黟县西递为例[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9(10)
40.黄燕玲.罗盛锋.程道品 基于GA优化的农业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9(10)
41.蔡碧凡.孟明浩.陈贵松 乡村旅游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期刊论文]-旅游论坛 2009(5)
42.黄三生.刘慧.卢丽刚 湘鄂赣红色旅游合作问题分析与思考[期刊论文]-价格月刊 2009(6)
为例[期刊论文]-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3)
44.吴郭泉.唐景薇 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创新初探[期刊论文]-福建林业科技 2009(1)
45.黄玉理.何方永 社区参与与洛带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
46.郭进辉.孙玉军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13)
47.谢爱良.杨太保 区域旅游发展和谐度评价体系研究——以临沂市为例[期刊论文]-科学·经济·社会 2009(4)
48.刘韫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2)
49.宋松.张建新.温丽娟.肖波 基于"5R"理念的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中山陵景区为例[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9(6)
50.LIU Xuling.YANG Zhaoping.DI Feng.CHEN Xuegang Evaluation on Tourism Ecological Security in NatureHeritage Sites——Case of Kanas Nature Reserve of Xinjiang, China[期刊论文]-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2009(3)
51.张爱儒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研究[期刊论文]-铁道经济研究 2009(2)
52.殷平.马忠玉 北京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
53.薛纪萍.阎伍玖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10)
54.粟海军.马建章 森林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资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8(2)
55.杜旭东.赵俊远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期刊论文]-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
56.谢守红.杨红霞 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讨[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8(4)
57.魏敏.朱芳琳.冯永军 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8(3)
58.冯小伟 以带薪休假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59.武虹剑.谢彦君.李仲广.王娟 我国旅游学定量研究进展及评价[期刊论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60.唐幼纯.胡建鹏 神经网络在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18)
61.王昕.高彦淳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8(1)
62.李维余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2008(2)
63.杜娟 合肥与南京、武汉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6)
64.王会战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小浪底水利风景区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
65.龙剑友.田斐.应科 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期刊论文]-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2008(6)
66.甄翌.康文星 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67.陈新武.王斌.梁慧 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培育与开发[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08(20)
68.杨秀平 基于信息熵与层次分析法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22)
69.王亚力 旅游综合产出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思路[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7(4)
70.赵新伟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期刊论文]-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6)
72.田里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为例[期刊论文]-旅游科学 2007(3)
73.田里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为例[期刊论文]-旅游科学 2007(3)
74.蒋依依.成升魁.王仰麟.彭建.张源 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分析——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7(3)
75.林明太.黄金火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4)
76.李德明.程久苗 乡村旅游与社区经济互动持续发展评估研究——以安徽省黟县西递为例[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4)
77.吴兰桂 国内外可持续旅游发展评价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
78.韩春鲜 干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
79.杨荣荣 黑龙江省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期刊论文]-北方经济 2007(10)
80.李朝洪.崔涛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及推进建议[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4)
81.池自英.谷存昌 基于离差最大化算法的旅游业软、硬环境建设力度评价[期刊论文]-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7(1)
82.穆彪.杨立美.周明蓉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福建林业科技 2007(4)
83.谢春山.朱易兰 区域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综合测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6)
84.王爱忠.张可.李滨勇.李修志 关于旅游产业中几种关系的探讨[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21)
85.蒋依依.王仰麟.彭建.杨磊.张源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度量——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06(6)
86.曹新向.姬晓娜.安传艳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6)
87.张金柱.徐学华.杨艳坡 太行山片麻岩山区前南峪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期刊论文]-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4)
88.Yan Xiaorong.Yan Fu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tourism exploitation in Wulingyuan World NaturalHeritage[期刊论文]-生态经济(英文版) 2006(4)
89.王玲娜 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4)
90.谢雄辉 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般论域[期刊论文]-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4)
91.曹新向 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开封市为例[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3)
92.唐善茂.张瑞梅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探讨[期刊论文]-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6(1)
93.蔡君 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承载力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94.刘宁宁 武汉木兰天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5.孙浩捷 丝绸之路旅游可持续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6.孙浩捷 丝绸之路旅游可持续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7.辜应康 浦东新区旅游景点建设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8.张慧 旅游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9.李娜 国际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0.张琼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1.熊剑平.刘承良 基于费效分析的区域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评估[期刊论文]-世界地理研究 2005(3)
102.陈冬梅.卞新民 高原湖泊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期刊论文]-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5(4)
103.余凤龙.陆林.汪德根.陈浩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框架[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4)
104.沈中印 论大旅游视野下的产业互动与整合[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5(36)
105.徐淑梅.刘继生.陈才 新科学发展观定位下的黑龙江省旅游业[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05(6)
106.曹新向 基于模糊数学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判及其优化研究--以开封市为例[期刊论文]-南开管理评论2005(4)
107.李德明.程久苗 古村落西递旅游环境质量评估研究[期刊论文]-黄山学院学报 2005(5)
108.刘又堂 经济欠发达区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09.窦小勇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河北省旅游地综合评价[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0.王厅 我国房地产业周期波动及其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1.吴云霞 皖西地区生态旅游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2.祝晔 旅游房地产的绿色开发和评价模型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3.林微微 野生植物资源经济价值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4.杨扬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开发——以七星河流域典型湿地区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115.魏娜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6.韩春鲜 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17.张娜 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8.郭伟.窦小勇.袁旭梅 基于小波网络的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评价与实证[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6)
119.翁钢民.吕智 秦皇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3)
120.李星群.廖荣华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自然保护区为例[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
121.金准.庄志民 区域旅游可持续力分析的修正方案--以安徽龙岗古镇为例[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4(5)122.宋蕾 无锡市旅游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123.余露 景观与旅游承载力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124.胡志毅 区域旅游发展协调度分析--以云南省石林县为例[期刊论文]-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125.张燕妮.单鹏飞 三山岛旅游地域系统分析与旅游业发展的探讨[期刊论文]-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126.罗琼 运用综合价值法评价巴南区旅游资源[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2(4)
127.林源源.孔善右 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yxk200101015.aspx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王良健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长沙410079)
[摘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科学地制订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1)01-0067
04
护,导致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调,旅游与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果不从根本上
解决好这一问题,就会从根本上削弱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不是无节制的,应当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路。因此,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选择及权重的确定应将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放在首位,兼顾
旅游经济、社会效益、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及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能力等指标,这种思想应贯彻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估工作之中。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评价各国(或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的基础工作,对制定和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
2.简明科学性原则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价区域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旅游经济、社会效益、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力度及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等。指标既
有重要意义,并已得到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的高
度重视。本文就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
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之间相互重叠;又不能过少过
简,使指标信息遗漏。
3.系统整体性原则
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真实地反映被评价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个侧面的基本特征。每一侧面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
一般来说,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无论是从旅游业对自然禀赋和社会馈赠的依据,还是从旅游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看,旅游业都是最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之一。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是典型
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
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评价系统,反映不同地区从综合到分类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4.可比可量可行原则
可比性要求评价结果在时间上现状与过去可比,在空间上不同区域之间可比,通过时间上的可比,反映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演进轨迹,通过区际比较,反映各旅游区之间的优势与缺陷,以便提出相
的粗放型模式,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
*【基金项目】湖南省计委及张家界市计委联合资助课题的一部分。
应的对策措施,这就要求指标的统计口径、含义、适
用范围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一定要相同。可量化一是要求定性指标可以间接赋值量化;二是定量指标直接量化。可行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要以现实统计数据作为基础,要容易获取,易于分析计算。
[收稿日期】2000
11—30
【作者简介】王良健(1964研究。
),男,汉族,湖南人,湖南大学经
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学
万方数据
囫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1.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上述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选取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旅游经济社会效益、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力度、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等4大因素,34项因子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这是一种整理和综合专家们经验判断的方法,也是将分散的咨询意见数量化与集中化的有效途径。它将要识别的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由专家和决策者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进行判
体目标或综合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排列结果。
假定评价目标为A,评价指标集F={f。,f2,…一,^},构造判断矩阵PfA—F)为:
P书
表2
正,的取值
192,4,6,8
一一
h
一一
h
^^一^
~
一
,,h,胁
一一
,●l^,是表示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数值fi=1,2,…规;J=1,2,…,咒),^的取值见表2。
A—F判断矩阵及其含义
含义
工与^同等熏要^较,稍微重要工较/:明显重要工较厂『相当重要^较工极其重要
分别介于1
J
7
断评分,利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从而得到基层指标对总
表1
因素
权重
景区森林覆盖率
景点(含人文景点)的保护程度
旅游资源及环
0.340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
权重
0.1l00
1210
3,3—5,5—7,及7—9之间
{。=、,{j表示j比i不重要程度
本文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作为总体目标fA),相对于总体目标而言,四大要素fF)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专家评判构造评判矩阵如下:
AF1F2F
3
大气S02浓度大气TSP浓度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区域环境噪声饮用清洁水比例
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处理率工业废气处理率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创汇)
0.100.070080.080.10().08O080080.140150.1lO.100
10
境保护能
力
F111/211/2
F2211/21/2
F3121l
F。221l
F。
其中F。——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F:——旅游经济、社会效益;F,——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力度;F。——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通过计算,上述
矩阵的特征向量w(即因子排序权值)=【0.340,0.286,0.202,0.172】1,即评价因素F1、F2、F3、F。的权重值分别为0.340,0.286,0.202,0.172。
旅游经济、社会效益
0.286
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
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藿餐饮业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宾馆、酒店客房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旅游业各营业部门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旅游就业人员比例
娱乐业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机场吞吐量
0.100.1l0
12
O070.140.130.100.100
12
上述矩阵最大特征根A…=4.183,C・I=
A。。。一”/"~1=0.061,R・I=0.90,C・R=C・
旅游软、硬环
0.202
铁路发送量公路各运量旅行社数量星级宾馆数量床位规模平均客房出租率
旅游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旅游管理者基本素质
I/R・I=0.068<0.10,说明上述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按照同样的方法,得到各单项因子的权重值(表1)。
3.评价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处理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根据各因素、因子的作用性质及表现形式,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及标准化处理:
(1)对于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方面的评价
境建设力度
0.09O.110110.100.30
0.23
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
旅游品牌知名度年接待海外游客数
O.172
年接待国内游客数国内旅游促销人次国外旅游促销人次
0.220.120.13
因子的标准值确定严格执行国家一级环境质量标准
万方数据
圆
即: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景点(含人文景点)的保护度达100%,大气SO:浓度低于0.02mg/m3,大气TSP浓度低于0.15mg/m3,城市人均绿地面积高于20m2/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区域环境噪声低于45dB,饮用清洁水比例达100%,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
阶段性目标,有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段实施和重点突破。
表3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判标准
50~70
70~85
>85
l综合评价值Y(%)
l评判标准
<50
旅游可持续初步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
发展阶段
基本可持续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废物及生活垃圾处理率及工业废气处理率均达
100%,以上数据即为评价的标准值。对于单项指标
四、评价实例——以张家界风景区为例
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风景区,以其奇特的石英
的评分值计算即用该指标的实际调查值除以该指标
的标准值,对于逆向单项指标(即该指标取值越小越好时)则用该指标的标准值除以该指标的实际调查值即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评分值。
(2)对于可度量指标量化及标准化处理,我们采
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
游。从1982年开发,到1992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短短十几年时问,已成为国内外最具潜力的旅游热点地区之一,作为自然景观第一品牌的地位已逐渐稳固。然而,由于早期的过度开发同时缺乏严格管理,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森林植被破坏,违法乱占乱建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张家界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用下式计算:j:,=a:,/max{a,,}
式中:,。为i旅游区J因子的评分值;a,,为i
旅游区J因子的实际调查值;i为旅游区个数;i为
评价因子个数。若是评价某一特定的旅游区,即以全国该类型旅游区某指标的最大值即max{a:,}作为评价的标准值。
(3)对于定性评价指标如旅游品牌知名度及旅游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与旅游管理者基本素质等指标按专家评分法来确定。首先将每项指标都分为优(A)、良(B)、中(C)、低(D)、差(E)5个等级,每个等级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然后由评估专家组(至少5人以上)的各位专家按照评价指标所考核的内容,进行打分,最后根据下式计算该评价指标的评分值:
定性指标评分值=∑每位评议专家选定等级系数/评议专家人数
三、综合评价方法
借助张家界近年来的有关资料,结合国内同类
旅游区的有关情况,按照前述方法,对各指标逐步逐层进行计算,得到张家界1999年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结果(表4)。
表4
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单位:%)
旅游资源及环保能力
46.57
l评价因素
旅游经济、社会效益
62.14
旅游软、硬环境建设力度
50.18
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能力
86.52
综合评价结果(Y)
58.62
I
11999年
由表4可知,张家界目前仍处在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综合评价值为58.62%),离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还相差很远。制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资源保护力度不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近几年旅游迅速升温的同时,盲目开发、破坏性开发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作为世界遗产的武陵源景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单项指标,都是从不同侧面来反映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的情况,要想反映全貌还需进行综合评价,本次研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即常用的综合评分法,
,"
n
区城市化倾向严重,旅游设施泛滥,污染严重,环境
质量下降,对景区的美学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相
其函数表达式为:y=>?(≥:J,・R,)・W,
i一1,一1
当大的影响,在其它区域也存在乱砍乱伐、乱修道
路、乱建设施等严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的行为。二、旅游软、硬环境建设缺乏力度。目前,张家界机场还只是个4B类机场,停机坪只能停三架飞机,火车站虽已是国家二级站,但还不能始发更多的列车,还需要建一个规模较大的维修站和扩充站台、停车坪,公路的制约问题更为严重,迄今为止,市内外公路等级不高,网络联通度不高,符合旅游要求的车辆不足。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全市饭店业、旅行社
式中y为总得分(即综合评价值);Ij为某单项
指标的评分值(计算方法同前);R,为某单项指标在该层次下的权重;W:为四大因素的权重(见表1)。
同时根据事物的不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将旅游可持续发展划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准备阶段、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和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表3)。这样就把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远大目标,分割成可操作的
员:r:总数1万多人(含临时工),受过专业培训的却
万方数据
圆
寥寥无几;景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少数人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水平低;市民的整体素质不高,索拿卡要、强买强卖,甚至坑蒙拐骗、打骂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旅游业的支柱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方面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内部和对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缺少应有的产业联动和在市域内形成应有的规模,如旅游业对建筑业、装饰业、印刷业、金融保险业、食
品加工业、花卉业等的带动。此外,张家界目前旅游
购物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还不到10%,而发达地区旅游购物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的40%以上,由此可见,张家界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还未能真正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是旅游业发展局限在景区和城区,各区域间也没有形成产业的良性联动,致使经济水平区域差异过大,1999年张家界市人均GDP
比德之旅与
心游之路
——孔子、庄子的旅游思想比较
李小波1,赵夏2
(1.四川师范大学旅游系,四川成都610066;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
为3533元,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倒数第三;其
次是旅游的支柱作用没有带动地方财政的明显增
收,桑植县等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
【参
考
文
献】
[1】王良健.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模型【J】.中国管
理科学,2000(2):75~80.
【2】王富玉.可持续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管理世界,1999(4):
82~87.
[摘要】孔予、庄子是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中国
旅游思想理论的创立者。孔子游历诸侯,在漫长的旅途中形成了山水比德的旅游思想,庄子则在心游的空间里驰骋自己逍遥的心灵。他们的旅游境界各有千秋;君子三道和安贫乐道:礼乐社会和至德之世;尽善尽美和无言之美分别是孔子、庄子旅游中的人生感悟、社会关怀以及美学追求。
【3J彭翔.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旅游学刊.2000(1):43~46.
一~~一~一一
【关键词】孔子;庄子;比德之旅;心游之路【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1)01
0000—00
孔子、庄子是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博大精深,超越时空,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从古
至今,对孔子、庄子思想的研究可谓洋洋大观,成就斐然。但从旅游角度去认识两位贤人者并不多见,
或显力度不够。一般的研究者仅仅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和自然逍遥清净无为的宽泛概括,对其旅游
思想的形成和内容缺乏全面的、深层次的认识。事实上,旅游在孑L子、庄子的生平及其思想体系中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问学京师,游历诸侯,从漫长
一~一~一一~
万方数据
~一一一~一~一~一一
困
的旅程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成就了粲然的道德
【收稿日期】2000—11
25
【作者简介】李小波(1965一),男,苗族,重庆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硕士毕业,现为四川I师范大学旅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历史地理和旅游规划;赵夏(1975一),女,汉族,甘肃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硕士生。
【责任编辑:宋志伟;责任校对:文立玲】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良健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长沙,410079旅游学刊
TOURISM TRIBUNE2001,16(1)126次
参考文献(3条)
1.彭翔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0(01)2.王富玉 可持续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1999(04)
3.王良健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模型[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 曾珍香.傅惠敏.王云峰.ZENG Zhen-xiang.FU Hui-min.WANG Yun-feng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期刊论文]-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29(3)
2. 万幼清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与方法[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6(3)
3. 唐善茂.张瑞梅.TANG Shan-mao.ZHANG Rui-mei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探讨[期刊论文]-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26(1)
4. 甄翌.康文星.ZHEN Yi.KANG Wen-xing 两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10)5. 许涛.张秋菊.赵连荣 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6)
引证文献(127条)
1.葛新.唐孝中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2.陈继红 推进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建设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经济 2012(1)
3.薄湘平.付净.孙文浩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1)4.李晓琴.银元 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12(3)
5.韩禹兵.刘丽丽 北京市远郊区县旅游环境研究[期刊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6.曹步霄 可持续旅游产品研究初探[期刊论文]-苏盐科技 2011(1)
7.彭文喜.孙虎.刘慧慧.孔庆蕊 我国省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异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
8.黄玉理 社区居民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与态度——对成都市黄龙溪古镇和洛带古镇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9.李晓琴.银元.陈宇 城市景区化概念模型及内涵探讨[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9)10.王友明 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以苏南五市为例[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
11.闫平.王宏伟 国内生产总值的生态经济学剖析[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11(8)
12.闫贵.底亮.赵多平 湿地类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对策研究——以银川市鸣翠湖景区为例[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1(20)
13.骆毓燕.戈鹏.任佩瑜.梁学栋.邱厌庆 基于IEME的低碳化景区综合集成评价[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11(11)14.贾县民.王喜莲 旅游房地产开发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王良健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长沙,410079旅游学刊TOURISM TRIBUNE2001,16(1)126次
参考文献(3条)
1.彭翔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0(01)
2.王富玉 可持续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1999(04)
3.王良健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模型[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 曾珍香.傅惠敏.王云峰.ZENG Zhen-xiang.FU Hui-min.WANG Yun-feng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期刊论文]-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29(3)
2. 万幼清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与方法[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6(3)
3. 唐善茂.张瑞梅.TANG Shan-mao.ZHANG Rui-mei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探讨[期刊论文]-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26(1)
4. 甄翌.康文星.ZHEN Yi.KANG Wen-xing 两种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10)
5. 许涛.张秋菊.赵连荣 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6)
引证文献(127条)
1.葛新.唐孝中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2.陈继红 推进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建设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经济 2012(1)
3.薄湘平.付净.孙文浩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1)
4.李晓琴.银元 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12(3)
5.韩禹兵.刘丽丽 北京市远郊区县旅游环境研究[期刊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
6.曹步霄 可持续旅游产品研究初探[期刊论文]-苏盐科技 2011(1)
7.彭文喜.孙虎.刘慧慧.孔庆蕊 我国省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异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
8.黄玉理 社区居民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感知与态度——对成都市黄龙溪古镇和洛带古镇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9.李晓琴.银元.陈宇 城市景区化概念模型及内涵探讨[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9)
10.王友明 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以苏南五市为例[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
11.闫平.王宏伟 国内生产总值的生态经济学剖析[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11(8)
12.闫贵.底亮.赵多平 湿地类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对策研究——以银川市鸣翠湖景区为例[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1(20)
13.骆毓燕.戈鹏.任佩瑜.梁学栋.邱厌庆 基于IEME的低碳化景区综合集成评价[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11(11)
14.贾县民.王喜莲 旅游房地产开发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11(20)
15.王友明 苏南城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5)
16.尹长丰.柳百萍.任平 合肥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研究[期刊论文]-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5)
17.虎磊 武汉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魅力中国 2011(17)
18.梅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济宁学院学报 2011(3)
19.刘兵慧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及应用[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
20.卢松.陈思屹.潘蕙 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的初步研——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10(1)
21.胡雪峰 秦皇岛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10(8)
22.陈婷婷 山东省海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期刊论文]-滨州学院学报 2010(1)
23.李若凝.王晶.程柯 云台山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对策[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4.李淑娟.曾曦 山东半岛城市群循环型旅游业评价研究[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12)
25.李偲.海米提· 依米提.李晓东 基于指标体系法的喀纳斯风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动态测评[期刊论文]-襄樊学院学报 2010(8)
26.刘春玲.周德胜 环京津旅游消费休闲带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4)
27.王乃茜.徐浩 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期刊论文]-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28.王乃茜.徐浩 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期刊论文]-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
29.袁梅花.张晶.唐善茂 旅游生态创新评价研究——旅游生态创新问题研究系列论文之二[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 2010(7)
30.黄玉理 社区居民对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尺度[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
31.林源源.孔善右 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2.许亦善 以人为本理念下旅游发展的再思考[期刊论文]-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6)
33.王群.杨兴柱.章锦河 国内旅游地水环境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10)
34.李瑞.殷红梅 民族县域旅游发展定量综合评价——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10(10)
35.单永雪 安徽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 2010(11)
36.黄玉理 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感知与态度尺度初探[期刊论文]-市场论坛 2010(10)
37.程瑾鹤.吴友强.薛峰 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38.甄翌 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9(11)
39.李德明.胡良平 基于模糊数学的古村落旅游与社区经济互动持续发展评估及其优化研究——以安徽省黟县西递为例[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9(10)
40.黄燕玲.罗盛锋.程道品 基于GA优化的农业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9(10)
41.蔡碧凡.孟明浩.陈贵松 乡村旅游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期刊论文]-旅游论坛 2009(5)
42.黄三生.刘慧.卢丽刚 湘鄂赣红色旅游合作问题分析与思考[期刊论文]-价格月刊 2009(6)
为例[期刊论文]-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3)
44.吴郭泉.唐景薇 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创新初探[期刊论文]-福建林业科技 2009(1)
45.黄玉理.何方永 社区参与与洛带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
46.郭进辉.孙玉军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13)
47.谢爱良.杨太保 区域旅游发展和谐度评价体系研究——以临沂市为例[期刊论文]-科学·经济·社会 2009(4)
48.刘韫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2)
49.宋松.张建新.温丽娟.肖波 基于"5R"理念的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中山陵景区为例[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9(6)
50.LIU Xuling.YANG Zhaoping.DI Feng.CHEN Xuegang Evaluation on Tourism Ecological Security in NatureHeritage Sites——Case of Kanas Nature Reserve of Xinjiang, China[期刊论文]-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2009(3)
51.张爱儒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研究[期刊论文]-铁道经济研究 2009(2)
52.殷平.马忠玉 北京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
53.薛纪萍.阎伍玖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10)
54.粟海军.马建章 森林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资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8(2)
55.杜旭东.赵俊远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期刊论文]-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
56.谢守红.杨红霞 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讨[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8(4)
57.魏敏.朱芳琳.冯永军 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8(3)
58.冯小伟 以带薪休假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59.武虹剑.谢彦君.李仲广.王娟 我国旅游学定量研究进展及评价[期刊论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60.唐幼纯.胡建鹏 神经网络在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18)
61.王昕.高彦淳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8(1)
62.李维余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财经科学 2008(2)
63.杜娟 合肥与南京、武汉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6)
64.王会战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小浪底水利风景区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
65.龙剑友.田斐.应科 湘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期刊论文]-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2008(6)
66.甄翌.康文星 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67.陈新武.王斌.梁慧 湖北省生态旅游市场培育与开发[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08(20)
68.杨秀平 基于信息熵与层次分析法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22)
69.王亚力 旅游综合产出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思路[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7(4)
70.赵新伟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期刊论文]-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6)
72.田里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为例[期刊论文]-旅游科学 2007(3)
73.田里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为例[期刊论文]-旅游科学 2007(3)
74.蒋依依.成升魁.王仰麟.彭建.张源 旅游地生态持续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分析——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7(3)
75.林明太.黄金火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4)
76.李德明.程久苗 乡村旅游与社区经济互动持续发展评估研究——以安徽省黟县西递为例[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4)
77.吴兰桂 国内外可持续旅游发展评价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
78.韩春鲜 干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
79.杨荣荣 黑龙江省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期刊论文]-北方经济 2007(10)
80.李朝洪.崔涛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及推进建议[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4)
81.池自英.谷存昌 基于离差最大化算法的旅游业软、硬环境建设力度评价[期刊论文]-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7(1)
82.穆彪.杨立美.周明蓉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福建林业科技 2007(4)
83.谢春山.朱易兰 区域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综合测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6)
84.王爱忠.张可.李滨勇.李修志 关于旅游产业中几种关系的探讨[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21)
85.蒋依依.王仰麟.彭建.杨磊.张源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度量——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06(6)
86.曹新向.姬晓娜.安传艳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6)
87.张金柱.徐学华.杨艳坡 太行山片麻岩山区前南峪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期刊论文]-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4)
88.Yan Xiaorong.Yan Fu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tourism exploitation in Wulingyuan World NaturalHeritage[期刊论文]-生态经济(英文版) 2006(4)
89.王玲娜 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4)
90.谢雄辉 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般论域[期刊论文]-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4)
91.曹新向 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开封市为例[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3)
92.唐善茂.张瑞梅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探讨[期刊论文]-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6(1)
93.蔡君 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承载力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94.刘宁宁 武汉木兰天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5.孙浩捷 丝绸之路旅游可持续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6.孙浩捷 丝绸之路旅游可持续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7.辜应康 浦东新区旅游景点建设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8.张慧 旅游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9.李娜 国际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0.张琼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1.熊剑平.刘承良 基于费效分析的区域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评估[期刊论文]-世界地理研究 2005(3)
102.陈冬梅.卞新民 高原湖泊旅游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期刊论文]-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5(4)
103.余凤龙.陆林.汪德根.陈浩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框架[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4)
104.沈中印 论大旅游视野下的产业互动与整合[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5(36)
105.徐淑梅.刘继生.陈才 新科学发展观定位下的黑龙江省旅游业[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05(6)
106.曹新向 基于模糊数学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判及其优化研究--以开封市为例[期刊论文]-南开管理评论2005(4)
107.李德明.程久苗 古村落西递旅游环境质量评估研究[期刊论文]-黄山学院学报 2005(5)
108.刘又堂 经济欠发达区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09.窦小勇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河北省旅游地综合评价[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0.王厅 我国房地产业周期波动及其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1.吴云霞 皖西地区生态旅游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2.祝晔 旅游房地产的绿色开发和评价模型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3.林微微 野生植物资源经济价值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4.杨扬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开发——以七星河流域典型湿地区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115.魏娜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6.韩春鲜 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17.张娜 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18.郭伟.窦小勇.袁旭梅 基于小波网络的旅游地复合系统协调开发评价与实证[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6)
119.翁钢民.吕智 秦皇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3)
120.李星群.廖荣华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自然保护区为例[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
121.金准.庄志民 区域旅游可持续力分析的修正方案--以安徽龙岗古镇为例[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4(5)122.宋蕾 无锡市旅游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123.余露 景观与旅游承载力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124.胡志毅 区域旅游发展协调度分析--以云南省石林县为例[期刊论文]-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125.张燕妮.单鹏飞 三山岛旅游地域系统分析与旅游业发展的探讨[期刊论文]-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126.罗琼 运用综合价值法评价巴南区旅游资源[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2(4)
127.林源源.孔善右 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yxk20010101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