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体验性作文教学优势管窥
作者:何润玲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11期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教改路子,是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要树立整体性观念,把农村作文教学跟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田园生活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创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以下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历,谈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乡土资源所具有的优势。
一.农村广袤的自然风光可供孩子欣赏
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自然,也最能获得大自然的丰厚回报。这里虽没有繁华的商业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光彩夺目的灯红酒绿,也缺少现代化的科技设施,可农村孩子拥有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为他们提供的各种自然景观。只要我们留心,不难发现:农村的天空是那么湛蓝,云朵是那么洁白;苍翠的峰峦,或巍然屹立,或连绵起伏;潺潺的流水,或缓或急,或宽或窄;田野中,沉甸甸的麦穗、碧波荡漾的荷塘、香甜可口的野果;如此精彩纷呈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中学作文素材注入了一股股鲜活的源头活水。
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周记、日记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这里入手,以命题、半命题、指定习作范围等形式,将学生的眼光引到他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景观上,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优美的作文,如:《门前的小河》《家乡的土特产》《 的傍晚》等,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的作文中适当渗透对周围景物的描绘。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山美水美,激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更愿意用自己的笔来赞美家乡。
二.农村淳朴的民风民俗可供孩子感受
与城镇生活相比,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传承。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那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我们农村仍在延续,这也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一大优势,以此为素材创作的作文也别有一番味道。
比如:除夕夜吃饺子,正月十五耍花灯、闹元宵,端午包粽子、赛龙舟,岁末送灶神,为新人办喜事…… 这些场面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农村孩子喜闻乐见,是城镇生活的孩子不能体会的,如果将其作为作文的素材,必定是中学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适时地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会使作文课堂增添新的色彩。
三.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使孩子赏心悦目
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孩子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田间播种收割、地里耕田除草、水里捕虾捞鱼、山上摘野果、捕鸟雀、建房时搬砖运瓦……这样的劳动对孩子来说热闹非凡,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如果教师给的作文范围是这方面的,那孩子们还会抓耳挠腮,无法下笔吗?因此,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熟悉的题材,让孩子们有表达自己生活见闻的舞台。
四.农村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可供孩子品咂
城镇家庭,子女一旦成家就搬出另过,平时各顾各的。农村家庭一般是三代同堂,甚至是四世同堂,还有叔伯妯娌住在同一院子的,过的是大家庭的生活,其间少不了磕磕碰碰,但同时也增添了儿孙满堂的喜庆和欢乐。于是祖孙、婆媳、妯娌、兄弟间的烦心事、趣事、苦事、乐事……,又成了我们农村作文素材中的另一优势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回味,反复琢磨,写出大家庭生活中特有的氛围和感受。为了开展好大家庭生活风采为题材的写作实践活动,教师可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谈论家人,说家人的优缺点,说家里的喜怒哀乐,寻找家庭中存在的温情。通过交流,孩子们对家的依恋、热爱之情更浓,更渴望将自己的家介绍给别人,引起写作的冲动,对写作就更有兴趣了。
五.农村人纯朴率真的人性让孩子感同身受
在挖掘作文素材时,我们可以看到农村人普遍纯朴、善良、率真、热情、坦诚、敢作敢当,他们勤勤恳恳地劳动,问心无愧地做人,朴实厚道地言语,闪烁着独特的人性魅力。教师若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点进行创作,既能达到弘扬中华美德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好品质,真可谓一箭双雕。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人的作文时,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这一方面的素材,表现人物的优良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在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质,及时加以表扬,长此以往,一些具有良好品行的人物原型潜移默化地贮藏在了学生头脑中,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何润玲,教师,现居甘肃定西。
农村中学体验性作文教学优势管窥
作者:何润玲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11期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教改路子,是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要树立整体性观念,把农村作文教学跟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田园生活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创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以下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历,谈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乡土资源所具有的优势。
一.农村广袤的自然风光可供孩子欣赏
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自然,也最能获得大自然的丰厚回报。这里虽没有繁华的商业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光彩夺目的灯红酒绿,也缺少现代化的科技设施,可农村孩子拥有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为他们提供的各种自然景观。只要我们留心,不难发现:农村的天空是那么湛蓝,云朵是那么洁白;苍翠的峰峦,或巍然屹立,或连绵起伏;潺潺的流水,或缓或急,或宽或窄;田野中,沉甸甸的麦穗、碧波荡漾的荷塘、香甜可口的野果;如此精彩纷呈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中学作文素材注入了一股股鲜活的源头活水。
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周记、日记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这里入手,以命题、半命题、指定习作范围等形式,将学生的眼光引到他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景观上,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优美的作文,如:《门前的小河》《家乡的土特产》《 的傍晚》等,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的作文中适当渗透对周围景物的描绘。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山美水美,激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更愿意用自己的笔来赞美家乡。
二.农村淳朴的民风民俗可供孩子感受
与城镇生活相比,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传承。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那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我们农村仍在延续,这也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一大优势,以此为素材创作的作文也别有一番味道。
比如:除夕夜吃饺子,正月十五耍花灯、闹元宵,端午包粽子、赛龙舟,岁末送灶神,为新人办喜事…… 这些场面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农村孩子喜闻乐见,是城镇生活的孩子不能体会的,如果将其作为作文的素材,必定是中学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适时地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会使作文课堂增添新的色彩。
三.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使孩子赏心悦目
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孩子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田间播种收割、地里耕田除草、水里捕虾捞鱼、山上摘野果、捕鸟雀、建房时搬砖运瓦……这样的劳动对孩子来说热闹非凡,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如果教师给的作文范围是这方面的,那孩子们还会抓耳挠腮,无法下笔吗?因此,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熟悉的题材,让孩子们有表达自己生活见闻的舞台。
四.农村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可供孩子品咂
城镇家庭,子女一旦成家就搬出另过,平时各顾各的。农村家庭一般是三代同堂,甚至是四世同堂,还有叔伯妯娌住在同一院子的,过的是大家庭的生活,其间少不了磕磕碰碰,但同时也增添了儿孙满堂的喜庆和欢乐。于是祖孙、婆媳、妯娌、兄弟间的烦心事、趣事、苦事、乐事……,又成了我们农村作文素材中的另一优势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回味,反复琢磨,写出大家庭生活中特有的氛围和感受。为了开展好大家庭生活风采为题材的写作实践活动,教师可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谈论家人,说家人的优缺点,说家里的喜怒哀乐,寻找家庭中存在的温情。通过交流,孩子们对家的依恋、热爱之情更浓,更渴望将自己的家介绍给别人,引起写作的冲动,对写作就更有兴趣了。
五.农村人纯朴率真的人性让孩子感同身受
在挖掘作文素材时,我们可以看到农村人普遍纯朴、善良、率真、热情、坦诚、敢作敢当,他们勤勤恳恳地劳动,问心无愧地做人,朴实厚道地言语,闪烁着独特的人性魅力。教师若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点进行创作,既能达到弘扬中华美德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好品质,真可谓一箭双雕。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人的作文时,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这一方面的素材,表现人物的优良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在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质,及时加以表扬,长此以往,一些具有良好品行的人物原型潜移默化地贮藏在了学生头脑中,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何润玲,教师,现居甘肃定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