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基础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一讲 化学实验基础

一、选择题

1.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 .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打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 .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

C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解析 选项A ,产生倒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装置内压力的降低,致使收集气体时,水槽 中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打开试管上的橡皮塞可阻止倒吸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选项B ,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对气体进行验纯,防止出现爆炸事故;选项C ,实验结束后 的废液中有的含有有毒性的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经处理 后再排放;选项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可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 加入碎瓷片也能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答案 C

2.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A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 .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 .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 .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 A 项,不需要温度计,故错误;B 项,不能用醋酸铅溶液,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 性,故错误;C 项正确;D 项不需要使用甘油,故错误。

答案 C

3.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Mg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 的活泼性

B .将NaOH 溶液缓慢滴入MgSO 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 .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 .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 2固体

解析 A 项中浓硫酸的稀释操作错误。C 项中过滤时应将浊液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过滤, C 错。D 项溶液蒸发应在蒸发皿中进行,并且MgCl 2溶液蒸发时要设法抑制Mg 的水解, D 错。答案为B 。

答案 B

2+ ( )

4.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

A .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 .实验Ⅱ:酸性KMnO 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退去

C .实验Ⅲ:微热稀HNO 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 .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A 项,振荡后,Br 2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Br 2+2NaOH===NaBr+NaBrO +H 2O , 苯层(上层) 溶液颜色变浅至无色,错误;B 项,浓H 2SO 4具有脱水性,能使蔗糖炭化, 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炭在较高温度下与浓H 2SO 4反应产生CO 2和SO 2气体,反应为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SO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正确;C

项,铜丝与稀HNO 3反应产生NO 气体,NO 与广口瓶内空气中的O 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 2,反应为2NO +O 2===2NO2,故广口瓶内开始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错误;D 项,

△将FeCl 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发生水解反应:FeCl 3+3H 2O=====Fe(OH)3(胶体) +3HCl ,

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项正确。

答案 BD

5.广口瓶在化学实验室中被称为万能瓶,这是因为在实验方案设计中,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可以配合广口瓶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图中能用作安全瓶防倒吸的装置是(

)

解析 A 装置中间的玻璃管起到调节瓶内压强的作用,可以防倒吸;B 装置中的两个进 气管都可能产生倒吸;C 装置中量筒内的导气管可能产生倒吸;D 装置中的进气管可能 产生倒吸。

答案 A

6.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

A .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 .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 .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 ℃以上的热水清洗

D .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解析 B 项,先将浓硫酸与硝酸混合;C 项,手指沾上苯酚后,应先用乙醇洗涤,再用 水冲洗;D 项,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应直接加热。

答案 A

7.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 精灯 ③制取气体物质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 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⑤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湿 润后检验 ⑥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先调零后称量 ⑦做H 2还原CuO 实验时,先通H 2 后加热CuO ;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 2

A .除②以外

C .除⑤以外 B .除④以外 D .全部正确

解析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可防止试管局部过热而炸裂,②用排水 法收集气体时,要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以免引起倒吸,③制取气体物质时, 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造成药品的浪费,④分液漏斗和滴定管的活塞容易出现 漏液现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用容量瓶来配制溶液时,摇匀这个步骤需颠倒容 量瓶2~3次,故必须保证瓶塞处不能漏液,⑤用蒸馏水先将试纸湿润,让气体溶解并与 试纸发生作用,否则气体不与试纸作用,⑥使用托盘天平时,必须先调零,否则可能引 起实验误差,⑦H2还原CuO 时要先通H 2,排净系统内的空气,若先加热再通H 2会引起 爆炸,实验完毕后仍需通H 2以待试管冷却,若立即停止通H 2,会引起氧化。

答案 D

8.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 .直接观察焰色反应,火焰为浅紫色,则一定不含钠元素

C .若酸碱用量不同,则相同条件下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也不同

D .将二氧化锰和0.5 mol/L盐酸混合加热,制取氯气

解析 制备Fe(OH)3胶体应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A 错;由于黄色火焰能覆盖 浅紫色火焰,故直接观察焰色反应,火焰为浅紫色,则一定不含钠元素,B 对;中和热 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与酸碱用量无关,C 错;制取氯气使用的是浓盐酸,0.5 mol/L的盐酸是稀盐酸,D 错。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 试剂(化学式量:315) 。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 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 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 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 和少量BaCO 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 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 3饱和溶液的pH =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澄清石灰水、pH 计、烧杯、试管、带 塞导气管、滴管

-1-122①配制250 mL 约0.1 mol·L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 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

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 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__(填 “0.020”、“0.05”、“0.198 0”或“1.5”)mol·L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

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

-1

③计算:Ba(OH)2·8H2O 的质量分数=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

(4)室温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1.0 mol·LBa(OH)2溶液。

解析 (3)②n [Ba(OH)2]=0.025 L×0.1 mol·L=0.002 5 mol,n (HCl)=2n [Ba(OH)2]=

0.005 mol-10.005 mol,由于所用盐酸的体积应小于50 mL,故c (HCl)>=0.1 mol·L,0.05 L

若用

1.5 mol·L

mol·L

-1-1-1-1盐酸进行滴定,则会使盐酸体积过小,产生较大误差,故应选用0.198 0 盐酸进行滴定。

③试样中,Ba(OH)2·8H2O 的质量分数=

n HCl ×315 g·mol-1×10×100%. 2w g

(4)室温(293 K)下,Ba(OH)2·8H2O 的溶解度为3.9 g,则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

3.9 gBa(OH)2·8H2O 的物质的量为-1≈0.012 mol,而溶液的体积约为0.1 L,故 315 g·mol

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2 mol·L,远小于1.0 mol·L,故室温下不能配制

1.0 mol·LBa(OH)2溶液。

答案 (1)Ba(OH)2能吸收空气中的CO 2生成不溶物BaCO 3

(2)步骤2: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试剂中含有BaCO 3,还可能含有Ba(OH)2。 步骤3: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试剂 中含有BaCO 3。(或加入适量蒸馏水,保证固体有剩余,用pH 计测定上层溶液的pH 若 读数为9.6,证明试剂中含有BaCO 3。)

步骤4:取适量步骤1中滤液于试管中,用pH 计测定其pH pH 大于9.6,即可说明混 合物中含有Ba(OH)2·8H2O

(3)①充分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250 mL容量瓶

②0.198 0

0.198 0×10 V ×10×3152③×100% -3-1-1-1w

(4)不能

10.利用Na 2O 2与水反应能放出氧气的性质,可通过选择装置A 或B 来测定已部分变质的

Na 2O 2样品中Na 2O 2的质量分数。

(1)现欲用500 mL量筒进行测定,取用Na 2O 2样品的质量应是________(填序号) 。

A .0.1 g~0.2 g B .2.5 g~3.0 g

C .5.0 g~6.0 g D .10 g~15 g

(2)如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应选用如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 ,不选用另一个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Na 2O 2与水反应会放热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所以反应结束后,必须使锥形瓶中的气体温度降低至室温。如忽略导管本身带来的测量误差,应选用装置A 、B 中的________(填“A”或“B”)。如果选用了另一种不适当的装置,测得的Na 2O 2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在实验中,气体摩尔体积为a L/mol,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为V mL,样品的质量为m g,则样品中Na 2O 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解析 根据量筒的体积可粗略计算出Na 2O 2的最大质量约为3.5 g,Na 2O 2的质量应小于

3.5 g,如果过多会造成量筒中液体外溢,如果过少产生的气体太少,测量过程中量筒无法读数或误差太大,故选择Na 2O 2样品的合适质量为2.5 g~3.0 g。量筒中收集到的

V ×10-3液体体积即为O 2的体积,其物质的量n (O2) =mol ,根据反应关系式:2Na 2O 2~O 2a

2V ×10-1-3↑,可得n (Na2O 2) =,Na 2O 2的质量分数=[(78 g ·mol ×2V ×10mol/a )/m -3a

0.156V g]×100%=100%。 am

答案 (1)B

(2)① 过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 2O 和CO 2,不宜暴露在空气中称量,并且过氧化 钠为粉末状,不易全部转移到锥形瓶中

(3)A 偏大 量筒的读数大于室温时放出的氧气的体积

15.6V am

1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设计使用如下装置验证: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产生。(假设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导气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忽略反应中的溶液体积变化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铜粉分散在石棉绒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铜和浓硝酸反应前,挤压打气球,经A 、B 、C 反应后,进入D 中的气体是________(填 化学式) ,通入该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进行此步操作时应关闭________(填“k1”“k2” 或

“k3”,下同) ,打开________。

(3)若C 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出现堵塞,则B 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k 1、k 2,打开k 3,由分液漏斗向D 中滴加浓硝酸。待Cu 和浓硝酸反应结束后, 再通过分液漏斗向D 中加入CCl 4至满。则D 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E 中出现倒吸,可采取的应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Ⅰ.从E 装置所得溶液中取出25.00 mL溶液,加两滴酚酞,用0.100 0 mol·L的NaOH

溶液滴定,当滴定完成后消耗NaOH 溶液18.00 mL,则E 容器中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 度为________mol·L。

Ⅱ.若实验测得F 装置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39.00 mL,则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 ____________(填“有”或“无”)NO生成,其依据是(请用数据和文字说明) 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验证Cu 与浓HNO 3反应可能产生NO 的实验过程,其原理为,先用打气 球将整个装置中的CO 2、O 2和H 2O 除尽(NaOH用来吸收CO 2,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 铜粉用来除去O 2) 。从A 至E 在反应之前都必须充满N 2。浓HNO 3与Cu 反应产生NO 2 气体,再加满CCl 4至D 中的目的是将产生的NO 2全部挤入E 中与水反应,产生的NO 通过排水法量气,然后计算出NO 的量是否与NO 2和水反应产生的NO 的量相等,若大 于,则说明Cu 与浓硝酸反应除产生NO 2外,还产生NO 。

答案 (1)增大铜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迅速、充分

(2)N2 排出D 中的空气 k 3 k 1、k 2

(3)锥形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4)Cu+2NO 3+4H ===Cu+2NO 2↑+2H 2O

(5)向下调节量气管(或及时关闭k 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6)Ⅰ.0.072 0

Ⅱ.有 E 装置中生成100 mL 0.072 0 mol·L硝酸时产生的NO 约为80.6 mL,而试管中

原有50 mL N2,二者之和小于139.00 mL,说明生成NO 2的同时有NO 生成

1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 制备氮化钙(Ca3N 2) ,并探究其实验式。

-1-+2+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 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 并通入N 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 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

x 2②若通入的N 2中混有少量O 2,请比较x 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实验计算及误差分析。(3)Ca3N 2能与水反应,所以反应完成 后,通N 2以防Ca 3N 2与水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4)①m (Ca)=15.08 g-14.80 g=0.28 g

m (N2) =15.15 g-15.08 g=0.07 g

-1n Ca 0.280 g/40 g·mol-12.8 n N 20.07 g/28 g·mol

即x =2.8。

答案 (1)关闭活塞K ,微热反应管,试管A 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 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防止反应过程中空气进入反应管;便于观察N 2流速

(3)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 2并关闭活塞K

(4)①2.80

②O2和N 2分别与等量的Ca 反应,生成CaO 的质量高于Ca 3N 2。若通入的N 2中混有少

3量O 2,会导致计算出的n (N)偏大,所以n (Ca)/n x

第十一章 化学实验

第一讲 化学实验基础

一、选择题

1.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 .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打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 .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

C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解析 选项A ,产生倒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装置内压力的降低,致使收集气体时,水槽 中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打开试管上的橡皮塞可阻止倒吸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选项B ,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对气体进行验纯,防止出现爆炸事故;选项C ,实验结束后 的废液中有的含有有毒性的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经处理 后再排放;选项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可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 加入碎瓷片也能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答案 C

2.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A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 .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 .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 .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 A 项,不需要温度计,故错误;B 项,不能用醋酸铅溶液,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 性,故错误;C 项正确;D 项不需要使用甘油,故错误。

答案 C

3.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讨Mg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讨Mg 的活泼性

B .将NaOH 溶液缓慢滴入MgSO 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 .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 .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 2固体

解析 A 项中浓硫酸的稀释操作错误。C 项中过滤时应将浊液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过滤, C 错。D 项溶液蒸发应在蒸发皿中进行,并且MgCl 2溶液蒸发时要设法抑制Mg 的水解, D 错。答案为B 。

答案 B

2+ ( )

4.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

A .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 .实验Ⅱ:酸性KMnO 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退去

C .实验Ⅲ:微热稀HNO 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 .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A 项,振荡后,Br 2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Br 2+2NaOH===NaBr+NaBrO +H 2O , 苯层(上层) 溶液颜色变浅至无色,错误;B 项,浓H 2SO 4具有脱水性,能使蔗糖炭化, 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炭在较高温度下与浓H 2SO 4反应产生CO 2和SO 2气体,反应为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SO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正确;C

项,铜丝与稀HNO 3反应产生NO 气体,NO 与广口瓶内空气中的O 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 2,反应为2NO +O 2===2NO2,故广口瓶内开始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错误;D 项,

△将FeCl 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发生水解反应:FeCl 3+3H 2O=====Fe(OH)3(胶体) +3HCl ,

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项正确。

答案 BD

5.广口瓶在化学实验室中被称为万能瓶,这是因为在实验方案设计中,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可以配合广口瓶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图中能用作安全瓶防倒吸的装置是(

)

解析 A 装置中间的玻璃管起到调节瓶内压强的作用,可以防倒吸;B 装置中的两个进 气管都可能产生倒吸;C 装置中量筒内的导气管可能产生倒吸;D 装置中的进气管可能 产生倒吸。

答案 A

6.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

A .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 .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 .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 ℃以上的热水清洗

D .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解析 B 项,先将浓硫酸与硝酸混合;C 项,手指沾上苯酚后,应先用乙醇洗涤,再用 水冲洗;D 项,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应直接加热。

答案 A

7.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 精灯 ③制取气体物质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 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洗涤干净 ⑤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湿 润后检验 ⑥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先调零后称量 ⑦做H 2还原CuO 实验时,先通H 2 后加热CuO ;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 2

A .除②以外

C .除⑤以外 B .除④以外 D .全部正确

解析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可防止试管局部过热而炸裂,②用排水 法收集气体时,要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以免引起倒吸,③制取气体物质时, 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造成药品的浪费,④分液漏斗和滴定管的活塞容易出现 漏液现象,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用容量瓶来配制溶液时,摇匀这个步骤需颠倒容 量瓶2~3次,故必须保证瓶塞处不能漏液,⑤用蒸馏水先将试纸湿润,让气体溶解并与 试纸发生作用,否则气体不与试纸作用,⑥使用托盘天平时,必须先调零,否则可能引 起实验误差,⑦H2还原CuO 时要先通H 2,排净系统内的空气,若先加热再通H 2会引起 爆炸,实验完毕后仍需通H 2以待试管冷却,若立即停止通H 2,会引起氧化。

答案 D

8.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 .直接观察焰色反应,火焰为浅紫色,则一定不含钠元素

C .若酸碱用量不同,则相同条件下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也不同

D .将二氧化锰和0.5 mol/L盐酸混合加热,制取氯气

解析 制备Fe(OH)3胶体应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A 错;由于黄色火焰能覆盖 浅紫色火焰,故直接观察焰色反应,火焰为浅紫色,则一定不含钠元素,B 对;中和热 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与酸碱用量无关,C 错;制取氯气使用的是浓盐酸,0.5 mol/L的盐酸是稀盐酸,D 错。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 试剂(化学式量:315) 。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 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 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 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 和少量BaCO 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 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 3饱和溶液的pH =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 溶液、澄清石灰水、pH 计、烧杯、试管、带 塞导气管、滴管

-1-122①配制250 mL 约0.1 mol·L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 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

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 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__(填 “0.020”、“0.05”、“0.198 0”或“1.5”)mol·L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

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

-1

③计算:Ba(OH)2·8H2O 的质量分数=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

(4)室温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1.0 mol·LBa(OH)2溶液。

解析 (3)②n [Ba(OH)2]=0.025 L×0.1 mol·L=0.002 5 mol,n (HCl)=2n [Ba(OH)2]=

0.005 mol-10.005 mol,由于所用盐酸的体积应小于50 mL,故c (HCl)>=0.1 mol·L,0.05 L

若用

1.5 mol·L

mol·L

-1-1-1-1盐酸进行滴定,则会使盐酸体积过小,产生较大误差,故应选用0.198 0 盐酸进行滴定。

③试样中,Ba(OH)2·8H2O 的质量分数=

n HCl ×315 g·mol-1×10×100%. 2w g

(4)室温(293 K)下,Ba(OH)2·8H2O 的溶解度为3.9 g,则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

3.9 gBa(OH)2·8H2O 的物质的量为-1≈0.012 mol,而溶液的体积约为0.1 L,故 315 g·mol

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2 mol·L,远小于1.0 mol·L,故室温下不能配制

1.0 mol·LBa(OH)2溶液。

答案 (1)Ba(OH)2能吸收空气中的CO 2生成不溶物BaCO 3

(2)步骤2: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试剂中含有BaCO 3,还可能含有Ba(OH)2。 步骤3: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试剂 中含有BaCO 3。(或加入适量蒸馏水,保证固体有剩余,用pH 计测定上层溶液的pH 若 读数为9.6,证明试剂中含有BaCO 3。)

步骤4:取适量步骤1中滤液于试管中,用pH 计测定其pH pH 大于9.6,即可说明混 合物中含有Ba(OH)2·8H2O

(3)①充分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250 mL容量瓶

②0.198 0

0.198 0×10 V ×10×3152③×100% -3-1-1-1w

(4)不能

10.利用Na 2O 2与水反应能放出氧气的性质,可通过选择装置A 或B 来测定已部分变质的

Na 2O 2样品中Na 2O 2的质量分数。

(1)现欲用500 mL量筒进行测定,取用Na 2O 2样品的质量应是________(填序号) 。

A .0.1 g~0.2 g B .2.5 g~3.0 g

C .5.0 g~6.0 g D .10 g~15 g

(2)如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应选用如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 ,不选用另一个装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Na 2O 2与水反应会放热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所以反应结束后,必须使锥形瓶中的气体温度降低至室温。如忽略导管本身带来的测量误差,应选用装置A 、B 中的________(填“A”或“B”)。如果选用了另一种不适当的装置,测得的Na 2O 2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在实验中,气体摩尔体积为a L/mol,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为V mL,样品的质量为m g,则样品中Na 2O 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解析 根据量筒的体积可粗略计算出Na 2O 2的最大质量约为3.5 g,Na 2O 2的质量应小于

3.5 g,如果过多会造成量筒中液体外溢,如果过少产生的气体太少,测量过程中量筒无法读数或误差太大,故选择Na 2O 2样品的合适质量为2.5 g~3.0 g。量筒中收集到的

V ×10-3液体体积即为O 2的体积,其物质的量n (O2) =mol ,根据反应关系式:2Na 2O 2~O 2a

2V ×10-1-3↑,可得n (Na2O 2) =,Na 2O 2的质量分数=[(78 g ·mol ×2V ×10mol/a )/m -3a

0.156V g]×100%=100%。 am

答案 (1)B

(2)① 过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 2O 和CO 2,不宜暴露在空气中称量,并且过氧化 钠为粉末状,不易全部转移到锥形瓶中

(3)A 偏大 量筒的读数大于室温时放出的氧气的体积

15.6V am

1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设计使用如下装置验证: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产生。(假设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导气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忽略反应中的溶液体积变化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铜粉分散在石棉绒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铜和浓硝酸反应前,挤压打气球,经A 、B 、C 反应后,进入D 中的气体是________(填 化学式) ,通入该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进行此步操作时应关闭________(填“k1”“k2” 或

“k3”,下同) ,打开________。

(3)若C 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出现堵塞,则B 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k 1、k 2,打开k 3,由分液漏斗向D 中滴加浓硝酸。待Cu 和浓硝酸反应结束后, 再通过分液漏斗向D 中加入CCl 4至满。则D 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E 中出现倒吸,可采取的应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Ⅰ.从E 装置所得溶液中取出25.00 mL溶液,加两滴酚酞,用0.100 0 mol·L的NaOH

溶液滴定,当滴定完成后消耗NaOH 溶液18.00 mL,则E 容器中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 度为________mol·L。

Ⅱ.若实验测得F 装置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39.00 mL,则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 ____________(填“有”或“无”)NO生成,其依据是(请用数据和文字说明) 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验证Cu 与浓HNO 3反应可能产生NO 的实验过程,其原理为,先用打气 球将整个装置中的CO 2、O 2和H 2O 除尽(NaOH用来吸收CO 2,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 铜粉用来除去O 2) 。从A 至E 在反应之前都必须充满N 2。浓HNO 3与Cu 反应产生NO 2 气体,再加满CCl 4至D 中的目的是将产生的NO 2全部挤入E 中与水反应,产生的NO 通过排水法量气,然后计算出NO 的量是否与NO 2和水反应产生的NO 的量相等,若大 于,则说明Cu 与浓硝酸反应除产生NO 2外,还产生NO 。

答案 (1)增大铜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迅速、充分

(2)N2 排出D 中的空气 k 3 k 1、k 2

(3)锥形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4)Cu+2NO 3+4H ===Cu+2NO 2↑+2H 2O

(5)向下调节量气管(或及时关闭k 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6)Ⅰ.0.072 0

Ⅱ.有 E 装置中生成100 mL 0.072 0 mol·L硝酸时产生的NO 约为80.6 mL,而试管中

原有50 mL N2,二者之和小于139.00 mL,说明生成NO 2的同时有NO 生成

1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 制备氮化钙(Ca3N 2) ,并探究其实验式。

-1-+2+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 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 并通入N 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 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

x 2②若通入的N 2中混有少量O 2,请比较x 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实验计算及误差分析。(3)Ca3N 2能与水反应,所以反应完成 后,通N 2以防Ca 3N 2与水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4)①m (Ca)=15.08 g-14.80 g=0.28 g

m (N2) =15.15 g-15.08 g=0.07 g

-1n Ca 0.280 g/40 g·mol-12.8 n N 20.07 g/28 g·mol

即x =2.8。

答案 (1)关闭活塞K ,微热反应管,试管A 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 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防止反应过程中空气进入反应管;便于观察N 2流速

(3)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 2并关闭活塞K

(4)①2.80

②O2和N 2分别与等量的Ca 反应,生成CaO 的质量高于Ca 3N 2。若通入的N 2中混有少

3量O 2,会导致计算出的n (N)偏大,所以n (Ca)/n x


相关文章

  • 三位一体的基础实验课程考试改革研究
  • 摘 要: 本文针对基础实验课程考试的现状和特点,兼顾实验考核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基础实验课程考核体系:在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系统提出了基础实验考试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评 ...查看


  •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学院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上机地点 (以上由学生填写)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 月 日 一. 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 ...查看


  •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国家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本科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实验中心建设 成果完成人: 赵新华 申秀民 赵云岭 张站斌 冯瑞琴 成果完成单位: 推荐等级建议: 化学仍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历 ...查看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究
  • 摘 要:新一轮基础课程的改革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为教学形式的现代化.科技化等指明了方向.纵观新课程改革的整体内容,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高中化学教学也必须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转变,力争赢得高中化学教学的双效.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 ...查看


  • 化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师范类)
  • 化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师范类)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化学学科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基本培养规格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 ...查看


  • 2011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具有宽厚而扎实的应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学术素养,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 ...查看


  • 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 人教版新课标 高中化学教材特点分析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经过科学实验系统的多次重复,不断的摸索检验,进行逐步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的一套规范并且行之有效的课本教程,具有相对权威性.高中教学既体现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又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 ...查看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对专业培养目标要描述精准,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以及 社会竞争优势)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知识面宽. 基础扎实.勇于创 ...查看


  • 临床医学专业 医用化学基础
  •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2156001 : 授课专业: 临床医学 : 授课学期: 1 : 总学时(实验学时): 32(4) :学分: 2 :考试/考查: 考查 一.课程设置依据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是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 ...查看


  •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实验教学大纲-Contents
  •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实验教学大纲 目录 Contents <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2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查看


热门内容